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40 留言者:   [1998-12-12]
主題:
  在此有些疑問,盼先生能指點一二:
  1,漢字基因的構思雖然不錯,不過好像不能處裡許多字同義異的情形。尤其是歷史典電腦如何能夠理解雙關語及人類一些糢糊的概念﹖
  2,先生當然知道自然語言不過是人工智慧的一部份。像數學理解、空間關係及推理,及其他跟文字理解沒啥直接關係。不知先生要如何處理﹖
  3,如何才能把倉頡輸入法學好﹖
  4,關於中文2000的中文程式語言,我的看法如下,不知先生以為如何﹖取一現有之語言照翻成中文。先生已試過中文Basic 的發展了,我建議採用Forth ,此語言跟組合語言息息相關,又跟漢字基因有異曲同工之妙。發展出一全新之語言,完全採用中文的特性及思維方式。一個程式語言要普及,不能太過深奧,而且要考量到速度跟組合語言的配合。直接運用漢字基因的理解力,用自然語言寫程式。當然這需要將電腦軟硬體及週邊設備的一些概念加入。
  5,關於新易,不知”時間”的關係如何運用﹖先生的取卦法可說令我茅塞頓開。
  6,不知先生是否能提供一些現有新易的資料﹖
回應﹕
  多謝關注,先生必係依照「中學西用」方式(五四運動後的科班﹚,所以對「傳統的」中文(或稱漢字﹚有所誤解。茲淺答如下:
  一、「字同義異」條件有二,一是使用者的主觀立場與表達內容,其次是客觀的定義與環境習俗。前者需要全盤理解,難以斷章取義,後者則需政府或有權威的機構不斷整理及規範。而今我國處於亂世,百廢待舉,各人只能自求多福。  
   本人在網站上放了拙著「漢字基因字典」,尚未全部校對,但義理已備。其中可見其「模糊」的程度,所以在真正的漢字理念下,原本就是「字同義異」。人的理解能力與己身的常識庫成正比,只要文字基因完整,再若以學習而論,也祇是常識庫的充實而已。
  二、與其說自然語言是人工智能的一部份,倒不如說人工智能是自然語言的一部份。這樣說是有道理的,也是西方失敗的根本原因。他們以為語言附屬於智能,其實不然,智能只是語言認知、理解後表現出來的一部份而已。  
   數學的特性在於有序、數,只是種「關係性」工具,讓電腦具有時空推理能力,在於先建時間序,再建空間數。然後以辨識與基因聯接,以常識作理解心,找出對「判斷體」的利害關係即可抉擇。
  三、倉頡法未學好,是入門未掌握形象思維的緣故,沒關係,以後我會在本欄說明的。因為倉頡輸入法就是符號基因,只因同時要兼容六種功能,故太濃縮了。
  四、中文程式的發展方向,完全與先生所見略同。只是第一階段忘了Forth ,其實二十年前我就因敝同學丁陳漢蓀而接觸它,我會加以考慮的,如先生有興趣,何妨助拳﹖第二、三階段將視有無人能理解漢字基因而定,否則我只好老耄入花叢了。這也是我急著講基因觀的緣故。因為一旦基因觀念通了,其他問題都迎刃而解。
  五、在易理中,時間只是個「序數」,前賢定的方法未必符合當今狀況(連曆法都要修訂,更何況納甲﹖﹚在邏輯立場,因為時空流程為宇宙真實,假設易理不是宇宙中的時空流程,那麼就與真理無關。再假設易理與真理有關,結論應該是正面的。需知,「亂數取卦」的先決條件,是認為宇宙時空流程為已定者,故「隨機取樣」的結果,必然是「現實的一部份」,所以懂得時空流程者,就能判斷過去未來。
  六、新易不能提供,理由有三,一因我時間太少,二因時機未到,三因擇徒要精。
舊 41 留言者:網主 [1998-12-12]
告網友:
  一、人生各有天地,如果懷疑老莊孔孟,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必再談!
