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6478 留言者:雷风恒 [2006-08-01]
主題:传承文化必须精通繁体字吗
  朱老師您好:
我是上次囉嗦過一大段話的易流。看了老師的批評后,反省至今。
又有三個問題,誠心請老師指示。
一,大陸自推行簡體字以來,再加上政治運動及一切向錢看之經濟動動,文化斷層已非常嚴重。繁體字基本已只有那些作專業研究的學者才熟悉了,請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只有精通繁體字才有傳承文化之條件?
二,我很想成為老師的一名學生,請問應該怎麼開始?是從學習歸納法開始嗎?
三,如果要學寫劇本,是否也應從歸納法開始?
回應﹕
  老朽從來不看來者是誰,重要的是留言內涵,蓋人生短暫,來去匆匆,不要浪費(必要時,本網有一搜索程式,由IP、電郵、化名三者交叉查找,即知何方神聖)。人能反省,善莫大焉,蓋無人不曾犯錯(正因老朽犯錯最多,反省至今,才略有所悟),走上正途就好。

  一、正如所言:「大陸自推行簡體字以來,再加上政治運動及一切向錢看之經濟動動,
   文化斷層已非常嚴重。繁體字基本已只有那些作專業研究的學者才熟悉了。」長此以
   往,即令中國強盛了,國民所得超英越美,請問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天天忙著「富
   己」,怎麼可能還有什麼「文化傳承」?
    其實,西人的終極理念就是「奉養肉體皇帝」!亞當史密斯如此、馬克思也如此!
   中國人被「同化」了,長得越驃、效果越是顯著!待舉世繁華昌盛,每人月入萬元美
   金、住千層高樓、駕百萬名車、朝朝暮暮雲雨不斷!只是老朽要問一句話:「如此,
   人心能平安否?」(據調查,美國人內心最不平安)。
    中華文化歷經數千年,所求無非「精神文明」之和諧、與人類「天人合一」之境界!
   當然,因為一切記載在「典籍」中,如果不認識「傳統之繁體字」,就表示要與傳統
   思想文化作「徹底之切割」!只要「物人合一」即可。
    如果不識漢字,即令能說中文,經濟發展是為了何國?
    如果不識繁體字,可以大談馬克思老祖宗,怎樣傳承文化傳統文化?
    如果吃得飽飽滿滿、活得肥肥胖胖,除了千萬年後石油增產,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二、既然上網,就是同道,道上行人,無非先行後行、先覺後覺,何分彼此?
    本網約千萬言,慎選習性所近者,先讀明白,以理解老朽「一貫之體系」。如有興
   趣,要進學,先學「漢字基因」,務必把漢字之「真義」掌握清楚。
    老朽敢大放厥辭:數百年來,中國之積弱不振,正是不肖子孫們將聖賢之言視為「
   老生常談」、充耳未聞!更因大腦鈍化、不知漢字「微言大義」、包容萬有(本網不
   論探討任何天文地理、世事人情,只沿用「漢字基因字典」,一應具足)!是以「放
   著堂上供著的菩薩」不拜,一定要上西天去取經!能不慚愧嗎?
    真正理解了漢字的「微言大義」,再讀古文,就能「以心傳心」了。「歸納法」至
   難,老朽一時不慎,以為能以援繩求擢。不料網友們「新知」傳習已久,對「古義」
   諱莫如深,如今尚高懸雲空,閣下不必輕易嚐試。
    休以為能「寫幾個漢字便是文化傳人」!更不要以為當今大學畢業、戴上博士帽、
   查盡市場上所有的辭典、字典,便「道通天人」!老朽常說:只要說不清「北溟有魚」
   四個字的「芥子須彌」,大學者請戴著帽子遊街,勿來老朽面前饒舌!
    除非國人願做馬克思、史密斯的光榮傳人,發揚西方文化、更名改姓,從此與老朽
   分道揚鑣!否則,當然要「精通繁體漢字」,不然如何解釋「漢字基因」?

