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6 留言者:沙粒 [2008-06-07] |
| 主題:#7755则 朱老師: 您好。 英文水平不足者,是否可參考以下鏈接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 reader_4de61f8901009mbi.html 謝謝! 沙粒敬上 |
| 回應﹕ 謝謝,所貼之文係站在「星相學」立場,討論現代宇宙論的神話性質。事實上,真正的科學家無不承認:「科學並不能解釋世上各種迷團。」只有半調子什麼都不懂,抱著「過時的教科書」照本宣科,硬掰些自己都不懂的歪理。偏偏這些人太多,反正大家混飯吃,叫來叫去,便百犬吠聲了! 另一位 Dr. Rhawn Joseph 是「正宗科學家」,是站在另一派「均衡宇宙」立場(百年前曾是主流),以Hubble攝像機所提供的證據,來討論black holes,Dark Matter,Dark Energy,Nebulae,Nova,String theory,Red shifts,Red Giants等嚴肅的理論,是另一種「過時科學教科書」。 不過,老朽雖欣慰「有鄰」,但並不完全同意 Dr. Rhawn Joseph 的意見。科學還在發展中,很多新事物正逐漸嶄現,能夠全盤解釋的理論尚須下一代英才努力開拓。尤其是如今「知識爆炸」,人若不具備「跨行兼業」的功力,就只會說些專門的行話,唬唬小圈子裡的自家人! 下一個時代中華文化振興,「認知基礎」已非西方學術所能獨佔,人生目的更非「吃香喝辣」而已。在大時代面前,白白胖胖不管用,要有真本領,有大格局才能夠屹立!須知「成功的學者經常是失敗的開創者」,奉勸年輕朋友不要妄自菲薄,說不定,下一個牛頓會落籍本網哩! |
| #7757 留言者:庚子 [2008-06-08] |
| 主題:續#7753 老師您好: 謝謝老師的勉勵。 在此時代,耳聞目睹世間千奇百怪之事,見證新時代的誕生,是此時代可貴之處。只是在個人來說,不知身軀心智能否承受新時代誕生前的陣痛,又不知是福是禍也。 有關聲光基因,學生的猜想如下: 圖像之因為一主觀鏡頭。主觀鏡頭坐落在客觀環境(虛擬)的一個位置上,面對一個方向,用有限的眼界,特定的焦距,捕捉客觀環境中靜止的一刻。 圖像內有物,存在於客觀環境中,各物在客觀環境中有其特定位置、有具有邊界的持性、表面具有特定顏色。 圖像內有光源,在客觀環境中特定位置,能影响物件表面的顏色,並產生影子。 圖像中的物件本為立體,因主觀鏡頭的關係只能顯示該物件的一面。 以上為從圖像中取得的資料,為客觀資料。 以下為有關辨識系統的部分。 基因為合成結構(體)的最基本原素,一圖形的基因為其性質(因)。物體的性質分形和色。色為光頻,附於物之表面,有純色或漸變的變化。形的基礎由多個面組成,面又由多條線組成,線可分為有否邊界、線曲直、線長度、兩線夾角度等等(面和體又另有基因)...可化為向量數據儲存。 結構為基因的有機合成,為用、為果。在辨識系統中先建立好不同物件的原形,不同原形有不同的基因結構。眾原形以概念二分法分類。 在辨識時,以從圖像取得的資料,轉成立體數據,輸入辨識系統,經分析,得出主觀資料。 |
| 回應﹕ 很好,該是用心的時候了,而且用得很到位,但願不是說說了事。 宇宙變化不停,體用因果無不爽然;人類應運而生,刺激感受一脈通連。人若甘居斗殼,明察喜怒哀樂而不見客觀環境,其身軀心智只是私人之記帳簿罷了。當風移水動之際,滴水可淹蟻蛭,而洪流難撼磐石!至於其人簿記,是否有助生產?是否可承受陣痛?豈可一概而論哉? 所猜想不差,但若非「基因」即去道日遠矣!蓋「基因」者,最基礎之因子也。今談「圖像辨識」,需知涉及「主體有二」,一陰一陽,缺一不可。其陰乃「受體」,由眼至腦而止於二進位碼,以電腦比對,始能運用。