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284 留言者:少帥 [2000-07-27]
主題:
  正所謂"有高世之才者,必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傲於民." "只是沒有人把中國數學研究作成網站而已,何必在那裡大驚小怪,華文網站相較之下本來就非常少",在這個資訊如此普及,網站滿山遍野的世界上,國人如此之"多",而華文網站如此"非常之少",且無國人把中國數學研究作成網站,則這豈能算是"而已",照先生這種邏輯去推,則中國人目前使用電腦的人數少也是不值"大驚小怪"的事了?中文不過是世上數千種語言中的一種,其被人稱為無效率也是不值"大驚小怪"了?難到這些現象還不足以讓國人生出"警惕"嗎?先生看事只看表面,自然要認為少某是在"大驚小怪"了!悲哉!
回應﹕
  君子勿「爭(=爪+手﹕手爪相較上下﹚」,兩位所見全同,僅立場有別也。「爭」者「氣(=气+米﹕米穀雜糧所生之餘﹚」之反,容「異」則平。
  相傳「昊天上帝」見時機成熟,責命「太清」太上老君、「上清」元始天尊、「玉清」玉皇大帝(道典各家所述不同,即因各自「爭氣」的果,姑妄言之,姑且聽之,網友慎勿悉心「考據」﹚倣「天庭」以建立「人世」,三仙辛苦數甲子,精誠合作,大功已將告成。最後一步是煉製「混元一氣丹」,用以調和人之心性。
  時上清與玉清分坐鼎側,為了火候問題,雙方「爭執」不下。結果,一爐仙丹,水火未濟,化為一條飛龍而去。
  太清老子長嘆曰﹕「仙家尚分你我,人間何來太平﹖」
  正因如此,人見異多於同,人生分多於合,「常使人間淚滿襟」也。
PS﹕上述之混元一氣丹,因BIG-5無「旡火」字,故以”氣”代之。
舊 288 留言者:陳郁文 [2000-07-27]
主題:
  朱大師你好,人生難得幾日閒,閒得幾日是神仙。看你為國為民努力不懈,實讓我敬佩。人各志,事業有攻專,行行出狀元。你若要做神仙,必須先來幾日閒,來找我免費傳授無上大道,讓你知道何謂明心見性,正法眼藏,萬法歸一是什麼。無為而為是圍什麼﹖朱大師再見祝福你
回應﹕
  多謝雅意,「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忽聞人語﹕「啊哈!我早知道老頑童要開溜!電書原本就是『無字天書』!」
  另一人云﹕「漢子基因=虎人基因=發才基因=神現基因!」
  桑科(一譯桑丘﹚﹕不可以,他還欠我一座島!
  唐吉訶德﹕且慢!在神仙世界裡,騎士算是「老幾」﹖
舊 291 留言者:ramo [2000-07-28]
主題:
  請問先生,先生在答覆中有言﹕(1﹚「真要學文(文章﹚,當直由老莊、四史下手」。不知先生所指”四史”為何﹖(2﹚中華文化之四維﹕「史實、地情、道德、民俗」,可否請先生略加解釋﹖
回應﹕
  學史之答,詳見另則。
  四維者,「四(=囗+八﹕固定範圍中所分﹚」字指直線丈量法中,面積最正之形,前後左右,共為四數。「維(=糸+隹﹕以繩索聚之﹚」字指繫之使聚。中華文化發源於亞洲黃土高原上,數千年來,聚於斯土之人民,共同發展出來的人類社會規範。
  若此定義正確,中華文化之四維必有四端﹕「數千年來」的演變即相當於「史實」;「黃土高原」的現實狀況可稱「地情」;「斯土人民」的生活習俗等於「民俗」;前三者於各文化中皆大同小異,而中華文化最大的特色,是此土此民所發展出來、舉世獨一無二的「人類社會規範」,是稱「傳統的中華倫理道德」。
  老王賣瓜,其甜自誇!無文化之民族,尚未經過歷史之考驗,小時了了,後未必佳!當今舉世瘋狂,玩物喪志,飲鴆自絕,唯存吾中華文化以資抗衡矣!其「徒子徒孫」早已數典忘祖,無不起哄興波,談文化不過三維,倫理道德唯恐棄之不及也!
