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4 留言者:秦漢唐 [2008-03-24] |
主題:默讀 老師您好: 學生對閱讀、理解之機制有一處疑問。當學生閱讀書籍時,自我感覺文字首先經過視覺辨識,然后必須經過大腦中一發音機制「默讀」此文字(不出聲、口舌喉亦不動),如此方能將概念連貫起來,最后才能略理解文義。又當思考問題(打腹稿等)時,也離不開此「默默自言自語」之過程。 但坊間「速讀」教程皆言應避免此「默讀」過程,僅用「視讀」直接理解,則閱讀速度可一目十行。老師也曾說漢字一字一圖,直觀易解。請問老師此「默讀」是否是閱讀、理解時之必須?如何是有效的方法? 學生 敬上 |
回應﹕ 閱讀時先經過「默唸」是種良好的習慣,因為閱讀用眼(入腦)、默唸用聲帶(聽覺入心),兩者合用能有助於「認知、理解」。蓋語言與文字皆係潛意識作用,但性質功能有別,語言近感性、文字係理性。是以真要「讀書(與閱覽有別)」,絕對不可「速食」,一目十行的結果,只是沙塵暴! 要問什麼是「有效的方法」?得先確定「立場、目標」!如果想嘩眾取寵,一目千行更令人結舌!但為瞭解文中「義理」,保證「速讀」等於緣木求魚!若真要「體會古人心意」,讀古書時,最好搖頭晃腦、讀出聲來,學學古人的肢體動作! |
#7673 留言者:超文 [2008-03-24] |
主題:抽象思維與跳耀性思考 老師: 老師於智慧學中的抽象思維與跳耀性思考(Flight of idea,又稱意念飛躍,是指思考速度很快,一個念頭接一個,躁症患者常有的症狀。) 二者有相同的地方嗎?亦或全然不同? |
回應﹕ 「抽象思維」=正常狀態之思考,從宏觀出發,以求全面且完整之認知者。 「跳耀性思考(Flight of idea,又稱意念飛躍,是指思考速度很快,一個念頭接一個,躁症患者常有的症狀。)」=一種心理學新名詞,代表非常態之思考現象。 二者之同在於對思考之描述;其異則在於用途各別,兩者之動機、立場、對象完全不同。抽象思維與平行思維、觀察思維同屬思維的方法;跳躍性思考則指思考時,或速度太快、或跨距太大、或內容非常。只是,跳躍性思考又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認定,一種是正確高效,另一是錯亂不經。 聽說過「天才與瘋子」的傳說吧?人們喜歡把問題分得一清二楚,可是大自然卻沒有這種義務。類似的例子如人與電腦,人有肉體與精神之分,電腦更有硬體與與軟體之別;電腦硬體功能強大者,每秒鐘可執行數兆指令,而軟體設計不良者,光開機一次就要耗上幾分鐘之久! 其實,硬體速度快、容量大,也比不上一隻螞蟻所具備的功能。再說,就以當今全世界電腦的總和、將所有大型、超大型資料庫的資料加起來,其「智能」也較一個幼稚園的小朋友為低!當然,若以其耗電量、數學運算速度、記憶貯存調用能力而論,足可以嚇煞一般老百姓! 可是,這個物質文明的桂冠,除了當今世界尊若上帝外,過不多久,等到一個王朝殞滅了,蓋棺論定,罪魁禍首怕難逃宿命。就像這次台灣的選戰,以往那個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神主牌,倒了便成了過街小鼠!從某一個角度來講,天才與瘋子的跳躍性要看批判者所站的立場,事後方明! 且不論「抽象思維」(蓋一寫出來,又是洋洋灑灑,沒完沒了)!若只談「跳躍性思考」,一切倒是簡單明瞭! 假定有「天才、白癡、瘋子」: 天才=高效硬體+強大軟體。如不懂電腦,天才莫非添材;沒有伯樂,千里馬只是馬。 白癡=低效硬體+無效軟體。問題是,誰又知道什麼叫做效率? 瘋子=高效硬體+無效軟體。執行亂數,一種躁症患者。 心理學家未必懂電腦,一般人未必瞭解天才,所以概括一句「跳躍性思考」,一舉解決! 舉例說,十年前,老朽出版了《老子止笑譚》一書。中國時報「讀書人」專刊派人來台東訪問,說要做「書評」。老朽告以該書非創作,只相當於註釋,無須評論。由於來訪者的堅持,後來倒果真「見了報」。該書評曰:此書構思屬跳躍性思考,內容如天馬行空(後來該訪者來電道歉,謂原文已被其主編所改)! 可作如是觀。 |
