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9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15] |
主題:答8638 朱夫子尊鑒: 求得了知識、技能,並且能夠日常地實用到,不是使人很高興嗎? 世界各地,有志同道合的友人一同研究學問,不是另人很愉快嗎? 別人不知自己有什麼能力,不因此不高興,不是表現的很君子嗎? |
回應﹕ 非白話! |
#8638 留言者:網主 [2008-12-15] |
告網友: 主題必須全面掌握,如未見「國際學術會議」,必不知「專家身份」,無法領受「嘲諷」之文氣;如不知「旅行於自然中」,則不明觀念之對比,無法認識文意之內涵;如不提「所見各別」,則文義全失,全部落空也! 原文案: 有個國際學術會議,主辦單位為了慰勞與會學者,特別精心安排了一次「接近自然」的旅行,讓大家享受一番生命之美。 當會議結束,大家殷殷話別,一位地質學家向主辦人謝道:「這次旅行真精采,我看那裡應是玄武紀地形,有空要再去考察一番。」 物理學家說:「奇怪,我發現那一帶有地磁異常的現象。」 植物學家說:「此行不虛,我採到了三種蕨類樣品。」 主辦人聽了,問道:「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嗎?」 經濟學家答道:「誰知道?我們浪費了兩天,生產力下降了百分之一!」 建議答案: 1,認知界:國際學術會議後,主辦單位安排自然之旅,但專家們所見各各不同。 2,理解界:專家們一向本位主義,面對自然,仍各說各話,已完全與環境脫節。 3,剖析界:專家只懂自己的專長,已被訓練成為專用的機器、而不識生命意義。 漢字教學之十一(續上周) 基於象形的特性,漢字「意詞」中之時、空觀念非常清楚。從概念上看,「空(古人穴居,工官營之,使其中空)」只代表一個位置;「時(日寺,日變化之管理法度)」代表變化的法度。因此,形成觀念後,「空間」之定義為「空與空之間」;「時間」則為「時與時之間」,簡單明瞭。 如果要將空時付之實用,就必須根據使用之「立場」及應用之「目的」,釐定概念,再組合為觀念。至於時式,只要加入界定詞即可。 三、空間用: 主觀:垂向=上下 水平=前後左右 位置=內外裡中 動態=來去回 客觀:垂向=上下 水平=東西南北中央 位置=經緯座標 動態=進退出入 週邊=匝周圍間隔邊 結構=頂底表端旁側 四、時間用: 時地==在於當臨經過從到至 事件==緣以替代給趁趕沿順 事物==把將管拿被像如同 界定詞:過往曾昔了 現此正時值 未將會要待 「語法屬」之「語詞」「聲詞」(其餘詞類係供沈子設計自然語言用,用法與一般無異)。 語詞則分兩類,一為「文言」,一為「口語」皆供表達語氣用。 「文言」語詞之形成原因係最初沒有標點,有時為了斷句,便是不具概念之「虛字」 作為介面。久而久之,虛字之用法漸漸發展成為語氣特徵。 如:問句:乎哉歟 相等:也亦且 相屬:之者其 嘆句:矣焉耳 「口語」則係白話文之語氣詞(皆為口旁)。 如:問句:嗎呢吧哪 嘆句:喲哇啊呀 故在文言或半文半白之文氣中,「絕對不能使用白話之口語」,否則不倫不類!甚 至於在嚴肅的文章中口語亦應避免,蓋口語輕佻,只適於小說(大陸有許多電視「報 導」節目,內容嚴肅。但播報人「裝腔作勢」、「聲調輕佻」,如同演言情戲,每每 令人皮麻肉緊,不得不逃之夭夭!文章亦然!要表演、想出風頭,做明星去)。 聲詞係「情緒詞」,表示心境。 如:快樂:哈呵嘻哦 疑問:嘿咦唵嗄 驚訝:哎噫啦嚜 同意:嗯噯噢唔 本則作業: 試用白話文,加「情緒詞、口語」,改寫下文: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網主人白 |
#8637 留言者:阿勇 [2008-12-14] |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學者於旅行不忘工作,無人領會主辦者之心思。 2,理解界:因為學者只從狹隘的學術角度觀察,所以不能領略生命之美。 3,剖析界:反之,做人沒有平常心,只如井底之蛙,掌握不到重點。 |
