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5402 留言者:金庠序 [2005-02-27]
主題:
  人生過半,一無所成,且根性又差,不知何如,苦也。有幸結緣不二老網站,受教多多,現對漢字的功效深信不疑。在下將從努力學習漢字始,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期能翻然有所悟,對天下有所獻。
回應﹕
  有覺悟就是根性,老朽三十七才開竅,三十年來發奮學習,未曾謂遲也!
  要之,一頭栽進古書裡,勇往直前,切勿反反覆覆,日久自有進境。中華文化講究安貧樂道、敬長尊賢,對事物一任自然,更要能寵辱勿驚、得失不計。
  人生道理有真有假,尤以當今亂世,社會價值觀顛倒,稍一不慎,落入陷阱,百劫不復。老朽能「人棄我取、人即我離」者,是知世人急功近利,貪逸惡勞,故有所反也。因無人願下苦功,遂監督自己,由最深處著手。知無高瞻遠矚者,自任之,不必再煩勞他人。
  是以老朽每能發人之未發,雖貧無立錐之地,但仍屹立於大搬風之高科技界達三十年!而最值得驕傲者,三十年來,內心活活潑潑,靈台空空明明,為所應為,真大自在!
  若非「人生過半」,人只是隻「會說話的猴子」、「能唱情歌的機器」、「天天盯著樂透、夢想或然率從天而降」!古人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良有以也!若人生尚未過半,敬請自便,恕不歡迎參加覺者俱樂部!
5423 留言者:沐杰 [2005-03-02]
主題:不忮不求,順遂自然
  工作之故,久未留言,今再來叨擾,實不吐不快,歉甚。
  前有網友以「傳授解」為題,擔心老師精衰力竭,晚生有感其私昭然,是不識生命之本質。以晚生之體會,生命如愚公移山,承先啟後,繼往開來,自強不息。老師為國為民數十載,成敗何曾住於心?吾輩來日正漫長,後事尚須看後人,是以只知為所應為,不知坐享其成。況乎老師一生絕學未得閒暇整理,如曾言及「合理的懷疑」一書,必為警世佳作,晚輩由衷期盼,卻更知老師心繫眾生,戮力矽族,難再抽空於己,豈忍心強求網中「傳授解」?試場人生,考題當力求自解,古文可茲借鏡。
  再如圖文轉換者,人工智能之前奏也,生命進化主角轉移之起點也,絕非僅「莫大的知識革命」可形容,亦非為謀利之商品,當無須商業包裝,吸引消費大眾!老師常強調「語言文字為思維之本」,今可識文得義,來日定可思考,智能於焉產生,是天成其然也!
  唯晚輩心生一疑,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若依老師之象徵法演示,雖得聲色,卻似難領略微言大義。故若有志於義理者,是否不應依賴多媒體?
回應﹕
  誠哉斯言!誠哉斯言!
  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為真,則宇間任何闡釋皆非,更何況「象徵法」耶?然,導人入道,原不可能一蹴而及。唯日進一步,千步萬步,只要與日益近,是近矣!
  多媒體者,垃圾也,物質文明之腐果也!然於垃圾山中,何來淨物?今世人已惑、正道已迷,精神生命已成「瀕臨絕種動物」矣!老朽雖自甘出入地獄,卻限於「守潔」特性,無能乏力與三歲稚子溝通,更無法帶領彼等脫離紅塵苦海。
  幸有此順手垃圾、方便法門,老朽得以藏身萬丈寒潭,藉之開橋鋪路,將垃圾山巔接引至光明境界。匪如此,中華文化必亡,人類文明必圮,曾為人子者,於心何忍?
  文字語言為思維之本,正因思維為常道,人始可行之;語言可名,斯為常名,可以問道焉。求道者原應避離常道,但行至絕地、無路可達,尚須借助常道過渡之。多媒體者,係來世溝通之利基,無涉義理、不近真實。應知,螢火雖弱,亦能於九幽之下,大放光明也。
  是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人世至此,不亦哀乎?
5443 留言者:文能 [2005-03-12]
主題:文學
  請問老師何不將以前在北市成功高中時,辦楓海社出的刊物及在中興大學,辦崑崙社的刊物"崑崙山下"公佈,做為開放文學講座用?
回應﹕
  公佈什麼?那些陳年往事,不過兒戲,早已如同逸散的雲煙,不復記憶了。值得紀念者,倒還是初三時,在家「自製油印機」,出版第一本「啟航」。滾筒用腳踏車氣胎;印網是玻璃絲襪;油墨及白紙則向學校討來,老朽的「文化之旅」由是啟航。
  年輕人都有好奇心,只要肯持續探索,就必然會留下文明的腳印。問題是,前人忙於謀生;今人忙於享受,好像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就是為了供養這滿身「盲腸」。既然如此,生生死死,輪迴不止。老朽之能例外,只是沒把這些放在眼內,為所欲為,行所當行而已。