  三、要學寫作劇本,應先由本網以往留言下功夫。其實不難也不難,只要把西方那一套
   「精心設計、矯揉做作」的觀念忘掉,道法自然即可。
    緣西方一切為了「賺錢」,故無所不用其極,不論騙唬偷搶,錢到手才算。而中華
   文化以利眾(今日早已中西不分了)為本,上焉者「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
   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一般普羅大眾,在求生求存之奮鬥下,唯一之精神享
   受就是「野台戲」,而野台戲不僅是娛樂,而且又是「常識教育」!常識教育之目的
   則是以「過往之故事,融入生活中」,換句話說,是「教化人心」。
    看看三峽大遷徙的實況可知,百萬人扶老攜幼、離鄉背井。這種辛酸,唯中國人能
   知,也唯有中國人能忍!想想看,百萬人足可興風作浪,但是卻能以「大局為重」,
   在極苛的條件、極不堪的環境下,乖乖地另謀生路!
    為什麼?這「百萬民眾」所接受的「新文化」不多,完全是在傳統戲曲下薰陶出來
   的土根人!大家不論多麼不甘願,儘管「氣向江上嘆、淚往心中流!」但是,忠孝節
   義的中華文化觀念尚存,人人知道何謂忍辱負重!
    可是,君不見,十年前,一場天安門六四運動,參加的全部是「高級知識份子」!
   把國家際遇拉退了十年!把民眾命脈毀於一旦!到如今,肇事者全皆安然無恙,「留
   王」的也搖身一變,成為「錢朝新貴」!他們的「大局」是什麼?「世界村」?
    老朽認為:「陽下無新事」!除非有人才高八斗,否則不必「多事」,援引過往歷
   史、小說,將之整理成為「可攝製形式」,就叫「劇本」,意謂「攝製戲劇之腳本」!
   似此,要歸何納?甚至文字能力稍差,只要有戲劇感即可。
    但是,什麼叫戲劇感呢?
    起碼,此人要看過「戲劇(電影、電視、舞台劇等)」;其次,此人要能分辨「好
   壞」,千萬別把「下三濫」當做土地公!當然,有高品味之鑑賞力最好!但中國目前
   又有幾人?慢慢來吧!北京不是一天造成的!
6482 留言者:雷风恒 [2006-08-03]
主題:试解北溟有鱼
  朱老師您好:
看了老師的回復,想了一晚,體會很深。(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比如今天科技發達,對災難的預報比過去不知發達了多少倍,但該來的災難照舊來,按理說能避免的損失照舊沒有避過去,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如此,30年後雲南昭通的小地震仍舊如此。觀國內觀外,天災人禍不斷,種種跡象都表明一場大變即將來臨,可內內外外,居安思危者寡,醉生夢死者卻照舊一個不少。這難道就是媒體一再渲染的盛世之象嗎?)以上胡言亂語,無關主題,自批之!
試解老師回復當中提到的“北溟有魚”,自知屬于望文生義,但這確實屬于學生現在的水平,特請老師批示:
“北”,兩人背靠背而坐,“坐北朝南”,引喻為根本不動之本源、大道。
“溟”,水霧迷濛,包裹光明。引喻為陰中藏陽之太極,陽藏于陰,寞寞寂靜,卻有化暗動為明動的趨??。
“有”,實有,存在,色相體用俱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有就是這個“三”。
“魚”,活潑潑游動之靈物。魚隱喻物質之變易莫測,無始無終。魚不能離開“水”而活,就好比物不能離開道而獨存。魚雖游動,但整體的“北溟”不動,物雖變易,但道永遠如一。
整個“北溟有魚”,實質都是道與物質、人生天地間的譬喻。看似信口開河,其義深遂,只可細體,難以明言。
回應﹕
  請注意段落格式!傳統「章法」,規定每段之始,恒空二字,一表行文之慎重,二供分辨之便利。如今網路文學,皆係青少年塗鴉之作,贅字乏義、文句難分、標點亂置、段落一律平頭!待讀者習慣養成了,判斷水準也降低了!本網居雪山之巔,寧接待小眾,絕不苟同此敗象!
  閣下有此體會,已脫俗矣!媒體報喜不報憂,政客嘩眾為取寵!緣因今世「科技發達,思想貧乏,物質充沛,人心迷惘」!人活著只為今天、一己、感官刺激!尤其是假民主自由之名,鼓動無知群眾消費、狂歡!因為西方老祖宗的上帝退位了,人們以為一死百了,管它盛世亂世?
