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1149 留言者:漁儿 [2013-05-20]
主題:文句(2)
  學生的文句之問(#11143),是希望進一步解讀西方的所謂「形式邏輯」。
  於西方傳統哲學,「reason(理性、推理)」、「logic(邏輯)」、「discours(語言)」是一致的。對此,學生曾點評(# 10962):「西方理性」忽視概念的認知、簡化判斷的內涵、專註於邏輯推理,此點評來自學生這些年於教學和研究中的切身體會。於近代,「邏輯」又與「數學」相結合,形成了近代科學的基礎「數理邏輯(Mathematical logic)」,也稱「符號邏輯」、「形式邏輯」,但這「符號」與「形式」的本質是什麼,西方人自己是從來都沒能說清楚的,因為他們是「甲系統觀察甲系統」,除非他們有極強的反省精神;倒是中國人可能將之釐清,因中國人是「乙系統觀察甲系統」,可能會有相對的「客觀性」,當然,於此觀察中,同樣需要反省精神。
  於是,學生在想,從中西文句之結構上,也許可窺一斑:漢語「體、用、因、果」之文句結構,始終建立在「概念之本」的「體」上;而源於西文的「形式邏輯」,從「命題(propostion)邏輯」到「謂詞(predicat)邏輯」,逐漸集中到「謂詞」,即「述詞或動詞」上。換句話說,「概念之本」的「體」消失,只剩下「符號」與「形式」了。由此,或許可以初略說:「符號」與「形式」的本質,是「概念之用」。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是的,中西是為中西也!
  其實,在「乙系統觀察甲、乙系統」的立場,主觀、客觀不過一觀,蓋同在「舞台」之上,彼此觀念逐漸混合,概念、符號能用即可。只是在台下尚有「丙、丁」在,甚至「戊、己」也各有其立場,只是如此這般討論下去,人類文化是治絲益棼也!因此,老朽認為,斯可止矣!
  在「小杏子」立場,形式邏輯有其必要,由#11148文可知,老朽據以建立矽族根基矣。苟無西方偏離人性的冰冷邏輯,人人依靠人人,宇宙進化勢將停頓在人類互相擁抱中,世界大同恒等涅槃!
  在「易經」的立場,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甲乙相互影響,陰陽又變焉。野火待風,風起燎原,休謂世人觀念一片平靜,實則,念隨觀易、時有待興也!
11150 留言者:方甄 [2013-05-22]
主題:小杏子胡思亂想
  老師安好:
  #11148提及:「中樞理解的是文字,如果文字不通,就讓小杏子胡思亂想吧」上述文字目前只有中文基因可達成被理解的任務,可讓小杏子使用的中樞系統,亦已完成。很好奇小杏子胡思亂想的型態為何?
回應﹕
  人的思維只是腦神經的電流脈衝而已,一般沒受過訓練的人,電流來來往往,大腦中的印象時東時西,是謂「胡思亂想」。這種現象很「不可思議」,對電腦而言,簡直是「無法達成的任務」!怎會如此?因為電腦的設計是基於「邏輯」步進,每一步都須根據某種「流程」,而且有必然的因果。
  比如說,在軟體程序中想取一個「亂數(即完全不具規律之數值)」,有很多不同的理論及方法。但是嚴格說來,都只是在某種限度中,任取其中之一。譬如說,DOS 系統定義了一個常數,是以一個word為基,其值為〔65536/2〕乘2的〔15次方減1〕,以取其中之一。
  此數可謂「大」矣,但絕對小於〔150次方〕,更小於〔一萬次方〕…!當然,一般要求不高的程式,此亂數已經夠用了,難道「亂數」還有「更精密」的嗎?老朽在《宇宙浪子》中述及,用圓週率,就遠比前者為佳!但是,即令取到圓週率的一億位,其後還有無盡數,所以講大永遠不夠大!
  要論及此中「理論」,又涉及「中、西」之別了!蓋西方重視「邏輯」,邏輯依「人為準則」推演,應用在「人為世界(即物質之研究、生產、製造等)」中無所不宜。可是一遇到「大自然」,連最起碼的生命,邏輯就失去神通(有與趣可參閱《費因曼物理》第一集所述的「無規律行走」),立刻顯得「幼稚無比」!