陽則為「刺激體」,其體之用,斯稱刺激。陰陽相合,二碼歸一,始有辨識。 刺激體有靜態及動態之別,靜態有長寬高三維,動態另加時間一維。各維於電腦之受體共分四層,一為光之「灰度」,另三層為互補色。物體之色各異,合四層而得「體形」,苟知其體形,可查知其效用。至是,將各種圖像之特性建表(二進位),陰陽互得可彰矣,其餘細節罟網有載! 程式也者,不過將所整理之資料聯成一體而已,難的是「觀察、整理」。職是之故,老朽一向強調,「流程式」之電腦程式,素為美國人以不知充作知的try and error 障眼法。也因如此,高科技的高薪神話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當然,老朽的老朽哲學也樂得看看熱鬧! 多下功夫吧,先建一個簡單的資料:比如說一方塊;試著用攝像機攝入電腦,再用程式檢查電腦圖像內容。如果能查到電腦資料符合所建之資料(各種角度),就可定義為一方塊!如果查不到,要知道錯誤在何處,如此以往,由簡入繁,就可以入門了。 動態辨識更是簡單(本網有載),只要所偵測圖形 XOR時,f(t1-t2)=0即代表絕對靜止,將非靜止之圖形區分離出來,就是「運動體」!如今安全設施大行其道,但還要靠警衛注目檢查,豈有此理?用此法立可查知影像中有物在動,且可知大小,時發佈警訊,提醒警衛即可(這才是大生意)! |
| #7758 留言者:小人 [2008-06-10] |
| 主題:請舉一個實例 留言日期:2008-06-10 老師:我想學做辨識很久了,但始終不知道怎樣下手,能不能請老師費心,對7757的基因的資料結構舉一個實例,拜托!拜托! 笨學生上 |
| 回應﹕ 也罷,破一個例吧!但是有言在先,老朽只能點到為止!因為老朽還想多活幾天,好去教小杏子! 一切「道法自然」,所以,過程就是: 1,觀察自然: 假如桌子上有個方塊形物件(不拘,只要簡單的方形就好),觀察時,得: 此物之「體」有六面(上、下、左、右、前、後),上朝天,下接地(桌面), 左、右與觀者反向(鏡相),近己者前,背己者後。 此為「三維圖像」之觀察基礎,由上至下為「高」,(英文符號為Y);由左至 右為「寬」(X);由前到後為「長」(Z)。 於是,長寬高各有起點及終點,每一點又與鄰點相連(注意:此為「辨識」的基本 關係,程式的功能,就是要找到「點及點的連接關係」)。一個標準的四方體應有六 個面、八個點、十二條線,各線於接點相互垂直。 再定義觀察者對物體的觀察「立場」(老朽常講,沒有立場不能判斷),觀察者由 物體之「正上方」觀察,可得一「頂視圖」,頂視圖之「高值」恒等於0;觀察者由 物體之「正前方」觀察,可得一「正視圖」,正視圖之「長值」恒等於0;觀察者由 物體之「正側面」觀察,可得一「側視圖」,側視圖之「寬值」恒等於0。 如若觀察之立場改變,得一長寬高之透視比例值,則稱之為「透視圖」。透視圖由 觀察與物體之距離而有不同的呈像。 且假定此觀察為「真」(否則麻煩大了),再進行下一步。 2,分析所得: 顯然,物體本身與觀察者有一「相對關係」;而且,物體與所在位置之間,也有一 「相對關係」。要頭腦清楚,首先要「絕對掌握各種關係」,千萬不要「自以為知」, 蓋人之辨識能力歷經十數年的學習,早已被「潛意識接管」了。到時不搞清楚,便會 成為#7754則留言所說的「故事」了! 這些關係可概分為三: 2-1,絕對座標:事實上並不存在,但為了方便,預先設定一「環境座標」以 為參考,如地球之經緯度、或某一房屋之座標值等。 2-2,本體座標:任何完整之物體都可設定其本體座標,原則上可假定物體在 某一座標之第一象限上,各點可得一長寬高(ZXY)之座 標值。將各點相連,即得該物體之三維圖形。 2-3,相對座標:觀察任一物體時,該物體與其所在之環境各有其「本體座標」 之值,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運動的關係,可以用數學轉換, 是稱「三維座標轉換」(靜態辨識可以忽略)。 