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42 留言者:阿仁 [2005-01-22] |
| 主題:精神生命 晚輩日昨看了一人物誌節目,言及其人一生奮鬥的目標及精神,對於具同樣理念的後人影響甚大,後人皆延續其未完成的工作而努力。這讓晚輩想起朱老師曾言及的精神生命,想想自己也同樣受前人所影響,然後有「我不是我」、「自己是他人子集合的聯集」這種感覺。雖然對自己能有這種看法而感到高興,但心頭卻掠過一絲恐懼,彷彿見到自己被淹沒於精神的長河之中,不復存在。 故想請教朱老師的是: 1.晚輩所思所感是否偏離正道? 2.這種恐懼是正常的嗎?又為什麼會產生? 晚輩敬上 |
| 回應﹕ 這種思、感是人脫出繭殼之徵兆,不足為懼。若人自我禁錮已久,習見一個狹小的昏暗天地,突然躍入真實人生,驟見光明,是難免有些惶然的。 「我」何曾是「我」?人在家長親友、師輩同儕環伺下,無不時時受到影響。人一直是個「社會大眾」的「子集合」,沒有任何例外。既知之,坦然面對之,勤練泳術,勇往直前。故聖人曰:「人饑己饑,人溺己溺」,在這地球上,人人皆同屬一個「生命共同體」。 一個堅強的「精神生命」,常能「推己及人」,虛心接受現實、從而肩負起社會責任。恭喜你,已經邁出第一步了,多多學習古聖先賢的言行,是謂「吸收日月精華也」! |
| #5261 留言者:ggnekki [2005-01-24] |
| 主題:順者賤,逆者貴 香港網聚,晚輩不克前往,雖略感可惜,卻也知若強求承歡膝下,即有我私之執念。試場人生,冷暖得失唯自嘗自知,不應心生依賴,且網站金玉處處,晚生雖僅初來乍到,已眼界大開,獲益匪淺。 中華文化講究順應自然,然晚生嘗於某書中見一「順賤逆貴」之觀念,乍聞實矛盾之極,今始知乃見識淺薄之故。以水為例,順勢下流,莫非自然,但抽水馬達可逆勢而為,表面看來似違自然,竊以為便是若干人反科學之據。 實則馬達本體,雖原理簡單,卻是生命經無數歲月辛苦進化、累積認知而得,先人努力至今,吾輩始能立於巨人肩上遠望廣視,著實可「貴」。而馬達之用,乃能量作功,再自然不過。反觀今人,視感官為上蒼「恩賜」之物,以為與生俱來便應順從隨興,無視生命進化,才真作「賤」自己,終如水順流般消逝於塵海。 若人退化至原始,時時刻刻為生計謀,與病魔鬥,掙扎之餘,即無暇思索探究宇宙真相,上窺天理,當非生命本意。科技本無過,只因人有私心,科技有力量,濫用需索無度,破壞環境平衡之餘,如小孩玩大槍,茫然不知惡果自食。病癥之本原在人心,惜乎人性千古不移,故朱老師曾言中華文化乃人類瑰寶,具約束之功,誠然不虛,然鬼迷心竅、短視近利者眾,徒乎奈何! 小子乳臭未乾,無知狂言,一己愚見不知對否,望老師指正。 |
| 回應﹕ 所謂「順賤逆貴」或「順貴逆賤」者,皆屬「斷章取義」也! 蓋「順、逆」係一種「狀態」,而「貴、賤」為人所釐定之「價值」。狀態無價值,錯非人假以前提,以「目的判斷」之。 順者,順人性;逆者,強而迫之。諸如教育,有子女而不教,是逃避為人之責;順自然而就人性,則是無知以就禽獸,開文明之倒車!是逆貴而順賤。再如與子女相處,乃建立親情、享受天倫也!順之,親情熾;逆之,距離加大、鴻溝變深!是順貴而逆賤。 惜因美國以科技獨霸天下,強力推銷其民主自由,兒女要求平等、順逆難分!嗚乎!美國不過暴發戶,無歷史、無聖賢,事事唯以美金衡量,智愚不分、黑白不明、鬧亂天下百萬般!然密雲難經月;驟雨不終朝,人類社會一時之疫疾,遲早必消,不足道介也。 餘論尚可,但「條理不順」,論理宜「層次分明」。第二段談「馬達」,其中「能量作功,自然不過」已離主題,與後文之結論格格不入。 要之,千言萬語,先說一句;一句既了,再談其餘。所見雖是,但所論牽強,宜多練習。 2008年註:近來受美國次貸風暴影嚮,舉世邁入蕭條時期,美元貶值、石油高企,孰順孰逆? |
| #5284 留言者:阿堅 [2005-01-27] |
