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5358 留言者:曾奕升 [2005-02-11]
主題:拜年
  朱老師阿,新年快樂,剛剛在您的留言板看到澳門地區即將要網聚了,相信過不久您會出現在台灣吧?非常的期待,只是您或許會有點惆悵,台灣政治因素爭權暗鬥中已經失去不少中華文化的色彩,政治高官的本土化本土化,學生稿不懂是不是我們也不用過春節,不用元宵不用緬懷屈原,更不用在中秋月團圓?現在的年輕人,多半在網路上打火星文,而學校的造句與日記很多屬於白癡造句型的,想當初在小學與中學苦讀的文化教材,雖然當時不解其義?但在往後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便能慢慢了解其箇中奧妙,現在要廢文化教材,要刪掉大半文言文,增加白話文的量,學生不懂其用義何在阿。
  這一次有兩個問題想請教朱老師,人家說文字文字,文字跟語言是分不開的,中國自古以來便有很多方言,在台灣比較少聽到廣東話,但客家話、台語和國語便很普及,學生聽媽媽說了二十年的客家話,還是不懂客家話,但能感覺到客家話與台語或國語都有類似的地方。而文字讀音方面最巧妙的是有破音字,當初政府說要改掉破音字時,國文老師非常反彈,認為此字的意思與文字如何讀因都有密切的關係。有時候還聽到自以為是文化人的人高談台語沒水準,不解呀!不解!而有的人說台語沒有文字?想請問朱老師在語言方面與文字搭配的巧妙關係。
  在來有一點,學生覺得很神奇,父母教導孩子時,通常告誡孩子不可以亂丟垃圾、闖紅燈等等,可是私底下卻做著壞榜樣,而現在的文明病越多,虐兒殺父的不勝枚舉,現在的小孩很難體會到道德的觀念,於是越來越遭。我在生活周遭中就好像朱老師曾提過的,按照中國傳統讀書人的氣節行事,卻是事事不通,處處遭人白眼!長這麼大從來沒亂丟垃圾過,看到同學亂丟垃圾好心勸阻卻遭同學瞪白眼。論述中華文化也是同樣,在西風東漸超超嚴重的情形下,在別人的眼裡我是一個民族意識過於強烈,對於西方知識都不獵取的人。他們錯了,即使是西方也有不錯的文學與科技,但難能比上中國而已,在現今的情況下,很情不自禁的在言談中捧高中華文化。上次看一個節目,令我撐目結舌阿,四五歲的孩子不會背注音符號,不知道注音符號有幾個,卻會背所有的英文字母,指出是二十六個。這種情形下叫人如何不感嘆?想請問朱老師,在發揚中華文化時應如何比較適當?
  現在的人有幾種,一種是對西方佩服的五體投地,難救,尤其是有一些高官更是如此,那麼其他博取功名利錄的官僚,更是難救。一種是是完全盲目排外,什麼都是老祖先的好,而卻不懂老祖先的料,難救。李學勤先生說過中國其實是有斷代的,而最後一種人便是認真的人,懂發掘與闡揚中華文化而且能默默傳承卻又不與社會脫節的人,可貴。此外學生最近在看天文學一書時,書上說以前便有繁簡體的文字(約五千八百年前)?
回應﹕
  台灣已美化,愈漂愈白矣!老朽多次返台,已嗅不到往日氣息,如入陌生之境。今旅居澳門,頗有枯木逢春之概,七年期滿,將入籍澳門焉!
  語言與文字於源或同、有流則異,何也?蓋各人發聲器官不一,腔調語音過耳已變,永遠不復記憶(今有錄音機情況或不同);文字剛剛相反,只要符合一定之結構(如漢字),千古認知如一。是以,文字可作規範,語音則是方便法門,任選其一即可。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良朋;溫室養百花,寒嶺賞雪松。若非平日做人辛辛苦苦,怎會有年節之輕鬆可慶?文化本乃生活之導引,苟可有可無,何以傳世?貧困當知處世艱,禍亂始需濟眾賢,值今道德淪喪,五倫不張,實乃做人之考驗也,嗟歎何為?
  欲投西天作佛,不妨投之;嚮往早古風範,不妨習之,此自由之真諦,無須他人置喙。人生豈是生生死死可決乎?本網祇與覺者語,他人如夢似幻,古今中外皆然也。
  何以尾段出現繁簡體文字一語?與前文脫節矣!
