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432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2-05]
主題:作業練習
  1,為什麼兩儀相當線?  答:與概念相連成線。
  2,為什麼客觀是體?   答:感官所感受者。
  3,為什麼主觀是用?   答:因刺激而反應。
  4,為什麼客觀是靜態?  答:感受所得概念。
  5,為什麼靜態是體?   答:以概念來說明體。
  6,為什麼動態是用?   答:有刺激就有反應。
  7,為什麼主觀是動態?  答:因外界刺激不止。
  8,為什麼非主觀即客觀? 答:因人以感官來觀察。
  9,為什麼概念要用二分法?答:確定立場即分為二。
回應﹕
  所答未能切合所問之「為什麼」,只能謂之「是什麼」而已。
  換句話說,於萃取主題中,有三界之別,汝僅答認識界,作業不足也!
8433 留言者:小程 [2008-12-05]
主題:試答
  1,為什麼兩儀相當線?
      答:非此即彼,恰如兩端。
  2,為什麼客觀是體?
      答:相對穩定,易於認知。
  3,為什麼主觀是用?
      答:彼此不同,易於變化。
  4,為什麼客觀是靜態?
      答:穩定如一,沒有變化。
  5,為什麼靜態是體?
      答:炁能穩定,認識之基。
  6,為什麼動態是用?
      答:炁能變化,彼此作用。
  7,為什麼主觀是動態?
      答:變化刺激,無窮無盡。
  8,為什麼非主觀即客觀?
      答:非此即彼,不出兩儀。
  9,為什麼概念要用二分法?
      答:化繁為簡,易於理解。
回應﹕
  大致正確。
8434 留言者:阿三 [2008-12-05]
主題:漢字教學之四-作業
  1,一維兩端相當於陰陽。
  2,客觀相當於本存事物。
  3,主觀對環境產生認知。
  4,客觀事物具恒常性。
  5,靜態事物具固定規律。
  6,動態事物依實體所生。
  7,主觀行為具變化性。
  8,客觀源自主觀認知。
  9,能包萬有,供電腦用。
回應﹕
  大致正確。
8435 留言者:朴石 [2008-12-05]
主題:8410 作業
  朱老師:
  您好!完成﹟8410作業,請老師指正。
  1,為什麼兩儀相當線?  答:兩極以思聯之成線。
  2,為什麼客觀是體?   答:體與個體認識無關。
  3,為什麼主觀是用?   答:感受不同,用不同。
  4,為什麼客觀是靜態?  答:客觀為不變之規律。
  5,為什麼靜態是體?   答:體是客觀存在。
  6,為什麼動態是用?   答:用隨個體而變化。
  7,為什麼主觀是動態?  答:主觀易變。
  8,為什麼非主觀即客觀? 答:無個人觀念即為客觀。
  9,為什麼概念要用二分法?答:認識始於比較。
  樸石敬上
回應﹕
  2,9不確。
8436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05]
主題:體用關系
  朱夫子尊鑒:
   請教先生,體用的關係是否可繼續分析下去。如:
     抽象為體,具象為用;認識為體,行為為用。
     定義為體,應用為用;本存為體,人造為用。
     感知為體,狀態為用;能力為體,經驗為用。
回應﹕
  見8437則:「以立場而定」!
8437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05]
主題:體用關系
  朱夫子尊鑒:
  抱歉,觀念有點不清楚,是否應該為: 狀態為體,感知為用;經驗為體,能力為用。
  主觀、客觀、動態、靜態也可如此分下去。
回應﹕
  正是!必未學通九論也!
  有了立場,始有體用!概念來自經驗,靜體動用。例如住在山上,以山勢為體,用其地利;再如整治土地,當以地利為體,山勢為用了。於觀察時,狀態當然為體,自以感知為用;若係操作之際,必以感知為體,狀態為用。體用因果,皆應「靈活應用」,天下無人能硬性規定:用不能有體、果不能成因!
  刀=體,切菜=用,故用刀切菜。
  切菜=體,刀=用,故欲切菜可用刀。
  風吹=體,涼=用,故風吹體涼。
  涼=體,風吹=用,故欲體涼可用風吹。
  若拘泥於「名詞、動詞」,天下大亂矣!故西式文法難為!
8438 留言者:網主 [2008-12-05]
告網友:
  觀各位作業,人見人殊,但大致正確,僅文字表達能力生澀,若干答案頗難理解。需知:客觀並非「穩定如一」,只是人觀察時間有限,乃相對之定義也。至於有答謂:為什麼非主觀即客觀?答:非此即彼,不出兩儀。為什麼概念要用二分法?答:化繁為簡,易於理解。是太過簡化矣!
  最大之謬誤,在於有人尚不知「為什麼」何指,蓋「為什麼WHY 」絕不等於「什麼WHAT」!前次主題之練習,有認識、理解、剖析三種境界,「什麼WHAT」相當於認識界;「為什麼WHY 」是理解界;「為什麼為什麼WHY WHY 」則是更深入之剖析界,學者不可不知!

