轉简體   復原    
8231 留言者:士心 [2008-11-23]
主題:可否請網管跟此人連絡
  你好!
  我是一位「網友會員」freeman(周光業):「日前想登入論壇,卻無法登入,且無法更新資料,故可否請網管接到這封信,跟我連絡。
  
  ps.此信為代寄的信,非本人寄出。
  其電郵已變更為:「gary8912@ms81.hinet.net」
回應﹕
  該網友曾因故被除名,但罟網尚可另開一面,將由網管處理之。
8230 留言者:阿三 [2008-11-23]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小和尚向老和尚懺悔。
  2,理解界:體:天譴;用:良心。體:良心;用:自責。
        小和尚做錯事受到良心責備,感到痛苦。
  3,剖析界:因:人生在世非喜即悲;果:人喪失了平安幸福,就只有痛苦。
        因:悲喜本為一體;果:沒有平安幸福,相對也沒有痛苦。
        因:觀身是苦;果:了悟生死。
        老和尚認為小和尚痛苦自責是好事,因有助小和尚了悟生死。
回應﹕
  1,正確。2,正確。3,不確。
8229 留言者:至周 [2008-11-23]
主題:﹟8225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小和尚做壞事,內心不安,期待師父責罰以寬心。
  2,理解界:體:為惡;用:謀利。
        體:告解;用:寬心。
        為惡之人想用告解、透過外在責罰來寬其心。
          重點在「為惡者自有天譴。」
  3,剖析界:因:為惡;果:天譴。
        因:責罰;果:消業。
        小和尚為惡,雖未立見果報,但難逃天譴自責。
          重點在「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回應﹕
  1,正確。2,正確。3,正確(重點不確)。
8228 留言者:真善美 [2008-11-23]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朱老師:
  您好,之前傳送的練習,沒有有確實送達,真是抱歉。完成今日習題,請您指正。謝謝。
  1,認知界:小和尚犯錯,向師父坦白並請求處罰。
  2,理解界:體:犯錯。 用:隱埋,心中痛苦。
        體:犯錯。 用:認錯,心中平安。
        做任何事,能欺騙別人,卻欺騙不了自己的良知。
  3,剖析界:因:和尚犯錯,請求處罰。 果:師父點化,知錯即可。
        人生最大的損失就是為了隱埋錯誤,而喪失平靜的心。
回應﹕
  1,正確。2,正確。3,正確。
8227 留言者:阿奇 [2008-11-23]
主題:答#8225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小和尚做壞事後懺悔,欲受責罰,師父教之罰已自受。
  2,理解界:體:良心;用:生活心安理得。
        體:人性;用:追求平安幸福。
        做壞事後良心難安,無法獲得平安幸福。
  3,分析界:因:人性本善;果:做壞事後良心難安。
        因:做壞事;果:失去平安幸福。
        做壞事後良心難安而失去平安幸福,已是最大懲罰。
回應﹕
  1,正確。2,正確。3,正確。
8226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1-23]
主題:主題萃取
  朱夫子尊鑒:
  
    前則答題多有錯誤,心是有渣滓,現自取一對話,做主題萃取。請教是否正確?
  如此分析是否客觀?如果夠正確、客觀,其他主題是否可依此萃取?
  二女共語:男朋友。
  唉!瑪麗,別再跟我說到約翰,他讓我累。真累!
  噢!安娜,當然囖,當然你會累,妳始終追在他後面嘛!
  下文經過圈點,用來認知、理解、解析、判斷。
  
  二女共語:「男朋友」。
  唉!瑪麗,「別」再跟我說到「約翰」,他讓我「累」。真「累」!
  噢!安娜,「當然囖」,當然你會「累」,妳始終「追」在他後面嘛!
  
