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0 留言者:麗達 [2002-11-19] |
| 主題:如何消除貪念 朱老師你好, 請問老師你有沒有貪心的時候﹖如何可以消除貪念﹖因我覺得它會影響到其他人,希望可以消除它。 |
| 回應﹕ 「貪(今貝=已有的資源)心」是要今已「擁有」,一旦擁有了,就希望「更多」。老朽除了「智慧」以外,從來不想擁有什麼,一切都「無」,貪不起來。蓋智慧來自「自然」,人本具足,唯因有了物欲,致塵蒙慾蔽,逐物忘本。是以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消除貪念的不二法門,是萬事萬物「不住於心」,有了就有,沒有就沒有。心中不想,就不曾「擁有」,一切隨緣,得之固妙,不得也妙。 譬如郵票,一張都沒有,人絕無集郵之心。一旦有了,便多多益善,見郵就集,是徼也、貪也。房屋、資產亦然,能租夠用就好,心無罣礙,何貪之有﹖ 人生有什麼是可以得之「永存」的﹖ 有!「智慧」是也(知識是一時的,是人智的副產品,有副作用)!是用自己的生命、心力、時間換來的。人有了智慧,心安理得,悉因見果,鑑往知來,傳承千秋萬世。而且智慧能利人利己,用之於解決問題,問題迎刃而解,一應困惑皆無也。 |
| #2430 留言者:無名 [2002-11-21] |
| 主題:致歉 對不起,個人過於急功近利,畫蛇添足,而導致老師非常難過,在此深深地一鞠躬,跟您說聲「對不起」,敬請老師釋懷,勿因「不成材的我」而生氣、傷身,謝謝! |
| 回應﹕ 此乃常事,年輕人未經歲月陶冶,易於求速而難以築基。然須注意,大成之途,必有大難。若繞道而過,雖途坦風平,未經歷練,不得其機也。 |
| #2431 留言者:左培儉 [2002-11-21] |
| 主題:人性的昇華 朱夫子﹕ 智慧學九論,人性論,成長期﹕人人多少都有理性,但超越感性的理性必須建立在強制的壓力下。一旦理性凌越了感性人就不再是生命體的附庸,反而成為生命體真正的主人。這種理性超越感性的現象即為人性的昇華。 成熟期﹕能夠成熟的人已經不多,邁向理性者更是難得,茍能勘破得失之心,這個階段就可開花結果。 弟子請問﹕1.如何擺脫感性建立理性,何為強制的壓力。生命,生存,生活的壓力如何加強至強制的壓力﹖宗教的戒律是否是強制的壓力﹖2.人性的基因為利害。如能勘破得失則可超越人性,進入精神層次。請問夫子如何勘破得失﹖ 夫子胸懷偉大。弟子感佩,見賢思齊。如有冒昧敬乞原諒。 |
| 回應﹕ 夫子不敢當,伕子可也。 1,人在幼年,基於「前緣」,若生於積善之家,必有「家教」,家教即為「強制壓力」之一。如今西方物慾當道,性迷行亂,惡習積深,日久成孽,遂放縱聲色,變本加厲。因因果果,子孫因孽而生,人性因惡而沸,必將至毀滅而再生也。 若有求道之士,自省、自律、自制,親善遠惡,稱之為「自我壓力」。若利用宗教信仰亦可,但不宜迷,更不宜自以為是。蓋宗教僅為「入門之階」,外加一具「心鎖」,若終生吃齋唸佛、或枯坐冥思,只是到此為止也。 2,勘破得失之道,首在「明理(明心見性)」,次為「自我壓力」,然最重要者為「身體力行」。明理者,應明人生實一考場,芸芸考生無不在「五官(眼耳鼻舌身)」與第「六賊(意)」蒙蔽之下。既明斯理,自省、自律、自制,從善如流,已得三昧矣。最終,再入人世,要能忍、能捨、能去,得失不住,前後無物,斯為精神層次也! 上焉者聞道即悟,開悟即行,乃累世修為之功也。 次焉者聞道心動,尚須摒除萬緣,超越今生得失,以修來世。 下焉者聞道彷徨,諸孽纏身,時機尚未成熟,急不得也。 |
| #2434 留言者:無名 [2002-11-22] |
| 主題:懺悔 歷年以來,欲築中文之基,尋遍各種字典藥方,而仍然侷限於起承轉合,無法運用自如。 本想藉由協助完成「漢字基因字典與倉頡輸入法」,來培養強韌的意志力,以求脫離苦海。 奈何行事總是有所缺憾,未能圓滿達成,就如同所言「未經歷練」,而致使機緣一再錯失。 此次自作聰明,畫蛇添足,真乃自作孽不可活,除應惕勵修行外,謹記不可再犯此過。 恭祝老師身體安康 |
