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7 留言者:乾乾 [2008-11-11] |
主題:答8055則文案 朱老師: 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胡氏于亂世攜財以適洋夫,晚年洋衰華興,已洋化之鬍子歸國尋親,因語言溝通不暢,與父對面而不識。 2,理解界:體:文化教育;用:傳承文明。體:財勢;用:享樂。 唯有文化教育才能傳承有繼,否則雖有血緣關係,對面還是不識。只知追逐財勢享樂的人,沒有根基可言。 3,剖析界:因:只重物質,追逐財勢,不重文化教育;果:子女成無根之人。 沒有共同的文化根基,親人何異路人。 學生 敬上 |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
#8056 留言者:華子 [2008-11-11] |
主題:練習 主題萃取練習,敬請老師指點。 一、認知界: 湘西大戶戰時妻妾四散,戰後唯大老婆胡式滯留海外另立家室未歸。多年後胡式家也遭沖擊,子女四 散;其中,胡子回到原大戶身旁,雙方雞與鴨講,溝通困難。 二、理解界: 體:家族分離;用:溝通困難;家庭分離雖乃時代悲劇,但勢必造成下代的溝通困難。 三、剖析界: 因:長久分離,又缺近憂遠慮;果:子孫後代難以溝通,可悲!可惜! |
回應﹕ 1,太長等於文章。 2,不確。 3,不確。缺釋文。 |
#8055 留言者:網主 [2008-11-11] |
告網友: 萃取主題可能化身為大樂透矣!連日來,摃龜的多,中奬者少(略見進步)。且每次出題之難易,皆與老朽所判失聯,看來老朽對網友們已無判斷力矣!今再出一題,答案皆在下文中,想必不太困難(想當然耳),再不濟也可參考﹟1886則、原出處之結語(唯答時注意用字遣詞)。 昔者,湘西有某大戶,富甲一方,納有小星數人,各擅姿色,各霸一房。時值抗日戰起,兵燹遍野,禍延內地,各房遂自理財產,作鳥獸散焉。 日寇降後,大戶重整旗鼓,步履蹣跚,各房一一歸隊。唯大老婆胡氏,腰纏萬貫,移居海外,已與洋人再婚,養有子女多人。 此乃時代悲劇也,胡氏之難於回歸,其理犖犖大者有三: 一、已適洋居,未能遽改也,尤以子女率皆洋種,落地生根矣! 二、昔為大房,三千寵愛皆為群妾所分,生趣毫無,已義無反顧也! 三、今世流行世界村、民主潭、自由人,鄉音頻改鬢毛催,豈有不高飛之理哉? 唯天有不測之風雲,於911一役後,全天下恐怖之勢成。胡氏所適之新夫,於商場折翅之餘,樹倒猢猻散,子女又奔東西。造化弄人,胡子赴大陸謀生,於長沙得識該大戶,時年已老耄,為一地方企業總裁。雞與鴨講,對話如次(皆透過翻譯人員為之): 大戶:「君有何能耐?」 胡子:「某有一半中國血統。」 大戶:「既如此,何以不擅漢語?」 胡子:「實母之過也!曾以為中國必亡,習之無益。」 大戶:「今何以來此求職?」 胡子:「所求不多,唯能糊口,望乞接納。」 大戶:「糊口事易,唯君來此必有所圖,何不據實以告?」 胡子:「實則母氏曾言,於此間有一親人,名xxx,但久覓不得。」胡子不識漢字,特將其音拼出,書於紙上,呈大戶。 大戶觀後,曰:「難怪!難怪!汝之拼音與我輩有異。既如此,本人可介紹君赴北京,該處必有能識此音之人也。」 前則: 有位老貢生,到了晚年才開始用功。 有天,他到廟裡參拜,問老和尚道:「我現在才讀書,是否太晚了?」 老和尚曰:「那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以往,我是為功名而讀書。如今,我想通了,讀書為了明理。」 老和尚指著點滿蠟燭的大殿道:「很好,施主看看,這裡面能讀書嗎?」 「夠亮了,可以,可以。」 「要知道,蠟燭沒有早晚,只問能亮多久。」 1,認知界:老貢生晚年明理,開始讀書,問老和尚是否太遲。 2,理解界:體:讀書;用:明理。體:蠟燭;用:照使明。 讀書無遲早,明理也不晚,但要持之以恆。 3,剖析界:因:蠟燭亮時才有光,可明理;果:若不能持久,則無光可明。 明理才能讀書,持久才能有成。 主題萃取;在罟網鴻爪第23頁,#7928則起,依序整理在彼。 網主人白 |
#8054 留言者:遊子 [2008-11-11] |
主題:答8037則 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老和尚知老貢生讀書為求明理後,以蠟燭燃燒為喻鼓勵此生。 2,理解界: 體:燃燒蠟燭;讀聖賢書。 用:照明;明理。 世間事物本具天性,早晚各有因緣,唯問其有利於世者而已。 3,剖析界: 因:老和尚知貢生讀書為求明理。 果:告以蠟燭之利在於能亮且久。 老和尚以蠟燭之喻點撥貢生,於明事理外尚應篤行利眾為是。 學生 敬上 |
