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711 留言者:小程 [2008-12-18]
主題:試寫
  1**時間:晚上 地點:南堂區
      (夜色下,萬物和諧。)
  旁 白:(旁白者)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時間:接上 地點:蘇軾房
      (東坡秉燭夜讀,困而欲睡,忽有感而看窗外。)
  旁 白:(旁白者)解衣欲睡。
      (窗前明月皎潔,樹林、藩籬幽幽。)
  旁 白:(旁白者)月色入戶。
      (東坡略賞,繼而衣冠出行。)
  旁 白:(旁白者)欣然起行。
  
    3**時間:接上 地點:南堂區
      (東坡略為負手駐足,繼而再行。)
  旁 白:(旁白者)念無與樂者。
    
  4**時間:接上 地點:小徑(承天寺)
      (東坡至承天寺,徑入山門。)
  旁 白:(旁白者)遂至承天寺。
      (東坡行向東廂。)
  旁 白:(旁白者)尋張懷民。
  
    5**時間:接上 地點:東廂徑
      (懷民亦夜讀。
      (東坡扣門,邀懷民夜遊。
      (懷民與東坡起行。)
  旁 白:(旁白者)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6**時間:接上 地點:月亮門
      (月光沐浴萬物,石階及中庭上彷彿有藻荇搖曳其中。)
  旁 白:(旁白者)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竹柏層疊。)
  旁 白:(旁白者)蓋竹柏影也。
      (明月如輪。)
  旁 白:(旁白者)何夜無月?
      (竹叢柏枝搖曳。)
  旁 白:(旁白者)何處無竹柏?
      (二人漫步賞月景,一如月之賞二人。)
  旁 白:(旁白者)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回應﹕
  既然僅「旁白者」一人開口,起頭註明即可。因「節省」是好習慣,字少始能「一目瞭然」!
8710 留言者:心一 [2008-12-18]
主題:作文练习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室內一桌一椅,一人坐在桌邊夜讀,乃蘇子也。稍頃,其起身欲睡,卻見窗外明月枝頭上。其興致頓起,欣欣然走出。
  行至承天寺,尋其好友張懷民。時懷民亦未眠,二人悠然地散步於承天寺之中庭,欣賞這醉人的夜色。周圍萬籟俱寂,明亮的月光如水般灑在地上,竹柏之影縱橫交錯,恰如水之藻荇。風吹影動,如同水之流動。
  明月和竹柏蓋自然之常景,蘇子二人卻陶醉其中,自得其樂。而當今社會,物欲橫流,能靜心地欣賞這平常之美景者,少矣。此之謂“美在心境”矣。
回應﹕
  格式錯。
8709 留言者:小白 [2008-12-18]
主題:#8699作業
  <***>《記承天寺夜遊》蘇東坡
  1**時間:秋夜 地點:東坡宅
    (東坡宅全景。)
  旁 白: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時間:接上 地點:東坡書房
    (東坡端坐窗前拂鬚看書,未幾便揉揉眼睛,掩捲而起。〔切至半身鏡〕
    (東坡邊解衣邊吹熄燭光,轉望窗外。)
  旁 白:解衣欲睡。
    (窗外明月高掛。)
  旁 白:月色入戶。
    (東坡憑窗眺望。
    (星幕低垂,園林靜寂。
    (東坡戴上帽子,取衣外出。)
  旁 白:欣然起行。
    
  3**時間:接上 地點:東坡宅前
    (東坡離家,負手沉吟一下,繼續前行。)
  旁 白:念無與樂者,
    
  4**時間:稍後 地點:承天寺外
    (承天寺外觀,門上掛「承天寺」牌匾。)
  