| 回應﹕ 反省是為增益,自責則期期不可。 「中文之基」不在於文字的造詣如何,而在「人生的歷練」。海之成,其源也廣;人之生,其來有自。一時之小成小就,不過是一絲浪花,人生之了了!以王勃以「滕王閣序」喧騰一時,雖也名傳千古,但祇此一文而已。 何也,在「傳統」中華文化中(寒冬肆虐,冰凍三丈矣),「立言、言德、立行」為「做人之基」,做人之基始乃「中文之基」。是以我中華自古以降,聖賢文章,實文以載道,章同規律!絕非西方當今視之雕蟲小技,「商業文章、情色滿途」也! 中文乃世上唯一具備「義理」之「神品」,若能於一字之中得窺「本義」,則可於諸字見諸「天理」矣。不知天理,怎悉人情﹖不悉人情,怎述人事﹖德之缺者無道,無道可行,讀書人缺行失品,致中華淪落如今!良有以也! |
| #2435 留言者:rico [2002-11-24] |
| 主題:自毀傾向 老師您好 我有自毀傾向 深感惶愫不安 我的能力 機運 都相當好 凡是我所從事的工作 很快就成為頂尖 但往往在 快獲得最高成果的時候 就會自己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把過去的努力全盤毀滅 比較大的事件 過去已經發生了五次 最近又發生一次 請問老師 這可能是什麼因素造成的呢 謝謝 |
| 回應﹕ 這是自然界「自熟」的標準現象,任何一種水果,不論放在什麼地方、如何的環境,時間到了,其果體內的酵素會自動作用,以催化生命循環的過程。 現代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叛逆性」,說是青春期的特徵。其實,不僅是青春期,老年人都有!老朽就不止一次,想「一走了之」(所幸收了些學生,找到些敵人,攬了些任務,才把自己「牢牢地綁了起來」)!因為「人是解決問題」的變素,有時製造問題,有時解決之。為什麼﹖大自然的規律也,各種排列組合都要試過! 生命的循環正是排列組合的「系統觀」,能量、物質、觀念何嘗不在循環之中﹖從「系統觀」的角度而言,「生命」可視為一種「封閉系統」,其上系統=能量,下系統=觀念,左、右=物質、結構。 既屬一封閉系統,其環境壓力應該「均衡」,否則其系統不可能成立。壞在西方的「心理學」源自佛洛以德的「性、夢」,頗適於西洋的狩獵心理,故在上帝陣亡後,便取代了神父、教士,成為社會「主流」,甚至神經病還受到法律保護,殺人無罪!妙! 其實明眼人骨子裡有數,利益既得,新貴們先在社會遊戲規則中安上了「伏筆」,以供日後自己脫罪用!因為「心理不正常」的畢業證書=有價證券,是大人們在「自由世界」中三大貼身護衛之一,另兩位為律師、會計師! 不幸,西方的絕滅遊戲違反了大自然的規律,所以三百年來,西人強調要「征服自然」!結果呢﹖大家不妨等著看吧! 大自然一旦失衡,地球上各種災害紛至沓來,同理,人生失衡,人的問題也會多如牛毛!水果的成熟是一種平衡,人心的求變也是一種平衡。人要求水果多保存一些時間,就要設法配合自然,將「環境催熟」的壓力降低。人生亦然,人心求變,如果希望讓人心安泰,保持一定的方向,也要隨時隨地調整之。 人生的求變有兩個因素,一是環境遭遇(是種常數),一是自我抗力(可以調整)。兩者都各有兩種參數,一是大小,一為方向,排列組合起來,便有了﹕ 方向相同﹕ 環境遭遇〉自我抗力﹕人被環境控制 環境遭遇=自我抗力﹕無聊 環境遭遇〈自我抗力﹕人能自主 方向相反﹕ 環境遭遇〉自我抗力﹕人痛苦煩惱,掙扎不休 環境遭遇=自我抗力﹕幸福 環境遭遇〈自我抗力﹕人能昇華 家境太好,或者孩子受到過度的保護,人就失去了培養「自我抗力、自制能力」(與自我才智有別,人之才智屬於環境、機會,唯有自制能力來自抗力)的機會。 閣下正是一例﹕「我的能力、機運都相當好,凡是我所從事的工作,很快就成為頂尖」這等於是「內在環境遭遇參數極大」。但是若缺乏了「自我抗力」的訓練(=參數小),心中一股「莫可名狀」的憤懣,就會從內心中崩出來﹕「往往在快獲得最高成果的時候,就會自己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把過去的努力全盤毀滅」! 須知,這很自然,只是用人的主觀來看,顯得有些難以理解而已。 能量交換(或稱能量干擾)在自然界中永續不止,但一到人類「主觀認知中」,就有了各種不同的「概念」。