  一、認知界:二女對「累」的說法不同。
  人:瑪麗、安娜、約翰。(對三者無明確之描述,則「人」不是主題。)
  事:安娜與約翰之交往。(無詳細述說,則「事」無關主題。)
  時:聊天時。(無明確指出,則「時」無關主題。)
  地:任何地方。(教室、餐廳、公車上…)(無明確指出,則「地」無關主題。)
  物:任何物品。(手上的書、口中的糖、坐的椅子…)(無明確指出,則物」無關主
    題。)
  情:累。二女對「累」之感受。(這是主題)
  理:當然囖,當然你會累。(瑪麗的單方面的邏輯判斷---不是全面性的,不能作為主
    題。)
  法:二女之「說」。
  二、理解界:體:說;用:把心中之意,用話表現出來。
      體:累;用:表示心理、生理上的疲乏。
      言者有意,聽者有意。
      言者有意,聽者無心。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言者無心,聽者無心。
  三、解析界:採用朱先生的方法:立場、動機、目的、手段。
       假設安娜「說」的「立場」有四:
      1。約翰追安娜,而安娜不喜歡約翰。
        在安娜的「立場」,「動機」是想要向瑪麗「炫耀」,「目的」是要瑪麗
       「羨慕」,「手段」用說:「他讓我累。真累!」(心累---心理上的)
       2.安娜追約翰,而約翰不喜歡安娜。
        在安娜的「立場」,「動機」是想要向瑪麗「訴苦」,「目的」是要
        瑪麗「安慰」,「手段」用說:「他讓我累。真累!」(心累---心理
        上的)
      3.安娜與約翰,兩相情投意合。
         則安娜不會如說。(「別」再跟我說到「約翰」,他讓我累。真
         累!)
      4.安娜與約翰,兩相情意不合。
         則安娜不會如此說。(「別」再跟我說到「約翰」,他讓我累。真
         累!)
      假設瑪麗「聽」的「立場」有四:
      1.如果,瑪麗知道:「約翰追安娜,而安娜不喜歡約翰。」
        在在瑪麗的「立場」,如果「動機」是想要向安娜「勸告---譬如:
        約翰人很不錯嘛!」,「目的」是要瑪麗「接受約翰」,「手段」不會
        說:「當然囖,當然你會累,妳始終追在他後面嘛!」
      2.如果,瑪麗知道:「安娜追約翰,而約翰不喜歡安娜。」
         在瑪麗的「立場」,「動機」是想要向安娜「諷刺」,「目的」是要
        安娜「自羞」,「手段」則用說:「當然囖,當然你會累,妳始終追
        在他後面嘛!」
      3.如果,瑪麗知道:「安娜與約翰,兩相情投意合。」
         則瑪麗不會如說:「當然囖,當然你會累,妳始終追在他後面嘛!」
      4.如果,瑪麗知道:「安娜與約翰,兩相情意不合。」
         則安娜不會如此說:「當然囖,當然你會累,妳始終追在他後面
         嘛!」
  四、判斷界:因:安娜說:「別」再跟我說到約翰,他讓我累。真累!
       果:表示出,瑪麗知道,安娜與約翰二人之關系,是事實上是安娜「追」約
         翰。說出:妳始終「追」(累---生理上)在他後面嘛!這句話來「反
        諷」安娜。
  五、結論:人說話,不要自美、自滿,底細早被人摸清,尚不自知。
回應﹕
  言中無物,老朽無言!
8225 留言者:網主 [2008-11-23]
告網友:
  ﹟8198主題萃取練習效果差強人意,經過多次練習,網友們進步甚多。但是,可能是表達能力不足,故未能把握「重點」,不該說的說了、該說的卻浮在半空,落不到實處。
  須知人間世,人各有嘴,不論對什麼事,各人說法各別。除了一己之立場、目標外,多多少少會在言語間透露些許蛛絲馬跡(所有「說謊專家」都有一「中心點」,絕無例外)。因此,認知只代表能懂語文的外套(容易被人欺騙),唯有正確地理解、分析,才能「直搗黃龍」!顯然,各位還要多下功夫!
  看戲要知道戲碼,誰是主角?誰是配角?誰是龍套?因為出場最多的,經常是龍套,場場戲都有龍套,台上永遠是那幾個人,不過各換了一件衣服而已(學戲者先學做龍套)!觀者若看不出主角,保證沒有「味道」,戲就別看了!文章亦然!為文之「重點」才是主角!各位的答案經常只是「擦邊球」,好在只是練習(主角也),正確與否並非重點(暫為龍套)!
  例如第七則:『某居士問:「大師父!金剛經我背了三遍,還有渣滓,想借用殿上掃帚掃去,可不可以?」和尚見左右無人,悄悄說:「你知我知,莫讓佛知!」』
  不幸,台上演了半天,台下竟無人見得「和尚見左右無人,悄悄說」才是主角!須知!這麼嚴肅的課題,滿篇只有這十個字「光輝滿堂、與眾不同」!戲劇裡,主角一定是最耀眼的明星(當然,眼瞎心盲是看不見的)!如果把這十個字忽略了,就代表對「文章」諱莫如深!
  後面的「角色」更妙!文中「你知我知,莫讓佛知!」又指的是什麼呢?是那隻掃帚嗎?佛會知道嗎?再說,難道佛會不知道嗎(不知道能稱為佛嗎?值得崇拜嗎)?如果和尚是笨蛋,說得出這種話來嗎?如果和尚道通天人,又怎能扳著老臉說:「不可以!好好用功去!」
  如果再加段:「居士聽了,歡喜而去!」於茲,是標準的、正宗的「狗尾續貂」!

