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0 留言者:小兆 [2009-02-04] |
主題:試答#9211則作業 一,定義「條件」: 1,萃取主題: 條: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 件: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物的數量。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與「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 物的數量」。 淘汰無交集者:「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與「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 所餘者:「脈理也;可羅列者」與「代表事物的數量」。 3,調整: 「條件」=具脈理而可羅列的事物項目。 二,試論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 1,社會有倫理,人將安分守己,不會爭奪不止,人民當可生活穩定。 2,於社會中,施以道德,以教化人心,可使個人心中,常保祥瑞。 |
回應﹕ 一、正確。 二、不足。 |
#9219 留言者:修行人 [2009-02-04] |
主題:提交作業 請老師指正: 一,定義「條件」: 1,萃取主題: 條: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 件: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物的數量。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可羅列者」與「代表事物的數量」。 交集者:可羅列者的數量。 3,調整: 可羅列的項目。 二,試論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 1、重倫理:人們才能各安本分、各盡其責。 2、重道德:人們才能自我約束私心,坦誠相對。 三、留言有感: 學生留言﹟9188真如老師所言:「有眼無腦」,連網友黎明近焉與華子兩人都能於事後改正,而學生輕忽、加上自以為是的毛病又犯。留言中常見到老師提及您自己的日常生活,連您老人家都這麼認真地過日子,學生真是汗顏。謝謝老師教訓,學生當閉門思過。 |
回應﹕ 一、正確。 二、不足。 三、人為萬物之靈者,在於用腦,兒時好奇心重,成長迅速。然而用腦辛苦,日久頑生, 到得中年,化靈還虛,人只剩下一堆血肉。然血肉仍有一線希望,若仍自閉於神智, 待靈化為鬼,輕風一吹,萬物之鬼實乃枯骨也! 自幼,老朽從未睡過懶覺,緣腦中思慮不斷,睜眼即需付諸動也。如今為了檢閱作 業,老朽丑、寅必起,改罷再睡,每日生活緊湊、充實,已不知老之已至矣! 其實,不論任何文明,對人生之「普世價值」皆同,唯表現方式有別。以美國電影 為例,其劇作有一公式:在初,人人自私自利;中局,私利公益鬥爭;最終,公益戰 勝私利,以賺取觀眾喝采(足見公道自在人心)! 究其因,美國乃一無傳統、缺共識之冒險樂園,人人懷著一顆「美國夢」,為所欲 為,脫離現實!然天正其時,遂有二十世紀之「費城實驗」焉!待得床頭金盡、惡夢 成驚,是稱終局,老美小美必將迷途知返也! 因此,任何人只要能熬過起初之惰性,習以為常,人生處處是康莊大道!而所謂惰 性也者,趨易避難也!夫張眼容易,用腦困難;一見,感官必有覺;有覺,心口常有 應。設若不略思多想,見風是風、有雨即雨,人之靈何在焉? 共勉之。 |
#9218 留言者:秦漢唐 [2009-02-03] |
主題:答#9211則作業 一,定義「條件」: 1,萃取主題: 條=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脈理、可羅列者。 件=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物的數量=重要事物的數量。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脈理、可羅列者」與「重要事物的數量」。 3,調整: 條件=某一系統之可羅列的重要事項。 二,試論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 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有三:其一為世事否泰剝復之時至,其二是衣食等生存物資之充足,其三乃民心思安之人和。 |
回應﹕ 一、正確。 二、正確。非常好!可稱標準答案! |
#9217 留言者:逆海風 [2009-02-03] |
主題:#9211作業提交 請老師指正: 一,定義「條件」: 1,萃取主題: 條: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 件: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物的數量。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與「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物的數量」。 淘汰無交集者: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古人以牛為財產。 所餘者:脈理也、可羅列者;重要、事物的數量。 3,調整: 「脈理」與「可羅列」一靜一動,取「可羅列」。 「可羅列」已含有數量之義,「事物的數量」改為「事項」。 「條件」=可羅列的重要事項。 二,試論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 苟文化昌盛、政治清明、經濟穩定,人民尊倫理而行道德,貧無怨,富有禮,社會自是一片平安幸福。 |
回應﹕ 一、正確。 二、正確。答得好。 |
#9216 留言者:華子 [2009-02-03] |
