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7203 留言者:秦漢唐 [2007-01-14]
主題:信息時代要求知識開放
  先生您好:
    學生愚昧,仍然不得要領。印刷術的出現使得書藉普及,信息傳送成本降低;网路的出現使得軟体、知識傳送成本大大降低。學生倒是相信自由軟体會戰胜私有軟体,或者應該趨向自由軟体的方向。尤其是百元筆記本、智能手机的出現將有望打敗微軟等私有軟体,必竟還有更多的人未接触過微軟等私有軟体。
    學生迷惑的是,中文電腦与自由軟体有聯系或關系么?學生痴迷于電腦,不知現在是否應該繼需學習自由軟体?
回應﹕
  閣下有問,老朽有答;前問不同今問,此答異於彼答。
  中文電腦是電腦,自由軟體為軟體,兩者有沒有關係,恕老朽沒做媒人,不知!
  紅霞滿天、垃圾遍地,木茂生枝、人各有志,閣下要學什麼,老朽無語。
  小和尚問:「師父!金剛經我背了三遍,心裡有渣滓,想用掃帚掃去,可以不可以?」
  老和尚糊塗了:「你問我,我問誰去?」
7363 留言者:秦漢唐 [2007-05-06]
主題:自制
  老師您好:
  學生常犯“常立志,而非立長志”之毛病,現在才明白是由于意志力頗多,而自制力不足。一旦對某事發心或是想改變某種習慣,即應是意志力先行,比如:早起鍛煉、戒煙、控制體重、平時讀書等等,而自制力更在執行時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現想來舉凡需要“戒”的都屬于自制力范疇。因此想問老師,“戒”該如何進行?
  以學生早起鍛煉為例分析之,請老師給予當頭棒喝。學生以前身體頗弱(晨練之人大都是老年人,身體不好者),加上喜歡太極拳,發心晨練,此乃意志力已足。遂定鬧鐘,每日晨練,然而卻總要賴床半小時,又因賴床延誤時間而時常不去,久之則回到繼續睡懶覺的原來狀態。
  繼續分析原因。聽到鬧鐘鈴聲,而不立即起床有以下幾種心態。一是懶惰,想再睡一會兒,一會兒就好,想著“別對自己那么苛刻”。二是找理由,如“立即起床對身體不好,需要等身體慢慢適應”、“今天風大,不去了吧”、“冬天需要藏,最好不要晨練”、“昨天練得肌肉酸痛,今天休息一天”等。三是縱容自己,想“就少起一天,就一天,明天再去”。
  想來需要“戒”的戒煙、減肥也應該有此類似想法。該如何解決呢?學生想應先辯駁自己的理由,更要少關注自己、少考慮自己的感受,對自己苛刻一些。請老師給予訓導。
  學生敬上
回應﹕
  正是,此乃「時疫」,非閣下一己之疾也!蓋生命機能,無非為「謀生」而設,能「活下去」,也就「善莫大焉」!只是經過數十億年之進化,經科學家研究,生命曾歷經十餘次「大絕滅」。其因係環境變化太快,而生命機能反應遲緩,一旦變化超過極限,生命遂滅。
  所謂「高級生命」,係每次「大絕滅」後,能僥倖存活之生命體;由於機能突變、感官進化,漸漸適應了新環境。到了人類,大腦「因運而生」,就是因為能經學習改變習慣、更能應付急劇變化之環境。然而,生命有其惰性,凡生存無虞之際,大腦自動鬆馳,正如閣下之謂也。
  問題在於:
  1,人類有無生存之疑慮?
    若無,伺候感官本無可厚非。
    若有,要調動大腦之積極性,必須經過數十載之緞鍊,非同小可。
  2,何謂「生存之疑慮」?
    起床晨練、假日振作,包括求職、工作,現代社會中,都算不上什麼生存危機。
    重點在於個人之「意識型態」,如果涉及意識認知之領域極限,則可謂「疑慮」。
  3,如何得知「極限之至」?
    常人不知!但若養成「用腦習慣」,有見一葉之落,可知秋至者。
    然而,大腦原是進化過程中「條件備用」品,僅在「必要」之情況下發生作用。
   基於發生機率,人多、族群大,即令是萬分之一,其效應亦不可言喻。