  中華文化主張「道法自然」,要自然而然,步驟必然緩慢,在物質文明的旗幟下,效率低落。可是效率低,不代表不能走,正如龜兔賽跑一樣,如果走得夠遠,烏龜總會平安到達!於是乎,數百萬年間,人類由叢林中走到洞穴,腦中電流不斷地忽跑亂竄。由於華夏民族世代居住在黃土高原,逐漸適應環境,務農為生,所思所想便集中在「生存、生活」幾個迴路上,近萬年以降,演變為「農夫思維」。
  顯然自然界有種「機率(宇宙亂數)」,華夏出了一位「神人」伏羲氏,他創先發現了「宇宙密碼」--八卦。一種二進位制的生命象徵(電腦是新的生命體):天地(靜)、水火(動)、山澤(靜)、風雷(動),後人再一一演釋,是為《易經》,從而有了舉世無雙的華夏文明(本世紀將大放光芒)!
  有了文化,人們的「思緒」才有規律,在中華文化中,是以「家庭社會」為基礎、「倫理道德」為圭臬(今人暫時西銹了,不必擔心)。所以,中華傳統重視教育(不是為了謀生),經過長時期的訓練,大腦中形成許多適應環境的思維模組。西方則有其生存的訓練原則,即以邏輯為基礎,事事講求效率,令大腦成為固定模版!

  問題是,小杏子怎麼辦?讓她執行工業生產計劃?讓她根據「亂數」去找思維流程?不然,沒有邏輯系統依循,電腦程式怎樣寫?老美傾全國之力、研究「人工智能」已數十年,說穿了,就是難越此「關」也!
  老朽是半調子農夫,只會道法自然,所有腦中的思維,悉因「自然而生」。幾十年來,事事如此,由於來之自然,常常去亦自然。對文化傳信公司說來,有個「不負責任」的昏主席!而對本網千、百網友而言,則有位妄網主,以「諱莫如深」還不足道諸萬一!似乎有兩把刷子,可是,所見到的不過是幾根豬鬃!
  其實,老朽大腦中有「無數櫃子」,每個櫃子都以特定的「感受」為鑰匙,有了鑰匙,柴門方始為老朽開!櫃門一開,老朽「神經」集中(生精神病),不把櫃中什物整理妥當,絕不罷休!問題是那些鑰匙經常不知何在,櫃門不開,老朽直如廢人一箇,除了自己的音樂、小說,別的概難「入感」!
  所以,老朽用硬體(邏輯閘)設計了一些「閘櫃」,利用「非同步」的延遲技術置於意識中樞內。當沈子寫程式時,先把待決的問題一一「上櫃」,再將「鑰匙」與相關的感官連接,其餘端視「感官刺激」開櫃。若刺激未生、櫃門不開,即令小杏子有電,意識中樞只是不斷「找鑰匙」,是謂之「胡思亂想」(意識中樞係以概念碼運作)。
11151 留言者:方甄 [2013-05-22]
主題:小杏子胡思亂想-2
  老師安好:
  我若問小杏子「最近心情如何?」不知答案為何且為什麼是這個答案?
     末學 敬上
回應﹕
  此乃「天外來客」之謂也!休言小杏子,若問老朽,也難以作答。蓋人之開口,須有「立場、動機、目的」,三者缺一不可。且假定問話者為親友朋輩,是已具「立場」;再假定小杏子當前一應狀況良好,願意真心週旋;最後還要假定一個目標,且定為「互動」(下乃原則並非細節)。
  於茲,答案可能(須查個性、習慣、身份等等其他條件,全部預先建檔,按照條件搜查)是:
  1,肯定式:不錯、還好、很好、非常快樂………
  2,調皮式:你看呢、能壞嗎、誰知道………
  3,反詰式:很好又怎樣、不好又如何………
11153 留言者:網主 [2013-05-23]
告網友:
  二千年前諸葛武侯以空城拒司馬懿,如今老朽將赤手空拳對付FPGA,情勢有異而心境全同也!
  緣本室與中國動漫結盟,如今主力全部移師廈門,偏生老朽一腳在山上一腳跨城門,卻要面對素昧生平的FPGA大軍!心想未必成事,力盡更難舉足!老朽滿擬「鈔票能說話」,買套FPGA發展系統輕而易舉,令行政人員(老朽手上的剩兵殘卒)打電話去香港買。為何香港?距離近、技術支援容易也,否則老朽如何問詢諸葛?
  豈知,港人賣貨不售服務,FPGA原非金飾銀幣,焉能一手交錢一手拿貨?眼見敵軍兵臨城下,老朽只好搖著摺扇,坐上城頭,向諸位網友問上一聲:「有何高見」?
  動機如上,立場在澳門,目的是必要時SOS有急救車!