由下式可見,在主觀下的認知﹕ 能量交換+聚散=生、死 能量交換+價值觀=利、害 能量交換+利害判斷=得、失 能量交換+取其利=利用 能量交換+避其害=破壞、毀滅、改良、轉進… 這是概念認知最大的關隘,客觀的概念(漢字基因)原本可以用簡單的「公式羅列」,但因涉及主觀,麻煩就大了。所以,要泯除「我心」、把「主觀意識」排除掉,才能領略先聖前賢灌注在漢字中的「義理」!當人領略了義理,就能看清人生宇宙的方向。也可以說﹕瞭解漢字基因,可以透悉宇間事物的真相,行之自然! 對症下藥﹕奉勸閣下有機會到大陸或世界上最貧困的地方去看看,生活幾天,以增進「自我抗力」(=領略人生意義,增加抗體),絕對有效。 老朽前年曾帶學生們赴大陸從事「文化之旅」,回來後,好幾個學生的人生態度及方向都改變了,工作得比老朽還要積極!不要說毀滅,連一點小小的損失,不論是時間、物質、成果,他們都為之痛心不已! |
| #2438 留言者:姜江 [2002-11-25] |
| 主題:發展建設 能否為我們鄉鎮提一點建設項目的建議﹖ 威海市環翠區羊亭鎮 威海銀興金屬製品有限公司職員姜江 |
| 回應﹕ 為什麼一定要發展「建設項目」呢﹖老朽數年來在網上大聲疾呼,難道還沒有說清楚﹖有些國家、有些都市,為了追求繁榮,竭澤而魚,已經走到了絕地。老朽主張「道法自然」,追求的是清靜、道德、文化,回復一點人的尊嚴! 去奢去泰,安貧樂道,是最佳的建設!眼看別人瘋了,難道也要效法﹖ |
| #2462 留言者:大唐布衣 [2002-12-06] |
| 主題:請問朱先生如何知道一件事該作不該作﹖ 朱先生曾言,今人多缺乏判斷力,又多自以為是,故常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常以此自省,深以為然,但人總是要基於自己不太完備的判斷力去做判斷事情,不可能因為怕犯錯而什麼也不去作。 前幾日在網上搜索資料,看到一篇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其中一段如下﹕ (2)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科學地分析對待我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這種民族戰 爭不同於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 鬩牆,家裡打架”,有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別,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在是 非問題上,應當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不能把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 戰爭一概地說成是漢族統治者的民族壓迫,也不可把少數民族對漢族地區的進攻 統稱為掠奪或破壞。評價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道理也一樣。基於這一觀點,我 們只把那些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利益,反對外來侵略的傑出人物如戚繼光、鄭成功 等稱為民族英雄,對於岳飛、文天祥這樣的傑出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 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當中的作用與地位,但並不稱之為“民族英雄”。 因看到岳飛、文天祥民族英雄稱號被奪,我雖知政府去其二人民族英雄稱號意在淡化歷史爭端、促進各族團結,但心內實在無法苟同,認為此舉實在是自毀精神長城,兼以眼見漢奸媚行日盛,一時激憤,寫下一篇《中國篡改歷史教科書事件》,將此等行為與日寇篡改歷史教科書相提並論並與以反對,發於網上,幾經網友轉貼,於近日燃起各處網戰,其實,該新大綱並非今日公佈,各人對此大綱改動有異議也並非始於今日,關於此事的爭論在網絡一直就有,而引發如此大爭端卻始於近日。 