  我國係農業社會,古聖先賢們無不精心積慮,為群體謀求長治久安之生存良策。由經驗法則可知,腦力之利遠大於體力,只是用腦「違反人性」,必需用強迫手段,以養成習慣。這種強迫手段,即稱自制,且係先由外來力量之「他制」,經長時期所形成。
  因此聖賢以文載道,鐫文為書,著令孩童「讀書」。千百年來,中國傳統因之而立,中華文化以之而生!而「讀書人」所讀之書,無非激勵人志、啟發人思、教導人行!此乃傳統中國人所謂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今人不知何謂「讀書」,誤解甚深矣)」之金科玉律!
  不幸,國家壯大了,社會安定了,人之大腦也固化了!五千年以降,聖賢匿蹤、大盜顯形!文字中之「微言大義」已無人得識,而人世間之名利權財卻大行其道!終於,到了近代,西式船堅砲利之「制人」法得逞,五四而後,「讀書人」已自貶為「學技人」,民主自由,制人為上!
  夫引擎、水壩之能量,為「違反物性」之成也!其壓力越大、累積愈久,其能量越強!人何其不然?自由放縱之餘,十歲能看色情片,看完即可自由實踐,能不早洩乎?客戶至上,學生第一,家長不能打罵,老師不能管教!不種蓮子,尚寄望有青荷出自污泥乎?
  西方為確保「白人暫時領先」之優勢,想方設法以放縱、物慾瓦解他人之「意志」。尤其是已加入「高爾夫俱樂部」中面不白心白之「濕鹹」,早已沆瀣一氣,唯恐主子不疼愛!為此,世界村混聲大合唱,哥哥妹妹、金金銀銀、愛愛恨恨、打打殺殺,大家一起放棄自制力!

  千言萬語,只是晚霞當前,時不我予矣!老朽但教網友讀聖賢書,行聖賢事,不過於「道圮」之途,略留雪爪。今闢「自制亭」,再牽其餘,行者但能每日定時登記,得孫悟空到此二遊,期以三載,自制可成。苟人能自制,持之以恒,不論小志、大志、短志、長志,行之致遠矣!
7503 留言者:秦漢唐 [2007-10-16]
主題:股票
  老師您好,近兩年來內地股市飛速上升,股民數量也急劇增加,晚輩於去年成為一名基金持有者。剛接觸股市時,頗困惑,曾認為炒股就是賭博,乃至社會上的一切事都是賭博。后悟得,實因自己懷有賭之意,則看萬事即是賭博;自身懷有獲利之心,則任何事情都要賭個輸贏。
  現在晚輩認為持有股票就是天人合一。股票將個人和所投資公司合一,持有中國的所有股票就是和我國的經濟合一。有了這樣的觀念,則無所謂得失,只知道榮辱與共,於是晚輩也得到解脫和自在。晚輩亦非常愿意於老師的思想精神合一,非常愿意於這么多同道合一,并已經申請每月一百元人民幣參股了。
  另外,晚輩還想請教老師一個問題:『定慧』的『定在一處』和『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個要定,另一個要無所住,兩者的區別和聯系,學生頗迷惑,煩勞老師解惑。
  秦漢唐 敬上
回應﹕
  股票者,信用債卷之一,與紙鈔類似,唯多一道浮動關隘。既是信用債卷,就與信用、信賴、信心有關,當持有人信心充足,就是榮景;反之,可以抱一貨櫃股票去換大米。至於「賭」,實乃「財物之與眾人也」,所云正確,若懷輸贏之心,是無事非賭也!
  不過,若謂「天人合一」,恐有待斟酌。蓋已合一者不分,只怕金融形勢一變,大難到時,林鳥分飛,便天人殊途了。尤其要注意的是,禍福與共:天睛勤備傘,積柴防風寒。舉目世界,熊牛虎羊,風水輪轉。好日子不可能百年千載,居安思危、知足勿貪,隨時防範惡劣環境到來。
  參股可,作為「文化尖兵」,出錢出力,敢作敢當。

