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06 留言者:紀大過 [2013-03-03] |
| 主題:慚愧 老師您好: 自上則留言後,學生即不時反省,老師所言之「尊榮寧靜」讓學生深覺慚愧! 也許在極小的方面有一點影子,但大多數不是這麼一回事。既是要「考」,自然是因積習至深之故。佛在地藏經言:「南閰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當學生試著轉化自己習性時,卻發覺習性總是時現時隱、時浮時沈,難以調伏,也才深刻體會自己竟是如此剛強。 學生約略了解所考為何,老師亦多有著墨,若能跨越此線,或可得老師所言寧靜之境,可惜手無慧劍,這一線硬是斬它不斷。有時是捨不得,甚至有時是不想捨得,剛強若此,又如何能轉識成智,從而達到內心的寧靜呢? 很感謝老師的鼓勵與高看,只是事實與老師所言相違,學生自覺有愧!當然學生會繼續在行中力思改進,減少沈淪,希望有一天真能達到「尊榮寧靜」。 |
| 回應﹕ 「尊榮」指外表,「寧靜」係內心,不論內外,皆是自性自行,無須慚愧。以汝所為,能堅持正道,即是尊榮;能自我反省,更是達到寧靜前必經之途徑。邪魔植根於社會,其性不僅剛強而且霸道,若人稍加退縮,即將步步沈淪。因此,人生如逆水行舟,考試則猶似戰場,不進則退、非勝即敗,絲毫鬆懈不得。同時,做人宛如鑄劍,慧劍即是自心,捨不得要捨、捨得更要捨! 其實,人只要看清楚了佛示:「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念無常、觀法無我」,白馬過隙,一時非永恒,繼續調伏就好。 |
| #11108 留言者:傑克 [2013-03-06] |
| 主題:本來 先生好!敝人以為「人為物所惑不識本來,因為本來無一物」。如此敘述是否適當?謝謝! |
| 回應﹕ 文字語言有其適當性,以所述而論,若謂之「斷章取義」尚不知該章何方;若以哲理言之,其邏輯頗待商斟;若視為作文,其文不通、其義難詳。故而老朽認為:極不適當。 蓋:「人為物所惑」係一課題,惑後識不識「本來」,又係另一課題。此二者為一句,不知是「人不識」、或「物不知」,且「本來」更不知是外太空何等神聖!再加上第二句「因為本來無一物」與前句無涉,若「無一物」,人自不識、但「為物所惑」則自相矛盾;更糟糕的是「因為」不知為何,「因」無因難為也! |
| #11109 留言者:傑克 [2013-03-07] |
| 主題:感謝指正 感謝先生不吝指正!敝人將謹記、反省之! |
| 回應﹕ 文章代表人生,慎思慎為,始能任重道遠。 |
| #11110 留言者:無知 [2013-03-09] |
| 主題:续#11103之问 #9234則中,已聞先生之高見,心有戚戚焉,但未得其理,懇請先生不吝賜教。 |
| 回應﹕ 哎呀!哎呀呀!人老珠黃、曲終人散,怎堪憑欄清唱?#9234則乃09年之作,當時青春方逝、老秋能飯,故未甘蔫伏,遂而作怪焉!今道山隱約在望,而人間霧霾深重,主觀客觀悉一觀,事理文理齊付天理!老朽心空腦茫,行將駕鶴,優劣是非無非空,高見已化輕風矣! 若問人世荒唐事,罄竹安可盡書?十數億生民嗷嗷待哺,千餘年文化悄悄煙滅,豈是三五英豪可挽狂瀾?胡、朱之輩,無非過了河的石頭,大石小石、壽山石崑崙石,皆為石也,其石與老朽等餘石何異?且石之為石,只供近觀,苟放眼遙空,青山大河尚難分辨,何況碎石? |
| #11111 留言者:漁儿 [2013-03-10] |
| 主題:表意(6) 學生從第一則留言起(# 7895)就在向先生請教「意」,到如今終於感覺對漢字的「表意」有所領悟,當然進一步的理解,還須下許多的體認工夫。 這裏,學生想總結一下漢字象形表意的請教: 以文字論,漢字=字義+字理+字意。從概念認知角度,概念之外延=字理+字義,概念之內涵=字意+字理;就思維方式論,垂直思維=字理+字義,水平思維=字意+字理。 簡而言之,漢字具備了「天理、地道、人心」之完整結構。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意者心上餘音也,文字所達,無非音餘,所述完確,已得箇中三昧矣。是知,各民族之間,因長時期生活之積累有別,形之於生活上是稱風俗習慣;貫穿在認知及思維中則是文字。風俗習慣一見即知,逐日可得;認知思維唯潛心探求始證。西人因缺「思維文字」,故將風習與文字統稱為「文化」,訛之又訛焉!如今華夏旱魃為虐,江淺河涔,無知之輩不得不向西人投降了。 所幸「天理、地道、人心」無缺,千載玄奧代代相傳,遲早將華開九洲,勿慮也勿慮。 |
