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86 留言者:小子 [2004-10-21] |
| 主題:理想 / 現實 / 將來 朱先生: 人到無求,先生原本可以放下一切,遊山玩水,享受人生,唯卻仍然為理想努力不懈,令人敬佩。人生苦短,為理想花掉那麼多寶貴的光陰,值得嗎?自然定律,優勝劣敗,適者生存,文字、語言、文化,相信一樣,再過一段長時間之後,若人類仍未滅亡,地球上可能只會存在一種溝通方式,目前,英文為國際主要溝通的文字,比起中文字,相對較為簡單易認學,要老外學/學會中文字,談何容易?您有信心中文可以成主流嗎?國內現時普遍使用簡體字,而飛龍CPU可否兼容簡體字呢?經過內地努力化繁為簡,中文字己經變了樣,倉頡輸入法適用於簡體字嗎? 求教。 |
| 回應﹕ 怎會有這種思維邏輯? 1,「人生苦短」是實,難道遊山玩水就是享受人生嗎? 本網一再申述,人有兩種生命,一是肉體;一為精神。即令是重視肉體生命者, 就算鄙視精神,偶遊則可,尚未聞遊山玩水就是享受人生。個人所樂,未必為眾人 所樂;個人之苦,亦未必為他人之苦,切勿一概而論! 人生苦短,但古往今來,死死未盡,生生不息。基於文字文物,今人尚可上通玄 幽,直達根源。若此,老朽已有五千歲精神,隨意可之,相對說來長之又長矣!如 若只是吃喝玩樂,前人將肉體養得肥肥,如今除了石油肥一點,又有何意義? 老朽致力於精神修行,早已養得丘壑佈胸、汪洋遍腦。靜坐斗室之中,時有莊子 蘇子之靈來訪,或縱情太玄、或狂飲幽香,或聯袂西天蟠桃之會,或相偕宇宙鴻昊 之初。待責任一了,蛻體飛昇,重歸冥都,茲已與蘇子約定,永為芳鄰,雖霞客之 流亦望塵不及,何急於此一時? 2,英文較中文「相對為簡單易學」? 此迷人囈語也,老朽每與學者專家討論,但聞「中文教學方式錯誤」,未知「英 文相對易學」也!果其然,中文自然語言怎生實現?老朽等莫非「神經病」乎? 中文僅學三千字即可(老朽約知四千),英文中學課本中已有三萬(袖珍英文中 學生字典);中文全部字彙有八千(其餘為人名、地名符號),而英文有三十餘萬 (見牛津大字典)主字根、三千多萬個字彙!數據說話!非自由心證也! 千萬不要做事後之明者!更不要跟風搖旗吶喊!尤其不要對完全不懂之事(或自以為懂)大發謬論(若不知懂不懂,多觀察、多用心,閣下所說者,本網皆曾一再申述)!外國人說:「優勝劣敗,適者生存」是自然律,老朽認為共生共存,層次進化,就聽不進耳朵;王永慶富了,就有一百個理由說王家風水好;美國強盛了,就歸功英文容易學;等到中文自然語言君臨天下,再回頭說:「這有什麼了不起,我三歲兒子都會」!斯可乎? 其他問題,散見罟網留言,恕不贅。 |
| #4793 留言者:平郎 [2004-10-23] |
| 主題:求教 威字, 有人解作戈人女, 意是一人握戈炫耀於女人前是威也 這和漢字基因之解, 有不同之地方.望先生說明. |
| 回應﹕ 「威」女+戌,戌者戈之裝飾也。凡與此之聯想皆可,故炫耀於女人前可通。 漢字基因可謂「穿鑿附會」之大成,但因個人時間有限,第一次編著時,僅能先就前人之見為主,其中錯誤漏失者頗多,正由「文傳寶典」小組成員修訂中。 歡迎提供高見,「文以載道」,只要有利於後人之應用及聯想,老朽一概收而錄之。若有獨到之論,更請附上真實姓名,一旦採用,將有贈品,並藉以傳世焉。 (沈補)「……慶為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 |
| #4795 留言者:平郎 [2004-10-23] |
| 主題:求教温愠 溫字, 如作日皿水, 解作日照皿中水, 使其生出溫度 慍字, 解作日照皿中心,使其生溫, 心既生溫, 自是不高興也 這二解不知可否? |
| 回應﹕ 請見基因字典,說法相似。 |
| #4806 留言者:平郎 [2004-10-25] |
| 主題:學習漢字 學習西文,可從字母開始,如學習漢字,是否也有一套入門之法呢? |
