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312 留言者: [2000-08-02]
主題:
  請教,「維民所止」作何解﹖
回應﹕
  「維民所止」為清雍正代的文字獄,原意為「以維護人民利益至上」。但有心人說「維」是「雍」字去頭,「止」字是「正」字砍首,是有「反意」也。
舊 313 留言者:一學生 [2000-08-02]
主題: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其義為何﹖為甚麼「不失德」,反而被視為「無德」呢﹖是不是「不失德」代有私心呢﹖
回應﹕
  「上德不德」是說上面的人(大德﹚不應該用「倫理道德」做帽子,那才是「德(=二人+直心﹕指人之本﹚」。下面的人不用大腦,「等因奉此」,就非「本來」了。
舊 322 留言者: [2000-08-03]
主題:
  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家鄉有叫盛溫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學多才的人,一天兩人相遇於巷子內,盛手中拿著一個竹籃子,朱熹問他﹕「你去那﹖」盛回答說﹕「我要去買點東西。」朱熹是以窮理致知研究學問的,他聽盛的話,很好奇,隨即問道﹕「你說買東西,為什麼不說買南北呢﹖」
盛溫和反問朱熹﹕「你知什麼是五行嗎﹖」朱熹答﹕「我當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嗎﹖」盛說﹕「不錯,你知道了就好辦,現在我說給你聽聽,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我的籃子是竹做的,盛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只能裝木和金,更不會盛土,所以叫買東西,不說買南北呀。」
朱熹聽後唉了一聲說﹕「原來是這樣啊!」
(本文摘自路與橋雜誌月刊89年2月號,作者司維嵩。﹚
回應﹕
  此文人之戲作也,「五行之學」若以水為水,火為火,此人必係白癡!何也﹖五行者,五種具代表性之符號也。在邏輯上,若假設「金木水火土」為五種符號,意謂已非「金木水火土」之原意。同理,假設「朱邦復」為「搖錢樹」,則此「朱邦復」必非彼「朱邦復」!若謂敝先祖如此「無知」,是作者自取其「愚」也!
舊 365 留言者:趙里昱 [2000-08-06]
主題: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以上是漢朝的“河上公本”或是魏朝的“王弼本”。
七年前,湖北荊門郭店的楚墓中發現了竹簡《老子》,該竹簡是在紀山一帶的楚國貴族墓地裡發掘出來的,和《老子》一起出土的還有其他重要的先秦古籍,當中有很多都是前所未見的篇幅,該墓主據信是楚國太子的老師,因為墓裡也找到一件刻有「東宮之不(杯﹚」的漆耳杯。這三冊竹簡《老子》的出現,把《老子》成書的時間提前了很多,這三冊《老子》與我們平時見到的《老子》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并不劇烈的反儒,甚至還保留仁義的詞句。
荊門市博物館的崔仁義先生在他所著的《荊門郭店楚簡【老子】研究》裡說﹕『《老子「甲」》第三組﹕「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道亦其也。靜聞其名,以道從事者必其名,故事成而身長;聖人之從事也,亦其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並立,故過其方,不自相【當,天不足】。」〔版主註﹕【】裡的部份應是今人加下去的,因為該枚竹簡的尾端折損〕帛書《老子》則表述為﹕「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甲本﹚。前者中的「身長」、「身不傷」、「功成」與後者中的「長生」、「身存」、「成其私」具有語義上的對應關係,可見後者是從前者改定而來。』
如要看該竹簡的圖,請到:http://guodian.malandrin.org,謝謝
回應﹕
  多謝指教,竊以為,當今大陸出土文物日新月異之際,即令找到周令關尹之原本,對老子之認知已無大影響,故存異求同可也(當然對專研「老子」之學者大有考究﹚。
舊 378 留言者:陳文忠 [2000-08-06]
主題:
  請問先生﹕
以先生的角度和觀點而言,宇宙進化的目的和方向為何﹖因常聞先生言及金剛經之經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遂有此疑惑。
回應﹕
  「宇宙進化的目的與方向」是個大題目(在基督教有「大目的」論,科學上則有「大統一」論,於中國文化中是為「易」﹚,當然可以討論。但是,討論者必須有足夠的「宗教、哲學、物理科學、生物科學」水準。否則,在這種網上,隨時會被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人,任意丟下一、兩句話,鬧得滿天烏雲。
《金剛經》是我佛最高的指示,說得白一點,是佛的最高「心法」!如果由「宇宙進化的大目的」來看,也可以說。是﹕「直截了當,回歸本體」的「不二法門」。
為什麼呢﹖如果把「時間」的真相搞清楚,「人生」又是什麼﹖就連「宇宙進化」中也包含了「時間」這個變數,所以,比起《金剛經》的義理而言,還是低了一個等級。
這兩天老朽時間消耗殆盡,待「清網」之後,請再問吧!
