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6446 留言者:庚子 [2006-07-22]
主題:拜謝
  學生思己之行為,此「聖」字領之汗顏,實在不敢領。但吾當以此為目標,一步一腳印,行行重行行。
  學生在此拜謝老師之教導,沒有老師,沒有今日的學生。未來學生仍有很多問題,請老師多多指教。
  再拜。
回應﹕
  聖有先後、乘分大小,一悟即達,但須「不離不棄」,堅持至終。閒時可多讀「白鹿洞書院教規」,其文精簡扼要,字字如金,宜慎思、明辨、勤問、篤行。
  曉登泰山,夜宿蒼溟,一心不離,始備生命。一步一印,一印一行,朝朝暮暮,清清明明!忌貪戒驕,持念勿搖,進學應篤,不可討巧。成一不易,敗一全了,慎思慎行,聖途非遙。
6551 留言者:大青 [2006-08-12]
主題:立场与目的
  閱前言有感,想請先生詳述“師長”與“父母”之別,不知可否?
回應﹕
  「師=堆滿四周圍,人眾也,軍隊」;
  「長=象人長髮,正性變化,宇態大高遠、宙態熟久,優,加」:
  「父=象手持扙之人,家中主司教化者,男性,長輩」;
  「母=象女有身孕之形,生我的婦人,事物之出也」;
  此四者,「人法」之「倫理道德」也,人若遵之,世事和睦、國泰民安。
  「倫=人與人的次序,人際關係,常理」;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道=人生最重要的,行為之路,方法,精義」
  「德=心態正直的行為,濟人,有利於眾者」
  在東方,和為貴,在立場上,「倫理」乃待人之理;在目的上,「道德」係行事之宗,中華文化因之而建,今已式微!西方征伐掠奪至要,為討好領主權貴,力推物競天擇;為欺騙無知大眾,則高舉民主、自由、平等。好在夕陽無限好,已是近黃昏!人類何去何從,人人自主可也!