| #11112 留言者:網主 [2013-03-13] |
| 告網友: 方才在網上見到一篇妙文,其文歌頌耶蘇基督偉大至極,說耶蘇是人間最了不起的「義人」,因為漢字之「義」,是犧牲自我。耶蘇為了救世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正符合漢字「義」的本意! 人們崇拜義舉,民德歸厚,世間多福。老朽素知世人皆主觀之輩,各有所見,本無可厚非。但不幸大義不容小覷,似此愚目混珠、以訛傳訛之餘,豈不污衊了千古高風亮節之義人? 查基因字典:「義=羊我,犧牲小我,不顧私利的行為」,其中「犧牲」意謂奉獻生命,代表其「生命終結」。蓋因寶貴之生命終結,不能復生,其代價之大無與倫比!苟人願為某種目的奉獻一己的生命,姑不論是什麼目的,其犧牲之行為,可稱之「義舉」;當然,「不顧私利的行為」未必需要犧牲生命,但不顧己利必非「以圖後利」!準此,任何行為涉及利益,絕對不可稱為「義舉」! 基督耶蘇是個偉人,也是個成功的生意人,他精明的「犧牲」後果是「復活」。因為他的死而復生,導致無數信徒的崇拜與追隨,但卻與「義」無關!老朽於世無求,與人無爭,但對漢字的維護從不後人。故此,雖云棺木已然就緒,但於義必為,正誤於此,是休而未朽也! 網主人白 |
| #11113 留言者:漁儿 [2013-03-14] |
| 主題:愛 和國內友人談及「愛」,友人感歎:現今人們感到太缺乏「愛」了。 學生不禁想:「愛」是人類區別于動物、與生俱來的能力,為什麼現今人們會有如此強烈的「愛」的饑渴感?學生以為,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于逐物中把自己的「心」給丟了,於是,對「愛」的真正含義越來越缺乏瞭解,「愛的能力」自然無法發揮出來。關於這點,簡體漢字的「愛」把「心」給簡化掉了,就是明證! 于繁體漢字,愛=受+心。愛者,受心,領略他人之心,用心承受他人。 于中國傳統文化,「仁」闡釋對人之愛,「孝」闡釋子女對父母之愛;「慈」闡釋父母對子女之愛;「悌」闡釋兄弟姊妹之間的愛等等。也就是說,「愛」是建立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建立在對人性的認知上的,而此認知的出發點就是「心」。 如果我們把「心」給丟了,如何能瞭解「人」?又如何能瞭解「愛」?學生以為,解讀為什麼簡體漢字把「愛」中的「心」給簡化掉了,可能有助于我們回答:為什麼現今人們感到太缺乏「愛」了。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為什麼現今人們感到太缺乏「愛」了?因為人放解了「性」、誤解了「心」、曲解了「愛」故!蓋人本獸,「獸性」僅具需要與佔有,及至草創「文明」,社會精英們深知人類必須加以約束,遂設計了一些避免獸性發作之規範。於是,「獸性需要」被分解為「性、戀、愛、情、慕」等等不同層次之「感受」,直至「文明解體」。 當今,物質文明已登堂奧,嶄新的金字塔遍佈全球,人類社會未解體亦不遠。「精英」被青春推翻了,「感受」被物慾取代了,傳統規範被商場出賣了,癌症末期癥兆全面擴散了!政治由只顧食色的平民作伐,在利益既得「共主」的操縱下,「貴族」撐腰、「議士」(知識分子)承膝、「愚民」皆大歡喜;宗教也式微了,取而代之的是惶惑的迷眾,以及混水撈魚的邪教;至於思想,宛似山間的清泉,原本就經不起污染,一旦言論自由,水星火星人人各唱各調,天籟風然。 今人者,「返祖進化」之采獸也!「性、戀、愛、情、慕」等等不同層次之「感受」又再度還原為「獸性需要」,且「一性獨統」!如此,「共主」們才能恣意壓榨、「貴族」們才能全心享受、「議士」們才能振振其詞、「愚民」眾才能大聲狂呼:「我要自己作主!我要佔有一切!」 既如此,誰管「愛」是施心或受心?反正一應食色,自己佔有才作數! |
| #11114 留言者:文飛 [2013-03-17] |