  5**時間:接上 地點:同上
    (東坡步入寺門。)
  旁 白:遂至承天寺,
  
  6**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內
    (東坡穿過前庭。)〔遠鏡,見寺內佈局〕
  旁 白:尋張懷民。
    (東坡來到屋前,拾級而上,紙窗透現懷民剪影。)
  旁 白:懷民亦未寢,
    (東坡敲門,懷民前來開門。〔切至半身鏡〕
    (東坡指向左方,懷民會意,掩門與東坡同行。)
  旁 白:相約步於中庭,
    
  7**時間:接上 地點:同上
    (地上竹影搖曳。)
  旁 白: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鏡頭由地上搖至竹樹。)
  旁 白:蓋竹柏影也。
    (圓月皎潔,竹枝掩映。)
  旁 白:何夜無月?
    (竹樹隨風輕搖。)
  旁 白:何處無竹柏?
    (東坡與懷民並肩散步,鏡頭拉遠。)
  旁 白: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回應﹕
  很好,已具神髓。
8708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2-18]
主題:提交作業
  請老師指正:
  1**時間:夜晚 地點:民房
    (黑白畫面;滿天星光的小山丘前有一民房,民房四週有圍籬,圍籬前有一空地,空地兩旁樹木稀疏。
    (畫面轉為彩色。)
  2**時間:續上 地點:房間
    (蘇軾左手執書,右手撫鬍,於桌前看書。
    (鏡頭逐漸拉近;蘇軾放下書,用右手楺眼,接著合上書,置於桌上,然後起身,推開椅子。
    (蘇軾一面解腰帶,一面吹熄燭燈,蘇軾抬頭看向窗外,將解腰帶的手放下。
    (鏡頭仰角:桌上剛熄的燭燈飄著煙,窗外的月亮圓又亮。
    (蘇軾轉身來到窗邊,手扶著窗緣,探出身子往外看。
    (鏡頭由左向右移;院子的景色。
    (蘇軾縮回身子,拿起桌上的帽子載上,又走向牆邊,拿起掛在牆上的外衣。
    (鏡頭仰角轉成水平;蘇軾走進前院,並立於院中,雙手背靠腰上,想了一想後,往左走出鏡頭。)
  3**時間:續上 地點:承天寺寺門前
    (鏡頭仰角近景;承天寺的大門與橫匾。
    (蘇軾由右入鏡,走入承天寺。)
  4**時間:續上 地點:承天寺寺院
    (鏡頭水平、隨人移動;蘇軾入寺,下了石階,來到張懷民的房前。
    (蘇軾上了石階,來到門前,敲了敲門,張懷民起身來開了房門。
    (張懷民立於房門口,蘇軾口說,並手指庭院,張懷民出了房門並回身關上。
    (鏡頭水平、隨人移動;兩人一同從房門走向迴廊。)
  5**時間:續上 地點:寺承天寺庭院
    (鏡頭俯角;地上所映出的竹柏枝影輕搖。
    (鏡頭慢移成仰角;竹柏枝輕搖。
    (鏡頭仰角;無雲的籃天中,掛著圓亮,月亮旁有竹稍輕搖。
    (鏡頭水平;屋簷旁的竹柏枝輕搖。
    (鏡頭由水平移成高處俯角;蘇軾與張懷民兩人並肩散步。)
回應﹕
  無對白。
8707 留言者:逆海風 [2008-12-18]
主題:#8699作業提交
  請老師指正:
  1**時間:晚上 地點:蘇軾舍
  旁 白:(旁白者)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東坡屋舍,遠景。屋外一小畝菜田,屋外小徑外樹木稀散,天上更有碎星點點。)
  
  2**時間:接上 地點:蘇軾舍
      (東坡坐在書桌前看書,一會,他揉揉眼睛,置書本於桌上,起身。)
      (東坡邊寬解衣帶邊將油燈吹熄,室中一暗,接著他轉頭望著窗外。)
  旁 白:(旁白者)解衣欲睡。
      (窗框之中,窗外月圓。)
  旁 白:(旁白者)月色入戶。
      (從窗外取鏡;東坡走至窗前,手掌抵窗櫺,望窗外。)
      (籬笆內空曠無物,籬笆外樹木稀散。)
      (東坡戴上帽子。)
  旁 白:(旁白者)欣然起行。
      (東坡走到牆邊拿起衣鉤上的外衣。)
  