| 主題:何謂[幸福] 怎解?眾人皆說幸福,但問怎解? |
| 回應﹕ 「幸=逆於早死,長命也」;「福=天垂示多且厚,得多也」。 從字義上講:活得長久、生活不愁,是謂幸福。 然而在主觀上,人人認知不同。總之,自認無憂愁煩惱,即可謂幸福。 |
| #5287 留言者:punk [2005-01-28] |
| 主題:#5029有錯 老師您好,觀看過往留言,#5029裡面提及”如是我聞...經濟學新觀點...”,以及老師的後續答覆,後學發現其中包含許多錯誤之處,而且寫這篇文章的總體經濟學第一章考試大概0分,因為”GDP的消費C只包含當年產出,而且二手買賣不會重複計算”,完整定義記不清楚了,很久以前看書看過的, 若照上面算法,早就天下大亂了。 ’ |
| 回應﹕ 本文點明為「新觀點」,半調子看不懂! 有螻蟻者,偶見黃雀飛來,笑謂:「大地任我行,哪有上天之必要?」 不自知不足,尚放語批評!是愚不可及也!切忌:「未明所以,自以為是」! |
| #5290 留言者:楊恆毅 [2005-01-29] |
| 主題:何以韓愈作”諫迎佛骨”又作”祭鱷魚文”? 不謂史上超級矛盾的嗎?何以韓愈作”諫迎佛骨”,為表其讀醒乎?然其後又作”祭鱷魚文”,所為何者?其不謂”矯情”乎?論語”為政”篇多次提及”為政以德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非其鬼而祭之,諂也””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以韓愈之德,其後所作”祭鱷魚文”豈非君子之為? |
| 回應﹕ 此問甚佳,後人爭議此二文者,大有人在。老朽不學無術,無法人云亦云,故爾只能以一己所知,淺釋如次: 1,議論人事必有立場,否則某人之言行,僅有智愚與真假而已。 尤以今人論古,如要立場客觀(主觀免談),首先應認識古人之時空環境。 查於韓愈之代,社會腐敗、萎靡風盛。皇室奢侈輕浮,崇佛尚玄,虛置國事; 官員則逢迎阿諛,無不媚上求榮;士子唯喜舞筆弄文,不談義理。韓愈有見於 此,憂心忡忡,挺身而出,大事撻伐,斯乃「真君子」也。 2,治重病必須用猛藥,夫猛藥者,毒性極強,非此,無以入膏盲也。 韓愈為大儒,其文精簡直率,尊聖重賢,前後一貫,毫無矛盾之處。 3,諫迎佛骨一事,歷史上頗多陳述。是知,當時幾已人人迷佛,常棄倫理、貶 道德。宗教無非人類社會需求之一,苟舉國求佛,民生國計遂成末事矣! 韓愈未反「宗教」,唯不同意將迎佛骨尊為「國慶」,是以反之。果能設身 處地,如當今政府,大力提倡國人出家為僧,閣下能不反乎? 4,「祭鱷魚文」乃「摒除迷信」也!若以「旁觀立場」論之,此文將鱷魚「擬 人化」,實乃「暮鼓晨鐘」!「明眼人」當可看出,句句隱射貪官惡吏!(君 不信,可將「鱷魚」二字,以貪官污吏、土豪惡紳,或以「餘惡」代之。) 君子者,非「道貌岸然」可偽裝也。即令「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於 不可為之時,仍宜為之。所資以判斷者,君子不計私利,唯求大公。韓文公有 此「王者之劍」,用之於正,非韓公,吾人早已「全盤佛化」矣! 5,在我國,文是肉、史乃骨;讀文不知史,猶食魚不知刺,斯大大不可也! 6,「鄉愿」非君子,「人小非小人」,韓公未計千秋令名,為所應為。今其音 容已渺,屍骨成灰,若未能見容於閣下,老朽願代韓公致歉。 (沈補)朱先生此說,正是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道濟天下之溺」、「作書詆佛譏君王」、「約束蛟鱷如驅羊」之注腳。願閣下之留言,不會是「子見南子」之超級注腳。 |
| #5298 留言者:punk [2005-01-31] |
| 主題:哪邊說錯話了嗎?還是格式不合?還是?? 昨天發問的問題,請問是觸及先生往事,還是另有原因? |
