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1 留言者:真善美 [2008-11-24] |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朱老師: 您好,完成練習,請老師指正,謝謝。 1,認知界:瞽者敎識字,有人疑其能力,瞽者點化之。 2,理解界:體:識字。 用:用眼睛看。 體:識字。 用:用『心』看。 瞽者眼盲心不盲,故能識字之義。 3,剖析界:因:只用眼睛看書識字。 果:只看到表面,難得深義。 用感官所了解的只是表面意思;要用心去探求,才有深刻的認識。 |
回應﹕ 1,不確(疑何來?)。2,正確(此乃因果)。3,正確。 |
#8250 留言者:阿勇 [2008-11-24] |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瞽者認為教字不需用眼,識字之義即可教之。 2,理解界:體:眼;用;視物。 體:智慧;用:識義。 能夠辨字不等同識字。 3,剖析界:因:瞽者識字之義。果:可以教字。 學字之要在學義。 |
回應﹕ 1,不確。2,不確。3,不確。 |
#8249 留言者:華子 [2008-11-24] |
主題:練習 1、認知界:瞽者不以字表而以字義教字。 2、理解界:體:字;用:溝通。 溝通是意義的傳遞,識字需理解其背後的意義。 3、剖析界:因:識字是意義的理解;果:識字不以眼之辨識為主。 瞽者雖眼看不見,但不影響其對字的理解(大腦、嘴巴仍可使用)。 |
回應﹕ 1,正確。2,正確。3,正確。 |
#8248 留言者:朴石 [2008-11-24] |
主題:8243則練習 朱老師: 您好!完成8243則練習,請老師指正。 1,認識界:人疑瞽者識字,瞽者答:“得(字之)義也。” 2,理解界:體: 目; 用:辨形 體: 心; 用:識義 無目何以辨(字)形?有心自可識(字)義。 3,剖析界:因:字“義”內而形“外”。形者,皮也;義者,髓也。 果:瞽者得字“義”,是真“識”也。 字“義”內“形”外,瞽者得字之“義”,是真識字之人也。 另外有個疑問,為何在瞽者說識字之“義”,而不是“意”?請朱老師指教。 樸石敬上 |
回應﹕ 1,不確。2,不確。3,正確。 文義者,文字之義理、精髓;文意者,文字所表達之內容。文言文要求精確,「文形」表現;「文意」表法;「文理」表理;「文氣」表情;「文義」道通天人。是故,若謂瞽者知「文意、文理、文氣」,即令非凡,尚未必能勝過常人許多也! |
#8247 留言者:至周 [2008-11-24] |
主題:#8243主題萃取練習 認知界:瞽者向人說明如何教人識字的道理。 理解界:體:眼;用:感受五光十色。 體:腦;用:辦識感官剌激。 人用眼看字形,瞽者用腦見字義。 剖析界:因:用眼不用腦;果:膚淺。 因:用腦不用眼;果:固執。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回應﹕ 1,不確(懷疑?)。2,正確。3,正確。 |
#8246 留言者:阿奇 [2008-11-24] |
主題:答#8243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有人懷疑眼盲者如何教人識字,答之教人識字義,而非辨字。 2,理解界:體:字;用:表達、傳遞訊息。 識字之用在了解其所傳達之義,不在分辨字形。 3,分析界:因:用眼不用腦;果:以為眼盲者不識字,能辨字但不識其義。 愚昧之人用眼不用腦,見識反不如盲者。 |
回應﹕ 1,不確(懷疑?)。2,正確。3,正確。 |
#8245 留言者:沙粒 [2008-11-24] |
主題:主題萃取試答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 1,認知界:瞽者教人識字,某人怀疑。 2,理解界:體:識字;用:概念認知。 瞽者教人要識字之義。 3,剖析界:因:辨之於眼;果:識字之皮。 因:辨之於心;果:識字之義。 一般人仅識字之皮,未識字之義。 感謝老師指正,沙粒敬答。 |
回應﹕ 1,不確(懷疑?)。2,正確。3,正確。 |
#8244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1-24] |
主題:答8243 朱夫子尊鑒: 一 、認知界:有瞽者,能教人理解字之義。 二 、理解界:體:辨;用:別。 體:識;用:理解。 體:視;用:辨。 體:眼;用:看。 體:字形;用:概念。 眼看僅能辨別字之外形,心識才能理解字之概念。 三 、剖析界:因:識字之義;果:故不以眼為。 瞽者,實際上是教「做人」。 |
回應﹕ 1,正確。2,正確。3,不確。 |
#8243 留言者:網主 [2008-11-24] |
告網友: 本則文案答得甚佳,各人不妨參考他人所作,尤其是「認知境界」,理應相近。最重要的是,一看所萃取之主題,就可得知該則文案內容。其難度在於如何「精簡、完整」,否則,「認知不全」! 原文案: 有一小和尚對老和尚說:「師父,我做了壞事,心中很痛苦。」 問:「何事?」 小和尚便如實道來,如此,如此。 最後老和尚只說:「嗯?嗯!」 小和尚詫問:「師父不責罰我嗎?」 答:「天譴足矣。」 問:「什麼是天譴?」 答:「平安幸福喪失了,人還剩下什麼?」 參考答案: 1,認知界:小和尚做錯了事,良心痛苦,老和尚開導之。 2,理解界:體:良心;用:感受刺激、平衡心態。 體:天;用:普照眾生。 人心痛苦是天的審判。 3,剖析界:因:心中不平衡;果:痛苦。 人知道做錯了,有良心責罰,罪孽便會消減。 再出一則: 有瞽者教人識字,人謂:「噫兮!既瞽,尚識字乎?」 答:「不識何以教之?」 問:「既無以視,何以辨?」 答:「辨之於眼者,是識字之皮也;某能識字之義,故不以眼為。」 網主人白 |
#8242 留言者:超文 [2008-11-24] |
主題:練習8225 1,認知界:小和尚認錯告解,師父加以點化。 2,理解界:體:知錯認錯;用:解脫。 小和尚知錯認錯,尋求從痛苦中解脫。 3,剖析界:因:做了壞事;果:內心痛苦。 小和尚做了壞事,內心感到痛苦。 因:苦果自受;果:師父何需罰?天譴足矣。 小和尚的苦果自受,師父何需罰?加以點化曰:天譴足矣。 因:小和尚不識天譴;果:實已受罰,而不自知。 小和尚不識因果關係,實已受罰,而不自知。 |
回應﹕ 1,正確。2,正確。3,正確(太超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