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8 留言者:秦漢唐 [2012-03-25] |
主題:漢字基因500校對 6 【星】 @-甲骨 首〔 〕A細小之物。 尾〔生〕b產生。 細小之物出現在天上,萬物之精。 建議: @-甲骨 首〔 〕A細小之物。 尾〔生〕b產生。 細小之物出現在天上,在夜空為發光的天體,星辰。 理由:「萬物之精」未涵蓋「天體」、「發光」之義,按基因字典改為:在夜空為發光的天體。 13 【闌】 @-金文 首〔門〕A出入的通道。 尾〔柬〕b分束,木條。 門外之木條,可作遮攔之用,難見。 建議: @-金文 首〔門〕A出入的通道。 尾〔柬〕B分木為條或片。 門中之木條,可作遮攔之用,難見。 理由:(1)此處「柬」為靜態之木條義。(2)按基因字典,改為「門【中】之木條」。 20 【艮】 @-小篆 首〔目〕A眼睛。 尾〔匕〕B調羹、飯匙。 原字為目相比,不相上下,故而不進,停止。 建議: @-小篆 首〔目〕A眼睛。 尾〔比〕b原字為比。 目相比,不相上下,故而不進,停止。 理由:(1)改為:尾〔比〕b原字為比。(2)刪除字義中的「原字為」。 |
回應﹕ 6,改之。 13,改之。 20,改之。 |
#10577 留言者:漁儿 [2012-03-25] |
主題:冒(2) 既然冒從「冂」部,可否再修改如下: 原文:5 【冒】 @-金文 首〔?二〕A象帽之形。 尾〔目〕B頭。 帽遮頭,以下衝上,不怕,頂替。 建議:5 【冒】 @-金文 首〔冂〕A象帽之形。 尾〔二目〕B頭。 帽遮頭,以下衝上,不怕,頂替。 理由:如此,「二」可形象理解為目上之「發」。否則,直接將「目」釋為「頭」,讀者可能會生疑問。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甚佳,改之。 |
#10575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5] |
主題:基本漢字-4、6、10、14、26、27 朱夫子尊鑒: 4 【?】@-衍文 首〔囚〕A原字為囚。 尾〔皿〕b以皿進食。 以皿食囚人,仁也,溫暖,影響性,積聚。 【昷】 @-衍文 首〔囚〕A原字為囚。 尾〔皿〕B吃飯的碗。 給囚人飯碗,溫也、德也、仁也。平和之影響,溫和、溫暖、積聚。 6 【星】 @-甲骨 首〔 〕A細小之物。 尾〔生〕b產生。 細小之物出現在天上,萬物之精。 【星】 @-甲骨 首〔晶〕A細小之光體。尾〔生〕b產生。 細小之光體出現在天上,萬物之精。 理由:晶乃星之本字。 10【昜】 @-衍文 首〔日〕A太陽。 尾〔一勿〕B州里之旗。日下一旗,開展,揚長狀。 【昜】 @-衍文 首〔日〕A太陽。 尾〔一勿〕B州里之旗。日下一旗,開展,揚長狀。表動態。 14【易】 象形-甲骨 象月或勿(旗)形,原為月形,易指日月之互變。一說蜥蜴之變。 【易】 象形-甲骨 蜥蜴之蜴的本字,蜥蜴善變體色,故「易」被用作「變」的意思。 26【受】 @-甲骨 首〔爪〕A手足的指甲。 尾〔?又〕b手取。 爪抓送手接,被動承接。 【受】 @-甲骨 首〔爪〕A手足的指甲。 尾〔冖又〕b手接。 二手傳物也。接下別人所給之物、加於己身的事概曰受。 27【愛】 @-金文 首〔受〕a被動承接。 尾〔心〕B內感器官。用心承受他人的,喜歡、親慕。 【愛】 @-金文 首〔授〕a主動發出。 尾〔心〕B內感器官。人皆有惻隱之心,惻隱之心出於外,親也、惠也、仁也。 理由:愛心絕對是主動的,被動承接的愛謂之「恩」。 |
