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5349 留言者:華子 [2005-02-08]
主題:<邦復大詞(辭)典>及<中華古典精華集>
  先拜年:雞年到,天將明,加油! 
  近日開始閱讀“開放文學”裡的小說,試找找有趣可改編的劇本(照老師的規格)。然而,心中一直放不下這種工具的應用。現把想法概略地提出來,還請老師指點。

一、關於<邦復大詞(辭)典>
  受到“維基百科”的啟發,何不在網上建一個自由“大詞典”(吾取名叫<邦復大詞(辭)典>)呢?!全球華人都可對自已喜愛的成語、詞(辭)彙進行編寫;當然,這種編寫不是通常意義下的編詞典,而是視覺意義下的編輯,用老師要求的格式,編輯與該成語典故或詞彙相關係的可視覺情境,再交由老師的圖文轉換系統進行動畫輸出,而學習者最終看到的這個詞彙(或成語)時,則是一個有動態畫面及文字的詮釋。聽說(李敖)唐朝以前,古漢詞不到三千。若<邦復大詞(辭)典>裡有豐富的古代詞彙,而且都是視覺化、情境化的解釋,相信吾輩對古典文化,更易接近和理解了。

二、關於<中華古典精華集>
  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然而,它只在少數精英中流傳,難於普及。其中的阻礙,就是文字詞彙的巨大落差。像老子的<道德經>,大家都知道是好書,但就是看不懂。有沒有一本讀物(電子版),以句為單位,一句一個情境(當然是視覺化的),串串相聯地詮釋古典文獻?而且,每一句,又陳列各名家的不同版本的詮釋(每家也都有自已的視覺動畫)。
  總之,若一本本的開發來,就是中華文化發揚、普及之時,也是向世界輸出內容之時。

註:日前下載<巴西狂歡節>,看到最後大哭不止,深被最後那一刻突顯出來的意境所感動,儘管畫面的清晰度及動作的流暢仍顯不足。
回應﹕
  辭典乃「開倒車」,拾西方之牙慧(穢)也,若要中華「邦復」,首得還原文字之獨立性!果真把漢詞湊足百萬,垃圾成山,是謂「邦覆」可矣!
  古典文化之瞭解不在於文字,而在於國人「亡國滅種(邦覆國傾)」之心態也!君不見,中國人學英文,怪聲怪狀,竟「傻有介事」!然英文字根三十萬,字彙三千萬(請查「牛津大辭典」序言)!今全台總動員,卻未聞一人謂「英文難學」焉!
  中華文化本係「精英(聖賢)文化」,永遠不可能「普及」(《道德經》難懂,可是四書呢?三字經本係普及版,今日呢?)!問題出在「今之精英=全美」,第一流人才已「中為洋用」,滿朝文武無不「鍍金西天」!清水不養魚,惡溲專育蠅,癌症末期,談文化太奢侈也!
  「巴西狂歡節」只是試驗品,由一群外行(非專家),憑著理念,從零至壹的明證。回憶當初來澳門時,曾在辦公室內設置了一間「錄音室」,然因公司無意發展多媒體(猜是對老朽信心=零),一直擱置未用。等到搬了家,房間不敷使用,只得作罷。
  去年要錄音,臨時在辦公室內,清場定位,因陋就簡。為防「走聲」,有「武士」把守;為防漏句,另有提詞之悄語;室外演員惡補,場記聞訊點將(入場時尚須躡手躡足,如小偷然)。錄音機係一台價值三千港幣的「奈米型」,其攝音與發聲人之「距離平方成反比」,故音效時大時小、雷鳴蚊吟。且人各有自、鄉音宛然,集南腔北調之大成。
  苦的是,同事們工作忙碌,無暇鑽研,看一遍劇本,照章就唸。妙的是,有人唸得七情皆冒;有人則淡若止水;有人咬字若吃螺螄;有人則似小學生讀論語-字字千金。
  畫面的清晰度及動作的流暢要到下一個版本,有了「壹」,再加減乘除一番(起碼還要一年),變百變千便不成問題了(美觀當然重要,但「化妝術」難度不大,問題在於「靈魂」,正是時下一般電影所缺者也).
  因我國電影水準已是奇差,以本室有限之時間、人力、設備、條件,又是一群「處子」,半路出家,奢談「拍片」?還要向「美人」挑戰?「最佳瘋狂獎」已非吾莫屬矣!然老朽敢說敢做,更敢於將尚未成熟之作品贈送給網友過目,無他!老朽別無所長,但於網上夸夸其談,於室中兢兢執行,「言行一致」而已矣!
  夫人知恥而後勇,明志始能聚。今年待「曲線繪圖、動作控制」完成,再加上配音外包,所缺祇是故事、劇本。是以作為紀念品,是感謝網友們之支持;作為試片,是促請網友們多多利用時間,寫作劇本。需知文化之發揚,網友們責無旁貸,宜早不宜遲也!
  年後老朽將開講故事及劇本之創作,書之今日,證諸來時,各位當知:「文化實乃國本」!有志者,敬請揭竿而起、共襄義舉!
5360 留言者:陳智民 [2005-02-13]
主題:劇本改編
  朱老師您好:

