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 452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8-31] |
主題: (問一﹚人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所被賦予的天命是什麼﹖又應如何避免自命不凡的 陷阱﹖ (問二﹚先生所言,一語道破商業、經濟的虛無表相,然現今世界多數人所學之知 識(晚輩所學為企業管理﹚無非只是加速人類物欲的輪轉與自我的毀滅。不學,個人生 存堪虞;學了,生存、生活問題解決了,卻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無益於人類 前途。雖然先生給了人們一個兩全其美的示範,但是多數人並沒有像先生這樣的智慧與 、機遇與能力,只能在兩者擇其一,而在這樣的矛盾之中,如之奈何才能求得兩全其美 之道﹖ |
回應﹕ 定義﹕「天」為公,「人」屬私,全數之「私」(不僅僅人類﹚之和為「公」。 前提﹕私悖公無利,人離天不存。 假設﹕某人能知「天命」。 結論﹕此人必係「無私」者。 反之,此人將以私害公,挾天命以遂私心,與前提不符。 人人皆生存在「天命」之中,但非人人得而知之。何也﹖由宇宙演進可知,由無到有,由有而增,層次漸高,始有人類。再由人類而觀,精神認知亦同宇宙演進,及於最高層次,人乃知有天。即令知天,又分層次,直到極處,始能得「命」而「令」行。 人不需知天命,其一舉一動、一行一為,悉皆受「天」所操縱,如傀儡然,可謂之「生存」。其生之存,無非為一己之誘,以便於受天之控制也。 既而時序變易,於生存中經驗積累,有文化以傳承焉。於「存在」之餘,有「活動」供追尋,繼而領悟人、我之間,時、空之道,是稱「生活」。生活雖在環境之掌控中,但個人心智活潑自在,若陷溺於自我,是私性之本能;唯有念念不忘大公,去私寡欲,是時,人已非「我」,其非「天」者何﹖ 既為天,當知天命,是則,知與不知已無關緊要,「天人合一」足矣! 是「天命」不可知,亦不宜自以為知,行之無私,斯為「天命」! 自命不凡,是不知「天命」,但自以為知之「自戀心態」。蓋眾人形形色色,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美有醜,有是有非。高之於低,大之於小,美之於醜,是之於非,是自以為不凡之因。然高者有小、有醜、有非,不凡者祇見己之高、人之低,未見他人之大、美、是也。若人謂﹕「是矣,吾固高、大、美、是皆全,豈非不凡乎」﹖ 非也,高者難以從俗,大者無處可容,美者一時之見,是者眾矢之的,人間萬事皆有正有負,利害參半,有一得必有一失,不能一概而論。人若見一己所得,是已得一失,再若僅計己利,不知其害,是「不知天命」之明證也。 人若知「天命」,是知「天」有「命」也,人奉行天命,是僕從之職,凡之又凡也。人要表現其「不凡」,是私,假天之命,是私之極也。故人宜「謙」,謙者,於《易經》為「高山屈居地之下」,人之至德也。人因自卑而倨傲,唯有自知而謙恭,謙恭盡責,大公無私,是知天命也。 「自然是謂道」,刻意追求「兩全其美」,是不美也。人但「無為而為」,世事必歸之於自然之道矣!縱若不能,世事亦有其自然之因果,無庸自擾。 天機勿測,忮求難通,上善若水,大智若愚。 |
#舊 456 留言者:劉代德 [2000-09-01] |
主題: 「面對 根本 是最大的挑戰,是放下,也是輕鬆,該走的就自然的讓他走吧!」 父親已過逝一年,該是到父親墳前掃墓的時候了!晚輩有一位和您一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父親,雖為養父,但對兒識如己出,令子終身引以為傲! |
