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5327 留言者:小俠 [2005-02-02]
主題:最近看到黃石公的素書,覺得很精彩,取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行嗎?
  〈求人之志〉

  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污。避嫌遠疑,所以不[心>吳]。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彰。親仁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癉惡斥讒,所以止亂。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安禮〉

  怨在不捨小過,患在不預定謀;福在積善,禍在積惡;飢在賤農,寒在墮織;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來,貧在棄時。上無常操,下多疑心;輕上生罪,侮下無親。近臣不重,遠臣輕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愛人深者,求賢急;樂得賢者,養人厚。國將霸者,士皆歸;邦將亡者,賢先避。地薄者,大物不產;水淺者,大魚不游。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山峭者崩;澤滿者溢。

  棄玉取石者盲,羊質虎皮者柔;衣不舉領者倒,走不視地者顛;柱弱者屋壞,輔弱者國傾。足寒傷心,人怨傷國。山將崩者,下先隳;國將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國殘。與覆車同軌者傾,與亡國同事者滅。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凶。吉者百福所歸,凶者百禍所攻。非其神聖,自然所鍾。務善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同志相得,同仁相憂,同惡相黨,同愛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謀,同貴相害,同利相忌,同聲相應,同氣相感,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同藝相規,同巧相勝。此乃數之所得,不可與理違。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國,可也。
回應﹕
  謝謝,此金言玉語也!中華文化之偉大,蓋有聖賢如此。希網友見賢思齊,知惡改之。
5394 留言者:小俠 [2005-02-25]
主題:剛剛看了「人文系統圖文轉換自動作業」...
  剛剛看了「人文系統圖文轉換自動作業」,看到一個問題:古demo.wmv中的那個女子舉手時,好像彊屍一般完全伸直擺動的,看來一些人類日常的小習慣的程式還未放入資料庫吧。
  不過,上述的不是重點(只是為了不使此留言過於空洞吧了)。此次是為了多謝先生寄了那張dvd給我的,多謝。
回應﹕
  謝謝,假如只是這點小問題,那就好了。老朽找到的毛病,可以寫一本書。但是,就事論事,老朽雖已礸研此道數十寒暑,但學生們由去年五月才開始動手(見過往留言),圖形處理只有四人,每日學習、工作、改進不休,有此成績,實不忍心苛責(美國3DS MAX之軟件,一百餘工程師耗時五年)。
  到底IBM專家有眼光,因與本企業有多項生意合作中(本企業為其在華首要戰略合作伙伴),當知道此事後,表示難以置信,要在23日上午來參觀。
  老朽一向是只要不出門,一切好商量。IBM不信者,有「圖文自動轉換」這檔子「神話」也。真金不怕火煉,臨時令學生們準備一個簡報,意在說明自動轉換之可行性。
  行家就是行家,來者有位多媒體事業部的經理Raymond Bryant(在日本專與索尼、任天堂打交道,各種多媒體作法見得多多)。他一見這個簡報,嚇了一跳(不知究竟有幾跳,故無法形容得貼切),當場提出了很多「尖銳」的問題。尤其是此一工程之艱巨浩大,古今中外素無前例。待他知道本室只有這「十幾塊料」,簡直是半晌說不出話來。
  俗語說得好,行家看門道(要用心想),外行看熱鬧(目可見)。老朽之所以公佈這些資料,旨在讓網友們見證一下,一個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就是這般蓽路藍縷、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出來的。至於小毛病,多得不勝枚舉,但只要眼睛看得見,就一定解決得了。
  那位IBM的經理一針見血:「這一切都很驚人!倒是這個常識庫,我們美國多少專家學者,做了幾十年都沒成功,你們怎麼做的?」老朽笑答:「憑本室幾塊料?影子都沒有!這些常識都孕含在漢字當中,吾等只是對中華文化有信心,一點一滴地擠出來的。」
5872 留言者:小俠 [2005-12-10]
主題:最近感覺到一個關於知命的人生考題〔討論〕
  其實命和緣本身都只是每個人的修為,性格,閱歷,以及身處環境(包括時空)所構成的吧。既然身在局中,我們各人的產生(包括性格等以上的幾項)都各有自身的因,故因此亦應有各自的路。我想隨著對自己、四周環境,越了解得越多,自己的路就越清晰吧,這應該就是命了。而知命應該就是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合當的行為吧。至於緣起緣滅,應該就是自己的性格,心態,所作所為,3者各生影響而成的吧。朱先生,請問我有無說少了,或說錯了呢?
回應﹕
  正確,不少,沒錯。
5873 留言者:小俠 [2005-12-10]
主題:是了,還要加一句(不加就會對其他人有誤導的了)
  由於命緣是由這些東西所構成的,所以對這些東西了解越多,就越清晰(註:請留意,這是”越清晰”)。所以,有一件事我認為很對的:隨著修為、閱歷等的增加,即使是重看相同的道理,心中的感悟也會不同,會有更深的層次的。故此,雖然深淺的感悟間是一派相承,但淺的感悟難免會有錯誤,所以修行者(其實一般人也一樣啦,感悟的換個角度說,只是對事物的理解而已)一定會虛懷若谷,不斷檢討的吧。(呵呵,不好意思,有點自言自語了)
回應﹕
  更清晰,不必不好意思。
5874 留言者:小俠 [2005-12-10]
主題:另外,不好意思,最近因太忙,少上來了