| 回應﹕ 老朽不知為何要學習西文,但學中文卻有一重大的目的,就是「為人處事」。 狗不知為狗,必也逐之殺之滅之;人若不知為人,社會必將大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失序,人信無存,唯有訴諸暴力,玉石俱焚! 狗居家不知看家,雖曰玩物,其玩也奢;人入世而不知做事,必然怠惰疏慢,甚至假公濟私、胡作非為!如此奢言建國,連保存社稷亦難如登天! 中華文化之可貴,正因先聖前賢於數千年前即有此覺悟,文以載道、經以傳世。學子學而時習之,應用於世俗,舉世皆得教化焉。故曰,漢字教法,由讀經為始。如若畏難,何不去做化外之民,連26個字母都不必學,多美? (沈補)西文為表音文字,故只能由字母開始。漢字為表意文字,古人多以《千字文》(「學童三五並排坐,天地玄黃喊一年」即個中一鏡。四字一句,共250句,每句押韻,字無重複。內容亦分類介紹啟蒙諸事)、《三字經》、《百家姓》識字啟蒙。今之小學課本,不論大陸、台灣,所收字彙亦大同小異。逐次學習、循序漸近,行之千年,證明可行。千字之後,必有領會,部首字身,組之即可會意,不必如西文始終需逐字拚音背誦。築基之事,務求紮實,能紮實即其效率所在。西文漢字,各有特色,不必求同。 |
| #4921 留言者:郝为 [2004-11-20] |
| 主題:知识,常识,情感 1 觀先生之漢字基因,已將語義與編碼聯繫。 由此,自然語言之機器理解似可前進一大步。 人工智慧,我個人理解,前提要將人之知識,經驗, 情感等以機器代碼或語言表示之。 知識的形式化最易,經驗則難于用語言描述, 情感則更難于琢磨。 對於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經驗,情感應如何表述呢? 2 西人重知識,而中國重常識。 西人知識分科,條塊分割,造成所謂隔行如隔山。 東方人教化,則以提高心性,灌輸常識為主。 現實生活中,似乎常識的作用要高于知識。 如熊十力先生講“人倫日用間,處處皆學問也”。 觀朱先生的思維,似乎是常識為主,並不需要借助專門的知識。 問題是,在研究西學過程中,是否能根據常識,直接了當? 比如很多問題,我覺得西方人想的太細了,比如一個波浪, 他們也需要建立一個model去算。而不同情況下,仍然要選 擇不同的模型。沒有經驗還是不行。 所以西學的運用是“計算”+“經驗”。我覺得其實這很笨的做法。 我看過一個關於盧溝橋的記錄片,裡面提出問題,中國古代 工匠沒有任何的專業知識,如何能造出如此堅固,合理的橋樑 (考慮了水力沖擊)? 如果現今,我們能倣造我們的老祖宗,也應用這種常識處理,問題 會不會簡單很多? 我覺得這是一種新的科學,姑且稱之為“經驗”科學。 可以捨棄很多量化的分析,而代之以定性的分析。 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可能? 在西方科學外,有否可能存在別樣的科學(姑且以科學稱之)。 請朱先生惠賜你的看法。 3 你覺得你的智慧是先天還是後天成分居多? (或許先天,後天本是一貫的,不可分割的吧。 但是還是沿用世俗思維提出此問題。) 你覺得你的智慧能否複製,傳播? 就是說你覺得你的徒弟能不能理解你,超過你? 我覺得你是難以複製的。 不過中國有你幸甚。 順頌 金安 |
| 回應﹕ 觀閣下來文,已知個中三昧矣。本網「漢字基因」資料及多年罟網鴻爪,對此講述甚多,但皆「石沉人海」。老朽本已不願空事「老朽獨白」,甫見大文,又興塵念焉。 漢字本係老祖先數千年積累之心血,所謂「文以載道」,其「道」,即人思之精華。古人以心傳心、將五千年文化,匯聚在萬餘漢字結構中,斯乃人類文明唯一得傳之千秋萬世者。惜乎炎黃子孫每下愈況,竟至有眼無珠,將西方蝌蚪視同龍鳳,老朽痛心疾首,無以復加! 老朽懷璧其罪,數十年來忍苦茹辛,既有心將漢字精髓發揚光大,又恐時人無德,以之自謀私利。如將「人智核能」引入人間,強者愈強,空肇浩劫!故此臨到老來,既恐造孽、又恐失傳,致不得不將之密藏於矽晶中,以待後世之緣。 茲答所問如下(因技匠有如過江之鯽,恕不談技術細節): 一、漢字基因本與語義一體,編碼乃電腦之「思維結構」,得之,自然語言之機器理解 迎刃而解,領先西方已不可以道里計。 常識乃做人之基礎;知識則可以常識詮釋;經驗無非「概念記錄」;情感屬於人 性本能、亦屬常識之一種「性質」,知此,當知皆得以機器代碼或語言表示之。 