#7672 留言者:小人 [2008-03-19] |
主題:為什麼 老師您好: 學生有問題,如果與義理無關,就請刪掉。問題是,為什麼面對圖文系統這麼重要的工作,老師居然怕人說話就撒手不管了? |
回應﹕ 不能說與義理無關,只是,汝之「義理」認知有問題。蓋「義理」者,「犧牲私利之道理」也。圖文系統工作之重要,在於為「傳統中華文化服務」,否則,圖文系統與其他電腦操作系統無別。而傳統中華文化建立在「倫理道德」上,故發展圖文系統,怎可僅以產品成敗為判斷標的? 老朽數十年來,教學、工作,無非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兼以八年來,於文傳之各開發案中,失誤累累,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任何理由都只係以羞蒙醜!圖文系統與小杏子可謂「背水一戰」,但不表示「篤定成功」,尤其是老朽句句不離「道法自然」,總不能自欺欺人吧! 諸葛孔明五丈原禳星,是明知不可而為之,緣圖報劉皇叔「知遇之恩」也!老朽「背水一戰」亦然,知遇之人,丁一也!此外,文傳公司投資者眾,雖與老朽之「知遇」無關,但以理而論,圖文系統若成,其利鉅大!既能獻之與「股東」共享,不妨搭個便車,結個善緣。 孔明步罡踏斗、至第七日主星竟被魏延一足踏滅,其神話莫非天理;老朽努力七載,311二陳破功,同係「神話」,但識者自明天機焉!天機者:國之重器、不可示人!老朽明知故犯,所恃者,「天佑」也!職是之故,不論虛實真幻,機兆於動,是謂:「天佑」至此為止! 實話實說,圖文系統雖係老朽一手規劃,但一應程式悉由程式師設計。於今,大結構已完成,諸元就位,所欠缺者,人手不足、時間有限。苟若老朽日日督戰,獅吼狼嗥,同仁們倍感壓力,與事無補!繼而老朽轉進蒔花澆水,近來所植桂樹,青蔥挺拔、香郁心肺,此道自然若此! 道法自然有其義理,圖文系統之成敗亦然。於《智慧學》中言及,宇宙中一應事件皆係「前定」,老朽不過局中之一枚棋子,汝等亦不例外!為人之義理係:確定目標,為所當為,敗不餒、勝不驕,只問一己有無私念,不計他人功過毀譽!只待此生散場,天榜昭彰,一切自有定論也! |
#7671 留言者:奮迅獅子 [2008-03-18] |
主題:洗經伐髓 這五年多來,蒙先生點燃自身無私之明燈在前,授以智慧,令晚輩洗心伐髓。一路行來,私心漸消,煩惱漸離。雖離目標尚遠,但先生之教誨確實令晚輩感到靈台清明、脫胎換骨。 感先生之大恩,晚輩無以為報,惟有繼續去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以利眾生,持續篤行大道而已。 晚輩頂禮。 |
回應﹕ 恭喜,恭喜!主觀與客觀等量,是一之於萬、猶萬之於一也!人生問題至大,大與天同,被擋在關內者,其關即牢,煩惱無窮!須知,人之一生祇是宇宙一瞬,精鋼有待錘鍊、爐火純青尚青,目標不宜放得太近。要者,道上步步是考驗、時時有考驗,應不住於考驗、通透於考驗,則近道矣。 老朽職司耕樵,不過負薪山林,轉售城市而已。文化鴻恩源自中華之古聖前賢,匪老莊孔孟,老朽早已迷失於險巇、自墮泥淖矣!如今西毒為患,舉世瘋狂,倫理道德輝黯燼殘,人心麻痺,靈台清明之類已瀕臨絕滅。然,天生之材必有用,用必用於必用之途,不計其功、不較其利,謂之大道。 但願所有悟道者,常時不離不棄,自修自行,與眾生利,與道同在。 |
