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644 留言者:過客 [2002-06-18]
主題:錄音下載建議
  網管大大﹕
  http://www.cbflabs.com/academy
/lecture/lecture.htm
  中的連接可否改為英文檔名,方便不是使用繁體中文 windows 的網友下載,
  而且不必關閉「永遠將URL傳送成UTF-8」的選項。
回應﹕
  已經改妥,謝謝建議!

  網管敬覆 2002/06/18
1648 留言者:過客 [2002-06-18]
主題:頻寬問題
  關於錄音檔佔有頻寬,提供幾點建議供參考﹕
  1)大檔應放在獨立的 FTP 主機。
  2)急性子的網友可能會同時下載多個檔案,或用 flashget 做多線下載,改善方法是限制每個 IP 的連線數目。
  3)減少同時允許連線的數目。比方說 4~5 個。( windows FTP 預設是 10 )
  4)將檔案放在上層的ISP
  5)proFTPd 等較高級的 FTP 軟體提供「流量控制」( throttling ) 功能。
回應﹕
  我們會與ISP討論相關意見,謝謝您的建議。
  網管謹識 2002/06/18
1711 留言者:過客 [2002-06-20]
主題:寓言﹕英文內碼的困境
  老美想要在中國人發明的電腦上加入英文能力,
  請了一群電腦專家,來設計「英文內碼」。
  專家們找了一本學生英文字典,有一萬三千零五十三個字,
  從字典第一頁第一個字,用流水號的方式,依序編號﹕
  A=1,Aaron=2 ,zulu=13053。
  這就是後來禍國殃民的 Eng-5 ,Eng-5 碼最大的問題是字數不足,
  而且收字的標準太兒戲,稍為專業的字都找不到,
  (比方說 aardwolf , zythum 都沒有)
  雖然 Eng-5 碼有六千多個「造字空間」,
  但由於在造字空間的字無法交換和排序,雖然美國政府
  深刻體會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由於各各專業領域用字的差異,
  始終無法面面俱到,所以「統一」造字碼的工作一直是徒勞無功。
  在化學界、考古界、生物界的不斷要求,和美國政府的施壓下,
  中國答應重新設計一套英文內碼,這次,為慎重起見,
  採用了最權威的「牛津當代英文字典」為底稿,
  加入其他西方語言文字,設計了「三千大千碼」,簡稱U碼,
  U碼收的英文單字遠比Eng-5 多,有效地解決了大部份的「缺字」問題,
  大家都很滿意,但是古英國文學界發現,U碼並沒有完全收錄
  古英文文獻的用字,這些字由於年代久遠,極為罕見,
  古英國文學界於是花了大筆的經費和人力,配合先進的造字技術,
  終於在U碼推出的五年後,發行了「莎士比亞」全集,
  可是在網路上並不能保證大家都裝同一套造字檔,
  所以只能用圖檔的方式,來解決在網頁上閱讀「莎士比亞」
  產生的「亂碼」問題。由於圖檔太大,下載很麻煩,又不能搜尋和摘錄,
  久而久之,除了少數的學者,一般人不會去閱讀「莎士比亞」。
  西方人士覺得不公平,為什麼中國人可以用不到百分之一的容量來
  儲存他們的四庫全書和大藏經,而西方經典付出了極昂貴的代價,
  卻得不到相同的資訊品質,難道正如中國人常說的﹕
  「英文單字收不勝收,不適合資訊化」,英文先天就比不上中文嗎﹖
