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2509 留言者:求知 [2002-12-26]
主題:小孩適合讀經嗎﹖
  請問朱老師,小孩 2-6 歲適合讀(背)經(唐詩宋詞、四書五經等)嗎﹖
  他們不明經義,只懂背讀,有人謂是呆呆的背經,
  這樣子對小孩以後的思考有害或有益呢﹖
  
  之外,小孩幾多歲才適合讀經呢﹖
回應﹕
  兒童最宜讀經,但非良材不可強迫(若有興趣,多加培養亦可成材)。
  背書是語言及思維的築基功夫,六歲左右,兒童的神經原會自動聯接,記憶力深遠。年歲漸長,神經逐漸固化,需有根基才能聯想,故兒時讀書少,大腦便成漿糊。惟理解需要經驗及印證,未雨綢繆,青春期時必將開花也。
  六歲以前,《三字經》、《唐詩宋詞》足矣。
2517 留言者:莊明峰 [2002-12-29]
主題:神話、夢
  最近看了 Joseph Campbell 的一本談話集名為「神話」,坎伯的基本論點是,神話是人類對外在和內在共同的體驗,是洞見自然和宇宙的隱喻,人若漠視或沒機會接觸這些文化遺產,可能無法承繼和啟發自然的精神(例如﹕神話中有許多儀式的暗喻,像「成人禮」就是一個重要概念,使人直接瞭解到自己責任的轉變),而轉而尋求物質上的滿足,或以藥物快速取得神智上的快感來彌補空虛。他說﹕「神話是公開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
  可否請問先生,對於神話、夢的看法。
回應﹕
  夢話者,私人之隱密,不可說,不宜說,不應說。
  神話者,眾人之期望,說者說,聽者聽,願信者不妨信之,不信者可以不信。
  此外,別無看法。
2532 留言者:小程 [2003-01-02]
主題:導讀例解
  讀孟嘗君傳
  1、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
  
  2、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
  
  3、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下面的孟=孟嘗君;醜=雞鳴狗盜)
  
  1之主題﹕A孟能得士
  2之主題﹕a孟特醜雄(孟為體,醜雄為用)
  3之主題﹕b士因醜不至(醜為體,士不至為用)
  4為ab之主題﹕B孟不能得士﹛
  (疑問﹕a與b是什麼關係﹖體用因果是否具有傳遞性﹖)
  
  A、B為刺激的相對變化,是稱兩儀。
  若天為A、地為B、則人為我不知(要請教先生)
  
  全文針鋒相對的結構決定了此文的性質──是議論文。
  
  以上如有理解錯誤之處還煩請先生一一糾正。
回應﹕
  1之主題為﹕「世稱孟嘗君能得士」,既言「世稱」,言微義大,表示有所置疑。
  2之主題為﹕士不等於雞鳴狗盜之徒。
  3之主題為﹕正因雞鳴狗盜之徒出入,士因而不至。
  結論﹕孟嘗君不能得士。

