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139 留言者:小白 [2008-11-15]
主題:練習
  1,認知界:愚者求仙問道,卻惑於表相、貪戀享樂,不明白仙佛的本質即去盡三尸。
  2,理解界:體:人性;用:著相、貪圖享樂。
        人的各種煩惱和問題,皆源自著相和沉迷感官享受。
  3,剖析界:因:世人自甘墮落;果:若執迷不悟,仙佛難求。
        人沉淪苦海或修成仙佛,關鍵在於一己覺悟和決心,往外求是愚眛。
回應﹕
  1,正確。
  2,正確。體用不確.
  3,正確。
8138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15]
主題:答8128則
  答8128則
  1,認知界:一人對濟公活佛由疑到信,又欲求成仙佛而實非。
  2,理解界:體:濟生丸;用:無用或治瘟疫。
        體:古錢;用:不值一文或價值連城。
        體:求仙佛;用:拋棄人間一切或修神通以享樂。
        迷人迷於眼前所見,受欲望所惑,看不到事物真相。
  3,剖析界:因:迷人只求利欲,不愿舍棄。果:成仙成佛皆妄。
        迷人妄言求道、卻不愿舍棄,實乃求利欲,不可能成仙佛。
    學生  敬上
回應﹕
  1,正確。
  2,正確。〔體:求仙佛;用:拋棄人間一切或修神通以享樂。〕不通.
  3,正確。
8137 留言者:真善美 [2008-11-15]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朱老師:
  您好,完成﹟8128練習,請老師指正.謝謝.
  認知界:濟公屢助善人渡過難關,使善人欲修成仙之道,但又不願放棄人間享樂.
  理解界:體:人性之貪婪.用:既貪圖仙法,又貪圖人間享樂.
      善人心羨仙術萬能,又貪圖人間享樂.
  剖析界:因:善人貪圖有利事物.果:什麼都想要,反而什麼都做不好.
      善人貪圖仙術,又不捨人間享樂,自然成仙無望.
回應﹕
  1,正確。
  2,正確。體用不通.
  3,正確。
8136 留言者:遊子 [2008-11-15]
主題:答8128則
  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指導:
  1,認知界:
    某善人心羨濟公神通而欲求仙佛之道,要求應首斷其七情六慾之根後而放棄。
  2,理解界:
    體:凡夫俗子;用:身體、感官。
    以為能受形體之苦即登仙佛之境,孰不知不捨人間感官之樂,終是凡夫俗子。
  3,剖析界:
    因:仙佛神通廣大;果:凡夫心生羨慕。
    仙佛以神通助人,凡夫若只顧自己利益不捨感官之樂,勢必無緣登仙佛之境。
  學生  敬上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8135 留言者:赫识丁 [2008-11-15]
主題:
  1、認識界:大善人欲得到活佛的濟生丸,得到后不珍惜。當善人驗證活佛贈禮的功效后,善人認定成佛是自己的目標。當了解成佛條件時候,善人卻陷入了困惑(懷疑)。
  2、理解界:體:善人向活佛求寶;用:善人得寶不識寶。體:善人求佛;用:善人不知佛為何,求佛不成。
  3、剖析界:因:人性私,常求寶;果:限于自己層面(經驗),對寶的理解不同。因:求成佛,為自己;果:不明真理本質,陷入困惑。
  學習老師思想,學有所得,欲進一步,要舍掉很多自己認為的寶,我能嗎?還不能。
回應﹕
  1,不確。太嚕囌。
  2,不確。體用不明。
  3,不確。因果不明。
8134 留言者:揚帆 [2008-11-15]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朱老師:
  試答8128則練習,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相信感官者只問眼前毫無遠見,求仙求佛也只為行樂。
  2,理解界:體:感官奴隸;用:享樂。
        感官奴隸只接受感官所悅者,不悅則棄如敝履。
  3,剖析界:因:感官只能感知當前狀況;果:淺見無知,享樂至上。
        人若唯感官是問,則淺見無知,享樂至上。
  末學敬上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8133 留言者:至周 [2008-11-15]
主題:8128.練習主題萃取
  1,認知界:善人對事物的主觀意識過強,以致無法與濟公溝通。
  2,理解界:體:濟世;用:信心。體:行善;用:去私。
        濟公救助有信念的人,善人不容異己。
  3,剖析界:因:濟公下凡;果:濟世救人。
        因:善人求道;果:動機不正。
        善人已在道中,只當徹底,無需外求。
  註:請問您如何判斷善、亦善亦惡、惡、無善無惡等四種概念呢,這些概念(特別是無善無惡)可當做為人處事的立場嗎。
回應﹕
  1,不確。
  2,不確。體用不通.
  3,不確。〔因:善人求道;果:動機不正。〕不通.

  罟網討論甚多,不下百則,逕請往觀。
  在修道人立場:無善惡是非利害得失。
  在一般人立場:利我═善,害我═惡,利害參半═亦善亦惡,利害不明═無善無惡。
8132 留言者:禪心 [2008-11-15]
主題:試答#8128
  1,認知界:凡人對先知的指點,總是以否利己來評斷。
  2,理解界:體:先知、智者;用:被疑。
        智者之言論行為,常被凡人執疑。
        體:凡人;用:重表象、利己。
        凡人眼見為實,利己為真。
  3,剖析界:因:只重感官。果:利己為是。
        不依理性思考,只以感官判斷一己利弊,反而錯失良機,陷於不利。
回應﹕
  1,正確。
  2,正確。體用不通.
  3,不確。因果═為什麼。
8131 留言者:小湯 [2008-11-15]
主題:#8128主題萃取練習
  認知界:世事公平公正,常人之所以為常人,是有其慣性、自己造成的
  理解界
  體 行善禮佛  用 仙佛屢次前來解救
  體 言易行難  用 善人境界難有長進
  世事公平,善人雖建佛緣,卻不能放下己見,故善人亦自甘為常人,無法成佛。
  剖析界
  因:善人不捨棄常人慣性
  果:善人難以成佛,仍要仙佛打救
  由於價值觀之別,善人境界難有長進,仍需仙佛打救
回應﹕
  行文不規,做事難矩(且參考他人留言)。
  1,不確。何來公正?
  2,不確。體用不符。
  3,不確。因果不符。
8130 留言者:乾乾 [2008-11-15]
主題:答8128則文案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
  1,認知界:善人得濟公點化數次,然終不能看破人欲而得渡。
  2,理解界:體:仙佛;用:濟世。體:凡人;用:享樂。
        仙佛隨緣濟世渡人,凡人迷于仙佛神通又難舍享樂慾望。
  3,剖析界:因:迷于表相;果:事後才明。
        因:迷于神通;果:仙佛難渡。
        凡人以為神仙無病、有財、以至於無所不能,以此心態求仙訪道,仙佛難渡。
  學生 敬上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