回應﹕ 恭喜先生,「腰直米稀」之族,又多一員矣!老朽幼時,曾以為生於鼎食之家,必有大用。及至多見廣聞,始知人生之財寶,莫過於刻苦砥礪、自尊自強。人能不為五斗米折腰,其氣節必高,其德性必昌,後代若能領略,是理明而智足矣。 南通沈少逸君,至德之人也,終生清白,儉約自期。早年來台,服務於警界,因見同僚貪婪,不願同流,自請調往僻地,恬淡常樂。後遇一寡婦獨力撫養孤女二人,先生基於惻隱之心,遂而成家,以教導二女成材為己任。 沈紅蓮即其長女,常年沐浴先生之高風亮節中,耳濡目染,大器已成。後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時老朽登報召請中文之研究人員,沈紅蓮不以事勞薪薄為意,二十二年來任勞任怨,旦夕不懈,名利不沾。老朽能堅持至今,不能不謂是受其精神毅力之感召也。 夫人生之義,親者養大於生,情者公勝於私。若僅為傳種接代,蟲魚鳥獸無不皆然;再論喜惡愛憎,不過生理上一時之激素作用。以往人類處於求存之階段,人倫自以血肉為始,而今人口滋生,地球已不勝負荷,「腰直米稀」是為「新倫理」之宗矣! 德不孤,必有鄰,人類精神之真正價值,即在於此。吾人要發揚中華文化,萬萬不能抱殘守缺,將「倫理道德」囿於「種族生存」的範疇中。是以先生有言,老朽有感,書之於此,期為天下人共勉! |
#舊 465 留言者:一學生 [2000-09-07] |
主題: 常聽別人說﹕「我這樣做(即幹了某些行為﹚是很正常!此是人之常情呀!」,然我想,雖然正常,然未必正確也!繼而深思,何謂正確呢﹖是問心無愧嗎﹖望朱老師能指教一二。 |
回應﹕ 問得好!表面看來,這是件不足道介的小事。其實,古往今來,許多聖賢據以教導我們的,就是何謂「正確」。 只是,不知道別人的「立場」與「目標」,就不能「判斷」。例如有人問﹕「某人向東走,正確與否﹖」答者從何加以判斷﹖所謂「正(=一+止﹕止於一,無第二選擇﹚」是指唯一的,如果不知道其「立場」,怎知何者為一﹖「確(=石+??﹕石位於高處﹚」者明顯實在,更需要有「標的」。根據立場與標的,兩者之間最短的距離,效率最高;而立場與標的的交集度,則與正確程度成正比。 人有私心,為了便於逞慾,常常隱藏個人的立場及標的,此「人之常情」也。若問如此「正確與否」﹖若為了達到欺騙的目的,當然「正確」!再問該人「是否無愧於心」﹖保證當時絕無愧色(否則就不做了﹚!問題是時過境遷,愧不愧又另當別論了。 聖賢不一樣,他們是站在「人類的立場」,以「大同世界的目標」來考慮的。因此,他們所謂的「正確」,是希望人人都能在同一立場、共赴同一目標。只是人原本是「野獸」,不過多了一點「靈性」,偶而或能略窺一二「靈界」,但身體感官卻緊緊被「物界」束縛著,一個「小我」藏在個中,苟且偷生,自以為「是」。 在「自私自利」的原則下,有誰會把自己的立場與目標暴露在眾目之下﹖「自以為是」的人,一旦知道自己「不是」,又如何苟且﹖常人就是凡人,人從幼至長,活在「凡人」群中,習慣於用錯誤掩飾錯誤,結論便成為「人之常情」。 人獸有別,在於「人」知道什麼叫做「立場」,什麼叫做「問題」,如何達到「正確」;而「獸」只是生存在環境中,「毫無問題」,「活著就正確」。 問題在於﹕「人的立場」多得不可計數,文化越悠久,變化越複雜。如果以宇宙「進化」的角度,由淺入深來講(當然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立場及說法,正因如此,人生立場目標未定,就談不上「正確」﹚,可以分成下面幾類﹕ 生存﹕常人云﹕「好死不如歹活」,真的嗎﹖那人與獸有什麼分別﹖如果人願意活得和野獸一樣,那唯一的「正確」,就是「活著」! 生活﹕活著不是一剎那,人無時無刻不面對一些相關的因果。