教育部的修改本意是好的,所以它作此修改,我基於自己的判斷認為不稱岳文二人為民族英雄實在是弊大利微,故在網絡寫貼反對,意在喚起各方注意最終能阻止這一行為,原本意料到會有一定反響,沒想到反響如此劇烈,而且有很多過火反應,其中包括宣傳大漢族主義、宣傳民族對抗等等。 這幾日看網絡上為此事件紛爭四起,發生的很多爭執完全與自己當初的願望相悖,不知自己作得對不對。 我想請教朱先生,當你覺得自己有十足的理由該去作一件事時(基於每個人很不完備的判斷力),此事非為私利,你又無法完全預料後果,該如何決斷,是該放棄不作﹖還是去作﹖ 比如此事,教育部修改的本意是好的,可是它修改後產生的影響卻可能很不好(我的判斷);我發貼反對的本意是好的,可是最終引發的影響卻可能很不好,更有可能為他人所利用。我想請教朱先生如果已經決定去作一件事如何在好與不好間取捨﹖ |
| 回應﹕ 取捨又回到老問題,立場與目標。 在一時的立場,目標是針對某一事件之對錯,反正吵吵鬧鬧,一切無可厚非。 在千秋的立場,目標如同,須知人的認識太過粗淺,不如任歷史去解決。 在個體的立場,目標如同,若此對錯牽涉廣大,須考慮下列後果﹕ 1,群眾是盲目的,群眾心理是混亂的,千萬別搧風點火,遲早燎原。 2,中國人多事雜,歷經多次群眾運動,星火遍地,萬事宜忍。 3,歷史有其發展的規律,非任何人所能操控,何必杞人憂天﹖ 在群體立場,更不宜多啟事端,須知治大國若烹小鮮,炒作多了,必無完體。 最重要的,應該深刻體會,「好、不好」分際非常複雜,尤其後續發展難料。縱岳、文二人失去了教育部的「民族英雄封號」,於二人何損﹖對後世何損﹖民族英雄絕非貪圖一個虛無的封號而捐棄自己寶貴生命的!那麼影響在哪裡﹖ 今日舉世「反中」人士唯恐中國不亂,若授人以柄,影響將負多於正。 經一事,長一智,快快熄火,以免釀成大禍! |
| #2468 留言者:陳智民 [2002-12-07] |
| 主題:放棄主觀幻夢,接受平凡現實。 兩年歲月,瞬時巳過。猶記去年入伍初景,轉眼今日業巳退伍。是故,特地先來拜會先生與網上諸君。 回想前月的告解之舉,當時先生的回應對晚輩而言,猶如一記結實的巴掌打在臉上,徹徹底底的把晚輩從幻夢中打醒,至今疼痛猶存。老實說,著時難過了好一陣子。 多年來事實擺在眼前,明明自己德薄能鮮、庸俗平凡,卻老是異想天開,以為自己是諸葛下凡。說穿了,就是「沈迷主觀幻夢,逃避客觀現實」。 過去的小小成就(學業、比賽、社團等),令自己覺得不凡。這種錯覺令自己誤認為縱使轉換人生目標,也能一帆風順。直到遭到一連串的挫敗後,始知自己大錯特錯。不但自信幾乎全失,也使自己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最後還得勞煩先生聽晚輩可笑的告解,晚輩深覺萬分歉意,還望先生海涵。 平心而論,自己慧根稍具,也有頗佳的領悟力。照理應善用個人特質,更上層樓。只是自己犯的最大錯誤,便是刻意忽略人性慣力的影響。先生一句「快快醒來吧!」,把晚輩打回現實人間。也明白要擺脫人性慣力,人要能自制;若不能自制,一切都是空談。 今巳退伍,重新回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期望先生能予晚輩一些指引。 自放棄西方商業管理知識,轉而學習文化以來,發現文化的生根並不容易。由於自己曾有將近5年的時間沈浸在西方商業文化的教育之中,再加上台灣教育的功利導向,的確將學生追求文化的動機摧毀的相當徹底,我不否認自己就是一例。 其次在生存的壓力之下,晚輩需要到一份工作養活自己與家人,但是又不願意因工作而再次捲入商業的漩渦之中。在生存與文化之間找尋合適的工作,卻發現自己舉步維艱。做為一個迷途知返的中國人,在文化、工作與生存之間,晚輩該如何自處﹖而又如何重建自己對文化的認知﹖ 最後,晚輩不才,對於文化的認知有限,關於多媒體技術的瞭解也很粗淺,但是願意對中華文化略盡棉力。不知是否有這個機會參加先生明年的「多媒體編導技術研討會」﹖晚輩感謝先生的指導。 |
