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5892 留言者:空夫子 [2006-01-05]
主題:續#5891則
  幸得寵邀,何其驚喜?果能棄俗從師而遊,此生無憾矣!望天賜善緣,得踐此約。

   空夫子  再拜上
回應﹕
  其實,老朽何厚於夫子?既為本網網友,即已錄名青冊矣。來此世之前,造物所賦與各人之旅資(人壽)頗豐,然時有終始、事有因果,若人夙孽過深,必惹孽纏,歲月就此支耗。本網如雪山清溪,涓涓滴滴,無非隨緣所之、因緣而住,流連此間,可聞天籟而免塵孽也。
  「棄俗」毫無必要,世間如谷、人谷為俗,不歷此劫,因果無從始終!唯善善積善、惡惡累惡,正止於一、孽債無盡,心存一念,行行勿忘。人生一考場,若未能畢業,生生不息,累劫循環焉。然「智慧」適以破解諸迷,先覺人生、再悟真實,篤行不厭,資盡賦歸矣。
5893 留言者:技工 [2006-01-05]
主題:让有感于5892则
  汙泥正是營養,讓生命化作那朵蓮花。
回應﹕
  是覺者之見也,抱一始終,劍及履及,彼岸在望。
  人盡知蓮出汙泥而不染,當曉蓮依時開花、因運結果,不擇池水、不計晴雨,生命得以常新,萬象因而繁榮。苟人立於生命立場,能消彌一己之私念,人間萬象,無非渡向次一流程之台階也。
  譬如有人落難荒島,舉凡島上風吹草動,悉為機緣;再若時機成熟,手邊一應材料,無不可編筏作槳,航向另一進程。是知,匆促行事者,其載唯己、行不及里;而謀之深者、其慮必遠,圖之全者、其行必篤。人既謫降世間,其所見所聞,莫非來自俗世荒島,若無筏無槳,憑何言棄?
  既覺,速以發心編筏,俾便乘波。是時,應悟:
  筏小槳微,離島後「一應感受」必與「此島不同」,是先須習慣於「捨」。
  捨之於萬、於千、於百、於十,最終「唯一不可捨」;止於其一者,是謂之「正」。今世一味談「得」,孰知得諸千萬、失之於正,人生已成污泥之潭,恰供生命之覺、之悟,其莫非「營養」乎?
5904 留言者:小俠 [2006-01-19]
主題:有關朱先生的智慧學
  一直以來都覺得集思廣益是一個好的方法使眾人提升,但往往因各人的情緒、了解的不同、盲點、集體影響等因素,而造成通常浪費了很多時間去解釋一些小問題,有時甚至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因此使到眾人的集體智慧無法提升。再加上,就算一個人修為再好,若沒經過長期的語言訓練,恐怕難以使人明白。
  以前對此沒辦法,是因大家只能透過紙筆的形式來溝通,但現在有了電腦,朱先生,何不把我們修道的腦中思考過程放在電腦中,作為記錄和溝通的渠道,眾人便可因此而產生智慧的累積呢?這是教育方式,也是把古文化傳承的方式啊。要把腦中的修行現形,必須要把抽象概念的多維結構呈現出來,再配合合理的分析方法(使眾人有所依據),最後把整個系統越貼近現實越好(盡量避免用道家術語,但可把道家精神運用其中)。那麼,就能在服眾的情況下,把古文化重現,和提升眾人的智慧,並使這些智慧得到重新琢磨,去蕪存菁。
  用文字的掌握雖然同樣可使我們的修為提升,但只怕對於未能掌握關鍵的學生會是牛皮燈籠,而且過程需時太長,造成時機不對,而且極可能會出現過去古人的一些陋習:把精湛的文筆用於詩詞歌賦之中。只是一種浪漫主義形式的表達,不能了解到古文化精華所在。
  所以我希望朱先生能製造到這種概念多維結構的程式出來(其實和先生的智慧學一樣的,只是更為形象化,使一般人都可以用眼去了解。)。那麼,我們就可以培養出一批古文化的繼承者,接著可透過大家的學習軌跡,研究出應怎樣協助提升學道不同時期的人,再而研究出不同性格的人怎樣了解道了。到時才真正做到孔夫子所說的有教無類呢。
