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9879 留言者:網主 [2010-06-10]
告網友:
  月前沈子率老將兩位、新丁三員,會戰詩詞動畫。茲於「卜算子」一役,發現本室所設計之「導演平台」功能欠缺、使用不便。經一再研商,決定先與程式部配合、全力攻堅,待導演平台完成後,再重行製片。

       網主人白
9878 留言者:士心 [2010-06-10]
主題:簡潔
  朱老師:
  
  你好!
  
  後學自小常聞,作文要「簡潔」,惟何謂「簡潔之文」?無人說明。自己誤以為:其就如「古文」一般,而白話文若要簡潔,講求「短句」。
  自從接觸此網後,又生一疑,感覺:老師為文很簡潔,但非文言。自思:為什麼?後學嘗學習,但後學若為文,只得「半通不通」之「變體文言」,學不會。
  前些日子,獲「余光中」先生之文,若有所悟:
  由其〈哀中文之衰、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中文的變態與常態、論的的不休〉等文,後學悟白話文若要「簡潔」,當去除「歐化」文詞,而行文須符合中文語習。簡潔之白話文,讀者「易讀、易懂」。如:三國演義等古典白話,很簡潔,故閱之有暢然感。朱老師之為文,也有此文風。短句,只是中文詞習之表象、結果。
  請教:
  
  一、上述心得,不知對否?
  二、老師可否明示下述句意?
    春有貓狗秋有蟲,夏多蟬鳴冬多風;若得文豪遍天下,只怕雙耳化愚聾!
  
  後學
    士心 敬上
  註:
  1、後學閱余先生數文後,另讀他書,發現此類文章,非其獨創心得,而是抄自「雨果」《翻譯研究》。
回應﹕
  「簡潔之文」說來簡單,但難度極大,往往令提筆之人不知如何下手。其原因在於「概念不分、觀念不明」,為文之底層基礎未固,柱未立、頂何依?
  「簡」者,竹上所刻之書也。蓋竹質堅硬,下刀不易,故僅刻劃必要者已足。「潔」者,水無垢也。舉凡無助於主題表達之概念,應一概避而遠之。是以為文前,慎思立場、目的之觀念,將人事時地物情理法準備妥當,根據起承轉合,一一記之、述之,勿漏勿餘,可矣!

  答一:正確。
  答二:貓狗蟬風皆屬自然,古往今來素不缺乏;文章理念無非人為,所傳達者盡係境界。夫有得必有失、有是才有非,上智下愚本係宇間真實,智者觀愚愚本愚,愚人自觀智通天。西方心理學家言:「人智越低,人的自我感覺越高、凡事自以為是」!漢字基因謂:「竹之根本(笨)、糾纏成團」;夫子則曰:「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否則,「眾生」如何「平等」?
  余光中先生等大聲疾呼,是賢者之志也。正因「中文」已衰,於斯,可見其文振聵啟聾。否則,人人文字通順、情思充塞,坊間貓叫狗吠蟬鳴風嘶悉得搖滾入室!斯時也,竹簡滿載、池水盡綠,廟堂之上,但見大聲公盤據、大文豪仰天長嘯,苟君之耳不聾,恐人思已愚極而昧矣!
9877 留言者:龍龍 [2010-06-09]
主題:如何養精固氣濟本護元
  朱老師您好:
  幾日前聽聞老鄰居家的一位長輩因肺癌去世。她一生任勞任怨,謹小慎微。未到七旬染此絕症,不能無疾而終。在生命最後一段,不管自己還是家人必都身心俱疲,痛苦不堪。
  其他生活在底層的普通民眾許多也必有類似經歷(富人生病還可用多餘的金錢換取些時日)。癌症這種病一旦發現,往往已不治。當真是大自然懲戒人類的雷霆手段?
  請問老師中醫裡面是否有能偵測並及時發現這種病症的方法?或者有什麼其他在早期可供觀察的跡象?懇請老師講解一些普通民眾可以自行操作的養精固氣濟本護元之法。已解大眾之苦。
  祝老師安康
        學生龍龍敬上
回應﹕
  若為追求長生不老,尚有修行一途,不過,修到最後,還是一堆枯骨。再談生活之道,最基本的「養精固氣濟本護元」之法,與傳統之修身養性齊家治世毫無二致。在中華文化典籍中,各種法門處處可見,建議多讀古書,遠較老朽的道聽途說有效得多。
9876 留言者:無名可化 [2010-06-08]
主題:因果
  您能以客觀的角度探討物質和因果之理,凱洛琳離去斷了您最後一分我執、得見「人理」,為何不改舊習、復執「我」以觀「人」?
