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1 留言者:網主 [2008-11-27] |
告網友: 本則又摃龜了!濟公老朽明明白白在講「可笑而不能笑的笑話」,看來不僅「昔日」、至今也是白講!全文從頭到尾都是「笑話」,既笑自以為是之人的愚昧,又笑庸俗平凡者的無知,更笑茫茫世事的無奈!為何網友們竟能忽略這樣重要的重點,而去侃侃大砍誰懂不懂的什麼高論?! 且分析一下文氣: 1,〔昔日有人對濟公抱怨:「大和尚,你說話老是不正不經,難道不怕佛祖怪罪麼?」 〔濟公道:「不怕!不怕!」 〕 這是楔子尖,用幽默的口吻,直截了當地切入!換句話說:「金剛禪功」 2,〔「為什麼?」 〔「因為做人只要一開口,莫名是非就臨頭。我們廟裡只有泥巴塑的才能說得正正 〔經經。」 〕 這是破題,不論是誰,正正經經者,一概都是泥人! 3,〔「大和尚又胡謅了,泥巴塑的怎麼說話?我沒聽過。」 〔「罪過!罪過!聽過是聽過,不懂是不懂!」〕 愚人節到了!罪過!罪過!看過是看過,不懂還是不懂! 4,〔「笑話,聽了怎會不懂?」 〔「好,我就說個笑話給你聽,看你懂是不懂?」 〔「懂是怎樣?不懂又是怎樣?」 〔「笑話嘛!該笑就笑、不該笑就不笑。」 〔「行,你說吧!」〕 楔子到此,謂之愚人行可也(假聰明的網友躲過一劫,但未必過得了關)! 文案已經去了一半,怎地還沒人看出來?濟公(或老朽)是想調笑普天之下的「專扮正經的大笨蛋」?當然,精彩的壓軸戲就不簡單了!既要是個「笑話」,不僅要令人「該笑則笑」,而且更要令人「不該笑就不笑」!否則,此笑話就真的變成「「網絡笑話」」了! 於是乎:下半段「該笑不該笑的笑話出場」: 5,〔「有個老太太,高齡八十,子孫滿堂。老太太喜歡啃骨頭,但年歲大了,齒牙動 〔搖,老太太常食不下嚥。幾個子女一商量,決定給老太太裝副假牙。牙醫立了一 〔份保證書,保證裝了假牙後,老太太能啃雞骨頭、豬骨頭,但牛骨太硬,沒法保 〔證。 〕 這是標準的「笑話結構」,詳見拙著《多媒體劇作導論》,先訂出格局。 〔但牛骨太硬,沒法保證〕是標準的「伏筆」,要寫小說,這種技巧非常重要! 6,〔「牙裝好了,子女們決定慶祝一下,有人認為還是謹慎一點的好,便先用鴿子取 〔代雞,先讓老太太解饞。不料,老太太狠狠一大口咬下去,卡的一聲,鴿子安然 〔「無恙,假牙斷了!〕 這叫觸媒,要令人笑,先製造懸疑,轉移注意力。 7,〔「這還得了?!這幾個子女都是地方上有名望的人物,怎甘被此庸醫所欺?於是, 〔一同到牙醫診所去興師問罪。 〔「牙醫聽了說:『我保證能啃雞骨頭,但沒保證啃鴿子呀!』」 〕 伏筆兌現,如果沒有那段「牛骨太硬」,就叫生拗活扯! 在理論上,能令不可能變成可能,只要無傷大雅,就是笑話! 8,〔那人聽了笑說:「好笑!好笑!」〕 到此為止,笑話只是笑話!只供茶餘飯後消磨時間,價值不高! 9,〔濟公道:「不好笑!不好笑!」 〔「為什麼?」 〔「故事還沒講完呀!待幾個子女們吵完了,回到家中一看,老太太的斷牙卡在喉 〔嚨裡,向閻王爺報到去了!」 〕 此乃迴龍筆是也!濟公之不怕佛祖嗔怪,無非代佛祖發聲也(為什麼?烤焦了也)! 於認知界,要能掌握文案重點,巨細無遺!人生一場,怎能迷迷糊糊混到終場?輪到閻王爺問時,連該笑不該笑都不知道!豈不「白來、白過、白吃、白死」!起碼,這一小段:「濟公講笑話渡人,但人生禍福難卜,事事笑中含淚。」應該看得清清楚楚! 於理解界,水平思考一番,這個故事焉是笑話?老朽敢說,把這段文案考考當今「諸大博士」,有誰不是活在當下而不自知?