  當然,其實這也是一個危險的過程,始終我們不知真正了解道的人有多少,以及各人了解得多深,還有是否有足夠的得道的人來參與交流。而現有修道的人能否處理得到各不同性格的人的存在道理?(各人的行為必定是因其認為是對的才會做的,即使是慾望的追求,背後多少有點自圓其說的道理,我們能否處理呢?)但,那麼多年過去了,都沒見到有人做到,要等到何時才能確定前三個問題?不論遲早都是要做的,不做的話,只會使民族受害更久,迷失得更久。而且,經過百年的東西文化衝擊,到後來東方文化的逐漸消失,形成大家的文化精神真空,再到最近30年的各大家的現形和先生的智慧學基礎,再加上逐漸富強後中國社會渴望重新建立價值觀,是時候要開始利用電腦建立集體價值體系,以免因長期對人性的失望(過去的共產主義使理想國被否定,現在的物質社會使權利名慾被肯定),從而形成3種都極衰的可能情況:1.權利名慾等力量的追求和慾望的失控成為主要價值觀;2.盲目的宗教信仰取代中國文化的理性思考模式,重現西方中世紀時期的情況。3.前兩者的結合,因配合現有的力和慾的追求,以及百花齊放的宗教地盤,而形成內部分裂鬥爭>最後四分五裂
  所以,與其讓其無意識地純用感覺來作為東西文化交融演變,不如好像我們修道一般,把東西文化兩種哲然不同的智慧有意識地結合,去蕪存菁,以我們身在其中的一分子透過提升個人及眾人的智慧來達致陰陽調和。這次東西文化交融有危亦有機,但有一件事是肯定,這次幾乎可說是孤注一擲,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關鍵是我們對道和世事萬物了解有多少了。(因為失敗了的話,東方文化將無法再在中國生存,以弱打強,弱必四分五裂,故必須把弱轉強)
  註:有件事必須留意:交流一定只可由少而多的一步一步的擴散開去。因這次是以眾人的力量急速提升智慧,好處是快,壞處是容易因太多極度相反的道理衝擊而眾人沒有足夠高的智慧去消化容納,因此使我們本身都出事。因此,我們必須一個一個問題去討論,按步就班,要顧及不同的性格和思考模式的人(因要推廣到眾人接受才能成為價值觀,不能只是我們一小部份人接受的”真理”),要把最後的道理還原到現實之中(例如,山為什麼是山,山為什麼又不是山呢?)。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到智慧。
  以前因為無電腦,就算有人把道理琢磨得很精細,後人也不知道;現在有了電腦,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理論有機地整合了。
回應﹕
  能想,很好;空想,無益;想得天馬行空,不知所之。
  其實,「修道人」如果還期待什麼「大道理」,那表示要「改道而行」了!老朽本領再高;電腦進步再多,已存在幾十億年的大自然還是獨孤老大。再說,古人早已把智慧的精華提煉出來了,「有心人」只須吞下去,舉凡世人的愚昧、驕狂、忌妒等毛病,保証「藥到病除」!
  這精華是什麼呢?「明心、見性」!若已明心見性,必當無私、無己!如此,就「等同智慧(知日掃心)」!簡單到了這個地步,還要老朽加什麼油鹽醬醋?
  如何明心、見性呢?摒除萬緣、平心靜氣!做就是「修道」、做得到才是「修道人」!
  不必擔心中華文化的繼承,如人類退化成獸,「文化化誰」?若是還有人在修道,就是中華文化傳承。但是「此道正止於一」,安心修吧,期以二十載,火候自足。

  寫文章有三要:一要觀念清楚;二要文字精簡;三要段落分明。
  觀念不清楚,表達什麼?溝通之意義何在?
  文字不精簡,十個字寫成了一大篇,渣滓多過精華,誰看得懂?
  段落是介紹理念的門檻,天下任何道理都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寫文章時,就應把思想順序弄清楚。閣下這兩篇文字,其實是:1,耽心中華文化失傳;2,希望老朽設法;3,建議。
  哪需要這麼大費手腳呢?按照重點,點到為止(否則變成王大娘的裹腳布);字數越少,文章的價值越高!問題在:心裡如果只是個念頭,還沒有想清楚,就急著倒出來,那就是「上述結果」。
5906 留言者:小俠 [2006-01-20]
主題:身在局中......
  開首:不好意思,由於一直接受考試形式教育,所以習慣了寫到長篇大論。而且我平時和其他人討論時,喜歡把深奧的道理解釋得淺顯易懂,而且可以說服到立場完全不同的對手。結果,不知不覺中,之前那兩篇文章沒有整理好就寫出來了。真的不好意思啊!

