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 469 留言者:芳麗 [2000-09-10] |
主題: 朱老師﹕您好,此刻心情有點像是對一個心靈的朋友說話,我曾聽過你的演講,看過你的著作,在某些部份我非常佩服您,但也質疑自己可以擁有相同或類似的能量嗎﹖現在的我很難過,失戀了,我很希望您能給我一些智慧的建議或是溫暖的支持,上一次看到關於您的報導,心中很為您高興,本想寫信,沒想到卻是在這個失意虛無的午夜,突然想到,上網查查,沒想到可以和您通到信,這世界真是奇妙,不過,此刻的我仍是難過的.我知道您很好,但還是祝福您!芳麗89.9.11 |
回應﹕ 「難過」是「必過」之關隘,人生像一條河流,上下必有落差,不可能平平順順的就流到大海。妳所謂的「能量」,就是在「難過」之下所產生的。見過水壩吧﹖其目的就是要水「難過」,壩越高,越難過,能量也越大。 既然如此,失戀也未必是「壞事」,在人世間,有誰不是「孤伶伶」的﹖父母子女各懷一顆心,隔著一層皮,更何況萍水相逢,只憑「兩隻」眼睛看中的「飲食男女」﹖ 人原本就是動物,雄性先用武力佔有「地盤」,把食物及雌性「圈住」,然後以領主自居。待進化到人類,靈智略生,發覺那種「獸性」應該揚棄,但是根已深,蒂已固,說來容易做來難。雄性圈不住雌性,便四出遊獵,妳不是第一個,也絕非最後一個。 這是人類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千百年來無解。在那離工商文明還很遙遠的時期,人類須兼顧「傳宗接代」及「社會和諧」,設計了一套家庭倫理,把男女雙方緊緊地綁在一起。現在,環境改變了,人們要追求「自由戀愛」,就要承受「自由抉擇」。 當然,這樣說不會讓妳「好過」一點,但至少有了心理準備,「男女大慾」不過是種「生理需求」。就算要填補「空虛」,下一次不必愛得轟轟烈烈,也不必把男歡女愛「神聖化」。此外,更不能輕信「好萊塢」式的「商業化羅曼蒂克」,回憶一下在熱帶雨林中吧,兩隻猛獸糾纏得死去活來,「美」在何處﹖這樣,失去了幻想,再難過也過去了。 |
#舊 486 留言者:芳麗 [2000-09-14] |
主題: 朱老師,您的回信,前半部我非常受用,後半段我真的是迷惑非常,我並不認同您說的[男女大慾]只不過是[生理需求],若真是這樣,倒反而會天下太平,也不會那麼多人為情自殺了。 在我自己的體驗裡,它反而較接近填補[空虛],但也就是這份強烈的投射,需求和失落,會激發我們想看的更清楚些,而且在兩性關係中,似乎能最快速看到自己的盲點與不足,就像照鏡子般的屢試不爽,自己會有一種好好利用這份互動去[看]去成長(當然有時候真難﹚,到最後,變成了人生旅途中的伴,因為人生這條路中,有人的溫度,是可以相互取暖的。 兩性關係對我而言,雖然有些部份是不堪的,但也有美的,想想這世上幾十億的人口,卻是對方和妳共同經歷最底層的內在曝光……… 有時候想,是否就是因為生命太孤獨了,人們發明了宗教,心靈等種種活動,讓人心中至少有個東西可抓可依附,才不致於這麼難受,我有好多的疑惑,希望以後能慢慢地整理請教您.謝謝!芳麗89.9.14 |