  二、歷史不可盡信,何以野史可信﹖誰要作明師,有誰要相信,都是自家事,本人不參加任何意見。
  三、不必學聰明人,也不要強迫自己聰明,安份守己做人最真實。
  四、本人一再聲明,曾研究人工智慧,而今悔過自新,僅為農民服務。
  五、漢字基因字典及智慧學九論放在日光下供驗檢,信否由之,如斯而已。
  六、實在抱歉,本人是做事的人,很笨,而且時間有限,今後恕不回答這類事情。
舊 55 留言者:一帖涼茶 [2000-01-08]
主題:
  關於朱先生在漢字基因的回答﹕
  1,倉頡內碼即以倉頡字母定義的內碼(32位元﹚。
  2,比如“笑”因﹕外在或內在情緒或生理刺激引發的表情(8位元﹚。果﹕對己身或他人的影響(8位元﹚。體﹕人(8位元﹚。用﹕個人情緒或人際關係的緩衝(8位元﹚。請問這個[外在或內在情緒或生理刺激引發的表情]如何在電腦上定成8位元的定義碼﹖?b以因來說,造成笑的原因如此多,怎麼有辦法用區區8位元來表示﹖8位元只不過有256種變化?以因來說,256 種能表示嗎﹖請回我信箱,謝謝。
回應﹕
  先生所問,非三言二語可了,茲敬答如下﹕
  1,倉頡字母的內碼結構如下﹕倉頡取五碼,每碼由a到z共二十六種組合,各佔五個位元,共二十五位元。
  而三十二位元中,尚餘七位元,供字首字身定義用。比如說,「開」字的輸入碼是anmt,是以門作複字首,本字第二位元即設為,程式就會查出an是字首,為「門」字,mt是字身。由碼得出字首及字身,就可以根據「漢字基因」一步步定義下去。
  2,漢字基因資料庫的設計如下﹕為了提供多方面的應用,最簡單的基因資料庫每字僅佔一字元,供分類用。其次為每字二字元,供理解用;最完整的則佔四字元,也就是32位元。上次的答覆是一個泛例,說得很含糊,是因為從來沒人有興趣,我多說不僅是白搭,還會被笑話自說自話。既然涼茶有一帖,我不妨多獻醜一二。
  「體、用、因、果」四者各有64種分類,不是以八位元均分的。但為了節省空間,我用了多層索引,依各概念的特性,做了一番分析。比如說(您總看過《漢字基因工程》中的概念分類表吧﹖該表在《智學學九論》及《智慧之旅》第八集中都有,但是都略有不同。因為我還在修訂。一般人做學問,總要做到滿意了才拿出來,我太急了,怕在急遽變化的資訊時代中,我為了個人令名,而誤了文化大業。﹚
  概念第一層的一分為二是指客觀及主觀,客觀是靜,主觀是動。靜者以體用為主要特性,動者才重視因果。再二分為四,以「笑」字為例,是種主觀的行為,再分下去,是為社會行為。最後落在溝通的「宣洩屬」(0EDh﹚中。由上述的分類,可以看出,只用了八個位元,我們就可以知道「笑」字的許多特性了。
  再逐一根據前述的「概念分類表」,概略地分析一下(對程式而言只是八組入口,而漢字中有意義的常用字,不超過七千,佔用系統空間極小﹚﹕位元7﹕此字的本體屬於「主觀」,與「人」或擬人有關,可查常識庫。位元6﹕此字的應用屬於「行為」,與「人」的肢體或感官有關(同上﹚。位元5﹕此字是「社會行為」,與他人有關(理解時可查人際資料﹚。位元4,3﹕此字是「溝通」類(再查溝通要素﹚。位元2,1,0﹕此字是「宣洩」屬(只剩下的條件了﹚。