#7670 留言者:朴石 [2008-03-17] |
主題:學習《老子止笑譚》有感 朱老師: 在老師這裏看貼一年多了,近期在學習《老子止笑譚》一書。自己讀過《道德經》的各種講解中,惟老師將“無欲”視為通往“道”的根本,從這點出發,“小我”-“大我”-“無我”,整個老子五千言就是一個整體,通篇只言一個理。認識上,方法上,行為上若能做到客觀、無分辨心、無私心,離道就不遠了。 然而多年“功利”教育薰陶,惰性欲望積累,心早就蒙了厚厚一層污垢。在潛意識裏面,行為做事、待人接物總是脫不了一個“我”字。有了“我”這個立場,再去看老子,老子就成了“功利主義”或“心靈雞湯”式的老子了(吸收的是如何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法策略,揚棄的是所謂消極無為的人生態度。)自己以前看過的老子大多就是這樣的老子。讀過老師的書後發現,在最根本的出發點上,已經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遠遠偏離了道的本義了。 老師曾以控制體重來示範如何“自我控制”,現在能體會老師為什麼那樣做的原因。要修道必要修心,修心必要修身,修身必要修行。事無大小,都可是修行的一種方式,借助做事,一方面戒掉惡習惰性,另一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掃地灑水,待人接物,那樣都是修習的功課。看似容易,其實也難,在上次的自我控制中自己沒有達標,敗就敗給了自己的惰性惡習。 以前一直疑惑於一個問題,既然老師視“無欲”“自然”為必然,可為什麼做事的態度又顯得那樣執著,那樣追求效率?現在有些明白了,《道德經》中講“抱一而為天下式”又講“治人,事天,莫若嗇。”,最自然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推廣之,最真最善最美就是最接近於道的。脫開“小我”的約束(無我),人就可以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來看事物,以“效率”和“細節”為目標指向,萬事萬物的理就是融通的,所行所知就和道近了。所以“勇猛精進”和“無欲”“自然”不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落在出發點上就是在格物中修心。 一年多來,在老師言行中看到了什麼叫“君子坦蕩蕩”,什麼叫“寵辱不驚”,什麼叫“君子不器”,什麼叫“言而有信”。。。。。。深信老師執的是大道。願老師身體健康! |
回應﹕ 謝謝!閣下賜給老朽一個大禮,也來得及時。正當老朽在激流中幾乎翻船之際,僅一己主觀的自信,與魔相其實相差無幾。尤其是老朽自懸罟網,動見觀瞻,一絲一毫不能出錯。否則,對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誤己不過一筆勾銷,但若貽害他人,將是罪大惡極、萬世難恕。 老朽崇拜「老子」,較孔子、釋迦牟尼猶勝。其原因,就在於《道德經》,簡簡單單五千言,已包羅宇宙人生,巨細無遺。只是千秋以降,後賢眾說紛紜,能溯江而上,直趨本源者不多。老朽甘冒大不韙,著「止笑譚」者,係因平生經歷,看多了功利的後患,已笑不出聲矣! 