  人間法中,東方人務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知,父母生己,遂有肉體。感恩戴德,以心還心,是謂之孝。師長明己,是得精神。人感恩戴德,以知還知,是謂之敬。
  西俗不然,蓋狩獵成習,人法獸、獸法力、力法威、威法天擇。是知,男女大慾,性愛第一。愛過事了,丟到一邊,是謂風流!師長先到,賺錢至上!反正一交一易,離開這裡,還有那裡!
6582 留言者:忏无边 [2006-08-18]
主題:随喜赞叹。老师文字基因系统弘扬传统文化千秋善举
  晚輩有一事顧慮,假如系統日后被心術不正者得到,用于傳播惡的理念,老師多年辛勞不是毀于一旦了嗎。晚輩建議在該系統基礎上,增強自我免疫能力,加入過濾詞彙功能,取巧組詞過濾功能,限制日后不良之人別用。或許老師早已想到,晚輩多慮了。
回應﹕
  最初,老朽對「漢字基因」即曾有此顧慮,本擬設法以限。然三十年來,老朽行遍大洋東西,多方闡釋其精要,卻無人肯信!咸謂:「漢字者,文化之包袱、民族之恥辱也!若不革除,國家焉能富強、振興」?其中,尤以「知識程度」越高、「社會地位」越著者,其批判之立論越令人心寒!
  老朽不甘,遂將漢字基因發展成概念網絡,曾於1993年赴台大「李國鼎講座」公開。石沉大海之餘,靜觀世局,終於憬悟:文化者,進化之旅程,與國人無干也!人本無智愚,性相近習相遠也!苟漢字功能不彰,中華文化之大道難揚;縱貴若鑽石,只能光耀冠冕之巔,而無能為眾人之道也!
  禮失,求諸野!今國魂已亡,利害善惡已非重點,關鍵在於:隨著歲月消逝,大德斯隱,後人尚知漢字之精華哉?今人雖迷,後代尚可期。是以,老朽不顧毀譽,一再公佈研究細節。儘管白眼多於黑眼,老朽樂居罟網,再創新猷,將概念網絡化為「圖文系統」,化「腐朽」為「神奇」焉。
  如今,平湖無波,晴空萬里。然系統若成,將有巨利;不肖之徒見財起意,必擬據以為色情暴力之謀利工具!然而,「系統既成」,本系統必能「理解文字內容」,舉凡違反傳統倫理道德者,本系統概不聞問!此即漢字基因之「微言大義」也!
  正因如此,漢字學習本有捷徑,老朽按而不發,僅釋至「字易」而止(餘為「詞易、文易」,老朽曾詹詹狂言,學習漢字三月可成,今自食己言,故癡肥)。蓋工具之學習愈易,得者愈不知珍惜,金剛鑽之貴重,因其得者無多。有圖文系統可助愚迷,至於讀書人,成龍成蟲何妨自選?
  非閣下多慮,幸漢字基因早有對策矣!
6634 留言者:乾乾 [2006-08-28]
主題:古今一字之别
  朱老師:
  您好!
  我從潘雨廷先生的書中看到:
  “馬王堆本,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為道紀。
  此“今”一字千金,一般認為老子重古,中國歷來重古,故傳統保守。老子思想漢初是被執行的,故有此說。掌握了今天的理論,掌握了今天具體的,還不夠,要看歷史,是為道紀。有了反思,可知發展。”
  不知做何取捨,有以請教朱老師。
回應﹕
  何謂「古、今」?若無古,何來今?何時為古?何時算今?
6636 留言者:小人 [2006-08-29]
主題:事實是什麼
  老師:您說智慧學是由一個事實推理而來,可是,為什麼語言還要定義呢?難道漢字基因不夠嗎?
回應﹕
  糊塗!汝來本網多久了?尚不知「語言」為何乎?漢字基因算老幾?
  長這麼大,總打過架吧?拳頭能傷人,但要與鬼對仗,行嗎?怪事年年有,老朽不懂,為什麼人以為能識扁擔就可負重千里?有此心願值得鼓勵,但先收收心、練練功夫,再上路不遲!如今三峽建壩了,豈可「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6645 留言者:網主 [2006-08-30]
告網友:
  網友們熱心,即日已獲多則回文,惜皆未達老朽標準,故不擬公佈。此事之錯失在己,自以為已書明要求「義理明白」,網友必知。未料來文有字字斟酌者、有囫圇吞象者、有微言高義者,唯缺「義理」!道不通,修之惰!學未明,師之過!老朽特為網友們說之:

  溝通是種技巧、也是種藝術、更是智慧之表現,偏生溝通能力是人類有生自來之天賜,竟遭科學界遺棄,迄今對其中機制諱莫如深。更荒謬者,國人空擁舉世最精良之溝通平台,卻眼瞎心盲,自廢武功,向洋人取經!
  老朽深知,萬里廣漠、百載萎頓,絕非一代之失;國寶重器、億年進化,豈是俗世可知?今戰端已啟,老朽再忙,亦不得不披褂上陣,為眾人說。

  溝通首在理解,理解自己、理解對方、理解所處的時空環境。理解者,個人必須摒除感性因素,以理性解析、導入事件之真實也!如人對自己瞭解不足,必隨時為感官所拘,神思難寧;再如未悉對方背景、條件,無從拿捏分寸,更猶大江東去!至於時空環境,本係溝通之機緣、發展,焉能不知?
  理解屬於一己之「主觀」,主觀即係「立場」,立場必有「利害」!人若未能養成「三思而後行」之習慣,反應越速,「我心」越洩!是故,不論人之理解能力如何,表達經常是溝通之關鍵!蓋所表達者,立場、目的無不歷歷,祗是識者未必有能力分辨而已。
  老朽出了一道題目,開啟了溝通的管道。老朽之立場:「教導」;動機:「緣熟」;目的:「接引」。望網友們把握良機,於字裡行間中,練習「正確的理解方式」(在此不教「正確的溝通方式」,蓋人各有志,老朽只願以誠待人,無意教人做偽君子也)。
  所謂「正確」,係「止於一、且明確不變」者。
  「理解」,係「以理性立場分解之」。
  「方式」,係「有限之規則」。
  任何一種「觀念」,必然具有「表達者」之「立場、動機、目的」。