經驗、情感不難用語言描述,斯乃「文學技巧」。我國傳統之詩詞歌賦中,在在 俱是前人雕琢之痕跡,是為知之者知之也。 二、正是,西人重知識,而中國重常識。故老朽常謂:「中國乃常識文化;西方則係知 識分工」。常識無邊,係宇宙萬象薈萃,象徵「天」;知識及物,實事求是,是象 徵「地」;有生物居其間,俯仰各宜,乃象徵「人」焉。老朽曾為文,論及此時代 吾人當繼承宋儒「天人合一」、進而邁入「天地人合一」之境,即指此也。 具常識之人,學習任何知識,不過一覽之勞。老朽自幼學業瞠乎人後,四十歲始 致力於學,電腦不過一週、物理也僅一書,蓋常識可識也。至於是否「有效」,可 見諸老朽涉獵之各種「知識工程」,待老朽物故後,蓋棺始可論定也! 科學本成之經驗,然我國先有常識,已知「玩物喪志」,是刻意壓抑「科學」, 以求人類「長治久安、永續經營」。由當今世態可知,西方僅以百餘年時間,已將 地球上鬧得污煙瘴氣,人除了吃得胖胖、急著減肥外,自毀已在眉睫了! 三、先後天之說,有別於立場。對上根人說,先天本有,後天實得;對知識分子而言, 先天受之於天(大環境),後天得之於地(自身遭遇);對一般人則不可使知有別, 蓋人性如水,難凝喜窪,故常曰:「彼乃先天過人,吾固如此,奈何?」 以人類進化而論,各階段有其特徵,亦必然有其後果。人本係「知識絕緣體」, 青春期前最易學習,約有十載「空靈」,迄至「玩物成習」,已失其功矣!青春期 本為傳種者,今日用以縱慾,思維遂斷然停頓;不惑之年,再為「名利」所惑,是 不惑之惑,大惑而特惑矣! 自西方「知識工程」大行其道,已是夕陽西下之始矣!人類攜炸藥、駕跑車,急 駛入崎嶇巇險山道,所為何來?此時此際,人類已罹「愛之末期」矣!遑論複製、 傳播?能保留精華於萬一,已是千鈞一髮、時不我予矣! 一眾弟子為助老朽,已忙得暈頭轉向,傳與不傳,非當務之急也! |
| #5057 留言者:punk [2004-12-20] |
| 主題:再問 圖文辨識系統與小信子,杏娃 朱老師,請恕後學愚昧,煩請老師指點在下理解是否有誤, 根據老師過往文章提及 漢字基因的六大類是這樣的: 字碼基因:共二十五碼,分佔標準鍵盤之字符鍵,供文字輸入用。 字序基因:倉頡輸入法有二十五個「漢字字母」,供文字排序用。 字形基因:基本向量筆形九個,字根六四個,供字庫組字用。 字辨基因:即字碼基因加八十個輔助字形,逆向處理之。 字音基因:六書中之「形聲」,適用於六成以上之漢字,供語音辨識及合成用。 字義基因:常識基因組成基本概念五百一十二個,供理解用。 而後,老師先發展出"倉頡輸入法",此後發展出以'倉頡輸入法'為部分基礎發的'聚珍系統'以及架構於'聚珍系統'的'文字辨識系統',多年後再經過深入研究,方才了解漢字基因,然後以此為基出發展出'小信子'與'杏娃',所以這些系統可以說是係出同源,而老師又提及'「一九七九年,我利用倉頡輸入法的字根觀念,完成了『向量字形產生器』的設計。在程式設計過程中,我又發現如果倒反流程,就相當於文字辨識。 ',這是否是說"小信子"跟"杏娃"某方面是可以完成文字辨識的,如果是顧慮於智慧財產權的問題,而無法在"小信子"或"杏娃"上,那以"小信子"跟"杏娃"所具備的"自然語言"的理解力,是否有辦法將老師早其創作的'文字辨識系統'本身或其創作概念交予'小信子'或'杏娃',令其創作出新的圖文辨識系統? 又#5052 中,不之是否後學有所誤會,留言中提及"IBM公司提供語音系統(300MB)、硬體系統支援,而本公司提供小信子開機系統、理解程式、語音晶片三者。",其中ibm提供的語音系統是否是多餘物品,因為末學單從字面看來,開機系統、理解程式、語音晶片三者即可字誠一套語音辨識系統,是否理解有誤? 此外若"小信子"本身具備理解功能,應當可使學習其他語言,擔任翻譯文化間的工作,是嗎? 另#5045 中,有請教朱老師關於開方文學網中,右側查詢之介面所使用的程式,不知老師是否方便告知 煩請解惑 ps.在老師過往著作以及開放文學網中,有諸多文章略有文字脫落,請問該如何告知老師修正 |