5359 留言者:雙無 [2005-02-11]
主題:回楚文
  在此先網主恕在下多事,多謝。

回楚文:
  閣下除了第一句話「中國文化的最盛期是春秋,戰國」之外,其他的說法若非有待商榷,便是極為錯誤。
  不想打口水戰,但也不妨直言,閣下對西方的歷史所知極微有限、粗淺,故得出此一結論。
  只想請問,閣下是否知道,希臘文化是在十字軍東征時才由歐洲人從阿拉伯人手中重新傳回西方世界此一歷史事實。以及,閣下是否瞭解基督教本身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呢!相信弄清楚了這兩段歷史,閣下一定能明瞭自己論點何以「極之錯誤」了。
  今日那些崇洋而毀中之徒,其最大錯誤就在於自身對中西方歷史之理解極為有限,並在這極為有限的差異上大做文章,因此而得出可笑的結論。除貽笑大方,實不足與辯也。

雙無
回應﹕
  楚文先生已謂「屬於私見」,既承認是私見,私見私隱,宜就此打住。
  網絡本供溝通,然人欲溝通,必先摒除「私隱」,否則會變成「口水淹金山」之戲碼也。本網曾載北京文信傳學院中「平江五子」之故事,一子大讚辣椒之好吃,老欒則買來臭豆腐點之。是矣!人本各有偏好,但化為語言文字,一出大門,便成公話!慎哉!慎哉!
5364 留言者:劉惠文 [2005-02-14]
主題:先後
  請問老師,世界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回應﹕
  問此問題的前題有:
  1,追求真理:
    首先該認清:「何為真理」。否則,吵到動刀子,也解決不了問題。
  2,找碴:
    既是碴,則不是問題,因為「碴=碎石子」,遍地都是。
    請先定義「蛋」,再請定義「雞」;「定義」清楚了,碴也找到了。
  這是個「趣味遊戲」的課題,在哲理上說不通,因為「蛋、雞」都是種「概念」。概念非常含糊,只為便於溝通,與「真理無關」,不能細究也。
  蛋有無數種,到了微生物世界,單細胞就等於蛋,所以可謂有了微生物就有蛋!同理,雞有無數種,都是生命的一種形相,微生物亦係生命之一,為何不能看作一種雞呢?
  結果,請問,孰先孰後?
  如同「從雞蛋裡挑骨頭」:雞來自雞蛋,蛋中原應有骨。但是,由蛋中胚胎到雞體之成長,什麼情況下才叫「骨頭」?需知:語言只供一般常識應用,實未及於此也。
5366 留言者:思難 [2005-02-15]
主題:孟子 告子上
  孟子 告子上篇,一連有幾段談論人性的對話。分別有孟子、告子及孟子、孟季子和公都子的文章。以告子與孟子之對話略述如下: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桮棬也;以仁義為本,猶如以杞柳為桮棬。」
  孟于曰:「子能順杞君之性,而??,必子之言乎?」
  告子似乎意謂「人性」如「杞柳」般柔軟,而人行「仁義」之事,也不過是「一堆杞柳」強編成「桮棬器具」一樣。
  而孟子對曰,既如此那麼一定要切斷人的本性才能仁義嗎?率領天下人去傷害仁義的,一定是因你這種言論所致。
  請教先生?
  一、今世人多斷章取古文,見古文中有一「性」字之文章,便引為其「性愛」文章之依據,洋洋灑灑陳述於網路上?諸如此類是仁義行為嗎?
  二、又見告子與孟子對論?重點似乎都在討論仁義,那「不行仁義」、「爭論仁義」及「行仁義」都是人性嗎?如果都是的話,那人應以何者為重昵?
回應﹕
  老朽未聞仁義久矣!《道德經》第三十八章曰: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孝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詳論請見拙著《老子止笑譚》)
  孔曰仁、孟曰義,已是江河日下了,千百年來,連一個禮字都汨汨而流。今禮失而言法,夫法者,少數「專業者」之尚方寶劍也。於唯利是圖之社會,遂有某某被控犯罪,甲法官判某為死刑、而乙則無罪開釋焉!何以如此?以老子所言推之,乃「愚之極也」!既人已愚昧至此,面臨每下愈況之世態,豈有不亂之理?
