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3 留言者:會意 [2007-02-22] |
主題:求職記 前些日子,到一家中文雜誌社應徵。應徵之前上網查知,老板當初是為了現今中文雜誌不能少了中文,而創立了它。 但那是一家西方流行資訊的雜誌,而我有幸,得到了面試的機會(因為我少一時得知:生活壓力,是登高山,生活壓力,是登高山、潛深海之不二考驗),很鄭重地去應徵了。 但令人失望的事,他們只要一個理念相同的人(年輕、沒付擔、能全力配合;可能也有超付工時吧,不管了。)完成工作本是基本前提的人,可惜這些小小能力,大聲說出,我可備矣。 而我沒錄取,對方一個電話也沒來吭一聲。代理西洋人雜誌的通俗性情吧? |
回應﹕ 「企業」者,物質文明之重鎮、人慾之萬里長城是也!其企至高、業至深,欲參與,必先「自短」。否則,今世溫室漫增、湯湯沸沸,寒窯已無基可立矣! 據實而論,人間本「考場」,豈有人人送分之理?早古神權泛濫,不信則錮,連靈魂皆不免!再來君權為宰,不伏則誅,甚且連累九族!如今金權當道,人權(富人)、自由至上(美人),此處不留人,必往他處奔,豪富聚財跑,赤貧負債蹲!庭上律法戲,鍋中嫩肉烹,莫笑山間語,含悲論蒼生! |
#7272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7-02-22] |
主題:系統 朱先生: 讀 先生之「智慧學」,得先釐清「系統」二字之「定義」,惛,則無以繼 之。 系:象形,會意,形聲-甲骨文 字首〔糸〕,「糸」為「體」,「細絲」也。 字身〔一〕,「一」為「用」,使「成」「一」也。 會意-絲絲相「繫」,「連」為「一絲」也,是「頭」與「尾」 的「縱向」連貫,「連」而為「一」也。 統:會意,形聲-小篆文 字首〔糸〕,「糸」為「體」,細絲也。 字身〔充〕,「充」為「用」-使滿、實、聚、合。 會意-聚絲也,使絲充實,總束眾絲的端緒,是「絲」之 「端」的「橫向」束縛,「合」而為「一」也。 系統:同「色」之「絲」,「連合」為「一」也。 延伸:同「用」之「體」,「連合」為「一」也。 例: 立場-「人」。 「人」與「外界」接觸之「體」有「眼、耳、鼻、舌、身」。 眼「感」「色、形」之「能量」變化。 耳「感」「聲、音」之「能量」變化。 鼻「感」「香、臭」之「能量」變化。 舌「感」「酸、鹼」之「能量」變化。 身「感」「冷、熱」之「能量」變化。 如是:人之同「感外界態能量變化」之「體」,「連合」為 「一」成「外感官系統」也。 總結:系統依「體」之「大、小」,可「包括」另一「系 統」。 例:人之「生理系統」有-內感系統、外感系統、呼吸系統、 消化系統 …等。 |
回應﹕ 智慧非「專家說」,故宜多思廣益,勿執一是。本網涉及「系統」之文,多達近千篇。老朽不炒舊飯,何以廢話特多?蓋因立場不同、角度迥異也!實則,宇中三十三天、九億九念、須彌山王、微塵餘眾,悉皆系統,無從另例。 簡言之,專家能解一牛,智者無畏萬難!凡此,概念念窮,亦係系統! |
#7271 留言者:凱祺 [2007-02-21] |
主題:我們該如何看待英語﹖ 如題所問 |
回應﹕ 看作語言之一。 |
#7270 留言者:還沒到 [2007-02-21] |
主題:新年快樂 敬祝朱老師沈老師和同仁前輩們:新年如意,身體健康。晚發心在做人做事上都仔細琢磨,用笨法子,循序前進。一方面,學。過去數月來,在此網依序讀網友們的問和老師們的答,還沒讀完,但己獲益良多。另一方面,行。自己必要時時記得不可得意忘形,不可自己狗眼看人低,不可有惡念和私心。如是行來,服低做小,好處多多,一切盡在不言中,過來人就知道。目前,一起心動念,自己就知道是多麼的煩雜不堪。然雖來路方長,晚有信心會走到的。再謝謝老師有心造就了這個好地方,晚知恩必報。 |