  今人追求「時髦」,以「迂腐守舊」為敗絮垃圾,老朽老矣,自得「舊樂」,守之可也。彼等「徒子徒孫」之輩,但知「依樣畫葫蘆」,卻不知其「宗祖」正「惡夢初醒」(老朽日昨看香江「明珠電視台」,播出20/20新聞性節目,舉例說明在美國,「法律」是富人的武器,窮人已請不起律師了﹚。逐臭有蠅,今地球臭不堪聞,始知人不如蠅也。
舊 292 留言者:沒有我這個人 [2000-07-28]
主題:
  ramo﹕「四史」除《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四部紀傳體正史外,還有別的解釋嗎﹖
回應﹕
  四史僅舉其大要,人知其始,必有以究其極。「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當今之「技術」人員,但求一技謀生,「方帽加冕」,遂不知先祖何人矣!建造「理想世界村」,以側身「二等公民」為榮,是反「人類文明」而回歸獸類也。
  老朽非「極端份子」,僅係「迂腐老化」而已,今發展「算盤基因」CPU,將大利與天下共享,實因受「中華文化」「毒害」,稟承﹕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心願。後人若不知中華歷史,老朽豈非替「老虎裝甲」乎﹖
  是欲學此新技術者,其「門檻」不在「語文」,而在於「歷史」認知!在老朽所設計之「操作環境」中,所有「術語」,皆出自「歷史」(例如﹕電腦除蟲,可能會改用「斬嚴嵩」,「執行」改為「直搗黃龍」!「測點位」等於「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當然,這也可能只是說說罷了。謂之「談笑用兵」、「Q老之樂」可也﹚。
  其實,用歷史資料寫作程式,不僅可行,且具有啟發性。
  (下面文字須事先由系統設定﹕所有歷史人物,皆視為「緩衝器」;地名視為「程式段址」;動作行為則視作「執行指令」;內容為「資料訊息」等等;成語則做為「功能模組」,甚至可自行定義,如“每下愈況”為比到最小值;“文革”等於將所有緩衝器清為0;“吹牛拍馬”為虛數相乘;“和尚打傘”為溢位等等﹚。
  電腦流程﹕輸入一值,置於緩衝器A中,進程式段X,與緩衝器B相比,若大於B,則跳入程式Y段,否則減去緩衝D中值……多麼無聊!
  歷史新事﹕(以三國為例,尚可選其他﹚馬超衝入曹營,許典出迎,張遼掠戰。雙方大戰十個回合,如許典不敵,馬超揮軍去取糧草,否則殺進張遼隊中……
  系統會處理﹕「馬超」(A﹚衝入(進入﹚「曹營(X﹚」,「許典(B﹚」出迎(相比﹚,張遼(D﹚掠戰。雙方大戰十個回合(系統會置之一笑,或做十個迴路﹚,如許典不敵(小於﹚,馬超揮軍取糧草(Y﹚,否則殺(減﹚入張遼(D﹚隊中……
  這不比電玩還有趣嗎﹖
  未來會把各指令之功能公佈於網上,請方家以歷史典故命名之。
舊 416 留言者: [2000-08-12]
主題:
  近日購太玄一書以觀其文古奧其理幽深子雲白首太玄知音者不過屈指先生若得餘暇可否為文述其旨趣以饗後學。
回應﹕
  中國古書浩如瀚海,多究必通。老朽時日有限,恕無法一一涉獵。
舊 419 留言者: [2000-08-13]
主題:
  請問道家和中國思想有何關係
回應﹕
  大哉問!老朽生平讀書不多,「不學無術」,祗能以「漢字基因」為「幌子」,自成一家之言。若要詳究「原文出處」,但知「黃河之水天上來」,流入汪洋無覓處。
  君所云「道家」者,想必非指「道教」,兩者區別甚大,且先定義如次﹕