回應﹕ 人生是「美妙」的,然唯有理解什麼叫做「真實」,才能領會其「美妙」所在。首先須知,「人」不是從「天上」生出來的,如今已有無數的證據,證明人是由低等的生命體演化而來。承認這個道理,更能珍惜人的價值,瞭解真相,無損自己的憧憬。 生命是基於「兩性」而產生的(時值壞劫,故人有性別錯亂之虞,要知空劫,可見以往的留言﹚,「兩性」是為了種族的演化,生命體的遺傳基因分別由X染色體(雌性﹚及Y染色體(雄性﹚攜帶,在「性結合」後,成為一擁有不同來源的新個體。 由於雌性負責整合,到了「哺乳類」,又演進了哺育的功能。經數據證實,哺育期愈長的生物,其後天的適應性愈強。人從出生到成長,長達十多年,再加上教育,又有十多年的歲月,理應有足夠的機會認識環境的真相。 雄性只負責「授精」,其「生殖器官」突出體外,必須能夠「侵入」雌性體內,故而生就強烈的「攻擊性」(這是男人喜愛看女性痛苦表情的根本原因!蓋有待追求解脫也﹚。有些「低等動物」執行得很徹底(低等男人亦然﹚,「精一丟」,生理衝動即了。待動物發展到有社會性,雄性就多了一項責任,就是維護種族的純淨,以便保證社會的一致性。因此,雄性要冒著各種風險,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其擁有的雌性能生存生育。故而到了人類,狩獵、攻擊、殺戮、爭鬥等發洩性的行為,都由男人承擔。而女性經歷哺育的演進,右腦特別發達,善於運用語言、聯想、溝通,因而專注生活行為。 由於女性的特色,很多人類學家認為早期的洞穴繪畫,是出自女性之手。唯因時當「生存第一」之初,男性的優勢在於力量,直到生存問題解決了,進入到「生活為上」的時代,女性的價值就會突顯出來。而這個「生活時代」,正是以資訊為前鋒,以世界村為目標,「軟紅千丈、和順溫柔」的花花世界,就將到臨。 不幸,千萬年來,男人所具有的雄性荷爾蒙,一直是種最不穩定的激素。當生理激發時,那種亢奮交織,男人口中會吐出最甜蜜的話語(事後都會臉紅﹚。有謂「烈女怕纏郎」,女人太迷信於「生活」,太期望溝通,輕信語言,所以「經常上當」。 當然,這不是說「男人不可信」,而是說「在性需求下,男人的話不可靠」。有些女性經驗老到,會在「緊要關頭」施出「殺手」,百發百中,但別忘了「錄下原聲」! 什麼男人可信呢﹖這又涉及「供需律」,最容易讓女性動心的男人,麻煩最大。對這些男人來說,招蜂引蝶是家常便飯,容易到手,便專揀「新鮮」。可信的男人經常被女性忽略,他們外表普通,不善言辭,口中擠不出「蜜糖」來。 那怎麼辦呢﹖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千萬要能自立﹕自立於經濟條件,自立於心理認知。經濟條件不難,但心理認知卻無人指導,以致有了今天的困境。 第一個認知是﹕女性可以獨立,不依賴男性,也不依賴子女,絕對可以照料自己! 第二個認知是﹕快樂是痛苦的解脫,難受是成長的初步,該忘記,就別胡思亂想! 第三個認知是﹕美貌絕不可恃,人會老,皮皺色衰,年紀大了,人生還要過下去! 第四個認知是﹕找一個信仰、事業、責任或嗜好,心靈充實了,時間永嫌不夠用! 第五個認知是﹕如果把失戀當作享受,那就自艾自憐吧,別人只會覺得妳好可憐! |
#舊 496 留言者:芳麗 [2000-09-16] |
主題: 朱老師,看了您的回答,心中既慚愧又感恩,謝謝您。另有問題請問﹕1.人人都說[自信]很重要,老師認為呢﹖[自信]又是從何而生呢﹖2.對治較深層莫名的恐懼或負面情緒,坊間常有許多心理學追溯的方法,或種種其他各 類的心靈探討,老師以為呢﹖或是您認為有更直接切入的方式呢﹖ 謝謝! |
回應﹕ 「自信」是生命之「棟梁」,是生存的「保障」,是生活的「依仗」,太重要了!人無自信,其德不彰,其道不揚,良有以也。 每個人面臨未來,再再都是變數,生死不知、榮辱不定、成敗難料、得失皆空。妳所說﹕「莫名的恐懼、負面的情緒」都源於缺乏自信,人無所適從矣! 什麼是自信呢﹖「自己相信自己」﹖憑什麼﹖欺騙他人不難,人能欺騙自己嗎﹖ 信=人言(是以人言必須兌現﹚ 兌現=在絕對的控制之下,沒有失誤。 自信=自己相信自己(故自己必須對自己兌現﹚ 自己兌現=自己控制自己。 也就是說,要相信自己,必須先要控制自己,因為能夠自制,才會相信自己可信。