  新春愉快!
  為響應老師的呼籲,學生已開始著手開放文學改編劇本之寫作。於年節期間,學生已完成一短篇小說作品(鬼谷四友志)之改編(含一、二稿及景物附圖),並已將一稿送呈罟網劇場審核。
  而關於改編劇本之寫作,學生有幾個問題想請教老師。

  一、關於劇本故事內容的修改,學生所遭遇的問題有2:
  1、「標點符號、斷句、分段的合理性檢驗」
  目前學生所採行的方法,一則觀摩老師曾修改過的作品;二則就是在自己腦海當中進行圖文轉換。倘若出現阻滯狀況,就加以修正。
  但是,學生要如何判斷所修改的是否合情、合理?

  2、「修辭、行文語氣的調整與否」
  目前正在進行修改的水滸全傳為例,其行文語氣近乎說書、用字偏俗且有方言特色。請問老師,原著作品修辭、行文語氣的特色是否應該保留?而修正調整的尺度應該如何拿捏?
  另關於故事結構的調整,由於尚無此能,故在此不提,俟日後時機成熟再向老師請益。

  二、關於角色列表資料的填寫,學生所遭遇的問題有3:
  1、「原著小說人物資料的完整性不足」
  目前學生所改編之小說,由於原作者對於人物特性的著墨不多,再加上受限於一已經驗之不足,故角色資料的填寫殊為不易。往往十來項的資料填寫下來,只能填上人名、性別,餘皆空白。
  關於此點,老師建議如何改進?

  2、「缺乏完整的概念索引資料」
  以下是老師所公布漢字基因講義中,主觀認識感知印象類下的分類資料。學生使用這些資料,在角色性格資料的填寫上,方便異常。唯一的缺憾,是所公布的資料尚不完整。
  因此,想請問老師,漢字概念分類資料日後有可能開放全部、或部分完整的內容,以供劇本寫作者參考使用嗎?
  意性:愎佶倔頑訑拗怯憨懦苟木
  質性:才雋智慧睿聰敏伶俐黠庸
  體性:帥俊倩豔秀壯醜陋肥胖瘦
  行性:瀟灑倜儻莊嚴肅穆逍遙雍
  良性:嫻馴婉乖淳澹樸朴謙賢善
  表性:邋遢猥褻儇佻騷酷妖冶嬌
  感性:驚懼駭噤囁嚅愕憚恐悚怖
  惡性:蠻虐凶戾狠暴兇刁奸狡猾

  三、關於景物圖形資料的收集,學生所遭遇的問題有3:
  1、「原始資料取得不易(例:咸陽城)」
  目前在景物資料的收集上,學生只能利用網路搜尋取得之,而通常只能得到小說1/4或更少的資料量。若想利用書籍掃瞄或實地取景等方式取得,又有現實上的困難。
  關於此點,老師的建議為何?

  2、「原始資料己經改變(例:鬼谷、馬陵道、函谷關等)」
  小說中的景物,常隨著時間,因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使得原貌不復當年。如此,原始資料是否仍有使用的價值?亦或老師的系統有辦法復其原貌?

  3、「虛構或散失的資料無法取得(例:和氏璧)」
  關於此點,老師的解決之道為何?