實際上,自遠古以降,西方意識型態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我中華文化,則稟聖賢之道,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只因炁能振盪,陰陽因循,百年來物質文明勢盛,中華瀕危。試觀長江大河,無不出雪山而為清溪,經重巒而化激流,最終消失汪洋大海,順其自然焉。 人之為人,有一大因緣焉!釋迦牟尼佛曾謂:「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是指此因緣也。蓋炁能者,宇宙之動力也!動力者,變化之因果也!因果者,時空之至理、天人之所屬也!人唯有心領神會、行止如一,當小我與大我聚會交融,即係此一大因緣,冷暖自知! 老朽僥天之幸,於37歲得睹明光,感恩載德之餘,故此結廬罟網,以就有緣。今花開網際,雖偶有噪音,但幸未掩人耳目,是知:德不孤,必有鄰是也! |
#7669 留言者:芋頭 [2008-03-14] |
主題:敬呈陋見 先生您好: 因近日留言問答,思索「智、德、信、權、財」五行(出自《智慧學》第五章第一節第一則「天時」)之義理。敬呈陋見,祈請 先生教誨。 信,他人之信仰;權、財,身外之物;德,自修、自省、自行之。人若無私,其智故可生財、生權或生信,皆不如以智生德來得順應自然,不受外界外物左右。 人若有私,以所謂的智去求財,可能利慾薰心,沈淪物欲;以所謂的智去謀權,可能陷入政治漩渦,難以自拔;以所謂的智去取信他人,可能迷失於宗教,為鬼所惑;以所謂的智去「做作施德,反而無德可言」,實係「下德之人」(引用 先生之語,出自《老子止笑譚》)。 《老子》雖曰:「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其意不在反對提倡仁義道德或反對追求智慧,而是希望人們順應自然之道,返樸歸真,「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是故,以「閑置千載、廢棄百年的倫理道德救治今世之疾」,實非陳腔濫調,實為合乎大道的智慧之語。 |
回應﹕ 得其旨矣!五行者,各行其是、相互制衡之性質也。人執其一,應知生生剋剋,必有四餘焉。若知此,可知天理、可應人情,不致墮入迷障也。 信者,尚有自我之認知,諸如人入魔境,即係過於自信之故。人一旦自以為是,主觀偏頗,極易喪失客觀參考而判斷無據。而當人判斷喪失之際,在一己小天地中,可自封為王、自以為仙佛,客觀管道阻隔不通矣。於醫學,謂之瘋;於哲理,是稱主觀失調。 若人對語言文字理解不足,或對普通常識缺乏,則其人所能「信」者,無非自己之主觀餘緒。於此,斯人主觀不離自我分寸,是謂之「愚(母猴子坐心上)」。進一步說:當某人被身邊貪圖利益之人士所包圍,所見所聞必係刻意安排、與某人主觀全同,信之則稱「昏庸」。 唯:「以所謂的智去取信他人,可能迷失於宗教,為鬼所惑」尚有先決條件,即其「智」不實。蓋「宗教」有真有偽,「真」者,其教義與行止一貫,且經得住客觀考驗;「偽」者,不過嘩眾取寵,滿足有心人士一時之需求。近日所發生之案例,千真萬確、百載難逢,其人其事,如假包換! 何以高級知識分子愚昧如斯?正因本室工作難度極大,天地人無所不涉,其門檻高企,道德關隘無盡。凡「技匠」但見其利齊天,卻伸手難搆,兼以老朽百鍊金剛,顛撲不破!但凡德性不夠者,長時間在此天淵交煎、神魔互搏下,若不「主觀失調」,亦必遲早崩潰也! 於客觀世界,物必自爛而蟲生,當社會上經濟成長停頓,世人生活由順入蹇,斯爛矣!既爛,人人挺而走險,於美國為9夭夭,本室小眉小眼是3夭夭!以至夭夭夭夭臨頭,普天同亂,人不聊生,始為剝之極也!剝極必復,所復者,倫理道德,是乃千年玄艾、智慧之靈藥也! |
