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12 留言者:陳迴明 [2004-11-18] |
| 主題:網友論壇 網友論壇第20頁 蘇蕙織錦迴文璇璣圖在 http://www.4ever.idv.tw/~rhlan/works /works002/works205.htm中 不知老師意見為何? |
| 回應﹕ 走火入魔也,老朽肩負文化傳承重任,無閒獵艷,敬請原諒。 |
| #4925 留言者:華子 [2004-11-20] |
| 主題:常識 老師多次論及知識與常識,特別是老師前則留言中的“具常識之人,學習任何知識,不過一覽之勞。老朽自幼學業瞠乎人後,四十歲始致力於學,電腦不過一週、物理也僅一書,蓋常識可識也。至於是否「有效」,可 見諸老朽涉獵之各種「知識工程」,待老朽物故後,蓋棺始可論定也!”一席話,更讓學生驚喜:此處的常識何其重要也,因為它像是認知中的認知(元認知),或是知識牛排的刀叉,具備它知識可隨意切割了。不必蓋棺,我們是相信老師的。但問題是,為何具常識之人,學習任何知識,不過一覽之勞呢?這點能否還請老師再給予細說,越詳細越好,因為它太重要了(恕最近一直在思考農村教育問題,即自學問題)。 另關於常識,我們所理解的不外是人之常情、生活經驗、百科全書等,也請老師一併解說。 多謝! |
| 回應﹕ 本網講了千遍,若尚不夠「詳細」,是無語可問蒼天矣! 四書五經即為做人處事之常識,不然會是什麼? |
| #4938 留言者:盧欣 [2004-11-23] |
| 主題:閱讀古籍之疑問 朱老師尊鑒: 學生近來閱讀古籍,偶有所悟,卻又產生新的疑問。老師曾說過解決問題,端看立場和目的。我對「立場」的理解為「背景知識」、「概念的瞭解」之意,不知是否正確?故老師之「智慧學九論」在闡述每一主題之前,必先「釋文」和「定義」。以減少主客觀對一些「概念」之認知差異。 而今去聖久遠,閱讀古籍之時,雖有各家註解幫助瞭解、入門。但又焉知譯、註者對「概念」的定義瞭解與原作者相符?如此,則譯註者闡述之意,是否就是原作者的想法呢?每思及此,對自己閱讀古籍之領悟,就覺得更為渺小而微不足道。 且就我所認知,古聖先賢本就利用模糊的概念,來包容廣博的事物,以簡馭繁,此即「微言大義」之意。嚴格來說,各家註解也不過是各家依其各自的「立場」,對古籍表達之概念的認知。那我們閱讀古籍時,又怎知自己所領悟、瞭解是否正確?又該如何探索古籍之真意,字裡行間之微言大義呢?還望老師指導一二。 恭請 道安。 學生 拜上 |
| 回應﹕ 「學習」非「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才涉及「正確的判斷」,而判斷必須有依據;由立場至目的兩者間之直線,即為參考標準。「學習」應有目的,但不應有立場。蓋學前自己「無所知」,既為學,應「心空意虛」,才能吸收裝填。 學時最忌「不懂充懂、腹中批評」,這正是「先有立場、自以為是」,後果=雞湯煮豬油-渾沌一團。錯非將「看書」作為「印證、反駁」之手段,那就謂之「解決問題」了。 以所言之學習為例:以「背景知識」為目的,全靠記憶;以「概念的瞭解」為目的,要博思廣閱,以增進聯想能力。但不論如何,如談「立場」,只有「學生的謙虛」,無他。 讀書本在讀「各家之言,以廣積見解」。上焉者,對各書見言知心,原意分明;其次略知一、二,難辨巨細。若欲知其詳,斯人所處歷史、地緣、山川、文物,先行消化之。蓋人之「意識型態」,無不來自前者,而意識型態者,立場也。 何謂「正確」?定義:既定目標達成與否之判斷也!讀書之人,所學未成、所知不竟,怎能動輒問「又怎知自己所領悟、瞭解是否正確?」難道讀書是在做生意,深怕賠了本?只有西人大小不分,自我至上,所以老朽敢於斷言:「西方出不了聖賢」! 「又該如何探索古籍之真意,字裡行間之微言大義呢?」請參考《宇宙浪子》中胡妁之「五字真言讀書法」,驢讀、驢讀、驢讀可也! |
| #4939 留言者:阿勇 [2004-11-24] |
| 主題:存在心中已久的問題 在4921篇中,你曾言『科學本成之經驗,然我國先有常識,已知「玩物喪志」,是刻意壓抑「科學」,以求人類「長治久安、永續經營」。』,我看書很多時都見到這類言詞,即例如「古人早己知道xx,故才作xxxx之事,實質有所深意也」,我不知這類言詞有什麼根據,可以代替古人說話,連他們沒有說過的亦知道,還是只是一時快意文章所為,我絕不是來找蹅的,只是想深討一下這類書寫現象罷了,不知朱先生對這類猜度古人的行為有何見解? 咬文嚼字,問題多多的學生上 |