  以上諸點,尚請老師不吝賜教。
  學生 陳智民 敬上
回應﹕
  看電影輕鬆,但要用大腦分析就不是易事。寫文章容易,真正要言之有物、與事謀合當然要下許多功夫。年後老朽將開課授業,將有系統地說明之。茲將所問簡答如下:
  
  一、如何判斷所修改的是否合情、合理?
    1、「標點符號、斷句、分段的合理性檢驗」
      所述正確。
      文章之定義為:文有章法。
       章法:(篇章節且不論)
        段:事件改變;情況分陳;時空轉換等,必須換段。
          譬諸電影,每段等於「一次定鏡(交互對話例外)」,即在同一
         時間、空間、事件下,透過攝影鏡頭所能見到的一切。
          交互對話係在「一次定鏡」下的多樣性,以免畫面的刻板、呆滯。
          因劇本難以「論理(除非採用象徵鏡頭或以旁白解說之)」,目前
         尚以交待人物、景色、事件為主(待技術成熟了,當不受此限)。故
         要能體會「一次定鏡」的感受,得先認清文字與視訊的異同。
        句:一口氣完成之意念也。
          如文意尚未完成,而氣已缺,則用「、」表示之。是以文中用
         「、」符號,即表示鏡頭所攝範圍不夠,應連續攝之。
          如文意已達而相關事未了,則用「,」示之,時鏡頭可以切換,
         但時間、場景不變。
          如文意已達、相關事已了,但尚有補充事項,則用「。」示之。
         「。」為換鏡之指令,鏡頭必須切換(必須遵守「法線」規定,
         法線者,電影導演之術語也,編劇可不理會)。
        
    2、修辭、行文語氣的調整:
      說書語氣應改(電影與說書不同);用字偏俗可改(令人易解);方言特色
     有趣味、應保留(看多了就懂)。
      修正調整的尺度應以通順易解為準。

  二、關於角色列表資料的填寫:
    1、原著小說人物資料的完整性不足:
      這正是本系統編劇的責任,坊間一般編劇無此需求,以致經常水準低劣。
      一般電影常文不對題、語不達意,一個人的個性、行為前後不一,顛倒、
     矛盾,令人啼笑皆非!
      此事對初學者確有困難,但既要學編劇,豈有不學人物性格及行為模式之
     理?填來有錯不妨,既有人代改,正是學習良機,萬勿錯過。

    2、缺乏完整的概念索引資料:
      目前老朽太忙,「漢字概念分類資料」唯有待「文傳寶典」完成後才能公
     開。已然有了「例題」,自己摸索一下,正好用用腦筋。