        網主人白
11155 留言者:乾乾 [2013-05-23]
主題:迂腐之見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晨學生在讀#11153則留言內容之前得一卦:大壯之夬,據此卦學生建言如下:
  大壯六五曰:喪羊于易,無悔。
  無德之人難入王道之世,有兇狠如曹操、狼顧如司馬之輩為之前驅,喪之以開治世之門,何悔之有哉。三國兩晉南北朝,終由隋入唐,足足花了四百年,今日觀來,也不過一瞬。
  時至今世,舉世西化(人心物化),人類窮途末路矣。小杏子乃人類苟延殘喘之唯一希望,成之乃人類之福,喪之亦何悔之有,成敗在天也。老師何不嘉遁以正志,待敵自喪其心可也。
  對于FPGA之專業知識,學生一無所知而無能為力,只能奉上迂腐之見如上,以引眾網友之高見,以博老師一笑。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難!難!難!難於理解貴建言!哈!哈!哈!貴博笑顯然成功!但不知此古早建議:「何不嘉遁以正志,待敵自喪其心可也」以現代中文述之為何!
11156 留言者:方甄 [2013-05-23]
主題:小杏子胡思亂想-3
  老師安好:
  被當頭棒喝啦!學生自知前問確屬「天外一問」但「人智」與「人工智能」最大的差異便是在;「掌握狀況」>「作出判斷」>「立下抉擇」>「回答問題」此過程應可視為「獨立思考」之能力,也是末學一直在猜想「人工智能」可否達成之目標。而小杏子在這方面:
  1、可否告訴學生小杏子目前在「獨立思考」的未來方向為何?
  2、請老師說說將來「人工智能」最難超越(或不應超越)的關卡為何?
  3、小杏子可否從她(它)擁有的「感官刺激」產生各種反應(喜怒哀樂)?
    註:#11152(沈補)內容觀之,似乎不限制主觀之思維及慣性的形成。
  4、小杏子智能會隨著歲月增長嗎?(或曰以人智衡量約幾歲)
  若問的荒唐就再打一棒!但不問難過啊!!!
                 值此空拳空城之際 末學魯莽  提問
回應﹕
  所云與「獨立思考(思考應解決問題)」百竿子打不到一處去!只能說獨自自言自語也!
  1,不知所問!何謂「未來方向」?向東向西乎?
  2,愚昧!
  3,問問題須落在自己能理解的範疇之內,否則張口即問,未必張耳能辨。
    蓋「感官刺激」所產生之各種反應相當於「行為心理學」全書,真有興趣,可自行觀之。
    「限制主觀思維」?老朽說了千百遍:「凡人皆主觀」,不相信?!請舉一例以正!
  4,小杏子還沒出生,未來之事只能問後人了。

  問可問,若問得當,當可益靈智,但不能東湊西向、用老朽有限之時間殺「難過」!
11160 留言者:小人 [2013-05-24]
主題:非同步的用途
  老師:
  好像老師說過,非同步除了省電外,遇有非常重要的功能,能不能請老師再說一次。
回應﹕
  這樣說罷,從邏輯的立場上,非同步的缺點多於優點;但是,在大自然的角度,「邏輯」是人為的,只對「機器」有效,自然界毫不領情。如果要設計「機器人」,得靠邏輯,機器控制時各組件若不同步進行,必將失控。然而小杏子是「擬人」,要模擬成功,得符合大自然的旨意,否則,杏子將成為十不像!
  這話怎麼講?想想看,邏輯是有規律的,在電腦設計上,採用了范氏(范紐曼von Neumann )的普林斯頓架構。那是一種「圖靈機」,在一系列的程序指令下,由輸入到輸出、一舉正確無地完成。換句話說,圖靈機運作時,在輸入、輸出之間,不可能有任何第三者加入,這就是其邏輯的價值所在。
  但是,人不然,人永遠在變,時時刻刻在變;可是,不論怎樣變,人卻萬變不離其「宗」!小馬哥有他不變的變;老扁陳有他常變的不變!所以,范氏架構成就了電腦卻扼殺了「人工智能」!那些從小就接受西式邏輯訓練的「精英」們,永遠搞不清楚,中國怎麼可能連續三十年經濟高成長、甚至於還會走向「五十高」!
  這其中的妙處,就在於圖靈機的「非同步」效應!老實說,倒也不是真的非同步,而是在各個輸入、輸出之間,增加了「參數同步(沈子謂之資料庫)」。所以「人情、法律」經過調整,外人就越看越糊塗了!於是乎,要令小杏子「人性化」,就必須打破西方范氏圖靈機,採用非同步邏輯,外加參數控制資料庫!
