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6575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16]
主題:难道有“宿命论”,人就没有自由了吗?
  朱老您好:
  瀏覽貴網留言,發現諸多網友談及“時空流程”時,多曰“宿命論”,謂人為無自由之傀儡,也有問如何改變命運者。
  朱老所言“所謂「易理」,關鍵當係「時空流程」。時空流程非不可說,而是未遇「至德之人」,潛龍勿用也!”,我今知之矣!然仔細思索諸多網友何出此論呢?估計原因有三:
  一、世人因私心未去,不知“時空流程”設計者之目的,而是以己之心度天之腹也。
  二、既知命運注定,為何還強求改變命運做此無用之功呢?!說到底還是不相信命運已定。
  三、多數世人所追求的還是私欲的滿足,而非修行內在思想。
  幾年來朱老屢屢“對牛彈琴”,惜乎“弦斷幾人聽?”,但朱老仍不辭辛苦,繼續接引覺者,度有緣之人。幸朱老您內功深厚,否則輕則身心俱累,重則精神崩潰矣。朱老您辛苦了!!!
回應﹕
  正確之至,人私心不去,仙佛難渡也!所幸人雖有孽債,亦多善行,一代迷失,他生再修。回歸的回歸了,該來的會繼續再來。老朽職責在身,不得不說耳,至於有用無用,流程雖定,尚待緣覺也!
6598 留言者:乾乾 [2006-08-21]
主題:可離非道也
  朱老師:
  您好!
  近日謹遵師言,正朗讀中庸。
  開篇“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可與後篇之”至誠無息,無息則久“相通。是故君子而時中也,二六時中,時時處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哪有停息歇腳的時候啊,一上路,真是至死方休啊。
  而小人和君子的分野也在於此,小人者,望之興畏難之心也;君子者,樂在其中自在行矣。但是起而行之,小人可成君子。學生現在正是如此之小人,願起而行之。
回應﹕
  有道是:自知者明,自明者智,斯乃真道也!

  《道德經》章卅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則攘臂而扔之。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人本野獸,人性即獸性;然有人不甘心為獸,是創建「自律公律」焉!所謂小人者,聞自律而心驚之人也!其能律之一剎,已難能可貴!一剎進為一刻、一刻再進為一時,君子在望矣!夫唯君子相聚(即令偽君子亦可),文明始得以立,文化遂有以傳也!
  中華文化之可貴,在於有知行合一之「真人」焉!世世代代,涓滴成河,匯聚為海。老子三千年前即已透悉世情,留下不朽之篇章,令人低迴深嘆。「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焉,然炎黃子孫愚昧不肖,如今效法西蠻、沉迷酒色財氣之中,無法自拔,實令人痛心疾首!
  經之釋:
  上德者不自詡德行,德遂得傳;下者等因奉此,是為德化矣。
  上德者守靜無為,道如自然。
  上仁者勤勞有為,道亦自然。
  上義者努力而為,道法自然。
  上禮者奉公而為,道失自然。(古禮=法律)
  道失,德繼之;德失,仁繼之;仁失,義繼之;義失,禮(法)繼之。
  故當以禮(法)處世時,已是忠信破產、昏亂漫延矣!
  此乃道理之精華、根本之準則也!人若不詳究其理,盲目遵行,久必自愚而昧也!

  今日觀之,前說幾乎成為我中華衰微之史詩矣!今世小人當道,西方強調「法治」!台灣出了一位「律師總統」(舉世皆然),結果知法、弄法、玩法、鄙法!一大票學者專家無不捧著《六法全書》,依法、究法!居然還有渾人曰:「倫理道德?那是封建社會之餘毒!」老朽聞之,欣以「封建餘孽」為榮焉!
  成吉斯汗叱吒風雲,曾幾何時,早已煙消雲散!歐美榮景,不過拜石油之賜,本世紀行將式微矣!豪富之家,子女難行無車之路,自由自在成習,一旦經濟蕭條,暴亂劫掠橫行,人世將成煉獄!只惜愚者之愚,未見棺材不流淚,流至淚乾蓋已闔矣!

