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3 留言者:阿奇 [2009-02-09] |
主題:答#9298作業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想法。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想法」。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以之衡量事物。 所餘者:「有紋路規律,供認知。」與「想法」。 3,調整: 「理想」=規律及認知的想法。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立法以律人,故立法之理想條件乃人人有共識,願意??牲部份私利,遵守訂定之規範以換取社會生活之安定。 |
回應﹕ 一、誰的「想法」? 二、「人人有共識」不可能,連「安樂死」都行不通!犧牲?誰願意?遵守?空話! |
#9312 留言者:小白 [2009-02-08] |
主題:重做#9298作業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之結果。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之結果」。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有紋路,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形相在心上 所餘者:規律,相互激盪之結果。 3,調整: 「理想」=與規律有關之願景。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立法之理想條件有三:其一是亂象已嚴重影響民生;其二是立法者無私且具判斷力;其三是執法資源充裕。 |
回應﹕ 一、「願景」可,「與規律有關」何解?如小青年戀愛之理想對象與何種規律有關? 二、其一非「理想條件」,而係「急切需求」。 |
#9311 留言者:阿勇 [2009-02-08] |
主題:作業試答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的結果。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的結果」。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以之衡量事物,形相在心上。 所餘者:「有紋路規律,供認知」與「相互激盪的結果」。 3,調整: 玉有紋路規律,符合人之願望。 故「理想」=符合願望的想法。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立法之理想條件有三:一為社會對立法有共識;二為政府得賢良輔助;三是人民支持政府。 |
回應﹕ 一、正確。 二、不確。與立法無關。 |
#9310 留言者:修行人 [2009-02-08] |
主題:提交作業 請老師指正!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2,選擇交集: 定義之對象:「有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交集者:有規律,以之衡量事物,相互激盪。 3,調整:思考出一定的規律,以之衡量事物。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1,教育普及,人民的素質好。 2,有運作良好的政治體系。 3,立法者有高道德水準。 |
回應﹕ 一、不確。(參考9311) 二、正確,但不夠「理想」。 |
#9309 留言者:秦漢唐 [2009-02-08] |
主題:答#9298則作業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相互激盪之結果。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相互激盪之結果」。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紋路,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所餘者:「有規律」與「相互激盪之結果」。 3,調整: 「相互激盪之結果」=想法。 「理想」=人之主觀+客觀規律+想法=主觀上採用客觀規律而達成之想法。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立法之「理想」條件有三:一是社會對法律的明確需求,二為高效精確的立法程序,三乃客觀無私的超凡立法者。 |
回應﹕ 一、正確。 二、正確而不「理想」。 |
#9308 留言者:阿勇 [2009-02-08] |
主題:問定義觀念之法 「漢字基因字典」存有微言大義,學生想學,但覺得還不熟習。雖然上則作業已過,但學生於比較之下發現自己所答與老師大相徑庭,故不揣淺陋,茲列出上則作業之思考過程,敬希老師指正。 一,以定義「律法」為例: 1,萃取主題: 律=行為有所循,法則。循規範而為;如律人、律己。 法=水之去,依循一定方式、規律、準則也。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行為有所循,法則。循規範而為;如律人、律己。」與「水之去,依循一定方式、規律、準則也。」 淘汰無交集者:律人、律己、水之去、規律。 所餘者:「行為有所循,法則。循規範而為。」與「依循一定方式,準則」。 3,調整: 漢文憲法有先到者先解,後到者為補充不足之規定。故定義「律法」必以「律」為重,「法」為輔。 查「律」=「彳」+「聿」=行為+循。可見「行為有所循」為其本義,有必要保留。為使一致,「依循一定方式」在此棄用。 調整後得「律法」=規範行為的準則。 二,比較: 老師公佈的答案是「律法」=遵循某種規律之法(律人以法,律重於法);「法律」=以法律人之規範(以法律人,法重於律)。相較之下,學生的答案卻大錯特錯,反為接近「法律」之定義。 學生犯錯,卻仍不知錯在哪裡,慚愧之極。請老師指正。 |