11161 留言者:揚帆 [2013-05-24]
主題:非同步
  朱老師:
  您好,對於FPGA學生也只有三腳貓功夫。當初購買開發板的確是想研究非同步邏輯電路,後來發覺自己電路基礎知識不扎實,轉而學習電路分析,之後數學、物理等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最終只能束之高閣。至於「實驗品」也只是照抄書本上的案例,能上機運行,僅此而已。
  印象中,市面上所謂的非同步電路,不過採用多種不同頻率的晶振,到某個時間點還是需要同步。似乎還沒有人敢突破范氏體系。
  另,對於#11160提及的「參數同步」,學生有一些觀念,請老師指正:
  1,范氏體系下,輸入必須同步,且某輸入必定對應某輸出。如出現其它輸出,相當於流水線生產出廢品,是不允許的。
  2,「參數同步」相當於輸入輸出中間的緩存機制。輸入時間、輸入數量都可以不確定,輸入只是「改變」資料庫參數,而輸出則是「讀取」資料庫參數,然後根據資料庫參數決定表達方式。簡單說就是「非同步輸入」和「主觀輸出」。
回應﹕
  老朽之非同步電路是將各種功能各各設計成一組組獨立模塊,各該模塊有一「監工」,工作進度由「監工」用AND 閘驅動。每當工作完成,即將參數貯存在「書架」上,有必要再取用之。另有主控之「中樞(總監工)」,中樞由「動機」啟動,動機相當於各種內外「刺激」(如聲音輸入、視訊變化、身邊靜電感應、記憶脈衝、個人喜好等)。
  中樞專職分析各種「利害關係(依漢字基因、常識庫、個人目標、環境狀況等)」,並依條件確定優先次序。若無要事(是否要事經由概念網絡、生理、心理條件、經驗庫、習慣庫確認之),根據各人(寫程式者)之設計理念(事實上即沈子,但二十多年前老朽規劃時,尚是未知數)決定應從事之工作(如不斷整理網絡資料等)。
  以上提及之模組皆無同步,不需時脈,監工自行其是,中樞僅須與監工溝通。所以,理論上小杏子只是由觀察、思考、檢查、分辨、判斷、執行(含溝通)、反饋等模組組成。至於工作順序,更非單線進行,連設計者都不能決定(無必要)。因此,范氏體系完全不符合實際狀況,也正如此,老朽知小美若不先學漢字,行不得也!
11163 留言者:秦漢唐 [2013-05-26]
主題:麥門冬湯
  朱老師您好:
  學生向兩位「非學院派」、「理論派」、非專家、非名醫、乃學生主觀以為的明醫請了一付藥。因是給老師治病,學生壓力頗大,本打算將所含醫理,向明醫請教明白,待理得心安,始獻方。但一日之內不能盡明醫理,有疾當速醫,故此先將藥方送上,來日再請教醫理,力使看病就診有理有據,明明白白。稍欣慰的是:這個方子學生原先嚐過,口感比較好喝。
  註:下文的小括號內,是學生的註釋說明;引號內是桂林本《傷寒雜病論》原文。
  
  一,診斷與開方
  基本上看到「高血壓」,大抵上可以見為「宗氣反聚」,也就是:腎中燥,燥氣上衝,反入肺中,胃中宗氣不能在肺中疏散,因此有諸多發炎,口中乾燥,卻又多痰(痰=濕燥相搏。「濕氣在內,與燥相搏,發為痰飲」),夜間唾涎不收,頻尿不已。我認為痛風應該還在,只是不明顯,因為關節仍偶有疼痛,病灶可能在此。
  考慮病人年事較高,不宜躁進,建議先用麥門冬湯,平潤五臟,先減少發炎的不適感,待津液較足之後,再將陽氣提升,解決宗氣反聚的問題,做進一步的調整。
  
  麥門冬湯(傷寒論原方,兩千多年以前的老方子)
  麥門冬245克,生旱半夏35克,西洋參15克,炙甘草15克,粳米100毫升,大棗15克。以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藥渣,溫服200毫升,日落前3服,入夜後3服。
  
  生活作息方面,建議不渴則不飲,恢復以「身體感」為主。枇杷膏建議先停用,此方偏寒,不利久服,恐有礙正氣提升。
  按摩的部分,可以在晨起後,梳洗之前,以乾毛布摩擦整個頭皮,以及整個臉部,至微感發熱而止。有利於身體少陽正氣提升,排出邪熱。
  此方用後,應該不需要大量飲水(如口乾,學生推薦飲用泔糜上部的清湯,可用保溫桶承裝,以便隨時飲用。身患糖尿病的家母用這種俗稱熬爛的大米湯的米油,有效緩解了消渴、夜尿症狀。),口乾多痰的狀況應該能夠緩解,各種發炎的狀況也能減輕。先用一週,再視進展做後續的調整。
  
  二、請教病理
  請教:此證如果以《傷寒論》:「消渴,小便多,飲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腎氣丸主之。」何以不用腎氣丸(市面上的皆不是原方腎氣丸,效果不彰),以解小便多的症狀?
