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5088 留言者:曾奕升 [2004-12-24]
主題:中國文化....
  最近在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裡跟一位小女生筆戰~
不禁感慨現代人的觀念~~
她有一句話讓我不是很苟同
....現今美國的技術至少比我們進步2.30年 所以中國已在跟美國學習 而中國文化後繼無人 是非常自然的......
也許是個人觀點不同吧~
但是中國文化傳承下來的技術也只是當今美國只能望其項背~~
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我們的留言...
然而在上網時看到您所寫的智慧之旅的文化那一章節~~
不禁感動萬分~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內心衝擊很大~~
中國文化豈是這麼簡單就會被侵蝕掉~戰國時屈原留下的天問~這些故事~在我小時候還耳熟能詳~~
但真的很怕您所說的華盛頓取代秦始皇...白雪公主取代白蛇娘娘......
最近剛升大一~~雖然目前走理工科方向~但我立志當一個考古學家~
以解開中國歷史未解之迷為己任~~更要傳承中國文化下去(還有待加強中~)
拜讀過大作真是佩服~深有同感~~
事務繁忙~希望有機會還能夠對您請教~~
回應﹕
  老朽幼時好辯,之所以辯者,實屬心虛內疚,不得不自我壯氣而大聲詹詹。
  稍長,視辯若畏途,蓋知有三者不可辯:
  一、真知、實知、無漏知:既如此,述之即可,其辯為何?
  二、假知、無知、皮毛知:既如此,學之即可,其何以辯?
  三、不知知之與否;知不知與知否:既如此,疑之證之,辯何何辯?
  物壯必老,其可辯乎?江河日下,其可辯乎?日出而明,其可辯乎?理明道通,其可辯乎?是知世事僅有知與不知,絕無道理可辯不可辯。夫辯,理不直而氣壯者也;夫溺辯之人,是有所圖而氣焰、因圖窮而匕現也!
  中華文化之榮枯興亡,豈二三子一辯可決乎?
  拙著《層次論》,剖析進化之時間層次,驚見每一層次皆以對數成長。五百萬年前人類走出叢林;五十萬年前人類已知用火;五萬年前進入石器時代;五千年前發明文字;五百年前工業文明萌芽;五十年前資訊時代到臨。顯然,下一個時代,將在五年左右發生(此數字無精確之必要,知其概略足矣)。在宇宙中,美國有多大、多久?人見不及一里,所見尚可恃乎?
  於進化途中,可貴者,人之高瞻遠矚也!黑暗只是一時,若人不知努力,待得天亮了,也是睜眼瞎子一個!就算投靠美人懷抱,焉知所靠者不是骷髏一具?
5102 留言者:曾奕升 [2004-12-27]
主題:山海經.....
  不知朱老師您對山海經的看法為何?
您覺得裡面的內容的可信度?
或者只是單純認為他只是一本神話小說?
不知道這有沒有人問過?
如果有麻煩告知我就好~謝謝~
回應﹕
  進化也者,向前行進之變化歷程。宇宙既在不停之變化,事物必有不同之面貌、人類亦有不同之認知。若人類文明能再發展千年,若老朽仍在此懸帘解謎,將有對話如下焉:
  問:「千年前,有本書叫做相對論,這是一本神話小說嗎?」
  答:「請見罟網第5102則答言。」
  山海經可作如是觀。
5159 留言者:曾奕升 [2005-01-05]
主題:演講
  朱老師現在居住在香港嗎?有沒有考慮回台開課?或是辦幾場演講?如果大學生活的演講當中能夠多了朱老師來講中國文化相信會添加不少色彩與提升大學生的素質與對中國文化的概念。現在大家多走東洋與西洋風阿。
回應﹕
  老朽現隱居澳門;沒有考慮回台開課;更無辦演講的計劃。不錯,今天的大學生、大學教授、社會賢達,無不走東洋、西洋路線,可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少了談中華文化之人嗎?
  追根究底,包括李登輝、陳水扁在內,他們之所以要獨立、去中國化,說穿了,就是「喪失了對中華文化的信心」。既然已經喪失了,老朽本領再大,肚中裝滿墨水,也只能張口說黑話!就算獲得滿堂采、贏得「粉絲」無數,閒話聊完三句,沒信心的人還是沒信心!
  老朽野叟一個,曾受中華文化大恩,累思圖報。然世事如此,西邪勢猖,老朽自知無力獨挽狂瀾於既倒,又不甘任明珠蒙塵。為此,老朽遊走於古今人煙稀少之處、懸崖深淵之沿,縝思靜籌焉。待眼見山河大地,春榮秋肅、晨明夕暗,時不爽至、雨不驟臨,其何來垂垂之哀哉?