| 主題:關於團隊協作 朱老師, 您好! 社會以家庭為單元,經濟以企業為單元。不論家庭與企業都是一個組織,一支團隊,都在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理想,共同前行。個人能力再強,但精力有限,只有團隊協作才能更好作為。想向老師請教三個相關問題: 其一,怎樣才能組建出一支好的團隊? 其二,怎樣才能帶領出一支好的團隊 ? 其三,領導與管理有何區別? 謹祝安健! |
| 回應﹕ 好問題!大問題!好大的問題!任何人能回答而做不到就叫做「理論派」;而不能回答卻做得成功的,是謂「命運流」;那麼,說到做到又當如何?時到今日,老朽未之見也! 為什麼?說穿了,涉及一個簡單的大道理:世事常變、永變,所謂的「好」,只是「暫時狀態」。 既有問,老朽當答。只是千古以來,人類發展的知識,無一不與之相關。尤以如今大學設有管理學院,而且分門別類,洋洋灑灑,學者專家滿天飛,老朽焉能一語道破? 且先定義一下「好的團隊」:「好=符合理想;團隊=若干人在某種目的下結合為一團體、隊伍。因此好的團隊必須有各種適當的人才;有共同的認知(由於每個人對「概念」的認知不同,所以「共同的目標、理想」往往只是外表的「相互敷衍」,一遇到認知的衝突,就土崩瓦解);有容忍的精神(能容忍才能團結)。」 一、怎樣才能組建出一支好的團隊? 1,從系統工程的角度看: 一個由人組成的系統,若要達到「最佳效率」,必須顧及「人性需求」。 1-1,人需要生存、生活,生存賴物質、生活要精神。 物質條件可用金錢滿足,但人在滿足情況下容易陷入懈惰,恰到好處極難。 精神條件人人有異,唯有在解除痛苦的期望中,能獲得無比的興奮。 1-2,團隊要有明確的目標,尤其要事先充份的溝通,彼此對目標的「認知」全同。 即令「認知全同」,最好形諸文字,以免時過境遷,記憶不一。 1-3,團隊需要適當的人事組合,基於分工,各層內涵有別,要配置適當的人才。 原則上有金字塔堆棧式、平行分配式、分組作業式等,當視工作性質而定。 高層領導能力要高,中層工作能力要強,低層要能服從命令。 2,從人性角度看: 人是一種生命體,「工作」只是工業社會的生存方式,人係不得已始為之。 2-1,每個人有不同的個性,組建團隊時必須慎重。 有人天生不能合群,或因自閉、放蕩、貪逸、固執、喜鬥、不良嗜好等。 有人心性反覆,精神不穩定,自視太高,判斷能力低落,生活習慣特殊等。 2-2,團隊之成功與成員的品德水平有關。 品德是壓抑個性的教養成果,認識人之品德則是組織者的基本功能。 2-3,工作有其特性,應與人之生理、心理全面配合。 3,從組建者的立場看: 能識人、識事、識任,有遠見、魄力、耐心 4,從環境的背景看: 工商業社會變遷無常,其產品大約每三十年一易,而學校教育難以適應。 故工作成員除必要的條件必須符合外,餘者應以環境情況為主。 二、怎樣才能帶領出一支好的團隊? 主事者要:正直、果斷、權威、包容。 三、領導與管理有何區別? 領導是對人,管理則對事(人不能管理)。對人要瞭解人性以及對方習性;對事則須瞭解各種事件的因果。 |
| #11115 留言者:乾乾 [2013-03-18] |
| 主題:三字經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最近有感于三字經的偉大。自古作為兒童開蒙的教材,實在是精妙無比。因為漢字一字一義,三字相連,就成結構,就能代表萬事萬物了。一如形意拳的三體式,是所有功夫的根本。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短短三百余字,就把五千年中國歷史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惜我們小時候沒背過三字經,花了好大功夫才記住一點歷史的皮毛。 現在的中國人,開口閉口各種知識技術、國家大事,講的人費勁,聽的人更是吃力。說到底,就是文字的基本功不足。不知何時小學從新開始教授三字經,那才是中華文化之福啊。 以老師上一篇文章為例,學生為了記憶方便,也為了練習一下三字經的格式,整理如下: 團隊管理學 一,好團隊,須人才,人才備,認知同,能容忍,團隊成。 1,團隊者,首系統,人所聚,達效率,顧需求。 1-1,人之需,存求物,活在神。 物用足,人即惰,恰好難。 精神者,人人異,痛苦除,無上樂。 1-2,目標明,先溝通,認知同,形諸文,以備案。 1-3,人事者,基分工,層次別,配人才。 堆棧式、分配式、分組式,視事定。 高層領,中層能,低層從。 