  三、關於景物圖形資料的收集:
    1、原始資料取得不易:
      此乃實情,目前早創期間,萬景皆缺,只能儘量收集,有多少算多少。

    2、原始資料己經改變:
      可假設之,或略述大要即可。

    3、虛構或散失的資料無法取得:
      同2。

  總之,隨著時代的改變,文學、藝術的形式也不能再墨守成規了。一種嶄新的理念,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更重要的是集思廣益。老朽事忙,祇是有此機遇,劍及履及,其中有待解決之細節頗多。唯空想無益,且先動手,隨做隨改,以期止於至善。
  陽光之下無新事,小說創作大難,但如學會了改編技術,再構思小說,當可事半功倍。是以目前限以「開放文學」為範疇,待明後年,力量充實了、程式完善了、庫藏豐富了、經驗成熟了,今天蓽路藍縷的開拓者,龍象生輝,將成為「明日之星」也!
  (沈補)從你的問題中,我認為你應該多觀察人、多培養想像力。編劇不要怕主觀,你想把人捏成什麼樣,他就是什麼樣,只要個性、行為統一(矛盾處必有其因果,正是著墨處)就成。
  利用過年做飯、照顧老狗、小狗之餘,我寫了《小說改編劇本》中的幾段。因為幾篇投來的故事大綱都不符合要求,因此我舉了幾個實例,希望過幾天能公布出來。
5374 留言者:威仔 [2005-02-19]
主題:問題?
  朱老師的2005賀年動畫很精采,請問朱老師可否刊登2005賀年動畫的劇本內容?
回應﹕
  因係「全自動作業」,只有「本室全體拜年」一句文字指令,不需要「劇本」。
  唯「背景資料」條件甚多,諸如:時間、地點(景物及拜賀處)、本室人物(共20人,每人之「條件、性向、習慣、好惡…」),一律登入背景(即當前徵求劇本所應填寫之內容)。資料愈全(立體圖形等方方面面),電腦程式愈容易處理,就不再用人管了。
  一開始,電腦依「習性」將人分成若干組,隨機散佈在「文傳山莊」院中。因「沈先生」之職責為「指揮官」,故由其走向「首領老朽」,下令後,陪老朽走向拜點。接著,各聚集一處之「小集團」見狀(隨機),也轉身同行(但須讓老朽一步),至地頭為止(此乃中國傳統之「團體拜年」模式,各種模式收集備用,稱之為「常識庫」)。
  電腦程式依各人習性,算出「動線」及與他人交叉處,若有,略作速度之調整,即各以自身之步伐前行。(包括「小信子」。)
  到達指定之拜賀處,老朽見人已到齊,開始拜年,餘人隨之,如斯而已。
  由此可見圖文系統自動化之價值所在,當此次拜年後,圖文系統又學會一種「群體活動模式」,學得愈多,資料及模組愈充足,將來自動化愈純熟。為此,每人一月攝製一片,將不是「神話」了。祇是,若人文字不通,觀念不清,恕難以通過系統「編譯」的手續(老朽由下下週起,將講解文字應用及故事創作,以供電腦編譯之認識)。
  過幾天,老朽將公佈「人文系統自動作業」之流程細節(相當於簡報圖示),有興趣瞭解者,將更有概念也。老朽常言「道法自然」,只要順遂自然狀況,一切水到渠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須努力實踐,非大呼口號也。
5380 留言者:日月 [2005-02-20]
主題:關於小說改編劇本講義
  沈先生在小說改編劇本講義的第五點撰寫劇本這一項內容裡面,以《三國演義》第五十回做為說明範例,並標了六個註解,並在之後說明各註解的意義。敝人對註二有些個人主觀意見,但請沈先生指教。
  ”程昱上前言道:「丞相,軍士飢寒交迫,可殺馬匹充饑。」(註二)”對照原文小說來看,這確是一個謀略,且是一個不得不為的謀略。一開始曹操等人屢被敵兵追趕,落
魄到林中躲雨,諸軍皆饑,都還只是”往村落中劫掠糧食,尋覓火種”,到後來至葫蘆口”行至葫蘆口,軍皆飢餒,行走不上,馬亦困乏,多有倒於路者”才割馬肉燒吃。在逃亡途中,有何工具比馬更重要的呢?而且馬對軍人的意義,就像是牛對農夫的意義,已超越一般常識。若不是人飢餓至極,馬也困乏異常,才會順勢出此下策,所以視為一種謀略,並無不妥。
  敝人反倒覺得「不如殺」比「可殺」更適合做為謀略的字眼,在戲劇效果上,更有悲悽欲泣的味道。
  以上僅是敝人愚見,班門弄斧,還望兩位先生不要見笑。
回應﹕
  的確是「班門弄斧」!而且弄的是紙糊的小斧!
  閣下謂:「敝人對註二有些個人主觀意見,但請沈先生指教。」請舉例說明,世上任何人對任何事,誰無「主觀意見」?然而「主觀意見」應各自尊重,「天下沒有討論的餘地」!故稱「主觀意見」。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不必客氣到用錯名詞。
  客觀上《三國演義》一書只能符合某種程度讀者,較陳壽之《三國誌》差得太多,當小說看可,不值一評也!老朽雖重傳統,卻深知傳統文化之優劣,不足處甚多。「戲劇效果」係舶來品,傳統素無也。故老朽取材,擇精汰餘,對中國取義理、西方取技倆。
  既如此,所謂「戲劇效果」,係來自連續之「醞釀堆砌」,「悲淒欲泣」絕不可能由幾個字所形成!以此段為例,人人皆知人以食為天,而今糧草斷絕,饑餓之下,有何選擇?
  以老朽「主觀意見」(無諍),電影是「視覺訊息」,自以鏡頭為主。在大鍋埋下,無物可炊之際,一句話都不說,將鏡頭由眾饑嗷嗷轉向疲累不堪、滿身臭汗的馬匹,足矣。
  難道這種最直接的答案,尚須勞動「高級謀士」程昱獻此下策(如「馬對軍人的意義,就像是牛對農夫的意義,已超越一般常識。」非下策乃劣策也)?羅貫中未浪費此筆墨,改編者畫蛇添足、吾人能知錯不改乎?
  夫君子信古不迷古,創新不逐新!奉勸有志此道者,休自以為是,多多學習,未明大義前,切忌微言!時西人勢盛,其教育主變,鼓勵各立山頭、擴大地盤!今東方力弱,求同尚且不及,大局方興,豈可因一主觀之見、繪聲繪影、自亂陣營?
  可能是國人看「下三爛」太多,水準日落,連好歹都不知了!
  「好小說、電影」非常珍貴,絕不該「灌水、膨風」!要之,能無一句「廢話」、無一件「餘舉」!更不可「無詞加句、無表情擠眼睛、沒動作搖屁股」之爛事!本室雖曰月產百部電影,但來日方長,須在大量密集訓練後。老朽寧願關門、也不用濫芋充數(紀念版之巴片係「研究圖文系統之試驗品」,不在此內)!

