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4138 留言者:阿達 [2004-04-28]
主題:冷熱
  最近有種感覺 如果宇宙一切皆為一體 為什麼有上下左右冷熱長短 基本上全部都是比較 而若沒有了那些比較大家就是一團 而不相對存在?
冷熱是種相對 當我摸一個東西感覺冷時 對方(物)感到熱 當我站在其左邊時 我在對方的右邊
如果破除了這些相對那我們不就不存在了嗎?
請問朱老師該如何破除這樣的迷思?

另請教雲安之行是否有年齡或資歷限制?以及天數?

我的靈魂知道!當我感覺到冷時 必然有熱的存在···
回應﹕
  思而不學則殆!真有興趣,可由物理看起,看懂了,再看天文、化學、生理,看完了,再看哲學,思想史。否則今天對這有興趣,明天又想那,短短數十年光景,俱都化為靈魂!
  註:老朽不教啟蒙生,待基本學識有了,再來頂層觀念上,老朽知無不談。
4139 留言者:滌心 [2004-04-29]
主題:請教
  朱老師您好:
  晚輩在此請教您兩個問題:
1、)請教一下,有無必要『建立』或『整理』一套『中文與外文名詞間,大方向且規則性翻譯系統』供譯文使用?
  於日常的生活中,常看到外文名詞翻譯成的中文名詞過雜過亂,如:中文譯名歐化﹔同一『物』翻譯成中文時,卻一物多中文名。結果,『中文譯名』常失去中文本身的歸納特性,看中文譯書如同看『外文』﹔隔行如隔重山。(晚輩有時看『中文作者』所寫的『中文書』,也有過不知所指為何之感。)
  雖然中文有此歐化現象,但我不確定有無需要做上述系統,且我知民間產物政府不太可能採用,唯有譯者、讀者感到便利,其才會接受。

方法:釋『中文字』,使中文不一對一的對應外文詞,而是一對多等等。
目的:使中文接受外來資訊,不致失去其原有的歸納特性。(從事譯文者,不見得中文就有多深的造詣。)

註:日文有規則有系統的用假名來表示其外來語,晚輩想:『其方法是可以把外來語溶入日語中,不過卻使日語接受了拼音文字的缺點,如『詞化』﹔即日語以詞為單位來表示萬萬個外來語(拼音文字的特色)。』


2、)請問朱老師當初設計『倉頡輸入法』,有無考慮過『篆文』輸入的問題?
  晚輩知道倉頡輸入法『不是』一個『單純用來輸入的方法』,而是全面性的解決中文『資訊時代』問題,並發揚中文,在此不多言。當我用此輸入法時,遇到一個現象:『同義』不同形的漢字偏傍,有些卻有不同的『組字字碼』,如『採』的倉頡碼為『手月木』,就我所知倉頡碼『月』代表的字形,其意義也為『手』。若『同義字形』皆用同一碼,可能可以使得『篆文得以輸入電腦及檢索』。
  
目的:讓文代人也能更方便的研究文字。(若以商人的立場來看,可能無利可圖。)


 安康

晚輩 敬上
回應﹕
  一、有必要,但居亂世應有心理準備:1,想做好事有人恨。2,不做壞事有人仇。
    於亂世做事只有「無為而為」,該做能做就做,別的置諸腦後才行。
  二、輸入法不應考慮「義」,因該字未必「認識」。倉頡法增幾個「篆書輔助形」,
    即可供篆書輸入(隸書等亦同)。
  (沈補)目前我們採用以楷體字形(考慮到內碼要相同)輸入篆體和甲骨文。若另加輔助形,要花時間分析其字形。
4141 留言者:網主 [2004-04-29]
告網友:
  開放文學開放至今,已歷一月,網友參與情況,優於預期,老朽深以為慰。
  唯因國人習性與社會遺風,欲期之有大成,自是緣木求魚,老朽心中有數。
  夫文學者,於過往,莫非文人抒懷、眾人遣興,休閑事也。老朽不才,深知於下一時代中,文字語言溝通,乃安身立命、經世濟民之基礎。惜乎今人語文造詣極端粗糙,既不能領略他人意圖,更難於表達自我,以跳脫習常之桎梏。致舉世僅餘銀行財庫,人間無非酒色財氣!
  目前開放文學規模不大,設備草率。然「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參與得有與興,經歷正宜成長。看小說、抓錯字、改文章、求意旨,幫助他人,充實自己,此之謂也。
  本室特此撥出三、二人手,以作服務,並在不斷充實內容之中。正因簡繁轉換,字碼問題複雜,於此一個月之實驗,已知問題必須解決,因而收集資料,以程式自動處理。是謂學而後知不足,用始能有改進也,未來全自動轉碼、校對修辭完成,文學又上一台階矣!
  老朽所能者實多,若為自我利益,於科技、資訊界大可一展「雄風」。之所以棄名絕利、孜孜不倦於文化者,因有遠見也。科技產品,無非十年風光,若非用之於正,對人世害多利少。待未來各種資訊工具齊備,善用可得其利,否則適得其反。
  苟人不知文化,產品只能供人玩物喪志、迷途敗身。而文化之學習認知,文字、故事、影像、意境正是步步腳印,不可等閒視之,決非一蹴可及者。故「修改文字」事小而義大,待有了心得,進而可以「調整故事」內容,再進,則自行創作矣!
  待至本室圖文系統一出,急需大量說故事之高手,有開放文學為後盾,即可與圖形配合,一新世人耳目矣!是以,本室開發之多種系統,不公開銷售,僅供會員使用,但作為公開文學之參與者,且獲得肯定(有兩年之實習期,博士班已畢業矣),即將納入核心會員。