  既知北溟有魚,當知世間真人何處!若知人間尚有真人,當知人生之外,尚有他世!此乃舉一隅之功也!今人早已魚龍不分,豈能奢望其所知所識正確無誤?當愚人造了幾滴水,就自以為「人已勝天」,孰知大自然搖搖屁股,年年風雨破歷史紀錄!此係屁滾尿流乎?
  要者,山有高低、人有真假、事有久暫、理有虛實!不惑於人言、不迷於自戀,深思、熟慮、謹慎、篤行!人生大道、宇宙真相,遲早必現眼前!
6533 留言者:雷风恒 [2006-08-06]
主題:认错、致歉及感想
  慚愧得很,如果不是老師指出,還意識不到網絡的快餐文化,竟把十年寒窗養成的文章格式全都丟光了! 又因一時興起,引起網友對“北溟有魚”之“正解”的捍衛,更是錯上加錯。
  以前讀古賢之書,我也是以哲學的態度去讀的,讀不通的時候,就直接去看翻譯,還自以為是“得意而忘言”,結果當然是一竅不通,不明古人的微言大義。
  “文章千古事”,古賢著書,有的是口口相傳,有的則立文字。無論是口口相傳,還是立諸文字,都得講究精微簡要,往往開頭就把通篇大義交待明白(便連漢譯佛經也是如此)。把字端端正正地寫在小小的竹片上,寫錯一字就浪費一塊竹片,哪能不慎重?那真可謂是一字千金,每一字都是有來歷的,絕錯不得的。可是后代總是擅自撰改前賢字義,如現傳之《道德經》,和出土的帛書、楚簡本《道德經》,就存在很大差異,有的甚至把意思完全弄反了。
  再者古代書籍珍貴,一書到手,不逐字逐字研讀怎顯得其來之不易?而古代交通不便,寫作者不可能與讀者交流,不可能對自己所著之書進行解釋,因此其下筆時的態度,自然就更慎重。
  若如此抱對前賢恭敬之態度,逐字讀解,初學時當然可能有誤解,有誹謗。聖賢本來就說得很明白,只是人人心中有一桿秤,先入為主,“總被浮雲遮望眼”,自然就看不見真義了。但真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肯下功夫,久而久之,聖賢之義屺不自明,屺不自現?
  老師前文所教:“要者,山有高低、人有真假、事有久暫、理有虛實!不惑於人言、不迷於自戀,深思、熟慮、謹慎、篤行!人生大道、宇宙真相,遲早必現眼前!”學生當終生銘記實行。
回應﹕
  時勢可造英雄、而英雄也可能影響時勢,人間事物相互因果,變幻無窮。「快餐」乃進化之終極目標,但由於時機未到、過度追求速效,便成了「偷工減料」!當今之「網絡」,來得太快太突然,而且是在偶然間發生的。因此,真正的主角-「文化人」尚未出席,就被口上長毛之「小青年」霸佔,是有今日。
  「文化」實乃「人生留下的痕跡」,或懸堂為飾、或舖地為石、或散佈天空地下、供後繼生命為食!在以往,文化人無力獨自謀生,一一依附生產者換一口飯吃。這本無可厚非,但時日一久,文化人自己也失去了「自覺」,多數人「手指月亮」的結果,便「誤把手指當月亮」,不幸成為發亮的附庸!
  老朽「渾跡居朝市」,歷經數十載的「掙扎」,好不容易在「高科技場」站定腳步,這才能抬頭挺胸,侃侃而談文化!有人問,為何不先賺大錢,再來從事文化事業?論者是無「理想」而徒有「幻想」也!蓋理想需要「實踐」!工程越大、耗時越久!圖文系統領先全世界無數世代,其中點點滴滴都是「創舉」!就算擁有金元億億,光「電腦理解」一門,就「無門可入」!是以,問題不在錢而在人也!