舊 392 留言者:田智青 [2000-08-07]
主題:
  朱先生您好﹕
  晚輩是此網站的忠實網友(幾乎每日觀看﹚亦以個人身分登記為聯盟一員在此網站觀看許多留言與回覆,獲益匪淺,雖然本身是資訊方面的研究生可是對於許多資訊方面的討論不敢置喙,因為討論的領域非晚輩所熟稔(個人研究領域為影像方向﹚,待將來有機會能貢獻所學,與大家討論……。
  今日,想請朱先生指點一個問題﹕
  個人自高中受師訓以來一直希望能發揚中華文化,而且希望是各方面(高中老師曾說這條路會是孤獨的,似乎如此﹚個人雖然走理工路線但希望中華文化思維亦能在現今科技有所開花結果,今日先生所作的”事業”讓我覺得充滿希望,個人以為現今所謂科學其實是一種”主觀的方法”,用來處置”事物”,科學界所謂的邏輯,實驗方法,都是一種主觀的意識,並且大部分是西方的主觀意識而來(西方哲學﹚,”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會變成那樣…”
  但這種主觀是一般人無法避免的,只是這種主觀不是固定的,譬如今日先生所為的資訊相關事物便是不同於一般西方哲學的看法,此外如中醫與西醫的不同哲學觀亦是一例證,在此想請教先生的是
  1.先生有無意願除推出產品外,進一步推廣利用中國固有的哲學去進行”天工開物”,我的意思是推廣”釣魚的方法”,而不只是把魚釣上來…。
  2.現在除了在資訊,醫學領域,中國文化有明顯的發揮外,其他領域,如物理,化學…。先生見多識廣,不知是否有見到其他”奇才”在這些領域利用中國哲學有所發揚﹖(個人以為或許可以全領域的以東方的”主觀”方法來創造新時代的科學成就﹚一些個人淺見,還請指教,謝謝
回應﹕
  君言極是,以老朽之見,時代發展至今,東西文化分道揚鑣,各有專精,正是「人類文明」大整合之契機也。西方重視物質效應,東方則嚮往精神境界,實則人稟物質而生,因應精神而活,兩者不可偏廢。
  若以抽象思維而論,東方(以中華為主要代表﹚早已遙遙領先。但今之學者,喝洋水長大,只知「哲學」,而不識「思想」,是等而下也。
  至於所問,老朽實是有心無力,再假以十年(若不得老人痴呆症,且無干擾﹚,「漢字基因工程」才能竣工。雖云人生七十才開始,是開始打道回府也。
  老朽所開發的「人文系統」,即係MISC之應用環境,其中有「自然語言」介面。在理想中,任何人不必學電腦,就能命令該系統,從事各種研究工作。因此,只要有心,多下功夫瞭解一些相關的古籍,諸如「天工開物」、「黃帝內經」、「周易參同契」等,然後有了資訊工具,就可以利用「交叉檢索」,任意發揮了。
  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天方日譚」,多言賈禍,聊供一笑可也。
舊 398 留言者:林錦池 [2000-08-08]
主題:
  1.請問漢字是否今之台語(河洛話﹚﹖
   2.然則[機器必須了解,自然語言]朱先生是否己有所撐握了﹖
   3.自然語言.多媒體都是浩大的工程上市之先後時間為何﹖
回應﹕
  先生一問,不禁百感交集,萬念叢生焉!