  另外,可能基於剛剛我的討論習慣,我希望能做到孔夫子所說的有教無類,而不是只有明心見性的人才能受到中華文化的教育。所以我主張要做點什麼。
  我不是要再弄些大道理,而是把真相(大道理)無限細分,從不同的角度去討論問題,從而使不同智慧階層和性格的人都可以了解到道的意義,使他們逐步向修道人靠攏。社會的劇烈競爭,科學在將來的蓬勃發展,以及個人主義所帶來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問題......都迫使到社會需要一套對智慧追求的教育,既然如此,我們何不順水推舟呢?
  有了智慧,這些問題才可迎刃而解。但這不一定出現的,若果沒有有意識的推動,廣泛接受的智慧是不可能出現的(除非經過大難)。到時人類只會純粹以野獸的脾性去行事。(這樣恐怕不妙呢)而且,百年來主動引進西方的知識所為何來?目的就正如朱先生所說的,為了東西文化完全交融做準備嘛。若到現在才半途而廢,豈非辜負了前人的一番心血,使他們白白犠牲了嗎?

  雖然我知道這樣做很危險,但正如為何古代有人要以身殉國?為何他們不留著性命去教育後世?因以身殉國是為後世帶來典範,以顯示”忠”的可貴,證明世上仍有忠義之人。同樣,若果道不能再在世上昭顯出其光芒,那後世如何再有典範可循?(人世間既然是因果的道場,那就自有其功用。我覺得還是讓它繼續循環不息的運作吧)
  而且我們身在局中,我們所得智慧,多少是因身處亂世而來。我們接受亂世的因,而因緣際會地產生一系列智慧的看法,把我們的智慧盡可能地貢獻出來,也可說是相應的果吧。(不過可能是各人所積的業不同吧,我的可能未還吧)
  當然,事實上,我也不肯定何時使道再昭顯出來才是最好的時機,但我覺得最少東西文化交融已是人類所有的最大的陰陽衝擊,所以我覺得這次是時候使道重新昭顯出來。

  總結:非常時期要用非常之法。要融合這樣大規模的文化衝擊,自然要集體用更高的智慧才行。而且,即使修道人之間不能提升到足夠的智慧去處理,但最少都各自找到問題所在。只要問題在擴散出去之前找到出來,起碼可以事先潛龍勿用,而避免民間一些極度渴望傳統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的人感到極度失望,從而使中國無法再保留傳統文化的智慧。(這不是說中華文化不是真理,而是......朱先生,你不知道的了。有看過”仙劍奇俠傳”嗎?這就是一大例子。現在很多人因精神上,或商業上,渴望傳統文化能起到作用,於是把傳統智慧誤解到亂七八糟。這種趨勢簡直是一大毒害啊!一會我把最近發現的問題貼給你看看)總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啦!我不是要強行做點什麼出來,盡力而為可也。

註:
  1.電腦的多維結構問題,其實亦只是先生的智慧學的改裝,把我們腦中的想像結構呈現出來而已。我想大家都是用形象思維的吧,所以我才想到在電腦中呈現這種結構。因為是從先生的智慧學中衍生出來,所以才提議由先生建立這樣的結構呢。
  2.還有,希望這次的觀念會更清楚,條理會更分明吧。至於文字,我已盡量簡單的了。
回應﹕
  錯!「考試形式」最忌「長篇大論」!老師們改考卷時,面前堆如山積,誰有「閑情逸興」來聞裹腳布?老實說,若非這些日子老朽被「凱洛琳」折磨得「鋼性盡失、軟軟綿綿」,早把本文丟到一邊去了!
  糟!有理想是好事,不先修成萬人敵,盡耍雞毛與蒜皮!這樣下去,會到處碰壁,最後「壯志銷鎔」,人生就此蹉跎成空!談智慧要有智慧!談技術要懂技術!否則即稱為「放矢無的」!若要與老朽比老?先看看過往留言!十八般武藝、十九種文功,且秀兩手,再行過招可也!
  結論:所說只是皮毛上的污穢,千古一景,中外皆然。且陳述無系統、無條理、無內容,連作為「習題」都不能及格,恕無時間細閱。請「多讀些書再寫」,至少,寫得少些,若在百字以下,老朽尚可「代改作文」!
  有想法,可多與同儕討論,切勿到「關公廟前舞大刀」!若想打動老朽,總得要有些真實功夫才行。
  (沈補)
  1.目的矛盾:「而且可以說服到立場完全不同的『對手』。」、「希望能做到孔夫子所說的『有教無類』」
  2.因果倒置:「明心見性的人才能受到中華文化的教育。」
  3.方法失當:「所以我主張要做點什麼。」蓋君子和而不同,做此即可。
  4.緣木求魚:「使他們逐步向修道人靠攏。」佛尚且不渡無緣之人,何況非佛?