  由於英文內碼的問題,普羅大眾與古典精品漸行漸遠,
  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每況愈下,更嚴重的是,東風西漸,固有的優良文化
  逐漸被強勢的中華文明所侵蝕,年輕人嫌英文輸入法太麻煩,
  乾脆用漢字來拼英文單字,迅速方便又沒有缺字問題。
  尤其在日新月異的資訊界,英文都要借用漢字來表達新的觀念,
  這固然是由於資訊界的潮流一向是由老中來領導,
  但英文內碼缺乏創造新字來表達新觀念的能力,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回應﹕
  啊哈!謝謝過客先生,讓老朽開了眼界,原來英文也是「亂碼奔騰」!
  本文確實證明了﹕英文先天就比不上中文!中國人應該睜眼看看,是誰落後﹖
  希望過客先生再介紹一下,年輕人如何「用漢字來拼英文單字」﹖老朽之「倉頡內碼」有四字元,可容納千百億種概念(含已用之有效漢字十餘萬,可理解之漢字數百萬,可擴充之字數千萬。沈補﹕看出來了嗎﹖Eng-5或U碼,都比不上倉頡碼)!看來,老朽這輛舊車應該加點油了!(沈補﹕其實西方人只學到了皮毛,莎士比亞根本不用憂慮缺字,可效法咱們塞上幾個□□□,讀者又不是文獻專家,誰知那是古人缺漏的還是現代人殺掉的!)
1716 留言者:過客 [2002-06-20]
主題: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
  昨天想到「電腦」不是肉做的,想造一個「電」旁的「腦」,
  電字旁可以用「申」或「電」,但「腦-肉」一直打不出來,
  翻了半天 unicode 字表也找不到,一氣之下故有此文。
  漢字的規律雖然沒有英文明顯,
  但筆劃就那幾種,常用的部首字根頂多幾百個,
  Unicode 不從這裡下手,有限的碼位又怎能表達無窮的漢字﹖
  (包括異體字、避諱字、錯別字、新字)
  本末倒置,正是﹕吾「碼」也有涯,而「字」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老外如果沒有ASCII,絕對拼不出 Tao , Yin-Yang , Yi-Jin,
  只能直接用漢字,中文電腦缺乏一套「利用有限零件排列組合」的機制,
  以致各種應用困難重重,希望 CSCII 早日問世,以解吾等小民倒懸之苦。
回應﹕
  「單字」應屬「根本」,「電腦」乃枝葉也,若使成一字,漢字亦淪為偽英文矣!無窮的漢字代表無窮的學習,待人長生不老後,始有市場也。
  U碼有涯,但UU碼、UUU…遂成文語,UUUU才得諸口聒噪,無殆!
  舉例而言,老朽之倉頡內碼中,以YA(音)為字首,再加字身,可以打出各種音標;以HM(生)為字首,供生物學界造字…唯此非但難解小民之倒懸,適將令文字學者成為「高科新寵」,天下新字層出不窮!為了證明老朽不是「白字大師」,故此計劃將俟老朽入土為安後,再行公佈之!阿彌陀佛!
1900 留言者:過客 [2002-07-13]
主題:傳統與人道
  ,強調忠烈的理教,是中華文化中令人羞愧的一部份,
  說是文化毒瘤也不為過,多少不人道的惡法假理教之名橫行,
  與其認為是傳統文化,不如說是政治上的思想控制手段,
  從宋朝開始,明清尤烈,而這正是中華文明步向衰微的時期。
  我一直以為您口中的傳統,是指先秦時期的老莊
  、易經等的高度精神文明,和從後漢開始,在南北朝逐漸成熟,