  老朽非人,本「閒雲野鶴」也,不料「沙上偶然駐腳爪」,自後「不復辨東西」。
  三十年來,眼見世道日非,人人但求「福田」,是「納福居華廈,遙望牛犁田」也。不幸老朽一時受到「感召」,立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諾言,而「空有雄心,卻無佛力」。今眼花花,齒搖搖,記憶恍惚,尚自鎮日鑽營電腦「機器語言」之中。所幸有沈紅蓮朝夕襄助,任勞任怨,惜「精微之技,纖毫難易」。老朽辰時甫明,至午已晦,然孜孜不倦者,冀「芥子納漢字,一燭照九幽」,以為文化奠基。
  字庫雖成,仍不過恒河一沙,電書遍佈,僅祇是資訊成河,而宇中內憂外患,無日或寧。嘗自思,即令建造了金碧輝煌之文化殿堂,人性如斯,無非利於﹕「大德爭寶座,小鬼齊吆喝!垃圾隨手扔,穢言順口脫」!
  及張此網,方喜「人間尚有乾淨地,後世可享德馨香」!立見「利害纏身、妖魔亂舞」!旋憬悟﹕集「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佈施」,不過令貪者更貪,愚者更愚,「地獄」擁擠更甚,「佛道」永世難成!
  老朽行將就木,雖化為飛燼,猶自無悔,但於人有何助益焉﹖中華文化之存續不足為慮,「聖賢言行罄竹書,代代皆有人材出;螻蟻協力山丘起,獨木難支一瓦屋!」四分之一的人類精華,哈氣可成雲,邁足即有風!
  然人之失,在於﹕「見己處處像人,見人個個是鬼」!孔聖人誨人無數,人仍為人,鬼還是鬼,連老朽自己都「人鬼不分」焉!
  話雖如此,責任不能偏廢,時不我予,故慎擇人所棄者,視其必要全力以赴。而縱有「全力」,恒河數沙,能為幾丘﹖
  前言「自然語言」及「多媒體系統」,皆係空前之文化基建工程。書之於此,非為廣告,而係提醒網友,正有「王屋當前」也。
  「自然語言」既屬「自然」,即無止無盡,沒完沒了。白痴有語,兒童亦然,上至學者專家,高聖大德,是其境無極也!老朽雖妄,尚未妄至「大智若愚」,不知「語言之邊際」,又怎知「剪裁之形狀」﹖
  老朽所言者,是將「漢字基因」構為「硬體」,再以若干「宏指令」組成語句,可作「人機介面」,供人應用資訊系統者。「多媒體系統」亦然,是建成「文字與圖形」之「介面」,軟體業已開發成功,將設計成為硬體矣。
  然此乃「技術」,並非「產品」,蓋技術有待學習、訓練,再經加工,方可應用。吾輩僅能築基奠底,餘事當須問後人,且須十年方有大成。
  所感慨者,老朽一時衝動,提此計劃,先生善意關心,即問及「產品上市」。是了,老朽自以為瞭解「語言」,實則各人認知有別,故無心之言,常遭有意之謗也。
  人若不由「動機、目的、行為」去瞭解他人,僅「聽其言、觀其文」,何足以知哉﹖知之尚易,人各一心,唯己是尊,力量分散,又何以堆沙成丘﹖
  是有所感,期與網友共勉。
舊 399 留言者:九宮守一不移位 [2000-08-08]
主題:
  數術記遺載算法多種諸法隨須更位依行色並應無窮敢問先生所見珠色幾何柱高幾刻柱剛鏈柔也並作之柱不論柱柱相連相連諸柱是否用法如柱亦或為鏈連柱多少可有定數或為變數既非並作亦不相連於一時中可否百花齊放
回應﹕
  如君所言,悉為變數,正是百花齊放也。
舊 400 留言者:王水 [2000-08-09]
主題:
  還是不很懂,「自然語言」是否指由簡單的意念而產生簡單的語言,然後隨時間而演化出複雜的語言,語言本身雖不斷的有「人為」修改,但整體而言可當造自然演化,而且語言本身留存有演化的脈絡,能夠回歸原始意念……。
  「人為」語言……總之就是類似由種子生成的大樹和人造樹的分別…!