#7668 留言者:乾乾 [2008-03-14] |
主題:宇宙壓力論與引力論之思 引力論之來源是出於解釋行星之運行軌道,故而牛頓無法解決引力來源的問題。以老師的壓力論和引力論所得出的數學公式是一致的,根本上是思想上的區別,引力論以星體為體,壓力論則以宇宙炁能為體。 有個反證,當是黑洞之說,從壓力論推導,應該是沒有所謂的黑洞的。而現有的引力推導出來的黑洞,實際上是不可能直接測得的,直能間接證明。(世人迷於此論,適為迷信科學之明證) 自己偶爾想到,既然有萬有引力實驗,老師的壓力論也完全可以用實驗來證明。再一想,這是宇宙量級的實驗,實在很難直接證明的,如黑洞實驗。 再聯想到社會思想,如現在電視節目中「動物世界」十分流行,其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思想還在潛移默化著年輕大眾。思想之于社會一如老師的壓力論中的宇宙炁能之於星球,思想才是根本。如二次世界大戰,究其根源,都源於人類思想的進化。然以老師的智慧學來看,這一切也是自然而然的演化而已啊。 所以衷心希望老師的智慧學能夠大行與世,一醒世人耳目,別再迷於物質引力之論了。 |
回應﹕ 其實,黑洞並非迷信,以生死交替而論,炁能也有其循環,其易不易也。 至於《智慧學》,起碼也須數十年後,待這一代「專家」下野了,下一代才能放開心智,重啟新猷。由科學史觀之,宇宙觀之循環已歷數代,由托勒密到哥白尼費了約1400年,到牛頓約200年,到愛因斯坦亦然。目前新的宇宙觀百花齊放,尚無定論,至於智慧學,古今獨步,怎期這一代能「一新耳目」? 西方文化以利為先,凡事,無利不圖。老朽,中華傳統未寒之化石也,所作所為一不求利、二不為名,是名「不二」!諸如牛車,苟若世人有利,超重多載,車損牛疲,自毋贅言。老朽者,荒原之灌木也,牛羊不食,世人不愛,正好終養天年,不亦樂乎? |
#7667 留言者:義工 [2008-03-14] |
主題:有關留言#7660 朱老師: 學生是留言#7660中「嫌薪資太少」的義工團成員。事實上,學生從未「嫌薪資太少」,甚至連「嫌」的機會也沒有。請容許本人略作辯解,打擾之處,懇請老師見諒。 當時突然獲邀加入工作室,既喜且憂。喜者,得老師親炙,乃學生夢寐以求之機緣;憂者,自己尚有塵緣未了,一旦來澳,怕無法心止水凍,全情投入工作。此外,不算強壯的身體,能應付工作室繁重的工作嗎?最初向某人表達的,也只是這些憂慮。 及後某人問,要求的薪水為多少?學生反問:「我不知工作室的標準……9000-10,000可以嗎?這是我一向的工資水平(也是本地剛畢業大學生之平均薪酬)。」對方答:「沒關係,各有各人的考量,朱先生負責解決大家的問題……我知你的地區人工高,這個薪水是委屈了。」 其實薪水再低,學生毫不介意,惟因家人期望問題,九千元較好交待。當時已感到,以工作室的經濟狀況,九千很可能過高,所以一心等待工作室提出其可負擔的薪資,繼續商議。 不料某人回覆電郵,表示無法滿足起薪要求,很抱歉云云,言下之意,本案就此結束商議。 學生感到非常愕然,沒想過這麼快便被拒,而且理由是絕非重點的「薪資」!遂追問道:「不如由你們提出可負擔的薪資,我再想辦法和家人商量,好嗎?」 對方答曰:「……我想你的困擾朱先生大概也能感覺到,家庭、感情、工作,相當難以權衡,有時顧此難免失彼……你呢?你想要什麼?圓滿是難以一時企及的,這要累世修為。如果其他的問題,你都能克服。只剩下薪水的問題的話,錢的事可以再談,我也願意代你轉呈此意,望得以轉圜。