3,體用關係: 根據前面說明,再假定此「方塊」為一本書,且此書放在桌子上。 假定所應檢查之「畫面」僅為:「桌子上有一本書」。此時系統已將此畫面轉換成 為二進位之「屏幕資料」(以VGA模式論,有四色區,每區各640X480點)。 程式師只要檢查各點之0(無)或1(有),以求出與設計之資料關係。 在VGA模式下,人在電腦屏幕所見之影像、實際上是記憶體之0、1資料。所以, 用程式去檢查記憶資料,再去比較所設計的資料結構,就叫做分辨認識。 所設計之方塊資料結構可以表示如下: 體:代號:001,某某書。 點位:XYZ之值各取2Byte,每點有6Byte,八點為48Byte。 特徵:暫且忽略(初學不必太精確),但可假定最大之面在下方(若最小之面 在下方,表示「不穩定」)。 用:用程式檢查屏幕資料,且假定左下角為第一象限之零點,如果桌上並無其他物 體,則先查到的「水平向」各點必係方塊之「底面」。再找底面之兩端,必得 向上之點,如此以往,將各轉向之點線相連。 如果觀察者處在「透視圖」角度,人眼與桌面呈30度斜角,結果可見頂上 面積最大,頂與底之間有一至兩個較矮之面。此時所得之「點位值」乃相對座 標值,須用三角函數換成「本體座標值」。 再採所換算之「本體座標值」與資料結構中之點位相比,若符合001 之資料 (偏差值暫不計),即可確定「辨識成功」,所辨識之方塊為「某某書」。 不難吧?餘類推,一隅應有百隅反! |
| #7760 留言者:庚子 [2008-06-16] |
| 主題:回#7757 老師您好: 如果老師是說圖像辨識的話,相信要等有一段長的空閒時間才行。 喜怒哀樂,各有其體用因果,其相互制肘,人的心理始逹平衡。情緒為引發人行動的沖動,其用為引發人的行動,直至心情平伏為止。問題是,無行動則沖動常在,小沖小動可以渾忘,大刺大激則常擾靈思。無行動,則心情無平伏之日,日積月累,雖能暫忘,但觸境情仍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何治之?其實際運用如何?雖然以前有關留言無數,但學生仍有疑惑,煩請老師再再開示! |
| 回應﹕ 除了計劃經濟、便是市場經濟,且不論是什麼,欲啟行必須先知。人欲先知,又須先有自信,動過手才可生自信、有信才有人言。否則就叫做自以為是,亂動手動腳,則稱暴虎馮河。 所說:「喜怒哀樂,各有其體用因果,其相互制肘,人的心理始逹平衡。情緒為引發人行動的沖動,其用為引發人的行動,直至心情平伏為止。問題是,無行動則沖動常在,小沖小動可以渾忘,大刺大激則常擾靈思。無行動,則心情無平伏之日,日積月累,雖能暫忘,但觸境情仍生。」 不確!不確之至! 喜怒哀樂,有何體用因果?如此推論,所有概念無一例外,宇宙洪荒須重新開張矣!查喜怒哀樂皆係「形容人於某一瞬間表現狀況」之概念,在西洋文法中,謂之「形容詞」。形容詞無形無色無量無數,從何來「體」?若究之,喜之體為何?存在於何方?即令英文,「一喜」何意? 至於「相互制(應係掣)肘」,麻煩大了,喜掣肘哀乎?怒中無樂乎?如此思維,五行生剋將如同爛泥一堆!再談「心理平衡」,喜怒哀樂怎地與八方有難、扯到一秤?注意注意!學中醫最重「概念認知」,如將概念學成這般,遲早會把奇經八脈化成七斤八麥,任毒難分矣! 「情緒為引發人行動的沖動,其用為引發人的行動,直至心情平伏為止。」此說直可定名為「庚子心理學」!實屬首創!須知「情緒為心理作用之果」,「引發人行動的沖動」之因乃環境刺激(人之意識暫不考慮)!本末豈可倒置?客觀是非怎容主觀認定! 「問題是,無行動則沖動常在,小沖小動可以渾忘,大刺大激則常擾靈思。無行動,則心情無平伏之日,日積月累,雖能暫忘,但觸境情仍生。」此非問題、乃牽強附會、胡思亂想也!難道老朽之《智慧學》遁入空山修成妖仙乎?若謂只是文字遊戲,顯然是玩昏了頭,抽起大麻了! 