| 回應﹕ 此乃「程度問題,不懂就算了」!「經濟學新觀點」一文,非經濟學,乃「幽默」也! 如人說童話:「烏鴉對狐狸說…」對曰:「不可能,烏鴉不可能說話!狐狸也不可能聽得懂!」請問,閣下如何「接腔」? |
| #5340 留言者:Jared [2005-02-05] |
| 主題:富而有德 古人云:錢乃身外之物。人人皆知,人人在求。壯者為足慾;仕女為榮華;老者為解後顧;智者為光耀;差吏為此而盡職,云云,故而求之。 有甚者為之爭鬥,強者走險;氣大者為之可行兇;妒嫉者為此氣絕而死。富民乃君臣之道,尚錢而下下之舉舉。富而無德危害眾生,富而有德眾望所盼,故而富不可不宣德。 德乃生前所積,君、臣、富、貴皆從德而生,無德無不得,失德而散盡。故而謀權求財者必先積其德,吃苦行善可積眾德。為此則必曉因果之事,明此可自束政、民之心,天下富而太平。 此篇乃轉貼,但恐閱者誤會違反網規,故不說明出處。實因我想請問先生之高見? 1.其中大義,我尚學之。但倘有人將其視為怪力亂神之說,先生之意如何? 2.倘若真如所說,我以為先生有德,則你將所得捐作他用,是您的意或因緣乎? |
| 回應﹕ 1,所云:「其中大義,我尚學之。」其中「尚學之(條件語)」恕老朽不解。 又云:「倘有人將其視為怪力亂神之說」,其中鬼神何在?未之見也。 2,所云:「我以為先生有德,則你將所得捐作他用,是您的意或因緣乎?」 一句話中只能有一個主詞,但此中似係「我」見,自以「我為主詞」。然又有 「先生」、「你」、「您」三個不同之主詞,更令老朽如丈二金剛。 請恕老朽程度不夠,未能領會微言大義,難以敬覆,乞諒。 文言文非謎語,更非七拼八湊。真要掉文,多讀古書自有進境,不必揠苗揚花也。 又本網一再請求,每段起首應空二全形空白,此乃作文規範(當今網絡小語不能登大雅之堂,請勿效顰)。閣下每每不屑為之(老朽代改多次),既不屑,來此何為? |
| #5351 留言者:楚文 [2005-02-09] |
| 主題:拜年 中國文化的最盛期是春秋,戰國;也就是合久而分的時候。秦的統一中國,書同文,是對這個文化多元性的最大打擊。最近10年,從荊州挖出不少有價值的古代文獻。比如郭店的楚簡,其文物價值不亞于以前挖出來的曾侯乙編鐘,而文化價值則更顯著。朱邦復先生言,文字乃文化的基因。以此種觀點觀之,消滅六國文字,把六國貴族(文化人的基本組成)趕到咸陽集中,固然實現了思想統一,然而對中國文化的多元性的打擊是致命性的。現在我們能讀郭店楚簡的就沒有幾個,楚國文字的丟失如同人類基因傳承斷裂一樣的可怕。 觀察歐洲,希臘是城邦國家,類似于我們的春秋戰國。羅馬帝國類似于秦漢。但是中國文化的凝聚力太強,即使在國家處于分裂的時候,也難得出現多元的文化。這或許可以歸結到郡縣制度的危害。熊十力先生對此有論述。 歐洲的文化多元造成新文化的層出不窮。而中國政治上的大一統造成思想高度統一。中國古代實際上沒有封建制度。沒有延續幾百年的貴族世家。這使得文化創造和傳承的困難。 新文化就需要多元化。所以現在以某種思想統一全國人民思想的做法正是以前中國的特色,這是極為有害的。 新文化的創生,一般不可能出現在和平和輝煌的年代。而需要大的動亂。動亂的時候,人們無法過安逸的生活,這樣,思想裡面才會有一些跟提高物質生活品質無關的因子出現。 |
| 回應﹕ 由於本文頗有值得探討之處,故而未刪,且保留原貌於此。 本網不知聲明了「多少次」,但就是有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何也?人自以為是也!「段首留兩個空白」!難嗎?不難!不該要求嗎?錯!入境隨俗,常識也! 段首留空乃自清末後沿習之規則,行之有年,頗符「視訊原理」。而段首齊頭乃網絡文化,只因那位電腦程式師不具備「文字水平」,製作網頁程式時偷了點懶;兼以上網者多半是好玩的青少年,大家胡謔一番,完全不顧規範,「惡劣文化」於焉產生! 