  在理解時,只要再用八個位元,就可以表出其他細節了。至於「笑」字的使用,一定有「前後文」,文句的分析是另一回事,要找到笑的人是誰,對象是誰,為什麼笑,笑的後果如何等等。其次,由《漢字基因字典》(已經登在網上,可以下載﹚笑是「會意、形聲」字與其字首「竹」,字身「夭」無絕對關係,屬於「果的動態」(竹在風中搖曳,此類基因定義,將在未來的《新易》一書發表,我現在實在連睡覺時間都不夠。﹚
  3,至於內在情緒、生理條件等,又涉及兩種定義﹕一是表達式,完全由「劇本」決定之。這些條件,說起來又是一大套,近日我將在上發佈拙著《多媒體導論》一書,那是專講如何藉各種媒體表達自己的感受。
  須知道,我們所討論的範疇,已經是「天、人」的最終界面了!一是理解式,那很簡單,「笑」只有點須要瞭解﹕a,代表喜悅,是「利」+「參數」(理解最終的定義結果﹚。b,在什麼場合下﹖一個人﹖不夠社會化!結論是「自發性的喜悅。」c,「笑」的程度與環境互動強度,是否合適﹖過與不足﹕不正常。應行注意。
  4,我教學生(私塾﹚已經十餘年,還僅是開始。我很崇拜孔夫子,希望效法他的「述而不作」。因此,只要朋友們有問題,我願意回答,言無不盡。但要我自己說,只怕一輩子都說不完。要注意,這種研究,千萬不要躁進,大自然演進了46億年,急功近利只會招致劫難。我只希年輕朋友們多放點心思在這個課題上,智慧才是宇宙進化的終極目標,明燈在前,我充其量只是個點燈的工人(不要以為我急著做產品,我只是像「蠶」一樣,努力爭取「生存發展」的條件罷了﹚。
舊 57 留言者:L. C. SHIH [2000-01-11]
主題:
  我對朱先生在易學上的瞭解與詮釋相當佩服,是否有機會上上朱先生的課,讓我有機會學學這方面的知識。
回應﹕
  要學《易經》不必拜師,因為所謂師,必然有威。今日自由民主時代,唯我是尊,師道不存,拜之無益也。果真賢者欲學,且真的要學,不妨自「修」。需知《易經》是「天人之學」,人苟若能通天,自然而然就通了。「自修」的法門有四﹕「靜、凈、敬、境」。靜者戒動,太好動,心靜不下,意念難集中,細微末節容易疏忽。凈者戒濁,俗人急功近利,略知一二,就自誇自擂,有違天和也。敬者自謙,《易經》中各卦皆有吉有凶,唯「謙卦」是有吉而無凶,蓋敬人者自謙,敬事者必慎,敬時者不息,敬物者常儉。修之既久(常人需達五十歲﹚最後就會達到一種境界,至時,心中坦蕩蕩,為所當為,知所必知,是易也。
舊 64 留言者:城城 [2000-02-10]
主題:
  先生之網上雜文﹕論中華文化的第三次融合,此文實乃振聾啟聵之作,許久未見時賢有如此遠矚之文!在您文中提到,第一次文化融合在東周至漢朝,以自然與人的關係,視為「天」。第二次的文化融合在隋唐至五代十國,以人與人、人與心的關係,視為「人」。再由宋朝士人整合為「天人合一」,在儒家稱為理學,佛家稱為禪宗。晚輩後學,想請教先生幾個問題。
  第一,文化融合期間,都出統一強盛的王朝及混亂的朝代,第一次為戰國與漢,第二次為隋唐與五代十國。請問這是必然的關係嗎﹖
  第二,儒家稱為理學,佛家稱為禪宗。中國人多以儒、道、釋並稱,文景之治便得力於黃老之術。請問在宋代產生理學、禪宗之際,何以道家未有建樹﹖此歷史原由為何﹖可否請先生分析釋疑﹖
  第三,先生在結論中提到,「人與物質」所差的只是一種理論體系,將之整合,此乃文化第三次融合,如此中國人甚幸,全人類更幸。晚輩斗膽,先生可有此理論體系﹖謝謝您撥冗回答。
回應﹕
  善哉善哉!點睛之問也!