  5.理解錯誤:「都迫使到社會需要一套對智慧追求的教育。」智慧若能成套,則非智慧也。
  6.所托非人:「因為是從先生的智慧學中衍生出來,所以才提議由先生建立這樣的結構呢。」
5907 留言者:小俠 [2006-01-20]
主題:古文化在中國發展遇到的困難
  國人問題:
  1.已學占卜的人不明白易學的意義,導致捨本逐末,追求容易失實的細分
  2.受吸引的人錯誤理解學習的目的,方向,和所學的東西
  3.對道無興趣者,對道和修道者有錯誤的理解,認為道是高高在上,而且因現世鼓吹情愛,造成極端盲目,使二者處於對立面
  4.還有,更有甚者,世人已由幾個方面把情和性等同起來,包括:1.女性的思想解放方面;2.男女關係方面,所能做的事;3.社會的約定俗成;4.文化有關慾望的鼓吹

  (不好意思,這樣寫好像很難明白,但也沒什麼辦法了。始終,這些感想是我在看完幾十集的電視劇後綜合得出來的。若果要我仔細舉例出來,這可有點困難了。希望先生看得明吧)

  總之,基於國人渴望重建精神價值觀,而商業行為的推波助瀾,再加上對古文化的一知半解,將會造成很嚴重的問題啊!
回應﹕
  如果是寫論文,「千千萬萬」不要加一些「感嘆詞」如「啊、吧、呢、嗎」之流。蓋,論述必須有理性,那些寫情書、說小話的喟嘆,是求情、還是撒嬌?
  本文雖列了1,2,3,4各條,卻看不出其間的關連!更有甚者,在第4條下又有1,2,3,4,如此蛛網竹根,只代表「思想混亂」!且多看看論述文的範例吧,要學寫文章,先要下足功夫。不能看看電視劇,偶有所感,便以為凡几只差一點、人人升天成仙!

  (沈補)當今電視編劇的水平和電視劇的目的何在?渴望重建精神價值觀的國人,最好關了電視讀書去。
5928 留言者:小俠 [2006-02-03]
主題:有關智慧的生成和提升〔研究〕
  最近一直都想及這個問題,發現有些地方想不通。為免自己有所缺漏,及希望看看先生的看法,而且,亦想把這個問題給大家思考一下,因此,寫了這個留言下來。
  先生,究竟什麼是智慧呢?它如何生成?又如何提升的呢?
  就我所知:
1.智慧最基本的土壤是不同形式的經驗,所以,最基本的是保存這些經驗才能融會。
2.接著,是這些經驗會有不同看法(猶如一個拱形,正面看是凸的,反面看是凹的)。
3.再然後,是為不同的經驗找出相似的面,把個別性移去,找出共通性出來,最後剩下的通性就是基本法則了。
4.但若果找到的通性有所偏側,則得出的結論亦會有問題(這可表現在不同專才看同一事物上,又或者不常思考者處理高深問題。)(若第一點的存在過份壓迫這一點,會迫使到這些人中間分開,一半向中心移動,但另一半會完全脫離。這脫離的一批就會造成得不償失吧。但就算是向中心移動的一批亦因”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原理,有很大的機會亦會功敗垂成。故此,7-8成的人都會被弄到亂七八糟,這就是先生之前反對的原因。)。
5.還有,就是心性的問題。短時間的推動應該是很難改變心性的。(下次研究一下心性的問題)
......
  我知道,這些都只是皮毛的東西,一定缺少了不少東西的。先生,我還不是很習慣用智慧學中的方法來研究。(小的事就行,太大的事腦子裝不下)可否幫幫我呢?我的那些個人思路可不用理會,主要是想表示我希望以研究的角度去探討這些問題,不是小子不服氣,希望先生不要誤會呀。
回應﹕
  如此甚佳。尤其是以條列方式,有條不紊,老朽樂於解答。
  1,「不同形式」乃「形容詞」,如何不同?果如斯,人人之智必異也。
    實則,應稱為「主觀經驗」,同否當由各種客觀環境而定。
  2,「不同的看法」源自「不同的立場」。
  3,可以這樣說。「共通性」=常識。
  4,結論來自各自之立場、條件、目標,是以宗教、政治要想統之於一也。
  5,「心性」=人性,慢慢下功夫吧!