  關鍵是:「人出生後只活在『現在』,而『現在是種時空介面』,並不『存在』於人間。」年輕時,人不知天高地厚,感官只接受刺激,並無痛苦、快樂之別。禍害常來自前人不成熟之「成見」,隨著馬齒日增,世事始能明朗。人只要心中(過去之介面)無愧(不積孽)、眼前(未來之介面)無礙(有智慧),「現在之介面」就等於康莊大道。

  談成就,一切是空無!談事跡,一切如夢幻!老朽自幼幸遭「國難家劫、父凜母歿」,萬緣存諸一念,遂得以「看透人生」。及長,效法羅曼羅蘭寫了一本《智慧之旅》,細數家珍,有以告焉。至今自捫,一路行來,果真是倒食甘蔗,漸入佳境也。
  奉勸天下父母:「世事有災有福惜,子女不教不成器」!實乃真理銘言。
5451 留言者:路人明夷 [2005-03-17]
主題:學習與應用
  去年先生組織開放文學網讓人「做」些事情,至今已有一年的時間了,許多人有滿腹疑問,有些人提出了,有些則一直沒問先生,本人則是後面這類人其一。其實自己知道「問題」不是用「說」的就能得到答案,省得讓先生棒喝。
  但有一思不明,放在腦裡三年,諸事躑躅,求與先生指點迷津:
  有人雲游四海尋訪多位(假設3人)名師學習,有人閉門造車反覆琢磨自我學習,都花同樣年歲來實踐,這兩類人的分別在哪?
  已尋得的答案只有商業科系的概念,為三比一的關係;感覺上實在太表面了,不知如何應用。
回應﹕
  為了閣下,已備妥棒子無數,既不怕打,再喝如次:
  樹無根不長,萍無根自浮。今世西方「知識工程」掛帥,世人皆迷,非僅二三子也!老朽一再聲明,時賢漂白已久,鍼砭無效。是以老朽放下一切,全力開創「圖文轉換系統」,冀以教化後代,以發揚傳統文化為任。
  四書五經,坊間有售,舉手可得,何勞賢者「雲游四海尋訪名師學習」?

  本網往昔曾言,有人拋家離母,求道尋佛。此文略加油鹽、可再炒現飯。

  該人困頓經年,後遇濟公活佛施法救人。該人一見,立刻跪地求曰:「請憐信徒愚誠,多年來不辭辛苦,只求作佛。」
  濟公笑曰:「汝放著真佛不拜,求我何來?」
  該人問:「信徒唯見活佛是真。」
  濟公曰:「錯矣,汝所見者,為吾之障眼法術。有謂,真佛不玩法,玩法非真佛。」
  該人又問:「果真?」
  濟公曰:「若吾所說不實,即非真佛;否則汝當應信之。」
  該人問:「真佛在何處?與信徒有緣乎?」
  濟公曰:「真佛正在等汝,此緣大矣!吾且付汝神行法力,急火速西行。至天明,當見一村,可大呼三聲:『佛陀救我!佛陀救我』,時門中一人披髮倒履相迎,即是真佛也。」
  該人信之,果於天明,見一柴門中、一老嫗聞聲披髮倒履相迎,竟是其老母焉。
  旋該人恍然大悟,佛在心頭迷不識,妄求天邊浮雲滯。
  