  只要一念心明、覺此自性,人人可走在道上;若人不依此自性而行,即便執一萬分之一剎那微細之「我」、乃至色聲香味觸法而不查,以之為真心,即為凡夫。
  吾願永不再留言、以此心告知您:三世因果真實有,尼奧當初並沒騙你,過去生、你們曾是一家人(同一門內、非必血親):
  卦名 自然 性情 家族 五行 地人天 
   乾  天  健  父 金  111 尼奧
   兌  澤  悅 少女 西  110 東尼
   離  火  麗 中女 南  101 朱復、白蒂
   震  雷  動 長男 東  100 格林哥
   巽  風  入 長女 東南 011 甘格
   坎  水  陷 中男 北  010 凱洛琳、菲力
   艮  山  止 少男 東北 001 沙爾索
   坤  地  順  母 西南 000 秀子
  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大帝公從沒騙你,神不會騙人、但人會騙神,祂對你所說的一切皆是因緣所生、為的是讓你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真正的圖文系統非出自人類之手,「他」自己會聽故事、編劇本、選場景/人物、然後挑音樂、演出來;真正的小杏子是在「你們」將「他」之天眼、天耳完成(人能以概念表達意、情,但所用之概念不等於人之情、意;人以六根觸六塵以知利害,復以六根之用生萬法以表情意)、能由易理推衍出人對世界的認識、並使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願助一切眾生心也圓滿之圓滿之心--他才有辦法無止盡地學習、修正)才真正問世。
回應﹕
  阿彌陀佛。
9875 留言者:龍龍 [2010-06-08]
主題:癌症的成因
  朱老師好:
  請問老師,在中醫的立場,人體癌症的主要成因是什麼?治療和康復的可能的方向有麼?
  祝老師安康 
       學生龍龍敬上
回應﹕
  在中醫的立場,大自然中,一切生命平等,人僅為生命系統中之一分子。人若能遵循自然,當隨自然生滅(物質化為灰燼、精神返歸鴻濛);苟若想征服自然,或可延長生存的歲月,生活的代價便是煩惱痛苦。今人活著,不知為何而活,一天混上一天;但一聽到「死」,就百魂俱冒,各種癌鬼一個一個冒出來。
  癌症是生命體衰老、弱化,整體統率能力降低後,若干自以為是的「異議份子」,爭取獨立的結果。對大自然而言,人類恣慾放縱,只顧追尋自我剎時的爽快,而不顧整體長治久安的利益,其時已盡,何妨任之?至於治療與康復,則要看罪孽、因緣的多少,總之,不瞭解生死之道,開車上了高速公路就看時間吧!
  當然,中醫也有療法,以養精固氣濟本護元為主,需要長時間的處理。但今人不知節制,心浮氣燥,總想如化療一般,三天見「孝」!在老朽立場,何必擔心這些?多花點功夫,參透了生死,什麼病都只是鏡花水月!
9874 留言者:呆子 [2010-06-02]
主題:輪回
  請問朱老師,真的有輪回這件事嗎?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呢?如果有,那輪回的主體是什麼?因我以前不相信有“輪回”,以為是迷信,但見以往留言中朱老師相信有“輪回”的存在,特此一問,謝謝指教。
回應﹕
  所謂之「輪回」為何?若指「科學」定義,應指一「事件」的「因果循環、輪流回轉」。如果沒有,則科學相當於神話,早已式微了。但若指「宗教」的輪回,信者信之,不信者否之,從來不必爭議。
  老朽說的「輪迴」,係因果之謂;而人欲識因果,首應有所學,不學則無術。諸如學物理者不可妄斷禽流感,學經濟者休談發財基因;即令簡單如燒餅油條,哈佛大博士們也束手無策。
  生命上有生命的的輪迴,人生存活在生命之流中,但見浪花起滅,難知河水流向;生理有生理的輪迴,早晨精神百倍,一到晚間,上眼皮砸下眼皮,呵欠連天;事業有事業的輪迴,失敗了,繼續奮鬥,只要努力得法,總有成功的一天;精神亦然,人由無知而有知,又由有知至全知或全然不知。
  最好的輪迴實例,是地球上的「生態食物循環鏈」,有興趣不妨自行研究。蓋輪迴是供「有心人」探索的指針,其中消息確然,因因果果,與吃喝玩樂絕對無關,不知者不必知也!