  自五四以降,國人西化,發現西天素無四維八德之概念。士大夫額手稱慶,謂曰:「吾受禮教束縛已久,今得自由,謝天謝地!」。另有色身邪行之徒,其肉慾貪念、被千載倫理道德所壓抑,歡入汪洋大海,早已棄孔孟於九霄雲外矣!
  然世上極端份子只居少數,絕大多數祇是人云亦云,風起雲湧。既然人慾得到「解放」,仁義道德已隱,庶民遂得與士大夫同樂焉!
  天地時也,食色性也。萬事起承轉合,各依其理。癌細胞本為人體之一部份,待人體機能漸漸老化,成長失去控制,遂稱之為病;人類社會亦然,秋風一至,葉落歸根也。人不過擁有身體與大腦,若大腦也已西化,人性所剩,除了食色之外,還能期望什麼?
  然所幸人有兩類,一屬物質、一屬精神。前者覆蓋山河大地,無所不在;而後者則飄渺雲天之涯,遨遊宇宙之末,唯志切於修行者,始能成之。物質有其時效,生旺死絕;精神則與時空同在,基於「文化根性」,有無全係機緣。
  所問者,應以自問。若男女之性吸引力大,何不放而縱之?自食其果可也。再若嚮往仁義之性,則應堅持自律;原本自行自性,自性自行,與他人何干?
5368 留言者:富明 [2005-02-17]
主題:意見
  請問老師對蔣緯國先生ˋ章孝嚴先生的認祖歸宗問題,見解為何?
回應﹕
  認祖歸宗本為人子之份,與他人無關。
  然「血緣」代表什麼?證明一男一女曾參歡喜佛也!尤當涉及權、名、利、財,「血緣」更代表「唯私是圖」!當有人把認祖宗當作手段,取巧圖利,若社會大眾尚「雲深不知處」,有云:為政以巧,巧巧成風;巧至民愚,殘國是終。
5369 留言者:富明 [2005-02-17]
主題:銅像
  有人提議要在公園內,立一個胡適的銅像,以為紀念,請問老師對此,看法為何?
回應﹕
  事出有因、人以存志,銅像之立或廢,正代表一時之利害,政客之風尚語言也。君不見,鑄像立像,雖勞民傷財,卻也製造就業機會;待到大勢一去,以繩曳之、以坦克推之,圍觀者莫不歡喜焉。是以值此混沌亂世,阿貓阿狗,多立為上,苦的只是地球資源之浪費也!
5381 留言者:乾乾 [2005-02-21]
主題:無私-慎思篤行-言行合一-天人合一-自天佑之
  朱老師:您好!
  謹記先生教誨.願從而行之. “從而慎思篤行,日久言行合一”.確實是日久才能做到.這正是我的最大問題,未能專一持久.應該一門深入,最後一通百通.歸家穩坐.
  古有聖賢之微言大義,今借網路之助,又能親聆先生洋洋灑灑之講座.幸何如之.
  願先生少病少惱,多福多壽.
回應﹕
  人生有限,而宇宙無涯。計之較之,人生實如幻夢一場,榮辱得失,猶似過眼雲煙,實未足道介。人若能放開胸懷,擺脫感官之誘惑,縱橫在精神之巔峰,徜徉於靈思之無極,得大自在也!龍飛青天,何來錙銖之煩惱?形委諸地,離之遠之,已無歲月侵擾矣!
  聖賢仙佛,無非覺悟之人,既覺既悟,當終生持之行之。其入世者,悲天憫人,以身教言行為導;先行者稱聖,後繼者是賢,無不以蓋棺後論定之。出世者隱匿山林,探幽索微,盡發精神之極境;道家稱仙、釋家謂佛,亦須物化後始證真如。
  二者合演為「中華精神文化」,悉皆不涉功利,無意聞達,謹存於宇宙長河之中。苟人重物慾、尚世情,亦不妨浮沉於俗海,掙扎酒色財氣之間,待紅樓夢醒,再回頭可也!
  閣下宜先靜思人生方向,立志前行,力摒外緣。初始,一日有一日之進境,二日有二日之疑惑。待行之再三,如能由日及月,維持數年而方向不變,是能定矣!果能言行合一,一心寂寂不動,智慧自生。儒家稱此為靜、定、慧法門,釋家則謂戒、定、慧,萬途歸宗也!