  3**時間:接上 地點: 蘇軾舍
      (鏡頭從星空至屋脊屋沿下移到東坡。)
      (東坡向前走幾步,負手停立顧盼左右。)
  旁 白:(旁白者)念無與樂者。
      (東坡走出鏡外。)
  
  4**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寺門
      (承天寺寺門門額。)
      (東坡負手從右入鏡,向承天寺寺門走去。)
  旁 白:(旁白者)遂至承天寺。
      (東坡步上承天寺寺門前台階,穿進寺門。)
  
  5**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
      (東坡從寺門走進,步下台階。)
  旁 白:(旁白者)尋張懷民。
      (東坡走向廂門,紙窗內有人影移動。)
  
  5**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廂房
      (東坡走向廂門前。)
  旁 白:(旁白者)懷民亦未寢,
      (東坡敲敲門,紙窗內之人影由坐而起,由大而小,示人走近。)
      (懷民開門,與東坡兩人相對。)
      (東坡手指指中庭,懷民跨步而出,帶上房門。 )
      (兩人步於走廊。)
  旁 白:(旁白者)相與步于中庭。
      (兩人身影漸遠。)
  
  6**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中庭
      (月光映在石階及中庭上,樹影搖動,如水中之藻荇搖曳。)
  旁 白:(旁白者)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鏡頭由竹柏影搖上到竹柏。)
  旁 白:(旁白者)蓋竹柏影也。
      (月亮近景,月前幾枝樹枝搖晃。)
  旁 白:(旁白者)何夜無月?
      (承天寺內松柏。)
  旁 白:(旁白者)何處無竹柏?
  