  道=+首﹕者行動、行為。首者系統之始,人體之首為「頭」,統率肢體;人
    智之首為「腦」,指示方向。
    故「道」字等於:1,人體所行之路。2,人智所趨之向也。
  家=+豕﹕者居住之室。豕者賴以生存之物。
    故「家」字等於人類安身立命之所。
  教=孝+﹕孝字老上子下,為小擊,長者持,督促之意也。即長者督促小輩學習的行為。

  因之,「道家」可謂人類思想行為之準則,安身立命之法門。而「道教」則以「道家」之理論,據以督促「信眾」之「教策」。然而,當「教」字作為「專有名詞」使用時,經常代表「宗教」,而「宗(=+示﹕室中祭示,慎終追遠﹚」指有所源,源之極處,應為生命之真實。當人類知識尚不能清晰地闡釋之初,此「源」即可謂之「神」,是以「宗教」實乃以「神祇之言教之」。

  關於「道教」之理論,老朽在《宇宙浪子》第七集第四十九回﹕「孤山寺北賈亭西」中曾略有舖陳,待來日有空,再行介紹。

  至於「道家」,則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蓋人類文明的發展,即相當於「人走在道上」。至於發展之「道」,有康莊大道,也有捷便的蹊徑,更有難以回頭的獨木橋。中國之「道」路,是以「道理、道統、道法」為基因,歷經數千年,從長期安定的農業環境中,人們自然而然地「走」出來的。
  (道教利用此三者,作為基理論基礎,「道理」的代表為「太上老君」,稱之為「太清」;「道統」以「玉皇大帝」為名,統率天兵天將,管轄政體,又稱「玉清」;「道法」則以「元始天尊」領銜,擁有法力神通,是為「上清」。但因各家道典之說法不一,引之於此,僅供參考,請不必大事考證。﹚

  「道理」是思維之本,中國人的老祖先在長時期的觀天察地中,累積了足夠的經驗,文王羑里著易,周公制禮作樂,到老子李耳時,又歸納出《道德經》一書。說得明確些,中華文化之「根本」,就是世世代代在中華這片土地上奮鬥生存的自然真實。
  「道統」則是行政制度,由最初的部落酋長而諸侯,到了東周,人丁興旺(有云當時中原一帶人口已逾千萬﹚。因之社會問題便浮上檯面,是以管仲「尊王攘夷」,孔子提倡「平民教育」,以仁為經,孟子繼之,以義為緯,至秦漢而一統天下。
  道理及道統形成了中國社會特有的「士大夫」階級,成為人類文明史上僅見的「精緻文化」。但是,「精緻文化」究竟只屬於少數「讀書人」,而「讀書人」現實易變,真正令中華文化屹立不朽的,卻是「草根性」的「世俗文化」。

  這種草根性,就是「道法」,師徒相傳的「山醫命相卜」、「墓宅風水」、「陰陽五行」等流派,以及民間移風易俗的「彈說逗唱」等戲曲雜技皆屬此類。
  學院派的學者往往有意忽視「草根文化」,認係「迷信」!但「道法」就是道法,中共五十年來大力整頓,其中又有十年在文革的洗劫下,1987年開放之初,廣州市面上最先冒出頭來的「個體戶」,竟然是一些「命相攤子」!