回應﹕ 分析「規範行為的準則」: 此句有兩種分法:1,規範+行為的準則;2,規範行為的+準則。 「規範」意指有一主體進行某種「規定之範疇」;全句係用、限為:「規定行為準則」。 「規範行為」指上述範疇為「行為」;全句係體、意:「規定行為」的一種標準原則。 於「定義」時,同一句已有兩種解釋。持兩種見解者打起官司來,必然血肉橫飛!故老朽一再強調:「觀念必須清楚」,若以此「立法」,其法能施行乎? 分析「法律=以法律人之規範」: 「以法律人」之斷句極關緊要,若「律」之概念僅具體而無用,則此句不通(換今日文法概念:句中無動詞)!是故,老朽發現字典之錯誤,而修訂之,令「律」之概念有「用」焉。 「以法」為主、「律人」為用,是法律之要旨。 問得好!有疑應問,始知定論!老朽事忙,難究各位之知與不知也(已言者不贅)!文字之精妙無與倫比,常一字之差,相去天涯。然而,在老朽建議之方法下,漢字由基因、概念、觀念、文句、段則、章節逐步而升,可以視為一種「概念科學」。老朽願在此孜孜傳授,係因感悟漢文化之偉大,不甘雌伏也! 汝個性強硬,不幸素習西式教策,故與漢學杆格難契。前已因「心中嘀咕」被老朽除名,因見汝好學,特此網開一面。斯乃教學之技巧,蓋人貴「真誠」,不懂可問,但不應「腹誹」!不妨查閱過往留言,老朽是「問無不答」,但也「堅拒贅言」。至於學習之道,用心、用腦、用手,積久自成! 須知,當今「科學」只有數百年歷史,當牛頓之萬有引力尚有蘋果階段,人們所討論者,恆為牛頓的「鍊金術」!老實說,若非1869年門得列夫發表「化學元素週期表」,科學只是亞里德的幻想(非理想)!所以,漢文化的發揚光大,須待後人將漢字基因研透!斯時,老朽隱居九天之外,猶得以漢碼與此間溝通也! |
#9307 留言者:小兆 [2009-02-08] |
主題:重作#9298則作業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以之衡量事物、形象在心上者。 所餘者:「有紋路規律,供認知」與「相互激盪」。 3,調整: 所認知的規律,互相激盪。 「規律互相激盪」代表本身所知的規律有實現。 「理想」=所認知的規律,得以實現。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1,立法者完全明瞭人心和社會的變化因果。 2,立法者皆大公無私。 |
回應﹕ 一、未必實現。諸如老朽之理想,於瞑目之前,尚不得實現也! 二、1,不可能! |
#9306 留言者:乾乾 [2009-02-08] |
主題:試答#9298則 朱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您指正。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以之衡量事物。 所餘者:「有紋路規律,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3,調整: 有紋路規律,供認知。故理為符合認知的規律。 想乃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產生之結果。 「理想」=符合認知規律的想法。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1,立法以平安幸福為目的; 2,立法以倫理道德為基礎; 3,立法以符合自然為方向。 學生 敬上 |
回應﹕ 一、見9304則. 二、1,什麼法不是?2,怎麼達成?3,如何符合? |
#9305 留言者:小兆 [2009-02-08] |
主題:試答#9298則作業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以之衡量事物。 所餘者:「有紋路規律,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3,調整: 「理想」=在心上相互激盪者,為本身所明白的規律。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1,假設立法者完全明瞭人心和社會的變化因果。 2,立法者與執法者皆大公無私。 3,執法者有能力,且有足夠資源,可以貫徹法律的規定。 |
回應﹕ 一、萃取尚可,交集中「形相在心上」應淘汰。調整有誤。 二、字數超過。 |
#9304 留言者:小白 [2009-02-08] |
主題:#9298作業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之結果。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之結果」。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有紋路,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形相在心上 所餘者:規律,相互激盪之結果。 3,調整: 「理想」=符合規律之願景。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立法之理想條件有三:其一為時值亂世,人民無能自律;其二是生存環境受威脅;其三是立法者知止,拿捏恰當。 |
回應﹕ 一、若欲「符合規律」則必先「具備規律」!既已具備規律,何必再立法以符合之? 二、若係治世呢?日常生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