  至於那些什麼「拉丁語系」的「介面」、「漢語系」的「介面」就真的不明白,何謂“已經喪失了「語言與人」的原有「介面」”。以我所知「拉丁語系」主要是以聲為介面,以字母為聲音的原始基因,組數個字母表達一「聲」代表一簡單意念,組數個「聲」為一字為一概念,然後以文法串連數字為一句……。
  「漢語系」就以視象為介面,在「字」的層面而言,除了組成基因的根本差異之外,兩種言系的結構都差不多。而「句」的層面而言,以「漢語系」的自由組合度較大。至於為什麼電腦不能認知「拉丁語系」就非小弟所能明白了……。
回應﹕
  記得有位西方傳教士說過(大意﹚﹕「要令不同語系的人相互溝通,查字典是沒有用的,只能以生活經驗為借鏡。如果生活方式不同,就只有先習慣他們的生活」。
  他所沒有說完的是﹕「要令機器與人溝通,人必須先變成機器」。
  什麼叫「自然」﹖如果有人為的修飾,還算不算自然﹖
  一、首先,我們不妨假設﹕
    1,自然界的事件,都與「時序」息息相關。
    2,自然界的物件,本身不具任何「修飾」。
    3,人的感官,以視覺最具功效,而圖象對視覺最為自然。
  二、我們再用上述假設來驗證「拉丁語系」﹕
    1,倒裝語法,不合「時序」(文學上的倒裝語,絕不自然﹚。
    2,單數、複數、陰性、陽性、詞性、時式等,都是人為的修飾。
    3,字母與圖形無必然的關係,語音很自然,但變遷得太快,只適合於即時的溝
      通(請參看BBC所攝製之「英語溯源」﹚。
  什麼是「介面」﹖「介於兩者之間的層面」也,視覺、聽覺可稱為一「體系」(身體中的一種系統﹚,此體系之「感受器」才是人與「感覺外在刺激」的「介面」。
  問題在於「兩者之間」,是哪兩者﹖
  明確地說,是指「人之理解中樞」與「刺激源」。更明確地說,「人的理解中樞」是指大腦中,所有的「經驗記憶交集處」。基於生存生活的需要,人必須分辨各種刺激,「理解」到其中「事物的體用因果」關係,始能採取行動。
  事實上,生物之所以能夠生存繁衍,即因感官接收到某種刺激後,能及時採取正確的反應行動。人類之所以與萬獸有別,即於刺激與反應之間,人能用理性解析,得知自己的利害、與「物之本體與應用」、「事之肇因與後果」之關係。

  進一步,可以定義如下﹕
    用理性解析主體、客體之體用因果者,即稱「理解」。

  結論是﹕拉丁語系脫離自然,且無「體用因果」機制,人既不能變成機器,則唯有將「體用因果」變成機器所能接受的體制。
舊 401 留言者:少年 [2000-08-09]
主題:
  請問大師,您認為”零分之零”的意義是什麼﹖
數學上零除以零是無意義,但晚輩認為一個數乘以零就變零,除以零,就是無限大,那麼零除以零是什麼,我總覺得有些意思在裡面,可是又無法參透,不知道怎麼說,可否開示﹖
回應﹕
  零分之零有三義﹕
天﹕規律,真實。
設零等於概念〔無〕,「無中之無」非「無」(白馬非馬﹚,蓋「無中之無」乃
一種「狀況」,「無」僅係「現象」,故不恒等。
人﹕變化,應用。
假設「零」為一無盡數系,甲0,甲1,甲2,甲3……
那零分之零又是什麼﹖
地﹕結構,等於沒有。
地是明確的,沒有彈性,沒有就是沒有!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