  有哪一個「中國人」不具備下列的「根性」呢﹖
  1,服從「權威」(各人定義容或不同﹚,那是「道統」千年的慣性。
  2,尊重「倫理」(即傳統道德﹚,這是「道理」的必然結果。
  3,壓根「迷信」(只是嘴巴不願承認﹚,信不信由你,是「道法」也。
  西人不同,挑戰權威,沒有倫理,半調子迷信(把上帝放逐到外太空去了﹚!好壞是非不論,至少,老朽勇於承認自己乃「中國人」是也!
舊 433 留言者:林一鳴 [2000-08-17]
主題:
  近日月圓,斜掛西梢時,引觸靈感,試作一詩﹕
圓圓玉盤西天掛,掛在空中處虛空,指證歷歷述東西,晶瑩之中有斑斕。自析﹕玉盤、處虛空、述東西、斑斕、均有隱喻之意。注釋﹕斑斕 1.色彩不純之樣 2.文采豐美之意。
本只想表達月亮斑駁滄桑之感 (因歷經慧星陣陣撞擊之故,乃顯歲月之刻痕﹚ 隱喻則有文采鮮美之意。連同玉盤(玉光潤潔白且為對他人的美稱﹚、處虛空(六祖慧能有如日處虛空指般若智慧﹚、述東西(述想表達的是聖人的述而不作;東西,一為天體軌道,一為一切事物的總稱﹚。
以月亮為引,表達對歷代先聖哲人的嚮往。文學非我本科,發而為文為詩,希望 先生及諸網友給予批評點撥。謝謝!
回應﹕
  詩乃文人事,業有專攻,欣之賞之可也。老朽非文學界人,平日為文常用「順口溜」(因其意晦澀,可表多義,如以語文取代,便成累贅﹚,其與「詩」相去甚遠,不過以求省事。詩之起承轉合、聲韻平仄,要求極高,字字斟酌,大是不易(掛空西斕無一成韻﹚。至於詩中境界,不能「自我定義」,如他人無法領會,便成「絕響」矣。
舊 437 留言者: [2000-08-20]
主題:
  1.可否請先生說明一下,佛佗所說的﹕「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法門
 。」的意思﹖
  2.「動機、行為、目標」,其中的動機與目標是否相似﹖可否將「目標」改為「結
 果」﹖
回應﹕
  老朽非佛門中人,只不過略識《金剛經》,台灣大德頗多,尚請移樽就教。
  「動機」是指「事之端」,因「動」而有「機緣」。有了機緣後,人必以「行為」繼之,而於行為之際,人將「目光」移向「標的」,是稱「目標」。
  「目標」與「結果」大大不同,且不屬於同一類別,前者無時間值,後者代表時間結束,兩者不可混淆。「動機、行為、目標」是指一種過程的結構模式,可以有「結果」(結成果實﹚,但實際上多半沒有(即令開花,也不一定結果﹚。
舊 462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9-04]
主題:
  「卯午之間,厥象維離;八牛牽動,雍雍熙熙」,以此觀《推背》之言,此景今明年將現;易道廣大,實妙不可言。先生此役,果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然吾輩自不可僅倚天意,當盡力而為!盡力而助!
回應﹕
  先生所言乃第四十八象,而目前尚待印證第四十四象,彼朱非此朱也。
舊 463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9-04]
主題:
  問一﹚先生曾於《智慧之旅.金秋》的最後部分曾言人之行為乃流程之必然,人心並無法改變與控制行為。但我亦和小杏子面臨同樣的知障瓶頸,無法「懂」其中微妙道理。個人舉一個例說明問題所在,人常在面臨重大選擇時會產生猶豫不決的現象,若流程已定,則此人最後的選擇早已決定,人的猶豫不決並不會影響最後的選擇。然問題是,人在猶豫不決的主觀當時,必認自己能影響選擇,可是客觀事實的另一面卻否定了此主觀認知。晚輩的「不懂」在於無法處理這樣的「矛盾」,請先生指點迷津。
回應﹕
  人之思維能力有限,常見葉不見樹,見林不見山。待見得山河大地,雲飛在天,又無視乎蟲魚蒼生矣。人心乃一己經歷之所聚,所知所識者,僅是人生無窮億數之一,更何況於宇宙真實﹖不知不識不足為異,略知略識不過啟蒙也。
人若得見一隅,求其同,則隅隅盡知,是稱為「智」(知日之同也﹚。但凡一隅,必與他隅有異,知其異無盡,是可以「知」(出口如矢﹚。今人但見其異,逐而求之,異中有異,究之於粒子、夸子,無一盡同,是無止境也。
若以究異為科學精神,則大謬不然,舉凡牛頓、愛因斯坦,無非求同以得其理者。所謂科學精神,須以實證為圭臬,故究之於異實為手段,證同為目的。然因手段所衍生之科技得以改變生存環境,今人即誤以為科技等同「真理」矣!
人之思維亦然,主觀之思維是「異」,客觀之變化為「同」,異同之間,的確矛盾重重,但於世事,一隅三隅,無不相同也。
茲以「理則」證之(理則不宜濫用,蓋文字語言陷阱處處也﹚﹕
客觀真實﹕宇宙人生皆屬「不可分割之連續性動態流程」。
定 義﹕不可分割=微分至無盡,猶有待分割者。
連續性 =前後相連接。
動態流程=變化的過程。
前 提﹕於人生中截取任一段流程,因客觀真實不可分割,故僅能代表「連續性
之動態流程」。
假 設﹕此流程之前端稱之為「因」;後端稱之為「果」。
推 論﹕因、果必然連續相接,也就是說﹕「果生於因」。
若取一段「思維」為例,思前是因,思後為果,亦出自必然。
所謂「矛盾」者,是主觀之異也,流程前定,何從改變﹖實則人難以客觀,僅能見樹而不見林,無法理解客觀流程。此一吊詭,正是流程中人生任務所在,否則,人若盡悉流程,人已為「天」;再若人人皆「天」,人類何在﹖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