有了自信,就能免於恐懼,面對未來。 不幸,今日的教育,人所學的就是如何欺騙他人,習以為常矣。諸如﹕ 考試作弊﹕標準的自欺欺人,結果浪費了學習良機而自知所學不精。 愛好虛榮﹕被人所欺後的自欺,形成自己沒有判斷力,唯他人是問。 投機取巧﹕嚴重的自欺欺人,是將無信以為實信也。 依賴攀附﹕不可救藥的自欺欺人,自己變成寄生蟲了。 謊言妄語﹕不自覺地欺騙他人,最初是小謊,得逞後就更形嚴重了。 狂妄自大﹕即將敗滅的自欺欺人,是迴光返照也。 嫉妒猜忌﹕有利害糾纏的自欺欺人,能侵蝕心靈。 挾怨報復﹕自取滅亡的自欺欺人,到了絕地矣! 該怎麼辦呢﹖「覺醒第一」!如果僅是「自信」有「自信」,寤寐無別。 果真覺醒了,須下定決心,練習「自我控制」! 果真下定決心了,就必須照老朽所說方法去做,否則無效! 1,晨起後,梳洗清潔即可,千萬不要化妝,以本來面目示人,無視他人眼光。 註﹕本條專對漂亮女性而言,若原本就不重視外表者,已過一關。 2,平時說話力求精簡,能說一句,絕不說兩句,說得越少越好! 註﹕不愛說話的人宜反之,總之要練得收發隨心,能多能少。 3,空閒時,瞑目靜坐,萬念不興,只求於冥冥中「看見一輪紅日」。 註﹕這是佛家修「落日觀」的法門,可以摒除「概念思維」。果真能看到「落 日」者,繼續練下去,可得「天眼通」。 只要不自欺,一個月下來,就能建立少許自信,一年以後,保證脫胎換骨。 |
#舊 501 留言者:芳麗 [2000-09-17] |
主題: 老師,您好!即日起便會遵照您指示的方法去做,關於第三項;兩年前我便學習了[內觀](VIPASSANA﹚禪修法門,亦有自行在家練習,可否替代您所指示的[落日觀]法門呢﹖(註﹕近半年來,飽受[氣感]往頭上衝之苦﹚ 感謝老師! |
回應﹕ 欲得自信,本無固定法門,老朽日昨所言,不過可行且易行者。汝雖曾修習內觀禪修,相信必未參透「話頭」,大門尚未見得,故自信不足也。 所謂參話頭,是禪修之初步。人常因好奇而東學學,西摸摸,宛似水上浮萍。禪修的本意,是使人了悟「生死」,直趨「真如」。奈何林山鬱鬱,世間大德如空谷回音,渺不可尋。而迷者已迷,好奇者眾,盲人導盲,魚目、明珠遂難以分辨矣。 日昨所提三項,實乃禪宗六祖「戒、定、慧」之入門大法,僅係因汝之故,略作變化者。第一項為「戒」,戒虛榮也,人有姿色,即受姿色所愚(有技逞技為傲,有財仗財揮霍,有力以力凌人,有權者掌權徇私……﹚,不戒即永世沉淪也。 不語即「定」(有人拙於言語,大腦不思,是死也﹚,定後隨時反思,此際宜多參看經典名著(千萬別沾言情小說及政治言論﹚。看時不可囫圇吞棗,否則消化不良,難以持久焉。既為經典名著,其言之必有物,最好能逐字逐句「參其詳」。 參詳之法門為先知出處,再問主旨,最後印證於己身。應知「讀書人」絕非僅有一本或少數書籍之人,舉凡文中「人、事、時、地、物、情、理、法」,在在都要參透。家中藏書不多者,可上圖書館,隨看隨查、隨查隨看。如同水管,若無阻礙,思維自通。 印證於己難,卻最為重要,只有把自己也參透了,才算大功告成。 老朽生平,僅參了一句,是《金剛經》的首句﹕「如是我聞」。 「如是」﹖「是什麼」﹖「為什麼是﹖」「﹖是﹖」﹖「﹖﹖」﹖「﹖」 「我」﹖「我是什麼」﹖「為什麼是我」「我是我」﹖「我﹖」﹖「﹖」 「聞」﹖「聞什麼」﹖「為什麼要聞」「誰聞﹖」﹖「聞﹖」﹖「﹖」 由有想到無想,想不通再看兩句經文,看了又想,想了又看,四個字參完了,整本《金剛經》也徹底瞭悟了。 人若無自信,又怎知自己是否瞭悟呢﹖印證!印證!再印證!直到成為本能,把所知與所行融合為一。遇事先有預期,行之達到目的,自信油然而生。 第三項是「慧」,「落日觀」是小乘高年班所習(低年班只要唸阿彌陀佛就夠了﹚,「內觀禪修」相當於最高乘畢業論文。