原文案:
一、
  山中老虎垂死,目光如炬,有兩隻老鼠在洞中偷看。
  一隻問:「虎肉大補,何時得而食之?」
  答:「虎爪勝貓,不可輕舉妄動。」
  老鼠等了許久,一隻又問:「何時可食?」
  答:「未知也,且安心候之。」
  及至虎死,蠅蟲滋生,屍解皮爛,形象大變。
  一鼠怒道:「早不食,現已成蛆矣!」
  一鼠答:「所幸未食,否則是食蛆也!」

  1,認知界:二鼠擬食虎,因無膽識而錯過良機。
          重點在「無膽識」。
  2,理解界:體:虎、鼠;用:強、弱。
        愚者畏強者之威,雖死猶懼。
          重點在「畏強者之威」。
  3,剖析界:因:懦弱;果:機會喪失。
        因:愚昧;果:自愚。
        良機已失,愚者尚找歪理自慰。
          重點在「找歪理自慰。」
二、
  小兒共語:「大人很笨!」
  「你怎麼知道的?」
  「大人喜歡喝茶,苦得要命!」
  「你喝什麼?」
  「我喝牛奶。」
  「你才是笨蛋!」
  「為什麼?」
  「可樂才是甜的!」

  1,認知界:小兒只知一己甘苦,凡非同好便名之為笨。
  2,理解界:體:食物;用:主觀喜愛與否。
        人對食物之喜惡純屬主觀。
          重點在「喜惡純屬主觀。」
  3,剖析界:因:愚昧;果:不識好歹。
        小兒不知好歹,動輒以自已喜好去評斷別人,愚者之所以為愚也。
          重點在「不知好歹,以自已喜好去評斷別人。」
三、
  某戒毒所中,一少年發誓賭咒,矢志戒毒。
  指導員問:「決心已定乎?」
  少年謂:「定矣!」
  「不後悔乎?」
  「絕不後悔!」
  「既如是,今後不可接近毒品。」
  「接近有何不可?」
  「接近就難以避免吸食。」
  「某已決心戒毒矣!」
  「如此大難,決心無用也!」
  「某若能不再吸食,不必來此矣!」
  「是也,若真欲戒毒,不必來此,不吸食即可!」
  「豈無靈藥妙方焉?」
  「有,毒可攻毒!」

  1,認知界:少年戒毒決心已定,但拒食甚難。
  2,理解界:體:人性;用:自制難、取巧易。
        戒毒需要自制,少年卻希望討巧。
          重點在「少年卻希望討巧」
  3,剖析界:因:心存僥倖;果:後果堪虞。
        人不求控制自己,妄自外求,必有後禍。
          重點在「不控制自己,妄自外求,必有後禍。」
四、
  學徒問師父:「師父,我學了三年,只學會道法自然,有什麼用呢?」
  師父說:「沒有用!」
  「那師父為什麼要教呢?」
  「因為道法自然。」