| 回應﹕ 根據全在古文及歷史中,無需猜度。 在宋代,我國科技領先全世界,且馬哥孛羅西返,帶走大量資訊,此皆事實也。 (沈補)可參考《中國科技史》(此類書很多公司出版)。「玩物喪志」便是古人所言,「重農業、抑工商」便是古人所行,何須猜度? |
| #4940 留言者:楊許慶 [2004-11-24] |
| 主題:回覆阿勇網友,順道請教讀書方法 近來正好讀到莊子天地篇,這一段也正好可做為古人認為「玩物喪志」、「反科學」的証明。 子貢南游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 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沃湯,其名為槔。」 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子貢瞞然慚,俯而不對。 前些時讀南懷謹先生的"論語別裁"及"原本大學微言",發現了幾件事: 1. 古文裡真的藏了很多寶。(雖說大家都知道,但藏量之豐是我以前所無法想像的。) 2. 古文不是老掉牙的古物,它的原則是古今通用的。 3. 好的老師和書籍,可以讓您讀古文趣味盎然、事半功倍。 大家可參閱兒童讀經發起人王財貴教授的"掌老師與我"這篇文章,個人覺得這是"好老師"的一個典範。 以下是該文章的連結: http://yp719.et.cyu.edu.tw/cgi-bin/attachment.cgi?forum=14&topic=15&postno=1&type=.htm 而老師的錄音及南懷謹先生的書籍,我都歸之於好書之林。在驢讀古文之前,先將之掠讀(聽)一遍,驢讀時那些鮮活的說明同時由腦中蹦出來,讀古文就不會枯燥乏味了。 一點小小讀書的心得,與大家分享。也請老師指導這樣的讀書方式是否正確?古書常講:"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但自己誦讀"大學"早已超過百遍,可能自己資質魯鈍,還是要在讀南懷謹先生的書後,才比較瞭解大學在講什麼。所以我的讀書方法最後才演變成如此,但還是心恐走偏了... |
| 回應﹕ 此例甚佳,是知之矣! 讀古書,明世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古文中蘊含了不知多少瑰寶,然今人皆盲,視若無睹,其損失在於一己,不足與語也。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透徹!而國人逐物迷志,抱著金碗討飯,不亦悲乎! 「食色性也」,察人類文明進化,由脫離動物本性至建立精神境界,凡百萬餘歲。約至三千年前,東西方偉人並出,是已知人、獸之別矣。繼而邁入「沉澱期」,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舉凡清者,無不洞悉人之為人者、不過「渡江之筏」,登岸即可棄之也。而濁者留戀塵岸,猶效「逐肉餌而奔」之賽狗,為感官所迷,為虛名所錮也。 今之世也,夕陽銜山之餘,晚霞滿天,物質鼎盛。凡逐夜之族,無不歡欣鼓舞,一一粉墨登場,袒肉呈態,放縱其血液奔馳、追求那亂臠濫爛、欲慾愈鬱之發洩焉。 一時只係一時,刺激來之無常,時過境遷,人體感官又興異念。夢幻本無影,露電已潛蹤!是故,快樂如白馬過隙,而痛苦則如荊刺椎心。此皆三千年前已明之「人生常態」,無不載於史籍中。無奈科學唯物,盡發古人所力求避免之「陷阱」,是有追求物慾之物質文明!今人誤以為「科學萬能」,一味自欺欺人,玩火愈甚,遲早必為火焚也! 國人不讀古書,嗜食西式垃圾,以致數典忘祖,溷臭成蛆!老朽遠而避之,自沐於馨香之室,敬邀賢友、潛讀古書,已能神遊蒼溟、意通仙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者可與不知者語,其不知者,焉知知者之所知焉? 故:積思廣益,是乃讀書之要也! |
| #4942 留言者:阿勇 [2004-11-24] |