主題:作業 一、定義「條件」。 1、萃取主題: 條: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相關脈理可羅列者。 件: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物的數量。=重要事物數量=要項。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相關脈理可羅列者」與「重要事物數量=要項」 淘汰無交集者:數,。 所餘者:相關脈理可羅列者、要項。 3、調整: 由「條」的之本義,可知其除了「羅列」,還表示「相關脈理之延伸」,可引出「限定、前提」。 所以,「條件」=脈理延伸之要項。 二、試論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 平安即心安,惟修身得平安;幸福即祥瑞,惟人人相隔才幸福。只有人人如此內外兼顧,則社會得安,人人得福。 |
回應﹕ 一、脈理延伸相當於重要,即要項也。 二、毫無「條理」,未見項列! |
#9215 留言者:牧牛 [2009-02-03] |
主題:作業提交 學生作業,下筆后總覺與老師旨趣相違,但學生又覺有進步。學生係雲南少數民族,屬牛,慕漢文化,有幸受教于老師。老師辛苦,祝老師牛年大吉! 一,定義「條件」: 1,萃取主題: 條: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 件: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物的數量。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與「古人以牛 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物的數量」。 淘汰無交集者: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財產。 所餘者:可羅列者、重要的、事物的數量。 3,調整: 可羅列的數量不通,調整為可羅列的事項。 「條件」=可羅列的重要事項。 二,試論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 1,社會和平安定。 2,倫理道德施行。 |
回應﹕ 一、正確。 二、正確,但條件太簡單。 文化無民族界限,緣精神無形無色無質無量,存諸虛玄、充沛宇宙。得者緣同、失者道異,是有雲山翳翳、亦可見紅塵萬丈,各取所近也!漢文化源自自然,四千年前,本與各少數民族同根。唯因長時期生活安定,族繁口眾而土地不足,以至於亂兵交伐,導致人民大流亡,以迄雲之南也! 近世之西方物質文明亦屬必然,蓋宇宙運行不止,各種變化悉有所之。人之感官係偵測變化而生,人之意識則因經驗而為,沈潛多世,激進一時,無非朝夕也!要之,學者學習先聖前賢之寶貴經驗,藉以節省一己之光陰,最終必能獲知,於狂潮之中,一己所居之位置也! |
#9213 留言者:乾乾 [2009-02-03] |
主題:試答#9211則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您指正。 一,定義「條件」: 1,萃取主題: 條: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 件: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物的數量。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與「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 故代表事物的數量。」。 淘汰無交集者: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 所餘者:可羅列者、事物的數量=事項。 3,調整: 由「件」的本義,可知應保留「重要」。所以「條件」=可羅列的重要事項。 二,試論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 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有:一,人際以倫理為社會規範,則人人各安本分;二,個人以道德為行 為準則,則時時自省修身。 學生 敬上 |
回應﹕ 一、正確。 二、正確。 |
#9212 留言者:超文 [2009-02-03] |
主題:練習9211 一、定義「條件」。 1、萃取主題: 條:自樹木長出之枝,長也;脈理也;可羅列者。 =可羅列者。 件:古人以牛為重要財產,故代表事物的數量。 =事物的數量。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可羅列者」與「事物的數量」。 淘汰無交集者:者。 所餘者:可羅列,事物的數量。 3、調整: 事物可羅列的數量。 二、試論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 人生於世,所睡不過一床,所食不過三餐。一曰尚儉,二曰戒奢。 老少所需皆有,家戶差距些微。注以正確的人生觀,足矣。 |
回應﹕ 一、3,「事物可羅列的數量」必然是「數+量」,「十件」有數有量、算何「條件」? 二、非條件。 |
#9211 留言者:網主 [2009-02-03] |
告網友: 觀作業,定義「觀念」全部正確,雖小有瑕疵但皆可以接受。總之,如果沒有統一的概念準則,人人自說自話,觀念變成大觀園,人與人缺乏交集、永無幸福,社會分裂、不可能得到平安。然而,對著字典只是練習,學者要能養成習慣,理解至直截了當。待觀念基礎穩固,方能正確地掌握文義、按圖索驥焉。 奇怪的是,同樣的流程,待觀念萃取出來後,有些網友就忘了置身何處,又開始唱起情歌來(唱情歌=發春)!顯然,這是作業做得不夠純熟、以及學者想展現尾毛之故。 作業之規則,必須由概念而觀念、由觀念而意義。文字用錯,老朽願一一指明,但規則不符,今後拒閱! 前次作業:試論平安幸福。 參考答案: 生命脆弱、人心孤獨,如果生命中意外頻生、心理上凶耗不斷,人生將是魔難重重,生不如死也! 本次作業: 試論平安幸福之社會「條件」。 網主人白 |
#9210 留言者:小程 [2009-02-03] |
主題:試論「平安」、「幸福」 一,「平安」 1,「平=氣舒且分也,坦也,均齊也,治也,正也,和也,使無變化」。 2,「安=象室中有婦,家中有照料,穩定態」。 3,「平安=沒有意外情況」。 二,「幸福」 1,「幸=逆於早死,是免凶也,指有利的感受」。 2,「福=垂示多厚,祥瑞也」。 3,「幸福=沒有陰暗感受」。 三,試論「平安」、「幸福」: 社會遵從倫理,則人民感覺平安;社會履行道德,則人民感覺幸福。是以,由普遍的個人心態,可知社會現狀。 |
回應﹕ 一、正確。 二、正確。 三、「社會遵從倫理,則人民感覺平安;社會履行道德,則人民感覺幸福」不通,社會 無意識,如何「遵從」「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