  1,認知界:學徒請教,師父點化。
  2,理解界:體:自然;用:心無罣礙。
        學習道法自然就是要學習心無礙。
          重點在「道法自然就是學習無礙心。」
  3,剖析界:因:學生沒有學通;果:必然心有罣礙。
        學生沒有學通,老師無意多說。
          重點在「對學不通的學生,老師無意多說。」
五、
  師父要圓寂了,把三個徒弟都叫到身邊來,問:「你們要什麼?」
  大徒弟說:「我什麼都不要。」
  師父說:「好,我什麼都不給。」
  二徒弟說:「我什麼都要。」
  師父說:「好,那都給你。」
  小徒弟大叫:「不公平!」
  師父問:「你要公平嗎?」
  小徒弟說:「是的。」
  師父說:「好,跟我走吧!」

  1,認知界:師父去前點化徒弟。
  2,理解界:體:有能力的師父;用:能滿足學生需求。
        師父因材施教,各遂所願。
          重點在「各遂所願。」
  3,剖析界:因:主觀各有需求;果:人間沒有公平。
        因公平不存在於人間,要求公平只有圓寂。
          重點在「要求公平,不在人間」。
六、
  一個人在耕田,突然從地下冒出一隻蚯蚓說:「你犁田翻土,把我的地盤都拆了!」
  對曰:「可是土不翻會結塊呀!」
  蚯蚓說:「當然該翻,可是怎麼能翻到我家呢?」

  1,認知界:為了鬆土,耕田時把土翻了,蚯蚓抱怨自家被破懷。
  2,理解界:體:土地;用:要鬆才有用。
        鬆土對農人及蚯蚓有利,但蚯蚓難以接受。
          重點在「鬆土有利,但蚯蚓不知。」
  3,剖析界:因:犧牲眼前;果:享受在後。
        愚人只顧眼前,來日堪憂。
          重點在「只顧眼前,來日堪憂。」
七、
  經過了十多期,再考一題佛家公案,說不定會遍地花開!誰知道?

  某居士問:「大師父!金剛經我背了三遍,還有渣滓,想借用殿上掃帚掃去,可不可以?」
  和尚見左右無人,悄悄說:「你知我知,莫讓佛知!」

  1,認知界:某居士讀金剛經,想用佛前掃帚掃心。
          重點在「居士讀金剛經與佛前掃心」。
  2,理解界:體:金剛經;用:明心見性。
        讀經為明心見性,若心有渣滓便是未學通。
          重點在「若明心見性不須掃,若心有渣滓便未學通」。
  3,剖析界:因:金剛經強調心無所住;果:居士學經不通。
        某居士學經未通,還想討巧,被和尚反打一棒。
          重點在「被和尚反打一棒(見左右無人,悄悄說)」。
          未看出此重點,休談境界!


  再換一題吧!沒什麼大道理,老朽瞧不起時代精英,用「和尚」上台比較親切。

  有一小和尚對老和尚說:「師父,我做了壞事,心中很痛苦。」
  問:「何事?」
  小和尚便如實道來,如此,如此。
  最後老和尚只說:「嗯?嗯!」
  小和尚詫問:「師父不責罰我嗎?」
  答:「天譴足矣。」
  問:「什麼是天譴?」
  答:「平安幸福喪失了,人還剩下什麼?」