今人貪婪無度,好高騖遠,一開課就教「後博士班」!可能嗎﹖全世界又有多少「大德」能做指導教授呢﹖ 文化淪落了,人心空洞了,社會腐化了,連宗教也變質了! 且放下「內觀」,先參「話頭」吧(氣往上衝,表示心念不純,自己努力按捺﹚!有興趣的網友,不妨共參(參透再修,自然氣順心平,意念圓融﹚。 話頭是﹕「自信」。 「自信是什麼」﹖「是嗎」﹖「不是嗎」﹖「是什麼」﹖「不是什麼」﹖ 「為什麼是﹖」﹖「為什麼不是﹖」﹖「為什麼為什麼」﹖ 「我是什麼﹖」﹖「為什麼我是﹖」﹖「為什麼我是我」﹖ 「我有自信嗎」﹖「我有什麼自信」﹖「為什麼我有」﹖「為什麼我沒有」﹖ 「我有自信,別人肯定嗎」﹖「為什麼肯定」﹖「為什麼否定」﹖ 「﹖」 每一個括號中的問題,就是「話頭」下引申而出的「話語」。參出了,印證一番,如果肯定了,可以公佈在網上,讓眾家網友同參。 請注意,關於這個「話頭」,「參時」老朽只提問題,不給答案。 附錄﹕「白鹿洞書院教規」 (此教規為老朽及弟子所奉行者,都是重要話頭。原係直書,改橫列如下﹚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上(原字為“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 者學此而已,其所以學之序亦有五焉,具列於下(原字為“左”﹚﹕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上(原字為“右”﹚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 ,則自修身以至於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於下(原字為“左”﹚﹕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遷善改過。 上(原字為“右”﹚修身之要。 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上(原字為“右”﹚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上(原字為“右”﹚接物之要。 舉實例而言﹕參「父子有親」。 「何謂父子」﹖「只是血緣關係嗎」﹖「領養關係呢」﹖「天下人類呢」﹖ 「有什麼親」﹖「生殖、撫育、教養何者為重」﹖「責任該盡到什麼程度」﹖ 「為何要父子有親」﹖「有親是否私心」﹖「私能不能害公」﹖ 「哪家父子有親」﹖「怎樣的父子有親」﹖ 「親的父子怎樣」﹖「不親的父子又怎樣」﹖ 「自己是否做到」﹖「做不到該怎麼樣」﹖ 老朽自參﹕ 父在未能盡孝,子在未能盡責。今父已見背,家庭離散,往者雖已逝,來者猶可追。值此亂世,既不能符一己之私,即應顧全大公之德。故此,多年前老朽決定將功贖罪,今生誓不成家、不結黨,赤手空拳破除萬難,終生奉獻給中華文化! 方向既定,不再後顧,人間毀譽無住於心。迄今已歷二十餘載的考驗,百折不撓,愈挫愈堅,是有此自信也! |
#舊 511 留言者:芳麗 [2000-09-20] |
主題: 老師,再次感謝您,教我那麼實際的方法,學習回到自己。也謝謝劉代德先生溫暖智慧的分享。關於[內觀],是遵照烏巴慶尊者所傳,葛印卡老師所教的去學習,我想最主要是自己理念不清,心念不純,以致無法掌握要義,再加上先前有疑惑,因為語言,距離等因素,無法得到深入的解答。直至日前,台灣也才有一位法師得到正式內觀助理老師的資格。學生會老老實實地學習參[話頭],但[內觀]卻覺得一時之間似乎很難放下。另外想要請教老師[一門深入]的真義﹖一年前,我便在佛法團體學習研讀[菩提道次第廣論]此經典,(一期為時2年半,且需重覆研讀,並會開始有[精七][法會]等更多深入的學習加入。﹚而今老師的教導,我亦感到十分及時且受用,我該如何在內在統整這些學習呢﹖ |