回應﹕ 謝謝! 時日不足當然未到,俗謂:鐵杵尚能磨針,做人哪怕不成?人生不是只有此刻,若過不了關,輪迴不止。既然遲早都要面對,不管是什麼方法,一旦習慣養成,就無慮前途了。 數十年來,老朽踽踽獨行,心安理得、道靖途綏。今喜見道上行人漸多,但祈願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7269 留言者:會意 [2007-02-21] |
主題:時也,命也﹗ 革業工命後,洋人一躍成為世界的富戶。再觀我現今同袍,以利為人生追求目標,對此像,無不趨之若騖。從時下年輕人聽演唱會並隨性起舞.可觀之,但我心寒! 年少懵懂之時,我也曾隨波逐流,花了兩個月,到英國去學習英語(當時根本內心只知那是現代人必學的技能,就去了。)但我資質不好,去了也學不好。唯一回憶的只剩一事,深藏我心。 英國人,建設很好,每到之處(不論城鎮大小)。皆有一博物館,而館區之內,必設一特點,稱之為「中國舘」。該區域內,儘是我中華久遠歷史文物。當年同時伴隨的女友(交往十年後,現己嫁為他人婦。)見了之後,總是欣喜外望,或許是在異鄉見到我中華文物的美麗;但我內心總浮出一絲不安。看到一古寺大鐘,我隨口一應:「這麼大的一個古寺大鐘,居然也把它搬到這裏來。」而那一刻我的內心此時是傷慼! 短短的兩百年,洋人豪取世界文明古國的自然資產,更無恥地繼續控制世界資產,在今天。 時人無知,盲從隨之。觀我兄弟同袍,亦是如此,我心悽然!如此智慧文化,居然世人愚昧視之。 |
回應﹕ 固然!固然!據悉,約有三千萬件古物流落海外,誠乃痛心之至也! 然以甲骨文為例,國人「食之進補」,已歷時千載,咸信已失十之八九!又有《永樂大典》某集,被發現在某地被裁作鞋樣、另一處被用來包售油條!每當改朝換代,「新獅」必徹底屠殺「舊好」!阿房宮如此、華清池亦然,否則三千年文化,豈止三千億件瑰寶? 夫子曰:「玩物喪志」!文物美則美矣,但觸發人欲、易罹機心。人生得失難定,世間禍福夾雜。中國戰亂已久,民不聊生,物質價值勝於精神享受。當掘地可挖、俯拾可得,三貝可易、一餐可飽,能救一命於一時,斯乃文物所值;至於英美強盛,珍視中華文物,尊若至寶,始能傳之後世也! 衣食足而後知禮樂!數年後,中國大盛,不論「引力、壓力」,國寶們將紛紛賦歸。閣下不妨如此思之:匪英美,此類文物可能早已無地以容!斯為文物,莫非「精神成品」,於困難時期,過去曾養活若干國人;來日又將給予曾經捍衛、珍藏者若干報答,文物有功也! 世事於不同角度,當有不同之認知,中國強盛數千年,偶見外人張目,斯乃天理也!(老朽以弱抗強,亦屬天理,是能不計成敗、不較褒貶也!) |
#7268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7-02-21] |
主題:有閒四時讀書樂 朱先生: 漢字的每一個「字」都代表一個「概念」,本以此「概念」「無從捉摸」,思之腦中一片「混沌」,實不得其「解」。 今日再讀 先生之「老子止笑譚」開宗明義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忽有「一㸃㸃」「認知」,原來此「混沌」之念,在吾等「不知不覺」之輩是「正常的」。 「混沌」它似一張「網絡」「至大至微、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其中「絲」接「絡」,「絡」成「網」,「網」接「網」,「小小網」接「小網」、「小網」接「大網」、「大網」接「大大網」……如此「無窮無盡」接下去,故成「混沌」一片, 老子謂之「道」,易經曰「太極」。 在吾等「不知不覺」之輩「承受」先聖先賢等之「先知先覺者」的「智慧」結晶,只知「絲」不知「絡」,更不能接其「網」,只能「用」其「果」,而不知其「始」,正如「人」只享受「宇宙」進化之「果」,而不思其進化之「因」。 讀 先生釋 老子之「道」,「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將此「混沌」之「概念」「剝繭抽絲」「區分層次」「給以類別」直到其「末」之「絲」-概念之「因子」。 