  因此,老朽之策略是,先以「認真負責、腳踏實地」之工作態度,爭取「識者」支持,同時勤研技術。然而,伯樂早已瀕近絕滅,來「文傳」之前,「老闆們」只把老朽視作「傻蛋」,只「壓而不榨」!所幸老朽旨在學習,事未謀定,雖蠢蠢而不動!直到近年,與丁一建立了良好的默契,才全力以赴,遂有今日。
  蓋文化人所缺者,「生計」也!人力生產有限,如今有了技術、機器、工商業,只要注入「資金」、「生機陡現」!問題是凡人只看到眼前,不知此一機制之意義!老朽利用此一機制,將「資金」轉化為「劇本、圖形」,於未來世紀,世人所「爭」者,將係「文化資源」而非「資金」矣!
  苟若老朽夢想達成,是物種進化之「量變而質變」,由物質進而精神境界矣!「文章千古事」正是導因,古聖先賢隨時可以「再現」!人生本是「時序推移、感覺輪轉,得失一心、休看外觀」!到時,虛擬實境中「南柯一夢」融入現實,什麼國恨家仇、男歡女愛,要實驗?自去圖文系統「稀里胡圖」之!
  當然,此計劃難度極高,需要各種相關技術之專才配合,其合作之不易不言可喻也!是以老朽披麻帶孝、裹革上陣 ,由音樂、藝術、文學、戲劇學起(此志始自《蜀山》)、繼而知之,當今之「企業機器」弊病太多!及見電腦,一頭栽入焉!乃悉:世間無難事,獨怕私心人!
  為此,老朽張網,始知,「文章絕種」久矣!萬里之行,已臨「天塹」!
  姑且不論受感官約束之音樂、藝術,今人之敗,敗於大腦西化!幾已癡化矣!需知「文章之要」即思維也!思維之道,緣於一己囚於「腦室」,與外界隔絕,端賴感官溝通。此「溝通工具」,即為「概念」!若人僅以概念為表達風花雪月、酒色財氣,壽終正寢可也!
  是以,不知概念之根源、本義、範疇者,其人與鸚鵡同類,不可與語也!
  苟知概念,而無法串連,諸概各自為政,其概與椿木同類,不可與語也!
  能組概念為文,而文中與眼見耳聞無殊,其文與垃圾同類,不可與語也!
  能組概念、又知章法,生花妙舌應榮景,其人與走屍同類,不可與語也!
  能語者,其非古人乎?既瞭解人生大義,又通曉宇宙真實,兼以運用概念如掌中指、觀察勢態似眼前風!其人也,能存古而貫今,莫非神乎?曩讀《易經》、閱《推背圖》,心神震駭,迄今未止!何也!箋箋數語,未見春花秋月、朝雲夕雨,但當今大事,宇宙走向,竟於古時已顯微檄具!
  惜因今人「耳聰目明」,但迷於西方之「兒童樂園」,夸夸談其「哲學」,而昧然不知「哲學係玄學之末」焉!閣下所言為真,勿愧人之不識,蓋真金本需火煉也!
  具慧眼者可明:古今中外一局棋,公私智愚兩岸棲!
  (沈補)《誠齋詩話》載:歐公(歐陽修)知舉,得東坡之文驚喜,欲取為第一人。又疑為門人曾子固之文,恐招物議,抑為第二。坡來謝,歐公問:「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見何書?」坡曰:「事在《三國志.孔融傳》注。」歐閱之無有。他日再問坡,坡云:「曹操以袁熙妻賜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以妲己賜周公。』操問:『何經見?』融曰:『以今日之事觀之,意其如此。』堯、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歐退而大驚曰:「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
6567 留言者:雷风恒 [2006-08-15]
主題:报名应试及一个问题
  老師您好:
  讀庚子兄留言以及老師的回復,學生也按耐不住了,搶先報名。
  學生原名雷學科,現名雷青松,湖南城步苗族人。中專測繪畢業,因喜愛文學,為找一個符合意願的工作,東飄西蕩,曾不誤正業達三年之久。受挫后乾回老本行,不料去年肺結核發作,大病一場,病中反思,這才認識到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今年五月初讀老師的《易理探微》,就有拜師從學的想法,但自覺水平太??,因此猶豫了好幾天,最後才鼓起勇氣留言。 結果四次留言,前三則都不守格式,經老師指出才如夢初醒。由此學生意識到:如果不能舉一反三,不肯自行用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細審自己的毛病,卻常拿一些無關緊要雜七雜八的問題來為難老師,就算朱老師是孔子復生,那也幫不上忙!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
  家中父母年老,是努力掙錢以報父母??育之恩,還是為求真理貧困一生以至愧對父母親人?雖說命中本無財運,每念及此,仍舊慚愧悔恨不能平順。請問老師,面臨此兩難選擇時,該如何處理?