  老朽不敢自命「有道」,但數十年行來,自由自在,無所不安。既未如所言:「時時處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哪有停息歇腳的時候啊」!抑且一上路,輕輕鬆鬆,自自然然,尚未見死之將至,亦無畏任何艱危困難。欲知為何?無他,習以為常也!
6600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21]
主題:随感
  朱老您好:
  近期一直閱讀貴網留言,發現其中不乏謾罵、詆毀、攻擊朱老者,言朱老“自命清高”“沽名釣譽”,心中戚然。布道之路著實維艱,世人不領情也就罷了,何出非言?在下視之如魚鯁在喉不吐不快,謹站在客觀立場分析一二:
  一、朱老工作室之網站七年來共不過95萬點擊率,估計其中像我般駐網流連、屢次點擊者僅幾萬人而已,難道朱老只想局限于區區幾萬人中傳播名聲嗎?呵呵,可笑。
  二、如朱老果真沽名釣譽,為何仍將網上謾罵、攻擊、詆毀之言掛于網上公佈于眾,這屺不是自毀聲譽嗎?此足見朱老客觀公正之立場。
  三、再且看朱老回復,字字見血,毫不留情面。看不慣者估計定心存不滿,甚者發謾罵之言,為何朱老文筆不委婉些,語氣不親和些?卻做此費力不討好之事?!蓋朱老本意確是接引覺者,度有緣之人,然無緣之人不度也罷!
  四、如朱老果是“沽名釣譽”之輩,為何不借寫書、產品發布會之際大秀特秀!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名望,再借助強??媒體包裝,像某些大家一樣在媒體節目中廣發言論呢?至少也可以雇些筆桿子寫手,在各大媒體、網站(甚至是本網站)歌功頌德、溜須拍馬吧?!這樣做,保證比朱老結本網名聲傳播的快、流傳的廣吧!
  說到底,謾罵、詆毀、攻擊朱老者不過是以己之心度君子之腹,前面我曾說:幾年來朱老屢屢“對牛彈琴”,惜乎“弦斷幾人聽?”。看來有人不僅不聽,還想張口咬人呢?!
  上面所說可能有失客觀,但見有人所說非言,視之不可旁觀,故仗義執言,不妥之處請朱老包涵!!!
回應﹕
  道者路也,行道之人,怎能不經歷風風雨雨?老朽自懸罟網,本為現身說法,以接引覺者。今有幸,得清溪以觀游魚,法自然而驗人性,緣也!求道者當知:獨居斗室,錙銖悉見;周遊天下,難測深淺。夫一人之乘,三尺之水可達;若欲渡眾,必係長江大河,眾人之乘,怎期平靜?
  人為習染,心受境縛,久處溷軒,不知腥羶,常見愚行,必蹈惡業!老朽自命「行者」,今不過懸首午門,以招蜂引蝶耳!網友們大可自擇立場、旁觀遠眺。是則,見惡則避、得善立行,為永垂千秋萬世之中華文化作一見證可也!
  平心而論,老朽求仁而得仁,他人之謾罵、詆毀,宛似天籟。見過必改,無則自勉;苟心有所動,當知一己修為不足!再觀本網,雪山人稀,原係世態之常。今能有數千覺者,默默行腳,足證中華傳統文化尚存人心也!
6605 留言者:ataching [2006-08-22]
主題:請問
  所以這裡不歡迎有關西方的討論嗎?
還是說我要七年把聖賢的書全讀完了,
或者說有其他方法,才能了解你說的這些呢?
回應﹕
  廟小人稀天氣冷,東方西方談不成;舉世網站無量數,何苦登山問野人?
6612 留言者:村落 [2006-08-23]
主題:
  朱老師您好:
   