回應﹕ 1,錯。2,對。3,錯。 主題必須全面掌握,如未見「國際學術會議」,必不知「專家身份」,無法領受「嘲諷」之文氣;如不知「旅行自然」,則不明觀念之對比,無法認識文意之內涵;如不提「所見各別」,則文義全失,全部落空也! 建議答案: 1,認知界:國際學術會議後,主辦單位安排自然之旅,但專家們所見各各不同。 2,理解界:專家們一向本位主義,面對自然,仍各說各話,已完全與環境脫節。 3,剖析界:專家只懂自己的專長,已被訓練成為專用的機器、而不識生命意義。 因收入「罟網鴻爪」後,恐不易查找,故將解說複置於此。 |
#8636 留言者:小黑 [2008-12-14] |
主題:#8598、8616作業 ﹟8598 1,認知界:尋解脫之賊赴少林寺,高僧言明在先,想好才動手,否則得上西天。 2,理解界:因為敢參嵩山之賊非正經賊,所以莫非精神有異,便當真無知之極。 3,剖析界:反之,正經之賊,苟且、求存,最多身紋龍、虎,慎念思慮者甚少。 ﹟8616 1,認知界:眾學者所言過於專業,商學者尤不近情理,又傷東道地主之誼。 2,理解界:因為事物靜觀自得,所以為人處事當講理亦應通情,守節而有度。 3,剖析界:反之,如某人執著主觀,不考慮客觀,將難與人溝通、維持生存。 |
回應﹕ 1,錯。2,錯。3,錯。答案已揭曉! 1,錯。2,錯。3,錯。 |
#8635 留言者:逆海風 [2008-12-14] |
主題:#8616作業提交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某會議為慰勞學者舉辦旅行,不料諸學者只見秋毫不見輿薪。 2,理解界:因為專業訓練分工精細,所以專家只注意各自領域內的細節。 3,剖析界:反之,若遇到需從整體感受認知的事物,則各執一詞,不知主題。 |
回應﹕ 1,錯。2,對。3,對。 |
#8634 留言者:朴石 [2008-12-14] |
主題:8616則作業 朱老師: 您好!完成8616則作業,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 旅行之後,學者們各有所得,唯經濟學家認為是浪費時間。 2,理解界:經濟學家只從生產力角度評判價值,所以對自然之美妙視而不見。 3,剖析界: 反之,如果目光不局限於一隅,接近自然又怎會是浪費呢? 樸石敬上 |
回應﹕ 1,錯。2,錯。3,錯。 |
#8633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14] |
主題:覆試8416 朱夫子尊鑒: 謙:用謙以示卑遜有禮;讓:用讓以示自退不承。 謙讓:以卑遜有禮而自退不承受。 恭:用恭以示抑己。 謙恭:以卑遜有禮而抑己敬人。 卑恭:以地位低下而抑己敬人。 |
回應﹕ 立場?目的? |
#8632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2-14] |
主題:提交作業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會議結束,眾人話別時,人人對「接近自然」的旅行有不同的看法。 2,理解界:因為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場看事物,所以人言人殊。 3,剖析界:反之,人若能放開心胸,傾聽他人意見,必能提升智慧。 |
回應﹕ 1,對。2,對。3,錯。 |
#8631 留言者:超文 [2008-12-14] |
主題:練習8616 1,認知界:某單位慰勞與會學者,安排了「名」為「接近自然」之旅。 2,理解界:學者們處於自然之境,卻未能充分體驗生命之美。 3,剖析界:學者們囿於專業技能,所見所言,猶未接近自然。 |
回應﹕ 1,對。2,對。3,對。 |
#8630 留言者:真善美 [2008-12-14] |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朱老師: 您好,完成作業,請老師指正。謝謝您。 1,認知界:一場接近自然之旅,因為不同領域的專家參加,而各有不同之解讀。 2,理解界:因為是「專家」,所以就用自己的專長去觀察事物,常會以偏概全。 3,剖析界:反之,要避免只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則需要廣博地吸收各種知識。 |
回應﹕ 1,對。2,對。3,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