回應﹕ 1,正確。 2,半確。與〔世間事物本具天性,早晚各有因緣,唯問其有利於世者而已。〕無干。 3,半確。老和尚未言〔於明事理外尚應篤行利眾為是。〕。 |
#8053 留言者:小兆 [2008-11-11] |
主題:主題萃取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 1,認知界:一老貢生想讀書以求明理,卻疑惑於是否年紀太大。而老和尚用蠟燭是 重視於能照亮多久的比喻,來啟發老貢生。 2,理解界:體:讀書;用:求功名或求明理。 體:蠟燭;用:持續照明。 若讀書是想要明理,就如同點蠟燭一般,是重視點蠟燭之後能否照亮。 所以應該關心的是,讀書之後是否能明理,而不在於何時開始。 3,剖析界:因:老貢生想讀書以求明理,但疑惑於是否年紀太大。 果:老和尚用蠟燭的特性,來啟發老貢生。 蠟燭燃燒持續燃燒本身,照亮週遭。真正明理的人,也應該是持續不斷 關心眾人利益的人。 |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半確。〔也應該是持續不斷關心眾人利益的人。〕加油添醋。 |
#8052 留言者:朴石 [2008-11-10] |
主題:#8037 练习 朱老師: 您好!完成﹟8037練習,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老和尚告訴老貢生為明理而努力讀書就沒有早晚之分。 2、理解界:體:讀書目的 用:讀書晚不晚 讀書目的是為了明理就沒有早晚之分。 3、剖析界:因:老貢生讀書目的為明理 果:時時處處均可讀書 因為老貢生讀書目的是為了明理,那麼時時處處都會開卷有益。 樸石敬上 |
回應﹕ 1,正確。 2,不確。體用錯。 3,不確。因果錯。 |
#8051 留言者:阿奇 [2008-11-10] |
主題:答#8037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一老貢生晚年讀書不為功名,只為明理。為明理讀書則無早晚之別。 2,理解界:體:蠟燭;用:發亮。 蠟燭之功用為發亮,無早用晚用之別,只有亮(用)多久之別。 體:讀書;用:功名或明理。 讀書為功名,愈早考取則愈早達目的;讀書為明理,以能否明理為重,早晚不是重點。 3,剖析界:因:老貢生讀書目的改變。果:為明理讀書則不嫌晚。 老貢生讀書目的轉變為明理後,能否明理才是重點,無時間早晚之別。 |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半確。因果不確。 |
#8050 留言者:阿勇 [2008-11-10] |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老貢生到廟裡請教老和尚讀書問題。 2,理解界:體:老貢生;用:讀書。 讀書沒有早晚,即使到了晚年,還是可以讀書。 3,剖析界:因:老貢生讀書為明理。果:明白道理。 讀書為的是明白道理,早晚沒有關係。 |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半確。蠟燭呢?燒光了? |
#8049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10] |
主題:答8037則 1,認知界:老和尚點撥一老貢生。 2,理解界:1,體:讀書者;用:考取功名或明理。 2,體:蠟燭;用:發出光亮,照明。 讀書為了功名還是明理,要看個人目的而定;蠟燭則只用於照明。 3,剖析界:因:立場、目的明確,可判斷行為是否合適。果:老貢生不知其讀書時間早晚,其目的并不明確。 為明理而讀書者理應具有蠟燭似的奉獻精神,老貢生自以為其讀書目的明確,其實不然。 學生 敬上 |
回應﹕ 1,半確。為什麼? 2,半確。照明又做什麼? 3,不確。 |
#8048 留言者:阿三 [2008-11-10] |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老和尚以蠟燭比喻用功,向一位欲明理的老貢生暗喻只要肯用功,讀書無分早晚的道理。 2,理解界:體:讀書;用:明理 。 若為明理而讀書,早年或晚年都是讀書時候。 3,剖析界:因:老貢生缺乏自信但用心正。果:老和尚鼓勵老貢生用功。 老貢生因心正,雖擔心老來讀書為時已晚,但老和尚仍予以認同和鼓勵。 |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不確。與此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