  所問者係兩種「不可同日而語」之法門,前者指入門前之修道人,後者指道已修成,自必無所住矣!
7590 留言者:秦漢唐 [2008-01-21]
主題:
  老師您好:
  於7577、7582兩則,學生深感老師所言之精深,老師以往之理論亦恒充滿真知灼見。學生想問老師是怎樣在片刻間對所問之問題,都能入木三分,請老師授人以漁。
  學生 敬上
回應﹕
  幸哉問!此答案早已橫亙老朽心頭,存蓄良久,只是不得其機,難以自白也!

  自幼,老朽遭遇國難家亂(詳見《智慧之旅》寒冬),在長年累月下養成習慣,遇事必思、思之必透而後已(但於自傳中不能賣瓜)。因此,老朽在各種立場(年紀、身份、環境)歷經「災、情、名、利」,關關看得清清楚楚。也正因如此,瞎群難容明眼人,老朽顛簸於險巇間,幾墮懸崖。
  當魔難既終,一躑可醒慧根者,老朽之於嬉皮群中掙扎,實乃末劫,猶如鳳凰浴火!然若人積累不深、憤懣不足,即令有衝擊力,亦將瞬間消逝、無影無蹤。所幸老朽家教嚴謹,自持甚厲,未染絲毫惡習,是能超越各種誘惑,潔淨清白。最後,終能披荊斬棘,直趨本源,領悟天人之別。

  教育者,人生之規劃也。傳統中華係以大同世界為念,故力求十年寒窗、懸髮錐股,培育治國平天下之英才;西方不然,係以經商牟利為目的,人人貴為工匠商賈,事事講究欺騙掠奪。老朽於智慧學中剖析宇宙趨勢,天、人智慧已聚,唯獨地物未得,是有工業文明之濫觴,電腦得以歷陣痛而出世也!
  年輕人可塑性極強,若能配合人生經歷、用腦及時,珠璣易握。當天下太平,風調雨順之世,人之大腦供作倉庫,略蓄即可,無庸滿載。若社會、家長愚昧,斯乃「蒙」際,人材必待驚蟄之萌期!及亂,世局待興,剝極必復,由廩蓄可見徵兆;唯其糧充馬膘、人壯腦敏,始有否極而泰來焉!
  是知,治亂者,一陰一陽,炁能變化之常態也。因緣際會者,各有任務使命,能盡忠職守,是稱本份;若有人正本清源,撥亂反正,自是莫大功德;然熙熙之眾,因無腦可用,或為薪火、或成羔羊,酣歌狂舞於曠野之中,共沐炁能之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之謂也!
  老朽繼知,天將降大任者,乃天意也,非常人之所願也!人未觸其機、不肇其緣,可免於任務之艱苦磨練,放縱感官可也。老朽生平受三本書影響極深,無不適得其時、時逢其機,或設天險以護、或化動機以激、或賜明燈以竟!苟非冥冥中自有安排,怎生步步驚魂如斯?
  於初二時,老朽災孽纏身,是非難明,幸得《蜀山劍俠》相伴,得以遁入虛空,擴大靈思,全身而還。甫進大學,又失望於環境,偶閱《約翰克里多夫》,得知偶像貝多芬之遭遇,自慚不如,從而振作奮發。最後於37歲得悟前非後,拜讀《六祖壇經》,一時心魔遠颺,宇間大放光明!
  自後,老朽徹底將生平思緒重新整頓,三十年來,摒除塵緣、遍遊三千大千世界。於電腦世界,一通百通,是知應有所為且有所不為!又於1992年歸隱都蘭山下,因緣得習《易經》,時見圖索驥,登堂入室,始有本網之設焉。而網友所問者,悉皆封存已久之昔日舊囚,是能敲鍵如神助也!

  老朽每見年輕人愛現,必以重錘逐之,蓋見委玉於途,已知其餘!精鋼寶劍,無不百鍛千淬,豈是凡鐵可以比擬?設若老朽良機早現,勢必成為商場寵兒,今日早已受養、供作玩物也!君子不器,豈空言哉?今見大賣場玩具貨物琳瑯滿目,嫣紅皂白,竟無一可充棟樑之用!豈天下已無巨木乎?