  唯知人性重私,無利不圖,以是一心開發「矽智」,以為人類文明之萬世謀。此事說來容易,實乃最大之挑戰,不僅要上通天文、下透地理,還要遍識人事,否則略有不知即是不通!老朽努力一生,今已歸期在望,如不能及時完成大業,言之詹詹,又將是空谷足音也!
  物之將腐,其數已盡矣!老朽千忙萬忙、能有此機緣,與網友暫作須臾小聚,已是蒼天格外開恩矣!果若能接引「覺者」百餘,一覺醒百迷,或能於現世略施甘露,知足矣。
5358 留言者:曾奕升 [2005-02-11]
主題:拜年
  朱老師阿,新年快樂,剛剛在您的留言板看到澳門地區即將要網聚了,相信過不久您會出現在台灣吧?非常的期待,只是您或許會有點惆悵,台灣政治因素爭權暗鬥中已經失去不少中華文化的色彩,政治高官的本土化本土化,學生稿不懂是不是我們也不用過春節,不用元宵不用緬懷屈原,更不用在中秋月團圓?現在的年輕人,多半在網路上打火星文,而學校的造句與日記很多屬於白癡造句型的,想當初在小學與中學苦讀的文化教材,雖然當時不解其義?但在往後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便能慢慢了解其箇中奧妙,現在要廢文化教材,要刪掉大半文言文,增加白話文的量,學生不懂其用義何在阿。
  這一次有兩個問題想請教朱老師,人家說文字文字,文字跟語言是分不開的,中國自古以來便有很多方言,在台灣比較少聽到廣東話,但客家話、台語和國語便很普及,學生聽媽媽說了二十年的客家話,還是不懂客家話,但能感覺到客家話與台語或國語都有類似的地方。而文字讀音方面最巧妙的是有破音字,當初政府說要改掉破音字時,國文老師非常反彈,認為此字的意思與文字如何讀因都有密切的關係。有時候還聽到自以為是文化人的人高談台語沒水準,不解呀!不解!而有的人說台語沒有文字?想請問朱老師在語言方面與文字搭配的巧妙關係。
  在來有一點,學生覺得很神奇,父母教導孩子時,通常告誡孩子不可以亂丟垃圾、闖紅燈等等,可是私底下卻做著壞榜樣,而現在的文明病越多,虐兒殺父的不勝枚舉,現在的小孩很難體會到道德的觀念,於是越來越遭。我在生活周遭中就好像朱老師曾提過的,按照中國傳統讀書人的氣節行事,卻是事事不通,處處遭人白眼!長這麼大從來沒亂丟垃圾過,看到同學亂丟垃圾好心勸阻卻遭同學瞪白眼。論述中華文化也是同樣,在西風東漸超超嚴重的情形下,在別人的眼裡我是一個民族意識過於強烈,對於西方知識都不獵取的人。他們錯了,即使是西方也有不錯的文學與科技,但難能比上中國而已,在現今的情況下,很情不自禁的在言談中捧高中華文化。上次看一個節目,令我撐目結舌阿,四五歲的孩子不會背注音符號,不知道注音符號有幾個,卻會背所有的英文字母,指出是二十六個。這種情形下叫人如何不感嘆?想請問朱老師,在發揚中華文化時應如何比較適當?
  現在的人有幾種,一種是對西方佩服的五體投地,難救,尤其是有一些高官更是如此,那麼其他博取功名利錄的官僚,更是難救。一種是是完全盲目排外,什麼都是老祖先的好,而卻不懂老祖先的料,難救。李學勤先生說過中國其實是有斷代的,而最後一種人便是認真的人,懂發掘與闡揚中華文化而且能默默傳承卻又不與社會脫節的人,可貴。此外學生最近在看天文學一書時,書上說以前便有繁簡體的文字(約五千八百年前)?
回應﹕
  台灣已美化,愈漂愈白矣!老朽多次返台,已嗅不到往日氣息,如入陌生之境。今旅居澳門,頗有枯木逢春之概,七年期滿,將入籍澳門焉!
  語言與文字於源或同、有流則異,何也?蓋各人發聲器官不一,腔調語音過耳已變,永遠不復記憶(今有錄音機情況或不同);文字剛剛相反,只要符合一定之結構(如漢字),千古認知如一。是以,文字可作規範,語音則是方便法門,任選其一即可。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良朋;溫室養百花,寒嶺賞雪松。若非平日做人辛辛苦苦,怎會有年節之輕鬆可慶?文化本乃生活之導引,苟可有可無,何以傳世?貧困當知處世艱,禍亂始需濟眾賢,值今道德淪喪,五倫不張,實乃做人之考驗也,嗟歎何為?
  欲投西天作佛,不妨投之;嚮往早古風範,不妨習之,此自由之真諦,無須他人置喙。人生豈是生生死死可決乎?本網祇與覺者語,他人如夢似幻,古今中外皆然也。
  何以尾段出現繁簡體文字一語?與前文脫節矣!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