回應﹕
  不必急於「報名」,八字尚無一撇。只要資格符合,熟讀《中庸》即可。老朽將資格門檻提得很高,唯有股東、義工,幾已「內定」。至於外圍員工,只要本案成功,來日起碼要聘雇上千,急什麼?只是老朽生平「友失敗而疏成功」,不如意之事凡十之九九,深恐老天不允緩刑也!
  如果能來本公司工作,養家活口是本份,何必憂心?此外,公司如有發展,員工可分紅利。總之,人若不能忠於社會、孝順父母,就是禽獸一具,休談什麼「人生真理」!而且,一位真正的修道人,隨時、隨地、無時、無刻不在修為,與貧富無關!與機緣無關!
6637 留言者:雷风恒 [2006-08-29]
主題:重力与万有引力
  朱老師您好:
  網絡終於恢復了,忍不住留言說一個不合主旨的問題。 有位從事地質工作的李泰來老師,他認為不存在所謂萬有引力,不存在重力。其觀點與朱老師《宇宙浪子》中提到的“渦漩體”、能量壓力頗有相似之處。試摘一段以告告老師。
  
附:
  六、旋流法則
  物體的自然升落, 都是旋流體旋流運動造成的,遵循旋流法則。
  宇宙中所有物體,小到電子,大到地球和星系,都是作旋流運動的旋流體。旋流體中所有物質皆圍繞旋流中心旋轉,旋流中心的旋轉線速度最小為零,向外,旋轉線速度急劇增大,很快達到一個最大值,形成一個高速帶。再往外,旋轉線速度則逐漸減小,直至為零。在旋流體內,所有的物質都要按比重大小進行分帶,比重相對大的物質集中在高速帶中,形成一個高密度層。從高密度層向內向外物質比重皆逐漸減小,組成一系列比重遞減的圈層。物體在比重不同于物體比重的圈層中,不能存留,都要自動移向與物體比重相同的圈層,從而產生向心的和背心的自然落體運動和自然升體運動,產生自然下落加速度和自然上升加速度,產生落力和升力。物體自然升落的加速度皆與物體同介質(圈層)的比重差成正比,升力和落力與物體自然升落加速度成正比。所有這一切都不需要任何外力推動,都是在旋流場中自動進行。
  高密度層將旋流體分為內外兩部分,外面物質進不瞭高密度層的內部,內部的物質也出不瞭高密度層,流向其它旋流體,被其它旋流體所感受,故而有人把高密度層的內部空間誤為“黑洞”或“暗物質”,不是物質是反的,而是旋流場的強弱變化內外相反。
  總之,物體不但可以自然下落,也可以自然上升,都不需要任何外力推動,其中也包括所謂的"引力"和"浮力"。物體的自然上升和自然下落皆遵循物體自然升落法則,取決于物體和介質的比重 (密度)差,主宰物體自然升落的是比重,而不是所謂的"萬有引力"。以上帝為第一推動力的萬有引力時代到此結束。這將引起一場"翻江"、"倒海"、"天翻"、"地覆"的巨大變革。
回應﹕
  是的,時代的進展總是一浪推一浪的。今人常笑古人癡,竟把雷電當神祇,卻不知自己也將些人亦云的囈語奉作真理!來世稱物質文明為「愚昧時代」,所有的科學理論都會另起新厝的!
  「渦漩體」是「能量之用」,而「宇宙壓力」則是「能量的本體」。試想在一具有某「基質」之系統中,再假定此基質相當於一座標值、且互相「作用」,最終,此作用因距離之大小,必然形成旋流運動。
  問題在任何一新時代的到來,必然要面對「利益既得」之「衛道士」之打壓。正如「天候、氣象」,熱氣上升、冷空氣下降,鋒面交錯就會摩擦生電,於是雷雨傾盆!要麼,乖乖的人云亦云,搏個封妻蔭子,要麼,奮鬥不懈,作下一個時代的「傳教士」!
