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34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09] |
| 主題:覆試系統分析 朱夫子尊鑒: ![]() 這些電學名詞,其「觀念」個個分開說都知道。可是,一時想做個「系統分類」,整體觀念又是如此 「模糊不清」。可能是,當初唸書時,就沒有系統的念,書是英文版,以「用」為主,不研其「體」。而且, 課程太多,甚至學到「核能發電」,至今從未用過,早就還給老師了。 |
| 回應﹕ 毛病還在!「電」是什麼?概念也!不過作為學習,略知其理即可。 |
| #8535 留言者:逆海風 [2008-12-09] |
| 主題:#8438作業再修改 請老師指正。然晚輩自知天之分類實無能力再往下分了。 (一元-點) 天,系統總稱 ┌───────┴───────┐ 一維(兩儀-線): 整體,宏觀 個體,微觀 ┌───┴───┐ ┌───┴───┐ 二維(四象-面): 規律 現象 變化 靜止 ┌─┴─┐ ┌─┴─┐ ┌─┴─┐ ┌─┴─┐ 三維(八卦-體)結構 流程 具象 抽象 循環 隨機 形靜 能止 |
| 回應﹕ 做學問與天分無關,觀念分類需廣深精的功夫,是天下知識的門戶,怎能一蹴而及?老朽傳授這些法門,本未期待各位有驚人的答案,不過為了講解漢字,略示機宜而已。只要網友們心中有了一把尺,遇事用心,各各妥善分類,日久自有成效。 所分大致不差,唯「天」乃「概念」,不需分類。但若謂「系統總稱」,也應說明是何方神聖。此外,天系統缺乏能量,總是一場空! 以所分而論,「靜止」不如「永恒」,下分「本體、時空」可也。 |
| #8536 留言者:網主 [2008-12-10] |
| 告網友: 漢字教學自12月1日起,已上七課,全部課業皆貼於「罟網鴻爪」--「漢字精華」之中,自38頁起、﹟8286則開始,可逕往參閱。 漢字教學之八 前則作業無人過關,實非戰之過,乃知識有限、練習不足也!如同主題萃取,練了一個月才出成績。但惜時間有限,早已說過,在多媒體大學乃八個學分的功課,怎期「五年畢業」? 其中最大的錯在於「概念、觀念不分」!即令是「概念分類」也指的是「將概念這種觀念,予以分入類中」。而不是取任何一個「概念」,就可以切分。自省之下,很可能是8438則,老朽一時疏忽,寫了:試將「天(或自選)」作為「一元--點」。原意是「天之觀念」,但老朽以為已經講明,人人盡知。孰料因陋就簡,害得大家都誤會了!觀念能不清楚乎?為文能不慎乎?! 老朽只負責將各位帶進智慧之門,有志修習者,首應養成「正確的認識方式」。否則,像西式學堂的填鴨,連全聚德也上不了桌!好在各位年輕,只要方向正確,假以時日,漢家大道得張也! 基於以往經驗,老朽「說過」的觀念,結果都石沉大海!為了加深印象,以便逐步深入(今後已進入「概念網絡」之蓮花寶地,漢字心法將一一出籠),不得不再將2觀、4族、8類、32屬補再次充說明。緣老朽說了多年,已忘究竟說了什麼、沒說什麼,重複難免,望網友萬勿一目掠過。 單從概念來說,「一維(兩儀-線)」相於主觀的「立場」。人源自低等生物,生命種類無限(尚在進化中),若需用二分法點出人與萬物不同的定義,顯非易事。 伏羲氏認為宇宙係混沌一片,其中無非陰陽兩類。「陰」者,山朝北、有雲、暗也藏也,難知見,靜止,聚斂;「陽」者,山朝南,得日照,草木開展,高又明也,動態,發散。須知,一應解釋盡係後人所為,釋之一正一負、一動一靜未嘗不可,再以象徵視之,實乃萬古不易之真相! 其實,陰、陽尚有更重要的層次認知,是為「肉體、精神」。人之肉體繼承了生命之物質基礎,精神則將生命之意義發揚光大,得以貫徹九幽、與宇宙同儔! 因之,人類站在肉體與精神的「立場」上,產生了「主觀、客觀」兩種認知;在主觀,我之動為生、靜是死,我思故我在。再看客觀,一應事物井井有條,若無緣因,一概靜止(於茲,有禪宗六祖南華寺公案風動心動之辯,不贅)。據此,才能將人類所認知的概念,層層剖析,進而與宇宙合流。 在概念分類上,由於涉及「機器理解」,其重要性無與倫比。尤其是第一維,萬一有誤,以下各類之誤差將越來越大,結果將一無是處。先聖伏羲氏之偉大,正在於人智啟蒙之初,就看準了正確的方向,指導著後人,步入永恆。