  再謝,此問得發老朽丘壑,是有答。
7594 留言者:秦漢唐 [2008-01-23]
主題:續7590則
  老師您好:
  學生知道一些了。答案本存天地間,老師緣熟而得,學生聲聞亦緣。
  學生自讀《宇宙浪子》後始一心向道,繼而覽罟網舊帖,讀古文觀止、四書、佛經,聽講座,雖粗略瀏覽亦心喜之。又因入門甚晚,倍惜機緣,日覽留言版,每聞老師歸隱之意,常自心憂。於7542則讀至「人天遂隔矣!」尤生感慨,雖自知是攀緣心作怪,卻忍不住請求老師莫要人天相隔。學生極愿老師現身講堂,又望莫要廢棄此網;惟愿老師,大慈哀愍吾等聲聞緣覺者。
  另有一問請教老師,於《智慧學》第四章中兩次提到禮運大同篇,如下。
  孔子在禮運大同篇中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引文同,但字、句讀皆不盡同,想必有大義在此。學生想來第一次引用是為定義「大同」,重讀「是為大同」;第二次引用是說明儒家之「地」,強調「貨」和「力」。不知正誤,恭請老師闡釋。
回應﹕
  正是!
  天為整體、人是部份。
  因:人=1/天
  故:天*人=1是謂天人合一。
  若人被「私心」取代,上式不成立。
  天道唯誠、絕無私心,否則朝三暮四,乾坤大亂。舉凡老朽所知者,無非得自自然,但要能公諸白紙黑字,須經眾認同始可稱「真」。蓋眾人之能認同者,已非私念矣!是以緣熟而習、去私而觀,張目三千大千世界,處處是真理,事事有學問,無庸他求也。
  所引之文,不必深究,蓋原文無句讀,後人常各本「私心」而斷之。老朽曾於罟網分析,古人之不用句讀者,係為考驗讀書人之層次、境界。所謂「大道不器」,非器之無用,實乃「大道」若須彌,其中芥子滿佈也!於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意識型態黑白分明。
  今日西風襲世,讀書人瀕臨滅絕,道上唯見商賈來往,芥子論斤計兩焉。君不見地產商挖平山頭、填滿深海,所求者,人人淺淺如盤盤快餐也!於是,君子一擲,小人一票,智者噤聲,愚夫咆哮!正因世間喪失黑白是非,其蠻橫無道之輩,遂得以竊居廟堂,為所欲為矣!