  看到最近這裡發生的事,無論如何,希望朱先生和大家都能繼續努力。大家都知道現在正身處關鍵時期,始終所要做的事太大,但又太重要了,不要放棄啊。我相信各人雖未必會聚首一堂,但都正以各自的軌跡不斷努力中(這樣大家才能鍛鍊出獨當一面的能力嘛),這些努力在將來的某個時刻一定會顯現出來的。
  另外,我有個想法想問問(其實整個系列是建基於先生的模式發展出來的,現只隱晦的說一點點出來,因有些顧忌),既然外國把狩獵模式放在現代社會的就業之中,我們何不把我們的修行(格物,至知,正心,誠意,修身...)放在現代社會的就業中呢?隨著人和人之間接觸越來越頻繁,這些智慧越來越重要的呀。(本來不想班門弄斧的,不過實在太重要,又不知道先生有無這個想法,所以問一問。但若先生有這想法,就算我放屁了,哈哈)(隱藏在心中太久,但因不知道怎麼說好,故一直沒有問,這次就藉著此事問一問吧。不要笑我啊)
回應﹕
  從公而論,整個社會等於「一堂」,人們只要「思路」相通,就是「聚首」。但若人自閉在私天地中,感能有限、眼界狹小,就會永遠駐留於「現在」(見「今天暫時停止」一片)。
  何必在意老朽有何「想法」?修所能修、行所當行,是在「道上」矣!如果「錯了」,「天地人」自會懲罰,再若知錯能改,必當「致遠」。
  說得甚佳,不笑,不笑。平時宜「多想、多講、多寫」,如冶金然,煉得「純、熟」,表達時便有條理。尤其是,對這種「嚴肅」的課題,不可使用如:「就算我放屁了,哈哈」類之文字。詼諧與低俗之別,就在於「適當的條件、時機、環境」。人之境界與修養,是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勉之。
5904 留言者:小俠 [2006-01-19]
主題:有關朱先生的智慧學
  一直以來都覺得集思廣益是一個好的方法使眾人提升,但往往因各人的情緒、了解的不同、盲點、集體影響等因素,而造成通常浪費了很多時間去解釋一些小問題,有時甚至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因此使到眾人的集體智慧無法提升。再加上,就算一個人修為再好,若沒經過長期的語言訓練,恐怕難以使人明白。
  以前對此沒辦法,是因大家只能透過紙筆的形式來溝通,但現在有了電腦,朱先生,何不把我們修道的腦中思考過程放在電腦中,作為記錄和溝通的渠道,眾人便可因此而產生智慧的累積呢?這是教育方式,也是把古文化傳承的方式啊。要把腦中的修行現形,必須要把抽象概念的多維結構呈現出來,再配合合理的分析方法(使眾人有所依據),最後把整個系統越貼近現實越好(盡量避免用道家術語,但可把道家精神運用其中)。那麼,就能在服眾的情況下,把古文化重現,和提升眾人的智慧,並使這些智慧得到重新琢磨,去蕪存菁。
  用文字的掌握雖然同樣可使我們的修為提升,但只怕對於未能掌握關鍵的學生會是牛皮燈籠,而且過程需時太長,造成時機不對,而且極可能會出現過去古人的一些陋習:把精湛的文筆用於詩詞歌賦之中。只是一種浪漫主義形式的表達,不能了解到古文化精華所在。
  所以我希望朱先生能製造到這種概念多維結構的程式出來(其實和先生的智慧學一樣的,只是更為形象化,使一般人都可以用眼去了解。)。那麼,我們就可以培養出一批古文化的繼承者,接著可透過大家的學習軌跡,研究出應怎樣協助提升學道不同時期的人,再而研究出不同性格的人怎樣了解道了。到時才真正做到孔夫子所說的有教無類呢。
  當然,其實這也是一個危險的過程,始終我們不知真正了解道的人有多少,以及各人了解得多深,還有是否有足夠的得道的人來參與交流。而現有修道的人能否處理得到各不同性格的人的存在道理?(各人的行為必定是因其認為是對的才會做的,即使是慾望的追求,背後多少有點自圓其說的道理,我們能否處理呢?)但,那麼多年過去了,都沒見到有人做到,要等到何時才能確定前三個問題?不論遲早都是要做的,不做的話,只會使民族受害更久,迷失得更久。而且,經過百年的東西文化衝擊,到後來東方文化的逐漸消失,形成大家的文化精神真空,再到最近30年的各大家的現形和先生的智慧學基礎,再加上逐漸富強後中國社會渴望重新建立價值觀,是時候要開始利用電腦建立集體價值體系,以免因長期對人性的失望(過去的共產主義使理想國被否定,現在的物質社會使權利名慾被肯定),從而形成3種都極衰的可能情況:1.權利名慾等力量的追求和慾望的失控成為主要價值觀;2.盲目的宗教信仰取代中國文化的理性思考模式,重現西方中世紀時期的情況。3.前兩者的結合,因配合現有的力和慾的追求,以及百花齊放的宗教地盤,而形成內部分裂鬥爭>最後四分五裂
  所以,與其讓其無意識地純用感覺來作為東西文化交融演變,不如好像我們修道一般,把東西文化兩種哲然不同的智慧有意識地結合,去蕪存菁,以我們身在其中的一分子透過提升個人及眾人的智慧來達致陰陽調和。這次東西文化交融有危亦有機,但有一件事是肯定,這次幾乎可說是孤注一擲,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關鍵是我們對道和世事萬物了解有多少了。(因為失敗了的話,東方文化將無法再在中國生存,以弱打強,弱必四分五裂,故必須把弱轉強)
  註:有件事必須留意:交流一定只可由少而多的一步一步的擴散開去。因這次是以眾人的力量急速提升智慧,好處是快,壞處是容易因太多極度相反的道理衝擊而眾人沒有足夠高的智慧去消化容納,因此使我們本身都出事。因此,我們必須一個一個問題去討論,按步就班,要顧及不同的性格和思考模式的人(因要推廣到眾人接受才能成為價值觀,不能只是我們一小部份人接受的”真理”),要把最後的道理還原到現實之中(例如,山為什麼是山,山為什麼又不是山呢?)。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到智慧。
  以前因為無電腦,就算有人把道理琢磨得很精細,後人也不知道;現在有了電腦,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理論有機地整合了。
回應﹕
  能想,很好;空想,無益;想得天馬行空,不知所之。
  其實,「修道人」如果還期待什麼「大道理」,那表示要「改道而行」了!老朽本領再高;電腦進步再多,已存在幾十億年的大自然還是獨孤老大。再說,古人早已把智慧的精華提煉出來了,「有心人」只須吞下去,舉凡世人的愚昧、驕狂、忌妒等毛病,保証「藥到病除」!
  這精華是什麼呢?「明心、見性」!若已明心見性,必當無私、無己!如此,就「等同智慧(知日掃心)」!簡單到了這個地步,還要老朽加什麼油鹽醬醋?
  如何明心、見性呢?摒除萬緣、平心靜氣!做就是「修道」、做得到才是「修道人」!
  不必擔心中華文化的繼承,如人類退化成獸,「文化化誰」?若是還有人在修道,就是中華文化傳承。但是「此道正止於一」,安心修吧,期以二十載,火候自足。