回應﹕ 以文義而言,「一門深入」,應指入得「一門」,就必須「深入」,否則東逛逛,西看看,人生一無所成也。 若此,勤習「內觀」,以至於成,是最佳之選。老朽所談,不過概要,存之於心,於茲足矣! |
#523 留言者:芳麗 [2001-07-01] |
主題:試答第13題 當下即是,便能生慧。 老師,看到您再度出現,心中的喜悅難以形容,好感謝! 另想建議,您回答時所用的字體,是否可以換一種不管什麼字都會 很清楚的字體,因為於電腦螢幕上看起來非常吃力,會模糊掉或有 斷斷續續之感,不知其他網友是否有同感﹖ 再請教老師,過往所教的〔落日觀〕法門,每次的時間以多久為宜﹖ 〔冥冥中看見一輪紅日〕,此句可否再多著墨些﹖我不知自己是否 有掌握到要領。 感謝老師 |
回應﹕ 時間久暫端視個人情況而定,若坐不能定、心不能寧,雖終日枯坐,亦烏雲滿天! 「人本天生」,生而有慧,只是「習染」變濁,本性遂泯滅矣! 若白紙見污,復原大是不易,唯有「渾忘過去、昨死今生」,始有自新之望。 「落日觀」者,乃「止念」之法門耳(以默視取代胡思),念不能止,法門常閉。 為求止念,另有一法,謂之「打破砂鍋」可也。當有一念甫生,輒自問之,此念為何﹖待第二念起,繼續問之,問至無問可問,念或能止。唯此法須靠「意志」,若無意於「止念」(人之病,即在於念念之孽,病至自找苦吃,則無藥可救)。再若有意,而志不堅,亦難持久。 至若女性,最大的困難在於「依附」之心強烈,不願「自力更生」。果如此,籐蔓糾葛,雖大羅金仙也難施其術。須知,世人莫非「各囚身牢,解脫在己」,千千萬萬,不要外求他援,蓋在囚者難以自拔,而已解脫者不羈於世也。 補 「觀落日」有個訣竅,就是不能用「概念」思考。就像在人群中找尋一特定目標一樣,心中鎖定該目標的特徵,只能用「眼睛」不斷搜索。 由於「概念思維」最耗腦力,需要調動大腦的「神經網絡」,故「境隨念轉」。在練「止觀」時,腦海中一有「概念」(比如思想人名),注意力就分散了,形象特徵常「過眼而不入」(實則非眼,而係心也)。 「觀落日」時如是,要用「心」去「看」,萬一有任何「光影」,不能緊張。要到心止如古井水,一波不起,人智與大自然一體,時境界自生。 以老朽為例,「靜觀」了兩年多才見效。現下工作再忙,一靜下來,不論要看什麼,多能如願。當自己能控制自己,不受外擾時,才是真「大自在」也。 |
#523 留言者:芳麗 [2001-07-01] |
主題:試答第13題 當下即是,便能生慧。 老師,看到您再度出現,心中的喜悅難以形容,好感謝! 另想建議,您回答時所用的字體,是否可以換一種不管什麼字都會 很清楚的字體,因為於電腦螢幕上看起來非常吃力,會模糊掉或有 斷斷續續之感,不知其他網友是否有同感﹖ 再請教老師,過往所教的〔落日觀〕法門,每次的時間以多久為宜﹖ 〔冥冥中看見一輪紅日〕,此句可否再多著墨些﹖我不知自己是否 有掌握到要領。 感謝老師 |
回應﹕ 時間久暫端視個人情況而定,若坐不能定、心不能寧,雖終日枯坐,亦烏雲滿天! 「人本天生」,生而有慧,只是「習染」變濁,本性遂泯滅矣! 若白紙見污,復原大是不易,唯有「渾忘過去、昨死今生」,始有自新之望。 「落日觀」者,乃「止念」之法門耳(以默視取代胡思),念不能止,法門常閉。 為求止念,另有一法,謂之「打破砂鍋」可也。當有一念甫生,輒自問之,此念為何﹖待第二念起,繼續問之,問至無問可問,念或能止。唯此法須靠「意志」,若無意於「止念」(人之病,即在於念念之孽,病至自找苦吃,則無藥可救)。再若有意,而志不堅,亦難持久。 