  到唐代登峰造極的中國佛教文明。
  歷史上對中國有過重大貢獻,足為民族表率、傳誦千古的偉大人物,
  恐怕沒幾人完全符合理教的標準吧﹖管仲就就最好的例子。
  退一步說,縱然這是您的處世信念和人生價值觀,
  小弟我固無權置喙,但當今男兒職場轉換跑道稀鬆平常,
  普天之下處處是再醮之女,您老這兩句話,能令多少人尷尬﹖
回應﹕
  人各有志,此類信念之爭毫無意義,世上各種宗教都有人信,各種政體都有人支持。老朽繼承中華文化,照章全收,何爭之有﹖至於老朽所行所為,自有斟酌,未必是中國人就做得成秦始皇;也不見得投效美國就變成愛因斯坦!為何一竿子就要打翻一條船﹖
  (沈補﹕可笑!多少人或以為朱先生主張統一、或以為其反對基督教、或因其抵抗異族文化而引為知音。今又多了一項,朱先生是食古不化、吃人理教的擁護者。)
  足證﹕民主政治本非民主;自由世界毫無自由!也罷!老朽暫捺心火,願略述斯理,今後此道不通,請勿過境。
  首先,討論問題,必須先有前題,否則徒做口水之爭,浪費光陰!
  前題是﹕
  中華傳統文化的定義是否可以選擇﹖(參考﹕作為子孫後代,能否選擇血統﹖)
  比如說﹕「強調忠烈的理教,是中華文化中令人羞愧的一部份。」那麼,任何人談到中華文化,都可任取所需,請教天下英豪,何謂中華文化﹖
  事實上,「中華文化」不是一個主觀意念,而是客觀認知,任何人沒有選擇的自由!人的自由只有個人的喜愛、厭惡,遵從、反對,但卻不能自由選擇(沈補﹕此常識也,「屋上提琴手」有淋漓盡致的詮釋)!
  既然如此,中國人當然可以討厭、憎恨中華文化,但無法否定中華文化!也不能割取某一部份,認為那才是中華文化!
  以事論事,「良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從二夫」句說得很明白﹕
  「良臣」不事「二主」(不等同兩國),「臣」是歷史名詞,「良臣」只是「不事二主的」臣;同理,「烈女」是「不從二夫」之女,非一般「再醮之女」!這是文字概念理解的問題,怎會涉及「意識型態」﹖怎會令任何無心之人尷尬﹖
  如果有人問,老朽是否反對女人再嫁,老朽可以大聲說,絕不反對!但是,老朽絕對敢大聲說﹕「再嫁之女,不是〔烈女〕」!至於要換吃飯的跑道,打個燈號就是!今日社會上既已無「主臣」(沈補﹕把老闆當做主子,我第一次聽到),何來「忠良」﹖(沈補﹕非也!非也!凍凍果,果之極冱者,美食也;良良臣,臣之不事一主者,朱先生也;烈烈女,女之不嫁一夫者,本姑娘是也。)
  根據文字定義,討論文字;根據現實,回歸現實,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如果那句話令人尷尬,誰叫人不懂文字本義,信口開河﹖
  正因如此,老朽躲到天涯海角,遠離時賢,寧願與機器治心、對老牛彈琴,也無意浪費唇舌,與一知半解的人打交道。今人動不動自以為有自由意見,其實連問題都看不懂!如果逐項討論,雞與鴨講,不如掛網歸山,逍遙自在!
  老朽只講原則,不談喜惡。特此再次聲明﹕
  本網誼屬私產,僅開放與志趣相投的人士溝通,近日大批宗教、政治文件蜂擁而至,實不勝其煩!加上今人數典忘祖,每以自己血統為恥,一旦討論下去,本網將變為流刺網矣。今後老朽僅回答問題,不接受任何人的挑釁!舉凡無關之言語,一概「刪無赦」!
3317 留言者:過客 [2003-09-07]
主題:台灣自製動畫「孫子兵法」 揚威漢城
  台灣自製動畫「孫子兵法」 揚威漢城