| 主題:回楊許慶及朱先生 多謝兩位不厭其煩回答我的問題 現在開始有點明白了 其實我也有看一點四書五經,亦早知南懷瑾的著述有這類導讀解釋 我個人亦有想過應先看其注釋還是自己看一次不明白再翻查較好的問題 我自己較傾向先看一次原文,遇到疑難再去參考別人的看法 這樣起碼能作比較和不太容易全盤接收其他人的看法致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亦可幫助吸收,不過現在看書時間越來越少,不知何年何日能夠看完吸收,更別說應用了 |
| 回應﹕ 木。 |
| #4945 留言者:郝为 [2004-11-26] |
| 主題:朱先生,沈老师有意评论否? >>>轉貼: 時代週刊科學編輯Johathan Leake撰文, 第一流科學家質疑:人生如夢 (Top scientist asks: Is life all just a dream)? 小說家Douglas Adams 在他的著作《星際漫遊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中創造了一台超級智能電腦“深思(Deep Thought),“ 他認為人類和其他人類空間的一切只不過是電腦中模擬假象。英國皇家科學院的著名天文學家Martin Rees教授對此也非常認同。其實這種認識我們隨處可見,從古希臘的哲學家到現代的科幻作品。 Adams的理由很充足。 人類世界已經被所謂的高科技弄的亂七八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電子模擬系統。 如果真像進化論所言來源低等(從單細胞進化而來)的人類都可以具有如此的(破壞性)能耐,可以想象那些不是猴子變的,更嚴肅,更高級,更有能量的高級生命可以乾些什麼。造出個什麼超級智能系統模擬控制“猴子的後裔”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有些科學家不同意,他們認為宇宙太複雜,不可能被模擬。值得反問的是,這些科學家為什麼會覺得宇宙複雜的不可模擬,而猴子變人這一過程在他們看來卻簡單到了無須考證便可下結論。 盡管有些科學家不同意Rees的觀點,這種人類被操縱的觀點卻在潛移默化中被人接受,如Jim Carrey 主演的"The Truman Show," Tom Cruise 主演的"Vanilla Sky," Keanu Reeves主演的“The Matrix。” 在Adams的著作中,超級電腦智能“深思”造了地球和人類為運算和回答一個“生命終級問題。” BBC最近的一個電台節目中,Rees談到了為什麼Adams以及 Cruise 和Reeves所演的電影表達的觀點可能是對的。 在一個名為“我們仍一無所知”電視節目中(下個月第四頻道), Reeves會談到人類和人類社會為什麼可以被看成是高級電腦中的軟件。 Rees強調,目前這只是一個理論, 而這一理論卻被越來越多的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探討。 其中之一是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Barrow, 他指出宇宙本身有一定程度的、對生物有保護性的、精妙的調控能力。宇宙的基本力或是一些常數(如引力)一些微小的變化就可導致新星產生,原子分裂,甚至可能會演變成一個我們現在還無法想象的世界。這樣的調控可以被認為是高級智能在操控人類。 也許比我們人類略勝一籌的文明就能做到這一點。 對於人類社會的生命,宇宙,和一切都是幻像這個理論可以追朔到二千年前,莊子(中國哲學家,死公元前于295年)曾設想人生不過就是一場夢(莊周夢蝶)。 笛卡特(Rene Descartes), 17世紀的法國哲學家也提出過同樣的問題。但他最有名的格言卻退而求實,“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 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他把精神和物質分家的結果。 