建議答案:
  1,為什麼兩儀相當線? 因兩儀有兩端如線
  2,為什麼客觀是體?  因客觀為形象如體
  3,為什麼主觀是用?  因主觀有變化能用
  4,為什麼客觀是靜態? 因形象係印象不易改變
  5,為什麼靜態是體?  因靜態為形象之本態
  6,為什麼動態是用?  因動態有所改變可用
  7,為什麼主觀是動態? 因主觀因需求隨時改變
  8,為什麼非主觀即客觀? 因二者不兼容故
  9,為什麼概念要用二分法? 因能分門別類無盡分辨


漢字教學之五

  (一元-點)           概      念
              ┌───────┴───────┐
一維(兩儀-線):  靜態,客觀(體)        動態,主觀(用)
          ┌───┴───┐       ┌───┴───┐
二維(四象-面): 抽象      具象      認識      行為
        ┌─┴─┐   ┌─┴─┐   ┌─┴─┐   ┌─┴─┐
三維(八卦-體)定義 應用   本存 人造   感知 狀態   能力 經驗

  到了二維,就下了雲端、漸落實處,是為體之抽象、具象,及用之認識、行為。體有抽象及具象很容易理解,亦即精神、物質,或可謂事、物,係客觀宇宙中,人面對的一切。但用之認識、行為常是人之盲點,蓋主觀複雜異常,難以概括,故一般人不知從何下手。
  緣人係一機體,所謂「動態」者,實指「仁者心動」。若無人之意識,宇宙無動靜,甚至存在於否,都沒有討論的意義。正因為有了「人心(腦)」,人遂有自我與非我之別,人居於自我體中,賴感官接受外界訊息,是有主觀。人之一應感受,無不出自主觀,再經與外界之互動,始有概念。
  因此,人之概念必然可分為「外來的」與「自主的」兩大類,「外來的」概念進入大腦後,只不過是一種客觀的現象;但「自主的」概念卻永遠在動、不停地考量各種利害關係,以求其大「用」。基於前面討論過的二分法,所用者有二:輸入、輸出;輸入一律代表主觀之「認識」,輸出則為一己之「行為」。
  於是,二維之面成立,是有「四象」:抽象、具象、認識、行為。至此,一切理論不難理解(當然是老朽自以為是,當初公佈字基因就曾以為「人同此思」,怎知如今淪落到要「自說自話」),只是不能到此止步,下面的分類更傷腦筋(真不知伏羲氏怎麼想到的)!
  什麼叫「抽象」?既是抽象,當是不能見、不能摸、不知是何方神聖!卻也好在不知是何方神聖,老朽請到家來,供以神龕,愛怎麼說便怎麼說。正如封神傳所載,當其他勞苦功高的分封完畢,姜子牙就位,才發現無神可封了。剛好,抽象界還空空如也,曷不諸神就位、就地定義?
  「定義」去了八分之一,有什麼用?「應用」!又去了八分之一!阿彌陀佛!
  「具象」好辦!宇宙間具象物體全係自然本存!別忙!那「筆」算什麼?本存於何處?筆店?因此,把「非本存」定義為「人造」,又一個阿彌陀佛!不過,人問:「鳥巢呢」?當然此鳥巢非北京鳥巢,只是別忘了(人們老是看不出主題,怎生記得)!本文談的是「概念」,而「鳥巢」是「詞組」!
  前已述及,「認識」是「輸入」的結果,是感官接受外來輸入之刺激後,人得到了經驗,從而有了「認識」。問題在人生經驗如何切分?如何能符合客觀真實?
  其實,刺激只是感官接受的能量變化,而能量變化是「知識」,以人的感官而言,「感知」即已具足!可是感知了什麼?說穿了,只是一些不同的變化「狀態」。人就憑「感知狀態」就能得到「認識」,因此,「感知」與「狀態」便據山為王,成為人類認識的山大王了!
  剩下的四分之一是「行為」,老朽常說「行為」與「動作」有別。「動作」者,機械性之運動而已,眨眨眼,歪歪頭,不能麻煩意識。而「行為」者,人因需求或必要,有所「行」有所「為」也!在此,人類主觀之用,當然指的是意識作祟,所以「動作」層次更低,下放到基層可也!