  本文相當於邏輯上的三段論法。1為前提,2為假設,3為推論。
  文義未通,豈能斷語﹖
  又﹕英文大小寫不可雜用,此為常識。
2535 留言者:蔡明昌 [2003-01-02]
主題:關於"知障"
  朱教授您好﹕
  最近閱讀宇宙浪子時對 ”無知之時, 以有之為明。 既知矣, 又執著於過往之知, 是為知障。” 這句話特別有感觸。 朱教授您在行為論中也寫到 ”當人佔有物質時, 時空亦等價地被物質佔有。 人佔有的越多, 其時空自由度越少。 自由度越少, 其行為向量便被既有的軌跡所定, 再也無法逃逸。” 在留言中也說 ”在時空中, 佔有者恆被佔有。 若老朽獨霸電書, 電書亦將獨霸老朽也!” 那麼知障是否就是人的思想時空被”知”所佔據, 而此”知”及過去無知時所崇拜追求的﹖ 電書對朱教授來說將成為知障﹖ 拜託朱教授再開導晚輩幾句, 不勝感謝。
  晚輩 蔡明昌 敬上
回應﹕
  宇宙之發展,循序漸近,無法逾越,亦無法停駐。
  人之所知,係發展過程所呈現之餘緒,若據之,則陷於「既成之見」,難以自拔。
  電書宛如一粒恒河沙子,以顯微鏡觀之,可比王屋,居於茲、食於茲,電書之民也。
  茲舉一例,以概其餘。
  當今數以千萬之高科技精英,已盡成「單線思考」之奴隸矣!何解﹖自美國范努方氏發明計算機三原則,數十年來,成為計算機之經典理論,不論硬體、軟件,無不建立在「流程作業」上。然而,自然界花花草草,風風雨雨,其流程何在﹖
  老朽發展多媒體,完全效法自然,係將所有媒體合而為一。當今任何系統,皆無此種處理能力,是故「專家」無不嗤之以鼻,據為笑談。尤以「圖文轉換」更是匪夷所思,在「線性」處理的立場,一個步驟完成了,才能繼續下去。今圖之為點陣,文更不知為何,人怎能處理自己都不瞭解的事物﹖
  老朽發展「易芯」乃「非線性」(較平行處理猶勝一籌),當賦與圖、文生機後,一應圖文變化之結果,概由「生機」所決定。生機者,即其生命力之基因作用。老朽之漢字基因已涵蓋圖、文、行、識等各種要素,只要假設正確,即可自行運轉。
  假設某「現場」中有十人,每人有不同的長相、個性、反應、能力、閱歷、學識、情緒、心態等等,不一而足。但在老朽分析之下,皆可設為「參數」,每種參數隨機變化。再假設「現場」發生狀況,比如說窗外一片紅光,傳來喧嘩之聲。此時各人之反應,端視其參數而定,而非任何流程可以處理(老朽窮精竭慮,為人臉作三維之圖,即在分析圖形基因與參數間之關係,非單單追求藝術表現也)。
  有人不同意,曰﹕「有能力的小說家可以描述得維妙維肖」!這正是「知障」也,且錯得離譜!因為沒有一個小說家能模擬真實,他們只是記錄某種「成見」而已。
  古人說﹕「能捨始能得」!當人雙手都已佔滿時,怎能再拿﹖
2536 留言者:小程 [2003-01-03]
主題:惶惶不安
  看到先生對眾網友提的問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獨對小程的留言不屑一顧、不予置評。
  這讓我想了很久,而且越想越惶恐。
  
  是小程問的問題太笨﹖
  是信中的請求太過分﹖
  還是由兩者構成的事件讓先生覺得小程的智慧和品德都低劣異常﹖如果是,小程收回所說的一切,但求先生不看扁小程。
  
  小程實在是不想失去一位好老師。
回應﹕
  言之差矣!老朽教人,老少無別,僅因問題而分。然言不及義,則礙難置喙。汝2532則並非「求教」,而係「表現」(三段論法與體用因果無關),已答如斯。
  老朽雖時間有限,除了吹牛拍馬,惡意攻訐,但收到來文,皆有回應。所謂「不屑一顧、不予置評」,未之有也(唯一可能係內地上網不易,來文流失)。
  人各有責,老朽非「科班教師」,文字文義偶用漢字基因點之。至若孟君之問,一般教師可解,天下蒼生無數,老朽時間耗盡,將何以上引垂天之雲哉﹖
  欲成人上人,須獨立思考,寵辱勿驚。求道者,得道即行,怎能俯仰他人鼻息﹖苟若期待他人贊美,是逐臭而非求道,老朽將拒於千里之外也!
2537 留言者: [2003-01-03]
主題:意識
  如人無自由意識,要如何能「以意識支配」思考、觀察及判斷﹖謝謝。
回應﹕
  意識者,意之所識也;意者,音存於心上,餘音繞樑,能三日不絕;識者,言語能表達如戈也!
  自由者,來自所由也,人生從小而大,心上總有一些餘音,唯人自知也。
  苟人不自知,則不可能自由思考,更不可能有意識支配,其理甚明。
  人人皆有意識,意識首重自覺,否則若有似無,人不過行屍走肉而已。
  若所問係指「多媒體」計劃,易芯係以「主觀時態」運作,無須「客觀時鐘脈衝」。每個角色賦與一主觀獨立區,「我思故我在」,可矣!
2544 留言者:小程 [2003-01-08]
主題:怎麼辦
  先生說﹕“汝2532則並非「求教」,而係「表現」”
  確實如此。
  小程當天突然得知1月3日即將遠赴他鄉,匆忙間就寫完了“導讀例解”(一堆廢話)。全文的重心在最後一句﹕“上次的電郵沈先生可能沒有收到,小程又重發了一次。”
  