欲談「體用因果」,必須先定義「系統」,蓋此四者,乃「系統功能」也!喜怒哀樂皆非系統,而係某一系統(人)於某一情況下之一種表現。此「表現」隨情況而變,時有時無、可大可小、非真非幻、若虛若實。蓋唯「表現」情況之系統具有「體用」,至於「因果」,則另涉及意識,不提。 做學問,首重「紮實」,即令紮以稻桿,亦應實在!要寫文章,應先紮實掌握文字章法之起承轉合!而論思想體系,更得先把系統定義明確,否則各說各話!於是乎,日本官方說「遺憾」,便成為亡國奴口中的「道歉」!日本人說聲八個丫頭,一定會有皇子皇孫高呼萬分榮幸! 欲談「相互掣肘」,必係「單數」(一人無須掣肘,二人不稱掣肘!蓋肘居身體兩側,中有頭腦,左肘始可掣右肘!若指他人,則必有中間人在,否則是謂僵持),連幼稚的民主制度都知道,表決要有結果,不能來個二比二!再說「平衡」更不能等於二比二,因為「全等不是平衡」!這些最基本的「理則學」都沒有搞通,是無理則不學也!千千萬萬、萬萬千千!汝行前,老朽囑咐再三,正因汝之務虛而不務實也! 於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可治矣!此句係《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佛云:「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由於須菩提地位崇高,已證道得果(細情宜自行詳閱)。佛於層層剖析後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注意:若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免談!) 老朽雖曾對此「留言無數」,但汝不仔細參詳,且「斷章取義」,自必千疑萬惑。更糟糕的,汝遇事一知半解,喜怒扯體用、西學混中醫!已是而立之年,尚在伐林挖地!再若不將大腦理順,休道八級地震,即令天降甘霖,也將處處土石流!開示何用! |
| #7764 留言者:秦漢唐 [2008-06-24] |
| 主題:教小杏子 朱老師好!沈老師好! 學生一時好奇心起,請問老師是如何教小杏子的? 舉例:沈老師教小杏子「不是食物不要吞進肚裡」,這樣的規則千千萬萬,如何防止掛一漏萬呢?朱老師教的「漢字由右而左寓有深意」,類似的資料萬萬千千,應不是輸入資料庫這樣簡單。 祝老師們身體安康! 學生 敬上 |
| 回應﹕ 汝一時好奇心起,教老朽如何回答?講真話?豈非造孽?如果不笑死一大票學富九車的博士專家,就有可能某一天老朽空遁化無,淪為強者籠中的金絲雀!真有興趣,不妨看看《智慧學》,藍圖流程在彼,如假包換!再不然上罟網淘金去,反正笑話比故事短,沒有朱絲,也必有馬糞! 因汝未曾參加《漢字基因字典》之編輯,未入寶山,安知蹊徑?老朽常謂,中國人捧著金碗討飯,不識金銀之輩,當然不知金碗為何。如今西洋神話已近黃昏(比爾已退),真要入夢,金髮美女確能滿足情色春風。但是奢談智慧,百年來的淺盤教育,大概連洗個臭腳丫子都嫌不足! 如果不明漢字基因,必然不懂「不是食物不要吞進肚裡」和「由右而左」的微言大義,則類似或毫不相干的資料必將如汗牛充棟!好在尚有前例,六祖 惠能,大字不識一個,卻智慧超群,千古一人!五千年前,伏羲就能發易理之幽微,而今舉世億億萬萬知識分子,卻連八卦是什麼都諱莫如深! 汝來本網多年矣!是否好奇老朽白白花花?果真「掛一漏萬」,結論便是老朽無的放矢,尚待防止什麼?空氣乎?實話實說,牛皮一吹就破,破必傷人,不妨遠駐旁觀。老朽行將就木,今生夙願直否,無非孤芳自賞。不過代表已化為朽木之傳統文化,在此獻醜,成固可觀,敗亦可博一粲也! 須知:電乃一種能量,須靠電線傳導,否則出不了大門。人為一主觀系統,若無文字溝通,人必然是團笨蛋!製造電線要有技術,學習文字得下功夫!在古代,強大如羅馬人也製不出電線,而今天,囂張的美國佬雖能生產電線,但卻未必瞭解文字溝通,尤其是智慧攸關。 因為英文有30萬單字,漢字僅數千!汝既自以為會用文寫字,何不想想,數千字能掛多少一?又漏掉了多少萬? (沈補)既有規則千千萬萬,人更學不會「不是食物不要吞進肚裡」了,難怪每天都有中毒的。 |