  觀念以概念表達,但因世人尚未「真正明瞭理解」之機制,素來只是「自說自話、各說各話」!實則,觀念有許多層次,茲簡述如次:
  1,符號層次:一符號代表某一事物,人們只要對號入座即可!
         拼音文字皆如此,時人將漢字當符號用,亦淪落如斯矣!
  2,結構層次:一組符號交錯形成結構,以文法規律,可以表達極其複雜之事物。
         一般人將結構視為最高點,原因在於思想淺薄,百層高樓,電梯可達!
  3,隱喻層次:符號尚有「雙關意」,雖不合符號明確之要求,但於觀念上,另有用途。
         西方文化淺薄,除了幽默、戲劇外,用得不多。
  4,境界層次:此係東方特有者,蓋西方受基督文明之影響,一切到上帝之前為止,不可逾越!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諸如「北溟有魚、鄭伯克段於鄢」之類屬此,不幸今已埋
        沒矣!
  能知此,已是皎皎者矣!能運用高層次者,原屬「高智慧」,但不幸智慧蒙塵,埋在淺土人未識!久而久之,「人說人話」於焉成形!
  老朽不以為然,特發漢字基因,據以將觀念層次明確化。是以,重訂如次:
  1,符號層次:同上。
  2,結構層次:同上。
  3,隱喻層次:同上。
  4,概念層次:一符號代表概念網絡上之一「節點」,節點與節點間以網狀相聯。
         能認知如此,對文字之掌握已頗具程度,能知一反三、反三十、反三百矣!
  5,義理層次:無視私見謂之「義」,與時代背景相結合是稱「理」。
         義理者,概念所存在之深層之意義也!為什麼如此也!
  6,境界層次:同上。因無止境,達者自達!

  老朽從來不談符號及結構層次,蓋漢字基因早已超越「點對點」之結構、而直達「點對面」矣!本網既使用漢字溝通,且係漢字基因唯一之大本營,當無意悖離也!是以,當老朽云及「義理」,意指於所問:「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此一命題,撇開答者自我見解之外,其「理」何在?
  假定:網友之立場為學生,目的為學習。
  解題:於此命題中,有「存在」、「客觀宇宙」、「主觀認知」、「人類」四大觀念。
  於概念層次上不難解析,但於義理上,必須將一己認知放在一旁,力求客觀說明:
  1,客觀宇宙為何?主觀認知為何?
  2,主、客之關係如何存在?
  3,於此時此刻,與人類有何關係?