  因有開放文學網友建言,頗有討論價值,故轉載於此,以供參考:
原文:
  瀏覽所及,見有網友建議改“朕兆”為“徵兆”,其實不必。按“朕兆”古書中常見,如《抱朴子.道意〉:“不能迹其朕兆乎宇宙之外。”《二程遺書》卷一八:“聖賢則無這個夢,只有朕兆,便形於夢也。”還有如“沖漠無朕”之類的表達中,“朕”意即徵兆。
  非有意挑刺,只是想説明一下:於前人之所表達,無確證,勿擅改。(改編另當別論)
  建議網管刪除該條,此留言亦不必刊出,以免口舌,給原留言者帶來不便。
  
老朽答:在此皆為「義工」,相互學習,請放心,不可能有口舌也。
  朕兆=徵兆是實,同前則「尤太」與「尤太太」及「裏、裡」等等。中文常見「異體字」、「同義字」,有人謂之不宜,老朽認為在看小說的立場,會意第一,廣識其次,故老朽原不介意。但因考慮到建議者辛苦建言,改之亦可(真實情況是老朽甚忙,僅批一「可」字,另有網管去改。如解釋半天,反而時間更不夠用也。其實,網管一個「全改指令」,搞定矣)。
  但君既有言,此事亦可作為「話題」,大家表達意見,討論出一種都能接受的方案,也是「開放文學」另一章,善莫大焉。
  例如,老朽用「意識型態」一詞,以往在台灣出書時,被出版社一些「職業校對」一律改為「意識形態」。老朽據理力爭:意識只能分「型」無從得「形」!但校對者翻出「詞典」,的確只有「形態」而無「型態」(慚愧!本室之詞典,亦無「型態」)!是知,一言堂易偏,統一詞典害人也!今道失求諸野,何妨互相建言?
  又,於「策略」而言,有人義務建言,當以不澆冷水為宜,否則自杜賢路也。除非來者程度太差,老朽不得不作獅吼。甚至書中之錯,明知而不改,以供建言者有所發揮。
  「眾利」利於「己利」,「眾人參與」勝於「少數專家執筆」。職是之故,廣納眾言,多事討論,孰知何時迸放火花,文學與朝霞齊飛乎?
         網主人白
4143 留言者:過客 [2004-04-29]
主題:對“開放文學”的幾點看法
  前次於“開放文學”網留言,未料引出朱先生長篇議論,讀後感慨良多。來此網兩年有餘,雖未曾留言(除近日於“開放文學”幾則留言外),然得益於朱先生之答問者實多。而先生孜孜於中華文化之傳播,其精神尤足讓人感發而興起之。
“話題”因我而起,故不揣淺陋,將思緒稍作整理,在此再放言幾句。惟無暇字斟句酌,言辭或有偏頗,尚祈恕之。
我將自己的想法分成四個方面:

一、關於“開放文學”的宗旨表達

“開放文學”網站首有“宣言”,中謂“資訊界的‘開放原始碼’運動,將原設計人將所作程式公諸大眾,使人人能得而參與。此舉促進了使用者與設計者的交流,深化了程式的功能,令作品演化不輟、日趨完善。同理,文學也應開放,謂之‘開放文學’”。以個人之理解,“開放文學”與“開放原始碼”並無可以類比之處。蓋“開放文學”所接受的作品,除未來可能涉及時人而有版權問題者外,其多數作品均已超出了版權時限。特別是古代作品,其本身已經“開放”了不知幾許年頭,何需再行“開放”?此一點似與“原始碼”不同。
撇開此點不說,尤值探討的是,雖然“宣言”後文有“宏揚我中華文化為宗旨”之表達,但整個“宣言”的主體內容則在強調作品的創造和整理,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傳播。這種表達實易致人對“開放文學”宗旨的誤解。愚見以為:之所以選擇“開放文學”而非其他經典,原因在於:文學以情節動人,以情感說理,所謂“其感人也易,其入人也深”。 蓋古今語言變異,徒取經典聱牙之文,只恐拒人千里,何以傳播文化?由此推斷,開放文學之目的實有三方面:
第一,以文學之形式導人入門,由此而生熱愛中華文化之心。(誘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耳 J)
第二,以改編而誘人體悟、思考和再創造,以獲得潛移默化之效果。
第三,由此擴大作品所表達思想之影響,以達成弘揚中華文化之目的。
就此而言,竊以為“宣言”於自身的教育功能表達太過簡略。(實際上,“開放”在這裡的意思,大概只能在“公眾參與”的意義上來理解)

二、關於“開放文學”網站的建設

“開放文學”網站提供了一些便利閱讀和修改的功能,值得肯定,略過不提。
依我理解,“開放文學”想達到的技術流程是:作品提供–閱讀–正字或校勘–作品提要或翻譯–討論–改編。按照這樣的流程,對照現在的網站建設,至少可以發現有兩點不足:
1.所提供的作品顯然不是“定本”。既然如此,其中存在問題就是必然的。這些問題有些是原始的(比如原版本的文字錯誤等),有些是衍生的(如傳刻錯誤等)。很顯然,對於那些明顯的錯誤,當然可以根據一定的原則改掉。但倘若還有一些文字在疑似之間或不能確證其無誤者,該如何將它們顯示出來?目前網站提供了建議留言,固然可以用來表達或討論這類問題,但對一個讀者來說,讓其在閱讀的過程中就關注一些問題,會不會更好些?所以我個人傾向於作品提供時可以使用不同的字號和顏色,用以區分正文文字和疑似文字,亦可給讀者提供一種警示。
2.任何建議和討論,對讀者而言,都是一種學習。所以“建議留言”的內容本身就具有知識教育方面的意義。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將這種教育效果放到最大?根據我個人瀏覽網絡文章的經驗,視覺上的連續性,對文章內容的記憶是有幫助的。從這方面來說,目前“開放文學”網站上的建議留言手續太複雜。其他置而不論,僅就其中不能在主貼下直接回復而言,這樣的設置事實上對留言本身的教育效果就有所影響。
數日前我曾經在“開放文學”網站上留言,提了三點建議。那三點建議的核心,就是意圖將建議者所指出的問題和提供的答案“醒目”(其中有一條涉及錯誤修改理由的建議,目的也在此),讓讀者即刻捕捉住關鍵所在,從而達到一種教育效果。按照我的想法,留言建議其實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文字的糾正,其二是作品意旨或相關知識(或問題)的討論,其三是可作為精華保留下來的內容匯總。特別是第三方面,實對閱讀古書具有無比的價值。但目前網站的建設似乎在讓人“自學習”方面還設計不足。
此外還有一些問題,目前一下子整理不出,留待後日再發貼討論。

 三、關於改字

現在來討論改字問題。
根據我讀書的經驗,書籍錯字的出現大體有這樣幾個原因:
1.作者筆誤或記憶錯誤。
2.傳抄錯誤。
3.刻板或印刷錯誤。
4.漫漶或其他意外導致的錯誤。
5.後來者校改錯誤。
涉及到現代技術,還有ocr錯誤、字體轉換錯誤等。

在所有的錯誤類型中,最典型的錯誤是“形似而誤”。這一點對“開放文學”網尤具討論意義。
根據上文的技術流程,我們可以把本網的作品區分為三種類型,即:原作品,提要或翻譯作品,改編作品。很顯然,開放文學網應當保留的是全部這些作品(即便不是,也應當保留原作品和改編作品)。根據這一原則,我們就需要對改字的應用範圍進行適當的區分。這種區分就是:

(一)對於原作品
第一,有版本或其他證據證明其文字錯誤者,可以保留原本文字而改之。(當然,現今也有人不保留原本文字,而只是出校勘記說明之)
第二,有疑問者可以通過出注指明之。
第三,任何校補的文字都應明確標示之。

一個人的知識畢竟有限,任何自以為正確的改字,都可能因為自己知識的殘缺而發生錯誤。所以對於原作品,我們首先應該對它保持一種敬畏。

(二)對於提要和翻譯作品
由於這是一種重寫,所以文字的正確與準確,一依提要、翻譯者個人對作品意旨的理解和其文字表達水平,改字不針對原作品,因而可討論的餘地多。

(三)對於改編作品
改編作品實際有兩類:一類是改文字不改內容,形變而神不散。一類是改掉其精神,形神皆變。所以於這類作品的改字,可視改編者的意圖而進行。

四、閱讀建議

1.以讀懂作品為原則,文字糾錯在閱讀中相伴而行,忌僅僅注意錯字而忽略了對作品意旨的把握。

2.學會提要鉤玄。

3.勿先行一判斷而後再讀作品,評價脫離作品的實際。

4.文字僅是外殼,精神的體悟纔是核心。

5.勿擔心自己議論的膚淺,沒有人生來就是偉大的思想家或評論家。


匆匆寫就,謬誤必多。恭請批判。

過客 上
回應﹕
  好極了,垂釣竟月,終於釣得大魚一條!
  老朽日常教學,常引用一個觀念:如果是「生產線」,規格固定,流程渠然。但老朽生平就不喜流水作業,常隨興而為,也常有新意。開放文學亦然,其緣由在於電書能下載之內容不足,遂有此念。然因本室人手有限,無法放手而為,蹉跎既久,遂不計淺陋,大膽逕行。
  老朽常言「利眾」至上,然一己私見,何以眾為?今以開放文學為餌,(誘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耳),實為渺渺之私,於此,可知眾心所在,可以言利矣!
  君言甚是,老朽暫不表意見,以免形成「一言堂」之窠臼,歡迎網友參加討論。
  同時,不論有何建言及改進之要求,皆可提出,本室當視實際情況,妥於支援。
4145 留言者:楚俠 [2004-04-30]
主題:讀書心得整理
  讀書心得整理,應該符合發揚中華文化的內函,供來此諸君參考
                  
                 做人的三層次
                   │
     (人)身 人         (地)命 人        (天)性 人
      ↓              ↓            ↓  
(臨時軀殼、操縱天地)      (至寧、行道之時空)      (至清、能存萬古) 
→01父母生的。         →地賦人的         →天賦的
→02胎生純陰─只知自己、    →心半陰陽。道心為人    →天性純揚,只知為人
       不知有人           人心為己           不為己
→03身盡情理、結人緣。     →心存道理,結賢人緣。   →性存天理,結佛緣。
→04身界清。無不良嗜好     →心界清。無私慾、     →性界清。沒脾氣、
      多藝養身。          明理養心          存德養性
→05身界成。             →心界成。       →性界成。
    ↓               ↓             ↓
不怕工作多,體強體壯,      不怕事多,事來則應﹔      不怕貶、能容能化﹔
能建功業。            事去則靜,有領導群倫。     感化力、和藹可親
回應﹕
  很好,有見地。
4146 留言者:網主 [2004-04-30]
告網友:
  因老朽等時間有限,特請網友們討論協助,以定傳統之文學分類。其中:分類項目、名稱、書籍等皆可商榷(絕無一言堂),待定案後,本開放文學即以之作為索引。
  如:

1,歷史演義類
    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樵史通俗演義,英烈傳,續英烈傳,
2,英雄傳奇類
    木蘭奇女傳,水滸全傳,粉妝樓,趙太祖三下南唐,禪真逸史,說岳全傳。
    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平西,五虎平西,薛剛反唐,楊家將,永慶昇平
3,俠義傳奇類
    七劍十三俠,飛龍全傳,聖朝鼎盛萬年青,綠牡丹,七俠五義,小五義,
    江湖奇俠傳
4,社會人情類
    拍案驚奇,警世姻緣,蜃樓志,檮杌閑評,紅樓夢,幻中遊,
5,才子佳人類
    金雲翹傳,桃花扇,梅蘭佳話,白圭志,鳳凰池,生花夢,定情人,蝴蝶媒
    合浦珠,合綿回文傳,情夢柝,吳江雪,駐春園,聽月樓,二度梅,
    五美緣,平山冷燕,玉蟾記,玉嬌梨,巧聯珠,醒名花,飛花艷想,
    夢中緣,女開科傳,英雲夢傳,終須夢,好逑傳,雪月梅
6,風花雪月類
    風月鑑,海上花列傳,賽花鈴,青樓夢,花月痕,金瓶梅,
7,神怪靈異類
    濟公全傳,封神演義,後西遊記,狐仙竊寶錄,新石頭記,女媧石,西遊補,
    西遊記,聊齋誌異
8,諷刺警世類
    糊塗世界,斬鬼傳,老殘遊記,儒林外史,孽海花,三言二拍
9,風土人情類
    老殘遊記,徐霞客遊記
10,推理偵探類
    包公案,彭公案,九命奇冤,施公案
11,其他:
    風流悟,八段錦,歡喜冤家,