  千萬別小看這些「老朽自剖」,實乃伏羲老祖的不二心傳!老朽欲發揚中華文化,豈是寫寫新詩、賣賣古董之流?如今有了小杏子接班,老朽可以交差矣!書之於此,實因有感於網友們的熱心,若能多接引幾位,也可以當作「年終紅利」,打打牙祭!
  道理明白了,就必須熟練,「二分練習」要能一眼看出可以滿足「一分為二」的概念來。如果有把握,還要看看用二分的結果,能分到幾層(起碼要能分到「週期三」)!當然,二分的憲法是:「非甲即乙」,千萬別把「丙」漏掉了,還自以為是!
  例1:「陰」色--1,黑。2,白。
   檢討:色只有兩種嗎?紅黃綠算什麼?顯然不確。
    如改為色--1,有。2,無。
     檢討:可行,非有即無。
        那麼,已知的七色作何解?蓋「有光始有色,色出自光」!
        此說完全符合科學原理!故知:「色非獨立的概念。」
  例2:「陰」人--1,好。2,壞。
   檢討:好與壞如何定義?非好=壞?以人為對象顯然不確。
    如改為人--1,男。2,女。
     檢討:可行,非男即女(怪胎不計)。

  本期作業:系統分類

  試將「天(或自選)」作為「一元--點」,仿下例作表:

  (一元-點)           X      X
              ┌───────┴───────┐
一維(兩儀-線):     XX              XX
          ┌───┴───┐       ┌───┴───┐
二維(四象-面): XX      XX      XX      XX
        ┌─┴─┐   ┌─┴─┐   ┌─┴─┐   ┌─┴─┐
三維(八卦-體)XX XX   XX XX   XX XX   XX XX

     網主人白
8440 留言者:九洲 [2008-12-05]
主題:# 8439則應答
  (一元-點)                天〔陰〕   
                 ┌───────┴───────┐
  一維(兩儀-線):      自然             不自然
             ┌───┴───┐       ┌───┴───┐
  二維(四象-面):  共享      應用      私有      人為
           ┌─┴─┐   ┌─┴─┐   ┌─┴─┐   ┌─┴─┐
  三維(八卦-體):時空  規律 遵循   創造  利害  狀態  經歷 感受
回應﹕
  一維:自然--不自然,不妥。若然,是--不是,一棒打殺天下!何必二分?
  二維:共享與應用不同屬。私有何嘗不是人為者?
  三維:一概不妥。
  此非「系統」,乃一盤雜燴也!

     網主人白
8442 留言者:朴石 [2008-12-05]
主題:8438作業(格式修改)
  朱老師:
  您好!上條﹟8438作業不符合格式,修改如下。請老師指正。
  (一元-點)                  天
                   ┌──────┴─────────┐ 
  一維(兩儀-線):      宇、空間              宙、時間
               ┌───┴─ ───┐        ┌────┴─────┐
  二維(四象-面):   實體        虛空       進化         位移
            ┌──┴──┐   ┌──┴──┐  ┌──┴──┐    ┌──┴──┐
  三維(八卦-體) :物質   結構    空間   位置  能量    累積    運動    規律
  
  樸石敬上
回應﹕
  「進化--位移」不對稱。
  三維不妥。
8443 留言者:逆海風 [2008-12-05]
主題:#8438作業作答
  (一元-點)                天
                ┌───────┴───────┐
  一維(兩儀-線):   整體,宏觀           個體,微觀
            ┌───┴───┐       ┌───┴───┐
  二維(四象-面): 靜態      動態      生存      死亡
          ┌─┴─┐   ┌─┴─┐   ┌─┴─┐   ┌─┴─┐
  三維(八卦-體)結構 流程   現象 變化   延續 繁殖   傳承 消失
回應﹕
  二維、三維不妥。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