  老朽之接引覺者,是夙因有緣也。其若不成,亦另有妙策,是謂中華文化信有徵,淪落千載時自成。老朽不過一推車畜牲耳,車上無窮寶藏,豈是商賈可得而窺之?人若無佛性,休言成佛;人不研讀聖賢之言,怎知五千年微言大義?
  若想用MIT西式速食取代麻婆豆腐,少了醬油、花椒,白花花的豆腐,外加「氣死」,會是什麼味道?
5452 留言者:文能 [2005-03-17]
主題:未通
  此人書未讀通,不知老師意見為何?此文見於
http://www2.cbflabs.com/cdb/viewthread.php?tid=205

  天地間沒有真,一切開始時都為假,及至後來,非假才為真。所有的邏輯都是如此!

在世間所為是因為人有心。人無法完全控制己心,故有時人只是作為一個木偶,所以人生在世,實無須付任何責任。若有責任需負,那麼始作俑者實為老天,廢棄之可也。

有個機器分為天地人三部,有個人,只是此機器中的一段程序。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有其協義,由機器自動化處理。

如果我說的是錯的,那麼我上面所涉及到的思想又是從哪來呢?
要知道無風不起浪,人的思想若是沒有理由的亂序的話,那麼結果無法預料。
又如我是第一個這麼說這麼想的,那麼我說的是稱為假說。
若有人按照此個言論進行求證的話,那麼我所說的慢慢地就會變向到現實中來。
因為觀察是一種力量,無盡地觀察會產生無盡地幻象,直到幻象能與現實結合為止。
所以那時雖然我的假說實現了,但那已是第不知道多少代了,
但我以其愚公移山的精神實現了我的假說,雖然己經面目全非了。
然而虛態之中沒有時間,所以我的假說實現在乾態宇宙中只是一瞬間。
很快我就可得到來自虛態宇宙的反饋,然後再修正我的理論。
所以對於乾態宇宙的掌握和運用,全靠此人的意志力和信力了。

然而我是宇宙機器中的一分子,所以我所做的一切都對這個大機器有益,人能把握方向。
是否能把握方向本來就是人與非人的分界點。
機器邏輯只負責裁判。
若有機器無法決斷之時,那麼以這兩人的意志力、念力和信力而決斷事物的發展方向。
這兩人的意志力、念力和信力是通過許多小遊戲不斷畜積而來的
這些力將會在適當的地方被運用。
這些力有其陰陽五行屬性,可以組合運用。

言盡於此,真真假假。假傳萬捲書,真傳一句話。但如果沒有萬捲書的知識,人又怎能理解那一句話呢?那句話是一個符號“8”!
------------------------
文能廣大
回應﹕
  此人文字不通,頭腦打結,由分段分句可見一端;且錯字謬語滿篇,難以過目。有自謂善於烹飪者,將各種材料混烹,誇為美味。其肴饌端出,食者若不知味,即被斥為無知,是斯類也。

  昔有一士子,讀書不願用心,動輒胡思亂想,唯喜涉獵雜蕪。一日見《藥經》載,山石野草皆可入藥。此人大為興奮,便摒擋其餘,上山採藥去焉。
  此人採藥經年,所穫頗豐,待下得山來,回到人間,遂為眾治病。孰料,用藥須知藥性,治病應瞭病情,此人一無所悉,遽而下藥,小疾變大,重病一命嗚呼。
  苦主一怒告官,押解上堂,官問曰:「汝知庸醫害人乎?」
  答曰:「世人生生死死,其害者天也!」
  官曰:「汝胡作非為,猶事狡辯!」
  此子歎曰:「汝枉為父母官,尚不知天地無道?快快下堂,隨我採藥去!」

  閣下留言五篇(另刪三篇),東扯西拉,盡皆人云亦云,與其人何異耶?
5468 留言者:日月 [2005-03-31]
主題:
  朱老師您好:

  觀看身邊的人們或是社會新聞,常看到類似消息一再出現。有人因愛發狂,得了精神疾病,在情緒之中痛苦徘徊,一生難以脫離;更嚴重者甚至致對方於死地,自毀又毀人。

  我不禁要問「愛」是什麼?為什麼人類在?◎P上,這麼需要「愛」?是因為「愛」涉及到生命的延續與否的問題嗎?還是只因人類愚昧,被「心」之「感受」所愚弄,誤以為那就是人生意義的全部,緊抓著餘感不放?為何會被心愚弄到這種地步呢?