  且先自思,過些時,待老朽公佈了《智慧學》之初稿,必有大助。
5937 留言者:華子 [2006-02-09]
主題:感恩於中華文化
  幾年來之學習,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深深地感恩、感動於中華文化。
  要不是易經之基因,要不是老子的自然之道,回首望之,還真不知道智慧的層次性;想及此,一身驚汗;想及此,能不跪到在她(易經等中華精髓)跟前親吻?!而這一切,理解上的轉變,實應感謝朱老師的那些“鷹架”:那些著作,那些“論而不述”。
  自從理解易經入了門,朱老師的那些工作,突然間都一下能理解了。更最重要的是,也理解了“理解”本身,而無論在方法論上,或思維境界方面。
  尤有甚者,學生把它應用於學習的理解方面,應用於教材的編輯方面,應用於行程的道上,想及此,只有一句話:感恩!感恩!再感恩!
回應﹕
  正是,此乃「生命」之「真義」也,文化因以載、大道得而傳。老朽之責,櫛風沐雨,不外乎於此亂世中,以心傳心、以命延命。本網大德甚夥,早已為此濁世注入潺潺清流。正因如此,人間尚有希望,老驥無須伏櫪也!是曰:天女散花花不盡,至德無上上本清!
  適才與沈子閒聊,彼曰:「我伏案工作、或擦桌抹椅,皆無區別,且勝任愉快。唯竊思之,何以當今工作重心乃此非彼?近日悟之,正因精通無礙,是得以免役,始更上層樓也!」
  沈子之言,是應試畢業之證書也!何以有人小學程度?正言之,考試未過,留班查看也!
  共勉。
  (沈補)哪天我又能像伏爾泰說的那樣,栽育自家的後園,就是功德圓滿的時候了。
5949 留言者:吳為 [2006-02-16]
主題:漢魂失落
  中國人的漢語功底令人心寒,漢魂之失落更讓人顫慄;漢魂失落故,雖時時講漢語、用漢字,然溝而不(不願)通,在此常出現師有師講,我有我講,「雞同鴨講」。
回應﹕
  日酷炎熱,夜深岑寒;時馬戲西來,群兒嬉歡。千秋一瞬,魄散億萬;大劫當前,豈止一嘆?
  漢文化之所以優越,功在漢字基因,漢字基因通靈智,靈智以語言而得證。目今國魂凋零,所餘殘肴,各據一盤,物之必也!從客觀論,仁者求仁而得仁,利族逐利以獲利,各適所之;由主觀計,慧始生智、昧必納愚,雞鴨之為禽,祭腹已足,溝通何為?
  苟人視先祖於無、拜賊作父,欲棄冠上明珠、水中撈月,拜之、撈之可也!無溝不通,無靈乏同,既非族類,敬而遠之可也!天龍池魚,九宵泥塗,遠慮近憂,仙凡殊路,道本自然,不亦然乎?
5967 留言者:小小 [2006-03-27]
主題:
  朱老師
  你好!
  看了老師的著作並根據自己的體會,學生深信宿命論是存在的。對於一生幸福的人而言宿命論可有可無,可是對於一生不幸的人而言,宿命論又有什麼意義呢?
  謝
回應﹕
  「宿命論」是「迷信偽科學者」的說法,有貶抑且嘲弄之意。
  其實,宿命=始因定終果之因果律;宿命論=因果論。
  當今科學當道,物質掛帥,科學家無不將因果律奉為尚方寶劍,但又自命為不世英雄!所謂「英雄」也者,唯我獨尊也!英雄造時勢,豈甘承認時勢造英雄?一些自命不凡、半瓶水晃,不懂而裝懂、無舌喜饒舌,便將本尊與分身截然劃分為「因果律」與「宿命論」!
  名牌出了名,舉世倣冒;神佛當道時,偽佛假神滿天;時代如今「科學時代」,荒唐科學裝時髦,又有什麼希奇?世上有真知碩見者屈指可數,而人人都滿口「苛雪、科學」,的的確確凍得死急凍人!是嗎?果真?請那些自以為懂的人、對「科學」下個定義再說!
  為什麼?只要頭腦清楚一點,思考事情客觀一點,必然知道一個「公理」,就是:「邏輯思維絕不能自相矛盾」。也就是說,如果在同一邏輯中假設了 A=B 就不能再說A≠B。再換句話說,宇宙中如果真有「因果」,宇宙之始因就已決定了宇宙之終果(=宿命論)!