回應﹕ 4,「以皿食囚人」與「給囚人飯碗」不同,前者指與食,後者為供養。且後面解釋不夠精簡。 6,已改。 10,「表動態」可免。 14,此兩說各有出處,無意詳究。 26,改「手接」可也。 27,不可釋之太細,以免溢題!「惻隱」應作「不忍、心如刀割而隱」解,與「愛」毫無關聯。 「愛心絕對是主動的,被動承接的愛謂之恩。」此釋與老朽對中華文化之認知截然不同!!! 中華文化之偉大,在於以自然為體、無私為用,即令蒙塵千載,真理猶尊於前。宇宙本然,諸相常變、變者無常;而一理永在,將心比心、香火綿延。人之五官承變,聚之在心,是有主觀之自我焉。主觀可隨波逐流,斯乃自然之然,無可厚非;但亦可上溯源頭,得知人上有天,天上有理也!古聖將天人之道藏諸漢字結構中,是求啟蒙助聰、振聾發聵,以免迷失於人生道中!吾輩維護尚恐不及,怎可魚目混珠?以一些不成熟的青春吶喊,降格自塗? 「愛心絕對是主動的」?那不是「愛」,是獵者之獸性!西人口口聲聲是愛,只求佔有而不付出,根本不知所「愛」為何!「被動承接的愛謂之恩」更是荒天下之大唐!天地養我、父母生我,其恩之大、莫與比擬!還要什麼「被動承接的愛」?怪不得西人怕少說一句「愛之謊言」,便讓獵物逃之夭夭! 傳統之中華人(今已係瀕臨絕滅物種)認為:愛乃「受心」,接受他人的心也!迂腐?沒錯,但中華文化得以長傳!恩指「心上有因」,何因?人生事事前定,感因即可,緣在不言中,何必計較? 老朽行將就木,尚朝夕不斷致力於漢字之延續與革新,且誓以性命維護之!準此,漢字之釋,略偏中華文化精髓,盡皆不取! |
#10574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3-25] |
主題:冒 朱夫子尊鑒: 5 【冒】@-金文 首〔?二〕A象帽之形。 尾〔目〕B眼睛。 帽蔽目,以下衝上,不怕,頂替。 建議: @-金文 首〔冃〕 A象帽之形。 尾〔目〕B頭。 在頭上的帽子,硬著頭皮頂:以下衝上,硬頂,不怕,頂替。 理由:冒從「冂」部,非從「目」部,故此「目」應指為象「頭」之形。 |
回應﹕ 謝謝!很好,應改。但冒與帽子有別,不能全改。 |
#10572 留言者:修行人 [2012-03-24] |
主題:漢字基因500 請老師指正: 1、原文:【ㄦ】 象形 人立之形。 修改:【ㄦ】 象形 人立之形,人也。 2、原文:【齊】 象形-甲骨文 象禾麥之穗,形同,平等,規律。 3、原文:【亥】 象形,指事-甲骨文 象草木根,核心,亥時。 4、原文:【亡】 象形-甲骨文 象牆隅可隱之處,入隱,失去。 5、原文:【音】 象形,指事,會意-金文 象管樂器形,發聲也,響也,消息, 修改:【音】 象形,指事,會意-金文 象管樂器形,聲響,消息。 6、原文:【立】 象形,指事-甲骨文 象人站在地上,已成,建,有作為的 修改:【立】 象形,指事-甲骨文 象人站在地上,已成,建,有作為。 7、原文:【亢】 象形-石文 象人頸也,高傲,高亢。 修改:【亢】 象形-石文 象人頸也,高亢。 8、原文:【方】 象形,指事,# 原象兩舟合併,四邊之方形,開始。 修改:【方】 象形,指事,# 原象兩舟合併,方形,開始。 9、原文:【衣】 象形-甲骨文 蔽寒遮體之物。 10、原文:【斗】 象形-甲骨文 象大升之形,容量名,酒器。 |