  對了,漢字基因字典裡,「愛」字的字首為「受」,字身為「心」,為何心不是字首呢?

  請老師指教,謝謝。
回應﹕
  大哉此問。
  查人本自然界之一小部份,唯因能以語言文字與同類溝通,日久「成精」,遂自以為是xx矣!尤以迴光返照、霹靂一瞬之際,西天彩霞,頗有令人眼花繚亂之嘆。老朽者,古惑仔也,眼中不屑於一時,只以千秋萬世立場答之。
  人乃一具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結構之有機體,末梢神經接收到外界變化之刺激,化為電流脈衝,透過五官,達到大腦,人謂之識。識者,識刺激、感覺、體驗、認知是也。其識,因人之生存條件,引起生理反應,各內臟器官釋放內分泌激素,由血液傳至全身,以供抉擇。
  血液之匯聚中心是為「心」,在激素作用下,斯有所「感」。感者,感生存之利害、感生命體之取捨也。其有利者,「心受之」,中國人書以為「受心」,是愛;其為害者,「心止之」,書之為「心止(艮)」,是恨。蓋中國人道法自然,尊理重心,良有以也。
  西人文化淺薄,祗是趕上年節,於大放煙花之際,物質豐饒而已。彼等以弱肉強食為務,崇尚自我英雄主義,主張萬物皆由一人創造。當強者需要弱肉背書為奴時,謂之love;再當弱者依靠強者維生時,亦謂love。
  愛與love原本八竿子打不到一處,然當西方遇到東方,刀叉碰上筷子,第一位翻譯家認定「愛=love」,於焉大雜燴成盤焉!若老朽早生數百年,「love=需要」,就見真章了!所以,今日西化當途,將「我愛妳」解為「我需要妳」,是矣!
  查中國並無「單字」為「需要」者,蓋古人待人以誠,無此需要也!傳統中,做人必須具備「八德」,此八德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皆止於正)。愛者,八德之一也!今人之愛死愛活,實乃一時之「需要」,沒了需要,就不love了,蓋早已「忘八」矣!
  忠者,人對團體之責任。
  孝者,人對來源之尊重。
  仁者,人對眾生之態度。
  愛者,人對內心之感受。
  信者,人對溝通之真誠。
  義者,人對大我之嚮往。
  和者,人對行為之期許。
  平者,人對事務之均衡。
  值此末世,群魔亂舞,陽消陰至矣,再過十數年,變局將興。至時,地球災難連連、經濟泡沬破滅、科技危害加劇、自由民主崩圯。「養尊處優、狂妄自大」的人們,面對人間真相,才會領會八德之重要。今日空談一個愛字,是心受乎?是love乎?
5470 留言者:江濤 [2005-04-03]
主題:無垢
  朱老師你好,

  謝謝老師在#5468則中,為我們解釋中西文化中「愛」的分別。事有湊巧,學生首個改編的劇本,也於較早時選了個論「情」的小說--《風月鑑》。

  這部小說,名字取得巧妙。故事一開始,主人翁便注定是個天之驕子:家境富裕、父母寵愛(其父老來得此獨子)、天資聰敏及容貌俊朗。短短十六回內,原作者亦安排他會因性格已溺於情:自第一回起,描寫他在五歲時,已喜愛跟眾多女孩子生活;到最後一回,他十七歲時,已有妻妾逾十人之多!