      網主人白
8224 留言者:沐杰 [2008-11-23]
主題:練習主題萃取
  一、
    認知:兩鼠窺視垂死老虎,伺機欲食,因坐失良機而未果,一鼠埋怨、一鼠慶幸。
    理解:體:時機;用:成敗條件。
       體:面對結果之態度;用:表示明理程度。
       時機為達成目標之要素;誠實面對失敗方為後事之師。
    剖析:因:惑於眼前事物;果:未能把握時機。
       因:主觀認知是生存憑藉;果:認定一己所為皆正確有利。
       畏於情勢不明以致錯失良機,猶砌辭安慰以掩飾失敗。
  二、
    認知:孩童以一己喜惡評價他人。
    理解:體:感官喜惡;用:判斷價值。
       人依賴感官建立價值判斷的標準。
    剖析:因:感官所提供訊息極為有限;果:各說各話。
       人以感官認識客觀現實,猶如盲人摸象,自以為是。
  三、
    認知:戒毒所少年決心戒毒,指導員告以決心不足,唯以毒攻毒可成。
    理解:體:毒癮;用:喪失理智。
       心為形役者意志薄弱,雖言之詹詹亦難成事。
    剖析:因:不知毒之害;果:欲戒無方。
       不知問題根源所在,難以克服逆境,唯有困極而悟。
  四、
    認知:學徒不明道法自然而問師,師略示其用。
    理解:體:學徒;用:無知。
       體:師父;用:已知。
       學未竟功之人,不明自然之道為何物,唯悟者明其用。
    剖析:因:學習心態偏差;果:迷惑。
       學者錯認學習目標,昧於所學,師者依循自然之道,指正教導。
回應﹕
  一、1,正確。2,正確。3,正確。
  二、1,正確。2,不確。3,不確。
  三、1,正確。2,不確。3,不確。
  四、1,正確。2,正確。3,不確。
8223 留言者:華子 [2008-11-23]
主題:練習
  主題萃取練習,敬請老師指教。
  四、
    1,認知界: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2,理解界:體:道法自然;用:無用之用。
      道法自然,體用順其本然。
    3,剖析界:因:學徒不懂道法自然;果:質疑「道法自然」何用。
          因:師父懂道法自然;果:師父教導「道法自然」無用之用。
          學徒有問,師父有教,皆是「道法自然」。
  七、
    1,認知界:某居士欲求智慧,老師父指其自省可也。
    2,理解界:體:智慧;用:掃除心中「渣滓」。
          智慧就是明心見性,心中無「渣滓」。
    3,剖析界:因:居士欲借外力;果:無法獲得智慧。
          心中之「渣滓」必須自清、自掃,智慧自生。
回應﹕
  四、1,不確。2,正確。3,不確。
  七、1,不確。2,正確。3,不確。
8222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22]
主題:練習主題萃取
  請老師指正:
  一、
    1、認知界:兩鼠等吃虎肉,但誤了時機,都沒吃到。
    2、理解界:體:虎死;用:屍解(或食用)。
          做事不可只依外表來判斷。
    3、剖析界:因:虎垂死。果:誤時屍解。
          過與不及皆不能成事。
  二、
    1、認知界:小孩的選擇之滿足口腹為主。
    2、理解界:體:感官;用:滿足。
          小孩以感官為重。
    3、剖析界:因:教導不足。果:重視感官。
      孩子的教導不足,就以感官的滿足為取拾的標準。
  三、
    1、認知界:少年口言戒毒,但心不能行。
    2、理解界:體:毒品;用:刺激。
          人滿足於毒品所帶來的刺激,不易戒除。
    3、剖析界:因:矢志戒毒。果:毅力不足,無法戒除。
          雖矢志戒毒,但無毅力,所戒時日有限。
  四、
    1、認知界:學徒從師學道,但覺得所學無用,師父聞言,也順其自然。
    2、理解界:體:學道;用:明道理。
          學道是為明道理,不一定能有明顯的功用。
    3、剖析界:因:功利心重。果:道理難通。
          以利害做取捨,則道理難通。
  五、
    1、認知界:師父即將圓寂,給三徒弟的遺言。
    2、理解界:體:遺言;用:點化。
          師父留遺言來點化三徒弟。
    3、剖析界:因:有、無。果:得、失。
          師父以得失來點化徒弟。
  六、
    1、認知界:一人在耕田,引起土中蚯蚓的抱怨。
    2、理解界:體:犁田;用:鬆土。
          犁田鬆土乃必需,而蚯蚓抱怨是不明事理。
    3、剖析界:因:蚯蚓家毀。果:蚯蚓抱怨。
          蚯蚓不明事理,人無法與之溝通。
  七、
    1、認知界:居士想掃去心中渣滓,和尚點化其不通。
    2、理解界:體:背經;用:明經義。
          背經是為了明經義,經義不明掃也無用。
    3、剖析界:因:居士不明經義。果:和尚點化。
          和尚反諷,以點化居士。
回應﹕
  一、1,正確。2,不確。3,不確。
  二、1,正確。2,不確。3,不確。
  三、1,正確。2,正確。3,不確。
  四、1,正確。2,正確。3,不確。
  五、1,正確。2,不確。3,不確。
  六、1,正確。2,不確。3,不確。
  七、1,正確。2,正確。3,正確。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