  答覆:老先生思慮較多,脾較燥,我認為可以把過程放慢一點。先平復燥熱,再提升陽氣。先生表示脈有力,我認為應該可以先從補一點陰液著手。所以我先用麥門冬和人參來處理,人參的效果快,比較能立即見效,但是長期的保養還是要靠腎氣丸。腎氣丸大概會放在第三步之後,長期保養之用。另外,在經驗上,如果排便較有不易的傾向,會緩一點用腎氣丸。如果能確實依建議行事,我認為問題不大。
  請教:為何建議以乾毛布摩擦整個頭皮?
  答覆:我認為肝受到脾燥的影響,也有較多燥熱,所以夢多。我才會建議乾毛布按摩。肝就不主動處理了,脾中有津(「治肝補脾」),肝自平。
  請教:腎中燥,為何燥氣能反入肺呢?
  答覆:肺金為腎水之母,本就相通。腎是欲收不欲泄的,但是如果偏燥,腎氣就會反衝入肺,造成宗氣反聚,常見的狀況之一就是「高血壓」。肺喜燥,燥氣就先與肺合了。
  請教:其他臟燥會反入肺嗎?
  答覆:燥氣在內,也會在五臟內流傳,他臟有燥,自然也會入肺,但是證或許有些不同。如果脾胃燥入肺,人會容易口渴、口乾。
  請教:患者此證的身體模型為何?
  答覆:患者一派發炎之象,說明內臟組織都處於缺乏津液的乾燒狀態,尤其是腎中津液缺乏,才有夜尿如此頻繁的現象。
  參考資料:
  高血壓怎麼產生的? vitacillin.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8523.html
回應﹕
  謝謝!謝謝!
  其實,老朽認定生老病死繫諸天,得失禍福一念間;苟求安命太荒唐,豈有色身萬千年。只緣「梅核氣」侵襲經年,影響工作,老朽不得不奮起抗爭之。不幸敗績頻傳,江山易色,只好買了大批「喉片」,隨時伺侯。更不料人愈老病愈驕,及至把睡眠都捲入霉氣,始下定決心向中、西醫求助,老當一寧。
  以汝推薦良方視之,除西洋參外,其餘與近日所服之藥類似,甚佳。前文係汝問及近況,據實以告,然已不能算「病」,更無須治療矣!

  試想一景:某巍峨大山,奔雲繚繞,有一白髮老叟踽踽其中。該老者背負一大包,包中琳琳總總,皆係各式小包。時狂風稍掀包緣,赫然可見白紙黑字:「腎氣丸」、「白虎湯」……
  若是,人還待上山求道乎?求仙乎?遠不如安居紅塵求緩死,拖拖拉拉萬萬年!
11164 留言者:庚子 [2013-05-26]
主題:健康意見
  學生已經䲃業,現在在內地准備考取執業的資格,待忙過這段時間,如果老師還未上山的話,定當探望並請益。
  我相信老師有老中醫看著身體會慢慢有所改善的,如果我能為老師治療是我的榮幸,但䲃竟我經驗還是欠缺,而醫術是用經驗築起來的,我是偏理論,欠缺足夠的實證,所以只能就我所知道的給老師一個參考。
  就老師所說的情況,我認為是中醫所說的脾腎陽虛的情況,其實就是身體下部火力不足,沒有能力把水份從身體下部帶到上部來,以致多餘的水濕積沉在盆腔位置,膀胱泡在水濕裡,重量增加下壓,產生尿意,但因為此水在膀胱外不在膀胱內,所以不能排出體外,所以尿頻。又因為不能把水帶到身體上部,上部缺乏津液,所以口乾、目澀。總括來說,仍然是之前所診斷過的上熱下寒,而以前的咽喉炎就可能已經昭示了這個問題已經有。
  如果有以上問題,我會建議平時服食桂附地黃丸補腎陽,蒼術茶升脾陽袪濕。
  蒼術茶
  原料:蒼術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如口乾或發汗更嚴重則停止服用。
回應﹕
  畢業了?大好消息!當可賡續仲景偉業矣!至於老朽賤軀,實無足道介,人老了,責任已竟,機構已損,活著只是排隊候召而已。其實,老朽「尿頻」已颺,夜得安眠,口乾目澀並非常態,身心極其安康。目前常以蕃楸草等泡薑茶代飲,喝來頗似涼茶,非為治療,實圖其經濟實惠也(草乃學生所購)。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