  只是老朽喜愛自然,從開天闢地起,就只做壁上耳目。偶遇機緣,隨機闡理,萬緣無涉,如斯而已。
6678 留言者:雷风恒 [2006-09-01]
主題:试答:「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此論題之重點在“理解”與“定義”兩詞。
  當今世界語言多達三千多種,如果僅滿足于生存生活,則掌握本國語言再加一兩種外語,便已足夠。但若想借之以理解一切,則必須進行更高層次的定義,制定更高層次的規則。為何?因語言猶有未盡意處,定義就是為了把這未盡之意描述出來。
回應﹕
  「重點」非「兩詞」,「主題」未掌握也。請參閱6674則答言。
6685 留言者:雷风恒 [2006-09-01]
主題:细读6645、6658、6674则留言后再答
  今人運用語文,僅為生活交流做夢,常止于符號結構;而學者又多以西方理論,將古文以新義解釋之。以至於概念偏頗,境界低俗,而義理以糟粕之名棄如敝履。
  然欲求人生大義宇宙真相,卻不得不明概念、義理、境界。概念不分,則言不及義;義理不明,則黑白顛倒;境界不存,則如同紙上談兵。
  故語文必須去偽存真,重新定義。
回應﹕
  離題!太複雜!乃解釋「新義」也!
  請注意原6658則要求!
6908 留言者:雷风恒 [2006-10-19]
主題:申请入会
  老師您好,一個多月沒能上網。前晚看了《記承天寺夜遊》,心中有所觸動,但說不出所以然來!已向網管申請入會,盼審核批准。
回應﹕
  有所觸動便是機緣,多學多思,遲早到家!
  歡迎入會。
7114 留言者:雷风恒 [2006-12-20]
主題:为什么留言比较少
  老師您好!
  入會后幾次想留言,卻總不知說什麼好。在圖文系統還沒成功之前,大家都積極發問,可等圖文成功並實行會員制后,留言反而見少了。這是為什麼呢?我猜想也許是“隔行如隔山”的原故:好多朋友都是慕名而來,但對IT業對文化事業都不內行,結果到了“見真金”的時刻,就都膽怯畏縮了。
  不管猜測是否屬實,反正我自己就是這樣子的。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待圖文系統成功之後,最怕就是沒有好的劇本。我對創作劇本很有興趣,但也僅僅停留在興趣階段,試著寫過一些,也都是半途而廢,可以說是連門檻都沒挨到,更別說登堂入室了。小時候相信教科書上說的“人定勝天”,長大處處碰壁之後,才知道“一失足成千古恨”,想做什麼和能做什麼,往往由不得自己。
  不管怎麼說,路還是要走的,不管是大道還是羊腸小徑。願老師及工作室諸前輩創造出更多的奇跡,為中華文化在機族時代贏得一片清朗的碧天!
回應﹕
  老朽也正納悶,怎地生意一落千丈,台上冷清清,台下空洞洞,淪到要自拉自唱、自說自話了。
  好劇本如同寶玉,實乃精神文化之極品,其創作難度不喻可知。然而事在人為,以往拍一部戲耗資千萬,處處靠錢堆砌,業界尚無力及此。今後時機成熟,在全自動化之圖文系統下,導演大部份工作皆被取代,連演員、場景都全具足。所餘者,只有劇本唯人是問,一枝獨秀。
  既為雷風恒,恒始有功,半途一廢,廢及雷風!登堂未必入室,但入室必先登堂;人定勝天雖不盡然,但人本天設,勝敗不在於結果、而設於肇因也!失足後不妨一仆而起,老朽在此現身說法,正是一敗、再敗、敗敗皆起,以至於勝敗已不住於心,斯成矣!
  本室同仁只是車前卒,成事終需靠眾家網友。俗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在圖文系統問世後,三年之內,不可能有外人介入。是以不論好壞,勢在必行,尚祈各網友急急如令、萬勿自誤。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