  我想知道您對世俗的善的看法?
回應﹕
  老朽曾在多本著作中談到「真善美」的意義,因為在人生的認知中,三者密不可分,一分即散,無從理解。閣下詢及「世俗的、善的看法」,顯然要「獨立定義」,恕老朽無能為力也。
  但前提並未限制剖析的方法,是以,尚有旋馬之餘地。茲就老朽所知、但願能符合世俗所論,簡述如下:

  人生不過「生命、生存、生活」之流程,生命淵源久遠,於「該系統始時至終時」,連續一貫者,是謂之「真」。故而真假係以時間值為分辨參數,其參數之大者為正,止於永恒。生存有效於個體感知之始終間,僅限於某個體之「一生」。於生存之間,個體與環境之互動,凡有利於主觀一己者,是謂之「善」。生活則純屬主觀感受,凡感官截獲之訊息,符合必然性、親和性及變化性者,則謂之「美」。
  有了前面之界定,再談「生存」之利害關係,就明確多了,否則常會與真、美混淆,沒完沒了!
  所謂「世俗」,泛指「一世(三十年為一世)之人(人在谷中)」。因此,古人不算、仙(人在山上)人不計,當今大概有六十億之多(包括老朽)。這個時代,拜石油之助,地球上累積了數十億年之太陽能,於一百年之內,「化自然為垃圾」,成為主流。
  至於「利害」關係,就不得不先分辨「立場、動機、目標」,然後才能加以判斷。
  問題在:世俗之人,賢愚良莠,水準不一。光談「立場」,就變化莫測,怎談十億人無窮多之夢幻泡影?但為了便於討論,老朽且權分為「兩大類」:統治者;旁觀者。其「利」如次:
  統治者之立場:高高在上--以層層社會階級而論,最低之一級尚在地獄之上。
  統治者之動機:曾經滄海難為水,既上了台、最怕下台!
  統治者之目標:永遠永遠高高在上、永遠吃香喝辣!
     統治者掌握了文宣、教育、管理、政經…………,於斯,其間層層之次統治階級
     遂成為追隨者,無不馬首是瞻,擴音器聲達十八層地獄。
  結論:統治者之「善」係以其「個體之利」之累積為原則,故位愈高、善愈著。

  旁觀者之立場:不知。
  旁觀者之動機:不知。
  旁觀者之目標:不知。
  結論:旁觀者若不參加統治系統,便只有「無知」之份。
     如老朽可稱旁觀者,站在自然界之立場、見來文為動機、以解答問題為目標,則
    曰:「今世俗之善悉皆偽善,蓋世界毀滅在即,生存危殆矣」!
6614 留言者:ataching [2006-08-23]
主題:隋煬帝
  您好:
  之前在高職的時候曾經有看過某位站長的新聞站台
裡面曾提到了有關於文學創作的流風對歷史敘述的傷害
我對於我同組報告的大學同學也是一直試圖想要去說服他們