  寫文章有三要:一要觀念清楚;二要文字精簡;三要段落分明。
  觀念不清楚,表達什麼?溝通之意義何在?
  文字不精簡,十個字寫成了一大篇,渣滓多過精華,誰看得懂?
  段落是介紹理念的門檻,天下任何道理都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寫文章時,就應把思想順序弄清楚。閣下這兩篇文字,其實是:1,耽心中華文化失傳;2,希望老朽設法;3,建議。
  哪需要這麼大費手腳呢?按照重點,點到為止(否則變成王大娘的裹腳布);字數越少,文章的價值越高!問題在:心裡如果只是個念頭,還沒有想清楚,就急著倒出來,那就是「上述結果」。
5905 留言者:小俠 [2006-01-19]
主題:補充
  當然,這種交流方式不是立即建立覆蓋全中國的戰場,目的只是把受過中國文化感召的人提升智慧,找出中國文化的真正價值所在(若果無價值,棄之可也),培養出舌戰群儒的本錢,並且在這次價值觀建立中確保中國古文化的存在,並為古文化的教育重建基礎。受古文化薰陶的人的內部研究應該是1-3年內的事,3-10年左右應該會再擴展到整個學術界,10年之後擴散到各行業和平民百姓時就會受到真正巨大的、對這些是否是真理的考驗了。而現在培育的人才在第二,尢其是第三階段時,就會發揮作用。(所以應該現在就要培育的了,否則到10-20年後價值觀開始成形時,到時不單止人手不夠,而且智慧不夠,去應付這麼多範疇中中國文化的定位呢!若果到時要被迫接受歪風盛行就慘了。)
  而且,還有一些好處,10年到20年後經濟轉形應該摸索到一定的模式,科技發展應該是時候發揮到其威力,再加上國民追逐的心態出現少許鬆動,外國的盛極而衰,應該是最好的時機了。
回應﹕
  請見#5904則。
5906 留言者:小俠 [2006-01-20]
主題:身在局中......
  開首:不好意思,由於一直接受考試形式教育,所以習慣了寫到長篇大論。而且我平時和其他人討論時,喜歡把深奧的道理解釋得淺顯易懂,而且可以說服到立場完全不同的對手。結果,不知不覺中,之前那兩篇文章沒有整理好就寫出來了。真的不好意思啊!