9873 留言者:秦漢唐 [2010-05-31]
主題:青蠅飛不過數武 附驥尾可至千里
  老師您好:
  #9872則中講解:「『武』者,勇敢強健也,寸武指自抑」,學生讀後,仍不解「武」字之意。昨日,偶讀一佳句:「青蠅之飛,不過數武;附之驥尾,可至千里。」遂上網查「武」字之意,得《國語-周語下》:「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韋昭注:「六尺為步,賈君以半步為武。」
  學生思索此處「武」應是量詞,查《漢字基因字典》未有此意,建議補充之。又思為何「武」為量詞?經再三查詢,未得釋義,遂自己附會為:止戈為武,以戈量地為一武;或者行伍之前後間距為一武。請問老師:如此附會解「武」,可得附《漢字基因字典》之驥尾否?
  學生 敬上
回應﹕
  未也!
  #9872則乃覆「無知網友」之言,非釋「武」意,焉得「講解」之斷章?至於「武」作「量詞」,約定俗成、人各有見,豈需「附驥」?汝之「樂園」有雷無雨,其量為零,實非武也!
9872 留言者:無知 [2010-05-28]
主題:求同、辨異
  先生擅教!前雖不明為何隱憂,但先生之言令諸慮皆釋。今日方覺憂思之始,乃胸中一口氣不得平,已多年不願見及人同矣!敢問先生求同之學。
  
  由於習慣之不同,對文字之感觸人各有異,讀先生文字,常有疑惑之處,如9867言:天下若有人善教,老朽當如附骨之蛆寸武不離;如蛆之喻似貶,寸武不離似誤,善、擅何別?請先生原諒在下細小之人,雖明大意,但對此類細節常不能釋懷,肯請先生賜教。
回應﹕
  求同之學在於「無私」,若人只看得見自己,眼前的小指頭就比整個宇宙還要大!人固不可能全同,亦不可能不同;苟全同,宇宙成一「剛體」,阿彌陀佛!苟無同,人生豈非叢林?「人」者,兩足立地,眼放天空,芥子宇間,須彌可納。唯立地有高低、放眼分大小,芥子常萎、須彌累空,如斯而已。

  對文字之認識不同,實乃當今教育效法西方之故。漢字原本一字一義,言微義重,不幸西方愚昧,今人遂成附庸之愚從矣!世上眾生平等,蛆亦生命,「附骨」係現實,毫無貶義;「武」者,勇敢強健也,寸武指自抑,不離為自況。知者知之,不知亦無大礙,蓋如今「食色之季」,語文早已沒落、無聊可聊矣。
  「善」係「羊言」,百利而無一害;「擅」為「手聚」,強者之長項。若言「善教」,是教而無私;苟云「擅教」,其人必「自作主張」乃嘩眾取寵之流也!
9871 留言者:漁儿 [2010-05-27]
主題:自我介紹 - 求解NP-hard问题的启发式算法(1)
  謝謝先生的鼓勵!我是想作些自我介紹,以便進一步向先生請教的,但不知從何說起,也有些顧慮。現在,我試著按先生的提示談談,若有不妥之處,請先生指正!