| 回應﹕ 請不要混淆,系出同源不表示「同一程式」、觀念簡單也不見得程式易作。六大功能各需獨特的技巧,於諸弟子中,唯沈紅蓮跟隨最久,已得六成真傳,餘人尚不足三成。老朽奮鬥一生,如今目衰憶弱,大事方向明確,細節常不知所往矣。 老朽一生,為了生存,精力時間付出約十之八九;真正能奉獻一己之長時,乃來到文傳之後。然而時不我予,光為計劃、執行、謀略已忙得不可開交。兼以弟子不多,工作量大,只能擇精而事之。在老朽諸多計劃中,文字辨識之重要性不高,而工作量大(收尾及應用介面)。尤以人越來越懶,若連敲鍵盤之運動都被取代了,到得頭來,人只剩下嘴巴矣! 再說,而今資訊早已泛濫成災,若工具便捷,人人將夢言囈語釋放出來,人類將被廢話淹沒也!世事利中有害、害中有利,正因輸入困難,人們才會珍惜已輸入之資料。設若小指一翹,要啥有啥,人間還剩下什麼?老朽素不恃技求榮,該為則為,天意如此,不可違也! 關於IBM部份,是理解錯誤。老朽提過,杏娃2012年始出,乃全面解決方案也。「開機系統、理解程式、語音晶片」三者僅是目前已有之模組,「割肉以求存」也(老朽不信文傳股東能等到2012年),其功能有限,故稱「小學生程度」。 小信子能力有限,由PC現況可知。PC發展了近五十年,動員了舉世數億英才,始有今日焉。老朽能算老幾?發人之所未發,也祇算是個新起點,距離理想尚有十萬八千里之遙!以金門十四俠,不到一年時間,怎能讓「小學生程度」之小信子具備:「理解功能,應當可使學習其他語言,擔任翻譯文化間的工作」(甚至自寫文字辨識程式)?當然不可能!就算做夢,也要花一個晚上,世上哪有「心想事成」的妙事? 廉價電腦能有小學生之能力,已是「二十一世紀舉世突破性」之大成就矣!相信此事可成者,連本網網友在內,舉世不超過百人!而閣下「信心太過」!說成了「神話」矣! 小信子只是一種新「操作方式」,建立在LINUX上的中文介面而已,可助「初用者」使用電腦。人說話,小信子代為操作,故凡電腦不會的,小信子也沒法度! 如有大量文字脫落,請通知網管、版主或留言於此,待找到原文,一次補齊。由開放文學可知,老朽「重古薄今」,人已被「西風漂白」,恕難入老朽法眼也! (沈補)「查詢」介面程式能否再說清楚一點? |
| #5117 留言者:韓健明 [2004-12-30] |
| 主題:接軌 漢字基因字典如何與聲韻學,廣韻接軌? |
| 回應﹕ 漢字基因工程浩大,須經數代始能竟工。目前本室集中精力,先求完成「字義理解」部份,既稱「理解」,必須實證之。此乃「圖文系統」真正之目的,待電腦能將所輸入之文字,一舉幻化為「動態圖形」,斯可稱「電腦理解」。果真,漢字基因已非「偽科學」矣。 在字音部份,於三萬漢字中,「形聲字」約佔九成,六萬字則佔九成五,唯六千「常用字」中,形聲字尚不到六成(老朽對數字只知略數,切切不可以之為證)。所謂形聲字,即取其字身之音組成,只是代代相傳之餘,受到「方言、變音」影響,其規則尚有待整理,非當務之急也。 (沈補)目前已加入平水韻。 |
| #5137 留言者:abc [2005-01-02] |
| 主題:傳神的漢字 老師:這是我在漢文化聯盟網站上看到的,可以貼在這裡嗎? 傳神的漢字 作者:李文華 -------------------------------------------------------------------------------- 【12月30日訊】文字作為人類文明的標誌,代表著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和發展水平。近來隨著全球化信息的日益發展,特別是電腦技術的普及,人們開始尋求一種能全球通用的文字。作為國際語言,必須用意符而不能用音符,因為語言千差萬別,而超越語言障礙的表意符號、表意文字將容易為全人類接受,因此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了漢字,因為漢字是全球唯一存在的符號文字。 漢字不同於其他文字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符號性和全息性,每個字的本身都包含著豐富的信息量。漢字一般分為三類:象形字(如日字),意形字(如明字)和聲形字(如爸字,意為父,音為巴),許多人陶醉在漢字精美的內部結構中,認為每個漢字就像一首動人的詩,一幅美麗的畫。