  因不好意思赤裸裸地問及信中的請求,便拿“導讀例解”作了作幌子和遮羞布。私心一起,就欲令智昏。
  2號時見先生信也未回、言也未復,便認為一己私心已被先生看通看透,以致對我所言所行“不屑一顧、不予置評”。
  
  事既不成,更不想在先生的心目中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就半夜起床,趕寫了“惶惶不安”。
  但先生對“惶惶不安”的回應小程今天才看到。只因小程現在廣州新塘一家名叫“天和”的大超市打工。
  
  超市和舖子太不一樣了(我給二舅看過舖子)。從早7﹕30到晚11﹕30連續16個小時都必須站著(每個月有兩天的自由假期)。
  光傻站著會給主管罵,還要四處走動,把顧客弄亂了的商品整理好;如果到了新貨,還要把一箱箱新貨從車上搬到貨架上,再整理好。可說是既做營業員,又當搬運工。其辛苦可想而知。
  每天除了吃飯、解手、睡覺外,什麼事都沒時間幹。
  
  雖然包吃包住,每月有500元,但小程無論身、心都好疲勞。
  我好想回家,我想回學校復讀半年,考個好大學。
  但母親的眼睛越來越痛得厲害,流的眼淚也越來越多,而我連一個月的工資都還沒領,一分錢都沒掙,我怎麼有臉回去﹖
  而且年齡也大了,就算考上,等到畢業就26了,四年期間我不但不能為家裡減輕負擔,反而會使父母衰老得更快。
  況且做了三天就走,父母親豈不是很對不住為我進超市所托的人﹖
  