| 回應﹕ 既有慧根,當明慧理,所云﹕「自放棄西方商業管理知識,轉而學習文化以來,發現文化的生根並不容易。」這叫糊塗!為什麼﹖西方商業管理知識,何嘗不是「文化」﹖難道只有學中文、讀古書才是文化﹖錯!錯!錯!生錯根也! 再說「認識傳統文化」,其立場是現代、其目的為何﹖回到古代﹖可能嗎﹖果真認識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蘊,當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傳統之中國人從來沒說過﹕「不願意因工作而再次捲入商業的漩渦之中。」老朽身為文傳公司副主席,難道不在「商業漩渦」之中﹖難道閣下比老朽還要「清高」﹖ 「人要就業才能生存」是個奇怪的觀念,但是,這也是當今文化,誰都反抗不了!快快找一工作!能糊口就好,不要挑東揀西,以免害老朽揹負誤人子弟的責任!老朽自己就曾從事過數十種不同的行業(包括在巴西妓院吹小喇叭,一點都不臉紅)。 研討會名額已滿,因近來極忙,此事另有人負責,故忘週知,敬請原諒。 |
| #2471 留言者:rico [2002-12-09] |
| 主題:心亂無行 敬愛的老師﹕ 甚愛天天入網,看老師針砭眾網友,引如鞭策在自己身上,藉以自修。 但常常 ﹕ 明知,卻又犯;進三步,竟又一退四步! 回首前塵,張望未來,頗感時不我與,嗚呼 ! |
| 回應﹕ 君言之差矣! 人生如於長江大河中逆水行舟,一時進退可視作鍛鍊之機,最後衝刺始見分曉。今雖﹕「進三步,竟又退四步」,較之不進即順流而下,豈非將與海洋為伍乎﹖夫競跑「馬拉松」者,終程為勝,且一次奪標,即稱冠軍,怎可妄自菲薄! 老朽四十二始學電腦,迄今有六十有六,僅具小成。但經驗已豐,智力日增,明年將大放光明,舉世稱善焉!若自賤﹕「時不我與」,今日已與草木同朽矣! 人貴立志,有志者,一生再生迨至三生,積沙成丘,孽去德彰。只要不急功近利,心平氣和,有一善之得,可彌兩惡之失。能進三步,斯可喜也,苟退四步,再接再厲,但求少退半步,待拼至平手後,勝利在望也! 昔周處終身為惡,後一念之悟,力除三害,名垂千古,適可為證也! |
| #2472 留言者:華子 [2002-12-10] |
| 主題:#2471有感 觀賞#2471先生的回應,突然想通了一件事。 不管歷史上或現在成功的人生(包括先生的),都是由兩個要素構成的﹕一是“跑道”,二是自已的“語言”。 一個人的一生,不管需花多久,都要找到自已的“跑道”,也就是一個領域,一個專注的主題;朱先生的是中華傳統文化,如漢字、老子等。這與個人的背景,興趣,價值觀有關,是個人實現意義之所在。 行在“跑道”上,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已的“語言”;所謂自已的“語言”,表示它不是複製品,是一種獨一無二的表達。先生的“語言”是電腦軟體,資訊應用。 科學是尋求穩定的關係,不曉得這兩點是否是成功人生的不變要素。若是,要好好問問自已了。 一時的亂想,惠請先生指正。 |
| 回應﹕ 正確。 說得完整一點,另外還要加一個要素,就是「環境」,也可稱之為「天」。 人要先認識自己處身的環境,以及自己在環境中的遭遇,如果設身處地,「立志」使之為善,是稱「使命」。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天命」,認識了「天命」,進而尋求「解決之道」,就可稱之為「跑道」,其終點就是「目的、目標」了。 跑道可視為「地」,可稱﹕「自已的領域,一個專注的主題」,其大小端視自己堅持的程度與奉獻意願的多寡而定。 最後是個人的表現方式,可以是「語言、手段、工具」等等,可謂「人」的「能力」。能力所在,人人可自行追求,不限於一隅。老朽之電腦軟體只是其一,係因配合時代需求所致,既為工具,順手拈來,時過而棄也。 真正穩定的關係,就是「天、地、人」三才合一,古人早見及此,中華文化亦築基於此。但每個時代有其特色,重要的是承先啟後,是以代代必有人才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