  1,人生之變亂與哀慟是為文化融合之因,文化融合後,人們思緒有了條理,故社會安定,盛世是為其果。以此推之,中國遭此百年大難,其契機在焉,欲得其果,必待時賢努力也。
  2,道家雖與釋儒並稱,實則「道」不宜稱「家」。蓋「道」無處不存,釋儒皆道也。後人多事,強行以「道設教」,實則經取自《道德經》、《南華經》,神則封之於儒釋兩家,不過民俗自尊而已。「道」本無群無黨,不私不俗,與天地同儔,行在道上即為道友,非其缺也,實無所不在也。
  3,老朽不才,確有此一隅之言,唯一言藐藐,未若眾之諤諤也。再者一家之言常窒礙百家之鳴,老朽無意與星日爭輝,特將該文存之窮山,浸之惡水(君若有意,請閱《宇宙浪子》,其中餘意猶在,略可玩味﹚。待世態清明,人人迷途知返,當再和鳳之鳴也。
  否極而泰,剝極必復。歡迎賢者多多提出正反各種意見,同蹈洪流,共創新機。

2010年註:後文中,老朽常提「道家」,蓋表達較為方便也。
舊 65 留言者:城城 [2000-02-12]
主題:
  感謝先生撥冗釋疑,晚輩仍有些許迷團,請先生得以教我。
  1.宇宙浪子目前有一~七集,但仍未完結,先生將如還珠樓主那般,要留諸多懸疑給後生﹖
  2.先生釋宋儒學說乃為天人合一,且未來若時機成熟,您將倡議人與物質的理論。在先生智慧學九論中,曾議及天地人結構,難道人與物質的理論體系,就是補「地」之不足﹖
  3.而天人各有其道,物當具其理。雖然物理帶領人們到外太空,窮究了原子、夸克。但新事物、新技術已爆炸性成長,令人目不暇給,稍有不慎,便迷失在滔滔物流之中。這個理論體系可以做到以簡御繁,一法通萬法通嗎﹖而它將能帶領人們,認清天、地、人的彼此關係﹖
回應﹕
  1,實在抱歉,我一時失算,沒料到文傳事來得太早。《宇宙浪子》開寫於1998年八月,預計一個月寫兩本,半年可完成(修辭有沈紅蓮代勞﹚。不幸年底時忙於動畫,99年初就陷於當今窘狀。我拼命擠勻時間寫了八、九集,但因思緒斷續,氣勢不貫。此書為我目前首務之急,希望五月前寫到十一集,至於十二集,因內容與當前的工作進度有關,可能要到年底。
  2,正是如此,我摒棄「阿堵物」久矣,但發覺物質世界並不會因此而不存在。完整的定義就是無缺,地屬物質,我們不能因為把它踩在腳下就否定其存在。
  3,天有天道,人有人性,物具物理,各適其本。但要瞭解人與物質的關係,必須根據更高層、包容萬有的體系,這就是「以簡馭繁」的法則。本人自信已找到了這個法則,但是要經過實證才行,目前我正在「以身試法」,成功了才能公開,否則是誤人誤己也。

 2009年註:物之驗已成,即圖文平台中之「理解系統」,下一步將設計硬體,是為「小杏子」。為此,已寫了《智慧學》,準備於2010年出版(提前了兩年)。
舊 67 留言者:小人物 [2000-02-14]
主題:
  最近才得知這個網站, 瀏覽之後見先生如此專注在文化事業, 真是很了不起. 不過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目前您所做的研究(倉頡輸入,漢字基因﹚,皆以繁體字作為標準,但是目前全球大多數華人(中國大陸﹚皆使用形意己不存的簡體字,請問先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回應﹕