在生存的社會之中,舉凡社會制度、倫理道德、良知行為,在在都影響著生活的品質。於是人有了「價值觀」,成為生活的導向標竿,也是一己的自我「避風港」。進一步,人又會詳究「人、我」,擴大見識的視野,從而懷疑生活的意義,晉升至精神境界。 生命﹕人只是一個組合的機體,其每一個細胞都承襲了「原始」的生命信息。姑不論時間的起點何在,須知「生」源之於「命」,即令一種生命體的消失,也是另一種生命的延續滋養。因此,「生命」是一整體,只因個人「感知」的立場有別,故認知不同。人的分別,就在於認知的「同異」,逐異者,宛如人海中之泡沫,隨潮汐而浮沉。趨同者當不斷努力學習,將「小我」擴大至「大我」,由海面上升,至於天際,何「正確」之有﹖ |
#舊 467 留言者:莊明峰 [2000-09-08] |
主題: 敢問先生﹕ 本人人生一路走來,甚為平順,甚至頗覺無聊,常思奮發之念,但往往信誓言猶在 耳,馬上一曝十寒,自覺一無是處,而且,總覺自己甚無主見,也不夠勇氣追求自己的 理想。是否「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變自己真得很難吧﹖天、地、人間,學海無涯 ,用一生去學恐怕不夠吧﹖無的放矢,有感而發也。 請先生指教!! |
回應﹕ 先生差矣!「天生萬材必有用」,連孔老夫子都極為欣羨無懷氏之民,人順遂自然,有何不妥﹖ 若言「奮發」,必係歷經刺激,不得不然,豈有自刺之理哉﹖ 再言得失,「人生一路走來,甚為平順,甚至頗感無聊!」正是,是一得兼一失也!然風狂浪驚,一葉能載蒼生;靜水泛舟,心頭須無點塵。奉勸先生閒時多讀《莊子》,當知魚魚之樂,亦可效鵬飛萬里,收放自如。 老朽有一至交,鎮日無所事事,生平吃喝玩樂賭賽,時至今日,足跡未及方圓十里之外。然其人好義,在鄉里間銳身急難,從不後人。有人侃曰﹕「若有巨惡,離此百里,君當如何﹖」對曰﹕「十里之外,尚有人乎﹖既無人,必無惡也!」 |
#舊 469 留言者:芳麗 [2000-09-10] |
主題: 朱老師﹕您好,此刻心情有點像是對一個心靈的朋友說話,我曾聽過你的演講,看過你的著作,在某些部份我非常佩服您,但也質疑自己可以擁有相同或類似的能量嗎﹖現在的我很難過,失戀了,我很希望您能給我一些智慧的建議或是溫暖的支持,上一次看到關於您的報導,心中很為您高興,本想寫信,沒想到卻是在這個失意虛無的午夜,突然想到,上網查查,沒想到可以和您通到信,這世界真是奇妙,不過,此刻的我仍是難過的.我知道您很好,但還是祝福您!芳麗89.9.11 |
回應﹕ 「難過」是「必過」之關隘,人生像一條河流,上下必有落差,不可能平平順順的就流到大海。妳所謂的「能量」,就是在「難過」之下所產生的。見過水壩吧﹖其目的就是要水「難過」,壩越高,越難過,能量也越大。 既然如此,失戀也未必是「壞事」,在人世間,有誰不是「孤伶伶」的﹖父母子女各懷一顆心,隔著一層皮,更何況萍水相逢,只憑「兩隻」眼睛看中的「飲食男女」﹖ 人原本就是動物,雄性先用武力佔有「地盤」,把食物及雌性「圈住」,然後以領主自居。待進化到人類,靈智略生,發覺那種「獸性」應該揚棄,但是根已深,蒂已固,說來容易做來難。雄性圈不住雌性,便四出遊獵,妳不是第一個,也絕非最後一個。 這是人類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千百年來無解。在那離工商文明還很遙遠的時期,人類須兼顧「傳宗接代」及「社會和諧」,設計了一套家庭倫理,把男女雙方緊緊地綁在一起。現在,環境改變了,人們要追求「自由戀愛」,就要承受「自由抉擇」。 當然,這樣說不會讓妳「好過」一點,但至少有了心理準備,「男女大慾」不過是種「生理需求」。就算要填補「空虛」,下一次不必愛得轟轟烈烈,也不必把男歡女愛「神聖化」。此外,更不能輕信「好萊塢」式的「商業化羅曼蒂克」,回憶一下在熱帶雨林中吧,兩隻猛獸糾纏得死去活來,「美」在何處﹖這樣,失去了幻想,再難過也過去了。 |