〔92.09.04自由時報記者王珮華/台北報導〕國人自製數位內容捷報頻傳,由漫畫家蔡志忠、甲馬創意公司總監魚夫合作的動畫作品「孫子兵法」,日前應漢城國際卡通動畫節之邀參展,「孫子兵法」融合3D技術與2D畫風,頗獲國際矚目,還將同時參展的中國2D水墨卡通作品給「比了下去」。
  甲馬創意總監魚夫表示,漢城國際卡通動畫節是亞洲相當重要的動畫競賽活動,由韓國官方主辦,主辦單位在競賽之外,也選出亞洲值得注意的動畫作品供各界觀摩,「孫子兵法」即入選觀摩作品「亞洲首選」之列,成為台灣唯一受邀作品。
  甲馬創意副總經理蔡元隆說,「亞洲首選」觀摩場次每場幾乎都吸引爆滿觀眾,根據主辦單位的意見,「孫子兵法」一書深受國際歡迎,題材上相當討好,而甲馬的動畫製作技術與風格均有可觀之處,加上蔡志忠國際間的「品牌」響亮,在今年台北國際動畫展眾多參展作品中,令人眼睛一亮,因此吸引主辦單位主動邀請參展。
  蔡元隆指出,中國受邀參展的2部動畫作品,均為取材民間故事的水墨動畫,係1993年的舊作。
  中國發展水墨動畫多年,一開始固然讓人驚豔,但多年來並無新意,事實上,好萊塢夢工廠已宣示不再製作2D動畫,2D動畫的高度勞力密集,已不符產業趨勢。
  「孫子兵法」是甲馬創意為蔡志忠漫畫所製作的一系列經典漫畫之一,這一系列動畫作品是由蔡志忠原創漫畫,甲馬創意負責動畫製作,目前已經完成8部作品,規劃出滿20集,國內銷售長紅外,香港翡翠動畫、日本創意經濟業者創河公司都有意買下該系列動畫播放、發行權利。
  儘管成為台灣唯一受邀參展的動畫作品,魚夫回憶這次應邀參展的經歷,卻充滿了感慨,「成為唯一台灣參展的廠商,我們覺得很孤單」。
  他指出,台灣發展動畫20多年,卻一直停留在代工階段,走不出自己的風格,魚夫認為,受限於長年浸淫代工管理模式,「動畫代工業者做不出有創意的東西」。
回應﹕
  恭喜。
  偶過於食肆,聞一人曰:「吾孫揚威世界矣!」因事忙,心雖喜而未及細聆。及返,又過該肆,就而詢之。有知者告曰:「是矣!乃蟈蟈賽也!」
  夫碟淺,不能浮細舟,其盛醬油之多,餐食鹹之有餘焉。是碟中之「鹹」,鹹之而自「剩」,剩之而自「忘」,忘之故欲「蟈」,非蟈「振」其名歟?
  昔有鐵人,又來少棒,曾號小龍,世界採購冠軍!何需靠一動畫揚威耶?人需自重,重德尚義;不驕不餒。小成積如水,泫者非炫,大敗置於頂,不敢或忘!斯乃文化之要也。
  中國文化千載相襲,曾領導群倫,光芒萬丈,豈是振名可欺、螢火可掩哉?
4143 留言者:過客 [2004-04-29]
主題:對“開放文學”的幾點看法
  前次於“開放文學”網留言,未料引出朱先生長篇議論,讀後感慨良多。來此網兩年有餘,雖未曾留言(除近日於“開放文學”幾則留言外),然得益於朱先生之答問者實多。而先生孜孜於中華文化之傳播,其精神尤足讓人感發而興起之。
“話題”因我而起,故不揣淺陋,將思緒稍作整理,在此再放言幾句。惟無暇字斟句酌,言辭或有偏頗,尚祈恕之。
我將自己的想法分成四個方面:

一、關於“開放文學”的宗旨表達

“開放文學”網站首有“宣言”,中謂“資訊界的‘開放原始碼’運動,將原設計人將所作程式公諸大眾,使人人能得而參與。此舉促進了使用者與設計者的交流,深化了程式的功能,令作品演化不輟、日趨完善。同理,文學也應開放,謂之‘開放文學’”。以個人之理解,“開放文學”與“開放原始碼”並無可以類比之處。蓋“開放文學”所接受的作品,除未來可能涉及時人而有版權問題者外,其多數作品均已超出了版權時限。特別是古代作品,其本身已經“開放”了不知幾許年頭,何需再行“開放”?此一點似與“原始碼”不同。
撇開此點不說,尤值探討的是,雖然“宣言”後文有“宏揚我中華文化為宗旨”之表達,但整個“宣言”的主體內容則在強調作品的創造和整理,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傳播。這種表達實易致人對“開放文學”宗旨的誤解。愚見以為:之所以選擇“開放文學”而非其他經典,原因在於:文學以情節動人,以情感說理,所謂“其感人也易,其入人也深”。 蓋古今語言變異,徒取經典聱牙之文,只恐拒人千里,何以傳播文化?由此推斷,開放文學之目的實有三方面:
第一,以文學之形式導人入門,由此而生熱愛中華文化之心。(誘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耳 J)
第二,以改編而誘人體悟、思考和再創造,以獲得潛移默化之效果。
第三,由此擴大作品所表達思想之影響,以達成弘揚中華文化之目的。
就此而言,竊以為“宣言”於自身的教育功能表達太過簡略。(實際上,“開放”在這裡的意思,大概只能在“公眾參與”的意義上來理解)

二、關於“開放文學”網站的建設

“開放文學”網站提供了一些便利閱讀和修改的功能,值得肯定,略過不提。
依我理解,“開放文學”想達到的技術流程是:作品提供–閱讀–正字或校勘–作品提要或翻譯–討論–改編。按照這樣的流程,對照現在的網站建設,至少可以發現有兩點不足:
1.所提供的作品顯然不是“定本”。既然如此,其中存在問題就是必然的。這些問題有些是原始的(比如原版本的文字錯誤等),有些是衍生的(如傳刻錯誤等)。很顯然,對於那些明顯的錯誤,當然可以根據一定的原則改掉。但倘若還有一些文字在疑似之間或不能確證其無誤者,該如何將它們顯示出來?目前網站提供了建議留言,固然可以用來表達或討論這類問題,但對一個讀者來說,讓其在閱讀的過程中就關注一些問題,會不會更好些?所以我個人傾向於作品提供時可以使用不同的字號和顏色,用以區分正文文字和疑似文字,亦可給讀者提供一種警示。
2.任何建議和討論,對讀者而言,都是一種學習。所以“建議留言”的內容本身就具有知識教育方面的意義。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將這種教育效果放到最大?根據我個人瀏覽網絡文章的經驗,視覺上的連續性,對文章內容的記憶是有幫助的。從這方面來說,目前“開放文學”網站上的建議留言手續太複雜。其他置而不論,僅就其中不能在主貼下直接回復而言,這樣的設置事實上對留言本身的教育效果就有所影響。
數日前我曾經在“開放文學”網站上留言,提了三點建議。那三點建議的核心,就是意圖將建議者所指出的問題和提供的答案“醒目”(其中有一條涉及錯誤修改理由的建議,目的也在此),讓讀者即刻捕捉住關鍵所在,從而達到一種教育效果。按照我的想法,留言建議其實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文字的糾正,其二是作品意旨或相關知識(或問題)的討論,其三是可作為精華保留下來的內容匯總。特別是第三方面,實對閱讀古書具有無比的價值。但目前網站的建設似乎在讓人“自學習”方面還設計不足。
此外還有一些問題,目前一下子整理不出,留待後日再發貼討論。

 三、關於改字

現在來討論改字問題。
根據我讀書的經驗,書籍錯字的出現大體有這樣幾個原因:
1.作者筆誤或記憶錯誤。
2.傳抄錯誤。
3.刻板或印刷錯誤。
4.漫漶或其他意外導致的錯誤。
5.後來者校改錯誤。
涉及到現代技術,還有ocr錯誤、字體轉換錯誤等。

在所有的錯誤類型中,最典型的錯誤是“形似而誤”。這一點對“開放文學”網尤具討論意義。
根據上文的技術流程,我們可以把本網的作品區分為三種類型,即:原作品,提要或翻譯作品,改編作品。很顯然,開放文學網應當保留的是全部這些作品(即便不是,也應當保留原作品和改編作品)。根據這一原則,我們就需要對改字的應用範圍進行適當的區分。這種區分就是:

(一)對於原作品
第一,有版本或其他證據證明其文字錯誤者,可以保留原本文字而改之。(當然,現今也有人不保留原本文字,而只是出校勘記說明之)
第二,有疑問者可以通過出注指明之。
第三,任何校補的文字都應明確標示之。

一個人的知識畢竟有限,任何自以為正確的改字,都可能因為自己知識的殘缺而發生錯誤。所以對於原作品,我們首先應該對它保持一種敬畏。

(二)對於提要和翻譯作品
由於這是一種重寫,所以文字的正確與準確,一依提要、翻譯者個人對作品意旨的理解和其文字表達水平,改字不針對原作品,因而可討論的餘地多。

(三)對於改編作品
改編作品實際有兩類:一類是改文字不改內容,形變而神不散。一類是改掉其精神,形神皆變。所以於這類作品的改字,可視改編者的意圖而進行。

四、閱讀建議

1.以讀懂作品為原則,文字糾錯在閱讀中相伴而行,忌僅僅注意錯字而忽略了對作品意旨的把握。

2.學會提要鉤玄。

3.勿先行一判斷而後再讀作品,評價脫離作品的實際。

4.文字僅是外殼,精神的體悟纔是核心。

5.勿擔心自己議論的膚淺,沒有人生來就是偉大的思想家或評論家。


匆匆寫就,謬誤必多。恭請批判。

過客 上
回應﹕
  好極了,垂釣竟月,終於釣得大魚一條!
  老朽日常教學,常引用一個觀念:如果是「生產線」,規格固定,流程渠然。但老朽生平就不喜流水作業,常隨興而為,也常有新意。開放文學亦然,其緣由在於電書能下載之內容不足,遂有此念。然因本室人手有限,無法放手而為,蹉跎既久,遂不計淺陋,大膽逕行。
  老朽常言「利眾」至上,然一己私見,何以眾為?今以開放文學為餌,(誘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耳),實為渺渺之私,於此,可知眾心所在,可以言利矣!
  君言甚是,老朽暫不表意見,以免形成「一言堂」之窠臼,歡迎網友參加討論。
  同時,不論有何建言及改進之要求,皆可提出,本室當視實際情況,妥於支援。
4604 留言者:過客 [2004-08-17]
主題:建議
  因近數月閱讀此網留言, 時有煙硝之味, 容敝在此作個建議與吳先生及尊夫人, 凡自有所理者, 必自信且自証自明. 自明者, 若自信存何用他人肯定或反對, 自証者, 以己之觀察透過時間歷史做證明.

再者, 夫妻之事, 實非他人之事, 此應無人不認同.

上述若不以為然, 吳先生及尊夫人二位仍可繼續堅持自己的立場, 直到自己是"對"的為止,

謹此
回應﹕
  兩岸之間,有山有水,山水難通,刀兵必隨。
7157 留言者:過客 [2006-12-29]
主題:全美達
  在7111留言中,兵孫案尚未解密,不可說!不可說!是否意味??魯兵孫仍在商談中?會否再「擱淺」?為何不早找全美達共同合作,避開收購形式,以受權全美達把中文造字引擎嵌入全美達晶片內,以避開美商務部,像跟藍色巨人般創造另一類飛龍CPUs,相信文傳現在在中國早已開花結果,取得一個雙贏局,奈何現在把文傳折磨到今天這樣子!可惜可惜!
回應﹕
  可說者必已解密,未解密當然不可說!老朽於文傳工作時,僅負責研發、且均超額達成任務!餘事一本君子之行,素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今已離職,諸事與老朽何干?
  然而,閣下小覷老朽至非全美達、IBM不可乎(與彼等合作事,全係董事會作主,老朽另有良策,但權不在手,一人反對無效)?今廉頗雖老,尚能大呷稀飯三碗!尚未入棺,大局待定!老朽必將證明,人之至狂至妄者:「若非獨力回天、即是同赴黃泉」!不煩閣下費心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