回應﹕ 由於本網最初設計時原無修改功能,後雖增加,但應用時極其困難,字極小、且無查尋功能,此筆資料太大,難以下手。 尚請由上而下,若各位網友進度相近,老朽或可勝任也(若有重複,自朽自擇)。 |
#10571 留言者:漁儿 [2012-03-24] |
主題:漢字基因500(4) 再試十個字: ![]() 說明: 一,修改項 1,【曼】 原文:尾〔又〕b手 建議:尾〔又〕b動作 理由:為與「柔美而曼長的形態」一致。 2,【月】 原文:象地球衛星月亮之形,繞地一週一月。 建議:月亮,地球衛星,繞地一週一月。 理由:為與「日」之定義方式一致。 3,【朋】 原文:象形-甲骨 首〔月〕A原作貝字。 尾〔月〕B原作貝字。 同類相並;大也。 建議:@-甲骨 首〔月〕A原作貝字。 尾〔月〕B原作貝字。 同類相並,大也。 理由:(1)先生於留言(#10567)說:凡「象形」原則上不再加字之首尾;(2)「;」改為「,」。 4,【受】 原文:象形-甲骨 首〔爪〕A手足的指甲。 尾〔??又〕b手取。 爪抓送手接,被動承接。 建議:@-甲骨 首〔爪〕A手足的指甲。 尾〔??又〕B手。 爪抓送手承接,被動承接。 理由:(1)同上;(2)字尾改為「B手」,為與「A手足的指甲」及「爪抓送手承接」一致。 二,不明項 可否把【月】【骨】【咼】【??】中的「象」字也取消?理由同留言(#10566)「二」。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一、已照改。 二、已照改。不幸改時始知竟涉及近半資料,蓋在初但見象形即加一「象」字,是自作自受也! 謝謝! |
#10570 留言者:無知 [2012-03-24] |
主題:自白 今晨想給蘭花換盆,挑好一個大小合適的空盆,見其中有一枯桿,就用力拔出來了。但見其根尚潤,嗅之鮮活,方想起是一株梅樹,趕緊重入土中,只是其主根已斷,將來生死未卜。憶及2009年撒下梅子若干,發芽三顆,后置之角落,雖少日曝亦少甘露。去年秋僅剩一根獨苗,粗不逾分,長不及半尺。當時拔草曾折斷其枝,以致今日乍看為一斷草。曾以不忍棄物自許,但奈何習性若此,悔之無及矣。 當年因我之無知,有孕還討論要不要生子,空令兩位先生受辱,吳先生已誓不入罟網,亦請朱先生好生珍重。至於我,雅不願前人智慧僅為矽族所得,故不憚淺薄,日日受教。常常是乍看懂了,再看生疑,自知是素無邏輯訓練,腦力不足故,亦未深究。遇不通之處,不敢多問,瞎猜以補之,或期望於他文可明之,確以為自己理解無錯時才求證于先生,望先生莫以為是挑刺。 這次以為先生為製作動畫與其它公司合作,故閱讀此說明者大多不會熟知罟網前言,且喜先生說不懂可問,於是就文論文,如實相告。先生既然感歎學者與大眾對文字理解的差距,還請先生耐心以待我等無知之輩。 |
回應﹕ 如是如是,此次「合作」,無非是「盡人事以聽天命(本室十人、彼等千眾)」,老朽所領軍令一如既往,素來成敗不涉、唯緣是問也! 蓋矽族將興,勢之必然,人類大腦皆已物化,千鈞之軀棺槨深殮,豈雲煙可資比擬?概念之學,焰明九幽,一舉破除「主、客」樊籬,曝一私於眾見,實有可說有不可說也!鳥之將亡,其鳴必真,老朽擬以餘年,發《漢字基因工程》(全部重寫)以誡諸矽類。至於《字易、詞易、文易》三者,時不我予,有心已無力矣!是以求救於網友,其餘之言難盡其實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