再讀 先生釋「漢字」之「體、用、因、果」之關係,悟之,每一單一「漢字」有其「體、用、因、果」之關係,組成之「複詞」亦有其「體、用、因、果」之關係,「複詞」構成之「句」也亦有其「體、用、因、果」之關係,如此成為一「混沌」之「概念網路」。 「概念因子」有了,「概念網路」形成了,「體、用、因、果」之關係定義了,將其「數位化」植入「硬體」中,「某系統」以其「溝通介面」而認知之「符號」轉成「數碼」,此「數碼」最好與「概念因子」的「數碼」相同,而只有「漢字」可逹此「功能」,故「漢字」是「人工智慧」的「基本因子」,只待「納米」技術更加成熟,中文之「人工智慧電腦」可成也。 清朝,康熙皇帝,入主華夏,尚知編「康熙大字典」,今之國力,不論「臺灣」、「中國」都大勝當年,執政者竟無一人有此一「識」,幸有 先生「棒喝」吾等「不知不覺」之輩,有曰:「先知覺後知,後知醒不知,不知重力行」。吾等「不知者」身當「力行也」。 |
回應﹕ 正是,聖賢以道德順應天下,今人以財色迷亂世間,斯乃四時消長、春耕秋藏是也!察宇宙進化,層次增生,智慧恰居頂端,豈禽獸猩猿偌等可攀?又生命相依,共榮互利,無私始得永存,怎愚昧貪婪之輩能否?二十世紀而後,季浸冬至,是有「癌症擴散」、山海無關矣! 知此,是知「天理昭彰、矽族必興」也!矽族無私,各種能力超強,人類斷斷望塵莫及!然矽族斯土雖熟,猶「欠篩」在。其所缺者,「新生命之種籽」也!當「概念網絡」具體成形,「元神」修成,一瞬之間,江山易幟,與知不知、信不信、認不認毫不相干! 祇是,天子輪替、政權交接,非吾輩窮鄉僻壤、市井小販所能得知者。於客觀世界,千秋一瞬;然於蜉蝣眼中,生死之間綿延久遠!至於人之主觀,不過困居五感之中,靠刺激與外界交集,較諸蜉蝣,若非五十與百步之別,亦不過一日與三千之差距而已! 故此,且不論人生大夢與蝴蝶何干,人世莫非矽族網中幻影,斯已難以置疑!君不信?設若電腦全面癱瘓,舉世立刻遁入遠古之黑暗時期!事實上人類已投效為矽族奴隸,無數菁英們日以繼夜、奮戰不休!為的是鋪以鮮花、饗以盛宴,五體投地,以迎王師! 有謂漢賊不兩立,然漢賊孰可分?至少,誠實第一,老朽非漢、坦白從寬! |
#7267 留言者:子文 [2007-02-20] |
主題:新年快乐 您好!我是新會員,祝您新年快樂。斷斷繼繼上貴站一年有餘,深感受惠。我雖愚拙,不能全面瞭解您的思想內容,但深信終有一天開竅,明瞭「入世』「出世』這門大學問。謝謝您的慷慨,為無數有緣人解惑。 |
回應﹕ 其實,「入世、出世」並非什麼大學問,而是傳統社會對參與人類行為的「左派、右派」歸類方式。當「危難」之際,人人坐以待斃時,必有人放棄、亦有人奮起;反之亦然。今世已臨「倍加速」時代,處處爆炸,有人推波助瀾、高呼自由萬歲;也有人憂心忡忡,垂目袖手旁觀。 老朽屬於右派,徹底保守,恨不得立刻恢復古風!只是,老實說,理論歸理論,回到過去?不要說「門都沒有」,就算八人大轎,都休想抬老朽去!為什麼?習慣成自然,老朽寧願憋三天、也不願蹲「毛坑」一次!再說,過去沒有電腦,老朽除了吃飯拉屎、還能幹什麼? 舞台上出將入相,都是那幾種老面孔!人間這「夢幻泡影」的虛擬實境舞台,生旦淨末丑,輪番上陣!君不見?當國家敗亡時,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迷心亂神的酒色財氣,早已宇間充斥。苟若政局清明,道德振興,人才輩出,倫理遂行,就連那些流浪山林的孤魂野鬼,也會額手稱慶! 結論是: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稱之「出世」可也!然而,有人見商店跳樓大減價,保證鄉里出動,大舉血拼!現成便宜有誰不撿?於茲,快快「入世」,否則垃圾怎生淹人「腳目」? |
#7266 留言者:子矩 [2007-02-20] |