這一理論上個世紀又被羅素 (Betrand Russell) 重提, 他認為人類只不過是泡在罐子裡的一些腦組織, 電和化學物質刺激造成了人類的幻象。 這一觀點馬上被阿西莫夫(Issac Asimov) 用來寫成了他的科幻作品。 其實人類被高級生命操縱這一理論並不新鮮。 佛家從來都認為人生一切都是幻象,要想走出幻像必須修煉。 但對於看不見高層生命、還能意識到人類被操縱的科學家應該是出類拔萃的,可能已接近本世紀科學泰鬥愛因斯坦的水平, 愛因斯坦認為人類對自己的無知是無知的(地球上的一隻瞎眼的甲克蟲無法知道它的爬行路線是彎曲的)。所以被普通科學家不理解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盡管如此,人類要想走出這一模擬的介質恐怕是遠遠地超越了現代科學家推算的能力。 |
| 回應﹕ 西方是「科技掛帥」,人們的思維已被「物質」的幻象所迷惑了,所以當有人提出「人生是一則電腦程式」,就有人大聲附合,不足為奇也。(沈補)此cognitive science 及 A.I.中的 SYMBOLIC 學派。 問題在於:先有電腦程式、還是先有人類思維?顯然,目前「電腦程式幼稚無比」,除了會運算浮點小數,連聲光之辨尚不如蚊蠅。只是從古至今,金山慾海從不缺淘沐之輩,為了一飯之求,出賣了靈魂,豈能知大腦中萬載常同? 其實,「進化」只是一個過程。《道德經》開宗明義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宇宙由無到有的過程中(天地之終始),除了物質本體,還有精神之用(萬物之母),兩者一陰一陽,相互相成。 「精神是什麼」?「我之聚」也,「我又是什麼」?「主觀立場之途」也。 譬若泉水,自地下汩汩而出。設有一主觀個體,自泉道中由黑暗而光明,斯可象徵「人生」歷程。水所經者,水道;水所感者,變化。初,存之於下,泉水實乃「水」之一;既出,又還原於「水」。再設水為宇宙本體,水分子為其中主觀個體,見諸此,斯乃客觀。 如此可推出結論:「人生實乃主觀個體與客觀整體間之互動過程,對宇宙而言,此過程為一組合;對主觀而言,則為幻覺之經歷也」。 是故老朽常謂:「人生是一考場」,《宇宙浪子》提出十二個考題,未能通透之人,永生沉淪在感官之末;循環於此「水道、考場」之中,是佛家之謂「輪迴」也。人唯有流通水道、步出考場,渡達彼岸,當知夢幻之為夢幻,係相對於本體而得之結論也。 待本室「圖文系統」一出,加上「杏娃」導引,人生之「水道」即將付諸現實矣!老朽不信有「好賴屋式」之好人壞人,更無意為暴力色情提供舞台!欲知本系統為何?中華文化內涵為經,人生至理是緯,五千年歷史事實,可供應舉世幻夢如流水席也! 「時代週刊」之報導,僅屬中小學作業、青少年風格。高層生命更與「科學家」無干,且看我中華崛起,當知水道之極通向何方也! |
| #4952 留言者:黑白 [2004-11-27] |
| 主題:讀經班熱 排隊2年才擠進去 讀經班熱 排隊2年才擠進去 讀經樂:台北孔廟舉辦的親子讀經班家長和小朋友反應熱烈,有小朋友從還沒上幼稚園排到上了小學還無法入學。 記者游順然/攝影 【記者劉俊言/專題報導】 「巧言令色下一句是?」「老師我知道,鮮矣仁。」周五晚上,是許多小學生看電視的時間,台北市孔廟裡卻有40多名大人小孩,正跟著老師大聲朗誦著論語,上課的人不分藍綠、不管省籍,讀經時可以用國語更可以用台語。高中國中去中國化的話題一點都不影響他們的朗朗書聲,想報名來上課,要再排一、兩年。 台北市讀經協會開的讀經班,每周都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孩子,犧牲休息時間準時到孔廟上課。兩位夫妻檔授課老師高文瑞、陳美雲以接龍、角色扮演等遊戲方式,讓枯燥的古文變得生動有趣。文字真正意思小朋友似懂非懂,卻個個都能像唱歌般熟背出艱澀的文言文。 讀經班的老師都是義工性質,白天在郵局上班的高文瑞,利用下班時間擔任讀經老師。他說,學童讀經能加強記憶、認字的能力,對將來學習很有幫助。高文瑞指出,不少父母擔心孩子太小學文言文會影響英文學習,他卻認為先學好自己的語言、再去學別人的語言,才是學語言的正確步驟。 這個固定在孔廟明倫堂上課的讀經班,很搶手。老師說,現在報名的來上課,都要排一、兩年,也就是後年才能輪得到。 擔任公務人員的江慶隆陪女兒昭萱一起上課,整堂課在女兒身邊專注地讀著論語。他說,經書裡有很多聖人的智慧,以前自己雖然念過,但都只是應付考試,現在再細讀一遍,又有不同的收穫。江慶隆強調,參加讀經班的家長本省、外省、客家人都有,大家都認同讀經能帶給孩子好處,完全沒有意識形態考量,畢竟「政治是一時、文化是永遠」。 外省籍的張伯伯每次得搭一小時的公車帶孫女上讀經班,小孫女上台朗誦時,張伯伯興奮地拿著相機不停拍照。他說,老師有時也會用台語教小朋友讀經,他雖然聽不懂,但孩子朗誦經文的聲調抑揚頓挫很優美,他認為文化實在不該與政治扯上關係。 【2004/11/27 聯合晚報】 |