於此,兩儀的象徵成立。 四族比較易解,體有抽象、具象,用有認識、行為,皆可分辨、觀察。 分辨在心,出之於內,如「象、數、性、徵、關係、意義、條件、利害」及「刺激、分辨、狀態、感受、程度、印象、情緒、希冀」等認知,無非由內而外;而觀察則係由外而內,如「形、色、性、質、數、量、位、能」及「能力、意念、目標、動作、功效、判斷」等行為,皆係外觀所得。 由此可知,此四族之間,同有內、外之別,且交互發展,完全符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易理」。只是再簡單之觀念,現代人也大量濫用,「動作」與「行為」顯然有異,但人人混淆亂套!最荒唐的是電視新聞記者們,空負著「大眾教育」的功能,卻不學無術(勝過老朽),觀念貧乏! 電視採訪記者養成「不良習慣」,亂用「口語」。例如說,當有一警民衝突現場,記者常說:「警察們做了驅散示威人群的動作!」這是什麼話?,妙的是,人人聽得「懂」,總比「警察向人們示威」說得「正確」!「驅散人群」是什麼動作?恕老朽無解,蓋: 動作:〔動〕=體有空間變化;〔作〕=用有時間變化。體用的時空變化。 如:他舉手碰到屋頂。〔體=手臂舉起到屋頂,僅時空變化〕。 正確理解所感知或觀察的概念,才是正確溝通的不二法門,唯在不正確的時代,常有荒謬之事發生。是知,近世紀知識發達,但人智更昧,究其因,概念失序、觀念紊亂矣! 八類分別承續四族,「抽象族」別無選擇,全係人類為了觀察及應用方便,先行「定義」,而後「應用」。「具象族」亦然,在文明發韌之初,一切存諸自然,謂之「本存物」。但隨人類社會之成長,「人造物」逐漸增加。於漢字中,不可思議的是,兩種概念約略相等,恰好成兩類。 「認識族」只能以內在、外在分,「感知」為內在,因心腦所受:感=人同此心,接受到刺激的影響力;知=出口如箭之快速。「狀態」係外在,乃觀察所得:狀=可見可知者;態=事物在變化者。事物可見可知之變化。兩者皆基於「唯心認定」,係主觀之一己認知(西方稱「形容詞」)。 「行為族」在於主觀對環境變化有了認知後,基於一已利害,所採取的反應。行為有兩種,一是生命進化過程中、因遺傳而得的「本能」,一是由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經驗。然而,概念屬於「人用」,而且漢字也非普世機能,故「本能」易遭誤解而採用「能力」。 行為:〔行〕=體有空間變化;〔為〕=用有目的。體用的目的變化。 如:他舉手摸到屋頂。〔體=手臂摸到了屋頂,目的達成〕。 同理,能力屬於內在,由人之意識所控制;經驗來自外在,由環境變化所控制。兩者又互為表裡,陰陽相輔,完全符合易理精神。 本日作業:(所有答案上限30字) 1,為什麼學漢字要先學分類? 2,觀念分類的「方法」為何? 3,觀念分類有什麼「功效?」 如瞭解不足,可提問題,限30字,且限三題。注意:今後不再回答! 網主人白 |
| #8537 留言者:逆海風 [2008-12-10] |
| 主題:#8536提問 朱老師好: 請問觀念分類和概念分類有何不同? |
| 回應﹕ 如8536則言:〔即令是「概念分類」也指的是「將概念這種觀念,予以分入類中」。而不是取任何一個「概念」,就可以切分。〕言盡於此。 「天」乃概念,「概念+概念=觀念」。故「天堂、天色、天象、天氣、天候、天下…」為觀念。 再說「概念分類」老朽費了數十年功夫,已經完成,毋需代勞。至於「觀念」與日俱增,可至無窮無盡,有志者分之可也。 |
| #8538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10] |
| 主題:覆試系統分類 朱夫子尊鑒: 一元-點) 電 能 ┌───────────┴─────────┐ 一維(兩儀-線): 電壓 電流 ┌─────┴─────┐ ┌─────┴─────┐ 二維(四象-面): 壓向 電位 流向 電量 ┌──┴──┐ ┌───┴───┐ ┌──┴──┐ ┌──┴──┐ 三維(八卦-體)正壓 負壓 高位 低位 順向 逆向 多量 少量 是否可說,「電」是一種「能」,「電」是一個「概念」,「能」是一個「概念」,兩個概念 合起稱為「觀念」叫做「電能」。且能又無所不在,以各種形態存在,又可以轉換。如: 風能、熱能、磁能、核能、化能….電為體,能為用,用電生能;能為體,電為用,用能生電。 學過「電能=電壓 × 電流」, 但從未想過,如此做系統分類。 |
