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7 留言者:網主 [2008-11-10] |
告網友: 老朽常以老和尚說教,蓋因佛學高深,無所不宜。只惜今世大德潛蹤、小人當道,老朽但見玉佛金寺,未聞妙論精義!此次主題萃取,引用了兩則罟網舊文,孰料陳屍遍野。也罷,且換一則,此中和尚與佛教無關,只能算是「房東」而已。 有位老貢生,到了晚年才開始用功。 有天,他到廟裡參拜,問老和尚道:「我現在才讀書,是否太晚了?」 老和尚曰:「那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以往,我是為功名而讀書。如今,我想通了,讀書為了明理。」 老和尚指著點滿蠟燭的大殿道:「很好,施主看看,這裡面能讀書嗎?」 「夠亮了,可以,可以。」 「要知道,蠟燭沒有早晚,只問能亮多久。」 抱歉,前則文案老朽以為「容易」,不料大家都摃龜了,釋之如次: 一日,老和尚開講,提到釋迦尼佛的境界。 一和尚問道:「師父,我有沒有境界?」 老和尚曰:「你且表現給我看。」 「表現什麼?」 「當然是你認為最高的境界。」 和尚很高興,打了一套伏虎拳。 老和尚說:「沒看到。」 另一和尚說:「師父,我會倒背金剛經。」 「好,背來聽聽。」 和尚背完了,老和尚還是說:「沒聽到。」 於是,一個個和尚接踵而出,一個個表演了自己的絕活,而一次次老和尚都搖頭否認。 最後,眾人問:「師父,我們都沒有境界嗎?」 老和尚說:「沒有。」 「為什麼呢?」 「我要認同你們的境界,不是和你們一樣了嗎?」 本題之弔詭在於兩端:1,老和尚道行高深,或老和尚尸位素餐。 2,對於學佛者(學表演者反之),何謂境界? 佛追求涅槃,其境界怎可「表現給人看」?舞台上的演員境界當然不同!問題在,若演釋迦牟尼成功了又算是誰?和尚有道行與否、與對徒弟們的認知自有其法度。所以,此則可能是老和尚考徒弟;也可能是老朽考網友(因一眾網友滿口佛家術語,似乎「頗有境界」),看來都被烤焦了(含自烤)! 答案: 1,認知界:老和尚測試徒弟修為。 2,理解界:體:學佛者之境界;用:表現。 有境界的無表現;有表現的無境界。 3,剖析界:1,因:老和尚道行高深。果:看透徒弟們的假象。 2,因:老和尚尸位素餐。果:表現自己高人一等。 若老和尚道行高深,當看清諸徒境界不高;或是老和尚屍位素餐,則自命不凡。 本文之答案莫稜兩可,端視各人主觀認定!(抱歉之至,老朽忙裡有錯,此段係 下午所補。現已有數位網友提供答案,凡缺此解釋者一概不究。) 因各人尚未掌握體用因果之竅門,故今後規定上述格式作答。凡對體用因果有正確瞭解者,視為半確;另一半為概念說明。凡格式不符合者不評! 又:《東尼!東尼》一書已再校完畢,將貼在網上。本書結構完整、意境甚高,特別推薦! 所有主題萃取之留言,盡皆歸類於〔浪子心得〕中,由罟網鴻爪可直接進入。 |
#8036 留言者:小程 [2008-11-10] |
主題:練習 1,認知界:眾和尚一一亮絕技,求證於老和尚,老和尚連連搖頭,嘆其謬誤。 2,理解界:眾和尚自滿於一身絕技,自絕於真正的能力智慧。 3,剖析界:眾和尚挾技自重,有礙修行,老和尚一再點化仍然無效。 |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
#8035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09] |
主題:練習主題粹取 請老師指正: 1、認識界:老和尚與和尚們討論境界。 2、理解界:老和尚的職責是應證和尚們所學,並給予指導。 3、剖析界:老和尚境界不足,不能給予和尚們指導,所以只能否定和尚們。 |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
#8034 留言者:阿勇 [2008-11-09] |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老和尚不承認和尚們的境界。 2,理解界:學會幾招絕活並不能提升境界,表演絕活也不能表現境界。 3,剖析界:老和尚認為技術高低無關境界,唯內在修為有關。和尚們只懂技術,未學佛理,故無任何境界。 |
回應﹕ 1,正確。 2,不確。於本文不確。 3,不確。 |
#8033 留言者:小白 [2008-11-09] |