  老朽屢言歸隱,奈何事與願違,早已無人相信矣!雖歸隱勢屬必然,然何年何月何日何時,時時可變也!有問速問,莫待老朽奧茲海默症發作,無答可答矣!
  又,幻廬成立時,大會將對股東們開放視聽頻道,雖在天邊,亦可相聚也。唯目前萬事欠備,正一一規劃中。
7596 留言者:秦漢唐 [2008-01-25]
主題:
  老師您好:
  學生一謝您的認真、慎重。《智慧學》集「天地人」之大成,老師先知之而后行之,行有所得(圖文系統),實證后又經重寫,方成此書。成書后,不掩玉瑕,公布草稿於眾,以教為文之道,授人以漁,學生再謝。
  又自慶幸之,蓋老師草稿一出,即躍躍欲試,然學生繁體字還不熟、書且讀不懂(每段似能懂,但各章節聯系為何,實無從入門),豈敢落筆。今不想學生無德無才,亦能助老師一力,實在是撿了個大便宜,故慶幸之。
回應﹕
  老朽掛網經年,最懼「知錯不改」,貽笑網際。只惜閒時不多,鎮日忙碌,其優點是養成敲鍵如神助;而缺點則是經常畫虎加龍尾!閣下之助,斯乃旁觀之明也,人苟能事事旁觀,必將多獲廣益。學問學問,常學常問,聖賢各書,悉皆學問,多讀必通也!
  本室能完成圖統系統,唯一之原因,係堅持倫理道德。本網八年來記載詳實,句句不虛,適足借鏡。蓋老朽篤信理念,以身作則,眾弟子一脈相承,以致能破除萬難,明珠陡現焉。是知,中華文化即係智慧之根源,只惜五四為害,認賊作父百載,國人遂淪落西途,遙望雲山無覓處。
  中華待興,閣下青春正富,努力篤行可也。
7598 留言者:秦漢唐 [2008-01-26]
主題:有問
  老師您好:
  得老師「有問速問」,學生有一思考多日之問題,請老師予以解惑。
  經老師教導,學生對「精神生命」、「我」、「生死」之觀念尚可理解,然對「前生」、「來世」、「累世」、「轉世」,卻因沉淪唯物大潮而不解其竅。苟人不信「來世」,則人人只顧眼前、不見長遠,社會亂象紛擾,故再請老師對此概念深刻剖析之。
  又,若以《智慧學》之「寄情」而論,則前生來世莫不若一夢之醒,一日一世哉?亦或由堯舜至湯、由湯至文王、由文王至於孔子、朱熹、陽明,五百年一世乎?亦或學生今日扮演釋迦牟尼,明日客串至聖孔夫子;今日賦詩學李白,明日填詞效東坡;則何為我之「前生」,而我之「來世」何時來?
  學生迷惑,再請老師賜教。
  學生 敬上
回應﹕
  確是已經「理解」,但尚未「認識」,無認識,不能融會貫通也!人生有限,若不能將理解化為認識,必然是黃沙遍地,遍地無根芽之生焉!老朽與常人之別,首在於「觀、感、心、腦、手、腳」六國一統,是能眼觀有感、有感生心、生心用腦、用腦及手、及手動而腳亦隨之也!(註:理解來自文字,是腦之功;認識得自感官、經驗,是心之用,兩者有別,宜詳參之。)
  於是:理解與認識合一,認識與信念合一,信念與行為合一!於是:見一隅、有千隅反,習一事、萬事皆通!因人性怠惰,若不「動心忍性」,增益所不能;再若自滿於「幼稚園」所習之「家家酒」,撈個工匠博士帽子戴戴。於是乎,可以「光宗耀祖」,可以臥看猛獸蹂躪天下!

  適才,老朽正在「裁紙」,可以示之一隅焉。此紙係弟子們日昨上街,買來炸雞孝敬兩老之餐巾。老朽素來「珍惜物資」,每一張衛生紙,能分為三次必不作兩次用。蓋節省資源,斯以延續地球生命也!衛生紙乃生活之必需品,但須伐樹,斬碎、漂白、過濾,每一步皆令生態失血,能不慎哉?
  省紙之半不多,但人生造孽無數,能減之半,莫非功德?古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此說已是老生常談,正因「人耳堵塞」已久,故充耳失聰矣!老朽人微言輕,無力挽回大局,但力求躬身律己,水、電、物資,無所不省。行之經年,是能「知行合一、六國一統」也!
  裁紙亦有「學問」,行事若能「多重目標」,豈非「事半功倍」哉?察衛生紙於經緯向纖維排列不同,出廠時常逆向舖陳,以示其牢。若欲裁成兩半,應取其纖維平行方向,一撕即斷。撕時,應力求均衡,用力宜慎、觀察宜準。撕畢,再依纖維逆向,整齊放置桌上備用焉。
  為何麻煩若此?自我訓練也!積久成精,是能無所不通也!其事,「察纖維排列及取紙之正中」,觀、感也!「用紙節省」,心、腦也!「撕紙著力、排列備用」,手、腳也!於一紙之撕,其「學問」若此,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人生處處皆學問,有觀無感、心腦手腳不用,豈非直式下水道?

  既已知「精神生命」、「我」、「生死」,「精神我所來之世」,非「前生」乎?「我死後之世」即「來世」(既知何謂「死」,當知何謂「死後」),世世相加為「累世」,世世之轉為「轉世」,尚待一一標明乎?