  但我真的很想回去讀半年再參加高考,可高考不比其他的考試,必須早作準備,全力以赴。
  
  先生,我該怎麼辦﹖
  (一時激動,語無倫次,先生莫怪)
回應﹕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算什麼辛苦﹖當年老朽在巴西塑膠廠工作,連續三個月,幾乎不眠不休,為日夜三班工人服務(有時還親自揹塑料,每包二十五公斤,老朽曾有扛七十五公斤跑百米的記錄)。雖說把身體累壞了(胃出血),卻把工廠產量提升了一倍多(原不到三百萬袋/月,後至六百多袋/月),收穫最大的則是自己,自後有了對自己的信心。
  天下沒有一個「有成就(蔭襲父母者不算成就)」的人來自富貴界,「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再強調一次,本網為「覺者」所開,非閑花攀籐的避風港!
  來此不許抱怨!休將老朽當褓母!
  (沈補﹕並未接到電郵,也不回覆個人電郵。每天工作十六小時,在我們是通例,坐並不比站著舒服。一個不能適應環境的人,不論身處何處,都要抱怨的。)
2554 留言者:黃軍毅 [2003-01-11]
主題:關於智慧
  朱邦復先生,近來有幸在網路上找到你的網站,甚為歡喜,最近有幸看到佛家的經典金剛經,但反覆的看了許多遍,卻不能領會其中的奧義,心想一定是智慧還沒到達悟的境地,自問天資上不達聰穎,下不至愚劣,所以每天都會讀誦一遍,期能得到佛者智慧之萬一,所以想請問朱先生,我應如何讀誦,才能有所領會 開悟呢﹖
回應﹕
  如果金剛經一到手,就能了悟人生大謎,那種人生一定簡明似空氣。
  如果金剛經讀了十遍百遍,人生問題就豁然開朗,那種人生也不過一張白紙。
  期能得到佛者智慧於萬一,得先界定明確,佛者指誰﹖
  若是一般口誦阿彌陀佛者,不妨跟著誦之。
  若是逃到印度(應渡)的達賴、躲在政商傘下的宋七力,不妨擺出身段效之。
  若是修行的大德,則放下屠刀,一同修之。
  若是三千年前的釋迦牟尼佛,不要說要先覺人生如夢、菩提樹下枯坐四十九天,還要苦口婆心,不厭不煩地說法四五十年!
  只讀幾遍佛祖諸生諸世的心血結晶,千萬別希望心想事立成。再若有人一天讀懂相對論、一天看完金剛經,奉勸別看老朽拙作,十二本宇宙浪子只有四個字!
2563 留言者:rico [2003-01-14]
主題:"我"竟然可獨立觀察"我的身體"和"思想起伏" ! 敬請老師指點
  看到#2554之回應
  ”釋迦牟尼佛。..還要苦口婆心,不厭不煩地說法四五十年!”突然清晰地察覺到 ﹕ 我這個人的身體和思想 和”我”是分離的”我”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身體感受到自己的思想的起伏但我並不受身體及思想的影響。
  走到屋外巷弄裡,我可以看到我這個人在走路,在思想但”我”和”身體及思想”是分離的我察覺到身體飢餓,身體寒冷,但我都可以不理會。我察覺到思想生生滅滅,但我也可以不理睬。
  這個”我”似乎可以把身體和思想當作工具,自由運用,這是不是所謂的”觀照”呢﹖這時,想起佛祖叫人不要喝酒,不要吃肉,不要沉溺於淫中似乎出現了意義。因為在這種狀況下的身體 才能被”我”自由運用。
  ”我”既然可以不受身體和思想左右,顯然就可以把身體和思想做最好的運用。什麼是最好的呢﹖弟子曾經依據老師所說,用無私、利他的心處理眾人之事。把名利都給別人,自己只取一點點維持費用,而且事先都明講了。這麼一來,似乎無往不利。
  現在又發現 ”我”竟然可以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思想,”我”是否應該驅使這個軀殼和腦袋,徹底運用在無私和利他呢﹖
  聽奧修大師說過,靈光一閃是上天垂憐,令人一瞥未來所能達到的境界。但頓悟後,還須經艱苦修行,才能真正抵達。
  敬請老師指點,要如何自我鞭策,才能使上述靈光不至消失於轉瞬之間。
                   rico 敬上
回應﹕
  恭喜!大德能擺脫肉體的糾纏,明心見性,已入阿羅漢之林了。
  說得不錯,頓悟不易得,一不小心,稍縱即失。老朽自1973年那一場戰役(事見《智慧之旅》–稚春),迄今已垂三十載,所幸大劫得渡,靈光猶新,心境湛然。
  大德說得最恰當者,是「自我鞭策」一句,肉體就是「能動之物」,如果人不能降伏此動物,神靈就永遠被困在諸天魔慾之中,連死都不能解脫。
  其實,修為之法非常簡單,明理、禁慾、篤行。
  老朽時時析理,務求其明,至無惑為止。為此,上學天文,下習地理,完全不假學者專家(是故無染),一切自行看書,自我摸索。初時常覺艱難,為了速達,擬向人求教。旋自思,求教求得者,功利也,書中本一應俱全,人見反多繒綾。
  人之慾海無涯,酒色財氣、功名利祿,在在都是「好了(見紅樓夢的好了歌)」。老朽酒本不沾,色較難斷,財有所需,氣隨性起;功可不計,名也私喜,利字當頭,祿幸無緣。於是,先斷了色,心境自然平伏,氣也立去。名可供方便,財利乃生存所需,必也,先得一謀生之技。後從事電腦專業,全心投入,所有問題一掃而空。
  自後,擇一目標(中文資訊是方向,地藏王菩薩願才是真正的目標),無怨無悔篤行不輟。明理在心,禁慾在神,皆屬主觀。而篤行涉及客觀真實,此際,最易遭外魔侵擾。老朽自比為現代的唐吉柯德,對世人之寵辱不驚、毀譽不計。風雨之中,萬餘日出日落,一路行來,也頗有詩情畫意焉!
  老朽自知未成佛身,因偶而尚有恚念(如前則留言)也。但《金剛經》有所教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矣!留言已留,恚念已恚,去之已去,明者已明。
  天人同賀!
  阿彌陀佛!
2583 留言者:漁樵 [2003-01-18]
主題:老子止笑譚
  偶然機會,從本網站下載之著述中,初識先生元容,誠三生有幸。 先生學識,博古通今,而上體天心,願傳道解惑,無上發明,能與人共享;其精神至為感佩,中國人數千年間,無私者能有幾人﹖
  近讀先生之老子止笑譚,其中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元覽,能無疵乎﹖愛民致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其下文,根據張起鈞先生之〔老子哲學〕一書,全章續之為〔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元德〕,先生未卜先知,誠神人也。相信早有文友告之,仍不揣淺漏,謹望在〔老子止笑潭中〕補齊,期學者識之。再拜!!
回應﹕
  老朽,域外野叟也,讀書但求精義,常不求甚解。
  若以版本是問,雖李耳再世亦將瞠目結舌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