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047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10]
主題:練習主題粹取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老貢生與老和尚討論讀書目的。
  2,理解界:體:讀書目的;用:求功名或求明理。
        讀書求功名易,求明理難。
  3,剖析界:因:老貢生讀書求功名在前;果:老貢生讀書求明理在後。
        老貢生讀書求功名,轉為求明理。老和尚點明老貢生,讀書為求明理,
        重點不在早晚,而在持續。
回應﹕
  1,正確。
  2,半確。詮釋錯。
  3,不確。
8046 留言者:至周 [2008-11-10]
主題:練習
  1,認知界:老和尚用蠟蠋做比喻,讓老貢生為明理而用功的意志更加堅定。
  2,理解界:體:用功讀書的老貢生、被點著的蠟燭;用:明理、發亮發熱。
  3,剖析界:因:老貢生擔心晚年才用功只是白忙一場。果:用功讀書不分少或長,明理才是目的。      
        知道用功讀書的目的後,就該勇猛精進,勿虛耗光陰。
回應﹕
  1,不確。
  2,不確。
  3,不確。

  萃取主題非「勵志文章」,千萬不要以為仙女棒一揮,「大道理」變金粉,主題便成俘虜!
8045 留言者:琉璃 [2008-11-10]
主題:试答
  朱先生 您好:
  認知界:老貢生參拜寺廟並問老和尚:「耄老之年,讀書可晚。」老和尚以蠟燭的現象闡明之。
  理解界:老和尚借蠟燭之現象告之老貢生:讀書不分早晚,在于「照亮」多久。
  剖析界:老和尚以蠟燭之現象作喻,以蠟燭能照亮多久以及給他人帶來多少「光明」,來喻讀書不在早晚,在于讀書明悟后能給週遭的「人事地物」帶來多少「裨益」。
  另:「體用因果」在末學腦海中尚無明確「分水嶺」,期望借「範例」多多參詳,是故,朱先生在公佈答案時,可否將答案中的「體用因果」一並告之(如﹟8037則)?謝謝。
回應﹕
  有言在先:「格式不對,不評」!
  罟網千萬言,所談無非體用因果,所教無非中華精要,素無糟粕!

  於少林寺習武教場,一徒曰:「師父,我資質駑鈍,基本功學不來。」
  師曰:「基本功不過三招兩式,有什麼學不來?」
  「有沒有靈丹妙藥,讓我吃了就有通天本領?」
  「有的!吃都不必吃,練也不必練!你在旁邊看就是!」
8044 留言者:心一 [2008-11-10]
主題:练习
  1, 認識界:一老貢生向老和尚請教讀書早晚的問題。
  2, 理解界:體:讀書;用:明理。
    老貢生讀書是為了明理。
  3, 刨析界:因:讀書是為了明理。果:讀書沒有早晚,只有是否能夠持久。
    老貢生為了明理而讀書,即使老年才開始用功猶未為晚。此所謂“朝聞道,夕死 可矣”。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但「朝聞道夕死可矣」與本文無關。
8043 留言者:乾乾 [2008-11-10]
主題:答8037則文案
  朱老師:
  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老貢生晚年用功讀書,老和尚以蠟燭為喻鼓勵之。
  2,理解界:體:讀書;用:明理。體:蠟燭;用:照明。
        讀書為了明理,正如蠟燭用來照明。
  3,剖析界:1,因:年青時讀書只求功名富貴。果:老來心中空空。
        2,因:老來讀書明理。果:照亮心中黑暗。
  學生  敬上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但尚缺:「蠟燭沒有早晚,只問能亮多久。」
8042 留言者:禪心 [2008-11-10]
主題:試答#8037
  ﹟8023後學受教了,原來是錯於用字的情意。
  
  答﹟8037
  1,認知界:老貢生晚年欲為明理而用功讀書,老和尚以蠟光喻示在於持久,不在於年紀。
  2,理解界:體:立志讀書明理;用:年紀老少、能否堅持。
        立志貴於持之以恆,而非其年紀。
  3,剖析界:因:老貢生怕立志太晚。果:老和尚以持恆勉之。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自本則以前五則皆缺詮釋。蓋係老朽疏忽故,請見8037則說明。
8041 留言者:華子 [2008-11-10]
主題:練習
  主題練習,敬請老師指點。
  一、認知界:老貢生晚年明理被老和尚借地讀書。
  二、理解界:體:讀書之目的;用:功名或明理。老貢生晚年才明白讀書為明理。
  三、剖析界:因:讀書明理永不晚。果:和尚借地善接引。
回應﹕
  1,不解:〔老貢生晚年明理被老和尚借地讀書。〕為何連一句話都理不順?
  2,正確。
  3,不確。注意老和尚最後一句話,斯乃壓軸戲也!此類文案,字字珠磯,忽略一句就失去中心!
8040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1-10]
主題:答8037
  朱夫子尊鑒:
  1,認知界:老貢生臨「老」才想為「明理」而「讀書」,而求教于老和尚。
  2,理解界:體:讀書;用:目的。讀書應以「明理」為先。
         體:蠟燭;用:光亮、時間。光亮--環境;時間――過程。
  3,剖析界:1,因:老貢生至老未能明理。果:以為明理需要依靠客觀的環境。
         2,因:老和尚看清老貢生愚昧。果:點示明理須要思考,思考需要時
           間。
        
  上等智慧之人,讀書不在早晚,明理不需時間,一點就通。中等智慧之人,讀書不在早晚,明理只爭時間夠不夠。下等智慧之人,根本不讀書,也就無所謂時間夠不夠了。
       左正飛敬答
回應﹕
  1,正確。
  2,半確。
  3,不確。
8039 留言者:襄助 [2008-11-10]
主題:#8037練習
  1,認知界:老貢生問老和尚讀書之時機。
  2,理解界:體:讀書的目的。用:明理。
  3,剖析界:因:讀書為明理。果:只問能明多少。
回應﹕
  1,不確。非問「時機」、乃求「印證」!
  2,正確。
  3,不確。
8038 留言者:無有真假 [2008-11-10]
主題:回應#8037
  1,認知界:老貢生欲讀書明理,關于是否太晚求教老和尚。
  2,理解界:體:讀書;用:求功名或明事理。讀書為求功名當然越早越好;讀書為明理就沒有早晚之別了。
  3,剖析界:因:老貢生求功名未果。果:晚年才知用功讀書。
回應﹕
  1,不確。已明也。
  2,正確。
  3,不確。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