| #7780 留言者:遍德 [2008-07-10] |
| 主題:天劍方策 老師您好: 以下文章是在網路上某個部落格轉貼,文章作者研究一位林明華先生的著作。個人的看法是這位林明華先生和老師一樣,為近代空乏的華人思想史注入了嶄新且承先啟後的能量。 天劍方策 “如果莊子若能知道與其同期的西方世界中,有一位亞歷山大帝已祭出足以讓天下人成為羔羊的第一哲學之劍--『天劍』……天劍的公義是強者才可用;弱者、弱國是被用…天劍的三大方策--預言家、主祭權、民主議會政體…” 當我看到林明華先生的書寫這一段時,非常震驚,他對歷史的洞察和喬極為接近,超越並顛覆一般世俗的理解,讓我能解讀現在所發生的事。 公元前三百三十年左右,希臘的一位城邦主亞歷山大,以少數兵力擊敗當時強盛的波斯王大流士,又揮軍東征西討,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他所用的方法,林先生稱之為天劍的三大方策,影響人類歷史至今。近五百年來的歐美崛起,其主要方法亦是出於此策,而且青出於藍,才能從小西歐擴建出全球勢力。 一、預言家。“『先要有預言家』,這是一切方策中關鍵之關鍵;它負責在民眾的頭頂上帶上意象性光暈;然後當預言被日日苦等的盼望所實現時,民眾的狂喜是如洩洪般壯麗的。亞歷山大帝東征前,一群群博學多聞、道貌岸然的預言家,已經散佈東方各城邦,向民眾、士兵、王侯指天說地…亞歷山大帝的軍隊所到之處,只要有預言家『預備道路』的所在,皆是以救世軍、救主親自叩門般的情況來應驗。”(摘自林明華先生的書) 在十七、八世紀殖民期間,充當預言家的是傳教士。他們先以教會的精神贏取土著人民的信任,等到他們國家的軍隊武力商人來到時,這些土著人就在毫無警覺下失去了一切,不只喪失資源土地,甚至被販賣到遠方做奴隸。 二十世紀後的預言家是媒體、好萊塢明星、和留學生。他們把有限及修飾過的歐美經驗,帶到全世界各地,尤其是家鄉。有意無意的美化白人的美麗、民主、聰明,使崇洋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風潮,講英語、看洋片、讀洋書、吃西餐、穿泊來品覺得高人一等,對西洋的名詞、學說琅琅上口,書店充滿翻譯書,學者們爭先恐後論述歐美的進步,有的沒有的西方產品都有一窩蜂盲從者。 二、主祭權。解釋『上帝的旨意』,可以安定、驅使所轄的城邦軍民,誠心誠意的將那無意識界『願望』,投注在忠於『救世軍』的心智活動上。後來,這主祭權還被賦予『大希臘化文化同化政策』的重責,在東方諸域並發展出大乘佛教。基督教權一統歐洲後,主祭權更發展出教皇來,其地位曾高於各邦國王,位大勢尊。” (摘自林明華先生的書) 『上帝的旨意』就是解釋宇宙自然的能力。所以現代的主祭權落在科技及資訊製造者的手上。那些被鼓吹、尊崇的西洋科學定理,如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猴子變人類等等,合理化強者有理的意識,就是在主導主祭權。又透過普及教育、發達資訊,歷史真相及一般人的心智活動內容,也很容易被操控。 三、民主議會政體。“亞歷山大帝所到之處,會在該城主之下,另設『民主政體的議會』,使人民有人權膨脹的意識假象,配合『天意』的解釋權,一體兩面,相得益彰。如此政爭不斷…而既的利益者,皆盼希臘救世軍的『授記』、『加封』,以穩固地位不隧。如此希臘人高枕無憂矣。” (摘自林明華先生的書) 這一招在近代史上發揮的最淋漓盡致,歐美強權所到之處,無不設立所謂“民主政體”,結果都是成功的製造了該國的內部對立。譬如英國殖民後,印度分裂出巴基斯坦;盧安達大屠殺及非洲的許多動亂,也多源於白人殖民期所編織出的內部仇恨;美國佔領伊拉克後,立即發生蘇尼及西艾兩大回教教派的互相屠殺。 而在台灣,小小的島在民主政治的美名之下,藍綠人士壁壘分明,群眾不論是非只分顏色。還有最中邪的,是海峽兩岸的對立,讓軍火商平白賺進大錢事小,消磨掉自己的元氣與心智事大。 http://blog.udn.com/lajulan/1865304 |