可是他們對於隋煬帝仍然是一樣的看法
這種文學影響通俗的看法真的是無可避免的嗎
回應﹕
  何謂「歷史敘述」?有誰能證明「歷史是正確的」?隋煬帝究是如何,只有隋煬帝本人知道。後人罵之、捧之,對之有何增減?
  人生在世,不過一「主觀個體與客觀環境」之謀合過程,過去事、他人事都只是一面鏡子!如果觀感不好,自己有以避之;如果見賢,雖東施亦應思齊!當主觀漸漸接近客觀(非一時、乃千秋之客觀)時,人之神智始得晉升另一台階。屆時,俯瞰大地,一切通透,怡然自得!
  如果人人只顧主觀,是稱「恒河沙數」!悉悉沙沙,究是何沙談何沙耶?
  (沈補)留言請加上標點符號。
6620 留言者:小人 [2006-08-24]
主題:不懂
  老師:
 您把世俗分為統治者和旁觀者,為什麼不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呢?
回應﹕
  談問題要因事制宜,如果有被統治者,也能逃必逃、能躲就躲,其立場何在?在狩獵社會中,誰又是「被統治者」?野獸?野獸何時服從過?被治過?要麼,就是可憐的土地、資源,它們跑不掉、反抗不了!
  當今社會上,只有「成功、失敗或中途生變的統治者」,而且人人在等待,隨時樂透大翻身!尤其是在沒有倫理道德約束下的社會,人只要有了「機會」,即令是世世務農的農民,也早搖身一變,成為大地主了!
  所以,老朽找不到「被統治者」!
6623 留言者:忏无边 [2006-08-24]
主題:老师开发的系统未来能有近似于先知先觉的功能吗
  老師好,能否把古聖先賢的一些著作導入系統,把某些關鍵章句定義成總綱領,然後根據輸入的漢字進行判斷意思,與聖人觀點進行比較,得出結論,自己想法是否符合聖教,合乎倫理,合乎自然,系統根據所問程式自動答復提問。一切的前提都基於,漢字基因系統的正確無誤,能夠自然理解聖賢著作,然後萬變不離其宗,答復提問者。該系統又要避免機械理解聖賢真義和提問者的字意,錯誤理解出現答非所問,反而影響聖賢的聲譽。當然電腦不是人腦,能做到近似,給人提供參考已經非常不錯了。學生的夢想有點像兒時科幻動畫片中的時代之母,老師的系統在未來可以實現嗎?
回應﹕
  閣下文不分段,思緒蕪雜,三個主題一把抓!夢想加幻覺,人生=遊戲機!?
  聖賢立言立行,本意是激勵「懶人」向上(人若不懶,駟馬都拉不住)。假如老朽「獻寶」,將人生答案盡皆導入系統,不論阿貓阿狗,連大腦都可以賣掉,帶個「遊戲機」,一切搞定!那麼,這個世界會變成怎樣?「人」還用得著出「生」嗎?連地獄裡都機滿為患,人人死賴著不下機台了!
  「漢字基因」是否「正確無誤」,識者自知,老朽不擬找人背書也!再說:「當然電腦不是人腦」,因為電腦比人腦「高出一個層次」(量變到質變,差距無窮大)!今天電腦在襁褓中,尚是北溟之魚,待水漲海高,下一個時代將只有剩鹹而無聖賢,還有誰「用電腦」?
6625 留言者:會意 [2006-08-24]
主題:「中庸」
  先生您好:
  由於個人國學程度不佳,因此常不知從何書籍,下手開始閱讀。曾一時觀《六祖壇經》,玄又《古文觀止》等等。但日前於網友的提問中,得知先生曾提議眾人,於近日閱讀《中庸》。便又一頭栽入《中庸》,於閱讀的同時,產生一些疑問,特借貴網,向先生請教。
 一、個人目前閱讀至《中庸》之第十章,閱後所得之心得,感覺《中庸》似乎是很難在人的社會中推行與落實。不知是否是個人理解不足,以至於產生如此的誤解。(加上從歷史上來看,孔子與其弟子周遊列國時,欲行此道,似乎也遇上蠻多困難。)
 二、個人閱讀至第八章時,突生莫名的感動,其內容為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加上印象中顏回一生貧困、早夭,對顏回能擇乎中庸;得善卻更因而執著的精神,產生極大的景仰。
  我想請問先生,是否因為個人的自私、主觀而有了以上的觀感?故而於生活中偏執,只期工作全心投入,更於心中產生「金錢無用」的消極想法與生活態度,而如此是否又有違所謂的「中庸」之道呢?
回應﹕
  欲學「國學」,怎可由《六祖壇經》下手?等於是欲學寫字去打太極拳也!《古文觀止》是正途,起碼要熟讀數十篇,才得「入門」。既入門,則可「選室」焉,如入世做人,應由四書五經著手;反之,多讀黃老與諸子百家。至於佛家經典,是追求人生道路之法門,但與「國學」關係不大!
  老朽建議網友讀《中庸》,目的非常明確,蓋圖文系完成後,將大量招聘員工。老朽素有潔癖,對人要求甚嚴,但凡行為極端者一概不取。傳統中華重視「中道」,亦可謂「中庸之道」,更是一種「理想」!既為理想,當然不易實現,實現者謂現實,在現實中,理想必然破滅也!