  是以,老朽無意知曉各網友「堅決認定」之大道理,亦無意領教各網友「境界層次」之高妙,望能「平平實實」,用「義理」說明命題,如斯足矣!
  前此留言,悉皆棄置,以免於成見也!若網友自覺有理,請再傳一次,謝謝!
7030 留言者:小風 [2006-11-17]
主題:有關漢字基因的思考
  朱老師:
  您好!
  今看了有關漢字基因的文章后,我理解為漢字基因為漢字的基本單位,有其基本意義,以之組成漢字,也就有相應的意義。若用漢字基因設計成電腦,則電腦也就能懂得漢字,進而懂得漢語,人工智能隨之而生矣!
  進一步聯想,用漢字基因實現人工智能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若選擇拼音語系如英文,其二十六個字母無基本意義,其排列組合成單詞也無規律可循,只有以單詞為基本單位,構造複雜的詞庫,進行語句分析,以這個思路走下去,是愈走愈複雜,以致茫無頭緒。
  以上是否正確,請老師指教!
  又,漢字乃見圖識義,由此而導致民眾對音樂的欣賞也趨向于戲曲之類(非黨代),而少有類似西方的純音樂產生,是否與此有關呢?
回應﹕
  正是,此類論述過往談到口敝舌爛,今已實現在「理解系統」中,是屬「知識財產」矣!恕不能再多添筆墨,就此打住!
  音樂事亦見過往留言,已言者不再。
7125 留言者:陶人 [2006-12-22]
主題:請教字義
  “察“、“查“有別,但已查基因字典,仍有不解,可否請先生指點?
回應﹕
  察=在室中祭祀,祭祀必敬重明察,象徵細看且分辨之。
    凡在室之行為,必也用心費神;屬抽象用字。
  查=木之於旦,可仔細檢察、考察。
    木係自然物,自然之行為也;屬具象用字。
  「察」有有「審核」意,得之於心;「查」則類「找」,得之諸物。
  故有觀察、察看,無不用心。查則可翻查、查閱、查禁、查看,皆用於實體。
  由是之故:「審察」=審慎用心。
       「審查」=審慎尋找。
       「考察」=考核因果。
       「考查」=考核事物。
       「明察」=仔細地觀察。
       「明查」=光明地尋找。
       若謂:「查某人…」=查某人之事例事證。
          「察某人…」=審查某人之因緣關係。
          「查字典」=查字典中之字。
          「察字典」=審察字典之正誤或其他。
  今人僅知向西方取經,不知漢字之微言大義,蓋國魂幾奄奄一息也!
7205 留言者:莫非 [2007-01-15]
主題:漢字基因字典的另一用
  緣起:女兒問字或詞的意思。
  觀察:女兒目前小學四年級,常常問起一些字的意思,但大人的回答總是讓小孩很難理解,不能確定真的『懂了』嗎?而且還是以詞回答,沒有真正對字的意義回答。
  對策:老師這裡有漢字基因字典,對字的解釋很清楚,以此說明,另配合康熙字典作補充,應可完整解釋。
  實驗:不僅大女兒了解字義,連幼稚園的二女兒也能認字說故事,將字的字義說清楚。
  結論:趕快將基因字典中的字與說明,一天教幾個給小朋友,等懂了的字多了,換小朋友來敎我。
  檢討:
    一、試試讓小朋友解釋一下背誦的弟子規。
    二、以相同方法試敎親朋友好大一點的小孩,看看對古文閱讀的助益如何?〈應該很不錯!〉
  謝謝老師的無私提供,能好好對小朋友講清楚字義,真快樂!
回應﹕
  好極了,這正是老朽公佈基因字典之緣因;此外,還有「樂園」中的文字圖解。只惜老朽太忙,忙到最近工作大亂。閣下既有此構想,何妨勞駕動手?
7248 留言者:凱祺 [2007-02-11]
主題:中文的詞
  朱先生你好:
  請問有甚麼原因使漢語裏有這麼多像「快樂」、「音樂」、「等級」、「歡喜」、「悲哀」等等前後字義雙似的組合詞?這些詞就算刪了一個字,意思好像依然不變...那麼是否其中一個字就是冗字?是可以必要的?如果可以不要,那為何又會有這些雙字的詞?
回應﹕
  實話實說。
  除非異體字,漢字字字獨立,無一「前後字義雙似」,唯知與不知也!今人受「五四運動」之害,「白話文」講慣了,「假字典」翻爛了,漢文程度低劣(含思維),已至不可思議之地步。尤以政客橫行,憑著專精一「骨」之技,攀貴為達官,叱吒無道天下。其為所欲為,「罄竹難書」,鬧亂中華文化百萬般!  

  前詞一字都不能刪,不信看看:
    你不快?他不樂?你喜音?他喜樂?你幾等?他幾級?你好歡?他好喜?你很悲?他很哀?
  若查老朽之「漢字基因字典」,得:
  快樂=快+樂
     快-心能決,急速也;又爽然也。
     樂-象木上安絃,得和諧規則之音,人性好樂,歡喜,安於。
     急速之歡喜。
  音樂=音+樂
     音-象管樂器形,發聲也,響也,消息,指可辨知的動靜。
     樂-象木上安絃,得和諧規則之音,人性好樂,歡喜,安於。
     聲音令人歡喜;或令人喜悅之聲音。
  等級=等+級
     等-竹為器,寺為官,象徵皆有品級次序。
     級-絲所達到的等第。
     所達到之品級次序。
  歡喜=歡+喜
     歡-爵中不足則進酒,飲酒作樂,喜樂也。
     喜-聞樂而口笑,悅也,好也。
     喜樂令人欣悅。
  悲哀=悲+哀
     悲-非常之心,有聲而無淚,痛苦也;憐憫也。
     哀-依於口,痛呼也,悲憫也,憐愛也。
     痛苦出於口;人痛苦之態令人憐者。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