  以上書名有限,正因如此,大家集思廣益,以求完善。
         網主人白
4147 留言者:小馬 [2004-04-28]
主題:支配造字的觀念
  我認為,古人造字必受一定的觀念支配。先生,這種觀念必定符合“道”嗎?

小馬  敬上
回應﹕
  人因有需求而造字,但非人人能知「道」!道可道,非常道也!
4151 留言者:路人明夷 [2004-04-30]
主題:北冥有魚
  本人不是陌生人,為除「咒」去「名」。
  看到4143留言的過客,提議中肯,先生喜言釣大魚,同感愉悅。其次、於4146
留言提及以「小說內容」之「議題分類」,如何做出一個索引。
  本人有其視野上的不同處,文學理論接觸極為稀少,目前自己整理筆記採行的方法為工
業方面,其用語為「物料清單」,在此提供意見做個參考。
  其他舉例不說,直接用先生著作《多媒體劇作導論》引申概念,第一章、第六節裡頭列
表出許多「分類」。(請旁人自行查照)在開放文學網,原則上依照文人的分類沒有問題,
但是要單單用「歷史演義類、英雄傳奇類、俠義傳奇類……等等」,不利於「細部索引」,
不便於文人寫作參考搜尋。
  因此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外建一份資料表,對於「現實、政治、宗教、傳說……等等」
建入其中,網友可以針對「自己的見解」供應意見在這資料表上,對古書進行「正項列舉」
,因此往後可以看到某王氏建的「索引清單」對某書(某一版)細分十五項義含,某張氏以
此基礎數年後外加三項,百年後歷史上以王張兩家為主流,教授在教文學課時,不必準備課
程像現在這麼辛苦以及疏漏頗多。
  其他(同書名、不同版﹔同源流、不同名﹔同源流、不同名、不同版…等)以此類推。

範例:
 主分類、諷刺警世類
   書名:斬鬼傳
  (穆容氏列舉)宗教、計謀、俠義。
         │  │  └n回
         │  └a、n回
         └a、d、n回

                  ┌b、c、d回
                  │  ┌d、e、f回
                  │  │  ┌e回
  (司馬氏列舉)宗教、計謀、俠義、妖魔、警世、黑道。
         │  │  └n、k回
         │  └a、n回
         └a、d、n回



 另記一二
  4141留言,圖文系統到底有何POWER!其實只要查查人類歷史即可知,中世紀
歐洲以基督教為主流思想,為求「有效率」對文盲傳遞聖經知識,於是有心人邀請畫家畫匠
製作「看圖說故事」。
例如:
《全能的基督》(西西里蒙雷阿萊主教半圓室嵌畫,約1183)。
 http://homelf.kimo.com.tw/hct06157/5-12.jpg
《大衛演奏豎琴》(取自君士坦堡巴黎詩篇,現藏巴黎國立圖書館,約950)。
 http://homelf.kimo.com.tw/hct06157/5-11.jpg
《聖馬可寫經》(取自埃博福音,約816~835年,現藏法國北部埃佩爾內市圖書館)。
 http://homelf.kimo.com.tw/hct06157/5-24.jpg
《最後的晚餐》(1495~98)達文西,李奧納多(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http://homelf.kimo.com.tw/hct06157/6-33.jpg
回應﹕
  極有見地!謝謝!列入考慮,敬請討論。
  (沈補)開放文學網站分類目的,在讓讀者迅速找到某書,應該還有結構、體裁的分類。至於將某回分做某類,我認為除非是體裁適合,如聊齋或太平廣記、拍案驚奇等各篇獨立者。否則一本紅樓、水滸,主題、背景一貫,伏筆遠在千里之外,文人當學者為其布局,細分之並無實質意義。
4152 留言者:小童 [2004-05-01]
主題:開心解勞
  轉載一則笑話,讓辛苦的老師與眾弟子們工作繁重之餘開心解勞^^
山東音濃的老師為學生們讀一首古詩要大家聽寫:
《臥春》
暗梅幽聞花,臥枝傷恨底,遙聞臥似水,易透達春綠。
岸似綠,岸似透綠,岸似透黛綠。