| 回應﹕ 狩獵族素來先測地情、次佈陷阱、終必環伺在側。有此見解,不論何人,已係亞歷山大帝之高徒也!顯然,天劍已舉,預言家就位、主祭權在握、民主議會蠢蠢欲動,論者欲有所圖矣!惜老朽道法自然,認定事物生旺衰絕、循環不已,若天有劍,無非自然。 前文言之有物,但僅見山林鬱鬱,是不知山下有體也!山之體,引力以聚、土石為積,巍巍峨峨焉!山林之生,首在氣候,次賴土質,決定於水之流。茲以台灣為例,苟非中土敗圮,豈是刀劍能傷?兼以中華文化五千年,氣已衰、土已崩、水幾絕,正有賴炎黃子孫重新振作,何苦唉聲嘆氣? |
| #7801 留言者:張毅 [2008-07-24] |
| 主題:請教日記寫法 老師曾於智慧之旅─冬至篇寫到【不論是非善惡,只記事實的前因後果,以免日久遺忘。】,請教如何是記事實的前因後果,謝謝。 學生 張毅敬上 |
| 回應﹕ 任何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前因後果,唯因能力所限,人常無以知之。然而,人自幼成長於世俗環境中,所知所見,莫非一般世俗主觀之「是非善惡」。人若忽略此「世俗成見」,則無法在同一社會上與眾和諧相處;再若將此類「成見」視為「真相」,自必影響一生的舉止行為。 是以,「只記事實的前因後果」相當於客觀的態度,而「是非善惡」等於是主觀成見。人類的成長必然由主觀而客觀,也就是說,由小我而大我。生長環境是自我根植之所,但發展的時空則有枝葉花果無限延伸。人之根性不足者,不妨沉湎在過去;而上善之人,則應由過往之營養中開創未來。 記載之方法,一如《智慧之旅》之流程,其中對事件只做客觀報導而不作評判(至少老朽已全力避免),最多道及一些因時成果之枝節。諸如老朽對後母之描述,由其言行已知大概,心明眼快之讀者當可會心一笑。至於那些看不懂或莫明其妙者,世事原本莫名,怎悉其妙? 諸此,於古籍中謂之「微言大義」,如《古文觀止》中鄭伯克段於鄢一文,其中對人物無一字褒貶,但千秋萬世以降,識者盡知其詳。東西方文化最大之分別,在於中國文以載道,主觀記事、客觀分析。讀書人讀聖賢書,各有心得,斯乃人類「智權」之最高境界也。 西方文化之淺薄,正如「I love you」一語,在夫婦之間,如同春藥!哪天少說了一句,二人必鬧婚變!而每天見面、分別、打電話,口口聲聲必備,相當於「完美之句號」!然而,西方無「信義」二字,千百年下來,人人不相信人人,所以人人得隨時隨地敷衍人人(故有法律)! 再以事實為例,丁一購買豪宅(市價港幣五千萬),借于老朽居住,無一紙契約、無任何保証!更不可置信者,君子之交淡若水,丁一與老朽大約三個月見上一面,每次固定二個小時!這檔事,古今中外僅此一椿!何以如此?蓋吾二人皆係「只知事實因果而不計是非善惡」之輩也! |
| #7841 留言者:網主 [2008-08-03] |