  科學有兩種定義(在傳統漢字之定義,科學=系統分科之學問):
  一、物質科學:通過實證,精確地控制物質的系統方法。
  二、思維科學:通過邏輯推理,由觀察到驗證的系統方法。
  不論是哪一種,科學都可謂是一種「因果準則」,也可謂探索因果及運用因果之學問。
  何謂「因果」?人類經過幾千年不間斷的印證,最後承認了事物先有因後有果、且必有因才有果。於是「人類文明」應運而生,人開始了對人生宇宙、萬事萬物有規律、有系統的探索。
  有沒有「不具因之果」呢?老實說,沒有!如果任何人能舉一實例、且能證明,保證是一顆空前絕後的無窮大級原子彈!人之有理性、世上尚有生命,是因為:理性及生命絕對符合因果律。
  比如說:
  因生命體具有感官、神經     果=感知。
  因生命體「感知趨利避害」    果=生存。  
  因神經能貯存及延遲感知     果=經驗。
  因主觀經驗與客觀經驗印證    果=理性或反理性。
  因中國人篤信宿命論       果=馴服、安定。
  因宿命論有利於主觀感受     果=篤信宿命論之群體「進化緩慢」。
  因西方在基督文明統治千餘年   果=篤創造論(宿命論之一)。
  因文藝復興反抗教庭成功     果=宿命論受到挑戰。
  因西方追求無止盡之功利     果=地球生態、人類社會破壞。
  因宇宙進化不止         果=人類遲早毀滅。
  因篤信宿命論能導致社會穩定   果=人類社會較晚毀滅。
  因功利主義導致社會動亂     果=人類社會加緊毀滅。 

  因果律是宇宙的至理,而宿命論是人類自保的法門。對不知不覺的人,原本不需任何知覺;對有知有覺者,既知「必然如此」,又何來「幸與不幸」?
5970 留言者:小小 [2006-03-29]
主題:
  朱老師
  你好!
  學生從小就懷疑人生,喜看思想類的shu,可胡思亂想已成潛意shi,因如何是好?
回應﹕
  人生的奧秘與精妙,實無與倫比!懷疑人生是很正常的,從來不懷疑的人,頭腦才有問題。然而,因為思維完全屬於主觀,外人無從置喙,實際的情況無人知曉。且基於各人的文化素養、表達能力,何謂懷疑?深度如何?再限於各人己身環境,多多少少從事著「不得已而為」的工作,漸漸,現實壓倒一切,人便不知不覺了。
  喜歡看思想類的書有優點也有缺點,因為大智大慧者如同鳳毛麟角,一旦認知基礎不固、判斷能力闕如,就容易陷入「邪門外道、走火入魔」!而人一旦陷溺,染著深入骨隨,就百折難回了。諸如閣下所謂的「胡思亂想」,就是一種「癥兆」,更嚴重的若非對人生絕望、便是對社會仇恨,危險之至!
  人本為野獸,經過長時間之演化,人自覺必須蛻變,否則即為行屍走肉,虛度一生!當然,自覺也有先有後,西方的社會現況,相當於我國唐朝盛世,剛解脫於漢儒,便放縱於聲色。所幸中國到了宋朝,士大夫痛定思痛,各種修身自律的思想學派輩出,綻放了光輝的理學文化(有人吃慣了西餐,早忘了中國在哪裡?什麼是中華文化,要反對也很正常)。
  人生當然應該別於「獸生」,如果已覺,就該篤行而不空想。人生各種考驗,如同煙、酒、賭、色等,「覺者」要快快放下屠刀,方可立地成佛。老朽戒煙成功(本網有記載),沒有一點痛苦。為什麼?自律之功也!不僅是煙,酒色財氣,樣樣不沾,越活越平安、越老越自在。
  人困於胡思亂想,那是因為「心無主宰」之故。要找主宰,老朽認為天下僅有三本書可看(各人看法有異,所以智愚有別):《道德經》、《金剛經》、《六祖壇經》。其他的都只是垃圾,當然包括老朽所寫的。如果看過垃圾,忘掉可也,垃圾就是垃圾!抱得越緊,污染越嚴重!
  不必懷疑了,既然「活著」,就「認真活下去」!活著做個勇者,把一己的「私念斬殺精光」!當然包括了「胡思亂想的潛意識」!如果不甘心,請不要來此「挨罵」!須知,老朽從來不與「自私自利」者妥協。若閣下行有所難,老朽尚可對症下藥,否則,嗟嘆一生,不如學蟬去!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