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149 留言者:殘缺 [2008-11-16]
主題:#8128的主題分析
  早安,有勞先生批改。
  1,認知界:大善人只認得世俗價值,一求再求濟公賜與「寶物」,卻只看做成「穢物、賤物」,
        成仙成佛之願,充其量祇求自我的利益。
  2,理解界:體:世俗潔穢觀念。  用:選擇性。
        體:世俗物品價值。  用:財貨觀念。
        體:世俗理解非常人。 用:求仙成佛。
        人的世俗觀念是無法離開自我價值觀,成仙成佛者非人也,人間一切俱需拋棄。
  3,剖析界:因:人有主觀。  果:自以為是。
        因:人有私利。  果:千苦萬難,再所不辭。
        因:人有慾望。  果:謀樂求歡。
        人在人間(凡間)的基礎建立在私人利益能否「鞏固與增加」,非常人(仙佛)乃超
        脫人間利益之人,無欲無求。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8148 留言者:小兆 [2008-11-16]
主題:主題粹取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
  1,認知界:一善人被濟公兩次點撥後,想要成為仙佛,但卻捨不得人間的物慾享
         樂。
  2,理解界:體:仙佛;用:不因人間的物慾享樂而動心。
        人若想修煉至仙佛,首先要屏除人間物慾享樂的誘惑。
  3,剖析界:因:人過於重視外表;果:無法得知事物的真正價值。
        因:難以抵抗物慾享樂的誘惑;果:無法成為仙佛。
        只知道重視外表的人,不能真正了解到事物的本質。無法抗拒誘惑的
         人,也難以修煉求道。
        謝謝老師。
回應﹕
  1,正確。
  2,正確。體用不符.
  3,正確。
8147 留言者:朴石 [2008-11-16]
主題:8128主題萃取練習
  朱老師:
  您好!完成8128練習,請老師指正。
  1、認識界: 言易行難,某善人舍不了感官之樂,成佛成道終是空。
  2、理解界:體:活佛濟公 用:各種方式點化世人。
        體:善人   用:想成佛又不能舍掉自已感官對“樂”的貪婪。
   濟公采用各種方法點化善人,無奈善人卻是無法舍棄感官之“樂”。
  3、剖析界:因: 善人寧死也不願舍感官之“樂”。
        果: 成佛成道成空談。
  善人不願舍感官之“樂”,成佛成道自然更不可能。
  樸石敬上
回應﹕
  1,正確。〔言易行難〕無干.
  2,正確。善人之用錯.此乃特例,但〔善人〕為通例!
  3,正確。
  解釋之行位置凌亂。
8146 留言者:阿奇 [2008-11-15]
主題:答#8128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一善人得見神通後欲求神仙術,但不想拋棄人間慾樂。
  2,理解界:體:神通;用:享樂。
        體:仙佛之道;用:解脫悟道。
        神通乃引人求道之手段,凡人只想用其享樂。
  3,剖析界:因:修道需抛慾念;果:無法享樂。
        因:難捨慾念;果:仙佛難成。
        有捨才有得,凡人慾念難斷,仙佛難成。
回應﹕
  1,正確。
  2,正確。〔用其享樂〕?〔其〕何指?
  3,正確。
8145 留言者:阿勇 [2008-11-15]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善人欲向濟公求教以成仙佛,卻仍留戀人間。
  2,理解界:體:仙佛;用:行道。
        體:凡人;用:享樂。
        凡人只羨仙佛神通,卻不識真佛真仙,知道之後往往大失所望。
  3,剖析界:因:善人不能拋卻人間一切。果:不能成仙佛。
        成仙成佛非為享樂,故凡人難成仙佛。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8144 留言者:心一 [2008-11-15]
主題:练习
  1,認識界:大善人有眼無珠不識真佛,有求無舍,難成仙佛。
  2,理解界:體:眼;用:觀察。
        體:大腦;用:辨別。
        大善人有眼無腦不視寶。
  3,剖析界:因:大善人不識佛家之寶物。
        果:得到也不珍惜,不為其用。
        因:仙佛不是人,
        果:不拋棄人間一切無以成佛。
        大善人不識濟公給予的聖物,將其當垃圾。 “珍寶”唯有識者才當其寶。
        大善人沒有領悟“仙佛非人”,不能捨棄“人象”,無法成仙佛。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8143 留言者:襄助 [2008-11-15]
主題:練習
  1、認識界: 大善人希望成仙佛,卻不願跟方法。
  2、理解界: 體:要成仙佛 ; 用:拋棄一切。
        人希望成仙佛,卻不願拋棄一切。
        體:大善人 ;  用:信念。
        大善人口是心非,沒有信念。
  3、剖析界: 體:人 ;   用:己念。
        人之是學習,要放下己念。
回應﹕
  1,正確。〔跟方法〕?
  2,半確。體用不確.
  3,不確。〔人之是學習〕?剖析怎用體用?糊塗一至於此!
8142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15]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善人只相信自己所見、所知,而不能珍惜良機。
  2,理解界:體:人自以為是;用:只相信自己所知、所見。
    自以為是者只相信自己所知、所見的事物。
  3,剖析界:因:佛有神通;果:濟世。
        因:人求神通;果:滿足私欲。
    人想成仙佛、修神通,乃為私欲,非為濟眾。
回應﹕
  1,正確。
  2,正確。體用不通
  3,正確。
8141 留言者:小程 [2008-11-15]
主題:練習
  1,認知界:善人得識濟公神通,決意苦學,卻不捨塵念,與仙佛無緣。
  2,理解界:體:神通;用:向學。
        神通非學而成,乃昧於塵念而有。
  3,剖析界:因:人有塵念;果:難成仙佛。
        人斷塵念即為仙佛。善人刻意苦求濟公神通,亦為有塵念。
回應﹕
  1,正確。
  2,不確。體用不確.
  3,正確。
8140 留言者:阿三 [2008-11-15]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善人決心排除萬難以求道成仙佛,卻仍不捨人間享樂。此之謂凡人,極
        難成仙佛。
  2,理解界:體:人;用:有欲。體:仙、佛;用:無欲。
        人必無欲始能成仙佛。
  3,剖析界:因:有緣親証仙佛之神力;果:嚮往成仙成佛。
        因:人難以擺脫欲望枷鎖;果:極難成仙成佛。
        人縱使有緣,下最大的決心,亦難完全擺脫欲望枷鎖,因此極難成仙佛。
回應﹕
  1,正確。
  2,正確。體用不確.
  3,正確。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