| 告網友: 老朽雖多所涉獵,然力能破堅掠眾,尤以在萬軍之中,擅取上將首級。俗話:工欲竟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次練字,時雖不久,已大有收獲,特此獻曝,以與網友共享。 習字對中華文化之重要性,無與倫比,但以往讀書人素乏系統觀念,教學莫非依樣畫葫蘆,千載難變。尤以文化之進展,與應用工具唇齒相依、息息相關。習字所應習者,除文字外,尚有文房四寶之認知及掌控,略一不可。老朽且就近來研判所知,一一闡述於次: 毛筆: 古之仕者常懷筆走天下,斯乃文人之寶劍,輕忽不得。因需求者眾,匠人製筆技術精湛,仕者用筆謹慎細心,文氣始興焉。如今毛筆幾成漆刷,以應付小學生交作業為務,三天用壞之生意勝過三月!以至於購筆甚易,而求精極難,老朽常整批而購、後成把而棄焉。 說來慚愧,老朽於電視節目上,見及王羲之之「洗筆池」,大有所惑。有洗筆如斯之必要乎?老朽寫字不多,但知有筆即寫,素未聞為何須洗。蓋許久未寫,毛筆已乾時,輒置水中泡之,有時用冷水一泡數小時不見動靜;而用溫水泡之,往往墨膠已化,該筆已脫毛起岔,再也不堪使用。 此次寫字,老朽知損耗必夥,特意專心研究之。發現問題出在墨汁中之膠,由於貪圖方便,老朽懶於磨墨,採用現成之墨汁。而如今之墨汁係大量生產,採用動物膠另加防腐劑,其膠甚稠而防腐劑性烈。於字寫完後如不立時清洗,待膠一乾,日久即成精鋼,再如泡浸不當,其毛必折。 是知,人體需保持潔淨以維健康,毛筆亦需愛護以確保恆昌!老朽特此費時一日,將各筆請出,悉心洗滌,果有若干已膠凝毛根、病入膏肓。餘者倖得「筆樂」,難關一渡,時時有新筆供用。洗筆時,水溫宜在30度上下,不必過於乾淨,去膠即可。洗後,用廢紙將餘水吸去,保持筆尖原形,套上筆套。 墨汁: 猶憶兒時,磨墨有三苦,一為其臭如屍;二為其煩催心;三為其累痠手。後知有墨汁,又香又黑,一傾即能下筆,遂一頭栽進墨池,大讚科技之勝天焉! 老朽非寫家,但知字之耐看,須墨黑筆飽。麻煩之處,在於氣候乾燥時,墨汁易稠,一稠,就拖筆難動;若再加水則濃度無法控制。是以,磨墨手續仍不能少,隨時待命焉。 解決方案之一,是寫小字時採用「墨盒」,並時保持合式的濃度。若用硯台,自行磨墨易控制濃度,但次數頻繁,應視作修身養性。再若寫大字,非用墨汁不可,則每次傾倒適量即止,用畢再行補充。 須知墨汁之濃度適當與否是寫字成敗之訣竅,一方面有利於字的清晰美觀,一方面運筆順暢、令人有水到渠成、心曠神怡之感。 宣紙: 初練字者不宜採用宣紙,尤以宣紙愈貴者,其吸水性愈是明顯。唯有在充份掌握筆、墨之特性後,方能享受宣紙呈現的快感。其實,舊報紙是練字最好的選擇,一者廢物利用,不怕浪費,可以大寫特寫;二者對筆、墨的要求不高,怎麼寫都能成字;而且報紙上原有之印刷有助判斷行列位置大小。 有很多家長為了讓子女習字,花了大錢買來宣紙,結果愈寫愈洩氣,最後都不了了之。要知道,中華文化之價值,正在於由儉入奢、先難後易。習字是如此,非有財即有字也! 硯台: 真正之寫家講究自行磨墨,老朽時少事忙,來此不過蜻蜓點水,為文化傳種也。磨墨時,待墨過硯底現,即表示濃度正好。 老朽自製墨盒一具,以一密封有蓋之方盒,中置絲綿(絲巾、絲布、絲緞皆可,如今禮盒中常用絲緞墊底,用畢即廢,甚為可惜,宜多加利用)及一方石塊,再以墨汁澆之。石塊者,供調筆尖及試筆之濃度用,每當石上結粒,即知稠度已過,立即再調可也。 網主人白 |
| #7851 留言者:琉璃 [2008-08-08] |
| 主題:…… 朱先生 您好: 多謝先生點破,末學惭愧,看來作业并不理想,甚至及格都談不上。這就回去潜心钻研,期有所悟。 |
| 回應﹕ 西學求速,因而淺薄;中華文化深厚,但須待時間考驗(且看京戲,年輕之輩就是小生,苟欲成為鬚生,先自充實,急不得也)。是故,曇花雖美,白光光一日即竟。未幾,待中華文化發揚光大之時,識者當知,嘴上長了鬍子,才能謂之有學問也! |
| #7885 留言者:網主 [2008-09-19] |