  這只是暫時的問題,人在成長,國家民族亦然,只要能證明簡體不夠理想,遲早必將撥亂反正。問題在,用繁體字的人,知不知道形意的重要性﹖自己不知道,怎能正人﹖
借此機會,我想表達一下自己失望之情,怎麼一個十餘億人口的大國,居然人人沉睡不醒﹖老朽行將就木,總不能隻手獨攬千古恨吧!十五年前我就把藥方開了,無人聞問。
人人知道,美國搞人工智慧,為了什麼動物能飛不能飛,多少大師都偃旗息鼓了。我的「概念分類」只要8KB空間(收八千個有意義的字,足夠了,餘字查字首定義即可﹚,就能解釋中學生通用的一般常識。茲以「燕」字說明之(請對照概念基因元月修訂本﹚﹕查「燕」字(見書附錄﹚,得碼59H(二元碼=01011001﹚,以易理分類
,查表知為﹕0客觀–1具象–0本存–11動物–001飛禽(再往下尚可細分,如係遷禽類等,後學者可自行努力﹚。僅僅由一個字元,就可以得到所有重要的常識信息,如「客觀」表示非出自個人的一切;「具象」有形、體、質、數,可以看、聽、觸、用等;「本存」是先於人類而存在者,亦即自然界本具者;「動物」是種分類,有生命、能運動、需攝食、有性生殖等等;「飛禽」當然能飛,「遷禽」尚知能繞地球大半周哩!這不是人工智能嗎﹖中國人啊!我們的祖先多偉大!而我們這些大時代的子孫們!該不該痛下決心,努力鑽研一下自家後院中埋藏了千年的寶庫呢(千萬不要等別人挖光了﹚!
舊 74 留言者:陳永衡 [2000-02-18]
主題:
  朱先生: 吾聞之,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制道在隱與匿您努力推行倉頡,也對中華文化推行不遺餘力,尤其對易經研究甚深然而,以一人之智只能為一人之功,以千人之智只能為千人之功,中國有十三億人口,而且是個活動的混元體,若不能察其內楗以四兩撥千斤,您的努力如何成功﹖況且西洋勢力至今不衰,又一次狂風暴雨般地侵襲神州,這次不是令中國人喪權辱國,而是腐敗淫亂墮落,不察其內楗如何阻擋﹖中國人不患不知西洋而患不知自己,若再不警覺,只恐另一形式的帝國主義將殖民神州,身為炎黃子孫豈能坐視﹖我母親是謝振孟先生的同學,謝振孟先生是朱先生您的弟子,我對中華文化有特殊的見解,只可惜我至今沒有見到能與我對論者,包括大學的文史教授們,故謝先生介紹我這個網站找您晚輩我狂妄無知,希望能與您交流學術心得,願意無條件獻出自己的愚見,為復興中華文化,建立文化萬里長城出一分力!!
回應﹕
  易者有三忌,一忌好炫,天機不可洩漏,炫之不洩是欺,既洩,天機不實矣!二忌人知,知則有名,有名多利,多利為私,有違天道也!三忌附會,《易經》存之千載,乃人生真實,其學習之門檻甚高,過門不入是無緣人;望門生畏是無心人;既已入門,習之不精、研之不透,或自命知易而不知人世之真實,是無智也!
一為萬,萬即一,一人之智是智,不能解千千萬萬人民於倒懸,不敢曰智也。中國該亡,必亡!中國人該醒,睡必不久,努力以行是人子之責,空言恫嚇是不智也!
文化無須「對論」,論之必涉是非,文化則無。人人可對文化下一定義,是文化之本意也。設若論之為一,是一言堂,效始皇焚書坑儒可也!