  另外,可能基於剛剛我的討論習慣,我希望能做到孔夫子所說的有教無類,而不是只有明心見性的人才能受到中華文化的教育。所以我主張要做點什麼。
  我不是要再弄些大道理,而是把真相(大道理)無限細分,從不同的角度去討論問題,從而使不同智慧階層和性格的人都可以了解到道的意義,使他們逐步向修道人靠攏。社會的劇烈競爭,科學在將來的蓬勃發展,以及個人主義所帶來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問題......都迫使到社會需要一套對智慧追求的教育,既然如此,我們何不順水推舟呢?
  有了智慧,這些問題才可迎刃而解。但這不一定出現的,若果沒有有意識的推動,廣泛接受的智慧是不可能出現的(除非經過大難)。到時人類只會純粹以野獸的脾性去行事。(這樣恐怕不妙呢)而且,百年來主動引進西方的知識所為何來?目的就正如朱先生所說的,為了東西文化完全交融做準備嘛。若到現在才半途而廢,豈非辜負了前人的一番心血,使他們白白犠牲了嗎?

  雖然我知道這樣做很危險,但正如為何古代有人要以身殉國?為何他們不留著性命去教育後世?因以身殉國是為後世帶來典範,以顯示”忠”的可貴,證明世上仍有忠義之人。同樣,若果道不能再在世上昭顯出其光芒,那後世如何再有典範可循?(人世間既然是因果的道場,那就自有其功用。我覺得還是讓它繼續循環不息的運作吧)
  而且我們身在局中,我們所得智慧,多少是因身處亂世而來。我們接受亂世的因,而因緣際會地產生一系列智慧的看法,把我們的智慧盡可能地貢獻出來,也可說是相應的果吧。(不過可能是各人所積的業不同吧,我的可能未還吧)
  當然,事實上,我也不肯定何時使道再昭顯出來才是最好的時機,但我覺得最少東西文化交融已是人類所有的最大的陰陽衝擊,所以我覺得這次是時候使道重新昭顯出來。

  總結:非常時期要用非常之法。要融合這樣大規模的文化衝擊,自然要集體用更高的智慧才行。而且,即使修道人之間不能提升到足夠的智慧去處理,但最少都各自找到問題所在。只要問題在擴散出去之前找到出來,起碼可以事先潛龍勿用,而避免民間一些極度渴望傳統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的人感到極度失望,從而使中國無法再保留傳統文化的智慧。(這不是說中華文化不是真理,而是......朱先生,你不知道的了。有看過”仙劍奇俠傳”嗎?這就是一大例子。現在很多人因精神上,或商業上,渴望傳統文化能起到作用,於是把傳統智慧誤解到亂七八糟。這種趨勢簡直是一大毒害啊!一會我把最近發現的問題貼給你看看)總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啦!我不是要強行做點什麼出來,盡力而為可也。