  這樣的一個故事,未看到最後兩段,還不知原作者想表達甚麼。讀完後,方發覺原作者輕巧地把親情、愛情、友情、恩情、嫉妒之情、感激之情、悲傷之情……等等情感,不斷一浪又一浪的把主人翁牽引著,直到最後使他被情所溺!若非他在夢中被一佛偈喝醒,他也不會明白「風本清,月本明」的道理(禪機?)。

  所以,若沒有#5468則的解釋,又沒有參與改編劇本而接觸到《風月鑑》,那學生必仍視「風月」為風月,而「風花雪月」亦不會是風、花、雪和月了。

  如此一來,花本潔,雪本淨。是風來風去,或花開花落,或雪飄雪墜,或月圓月缺,只要任其自然,那本來有無一物,也不再重要了,亦不再被擾了。對嗎?若理解有誤,懇請老師賜學生一記當頭棒。

  祝 工作室仝人

      工作順利 身體健康!

  末學 敬上

========
另:學生於三月三十一日於「罟網劇場」內嘗試用網上系統投稿,可是系統有數個問題,導致今見仍未能成功投稿(檔案已另用留言方式上傳給罟網網管)。這數天跟該網網管聯絡過後,網上投稿系統問題應會很快處理好。各位參加改編劇本的網友,如在投稿時發現其他問題,請花點時間告訴網管,讓該系統能早日運作得盡善盡美。
回應﹕
  選得好!「風本清,月本明」,但世人皆愚,為心魔所迷,喚之難醒也!
  據《九幽經》載,於有情天界,九天諸佛為淨化虛空,責令「心魔」主掌神靈謫降之人間,地藏佛則入地獄以為善後。
  時心魔領命曰:「無情是天,有情為命;命繫於生,生住成孽。」
  地藏佛則合什發大願心曰:「眾生本空,因情成命;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心魔本與地藏佛不合,是有此劫。既聞斯言,特將人間設計成為情色賣場,生生不息,罪罪增生,令地藏佛永羈地獄。是以人間不設永恒,只存須臾;道德操守無功,權勢利祿掛帥;千感肉慾至上,萬孽自私第一。故此不論神靈修為深淺,只要踏足人間,當那一剎心魔到來,黃河潰堤,生死難顧矣!
  東方與心魔戰久,師老兵疲矣!西方本心魔之家,主導情色無遮大戲,專事顛倒天下蒼生。君不見,東人皮黃肉扁,頭髮黑壓壓一片;西人則紅橙黃藍綠,皮毛髮眼珠,凸凹分明、色色無限。其民主自由之聲,在在提倡AV女優為神,人人露肉搖臀,誘色滿人間!
  既要發揚中華文化,當發東方所有、西方奇缺之觀點。唯編此劇時,不宜過度「搧情」,以免求榮反辱。要之,將「情」寫得「美」,寫得深入,讓人心嚮往之而離慾。更重要的,是不可「說教」,人能解脫與否,端視夙緣,故宜點到為止。

  又,弟子們正開發「對照原本改編新文」之系統中,其範例如老朽所改「濟公傳」於「開放文學」上之之形式。左側為原文,每當右側有所改動,左側原文即將自動比較,以行為準,分段對齊之。待系統改妥,將開放給參加改編劇本之網友,以求發揚光大於白忙中。
5489 留言者:超文 [2005-04-13]
主題:道德經
  日前上課期間,學校老師提及道德經。她講述:道德經很矛盾,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用言詞表達,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來,就不是永恒的名。為何又洋洋灑灑的寫五仟多字?真矛盾!