至若女性,最大的困難在於「依附」之心強烈,不願「自力更生」。果如此,籐蔓糾葛,雖大羅金仙也難施其術。須知,世人莫非「各囚身牢,解脫在己」,千千萬萬,不要外求他援,蓋在囚者難以自拔,而已解脫者不羈於世也。 補 「觀落日」有個訣竅,就是不能用「概念」思考。就像在人群中找尋一特定目標一樣,心中鎖定該目標的特徵,只能用「眼睛」不斷搜索。 由於「概念思維」最耗腦力,需要調動大腦的「神經網絡」,故「境隨念轉」。在練「止觀」時,腦海中一有「概念」(比如思想人名),注意力就分散了,形象特徵常「過眼而不入」(實則非眼,而係心也)。 「觀落日」時如是,要用「心」去「看」,萬一有任何「光影」,不能緊張。要到心止如古井水,一波不起,人智與大自然一體,時境界自生。 以老朽為例,「靜觀」了兩年多才見效。現下工作再忙,一靜下來,不論要看什麼,多能如願。當自己能控制自己,不受外擾時,才是真「大自在」也。 |
#600 留言者:芳麗 [2001-07-31] |
主題:落日觀的細節問題 老師﹕ 您好!關於落日觀,尚有疑問,希望老師能夠解答; *觀時若感受到頭中一股脹脹的壓力感,漸漸地下降,是否代表做對了﹖ *觀時是否該將心念集中在眉心﹖我常會情不自禁地將心念,隨著下降的 壓力感,下移到約鼻尖的位置。 *這個落日該是個在眼前的特寫落日﹖或是個遙望天邊的落日﹖還是都可 以呢﹖ 感謝老師回答,亦祝老師身體安泰健康! |
回應﹕ 恭喜!已有進境矣!「頭中脹脹的」,實際上是「緊緊的」感覺,正是「心志集中」之兆。不必理會,習慣了,以後閉目思考時,想問題會專心得多。 心念最好集中於頭頂,比較不容易陷於昏睡(視鼻尖是放鬆態,若只求靜坐,多雙目微閤,眼觀鼻、鼻觀心,眼、鼻、心成一直線,是最佳的休息姿態。此外還有集中於「丹田」的,那是練各種功夫,另有訣竅)。但「落日觀」是一種修練意志的法門,必須閉目凝心,故應反其道而行。 靜坐時,地方要清靜,空氣要流通,所以子時最佳(道家說,子時陰氣盛,因為「陰」代表「靜止」故。當四下俱寂,萬念不生,日久自有效應)。但應注意,如附近有空調,機器之聲會形成干擾,在極靜之際,突然的響動,會令人驚怖。 其實古人在山上修練,山風吹襲,蟲鳥唧鳴,無處不是干擾。因此,要做到萬緣不擾,確實要下一番功夫。如若有了聲響,不必駭怕,這時頭皮會發麻(如果心志集中),身體好像突然昇起(「高大身」的幻覺),透過頭頂上一個黑洞,離體而去。這種境界,是稱「靈魂出竅」,至後各人境界又自不同,但一緊張,就化為烏有了。 所謂「落日」,只是一輪圓光,或亮或晦,因人而定。老朽見過數次明亮的太陽,但因工作重擔在身,沒有心情及時間沈湎其中。老朽「觀止」主要是為了睡眠,因時時在動腦筋,每到入睡前,思緒起伏,特別興奮(數十年來,老朽堅持在家工作,床旁就是辦公桌,如此隨時可就「戰鬥位置」)。為了維持生活正常(卯時起,亥時眠,午酉進餐),必要時或靜坐或觀止,每有所止,就可入睡了。 不怕鐵杵磨成針,只怕功夫不夠深。「止觀」是「自我控制」、「收心」的法門,而非人生追求的目標,見到落日,就表示控制成功。修道畢,可以行道了,功力不足,再努力進修。似此,人生充滿活力,必能面對問題,應付各種變化。 |
#607 留言者:芳麗 [2001-08-03] |
主題:尚有一疑問 老師﹕ 您好!感謝您的解惑。 另有一疑,若心念集中於頭頂,又如何觀落日呢﹖ 因為落日於內視時是位於眼前的啊,似乎有一心 必須二用的感覺。 |
回應﹕ 「觀止」之際,雙眼須閉,與眼睛無關也(否則心念集中在鼻尖,豈不是「觀鼻」)。當心念集中於頭頂時,正是落日的位置(落日不可能比人頭低吧),更無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