註:
  1.電腦的多維結構問題,其實亦只是先生的智慧學的改裝,把我們腦中的想像結構呈現出來而已。我想大家都是用形象思維的吧,所以我才想到在電腦中呈現這種結構。因為是從先生的智慧學中衍生出來,所以才提議由先生建立這樣的結構呢。
  2.還有,希望這次的觀念會更清楚,條理會更分明吧。至於文字,我已盡量簡單的了。
回應﹕
  錯!「考試形式」最忌「長篇大論」!老師們改考卷時,面前堆如山積,誰有「閑情逸興」來聞裹腳布?老實說,若非這些日子老朽被「凱洛琳」折磨得「鋼性盡失、軟軟綿綿」,早把本文丟到一邊去了!
  糟!有理想是好事,不先修成萬人敵,盡耍雞毛與蒜皮!這樣下去,會到處碰壁,最後「壯志銷鎔」,人生就此蹉跎成空!談智慧要有智慧!談技術要懂技術!否則即稱為「放矢無的」!若要與老朽比老?先看看過往留言!十八般武藝、十九種文功,且秀兩手,再行過招可也!
  結論:所說只是皮毛上的污穢,千古一景,中外皆然。且陳述無系統、無條理、無內容,連作為「習題」都不能及格,恕無時間細閱。請「多讀些書再寫」,至少,寫得少些,若在百字以下,老朽尚可「代改作文」!
  有想法,可多與同儕討論,切勿到「關公廟前舞大刀」!若想打動老朽,總得要有些真實功夫才行。
  (沈補)
  1.目的矛盾:「而且可以說服到立場完全不同的『對手』。」、「希望能做到孔夫子所說的『有教無類』」
  2.因果倒置:「明心見性的人才能受到中華文化的教育。」
  3.方法失當:「所以我主張要做點什麼。」蓋君子和而不同,做此即可。
  4.緣木求魚:「使他們逐步向修道人靠攏。」佛尚且不渡無緣之人,何況非佛?
  5.理解錯誤:「都迫使到社會需要一套對智慧追求的教育。」智慧若能成套,則非智慧也。
  6.所托非人:「因為是從先生的智慧學中衍生出來,所以才提議由先生建立這樣的結構呢。」
5907 留言者:小俠 [2006-01-20]
主題:古文化在中國發展遇到的困難
  國人問題:
  1.已學占卜的人不明白易學的意義,導致捨本逐末,追求容易失實的細分
  2.受吸引的人錯誤理解學習的目的,方向,和所學的東西
  3.對道無興趣者,對道和修道者有錯誤的理解,認為道是高高在上,而且因現世鼓吹情愛,造成極端盲目,使二者處於對立面
  4.還有,更有甚者,世人已由幾個方面把情和性等同起來,包括:1.女性的思想解放方面;2.男女關係方面,所能做的事;3.社會的約定俗成;4.文化有關慾望的鼓吹

  (不好意思,這樣寫好像很難明白,但也沒什麼辦法了。始終,這些感想是我在看完幾十集的電視劇後綜合得出來的。若果要我仔細舉例出來,這可有點困難了。希望先生看得明吧)

  總之,基於國人渴望重建精神價值觀,而商業行為的推波助瀾,再加上對古文化的一知半解,將會造成很嚴重的問題啊!
回應﹕
  如果是寫論文,「千千萬萬」不要加一些「感嘆詞」如「啊、吧、呢、嗎」之流。蓋,論述必須有理性,那些寫情書、說小話的喟嘆,是求情、還是撒嬌?
  本文雖列了1,2,3,4各條,卻看不出其間的關連!更有甚者,在第4條下又有1,2,3,4,如此蛛網竹根,只代表「思想混亂」!且多看看論述文的範例吧,要學寫文章,先要下足功夫。不能看看電視劇,偶有所感,便以為凡几只差一點、人人升天成仙!

  (沈補)當今電視編劇的水平和電視劇的目的何在?渴望重建精神價值觀的國人,最好關了電視讀書去。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