  老朽但知如此,數十年來行之坦然,今終點在望,而衷心平和,是有以告之。
5382 留言者:空夫子 [2005-02-22]
主題:續5381則
  善哉斯言,敢不受教。

  在下[或]有心於道,但內省諸身,貪,色,欲心,未除淨盡。甚者,對世事猶未能放。
如對今之中共政權,曾殺人如麻,又摧殘自身文化及知識份子之罪孽,似能輕而寬宥之。
然於日人對華人之輕蔑及野心,卻耿耿於懷,不能亦不願一時或忘。

  敢問,心懷鄙陋如斯,與修道仍有緣否?
回應﹕
  談修道,人人可修,修身齊家莫非道,閣下在美業餘主持中文學校,已是道中人矣。然道有多途,境界各異,不知所問者何。
  若謂「出世道」,關鍵在「緣」,緣之至,又有賴於「心」。老朽於《智慧之旅》中曾云,人生關卡重重,唯過得五關、斬除六將,待破除了感官虛妄,是出世矣。然此類機遇,在於「諸生積累」,孽盡緣成,非人此時此際可求者。
  以閣下而論,慧根本具,已非凡子,但須認清,肉體與精神有別。今生因果合和,乃一時之幻相,肉體、精神交互成長,各有進境。肉體百載朽後難存,精神卻源遠流長,果能知此,不妨念聚一方,令精神堅凝,勿使或散,貫徹至終,是為來世之精神體系築基也。
  人有寬宥之心,始能解脫精神桎梏於自在之境,果耿耿於懷,是作繭自縛也!果欲修出世道,當知人間世事,洵皆固定流程,曷不看穿看破、置之度外?
5389 留言者:失落的世界 [2005-02-24]
主題:神話的世界
  在新的學期,選修國文課時,選了中國神話這門課來加強自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這種看似天馬行空的故事,冥冥之中卻又感受到祖先傳承下來的智慧,文學裡面則重視他的內函及其意義,所表現出當時人們對生活的感受與理想,然歷史則不然,歷史可能強調他的存在與非存在性。
  今天國文老師說神話這一詞源來自於英文的myth迷失,而神話則是借日本話來用的,是否以前的人都沒對神話加以研究?不論是歷史或是文學家。中國史官對神話或是可能是真實的事的看法?朱老師您對神話的看法又是?
  就我而言,以考古學的態度加上淺薄的國學常識,就單中國而言,夏商周斷代工程以前的史前史神話,這應該是上一次文明人類所留下來的事跡,而說話的藝術人人不同,總會加上主觀及誇大,而慢慢演變成文學。好比尚書上簡短的言語,有可能是記錄當時某種訊息,而後在各家版本中加上自己主觀的看法而演變成文學。這是我以考古學來看待的拙見,不知朱老師的意見及看法是如何?
回應﹕
  貴師之見,只係其主觀成見,不足一評。司馬遷之《史記》實乃最早之神話,且屬古中華之歷史也。由近年一連串出土文物而知,司馬氏之語洵無虛言,苟無此神話,中國人數典忘祖匪待今日矣!苟無神話,人不過是「吃飯的機器」,生生死死,不是鮮血就是白骨,不亦悲乎?
5400 留言者:皮皮 [2005-02-27]
主題:生命的本質?
  學生曾被一個問題困擾很久,苦讀苦思而未有所得。
  設若有一電腦,其記憶體及硬碟容量均為天文數字,但系統足夠穩健。
設若系統中有無數病毒,因硬碟在讀寫過程中有一極小出錯之概率。因而病毒可發生變異。如此,該電腦病毒與生物病毒其本質是一致的。經過漫長年代後,該硬碟必充滿各式各樣之生物相互競爭,亦組成社會。
  問題是:首先,生命之本質建立在原子(或有機體)基礎上麼,抑或原子只是一種載體,生命之本質就是資訊? 其次,若上述之生物為生命,消毀一硬碟與謀殺將有何異?!
回應﹕
  「假設問題」=永無答案,千萬別「胡思亂想」,如此將流入虛妄,考試必不及格!
  1,「病毒」是人為的,係針某一程式之「漏洞而設」,當「該系統」消失了,一切成空。
  2,「社會」是自然的,人只是自然界無窮大分之一,別以為人見到一粒沙就知道一切了。
  3,閣下所想=張飛鬥岳飛,布希問布穀!風馬牛不相及也,快回歸正途吧!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