#舊 471 留言者:陳文忠 [2000-09-11] |
主題: 此次澳門網友聚會之行,親臨先生大師風範,實令人受益良多。但見先生及公司同仁,為網友出錢出力,只為令毫不相識的網友有所收獲,實在令人感動。本人身受先生之教誨與同仁之照顧,在此謝謝先生招待。本人亦當努力學習,以期對漢文化有所貢獻。 先生在言談中有言及﹕「十年內恐有戰爭」。先生命本人勿執著於內容,此乃定數,順天而行既可,本人亦不敢再胡思亂想。但本人尚有一問﹕先生此預言,所依據為何﹖––是依據推背圖﹖是先生依據自已對人性的認知與對環境的觀察所得﹖或另有高人所告知﹖或先生自己占卜國運所得﹖ |
回應﹕ 網友相聚,談天說地,一時戲言,請勿當真。 |
#舊 473 留言者: [2000-09-11] |
主題: 先生自謂「以 身 試 法」,是否為「吉 凶 與 民 同 患」之意﹖ |
回應﹕ 正是。 |
#舊 486 留言者:芳麗 [2000-09-14] |
主題: 朱老師,您的回信,前半部我非常受用,後半段我真的是迷惑非常,我並不認同您說的[男女大慾]只不過是[生理需求],若真是這樣,倒反而會天下太平,也不會那麼多人為情自殺了。 在我自己的體驗裡,它反而較接近填補[空虛],但也就是這份強烈的投射,需求和失落,會激發我們想看的更清楚些,而且在兩性關係中,似乎能最快速看到自己的盲點與不足,就像照鏡子般的屢試不爽,自己會有一種好好利用這份互動去[看]去成長(當然有時候真難﹚,到最後,變成了人生旅途中的伴,因為人生這條路中,有人的溫度,是可以相互取暖的。 兩性關係對我而言,雖然有些部份是不堪的,但也有美的,想想這世上幾十億的人口,卻是對方和妳共同經歷最底層的內在曝光……… 有時候想,是否就是因為生命太孤獨了,人們發明了宗教,心靈等種種活動,讓人心中至少有個東西可抓可依附,才不致於這麼難受,我有好多的疑惑,希望以後能慢慢地整理請教您.謝謝!芳麗89.9.14 |
回應﹕ 人生是「美妙」的,然唯有理解什麼叫做「真實」,才能領會其「美妙」所在。首先須知,「人」不是從「天上」生出來的,如今已有無數的證據,證明人是由低等的生命體演化而來。承認這個道理,更能珍惜人的價值,瞭解真相,無損自己的憧憬。 生命是基於「兩性」而產生的(時值壞劫,故人有性別錯亂之虞,要知空劫,可見以往的留言﹚,「兩性」是為了種族的演化,生命體的遺傳基因分別由X染色體(雌性﹚及Y染色體(雄性﹚攜帶,在「性結合」後,成為一擁有不同來源的新個體。 由於雌性負責整合,到了「哺乳類」,又演進了哺育的功能。經數據證實,哺育期愈長的生物,其後天的適應性愈強。人從出生到成長,長達十多年,再加上教育,又有十多年的歲月,理應有足夠的機會認識環境的真相。 雄性只負責「授精」,其「生殖器官」突出體外,必須能夠「侵入」雌性體內,故而生就強烈的「攻擊性」(這是男人喜愛看女性痛苦表情的根本原因!蓋有待追求解脫也﹚。有些「低等動物」執行得很徹底(低等男人亦然﹚,「精一丟」,生理衝動即了。待動物發展到有社會性,雄性就多了一項責任,就是維護種族的純淨,以便保證社會的一致性。因此,雄性要冒著各種風險,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其擁有的雌性能生存生育。故而到了人類,狩獵、攻擊、殺戮、爭鬥等發洩性的行為,都由男人承擔。而女性經歷哺育的演進,右腦特別發達,善於運用語言、聯想、溝通,因而專注生活行為。 由於女性的特色,很多人類學家認為早期的洞穴繪畫,是出自女性之手。