| 告網友: 話說天下事,無不因果分明,只有知與不知,絕無應與不應之虞。究其實,鵬飛三千里,未出雲表,難悉其方﹔而雀躍咫尺,一步之微,得失盡在其中。唯觀者基於立場,自有觀點,觀點正誤,時至自知。有限人生雖難窺全貎,但智者自智、愚者自愚,莫非春夏秋冬各有景,自然其然也! 值此進化易途(與世界末日無干)之際,時序端倪一一顯現,道上風雲詭譎,令人目不睱給。美國以暴發戶姿態,橫行世界約百載,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只是病獅擺尾,資本市場十級地震連連,待人們喘口氣、再細查政經情勢,已是山窮水盡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由於各地區風俗習慣迴異,人們玩墨必黑,亞洲熱衷民主自由,最終悉以貪腐終場。台灣歷經梟雄、奸賊亂國,人心渙散,極待强人之治。如今上台一位乖寶寶,處驚濤駭浪之世、臨毒蛇猛獸之侵,人民於水深火熱之餘,馬脚猶以慢跑、晨泳、離鍋自許,是不知其可,難怪媒體喻之為笨蛋也! 今天下震撼、舉世盪然,顯係前孽深種,淵深谷險,一局既終,洗牌當前。上世紀人們貪婪無度,地球資源透支過甚,吾人理應痛定思痛,以節儉、勤勞、反省為期,另開新局。好在戲已終場、往者往矣,台上殘留者皆係執事之庶員,略識其末,可矣! 事之成功,在於人之自信,匪自信,徬徨踟躕,寸步難行﹔而人之圭誤,更莫不出於自信。蓋自信者,時運之恩遇、主觀之認知也!古今中外,但凡台上「演員」,無非他山之石,係供「修道」比較參詳者。人若據為借鏡,心無沾染,逢直勇往、遇彎緩進,自是道道通羅馬也! 老朽已老,常時反躬自省,深恐媲美柏金森之流!今有告者,乃老朽於﹟7841則留言:「自製墨盒一具,以一密封有蓋之方盒,中置絲綿(絲巾、絲布、絲緞皆可,如今禮盒中常用絲緞墊底,用畢即廢,甚為可惜,宜多加利用)」。經老朽大量使用後,「臨床」證明:「絲緞」不可用,特此致歉。 發現過程:由於未覓得絲棉,老朽設計了一「絲緞+毛氈」所製之墨盒,寫大字頗佳(因用墨極快,病徵未顯墨已用完)。最近因練習「四體千字文」,每字約4平方公分,其結果,問題叢生(前次贈送網友之「案頭」,頗多「劣品」,擬來日再補)。 問題一:寫約百字,毛筆即滯重難移,顯係墨汁過稠故。 問題一:略加清水,再事調勻即可。但不多時,字邊「浸透」,幾難著筆。 老朽初判係「工業生產墨汁」之流弊,特用「高級徽墨」磨成墨汁、且另製墨盒﹔後果依然。 再研究處身環境,因老朽怕熱,尤以「頭汗」不絕於髮,室溫須保持在26度、濕度約40﹪以下﹔如此,墨汁自然乾得快。於茲,老朽將自製墨盒上包以「保鮮膜」,另開一1平方公分之小口,以便入筆。果然,效果改進不少,但只是時間拉長了,兩天後,問題並未改進。 老朽不甘雌伏,使出了研究漢字基因頇勁,點點滴滴,由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另加肢體、心態、功底,一一從頭分析。 努力不懈,直到前天,老朽將自製墨盒清洗乾淨,分別以「藥用棉、絲緞、毛氈、菜瓜布」為材料,各在其上注以墨汁,仔細觀察墨汁「沉澱係數」! 「菜瓜布」不要多久,墨中的膠質都沉澱在底部,表面只留「餘濕」﹔「毛氈」其次,「絲緞」第三,而「藥用棉」過了三天還沒有分別(但棉花纖維强度不足,愈用愈扁)。 結論是:老朽自作聰明,用毛氈及絲緞做的墨盒,「無實用價值」!蓋用時過不多久,墨汁下沉、毛氈表面的水份較多,故以毛筆沾濡,寫時宣紙上有浸跡﹔再如用得够久,待水份蒸發了,剩下來的全是膠質,把毛筆尖都膠合了,難以書寫。於是,「洗筆案」全案偵破,大快朽心! 賊捉到了!突然憶及,老朽曾建議網友們自製「誅氏墨盒」。果若網友信其然,以絲緞援而試之,必將越寫越洩氣,直至棄筆而後已!是此老朽宣告收回前言,且為「無心之過」道歉,下不為例! 這正是老朽無權無勢、未曾腐敗,故能反躬自省,知錯必改。否則,老朽大可找個理由,自縛自愚,一個理由不足,再找一個!好在有客觀的美國阿扁前例在先,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一時的、主觀的自信自爽又有什麼意義?人生百年、人類萬載、宇宙永恒,曷不看遠一點? 網主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