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67 留言者:人 [2006-08-31] |
| 主題:試答 人類,需透過感官,收送記號,交換認知,維持生存。 知者,以記號當工具,約定俗成,尋求資源,消耗獲利,改善生活。 覺者,藉客觀為默契,規範律定,運籌帷握,達成共識,暸解人生。 是知,用語為文之覺者,必須定義。 |
| 回應﹕ 主題?重點?層次?一個未見! |
| #6668 留言者:丫头 [2006-08-31] |
| 主題:呵呵 佛祖有《四諦》:一為《苦諦•世間苦果》,二為《集諦•世間樂因》, 三為《滅諦•出世間樂果》,四為《道諦•出世間樂因 》。 先生喜笑怒駡皆成一統,晚輩受益非淺,呵呵。 |
| 回應﹕ 滿篇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嗚嗚嗚! |
| #6669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31] |
| 主題:答题二 朱老您好: 近日小子俗物纏身,心神不寧,無法靜心思考朱老所出題目。再看各網友之答,我之理解已包涵其中,本不想傳上,但思考再三,既然已經作答,還是傳上請朱老指正為好: 語言文字是人與人之間交流之工具。 各人因背景、文化、教育程度差異,對事、物之理解各有不同。 故必須對語言文字加以定義,以便界定統一標準,這樣才易于相互理解。 |
| 回應﹕ 心神不靜,來此何為?別人有錯,汝不甘後人?荒唐! 請注意!老朽費神貴時,只為接引「覺者」!如今本網成了「猜謎大會」!浪費老朽寶費光陰! 想清楚再來!講過「朝聞道、夕死可也」之人,怎地把道修成「殯儀館高速公路」了? |
| #6670 留言者:朱氏 [2006-08-31] |
| 主題:【再試】為什麼事實是:「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人在自然中為求生存,思考謀生技能,成為知識;又人有生活需求,與人交流,知識中較易為眾人所接受者,成為常識。於是常識以語言文字傳承,成為思想的基本工具。 人在大多時間中接觸的是常識,而常識僅供溝通。所以,若要理解事物,必須加以定義。 |
| 回應﹕ 問題在於:「重點未得,因果遂迷」!且放下文字,仔細思考此段命題,連參三天,三日再來!欲速者不達!老朽不賣樂透,多買無益也! 閣下之毛病,正係當今世態!人人自以為知,事事胡說,橫看成嶺、直看成峰!寫文章可以,反正誰也不服誰!要參智慧,怎能馬虎? |
| #6674 留言者:乾乾 [2006-08-31] |
| 主題:试答 朱老師: 您好! 試答如下: 因為此事實乃人類文化之自然演進過程。 人類乃群體動物,所以先有語言供生存,後有文字供生活。進而欲理解一切,文化興焉。 文化之義,借文字以化育,文字無定義而欲理解一切,如欲砌牆而無磚石。 反之,生存、生活未解決,則無理解一切之動機,則無此事實。 所以事實如題記。 中文定義之原皆在周易乎?願朱老師早日完成新易,再啟中華文化復興之機。 |
| 回應﹕ 「講理」之道,最忌「道出歧山」,在一個主題下,又衍生另一主題。若此,講得愈多,主題愈增,講者固然意興風發,聽者,將無所適從矣! 原命題之「主題」非常「明白」,很多網友已「猜到」,但有了主題卻不知如何發揮。不相信可再看一遍,原命題較「講理」更簡單清楚,那「講解」算什麼?多此一講乎? 喧賓怎可奪主?「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不比閣下所講更簡單明瞭嗎?那為什麼要違章再建高樓? 此次測試,始知今之學子,較老朽想像中猶差一皮!竟然讀文不明義,開口不見理!蓋大學畢業,皆寫過「論文」(老朽是抄的,只有兩頁,據說「全班最短」)。孰知細觀留言,一個個似懂不懂,半通不通!但卻頭頭蹊徑、路路皆達!是矣!今西施(思)載道,創造成風(連高中未畢業、自知無文化,已悉洋途),答者自發自揮,無非彰己第一! 查八股文(因特網上有說明,「股=對偶句」):破題、承題、講題、領題、虛股、中股、後股、束股。前段釋題、後股供發揮。八股章法嚴謹,但日久成習,人思受縛,是成科舉之害!然今開而放之,文章比爛、觀念尚腥!居然網友們連「主題」都不顧了! 閣下此答已遠離太陽系!將「事實」作主題矣!做人做事,最重要是平平實實!「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先去「私心(希望一鳴驚人)」,再破主題(語文應重新定義),最後述明「理由」,「道生則理明」矣!今何以小小一題,人人競辦嘉年華會焉? 老朽曰四日公佈,蓋人人得理不饒人,老朽日日為此煩擾,工作大受影響!原擬「每週一題」,現下考量,莫非老朽之道,真乃「秦始皇之驛道」乎?日昨6673(在利害風雲中)一文,更令人啼笑皆非!難道老朽非據網操琴不可乎?至時樂伎、鐵匠、屠夫群聚而攻,老朽待成肉醬乎? 觀台灣亂局,可見一斑矣!事涉龐大利益,人人搏命以赴,卻無人顧及「何以致此」!本網頗多「覺者」,自不應「覺後迷迷茫茫、析理空空洞洞」!如此,宛不如學學魏晉竹林七賢,正事不作,談些什麼違章加違建、在沙灘上蓋「道理大高塔」! 想清楚再來!零分加零分還是零分!老膽固醇太高,蛋吃多了,賤體不宜!再說,猜謎太有趣,如若天地人幼兒園都來此休息站買單,待老朽無道可逃,只有棄網西歸矣! 中文定義與《周易》無關,大道傳德者,新易藏煉獄!世事如斯,老朽道塞,早聲明放棄矣! |