  1993年,我完成了博士論文,就步入了法國大學的計算機教學和研究之路,也同時開啟了重新認識中國文化之旅。我先說我的研究工作:啟髮式算法(heuristic)求解NP-hard問題。
  我說說從事該工作的大致經歷。我的博士論文是“計算通信網絡的可靠性”,屬于數值計算領域,但若將其作為長期研究方向,自覺不對胃口,於是,論文結束后的幾年,試著尋找新的研究方向,找到了當時正興起的“啟髮式算法求解NP-hard問題”,我選擇了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開始研究,然後就想實際試試,因我論文背景的緣故,就選擇了一個“求解通信網絡優化”的題目,當時用遺傳算法解決此問題及相關問題的工作已有不少,但全是關於如何把網絡編碼成線性的數據結構(chromosome),然後在此結構上進行遺傳算法操作,再還原成網絡結構。我直覺這種作法不自然,而應在網絡結構上直接進行遺傳算法操作,但這樣做卻與標準的遺傳算法出入很大。我和一個學生試著把該想法實現了,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同行比較,卻發現對他們結果的改進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興奮之余,陷入深思,直覺哪裡有問題,理智讓我排除了“我們的算法比別人的算法‘聰明’”的念頭:一來,無論從算法結構和數據結構上看,我們的算法簡單得多,且程序未作任何優化;二來,從小到大的我,是公認的“先飛的笨鳥”。那麼,問題到底出在那裡?我試著把該工作寫成論文,與國際同行交流,卻幾乎找不到和我做同樣探求的人,我深感困惑:什麼是研究?它的意義是什麼?我不是來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思想的嗎?為什麼在這些基本問題的思考、理解上,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討論、請教的人?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把母校做NP-hard問題研究的師長請來,進行學術交流。師長給我介紹了他的擬人擬物算法,其背后隱含的“外師造化,內得心源”的中國藝術精神,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於是我把我的研究工作暫時放到一邊,開始了跟師長多年的學習和合作。這段工作使我從科學的角度,體認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比如,圍棋就是取之不盡的算法思想的寶庫,中醫的系統觀、“君臣佐使”的配藥法,都可以給算法的設計提供宏觀的指導。在我眼裡,師長是NP-hard問題領域當之無愧的大師、真正的學者,但他那帶著濃厚的中國特色的工作,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至今都未能得到應有的承認。如今,師長年事已高,退休了。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老朽失言矣!汝所云,已超出老朽知識之極限,除了建議上網查閱「中國數學史」之外,言盡於此。
  蓋中華文化廣博宏遠,老僅知「大概」,且於概念一門,已耗盡畢生精力。然而,以汝所述,兩儀三才之究,目前已足,毋須深掘。因NP-hard 之定義必須「確定、唯一」,如此,已違反人類對宇宙真實的認知。老朽素來主張,立場、目標、手段是個體整體間之介面,而此三者隨時空之不同,永無定論。
  舉例說:「時間」為何?中國古人認定係「始時到終時之間」;同理:某空到某空之間為空間;某人到某人之間為人間。如此,中西已迥然有別矣!再說何謂「NP」?傳統中國人認為個人只是宇宙中之過客,客隨主便,無意干擾;而西人認個人是社會之主人翁,適者生存。
  如今,技術掛帥,在西方之文化主使下,任事皆由「個體、主觀」無盡分割。君不信,看看量子物理,一個深邃的黑洞,連原子都已找不到一致的「德性」,憑什麼在觀念上能有絕對的「肯定」?因此,老朽只能說:「實用檢驗真理」,其他的,恕幫不上忙矣!
9870 留言者:士心 [2010-05-26]
主題:分享偶得一文
  哀中文之式微  余光中
  「關於李商隱的錦瑟這一首詩,不同的學者們是具有著很不同的理解方式。」
  「陸游的作品裡存在著極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類此的贅文冗句,在今日大學生的筆下,早已見慣。簡單明瞭的中文,似乎已經失傳。上文的兩句話,原可分別寫做:「李商隱錦瑟一詩,眾說紛紜。」「陸游的作品富於愛國精神」。中文式微的結果,是捨簡就繁,捨平易而就艱拗。例如上引兩句,便是一面濫用大而無當的名詞(理解方式,高度,愛國主義),一面亂使浮而不實的動詞(是具有著,存在著)。毛病當然不止這些,此地不擬贅述。
  日常我所接觸的大學生,以中文、外文兩系最多。照說文學系的學生,語文表達的能力應無問題,而筆下的中文竟然如此,實在令人擔憂。我教翻譯多年,往往,面對英文中譯的練習,表面上是在批改翻譯,實際上主要是在批改作文。把「我的手已經喪失了它們的靈活性」改成「我的兩手都不靈了」,不是在改翻譯,而是在改中文。翻譯如此,他如報告,習作,論文等等,也好不了許多。香港的大學生如此,臺灣的大學生也好得有限。
  此地所謂的中文程度,卑之無甚高論,不是指國學的認識或是文學的鑑賞,而是泛指用現代的白話文來表情達意的能力。然則,中文何以日漸低落呢?