現代科學發現,漢字有著比世界其它文字更先進、更適合電腦化原理的內在規律。隨著人類現代化的發展,漢字所獨有的圖形特徵、智能化傾向和視聽識別的優越性,將表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科學家還發現,現代科學的邏輯結構與五千年前發明的漢字邏輯結構同出一轍,漢字具有現代系統工程的充分條件,是最先進的文字。難怪人們稱漢字的發明為中國對世界最傑出的第五大發明。 科學家還發現,中華民族的聰明與其漢字結構有密切關係。由於人的左腦管邏輯,右腦管藝文,當中國兒童學習漢字時,無意中就在開發人的右腦,使其更聰明。1982年5月,心理學家查德林博士在全球最著名的科學雜誌《自然》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強烈轟動。他對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國兒童智商進行了測查,發現歐美四國的兒童智商平均為100,而日本兒童平均智商為111,原因是日本兒童學習了漢字。日本的石井勛教授在其《幼兒智力開發法》一書中指出:他多次反複測試的結果是,日本的孩子小時候如果不學漢字,他的智商也和歐美兒童一樣是100。但是學習了漢字,情況就不同了:如果從5歲開始學起,到入學前一年,智商能達到110;要是從4歲開始學起,學兩年,智商能達120;若從3歲開始學習三年,智商能達到125至130。所以一位法國教師說,“教法國孩子學習漢語文字,主要目地不在於掌握另一種語文工具,而是通過學習漢字來開發法國孩子的智慧。” 澳大利亞盧遂現博士還發現:"漢語文的語法最符合數學的語法。數學只有10個數字,能表現一切數值,一是靠層層靈活的組合,二是靠變動符號的次序,三是靠一詞多性。漢語漢字正是依靠這三條,只有7000左右個字即可應付現代社會的一切方面,這是中國兒童數學智商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漢字也是最能增進人聯想能力的文字。有學者在其“漢字全息教學法”中詳細講解了漢字造字的精妙,比如說“儒”字,從字的偏旁部首來看,從人從需,講的是人的需要,人需要甚麼呢?一需要食物,二需要教育。營養食物從母乳開始,教育從孺子開始,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組成,並且與‘乳’同音。再說‘羞恥’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從羊),看起來醜(從醜);恥字表示責備人時的話:你耳朵還沒聽到嗎(從耳),還不止住你的行為嗎(從止)?再舉些抽象意義的字,比如‘存在’二字,存:‘有’和‘子’的重合。有子即存,延續生命。存音通寸,指寸寸光陰,存字是指時間的,意味著一代又一代走在路程上,一代傳一代以至無窮;“在”是‘有’和‘土’字的重合,有土即在,這個字是指空莘的,土即何處鄉土的意思。在音通載,象徵著人和所有生命都共載在諾亞方舟上,向著不可知的目標前進,這裏揭示的問題很高深,涉及到人來自哪裏到哪裏去的問題,所以光“存在”二字就能給人帶來無限的遐思。 漢字還有個最大的功勞就是維持多民族的認同問題,中華帝國五千年不分裂的問題。同是中國人,可上百種方言之間的差距,遠遠超過歐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差異。為甚麼使用同一語言的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早已四分五裂,而操如此不同“語言”的中華帝國卻能存在幾個千禧年而沒有分崩離析呢?當羅馬皇帝的子民們用拉丁字母拼寫自己的方言時,就出現了西班牙語、法語、意大利語等語言,隨後羅馬帝國也解體了,拉丁語也漸漸死亡了。為甚麼這種情況沒在中國發生呢?語言學家把這歸功於漢語的十分獨特的方塊文字。漢字不論是刻在龜甲上,鑄造在青銅器上,刻寫在木簡上,還是書寫在紙帛上,五千年來漢字的形態在變,但漢字不表音而只表意的特性沒有變。