| 回應﹕ 以概念而言:「電=雨下之閃光」,係能量作用於導體,電子受激,逸出軌道之一種形式;「能=象猛獸,熊的一種,其骨節實而有力,故稱賢能,可以,有力量」。是以,「概念+概念=觀念(但泊來品例外,如「沙發」,借用其音,非沙不發)」,「電能」者,電之功能也!係「抽象觀念」。 正如所述,電能有水能、風能、光能、熱能、化學能、生物能等,又怎能如此分類?「電能=電壓X電流」是數學運算公式,非「觀念」也(F=MA,概念「力=質量X加速度」,是什麼概念)!且電位、電壓、電阻又為電之「功效」,「電流」則係電子流量,觀念紊亂,莫此為甚也! 既是所學本業,曷不痛下功夫,僅以人云而云、混飽肚皮滿足?須知,概念觀念之學,大不易也! 又:格式紊亂,段落不分,下次如此,永不與聞! |
| #8539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10] |
| 主題:答8536 朱夫子尊鑒: 1,因單字僅為概念,須理解其體用關係,構成詞組為觀念,才能溝通。 2,用二分法陰、陽,體、用,動、靜…等,肉體、精神,客觀、主觀。 3,才能將人類所認知的概念,層層剖析、絲絲分明,進而與宇宙合流。 |
| 回應﹕ 1,錯。2,錯。3,錯。 |
| #8540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10] |
| 主題:提問 朱夫子尊鑒: 1, 電能=電壓×電流,合天=功率、地=電壓、人=電流,三才定律? 2, 用刀切菜,切菜用刀。因為切菜所以動刀,之所以動刀,為要切菜。 3, 合體字是概念亦觀念?一維時,志可否分為士為體,心為用,二類? |
| 回應﹕ 1,不是逢三就=三才,三才乃「結構」也! 2,so what? 3,是否有了斧頭,就要砍樹了? |
| #8541 留言者:揚帆 [2008-12-10] |
| 主題:分類 朱老師: 學生試作分類練習,請您指正。 (一元-點) 繪畫 ┌───────┴───────┐ 一維(兩儀-線): 材料 繪制 ┌───┴───┐ ┌───┴───┐ 二維(四象-面): 畫材 形象 技能 創作 ┌─┴─┐ ┌─┴─┐ ┌─┴─┐ ┌─┴─┐ 三維(八卦-體):輔助 色料 本存 組合 觀察 表達 描形 寫意 |
| 回應﹕ 「材料」是物質體,下分更不合。「繪制」不通,「制=果物成熟而有味以刀切之」,繪無以切,與材料二分,境界、美感較宜。三維一律不通。 並非將相關之名詞堆砌架上就叫分類!二分者,一分為二,如同「蘋果切分兩塊」,所切後必為蘋果之兩半(或觀念之半)、且絕無多餘!而所舉「無一合格」!不信自己檢驗,「材料是畫材+形象」嗎?怎麼一個是實體、一個成虛影了(觀念呢)?而材料還有畫筆、布、紙等,又被誰偷走了? |
| #8542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2-10] |
| 主題:提問 朱老師您好: 學生有兩疑問請問老師: 1、觀念(概念A+概念B)是用概念A加以限縮概念B的範圍? 2、老師於漢字基因中曾言:『概念分類為人類思維基因』。那觀念分類是否是「重新分類組合知識,以符合人類思維基因」?不知是否有知識基因(是否就是觀念分類)? |
| 回應﹕ 1,是的。明日教學之九有解。 2,字數超過(此係兩個問題)。 「知識無基因」,至少老朽不知。 |
| #8543 留言者:逆海風 [2008-12-10] |
| 主題:#8536作業作答 老師好,請老師指正: 1,為什麼學漢字要先學分類? 答:漢字源於易理,本具分類法則。習之可明其概念層次,相契於宇宙。 2,觀念分類的「方法」為何? 答:為二分法:據一主題,尋其特徵,羅列齊全。依其性質,劃分陰陽。 3,觀念分類有什麼「功效?」 答:以簡御繁。用之可增進思維效率。除本身定義外,尚可知結構關係。 |
| 回應﹕ 1,不盡然。2,未必。3,較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