把文中人事時地物換一下,生旦淨未丑粉墨登場,東敲鑼來西擂鼓,誰不如此?故謂:「愚人處處皆有,智者事事留心,懂與不懂在於是否觀察入微。」 最後到剖析界,剖析什麼?當然是前面的主題(所認知者),濟公不必剖析了,但何以「笑話可以渡人,人生禍福難測」?於茲,其因果為:「笑話可以隱含真理,蓋人間事非人能控制,充滿無奈也」!至於如何「笑中含淚」?蓋:「人之覺或未覺有賴朝夕思索與否也。」 其實,這是一則精彩的短篇、為《文易》最佳的橋段範例,係前後兩則式。若仔細分析,文中字字珠璣,句句言有所指,當留待日後講解。 原文案: 昔日有人對濟公抱怨:「大和尚,你說話老是不正不經,難道不怕佛祖怪罪麼?」 濟公道:「不怕!不怕!」 「為什麼?」 「因為做人只要一開口,莫名是非就臨頭。我們廟裡只有泥巴塑的才能說得正正經經。」 「大和尚又胡謅了,泥巴塑的怎麼說話?我沒聽過。」 「罪過!罪過!聽過是聽過,不懂是不懂!」 「笑話,聽了怎會不懂?」 「好,我就說個笑話給你聽,看你懂是不懂?」 「懂是怎樣?不懂又是怎樣?」 「笑話嘛!該笑就笑、不該笑就不笑。」 「行,你說吧!」 「有個老太太,高齡八十,子孫滿堂。老太太喜歡啃骨頭,但年歲大了,齒牙動搖,老太太常食不下嚥。幾個子女一商量,決定給老太太裝副假牙。牙醫立了一份保證書,保證裝了假牙後,老太太能啃雞骨頭、豬骨頭,但牛骨太硬,沒法保證。 「牙裝好了,子女們決定慶祝一下,有人認為還是謹慎一點的好,便先用鴿子取代雞,先讓老太太解饞。不料,老太太狠狠一大口咬下去,卡的一聲,鴿子安然無恙,假牙斷了! 「這還得了?!這幾個子女都是地方上有名望的人物,怎甘被此庸醫所欺?於是,一同到牙醫診所去興師問罪。 「牙醫聽了說:『我保證能啃雞骨頭,但沒保證啃鴿子呀!』」 那人聽了笑說:「好笑!好笑!」 濟公道:「不好笑!不好笑!」 「為什麼?」 「故事還沒講完呀!待幾個子女們吵完了,回到家中一看,老太太的斷牙卡在喉嚨裡,向閻王爺報到去了!」 參考答案: 1,認知界:濟公講笑話渡人,但人生禍福難卜,事事笑中含淚。 2,理解界:愚人處處皆有,智者事事留心,懂與不懂在於是否觀察入微。 3,剖析界:笑話隱含真理,人事充滿無奈,覺或未覺有賴朝夕思索與否。 且換一則正宗「濟公公案」,此公案見諸佛教文件,實非老朽「杜撰」者(今後答案規格同前﹟8263則): 某人虔心求佛,後遇濟公活佛施法救人。 某一見,立刻跪地求曰:「請憐信徒愚誠,多年來不辭辛苦,只求作佛。」 濟公笑曰:「汝放著真佛不拜,求我何來?」 該人問:「信徒唯見活佛是真。」 濟公曰:「錯矣,汝所見者,為吾之障眼法術。有謂,真佛不玩法,玩法非真佛。」 該人又問:「果真?」 濟公曰:「若吾所說不實,即非真佛;否則汝當應信之。」 該人問:「真佛在何處?與信徒有緣乎?」 濟公曰:「真佛正在等汝,此緣大矣!吾且付汝神行法力,急火速西行。至天明,當見一村,可大呼三聲:『佛陀救我!佛陀救我』,時門中一人披髮倒履相迎,即是真佛也。」 該人信之,果於天明,見一柴門中、一老嫗聞聲披髮倒履相迎,竟是其老母焉。 網主人白 |
#8280 留言者:庚子 [2008-11-27] |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濟公對一人說了一個有關「斷章取義」的笑話。 2,理解界:人有主觀,同一句話不同人有不同理解。 3,剖析界:愚笨的人只相信自己是對的,因此很難溝通。 |
回應﹕ 1,不確。2,不確。3,不確。 |