| #6675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6-09-01] |
| 主題:試答 朱老師您好: 試答題二,請指正: 生存在現實環境中的人類,為了生活,個體與個體之間需要透過客觀的語文工具來溝通。 而欲達到理解彼此之間的一切主觀認知,客觀的語文工具則必需加以定義之。 |
| 回應﹕ 「主題」未解釋,「重點」不在此。請參閱6674則答言。 |
| #6676 留言者:老林 [2006-09-01] |
| 主題:試答 何謂「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 ? 存在於客觀宇宙的人類,如惠施者,焉知魚之樂;存在於主觀認知中的人類,如莊周者,余知之濠上矣;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如莊周夢蝶、蝶夢莊周者,名為人類,即非人類,是名人類! |
| 回應﹕ 答案請見6658則。 |
| #6677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9-01] |
| 主題:大德不言谢! 朱老您好: 小子昨晚再次思索朱老近期點撥之言,受益匪??。其中#6548、#6557、#6561、#6627、#6638的點撥更是讓我受益終生!再次由衷感謝朱老良苦之用心! 朱老前所言“講過「朝聞道、夕死可也」之人,怎地把道修成「殯儀館高速公路」了?”,其實小子求道之心並未淡薄,但為何經大道之門始終不入呢?自我檢討原因有三: 一、小子正像朱老所言“以往玄思已久”,心中己見已熾。以朱老之智,加三十多年之參悟,所言大道定是天之正道。惜小子目前智慧不足,機緣不夠,只能在大道門前徘徊躑躅。 二、素聞“上智聞道,身體力行;中智聞道,思而行之;下智聞道,一笑了之。”看來小子實中下智之人也。 三、目前我私心仍重,很多事、物放之不下,機緣未到。 小子認為等待到智慧漸長、機緣成熟之時再向朱老請教,免得現在屢發稚子之言,做蛙躍之舉,浪費朱老寶貴時間。臨別之際,最後有兩個問題希望朱老垂憐作答: 一、《宇宙浪子》中許多人的神通皆是電腦所賜,更像一種規則,此是否暗示: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二、拜讀了“#1017”朱老關於“靈魂”的理論,朱老得出結論: “宇宙之能量充斥,假設其作用於任一機體上之狀態名為「靈魂」。 在時間軸上,靈魂之作用於機體,係將過去、未來交匯在「現在」。 當此機體為人,對過往經歷之記憶而有「知覺」,是稱為「我」。 當人之感官不具作用時,「我」即不存。 故人之機體或有生死,但「我」之於靈魂,與人類同存。 同理,靈魂隨時交換於各人體中,集小我為大我。” 小子有兩個疑問: 1、“第一個我”如何產生? 2、有何證據表明“第 n 個我”與“第n 1個我”有關聯呢? |
| 回應﹕ 一、對客觀體而言,是的。 二、1,先定義「第一個」。 2,加減1。 |
| #6678 留言者:雷风恒 [2006-09-01] |
| 主題:试答:「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此論題之重點在“理解”與“定義”兩詞。 當今世界語言多達三千多種,如果僅滿足于生存生活,則掌握本國語言再加一兩種外語,便已足夠。但若想借之以理解一切,則必須進行更高層次的定義,制定更高層次的規則。為何?因語言猶有未盡意處,定義就是為了把這未盡之意描述出來。 |
| 回應﹕ 「重點」非「兩詞」,「主題」未掌握也。請參閱6674則答言。 |
| #6679 留言者:老林 [2006-09-01] |
| 主題:試答 「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孔子曰:「必也正名乎」。何故?前者出世間,後者在世間,關心重點不同也。萬物之本質虛實不二,定義一方,相對之另ㄧ方自然被定義,如此溝通方可能,文化始得傳承,否則各說各話,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
| 回應﹕ 此為「高帽子證詞」也,「原理」尚未見,怎知其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