一位同學的筆記本裡竟是這樣寫的:
《我蠢》
俺沒有文化,我智商很低,要問我是誰,一頭大蠢驢。
俺是驢,俺是頭驢,俺是頭呆驢。
回應﹕
  哈哈,本室有「娘呀(山東人兩位)」!
4161 留言者:單天明 [2004-05-05]
主題:“多媒體之前景與個人其中作為”之有教﹖
  有緣拜謁大德,幸甚,幸甚!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以學生之領會,地獄也可為十方六道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可理解為度盡十方六道眾生後,方證菩提。可否?  
  因緣!因緣!今了知學生所發之願與大德之大願同志,深有此道不孤之感,然學生還只是幼稚生已。  
  學生今值而立之年,於去年三月皈依三寶,在明了眾生本是西方一芥子(學生將宇宙本如假名一“名電子”,宇宙間的一切表象即為“名電子”排列組合而成),慚愧此"身"仍累劫迷於五欲六塵,深感羞愧!遂有出家修道之意,且有幾次機緣,然由於家庭之故,不忍舍離。後明“心”出離即為出家也,何必非要“身”出家呢?留得這身殘軀於世,也可為我佛做一義工也!
  學生從小就喜歡看一些雜書,不好唸書,幻想頗多,於八十年代就對“電腦”這未睹之物充滿遐想,後對推廣聖賢教育有一種微微的使命感,然由於諸多原因,唸書成績一直較差,不瞞大德笑話,學生只有職高(建築專業)程度。我本從事建築行業,然從小喜好美學(但無系統學習)。於前幾年去浙大進修三維、效果圖製作後。並發願將聖賢教育的題材用三維動畫的形式廣教於民,且喜聞大乘佛法後,更是發願用三維動畫的形式再現世尊宏法之場面,將經藏搬上影幕。將吾下半生之殘軀供養於眾生早日離苦得樂!  
  然我深知此工作之艱巨:
  1、今之三維軟件製作出來的場景、人物不甚理想,動畫效果較呆板,且製作效率太差、不能模塊化。
  2、學生之美學功底太差。
  3、學生對三維動畫只是初學,只做過一個《福州閩江藝術長廊》的設計宣傳動畫。
  4、需搭配契機的音樂。
  5、需契入佛經之境界,且需有編制劇本的功底,等等......。
  然深知非我個人之力所能完成,只需學習其中一項,靜待機緣。
  
  依學生之想象:所做之經藏動畫有別於現實,也有並於傳統動畫之呆板。動畫中有仙境般的音樂,有流暢生動的世尊及其它諸大菩薩宏法之場面,以及諸法界結合現代太空物理學之演說,使後世之娑婆眾生在爾虞我詐之餘,有所感悟。)
  1、請大德有教於我,學生有否此緣去參與此項工作。 
  2、學生從何處著手先把世法學好,是進修美學,且去三維公司工作,加深對3Dmax,Maya等三維軟件的功底......?  
  學生文筆甚差,有不敬之處,望前輩饒恕。  
  
  順頌 法喜 
           學生:單天明敬上
           2004年5月5日
回應﹕
  求人不如求己,既言甘入地獄,造福為人,苦事問已,戮力篤行,無意菩提。
  三維動畫之軟件,尚須數年始能成熟,「早起蟲兒被鳥吃」,何必急於此一時?且先強化自身音樂藝術修養,明確所要達成之目標,待時機到來,再行動手。至於技術人才,天下比比皆是,萬勿為器自滿,以匠是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發心之人,應捫心自珍也!
  說來容易做時難,老朽啟步至今,垂三十餘年,尚與理想去約千里。有謂「人多好做事」,以老朽所知,人多好做之事,不過以利誘之、養之、強之,自甘地獄者,不可法也。又有謂「糾結志同道合」,其同者,黨也﹔為理想,又大異矣!佛乃一心,何假外求哉?
  老朽此處名額早滿,且目標乃發揚「傳統文化」,與宗教無關,故請識者自強。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