| 回應﹕ 是的,好現象;然而,四十人一班,一年一班,排兩年等於有八十個學生。台灣二千多萬人口,只是百萬分之一。 人性貪圖近利,見人買樂透中頭獎,馬上跟進,有誰管千萬分之一的機會?學理工、西醫好謀生,當然搶著要學;留學回來,宜商、宜官、宜民代,四書五經有何用? 老朽來文傳、建此網,只緣一因。老朽學農、未留學、只略懂中華文化,然而老朽所作所為,無一不是「大熱倒灶、尖端科技」。成敗是非不足論道,但以一個「土包子」,東風強壓西風,後人事後必明:「啊,原來漢字中,真有兩字是刷子」! 其實,前述只是笑話,且談一則「故事」: 一次兵燹,失所難民紛紛逃入山中。無意間發現一洞,既入,見食物甚夥,眾人大喜,各據而食之。有兩人見食物有限,為長遠謀,持火把繼續前行,約數里,竟發現金礦。 甲曰:「彼等見食而止,傻之極也,待余呼之。」 乙曰:「不可,人性素貪,礦山在此,必生事端。未若吾等得金後,再予賙濟也!」 杏娃者,金礦也,無緣之輩,可再走遠點! |
| #4954 留言者:平郎 [2004-11-28] |
| 主題:自然----人文----文化之我見 自然----人文----文化 人類站在自然之基礎上,立於人類立場,為自然之事,加上人道之修飾,即人文 也.義為人類之花樣,作行為解. 例如,人類有男女之別,本是自然之事,立於人類立場,創出了婚姻制度, 此制即人文也. 又因民族地域之分別,各地之涽姻制度也不盡相同,此即文化也,人文之變化也. 故各民族有文化之異也. 文化也是人文化育之義. 舉例 自然----人文----文化 生----護幼制度----各國之護幼制度 老----護老制度----各國之護老制度 病----治療----各類醫學,如中西醫學 死----喪禮----各國之喪禮制度 |
| 回應﹕ 木。 自由時代,人人可表達意見。但容老朽一語:如此「定義」,自觀可也!須知:「欲成一家之言,必先自圓其說、論述週詳」,否則「人文」何不書為「蟻文、蝌蚪文」? |
| #4955 留言者:黑白 [2004-11-28] |
| 主題:比八十人多 讀經 政治擱一邊 年齡向下扎 記者劉俊言/專題報導 高中生學文言文的比重將降低,卻有越來越多小學生開始讀文言文。台中師院語文教育系教授王財貴十多年前發起的「讀經運動」,在一群致力維護傳統文化義工努力推動下,目前全台已成立15個讀經協會,超過八成的小學生有定期讀經課程。學童讀文言文經書成為新的教育趨勢。 資深讀經老師高文瑞說,讀經能加強孩童背誦的能力,更能讓孩子從小培養優雅的氣質,有越來越多家長認同讀經的重要性。 王財貴表示,讀文言文並非為日常生活,而是可培養文化素養,學生有好的古文根基,白話文一定也能學好,越早學文言文對國文能力越有利。他說,雖然讀經運動目前已經進入成熟期,但他有信心未來參加的人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因為讀古文經典是培養語文能力的最佳方式,牽扯上意識形態「很無聊」 |
| 回應﹕ 是的,算八百人吧,不止?八千!還不止?八萬!別忘了,台灣講究的是「民主自由」,投票時手沒有握夠(老朽始終不懂,掃街拜票與選賢與能有何關係),什麼道理都可推翻!連父母都可以不認!只要有一半人不識字,主張「無知者專政」,文字便可丟到垃圾桶去! 人現實不過,如果沒有「實惠」,人人讀經=瀆經。 不過,台灣人也真該讀點經書了,西式「功率」太重,暴戾之氣充斥天地!過去ABC讀得太多了,連一言一行都已有了「不喜」的影子。再下去,待「代代新法」修妥,好處自己獨家佔盡,醉榻前哪容他人酣眠?非打「伊拉客」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