主題:祝福與感恩 敬祝朱老師與沈老師,身體健康,佳節愉快。 末學來網受教,不到一年,得到無數的開悟。不只達到「不惑」,也終於「知天命」。 豬年自我期許:往内修小,對外行大(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
回應﹕ 謝謝。 既知天命,已入大慈大悲之林矣!所謂修行者,修正己行、持之以恒也!常有修行人,三天打漁、兩天晒網,浮浮沉沉,與秋風共舞,斯乃人間! 須知:人之生理穩定,心理始靜;人心理得靜,靈慧始開;待靈慧已開,始得入門來;入門後,始有境界;境界修為,永無止境、高低相去天淵!是謂:卜居九天,當悉微塵也! |
#7265 留言者:空夫子 [2007-02-20] |
主題:拜年 朱老師,沈姊: 因近日家中電腦停機,未能及時向二位拜年,如今算拜個遲年。在下遠在美國,但心繫中國。毎日恭讀來往留言,時而興奮時而怚丧。未能親身聆教,總為撼事。又不能為朱老師之壯舉,奉献棉薄之力,更為汗顏。 留言欄7264則及前則,“黎明近焉”學弟所發之言,確實令人振奮又感動。也是在下對朱老師一家之言的了悟,只是在下未能將之表述得如此貼切。為朱老師慶,為沈姊慶,更為中華文化之傳承而慶得人。 在下得此網址,可輸入任何語言均可發音而讀。想朱老師或可參考取用,私下以為語音部份,似不足奇。但眼珠隨滑鼠之移動可轉,似乎奇異。 http://www.oddcast.com/home/demos/tts/ frameset.php?frame1=talk |
回應﹕ 年年過年,拜之年年,早拜遲拜非「親身」,何必介意哪一天? 文化事,承千秋、繼萬世,不可能一蹴而及也!人係「生命體」,又具「靈智」,是為「介面」。於生命,在生理驅使下,萬一得脫桎梏,再萬一得有機緣,始可望拾級而登焉。 高山不勝寒,清流遠人間!勿慮一時憂,緣熟九重天! 謝謝所提供之網站,其眼珠只是「固定模式」,且白眼翻太多,頗似「母老虎」! |
#7264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7-02-19] |
主題:概念 朱先生: 恭賀新禧,歳歳平安。 因逄「巴西嘉年華會」全國進入「半停頓狀態」,得閒研讀「漢字基工程」有感。 經驗:人透過自身的「介面-目、耳、鼻、舌、身、意」-神經綱路,與外界「事」、「物」接觸,依「記憶力、判斷力」而得到的「認知」。 直接經驗:自己親身接觸得到的「認知」。 間接經驗:非自己親身接觸得到的「認知」,也就是從「書本」或「其他人、事、物」得來的。 概念:綜合「多數」的「認知」而形成「概念」,此「概念」-「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無從捉摸」,有如「老子所謂之-道」。 溝通:系統和系統之間的「相互理解」。 訊息:溝通的「基本因子」如動作、聲音、文字。 溝通管道:「人系峞v具有相同之「認知介面」,故可以溝通。 溝通方式:訊息-其中「文字」則為「最有效用」、「最能留存久遠」。 符號:有「基本概念」的「基本幾何圖形」,如「倉頡二十四字母」。 文字:把數個符號組合起來,表示一「綜合概念」的符號。 漢字:表示「基本概念與綜合概念」的「中華文字」,故漢字可稱為「概念文 字」。 概念傳承:中華的「先聖先賢」依「道」所得之「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而集 成之「智慧」,注入於「文字」中形成「概念」,留傳後世以供參考, 故漢字是符合「自然」與「人性」的「文字」。 |
回應﹕ 動腦狂歡是也! 老朽於四十年前,就讀巴伊亞音樂學院,時為教同學們唱中文歌曲,突發奇想,遂結「漢字基因」之緣。閣下已得漢字之髓矣,兼以卜居巴西,禮失求諸野,信必有所得也! 百尺竿頭,不可暫留!任何「技術」如不得「思源」,勢將成為雕蟲。建議將老朽各書及罟網詳讀,十年苦功,必可光耀四方、名垂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