  後學回說,並不矛盾。於是二人在課堂上討論,難得共識。後學提說:老子是在關令的要求下,請老子著書,於是留下道德經。

  請教老師,後學當如何回應?方顧及上課老師的顏面,並令其他在場同學能對道德經有較正確的了解。
回應﹕
  「真理無諍、言爭非真理」,人生的境界有高有低,老師或有「一技之長」,但未必行行皆優也。然尊師重道乃一種美德,中華文化不允許下者犯上,以免於「弱肉強食」、天下大亂。為此,老師說得不是,不妨一笑置之。真正理解《道德經》者,應如是微笑,連花都不必拈也!
  世人百分之九十九不懂《道德經》,此乃「實情」,正因難懂,其價值更高。但其中百分之五十「自認為懂」,更有人著書立說「強為之言」(如《老子止笑譚》,亦一笑可也)!此類自以為是之輩,較之貴師何如?有真、有偽,配上君子、小人,排列組合無窮矣!
  是以,有物理定律焉:金字塔尖所立之人愈少,其塔愈高!緣塔尖有人,塔下人更眾;其肉類似、其形宛然;力有大小,德見高低;正因高者能容,低者始能載也!
  作為一個學生,進學之目的「不在於追求真理」,而係學習「做人處世」之道。蓋金字塔尖非人人所能登者,援緣相繫,斷續相連,到得末梢,真理已淡若水矣!
  茲建議速向貴師自剖曰:「於再看過《道德經》後,知道自己對師不敬,特請原諒。」如此,乃真正之道德面目也!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有誰願意道歉呢?能處眾人所惡者,道也!閣下既較貴師為懂,行以證之,不亦可乎?
5492 留言者:沐杰 [2005-04-15]
主題:聞#5489師生言爭有感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國之四維,以禮為首;儒家尊五倫,亦禮之體現,實古人智慧源遠流長,澤被後世。
  人本群居動物,團結有助生存,族群繁衍之餘,天下間遂生億億萬萬種立場,然雞難同鴨講,為便於溝通,為人處世之道,唯有遷就對方,雞學鴨叫。人人相互遷就、體諒,天下太平矣!
  昔晚輩視禮法為無物,尚洋人「直呼長輩其名」之習,原以為可消除隔閡、拉近距離,今得中華文化之育,始明瞭古人用心良苦。西人傳教之不遺餘力,電影、節目撲天蓋地而來,幾令晚輩數典忘祖,不禁汗顏。
  唯晚輩進一步思之,仁人君子無視一己利害,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偶有善意謊言,如親人染疾,為求寬心養病,代為隱暪病情,如此是否亦可稱之為禮?小子愚昧,望老師指點。
回應﹕
  人體本健康之機構,但活得夠了,機能逐漸退化,各細胞要求民主自由人權獨立!於是,癌症擴散了!人體瓦解了!上帝死亡了!家長式微了!靈魂升天了!
  此係自然法則,火太旺了,人只能釜底抽薪;抽至極處,又須加柴焉。天下永無太平,正如雞鴨難得共鳴,「人人相互遷就、體諒」,斯可矣!
  設身處地是禮,而隱瞞病情乃仁。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偶遇土崩,待水滿自溢,又復奔向低處。如今匪西人之摧殘,風起雲湧,老朽空領甲兵千萬,而無敵可伐,生命豈非止水一潭乎?
5497 留言者:蔣祖棋 [2005-04-20]
主題:德與欲的體用
  朱老師鈞鑒:
  有一概念不太明白。
  聖賢云:德,使萬物各得其所欲。或曰:天生萬物以養德。然而有德者,亦有大得、小得,端視其所欲。
  但是,聖賢又常常告誡我們,要棄要絕人之所欲,這其中的體用奧妙,請老師指引,好令學生在立身、立言、立德,能體詳而行,從善如流。
  順祝 春祺
       學生 祖棋 拜書
回應﹕
  「德,使萬物各得其所欲。」此句係主詞省略所致,應為:「德,『天』令萬物各得其所欲。」人不能達也。
  人可自比於「天」乎?人能「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乎?
  人生而有限,人之所欲無窮,以有限謀無窮,是愚昧之極也!苟不棄絕「人之欲」,人生豈非如同瓊(瓊州多晴)犬之吠日,永無寧時?
  再者,人欲來自感官誘惑;感官者,人體用以偵察環境變化之工具也。譬若有人雇聘護衛若干,當護衛有欲,豈是雇主應予以滿足之理?至於「工具」,人可用之,不可任之;人可珍之,不可寵之。蓋君子知分,適可而止;而小人縱慾,常至身敗名裂,能不慎哉?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