當今漢文化之衰,人盡皆知,故不能稱為「學問」,亦無須交流「心得」。要者,與其夸夸而談,未若篤力以行。行之有用,用之有成,自然依附者眾。苟人人競鳴,不過聲大氣虛,如人人將所知化為力量,力量成事實,是則氣壯山河,文化長城屹立不墮也。
舊 75 留言者:陳永衡 [2000-02-19]
主題:
  朱先生您好: 收到您的回復,我也思考許多,我以為權色名利亦屬天道之一,只要心不務之,與大道何異﹖有如空氣中的氮元素,既吸之而不務之,與德何損﹖名利是過眼雲煙,然雲煙亦為天道之物,何必苦求或苦避﹖若無名利權勢,則四海皆為聖賢,何襯大道﹖是故大清不避濁,大廉不惡貪,中正而已矣而對論者,所以明道也,孔孟聖賢,莊子惠施皆以對論明道,我輩何以棄之乎﹖我雖二十有四,為毛頭細嫩之無知小輩,然亦知大道無處不在,大道無處不為,奈何以眾人所義之道以行﹖混元大體運行無則,何必要以凡人所定義的觀念以悟道﹖孔子善價而沽己,聖人皆如此我何必汲汲經典所義以避名利為尚,心無愧而已矣!!我必須道歉自己的狂妄而不知真人,然楚狂遇孔子時不也無常禮﹖若上蒼要亡中華文化,根本不會讓我有這種想法,甚至不會有我這樣的年輕人出生,若上蒼不要它亡,我所悟之道雖然微不足道,必定對文化也有所用,我又何必在乎他人之議﹖萬物萬事都是宇宙法則架構出現的,不然它不會存在,既然都是宇宙大道,明道者又何必在乎人所定義的忌諱﹖放於道而已矣!也許我該走另一條適合我的路,我或許該栽培新苗,而不是倚靠大樹但是眼見民族與文化危機已伏..我是否能有此時間修行,我也不知了!!畢竟族群中的異端是令人厭的,但是生物的進化不就是靠異端才能進行的嗎﹖晚輩陳永衡拜上
回應﹕
  人各有志,辯之無益也。人人努力就無危機,事事容忍何稱異端﹖
舊 78 留言者: [2000-02-23]
主題:
  建議﹕先生過矣易道廣大仁者見之謂仁智者見之謂智,歐美混沌理論雖小道其顯可補我易理之晦。先生屢言門檻欺天下無人乎又聞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下先生將謂三代以下無人亦或後生不可畏耶先生諄諄告誡針砭之言也然良藥誤投亦可以殺人言出於逼逼ㄟs過也舉世皆得見之此莫大之幸焉可不慎
回應﹕
  苟若易道為唯一真理,仁者智者見之皆為一。先生大才,理應衛我老弱,與強權霸道一搏。老朽行將就木,在此不過吐絲作繭,廣結善緣,敬請高抬貴手罷。

補前問﹕
  因許多網友問及易理,四維既張,迷津自不能不渡。日昨曾答京房八宮事,箋箋數言,又餘大惑焉。有云何以已知書中有錯而不改,豈非誤導讀者﹖緣易理已盡洩天機,知者應知「易理唯一,其用萬億」,故人人可窮易理而自成一家之言。
  從系統觀出發,設若整體為真實,是整體中無不為真。易理之本體雖一,致用之時則可改可變。換個角度來看,若有人欲以某一系統管窺蠡測前面設之「整體真實」,此系統之「完整度」,當與所測之「真實性」成正比。正因如此,易理所宣示者,是「條條大道通宇宙真實」也。不必拘泥於正誤,所重者為該人對該系統之圓融透達。若知此,當知天下學問皆通易,慎思之,完備之,只有格局大小,而無對錯是非。
  執著《易經》之細末,苦苦鑽研,未必能通;宏觀萬有,慎思歸納,化整體於一念,必能透悉宇宙之微妙,得大自在。
  聖人著易,以示蒼生者,無過於此。識者應見網知機,切勿投罟自縛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