總之,不要勉強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今日機緣未熟,來日尚有可進之機;但眼下若勉強接受,倘來日因今日之故而去,則此緣或許難再,屆時豈不可惜?」 既然工作室一再婉拒,學生雖然很失望,但也自覺緣未熟,所以沒再提出什麼。 此事由始至終,令學生掙扎猶豫的,乃「情」而非「金」。朱老師是學生最尊敬的人,豈會為區區小數而污衊老師的美意?事實上,學生現在從事的工作,收入遠較以前微薄,但因有意義,故從未嫌棄。 總之,是次錯失良機,只怪自己在感情問題上扭捏不決。而塵債未清,實屬天意,心也無怨。唯一不安的是,因與老師的溝通隔了一層,恐不盡達意而產生誤會。幸好現在終於有機會澄清箇中因果,學生承認當時決心不足,但絕非「唯金是問」之徒。 今值工作室巨變,學生不敢在此芝麻小事上太饒舌,謝謝老師花時間讀畢本文。 |
回應﹕ 往事已矣,不論是誤會或另有玄機,緣起緣滅,船過無痕,應作如是觀。 工作室311之變,本在數中,幸得通過考驗,將再接再厲。唯往事不忘,適為後事之師,今後無須張揚,閉門努力奮鬥即可。事實上,老朽原意,在網上溝通可集思廣益,且號召同道。不幸事與願違,網上只見老朽獨白,成為笑談。但做人信義為先,老朽咬緊牙關,雅不願未見虎頭卻留蛇尾。 如今,天意微妙,假禍事為福報,老朽不得不愉快地鞠躬下台、關門收攤焉。汝學繪圖應加強對象觀察、及基本結構之認知,蓋於多媒體3D系統前,觀察力不足將舉措維艱,餘事皆可有軟體功能代勞也。如果(當然可能不果)圖文系統完成,將需要大量藝術家,做什麼?創新、審美、品管也! |
#7666 留言者:子文 [2008-03-14] |
主題:不染 真純蓮花未現美麗高原,獨選汙泥而長,更顯其潔。五濁惡世,是非難辯,黑白顛倒,一娌輕風往往吹狂妖言,迷惑萬眾。先生胸懷大志,悲願自行,雖千重浪,拖搖步法,然大向明定。千百年后,濁者逾濁,清者更清,高風亮節,更顯其輝。他濁是他自家事,清流自有清流賞! |
回應﹕ 青山青來綠水綠,花花世界花似玉;欲知清流何處有,仰望長天問蒼虛! |
#7665 留言者:華子 [2008-03-14] |
主題:品德養成 請問朱老師: 品德、道德(程度),是如何在一個人身上建立起來的?是什麼樣的情境,包括知識的、心境的、環境的組合,確定性地促成了人的道德生活? |
回應﹕ 問得籠統,無從答起。 蓋「一個人=這個時代60億分之一」,每一個人都是「個案」,如何回答?再問「各種組合情境」,直可寫無數本小說!以下且就「人與道德的關係」稍作說明。 人本具獸性,苟任性而為,便等同禽獸。中國人在五千年歷史中,歷經無數智者的體驗,制定了「人與人間之倫理規範,以及人與行事之道理與品德」。行之既久,繼之以教,教之成習,性相近、習相遠,始能脫胎換骨。然而,怠之若久,不教不習,或深迷物欲,性相近、習相遠則易人為獸必矣! 自古西方社會缺乏聖賢,所幸尚有宗教約束,文化發展異途。然近世物質科技盛行、宗教式微,西方社會完全依賴法律維持,權力謀利、弱肉強食,將倫理道德視為桎梏。如今我國西化已久,動輒以美國老大馬首是瞻,不幸法律尚不健全,而民俗迷信方殷,休言倫理道德,連頭腦清楚者已不多! 然而,天道公允至極,中國獨領風騷數千年,如今沒落,勢所難免。即令老朽常言「剝極必復」,但以人性而論,起碼尚須一兩代人之覺醒,方可明光再現。職是之故,今人置身「叢林」,隨處可見獸蹤,朝夕但聞獸嚎。老朽以修行為務,故應以身試法,掛網為鑑,其他人等,不妨自訂目標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