  (沈答)1.汝將劇本與原文混言,原文言「操教前面暫歇。馬上有帶得鑼鍋的,也有村中掠得糧米的,便就山邊揀乾處埋鍋造飯,割馬肉燒吃。」為何不言程昱獻策?(只在遇關雲長陣仗,絕無活路,且曹操心亂意慌時,程昱始獻策。)且早在第三十三回即有「操撫慰單于人等,收得駿馬萬匹,即日回兵。時天氣寒且旱,二百里無水,軍又乏糧,殺馬為食……」。《孫子行軍第九》早有云:「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蓋皆已視為行軍常識也。
  什麼樣的上司,就有什麼樣的謀臣,如果連這個行軍常識都要謀臣獻略,阿瞞也太差勁了,他老人家可是給《孫子》作過註的!
  2.「可殺」者獻策之言也,「不如殺」者,自知所言下策也。
5386 留言者:林錦池 [2005-02-23]
主題:請問多媒體圖文轉換?
  1.多媒體圖文轉換,是由故事驅動或由劇本驅動或二者都可.
2.可否將〔文傳拜年〕之驅動之原鈶檔,公佈於網上以供學習者參考.
回應﹕
  (沈代答)1.留言請照規定每段行首空兩全形空格,句號請用“。”。
  2.不明白閣下所言「故事」和「劇本」之差別何在?指的是格式或內容?故事是劇本的靈魂,劇本是故事的形式化,詳細資料請看開放文學網站相關事項說明。
  3.前面留言已經說明,只有「全體員工向網友拜年」數字,時間為白天(此為燈光參數),地點為文傳山莊(此為場景參數)。「全體員工」為動作者(動作者參數);「向」介對象(方向、目標參數);「網友」為對象(對象參數);「拜年」為一巨集群眾行為(行為參數),由程式據動作資料庫所載相關動作一一執行(將行為參數解為動作參數)。
  開鏡時根據個人性向(角色表用以設定個人相關參數,其中包括「朋友」,故知何人與何人常在一起。「同事」項載有上司、同事和下屬等分項,故知全體員工中何者為上司,餘人目光均注意之,以便隨之行動)成數個集合分開,朱老師領先行動,其停步處即拜年地點(亦可在劇本中指定,如「在亭前」)。因路徑有遠有近、步伐有快有慢,故先到者排隊等待後來者。朱老師環視眾人,見隊伍已齊,即開始作揖。
  此巨集看似複雜,然所有「相識群體」之行動,其相關參數大抵若是(感情較好或工作有聯繫者走在一塊,有上司者上司領頭,無則外向者領頭,穿新鞋腳痛者落後,有紳士風度者押後;在前之人依劇本或個性,回顧或不顧後來者是否跟上;眾人齊往目的地行進)。舉凡逛街、上餐館、看電影等等,其第一階段目標--步行到目的地--都可用上,無須重寫程式(可聯想其他,不再舉乘坐交通工具之例)。
5388 留言者:華子 [2005-02-24]
主題:謝禮
  感謝老師寄來的DVD碟片,觀後大喜。能達此成績,實屬不易,祝老師們再接再厲。
  然,也有一絲隱憂:因好來屋已把人的視覺胃口調得很高,非精緻的畫面,不能吸引人(唯一的長處)。是以,能否在其他方面尋求突破,如造形(特別風格)、互動(觀者入劇,閱讀文字上的述說)、音(加入聲唱)等。
  以上只是隨看隨想,非登大雅也。
回應﹕
  老朽素多玄想,所幸做事有一定之步驟,在「可行性」未肯定之前,從不輕舉妄動。是故所作所為,雖無不出人意料之外,然所幸尚未「失策」,良有以也(商業不計)。
  「精緻美觀」人人可為,若自動計劃不可行,老朽充其量一生只能拍幾部電影,可謂不成氣候也!說穿了,美化只是把「三角形」平滑成「比氏曲線」,毫無困難,但非當務之急。
  此外,造形、風格,巴片已自成一格,舉世尚無相同作品。更進一步,頭髮飄動、衣角搖曳皆屬餘事,下一版本已可實現。因本片係以巴西為素材,且係「邊試邊做」,自以實景為宜。今後將以國畫為背景,人物一律古裝,但因涉及「考證」,正在大量收集資料中。