  7**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中庭
      (東坡和懷民在中庭散步,地上樹影輕顫,鏡頭慢慢拉遠到俯角遠景。)
  旁 白:(旁白者)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回應﹕
  既然僅「旁白者」一人開口,起頭註明即可。因「節省」是好習慣,字少始能「一目瞭然」!
8706 留言者:真善美 [2008-12-18]
主題:練習8699
  朱老師:
  您好,完成作業,請老師指正。謝謝您!
  1**時間:夜             地點:蘇軾家外景
      (繁星滿天的夜晚和田野間的平房。)
      (字幕: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2**時間:接上            地點:蘇軾的書房
      (蘇軾在窗邊捻鬚夜讀,揉眼、合書並起身吹熄??燭。)
      (字幕:解衣欲睡。)
  3**時間:接上            地點:蘇軾書房的窗邊
      (窗外一輪明月高掛夜空。)
      (字幕:月色入戶)
  4**時間:接上            地點:接上
      (蘇軾站在窗邊欣賞風景。)
  5**時間:接上            地點:接上
      (窗外草木扶疏,一片靜謐。)
  6**時間:接上            地點:接上
      (蘇軾戴帽穿衣,準備出門。)
      (欣然起行。)
  7**時間:接上            地點:蘇軾家門外
      (鏡頭由蘇軾家屋頂往下移動,蘇軾徒步於路上。)
      (字幕:念無與樂者。)
  8**時間:接上            地點:接上
      (鏡頭轉暗,表示轉換場景。)
  9**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
      (承天寺的匾額。)
  10**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大門
      (蘇軾步入承天寺大門。)
      (字幕:遂至承天寺。)
  11**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中庭
      (蘇軾步入承天寺中庭。)
      (字幕:尋張懷民。)
  12**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的廂房門外
      (蘇軾至廂房尋懷民。)
      (鏡頭顯示房間內有燈光。)
      (字幕:懷民亦未寢。)
  13**時間:接上           地點:接上
      (蘇軾敲門,房內有人影出現。)
  14**時間:接上           地點:接上
      (懷民開門出來,軾邀同遊。)
  15**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的廊下
      (懷民關門並與軾同行。)
      (字幕:相與步于中庭。)
  16**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的中庭
      (鏡頭近照中庭地面,樹影搖曳。)
      (字幕: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17**時間:接上           地點:接上
      (鏡頭上移至樹梢。)
      (字幕:蓋竹柏影也。)
  18**時間:接上           地點:接上
      (夜空中有一輪明月。)
      (字幕:何處無月?)
  19**時間:接上           地點:接上
      (鏡頭轉至屋頂旁的竹柏。)
      (字幕:何處無竹柏?)
  20**時間:接上           地點:接上
      (二人同行於中庭。)
      (但少閒人如兩人耳。)
回應﹕
  即令用「字幕」,也應為「旁白」方式,才不致令人費解。
8705 留言者:華子 [2008-12-18]
主題:作業
  1**時間:晚上(北宋元豐六年,秋) 地點:南堂區 劇型:抒情
      (南堂區全景。)
  旁 白: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時間:接上 地點:蘇軾房
      (東坡坐在桌前一邊看書,一邊手拂鬍鬚。稍刻,揉眼,將書放
      (於桌上;起身,解衣,並吹滅油燈。接著,他轉頭望見月亮。)
  旁 白:解衣欲睡。
      (一輪豐滿的明月由窗外照射進來。)
  旁 白:月色入戶。
      (東坡探頭,一覽窗外景象。一會,他走到衣架前取帽戴上,旋即向外走去。)
  旁 白:欣然起行。
  3**時間:接上 地點:南堂區
      (星空下,東坡出門;他走了幾步,忽停,負手想了一想,接著又向前行)
  旁 白:念無與樂者。
  4**時間:接上 地點:小徑(承天寺)
      (通往承天寺之小徑,東坡前行中。)
  旁 白:遂至承天寺。
      (東坡由小徑往東廂門走來。)
  旁 白:尋張懷民。
  5**時間:接上 地點:東廂徑
      (懷民在桌前看書,頭影被燈光映照於門上。東坡走到門前敲門,
      (懷民起身開門,東坡向他說話並用手指指向中庭,懷民走出房門,
      (把門關上,兩人一同步向中庭。)
  旁 白: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6**時間:接上 地點:月亮門
      (月光灑在中庭的石階上,如明鏡般反射,彷彿水中浮草正在搖曳。)
  旁 白: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鏡頭緩慢移向中庭週遭的輕搖竹柏。)
  旁 白:蓋竹柏影也。
      (一輪明月照滿全景。)
  旁 白:何夜無月?
      (柏枝竹林隨風搖曳。)
  旁 白:何處無竹柏?
      (東坡與懷民於中庭散步,鏡頭由近而遠,停格於俯視遠景。)
  旁 白: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回應﹕
  很好,可攝製矣!
8704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18]
主題:練習8699
  朱夫子尊鑒: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人:蘇軾,張懷民 
  事:夜遊承天寺
  時: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成天寺
  物:竹、柏、月
  情:心感月色優美。
  理:如此月色,曷不夜遊賞景。
  法:邀友張懷民一同出遊。
  
