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9 留言者:網主 [2008-11-07] |
告網友: 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此之謂也。曾有網友投訴:台灣亂成如此,怎麼辦?怎麼辦?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有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政府!看看台灣朝野雙方,不都口口聲聲以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洋洋」自得嗎?觀某網友的投訴,與本則文案內容何其相符! 本題已解,請見﹟7976及#7982則。茲再公佈另一文案(每日清晨公佈答案): 一位河南小夥子到上海去探望親戚,回家後興奮不已,對老爹說: 「我知道了,為什麼上海繁榮,連月亮都比這裡圓!」 「為什麼?」 「因為他們在屋頂上種菜,半夜三更都可以下田,隨時隨地可以採來吃!」 他們住的是土夯屋,而父子倆又是行動主義者,想到就做。 待他們把屋頂一挖、水一澆,開了一個大天窗!果然不錯,半夜就可以看到上海的月亮,只是不能住上海人。 又:老朽所推薦之樂曲,因You Tube經常變更內容,故而導致超聯接失效。老朽不勝其煩,特此聲明,僅保持樂曲之推薦名單,而不負責提供聯接網頁之正確性。 網主人白 |
#7990 留言者:至周 [2008-11-07] |
主題:練習 1,認知界:一對父子之間從談話到行動,而使原本住處產生改變。 2,理解界:生存於落後環境中的人,一但見聞相對繁榮的生活方式,就會心生嚮 往,競起傚尤。 3,剖析界:事物興衰有其因,人如只見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結果便會得不償失。 |
回應﹕ 努力不懈是好事,但應「用心」! 1,認知界:要述明對此文案「懂了什麼」。 「我知道了,為什麼上海繁榮,連月亮都比這裡圓!」 這句話代表了「無知」!未點出這兩字,就表示「看嘸懂」! 所以:「從談話到行動,而使原本住處產生改變。」就此溝不通了! 2,理解界:正確。證明比以往有進步。 3,剖析界:因═無知而為。果═災禍必至! 不可自作主張:「事物興衰有其因」在本文無著。 「結果便會得不償失」看到月亮是「得」乎? |
#7991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1-07] |
主題:試答7989 朱夫子尊鑒: 末學試答7989則如下: 認知界:父子二人之舉,有如東施效顰。 理解界:以為有樣學樣,亦可成功。 剖析界:殊不知,畫虎不成反類犬,徒然招人笑柄。 左正飛 敬答 |
回應﹕ 1,不確。非東施效顰,乃愚不可及也!東施至少還知道什麼是美! 2,正確。 3,不確。屋頂上挖個洞是畫虎乎? |
#7992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07] |
主題:答7989則 老師您好: 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一河南父子誤以為上海唯因屋頂種菜而繁榮,遂起而效之,結果得不償失。 2,理解界: 東施效顰者不悉事物真實原因,貿然而行,畫虎類犬。 3,剖析界: 一味抄襲他人、貶低自己,而不依自身狀況起而行之,結果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此剖析又從﹟1523則得來,不然就只能想到「東施效顰」。) 學生 敬上 |
回應﹕ 1,不確。非「誤以為」!乃愚昧之極!故曰:「上海月亮都比這裡圓!」 「結果得不償失」?有何得?夯土屋頂一灌水就破了個大洞! 2,正確。但成語用錯! 3,不確。未能認識本則文義,故而因果全錯矣! |
#7993 留言者:阿奇 [2008-11-07] |
主題:答#7898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 一河南小夥子為學習上海的繁榮,和父親在屋頂種菜,結果把自家屋頂挖個大天窗。 2,理解界: 小夥子錯把所見之象(屋頂種菜)當成繁榮之因,又未能因地制宜,誤用後先受其害。 3,剖析界: 做事如不能追本溯源、探究其理,惑於表象、斷章取義的結果往往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
回應﹕ 1,正確。 2,半確。「未能因地制宜,誤用後先受其害」不妥。 3,正確。 |
#7994 留言者:心一 [2008-11-07] |
主題:尝试练习 1. 認識界:一河南和其父屋頂挖洞,期望成為上海人,未果。 2. 理解界:小伙自以為知道上海繁榮之因,實不知。 3. 剖析界:不深入思考,將事物某一表象當根源而模倣之,無疑于捨本逐末。 |
回應﹕ 1,不確。期望成為上海人是「反諷」,不能視為小伙子的本意。 2,正確。 3,正確。 |
#7996 留言者:朴石 [2008-11-07] |
主題:#7989練習 朱老師: 您好!學生試着完成﹟7989練習,請老師指正。 1、認識界:某人認為繁榮是屋頂種菜的結果,便在土夯屋頂上種菜,結果屋頂開了天窗。 2、理解界:繁榮不等於屋頂種菜,種菜也不能在土夯屋頂上種,自以為是的亂模仿導致屋漏。 3、剖析界:體用因果辨析不清,結果與目的差之千裏。 樸石敬上 |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不確。此話不能為主題。 |
#7997 留言者:華子 [2008-11-07] |
主題:練習 練習作業,敬請老師指點。 一、認知界: 河南小子誤認上海繁榮是因屋頂種菜所致,回家如法炮製,結果鬧出自家屋頂開天 窗的笑話。 二、理解界: 河南父子急功近利引進上海經驗,致使屋頂開花,欲速不達。 三、剖析界: 河南小子只看事物表面,不深究其理,必然荒腔走板。 |
回應﹕ 1,正確。 2,不確。非「欲速」亦非「急功近利」,乃愚昧也。 3,不確。非「荒腔走板」,乃愚昧! |
#7998 留言者:小兆 [2008-11-07] |
主題:練習主題粹取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 1,認知界: 某人於上海觀其種菜於屋頂,回到家鄉後,欲效仿之。但卻沒有相同之成果。 2,理解界: 河南的環境,與上海環境不同。在上海的種菜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河南。 3,剖析界: 每一種環境,有其不同的條件與情況,固定的方法、事物,不能通用於各種環 境之下。 感謝老師指正。 |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
#7999 留言者:小白 [2008-11-08] |
主題:練習 1,認知界:河南小子將上海之種植模式搬來家鄉,誤以為可致富,結果令屋頂穿洞。 2,理解界:屋頂種菜與致富無關,且不適合施用於土夯屋。 3,剖析界:人常犯之毛病,是對現象的因果不及深思,即衝動而為,結果弄巧成拙,貧困愚眛如故。 |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