#8279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1-27] |
主題:答:8263 朱夫子尊鑒: 1。認知界:有人抱怨濟公說話不正經,濟公曰:話無關正經與否,主要是聽懂。 2。理解界:話正不正經,是個人主觀,但話中皆有說者欲表達之意。 3。解析界:聽話須:聽清楚、聽完全 、解其意,且不要自作聰明,曲解其意。 |
回應﹕ 1,正確。2,不確。3,不確。 |
#8278 留言者:阿勇 [2008-11-26] |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自命正經的人聽到悲劇卻不正經起來。 2,理解界:濟公說話實另有所指,覺得不正經是因為不懂。 3,剖析界:人常常律人以嚴,待己以??。 |
回應﹕ 1,不確。2,不確。3,不確。 |
#8277 留言者:阿成 [2008-11-26] |
主題:答8263: 朱老師: 第一次做練習,對我而言感覺甚難,思慮太雜,無法掌握主幹,勉力為之,請指正。 1,認知界:濟公舉例說明:做人只要一開口,莫名是非就臨頭。 2,理解界:體:語言;用:溝通。語言只是用來做溝通只用。 3,剖析界:無謂的言辭爭論沒有意義,少說多做才是正途。 |
回應﹕ 1,不確。2,不確。3,不確。 |
#8276 留言者:九洲 [2008-11-26] |
主題:#8263主題箤取練習 1、認知界:濟公以笑話點化客人,意指常理勝於懂、懂勝於笑果。 2、條理界:體:做兒女;用:盡孝道。 體:裝假牙;用:啃鶬子 兒女們為老母裝假牙,結果事得其反,弄巧成拙。 3、剖析界:因:成長;果:衰微 牙齒老壞是常態,逆勢而為,反徒增困擾,節外生枝。 |
回應﹕ 1,正確。2,不確。3,不確。 |
#8275 留言者:阿三 [2008-11-26] |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某人聽了一則濟公認為不好笑的笑話,卻覺得好笑。 2,理解界:某人與濟公立場觀點不同,沒聽懂濟公的話。 3,剖析界:人各有立場和主觀,觀點不同以致相互批評,故人間是非處處。 |
回應﹕ 1,正確。2,半確。3,不確。 |
#8274 留言者:心一 [2008-11-26] |
主題:练习 1, 認識界:濟公點化某人聽過不等於聽懂。 2, 理解界:人常自以為聽過就是聽懂了,其實未必。 3, 剖析界:僅用耳聽,而不用腦思考辨別,則難明其意。 |
回應﹕ 1,不確。2,不確。3,不確。 |
#8273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26] |
主題:答8263則主題萃取 1,認知界:一人聽不懂濟公的話。 2,理解界:口頭語言容易遭人誤解,常人理解能力欠缺。 3,剖析界:由于惑於表面,或者斷章取義,常人常常聽不懂語言的真意。 學生 敬上 |
回應﹕ 1,不確。2,不確。3,不確。 |
#8272 留言者:至周 [2008-11-26] |
主題:#8263主題萃取練習 認知界:牙醫作事不密,子女自作聰明,老婦貪嘴送命。 理解界:只列舉其善者,其未列舉者往往致命;眾人寬以待已,嚴以對人。 剖析界:西方考試算加分,由無到有;東方算減分,自有至無。 |
回應﹕ 1,不確。2,不確。3,不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