老朽再次聲明: 今後不符合規格之文,必刪! 觀楚文先生來文,對「文化統一」頗有煩言,似在指明:「中華文字之種類多多益善,國土分裂的結果碎碎最佳!」 恕老朽「難以苟同」!謹以「段首留白」為例,以排列組合論之,可能的結果有千千萬萬種!抱歉!老朽只接受一種!同理!不管「喪失的文字有多少種」,老朽只識漢字,且以之為榮!若批評老朽頑固,正確!食古不化?對了!修竹盤根生,氣節向上長,竹子粗細與松柏無干! 再若「書同文」不曾成立,今日中國已分化成數百個小國矣!好在何處?多幾百個總統?多幾千個特級高官?多幾十萬個翻譯人員?「郭店的楚簡」有什麼「文化價值」?既然沒有人認識其內容,怎能事先假設?老朽文化程度不高,只讀了幾部經書,大腦容量就不夠用了。要是始皇帝不焚書坑儒,老朽保證:「朱邦復」必是快樂的文盲一個! 「中國文化的最盛期是春秋,戰國;也就是合久而分的時候。」正確,但怎生見得?若不是秦漢以後,經過後人用「同書之文」大量整理,其「盛」何在?「盛」者,成之於皿也,譬諸白飯,於一盛之際,從耕種到收穫、加工、烹飪,不知經過多少工序!唯有不知農事之士大夫,高踞飯桌曰:「飯之香,在於其白;米出土而自白也!」 老朽完全不認同楚文所云:「歐洲的文化多元造成新文化的層出不窮。而中國政治上的大一統造成思想高度統一。中國古代實際上沒有封建制度。沒有延續幾百年的貴族世家。這使得文化創造和傳承的困難。」 更堅決反對:「新文化就需要多元化。所以現在以某種思想統一全國人民思想的做法正是以前中國的特色,這是極為有害的。」 恕老朽時間不多,無法一一闡述(過往留言談得太多,只是有人擇肥而噬、視而不見而已)。但顯然可見,楚文先生代表了社會上一大批「不信佛教的玄奘」,且隨時會蹦個孫猴子出來。正因如此,老朽拼搏更力,少流口水多幹活,十年之後再見真章! |
| #5355 留言者:思難 [2005-02-11] |
| 主題:言照留 不免俗,先跟先生說一聲雞年快樂。讚賞自是由文中,學習不足,我自知。古文觀止、四書讀本和道德經。他日熟讀篤行,不叫先生刪文又刪人。 |
| 回應﹕ 禮照收。 如若規格符合要求、內容健康無誤,刪文何為?做人的要點:思想不要偏激、要客觀公正(多讀古書自會明白);態度不能極端、要和藹包容(多吃虧自知);文字不應生澀、要易於溝通(多刪正是教訓,今人放縱慣了,不教不訓不成氣候也)!不然口中說「學會了」,用手一寫,段首空白就被吃掉了!這叫什麼?心口不應、做人破功也! |
| #5357 留言者:楚文 [2005-02-11] |
| 主題:敬谢先生之教诲 格式之事,實因本人未注意先生置頂之提醒。小事折射出自身粗枝大葉,浮躁不定。當力戒之。 所寫小文,本屬個人的一點私見,貽笑大方,在意料之中,能得先生交流看法,幸甚!多謝先生之教誨。 |
| 回應﹕ 教誨不敢當,交流可也! 文化本有融合與分裂二流,其分分合合,恰如自然界之演化,人類文明因而沉澱。於物質態,淘汰等於絕滅;而於精神上,常是甲中有乙、乙中有甲,相互影響。中華文化本不拘一格,罟網曾言,正因農業文明之靜與狩獵文明之動,交織於人生經驗中,是有所成也。 以動靜而言,動者恆動,迅起迅滅,擴散至廣袤空間;而靜者常靜,於動亂後休養生息,汰蕪存菁,千錘百煉。以今日而論,西方之進取,正是狩獵之遺風,其兵燹之至,人民痛苦流離;而東方尚農,保守墨規,百年之禍,痛定思痛,恰為今後反正之契機。 唯分分合合,必需有一「容器皿之」,其皿始盛、其道始傳。查漢字包羅萬有,可納須彌於芥子,斯乃時移境遷後之不朽明燈!唯其有同,是有所通;唯其為一,是有所共也! 看事各有立場,主觀斯可;但論事則不宜偏激,以期共鳴。本網乃公器,公器公用,網友不妨各抒己見,「據理而論」。苟得其道,道存人心,人心是善矣! 閣下地址已錄,巴片待出關手續辦妥後即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