  互動乃另一課題,走尚未成,怎可言飛?日昨IBM亞太區副總Bas A. Fransen來本室參觀,急欲與本公司合作(因IBM放棄PC,擬以其蘋果系統轉戰多媒體網絡)。老朽提出須開一「多功、低頻多媒體晶片」,如若實現,著色功能將由終端及時處理。如是,網絡上僅須傳送「文字指令」,著色效果立刻呈現,則「全面互動」勢必成為未來多媒體之主流也!
  本室語音合成系統將成,除了角色配音尚須專人外,其餘皆可自動化矣。總之,才幾個月的工程,怎期全功全能、盡善盡美?但努力在己,不妨假以時日再觀,此一空前工程,遲早將震古鑠今,令人大開眼界,各位網友正是此計劃由無到有過程之見證者也。
5391 留言者:學生乙 [2005-02-24]
主題:「巴西狂歡節」光碟收妥
  謝謝朱老師,「巴西狂歡節」光碟已在前天收妥,並已觀賞完畢。雖為初拍,但已能媲美在市場上的一些動畫電影。「巴」片的燈光、陰影控制得相當理想,然而某些動畫片,竟能忽略了這個「常識」。
  觀後朱老師的「巴」片後,方知電影之妙。以往讀過老師的著作,很多都講涉巴西,但由於未去過巴西,更缺少經歷,老師所描述的情況,實無法「憑空想像」。如巴西的地緣環境、當地人的容貌、修道儀式等,若非經過電影,難成概念。一部好的電影確是可增加人的經驗。
  早前也下載了「2005拜年」動畫。此版本,無論是人物的表情、移動都比以往的來得較自然。「文傳山莊」的景物,更為真實,尤其當鏡頭移動時,直達逼真!
回應﹕
  人生之妙,即在於由一己的時空環境中,融入客觀世界,擴大認知。古人曰讀萬卷書不及行萬里路,而今可謂行萬里路不如看萬部電影也。
  老朽幼年即被小說、電影所吸引,深知其影響力巨大,故而念念不忘,立志要以之發揚固有文化。唯因攝製電影需要成本,且產量有限,意義不大。再說,發揚文化必須擺脫「商業」羈絆,又要能選菁擇精,否則不僅俗不可耐,而且本末倒置。
  所幸趕上三維動畫問世,只要能夠掌握視訊之神髓、藝術、技術,一個人即可成立一個夢工廠,將夢想付之實現。為此,電腦科技、文學藝術、人情世故,無一不需痛下苦功。如今已走到人生盡頭,但思想觀念皆已成熟,創作條件也一一齊備,正是晚霞滿天也!
  如談理想,本片差得甚遠,但一年成績如此,兩年、三載又將如何?任何人只要數十年如一日,不斷朝向目標努力,姑不論電影「事業」,僅做人之樂,已樂在其中矣!
5394 留言者:小俠 [2005-02-25]
主題:剛剛看了「人文系統圖文轉換自動作業」...
  剛剛看了「人文系統圖文轉換自動作業」,看到一個問題:古demo.wmv中的那個女子舉手時,好像彊屍一般完全伸直擺動的,看來一些人類日常的小習慣的程式還未放入資料庫吧。
  不過,上述的不是重點(只是為了不使此留言過於空洞吧了)。此次是為了多謝先生寄了那張dvd給我的,多謝。
回應﹕
  謝謝,假如只是這點小問題,那就好了。老朽找到的毛病,可以寫一本書。但是,就事論事,老朽雖已礸研此道數十寒暑,但學生們由去年五月才開始動手(見過往留言),圖形處理只有四人,每日學習、工作、改進不休,有此成績,實不忍心苛責(美國3DS MAX之軟件,一百餘工程師耗時五年)。
  到底IBM專家有眼光,因與本企業有多項生意合作中(本企業為其在華首要戰略合作伙伴),當知道此事後,表示難以置信,要在23日上午來參觀。
  老朽一向是只要不出門,一切好商量。IBM不信者,有「圖文自動轉換」這檔子「神話」也。真金不怕火煉,臨時令學生們準備一個簡報,意在說明自動轉換之可行性。