不管漢語的語音和語法如何變化,不管漢語的方言如何龐雜,統一文字的“書同文”特點沒變,這就有效的維持了中華民族的統一和中華文化的繼承發展。 語文和宗教是一個民族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兩大基本屬性。對中國人來說,語文屬性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宗教屬性要大得多重要得多。中國語文之所以對中華民族的凝聚起著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語”與“文”是脫節的。所以一旦廢止漢字,用字母來拼寫漢語方言,那麼中華帝國就會不復存在,中國就會分裂成許多小國。 傳神的漢字讓人想起了一個古老的故事。“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發明漢字時,天上落下了小米,夜裏都能聽見鬼在哭泣。因此有人說,傳神的漢字就是神傳的漢字,是神傳給我們中國人的特殊禮物,在認識漢字的神奇後,我真的相信這個說法,那您呢? |
| 回應﹕ 可以,可以,這篇文章足以證明:德不孤,必有鄰也!看來抱著金飯碗的乞丐們也該認真反省一番了!究竟是繼續討飯?供著當做傳家寶?或是用來創造一番事業? |
| #5202 留言者:迷途學生 [2005-01-15] |
| 主題:概念分類 朱老師: 在老師的不同著作中,找到不同版本的概念分類表。請問哪一個版本是最完整、最準確的呢?謝謝! (1)智慧之旅:金秋-七、概念 http://www.cbflabs.com/book/wisdom/ html/dhdf7.htm (2)層次論:附錄一、概念分類表 http://www.cbflabs.com/book/cengci/ cengci/cenci4.htm (3)漢字基因:第二節-漢字基因分類 http://www.cbflabs.com/academy/ han_dna/han-dna-topic.htm#sec02 |
| 回應﹕ 時有先後,數有順序,世事之必然也。孔雀開屏,其美何如?人所能效法者幾乎?夫雞鳴不斷於風雨,老朽之敢於先天下之知而言,非為彰己,乃為催眾以醒也! 有原則之人(若無可免談),人生唯原則不變;因原則而有方向,方向不可常變;方向每變,徇為細節、技術;變之適以全之,更接近原則也。 《智慧之旅》完成於1984年,書中曾云及來龍去脈。當時羈美,因決定返國「服務」,而「文化大革命」餘音嫋嫋,友人咸謂此去必將化身異物,對老朽之夙志有礙。然老朽一生不為己謀,斯乃原則也,故將所知所見,書之成冊,以留諸有緣。 1990年,老朽「全身而退」,返台後隱居都蘭山下,擬著書立說以明志焉。待再閱該概念分類,頗多舛誤。既已公佈,幸無人聞問,據而改寫,遂有《層次論》之「修正版」,並於1998年出版併入《智慧學九論》之中。 既來文傳,漢字奧秘仍如秦皇之墓,深埋地底。老朽見時機已至,著手整理,擬為「杏娃」謀。又於2001年重新規劃,是有本網所載「漢字基因」也。 此先後之變,自有此「概念」始,凡經三十餘年,老朽無日不語、無語不聲嘶力竭焉!曾以為大道得昌,賢者必絡繹於途,殊知空谷足音,行者自聞,空負青山綠水。 去年底沈紅蓮開始設計「中文自然語言」程式,為了實用,除了將字加全外,又作了部份調整。今分類項目依然,細節小有出入,唯已成為「產品」,將不可能再行公佈矣! 是以,若問:「哪一個版本是最完整、最準確」,答案是第三「漢字基因」。根據沈紅蓮實證結果(老朽理論派,若無沈先生,充其量可承襲老莊衣缽也),以之用於「電腦理解」,已綽綽有餘。奉勸有心人士,不妨捷足先登(於「易理講座」等錄音中,尚有若干線索)。 老朽兩袖清風,無功無德,但於漢字基因中,字字真言。待今年工作告一段落,古稀之物,行將掛網遠颺。有緣無緣在今朝,多得少得無非寶,有問速問,時機難再! |
| #5230 留言者:黃曉玉 [2005-01-20] |
| 主題:[昱]為何 昱的字義為何? |
| 回應﹕ 「昱=日+立:太陽之立、所立」,光明、光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