  所問之觀感,是稱「見賢思齊」,乃人類得以甩脫獸性之基因。人常因感而動,是謂「感動」;感動屬於「仁」,將心比心、己飢己溺是也!人類文明之所以建、文化之所以行也!
  「金錢無用論」有違中庸,與「金錢萬能」各偏左右!中庸之道一貫以從,是指金錢供謀生;謀生為上進;上進求利眾;利眾圖彌天。至於其他,不在道上、不稍與顧也!
6627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24]
主題:《宇宙浪子》的迷惑
  朱老您好:
  現在我正加班加點拜讀大作《宇宙浪子》,目前已讀到第五十六回,感覺文字詼諧有趣,卻飽含至理。現有兩個問題迷惑不解:
  一、《宇宙浪子》原文“在物理上,科學家一致認定能量不滅,那就是承認精神不滅。事實上,人的精神是不會消滅的,前人的思想形成了「我」,當「我」接受了該思想,就成為我的一部分。前人的愛恨情仇,也都成為我的因果機緣。問題是人太執著於「我」了,只把我視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真相便被泯滅了。”1、這裡的精神指的是一種文化(就像孔子雖然死了,但儒家文化卻流傳千古)還是人的思想(或者稱為生命,也可稱為靈魂)?2、為什麼說“能量不滅”, 就“精神不滅”?!
  二、關於文中“修煉成仙”的情節,是一種隱喻呢,還是說人真的會修煉成為頗具神通的仙?如果是,那麼神仙也在“時空流程”中嗎?
  請朱老給小子解惑!謝謝!
回應﹕
  一、「物理」乃「物」之理,可是,「什麼是物」?如不知,又從何定義:何謂「能量」?
    要討論這些道理,絕非三言兩語可決。待老朽《智慧學》問世,再請參詳!
     《智慧學》全書數十萬言,涉及人生萬象,僅由「一項假設」而得。
    此假設為:
   ---------------------------------------
   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欲認清人生,必須先明瞭一件事實、一個公理:
   ---------------------------------------
   事實: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公理:人之認知是由無到有、由少而多、由淺而深的過程,永無止境。

   至於「定義」,以往曾公佈了若干細節,不贅。在此僅就「物質、能量」淺介如下:
   定義一、任何討論之對象皆假設為一種「系統」,於客觀,凡系統皆可視為一剛體。
   定義二:任何系統皆具慣性,慣性是不變的性質;若系統因干擾而改變,改變之慣性差
      稱能量。
   定義三、慣性系統之不變且靜者稱體、能量之動為用;動之初為因、動之末為果。
   定義四:體佔有一定之位置、用具能量,體間稱空;因果為前後兩種狀態、其間稱時。
   定義五:能量空間感應到變化,對個體稱為刺激;人因刺激產生認知,認知必為主觀。
   定義六:認知合於該系統之慣性是稱有利;反之,是稱有害。
   定義七:任何系統之因果能保持慣性,謂之生存;否則是謂死亡。
   定義八:主觀系統對其所屬之客觀系統之慣性,是稱智慧(智通體、慧通用)。
   因此,「能量、精神、文化、生命、靈魂……」是在不同立場時之「稱謂」,不宜拘泥。

   別說讀來辛苦,老朽要「想破腦袋瓜」,難道不苦?人生之極致在此,看懂真諦者,絕非
  普通人。再說,老朽也無義務夸夸其談,不妨自摸摸象腿吧!

  二、「仙=人在山中」,至於仙人有何「神通」,主觀不談、但於客觀「超越世俗無限大」斯可
   斷言。
    證據:《易經》+《推背圖》,看得懂是緣,不懂則分道揚鏢!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