唯因時當「生存第一」之初,男性的優勢在於力量,直到生存問題解決了,進入到「生活為上」的時代,女性的價值就會突顯出來。而這個「生活時代」,正是以資訊為前鋒,以世界村為目標,「軟紅千丈、和順溫柔」的花花世界,就將到臨。 不幸,千萬年來,男人所具有的雄性荷爾蒙,一直是種最不穩定的激素。當生理激發時,那種亢奮交織,男人口中會吐出最甜蜜的話語(事後都會臉紅﹚。有謂「烈女怕纏郎」,女人太迷信於「生活」,太期望溝通,輕信語言,所以「經常上當」。 當然,這不是說「男人不可信」,而是說「在性需求下,男人的話不可靠」。有些女性經驗老到,會在「緊要關頭」施出「殺手」,百發百中,但別忘了「錄下原聲」! 什麼男人可信呢﹖這又涉及「供需律」,最容易讓女性動心的男人,麻煩最大。對這些男人來說,招蜂引蝶是家常便飯,容易到手,便專揀「新鮮」。可信的男人經常被女性忽略,他們外表普通,不善言辭,口中擠不出「蜜糖」來。 那怎麼辦呢﹖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千萬要能自立﹕自立於經濟條件,自立於心理認知。經濟條件不難,但心理認知卻無人指導,以致有了今天的困境。 第一個認知是﹕女性可以獨立,不依賴男性,也不依賴子女,絕對可以照料自己! 第二個認知是﹕快樂是痛苦的解脫,難受是成長的初步,該忘記,就別胡思亂想! 第三個認知是﹕美貌絕不可恃,人會老,皮皺色衰,年紀大了,人生還要過下去! 第四個認知是﹕找一個信仰、事業、責任或嗜好,心靈充實了,時間永嫌不夠用! 第五個認知是﹕如果把失戀當作享受,那就自艾自憐吧,別人只會覺得妳好可憐! |
#舊 487 留言者:小生 [2000-09-14] |
主題: 請問人如何控制動物性與惰性﹖ |
回應﹕ 生命一本自然,有能量之作用,就有變化的因果。 「動物性」包括了「惰性」,是環境產生的結果。至於此動物性為何,則決定於環境變化,依所受的「作用力」而定。生長於寒帶的生命體,因為生存不易,必須趁食物充足之季,努力進食。而熱帶食物不缺,萬物欣欣向榮,便養成懶散的習性。 人要控制「動物性」、「惰性」,相當於要發揮「反作用力」。真實條件是﹕「反作用力與作用力成正比」,未受到足夠的刺激,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作用力」,人不可能產生等量的「反作用力」。同理,刺激越大,人的「控制力」越強。故環境中難以忍受的刺激,再經過長時期的鍛煉,習以為常,人才有可能控制自己。 為什麼要自我控制呢﹖當然是受到了刺激,但刺激不深,力量就不足。以老朽為例,如非見到自己民族受到不公平的踐踏、如非領略到中華文化之偉大、如非自己生平遭遇的痛苦,又何苦這樣日以繼夜,經年不懈﹖ 老朽甘入地獄,是已知人生真諦,天堂地獄不過一心。凡人無此殊緣,老朽怎能強人所難﹖張網於此,不過因緣合和,伺機而渡。 因此,若有「覺者」,能覺「生命是苦」、「有情為孽」、「時空本幻」、「四大皆空」者,就應全心參透,徹底瞭解,以迄於「悟」。這種法門相當於將「可見光」化為「激光」(鐳射光﹚,能量集中,以成為「作用力」。有了作用力,自我「控制」的反作用力即自然而然、油然而生,是稱為「悟」。 |
#舊 488 留言者: [2000-09-14] |
主題: Amigo 兄顯然已體會到中國式(東方﹚思考的特點,淺見以為朱先生的漢字基因正是此種思維的計算機化,緣目前硬體不足,是以遲遲不出。不過鄙人尚有大惑未解﹕所謂我思故我在,今思已具體,我則何在﹖若我不可得,中文電腦豈非畫餅充飢﹖ |
回應﹕ 問題在於「我執」也,禪者不執,不執者不破,不破者不立。 「我思我在」是主觀,從客觀立場,「我不思」不代表宇宙不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