  行家就是行家,來者有位多媒體事業部的經理Raymond Bryant(在日本專與索尼、任天堂打交道,各種多媒體作法見得多多)。他一見這個簡報,嚇了一跳(不知究竟有幾跳,故無法形容得貼切),當場提出了很多「尖銳」的問題。尤其是此一工程之艱巨浩大,古今中外素無前例。待他知道本室只有這「十幾塊料」,簡直是半晌說不出話來。
  俗語說得好,行家看門道(要用心想),外行看熱鬧(目可見)。老朽之所以公佈這些資料,旨在讓網友們見證一下,一個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就是這般蓽路藍縷、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出來的。至於小毛病,多得不勝枚舉,但只要眼睛看得見,就一定解決得了。
  那位IBM的經理一針見血:「這一切都很驚人!倒是這個常識庫,我們美國多少專家學者,做了幾十年都沒成功,你們怎麼做的?」老朽笑答:「憑本室幾塊料?影子都沒有!這些常識都孕含在漢字當中,吾等只是對中華文化有信心,一點一滴地擠出來的。」
5399 留言者:不能狂狷 [2005-02-27]
主題:電影前途無量
  今天收到了光碟,謝謝。立刻觀看,實在太棒了,光是這電影一項,貴工作室即可揚名立萬。此次能有機會目睹它的發展,也是一種榮幸。盼能早日開發出量產的電影,若有機會,也希望能貢獻一己力量,做點文化工作。
回應﹕
  過獎矣!正是不能狂狷,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也!
  本室如今還在整軍經武階段,祇是向網友交出一份「言之已久」之作業。「量產」已屬商業,只要有利可圖,人人趨之若鶩,不必急也。老朽堅持築基,涉獵廣、挖掘深,基始固。然友儕常評以「不務正業」,實則彼等未知「欲成之京,先究其全」也。
  人人皆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若所涉不廣,怎知其大?未鑽研終生,何來之深?君不見,有人文字不通,就作品漫飛;有人專擅一技,輒驕人自滿,似此,文化何在?老朽甘居地獄,苦思篤行,即為求建立「中華文化之金字塔」,以供後人登高振臂,發揚光大之。
  青年為社會未來之棟樑,但若僅沉淪在「謀生工具」中,實乃空自蹉跎、徒令炎黃子孫捧著金碗討飯終年也!時代精進若此,電影即為生活語文矣!希後繼者多多磨練文字、觀念,待理解無礙、溝通順暢,數年後「人文時代」到臨,必可一展長才。
5405 留言者:非惡 [2005-02-28]
主題:求巴西狂欢节DVD!
  因登記會員較晚,無法得到巴西狂歡節DVD。看到大家都極力推之,遂私心慾望即起,請老師方便無緣之眾。是否老師覺得時機不到,不願傳播太廣,想問問是否考慮將DVD內容置于網上提供下載。
  去年看過一簡短視頻,記憶中有朱老師、警察、服務生等人在一件酒吧,印象很深。
回應﹕
  此片僅係「製作圖文系統之試驗品」,效果不盡理想。但醜媳婦難免見公婆,過往既一再提及,怎可因噎廢食?故而僅提供給網友參考。唯於網上溝通,無地址及真實姓名,無從寄發。所幸網友建議,改為會員制,方始能依通訊錄之資料寄出。
  此項作業尚無成規,亦乏標準,是以統一寄發了一批後,便置諸腦後。既蒙見問,若係「會員」有此需要,自當一一處理,以俾留作紀念。但不擬主動寄發,以免落人口實,以為老朽是「野叟獻曝,自曝己醜」也。
  閣下所需即將寄出。但本片長達90分鐘,約佔4GB。若置於網上,下載費時,殊多不便。尚請有意者通知本網,以利作業是幸。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