主題:練習 1,認知界:徒弟們以絕活展示境界,老和尚為自保地位,一概不予認同。 2,理解界:徒弟之「絕活」固無境界可言,但老和尚盲目拒絕承認,亦屬愚昧。 3,剖析界:地位越高者,心理負擔越重,容易流於封閉主觀。 |
回應﹕ 1,不確。 2,不確。 3,不確。 |
#8032 留言者:阿奇 [2008-11-09] |
主題:答#8020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 老和尚藉否定其弟子的表演來證明自己的修為境界比較高。 2,理解界: 境界為一抽象的主觀思維,並不是具體的表現或表演。 教者的境界正反應在其言談中及後學者身上。 3,剖析界: 在上位者為證明其高人一等,產生“官大學問大”的自大心態,正反應出其愚昧的境界。 |
回應﹕ 1,不確。 2,不確。 3,不確。 |
#8031 留言者:心一 [2008-11-09] |
主題:练习 學生沒有讀過佛經,不能準確理解佛經中“境界”的內涵。我把它理解成“對人生修行不同階段的體味和感悟”。 “執著”是一種境界,“放下”是另一種境界。個人認為眾和尚表達的是一種“執著”的境界。 1. 認識界:老和尚給講經時,眾和尚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境界”,均不被師父認可。 2. 理解界:老和尚認為認別人的“境界”就是表示自己和他們一樣。 3. 剖析界:用否認普通和尚的“境界”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境界”,實為自欺欺人。 |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境界非佛經所創,罟網討論甚多,恆指一「環境之界域」。 學佛之境界,最高:佛境--涅槃;次菩薩:--慈悲;再次羅漢--修行。 讀書人境界,最高:聖賢--天人合一;次入仕--利眾;次士人--傳道授業。 今人之境界,最高:當官--名利滿載;次從商--發財;次擺爛--能撈就撈。 |
#8030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09] |
主題:答8020則 1,認知界:眾和尚向其師表現各自自認之境界,老和尚皆不認可。 2,理解界:境界只可意會,刻意表現則非。 3,剖析界:因眾和尚「我相」尚熾,迷於表象,故無法領會何為「境界」。 很感激老師予以指正,學生當繼續努力! 學生 敬上 |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
#8029 留言者:至周 [2008-11-09] |
主題:練習 1、認知界:老和尚與和尚間的對話,使和尚們自省、領會「境界」的有無。 2、理解界:和尚覺得,透過演示本身最熟練的技能,可以讓別人察覺自己最高的境界;老和尚認為,人除了自強不息,以臻至善,是沒有止境、界線的。 3、剖析界:和尚因所聞而心生嚮往,有人、我之比較。其所提問,如同自我設限,故老和尚藉由問、答,讓和尚們參悟、精進。 |
回應﹕ 1,不確。 2,不確。 3,不確。 |
#8028 留言者:朴石 [2008-11-09] |
主題:#8020練習 朱老師: 您好!完成﹟8020練習,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眾和尚表演自己的“絕活”來展示“境界”,但都未得到老和尚的認同。 2、理解界:老和尚認為眾和尚“絕活”的展示中沒有滿足(佛的)“境界”的基本內容。 3、剖析界:“佛”的境界不是“和尚們的”境界,學佛自然以佛的境界為衡量標准。 這個“較容易”的公案把學生難住了,回答了練習但還是對此公案內涵不能完全領悟。小和尚若問老和尚自己有沒有境界?老和尚會怎麼回答,怎麼表現呢? 樸石敬上 |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小和尚如問老和尚有無境界═小和尚被逐出山門! 1,老和尚不够格,小和尚自投羅網! 2,老和尚够格,小和尚違背倫理! 3,老和尚姑息,佛門裡天天示威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