  苟知,當知:「堯舜至湯、由湯至文王、由文王至於孔子、朱熹、陽明」無非資料庫中之資料,世、代亦係資料之索引,唯陷溺者乏浮木,已覺者待自泳!夫十年之疾尚須求百年之艾,今人飽覽紅塵,目迷五色,腦中塞滿物理、化學,豈是老朽片語可達其「泥丸」哉?
  既能:「今日扮演釋迦牟尼,明日客串至聖孔夫子;今日賦詩學李白,明日填詞效東坡」,是可「溫故而知新」矣!若能透視「時、空迷障,主、客觀點」,人名、事蹟不過「概念」!有誰能知「身邊資料」真、偽?有誰能知他人「主觀何世」?知此,「前生、來世」盡在其中矣!
7628 留言者:秦漢唐 [2008-02-20]
主題:讀書
  老師您好:
  屢見老師自謙「讀書不多」,而又常督促后學多多讀書(包括對沈老師、弟子、網友),蓋因老師行萬里路抵過讀萬捲書否,亦或因老師職司開拓?
  老師之著作智慧學三部(層次論、智慧學九論、智慧學),以學生淺薄見識,其內容、結構,古今中外無一類似,何以故?
  再問智慧學三部之內在關係如何,后學應如何學習之?
  學生 敬上
回應﹕
  觀念問題也!
  人智自古以來不斷進步,所進者何?時賢以為是「科學、知識」,其實大謬不然。科學、知識者,物質之認知,生活需求之體現,與人智無關也。人性之常,乃「衣食足而後知禮樂」,在生存的壓力下,物質不可或缺。待生活滿足了,回首翹望,只要耳清目明,就能看清源遠流長的真相。
  對世人而言,山是山,水是水;對專家來說,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而是一些原子所組成。老朽站在常人立場,用專家考慮問題的方法,從頭到尾、從原子到山水,一一剖析之。數十年來,由思考、學習、印證,孜孜不倦。最後終於發現,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問題在人是否具有智慧而已。
  舉例說,在「古戈的地球儀」公開以前,地圖只是一張平面。誰都知道地面不是水平的,但自古以來,人們早已習慣了平面的地圖,見怪不怪。同理,古人的「表層思維」法造就了今天,後人依樣畫葫蘆。所畫的葫蘆越來越多,連看都看不完,誰還關心到底葫蘆是立體還是別有層次?

  老朽讀書不多是實,缺點是所知不足,所幸網絡時代到臨,圖書館就在指下;優點則是沒有包袱,正如《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老朽機緣湊巧,因「虛而不屈(無私而有氣)」,有幸能發揮「動而愈出(無為而自行)」,是能隱合「天地之橐籥」。
  行萬里路對老朽助益極大,但若非致力於宇宙、社會、人生之探索,其與斗室之獲分別無幾。有人終生行蹤天下,集相片億萬,大腦猶如相片簿,又何益哉?是以,學習之道,首先確定「立場」,再詳訂「目標」,最後研判方法、手段,逐步篤行,是「讀書萬捲、行路萬里」也!

  一個大時代的開啟,首需環境的變革;次要人志的衝擊;最後才有思維之集聚。宇宙流程前定,但人之認知潺潺,時機不到,一切罔然。五千年前,伏羲氏開天闢地,蓽露藍蔞,成就中華文明;如今西濤瀰天,老朽遇水搭橋,三十載拼搏,不過殘留腳印三步!是謂:「虛玄傳承空無際,後事尚須問後人」也。

  此三書實為一,《層次論》為綱領,是天(故於各書中皆有陳述,唯因認知先後,略有出入);《智慧學九論》為素材,是地;《智慧學》為實例,是人。老朽所有著述,無不以三才為結構,以兩儀、三才衡量事物,常有事半功倍之效。學者學之如斯,可矣。
7644 留言者:秦漢唐 [2008-03-07]
主題:樂經
  老師您好:
  恭請老師闡釋《六經》為何獨失《樂經》,及其失傳之深層原因。
  學生 敬上
回應﹕
  老朽長於義理分析,對歷史傳聞所知有限,恕不知。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