2,次人性,人有命,為生存,不得已,始工作。 2-1,個性異,組團隊,須慎重。 不合群,或自閉、或放蕩、或貪逸、或固執、或喜鬥、或嗜非,各有因。 性反覆,精神顛,自視高,判斷低,習慣殊,各有異。 2-2,團隊立,成功否,在于德。 品德者,抑個性,教養成。識人品,德者居,組織者,基本功。 2-3,工作者,有特性,合生理、配心理。 3,組建者,最為重。能識人、能識事、能識任,有遠見、有魄力、有耐心。 4,大環境,是背景。 工商業,遷無常,其產品,三十年,全變易。 二,領團隊,主事者:要正直、當果斷、有權威、能包容。 三,領導者,與管理,有何別? 領導人,管理事。解人性,及習性;各種事,達因果。事理明,即智慧。 學生 乾乾 敬上 |
| 回應﹕ 很好,學以致用,其道大矣。只是用字重覆太多,且未押韻腳,不符「三字經」之規律。此外,這篇內容太簡陋,老朽前文,不過臨時交差,價值不高。此類練習極具意義,再若慎選佳文、注意尾字之音韻即可。 |
| #11116 留言者:漁儿 [2013-03-21] |
| 主題:集合 因感覺對概念認知有所領悟,學生想回頭來進一步解讀「集合」,這個數學中的核心概念。 從認知的角度,一個概念的完整定義應包括「內涵」與「外延 」,問題在於,人們現今認可的「外延」與「內涵」並沒有本質的區別(留言10877),於是,於概念的定義中,「外延 」事實上是名存實亡的。 數學中的「集合」是「由具有某種性質的元素構成的整體」,此定義只是概念的「內涵」,即回答「是什麼」。若要談「外延 」,就得回答:什麼是「具有某種性質的元素、構成的整體」?即「什麼的什麼」、「為什麼」? 於「羅素悖論」:假設所有不以自身為元素的集合構成了一個集合,問:該集合是否以自身為元素? 對於該「集合」,如果從「外延 」的角度考查,就會看到就會看到「所有不以自身為元素的集合構成的整體」 超出了「集合」的定義,因為在「集合」的角度,此「構成的整體」是不確定的,所以,問:「所有不以自身為元素的集合構成的集合」是否以自身為元素?只是個偽問題。 可見,「羅素悖論」問題的關鍵在概念認知上,即源於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的混淆。但據我所知,西方科學到現在還沒清醒認識到這點,其補救「悖論」的方法始終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之舉。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老實說,要討論「集合論」,老朽力有未逮矣!在觀念上,「集合」應是數學專有名詞,而老朽自從初中草創了個「系數論」、把老師的大牙笑掉後,再也不敢舞爪了! 以往所討論的「內涵、外延」,老朽認為(當然是一家之言):「字意:文字所代表之概念內涵;字理:文字內涵之相關影響;字義:為何文字有此內涵? 」至於汝所問:「如何理解概念之外延?概念之外延,是否指概念的分類?」以老朽所知,不僅是的,而且還具有「字義」上「為什麼文字有此內涵」的必要因素。 為什麼是「文字內涵的必要因素」?答案很簡單,內涵有限、而外延無窮是也!老朽所作的「概念分類」,就是為了將所有的人類認知與自然法則籠而統之地設計在「漢字基因」裡(是言芥子納須彌)。雖言籠而統之,其中有大道在,是乃易理之0、1二分法結構。根據二分法層層架構,如果設計得「天衣無縫」,必可捭闔縱橫,將所有概念一網收! 由於老朽先天具備「出世」的根性,認定人生係如夢之臨時考場,能得六十分已心滿意足。偏生幸或不幸得與沈子為伍,她是功不分鉅細、德無論大小,凡考必爭取一百!於是乎,雲驤風聚,老朽不得不揚鞭自驅也!「概念分類」本未竟功,擬留供自己老來自娛用,孰料沈子已據而設計了「漢文理解系統」,居然有模有樣,成為圖文系統的大腦!如之奈何? 近來,沈子又完成了中華常識大庫,大致上(細節老朽不知)是以「概念分類」的二分結構、外延至無盡,用「動態資料庫」(老朽的另一個思餘)的形式而得。準此,這種「集合」已經遠遠超過「數學」概念之外延矣(如:「平行四邊形」,其內涵為「有四條邊,兩組對邊互相平行」,而其外延指一切正方形、菱形、矩形以及一般的平行四邊形)。 所以,「內涵」與「外延」之觀念的確有待革新!但已非老朽所能勝任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