  描述:
  1,夜:寧靜悠閑、萬籟無聲。
  2,蘇軾倚窗夜讀。
  3,蘇軾稍感困倦、合書置于桌上、起身、解衣欲眠。
  4,忽見一輪明月高掛。
  5,探看窗外,四下寧靜無人。
  6,整頓衣冠、步初戶外。
  7,想如此月色,無人同樂。
  8,於是步行至承天寺。
  9,尋友張懷民。
  10,蘇軾叩門,懷民尚未就寢,應聲開門。
  11,蘇軾曰:如此美景,曷不一同夜遊。
  12,懷民曰:然。(關門)
  13,二人並行至中庭。
  繪景:
  14,月色明亮,照射中庭如鏡。 – 積水空明。
  15,鏡中柏、竹之影,縱橫交錯。–藻荇交橫。
  16,庭中之柏、竹隨風搖曳。
  感想:
  17:抬頭望天上明月。- 何夜無月?
  18:四下看滿庭竹柏。- 何處無竹柏?
  19:二人,悠閑漫步于中庭中。
回應﹕
  畫虎應像虎,此非劇本形式。老朽謂「最好」,意指:非最好者拒評也!
8703 留言者:遊子 [2008-12-18]
主題:答8699則
  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指導:
  1**時間: 夜晚  地點:東坡宅前
      (中遠景。
  旁 白:(旁白者)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2**時間: 接上  地點:東坡書房內
  東 坡:(秉燭夜讀微感疲憊,於是放下書本,起身吹熄蠟燭並寬衣解帶準備就寢。
  旁 白:(旁白者) 解衣欲睡。
      (鏡頭由書房全景轉至東坡正面。
  東 坡:(見窗外月明。
      (鏡頭轉至窗外,一輪明月高掛。
  旁 白:(旁白者) 月色入戶。
  東 坡:(走至窗旁,環顧屋外,月色明亮。
      (鏡頭轉回室內全景。
  東 坡:(戴上帽子。
  旁 白:(旁白者) 欣然起行 。
  東 坡:(取下牆上所掛之外衣。
  3**時間: 接上  地點: 東坡宅外
      (鏡頭由屋頂一隅,降至一般視角。
  東 坡:(步至庭院後,負手瀏覽四週。
  旁 白:(旁白者) 念無與樂者,
  東 坡:(繼續往前走。
  4**時間: 接上  地點: 承天寺外
  東 坡:(走向承天寺。
  旁 白:(旁白者) 遂至承天寺 。
  5**時間: 接上  地點: 承天寺庭院內
  東 坡:(進入承天寺庭院中。
  旁 白:(旁白者) 尋張懷民 。
  東 坡:(步向左廂房,房內人影晃動。
  旁 白:(旁白者) 懷民亦未寢 ,
  東 坡:(敲門。
  張懷民:(起身應門。
      (兩人稍作交談後,張懷民將身後門帶上,隨東坡步向庭院。
  旁 白:(旁白者) 相與步于中庭,
  6**時間: 接上  地點: 承天寺庭院內
      (鏡頭以低角度近攝庭院地面,樹影清晰。
  旁 白:(旁白者)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鏡頭轉往上仰角至一旁種植之竹柏。
  旁 白:(旁白者) 蓋竹柏影也。
      (由竹枝末梢取明月之景。
  旁 白:(旁白者) 何夜無月?
      (鏡頭于屋頂高度平視,竹柏入鏡。
  旁 白:(旁白者) 何處無竹柏?
      (東坡與張懷民相偕步于中庭。
  旁 白:(旁白者)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鏡頭低角度,由兩人前方轉至庭院全景俯角,淡出。
  學生  敬上
回應﹕
  本片全係「旁白」,無對話。請多參考老朽所編劇本,「一目瞭然」才是重點。
8702 留言者:超文 [2008-12-18]
主題:練習8699
  片名:記承天寺夜遊-宋 蘇軾。
  夜,屋內燭火未熄。
  蘇子坐於案前,秉燭夜讀。稍感疲倦,放下手捲。起身滅火,見戶外一輪明月。臨窗觀外,萬籟俱寂。
  蘇子冠帽披衣而出。行於屋外,心起所感,念亦有思。徒步於夜徑,行往承天寺。
  即寺穿堂,見燭火亦未熄。蘇子叩門,懷民相迎。
  二人步於中庭,月落影枝,乃竹柏也。
  月圓明亮,枝葉扶稀。
  蘇子與懷民,步於中庭。行間未曾交語。
回應﹕
  本片全係「旁白」,無對話。請多參考老朽所編劇本,「一目瞭然」才是重點。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