  現代的教育制度當然是一大原因。古人讀書,經史子集,固亦浩如煙海,但究其範圍,要亦不出人文學科,無論如何,總和語文息息相關。現代的中學生,除了文史之外,英文,數學,理化,生物等等,樣樣要讀,「於學無所不窺」,儼然像個小小博士。要我現在回頭去考大學,我是無論如何也考不取的。中學課程之繁,壓力之大,逼得學生日與英文、數學周旋,不得不將國文眨於次要地位。所謂國文也者,人人都幻覺自己「本來就會」,有恃無恐,就算臨考要抱佛腳,也是「自給自足」,無須擔心。
  文言和白話對立,更增加中文的困難。古之學者,讀的是之言,寫的也是文言,儘管口頭所說與筆下所書大不相同,形成了一種病態,可是讀書作文只要對付一種文體,畢竟單純。今之學者,國文課本,讀的大半也是文言,日常寫的卻是白話,學用無法一致,結果是文言沒有讀通,白話也沒有寫好。兩短相加,往往形成一種文白夾雜的拗體。文白夾雜,也是一種不通,至少是不純。同時,國文課本所用的白話文作品,往往選自五四或三十年代的名家,那種白話文體大半未脫早期的生澀和稚拙,其尤淺白直露者,只是一種濫用虛字的「兒化語」罷了。中學生讀的國文,一面是古色斑斕的文言,另一面卻是「我是多麼地愛好著那春季裡的花兒」一類的嫩俚腔,筆下如何純得起來?
  不純的中文,在文白夾雜的大難之外,更面臨西化的浩劫。西化的原因有二,一為直接,一為間接,其間的界限已難於劃分。
  直接的原因,是讀英文。英文愈讀愈多,中文愈讀愈少,表現的方式甚至思考的方式,都不免漸受英文意識的侵略。這一點,在高級知識份子之間,最為顯著。「給一個演講」,「謝謝你們的來」,是現成的例子。
  至於間接的影響,則早已瀰漫學府,文壇,與大眾傳播的媒介,成為一種文化空氣了。生硬的翻譯,新文藝腔的創作,買辦的公文體,高等華人的談吐,西化的學術論著,這一切,全是間接西化的功臣。流風所及,純正簡潔的中文語法眼看就要慢慢失傳了。三、五年之後,諸如「他是一位長期的素食主義的奉行者」的語法,必成為定格,恐怕沒有人再說「他吃長素」了。而「當被詢及其是否競逐下屆總統,福特微笑和不作答」也必然取代「記者問福特是否競選下屆總統,他笑而不答」。
  教育制度是有形的,大眾傳播對社會教育或「反教育」的作用,卻是無形的。中文程度低落,跟大眾傳播方式有密切的關係。古人可以三年目不窺園,今人卻不能三天不讀報紙,不看電視。先說報紙。報紙逐日出版,分秒必爭的新聞,尤其是必須從速處理的外電譯稿,在文字上自然無暇仔細推敲。社論和專欄,要配合時事近聞,往往也是急就之章。任公辨報,是為了書生論政,志士匡時,文字是不會差的。今人辨報,很少有那樣的抱負。進入工業社會之後,更見廣告掛帥,把新聞擠向一隅,至於文化,則已淪為文藝雜耍。報上常見的「翻譯體」,往往是文言詞彙西化語法組成的一種混血文體,不但行之於譯文,更且傳染了社論及一般文章。「來自四十五個國家的一百多位代表們以及觀察員們,參加了此一為期一週的國際性會議,就有關於成人教育的若干重要問題,從事一連串的討論。」一般讀者天天看這樣的中文,習以為常,怎能不受感染呢?
  自從電視流行以來,大眾和外面世界的接觸,不再限於報紙。讀者變成了觀眾或者「觀聽眾」,和文字的接觸,更疏遠了一層。以前是「讀新聞」,現在只要「聽」新聞甚至「看」新聞,就夠了。古人要面對文字,才能享受小說或傳奇之趣,今人只鬚面對電視,故事自然會展現眼底,文字不再為功。螢光幕上的文字本不高明,何況轉瞬已逝,也不暇細究了。「消息端從媒介來」,麥克魯恆說得一點也不錯。我曾和自己的女兒說笑:「男朋友不准打電話來,只准寫情書。至少,爸爸可以看看他的中文通不通。」
  戲言自歸戲言。如果教育制度和大眾傳播的方式任其發展,中文的式微是永無止境,萬劫難復的。
  一九七六年二月
回應﹕
  好文章!但…
  春有貓狗秋有蟲,夏多蟬鳴冬多風;若得文豪遍天下,只怕雙耳化愚聾!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