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4 留言者:黃軍毅 [2003-01-11] |
主題:關於智慧 朱邦復先生,近來有幸在網路上找到你的網站,甚為歡喜,最近有幸看到佛家的經典金剛經,但反覆的看了許多遍,卻不能領會其中的奧義,心想一定是智慧還沒到達悟的境地,自問天資上不達聰穎,下不至愚劣,所以每天都會讀誦一遍,期能得到佛者智慧之萬一,所以想請問朱先生,我應如何讀誦,才能有所領會 開悟呢﹖ |
回應﹕ 如果金剛經一到手,就能了悟人生大謎,那種人生一定簡明似空氣。 如果金剛經讀了十遍百遍,人生問題就豁然開朗,那種人生也不過一張白紙。 期能得到佛者智慧於萬一,得先界定明確,佛者指誰﹖ 若是一般口誦阿彌陀佛者,不妨跟著誦之。 若是逃到印度(應渡)的達賴、躲在政商傘下的宋七力,不妨擺出身段效之。 若是修行的大德,則放下屠刀,一同修之。 若是三千年前的釋迦牟尼佛,不要說要先覺人生如夢、菩提樹下枯坐四十九天,還要苦口婆心,不厭不煩地說法四五十年! 只讀幾遍佛祖諸生諸世的心血結晶,千萬別希望心想事立成。再若有人一天讀懂相對論、一天看完金剛經,奉勸別看老朽拙作,十二本宇宙浪子只有四個字! |
#2558 留言者:黃軍毅 [2003-01-12] |
主題:感謝 感謝朱先生的回答,愚者想再問一個問題,人如何跳脫自己的情見去看待每樣事物﹖ |
回應﹕ 去私寡欲,客觀執著。 |
#2568 留言者:黃軍毅 [2003-01-15] |
主題:疑惑?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的,未來心不可得 何解﹖ |
回應﹕ 此「心」若指「心臟」,開刀即「死」,過去=現在=未來=沒有。 此「心」若指「自我」,試請拿來,不論新舊,本店高價收購之。 斯為不可,是謂不可。 |
#2586 留言者:黃軍毅 [2003-01-18] |
主題:無智亦無得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真的嗎﹖那豈非每人都可以看懂相對論,易經了,為何有人成佛而有人卻還在名利中打滾,而不自覺,是否真如經典上講的是個人累積的福德不夠,所以沒有智慧去解決問題呢﹖如朱老所說,去私寡慾,客觀執著,能辦到的,我想也是半仙半人了 |
回應﹕ 1,「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問題在﹕若人功名利祿、酒色財氣不離,不是有心又是什麼﹖ 2,「那豈非每人都可以看懂相對論,易經了」。 每個人指誰﹖有心人﹖ 3,「為何有人成佛而有人卻還在名利中打滾,而不自覺」﹖ 簡單,心太多了,紅塵萬丈,名利滾之無盡也。 4,「是否真如經典上講的是個人累積的福德不夠,所以沒有智慧去解決問題呢﹖ 積福德就是捨己為人,以去私心。人本天生,智慧具足,唯因私心而昧也。 5,「如朱老所說,去私寡慾,客觀執著,能辦到的,我想也是半仙半人了」。 做仙人有哪點不好﹖ |
#2611 留言者:黃軍毅 [2003-01-26] |
主題:疑惑 記性差是不是代表沒有智慧,我常常會忘記一般人應該知道的事情(指沒有常識),聽說開悟之後的人記性特別好,這是為什麼﹖ |
回應﹕ 記性,大腦對資料記憶的性能;差與不差,各人相去不多。 常識,日常生活所應識者;忘記與否,在於關心程度。 一個人老想自己,自己的事最重要,大腦所裝的事就少了。這與「開悟」毫不相干,只要遇事「用心」,少想自己就好。 |
#2615 留言者:黃軍毅 [2003-01-28] |
主題:是否成立 請教朱先生,我總覺得佛教是一種正確的思想體制,而朱老所說的因果體用是人類用來達到客觀思維的方式,佛教講求悲智雙運,皆是成就智人的途徑,也是發揮人腦潛能的方法論,我曾經天馬行空的想過,若人能夠以佛教的方式或是能夠以朱老的因果體用來教導後世,那麼現代社會下的精神疾病也就可以不藥而癒了,而心理學也無存在的必要,不知愚者所言是否正確。。 |
回應﹕ 人間事沒有這樣簡單,任何觀念一進入人的認知,就有無窮的變化。如果世上都是聖人,聖人也有智愚高低;反之,就算都是壞人,同樣有愛恨親疏之別。 一切都是比較作祟,不分不辨,無區無別,自己要求自己足矣!見良才知莠,有常必有病,不可一概而論也。 |
#2617 留言者:黃軍毅 [2003-01-29] |
主題:新年快樂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朱老的動畫真的是惟妙惟俏,我給打99分,為全體工作人員打氣,少一分是因為朱老看起來太帥的,哈 開玩笑的,最後祝朱老以及全體人員新年快樂,以及網友們智慧更增。 |
回應﹕ 沒錯!老朽只是「充帥」,兵員不足二十,充其量是「十夫長」也! |
#2659 留言者:黃軍毅 [2003-02-10] |
主題:無念生念 請教朱老,道家的無念生念是否就是能安住當下,或是無所住,而生其心呢﹖ 我曾看過朱老寫過,心無所住就是心不住於記憶中,愚者的疑問是不住於記憶中,那該如何思考呢﹖ |
回應﹕ 今心為念,念念為住,不住即無心,係針對修行人之謂。 一般人之問題在於胡思亂想,生命浪費在無謂中,故惶惶無主。 有目的之人,用心(當然要有意義)始可稱思考,係不同之境界也。 |
#2697 留言者:黃軍毅 [2003-02-18] |
主題:思維 想請教老師,要如何努力才能達到抽象思維的能力,在老師的著作中,有提到具備無相理解的人,能夠看透萬物,是否要先能學會獨立思考,再學習達到一心不亂的境地,才能達成,可有方法能夠訓練正確的思維呢﹖ |
回應﹕ 還是老話一句,多讀聖賢書! 聖賢書的特色,就是討論「去私寡慾,行道濟眾」。看多了,如果見賢思齊,就具備了「立場、目標」。如是,自能抽象思維、無相埋解、獨立判斷、一心不亂。 人的問題只有一個,正是私慾塞心,公理蒙塵!不論何事、何時、何地,只有自己!普天之下,感官所及,不過尺許方寸!於是,人只見己不見他人,孤寂煩惱、貪生怕死,人生焉有寧日﹖遑論思維﹖ 若知所病,當可對症下藥,「正確思維之仙丹」者,聖賢書是也!千古以降,前人心血所萃、文化珍貴之寶藏也!不讀不看,更無其他方法可得! (老朽讀書不多,所涉獵者,僅僅聖賢書而已,但已受用不盡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