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3 留言者:阿勇 [2009-12-28] |
主題:網站建議及智慧學問題 一,網站建議: 學生發現「罟網鴻爪」現只顯示八個分類,原有的「罟網全覽」及「其他事項」兩個分類皆隱藏不見。如網友現時希望閱覽以上分類,必先進入「鴻爪搜尋」版面,才能如常進入。故希望能夠更新「罟網鴻爪」內各分類之版面,以方便閱覽。 二,有關《智慧學》之問題: 自序、第一區、第三段: 原文:「人是一種與環境相共存、於主觀而獨立、於觀念以認知的生命體。」 原文包含「與環境相共存」、「於主觀而獨立」和「於觀念以認知」,並各以「頓號」分隔。此三者於一句中同時並置,是否因為他們有特殊關係?學生想來想去都想不懂,希望老師能夠解惑,謝謝。 |
回應﹕ 一、謝謝,當交網管處理。(網管補)已修正,謝謝。 二、此乃「人」與「環境(天)」之三方面關係,1,天:共存。2,人「主觀獨立」。3,地:觀念認知。蓋「人」之特色,乃宇宙中唯一能將環境剌激轉化為抽象訊息之生命體。假定宇宙是一「剛體」,意謂宇宙「一體通透」,如斯,比較易於理解;再假設人所認知之抽象訊息於能經由「個人」之主觀、通透外在環境,渾成剛體,遂可稱為「人與環境同存」。 簡單地說,要以簡單地文字描述繁複的宇宙,不得不用三維之結構來說明也! |
#9642 留言者:常溯 [2009-12-26] |
主題:立標簽與否? 據#9620留言,狐狸網友向先生請益,該如何學習?先生已簡明地列出如下的學習順序: 一、漢字基礎: 字易、漢字基因工程、漢字基因字典 二、小說 巴西狂歡節、東尼!東尼!、智慧之旅、宇宙浪子 三、藝術 多媒體劇作導論 四、心志 經書錄音 五、綜合 罟網鴻爪、罟網雪泥、古文觀止錄音等 六、資訊 中文電腦漫談、組合語言的藝術、中文字形產生器 七、思想 老子止笑譚、易經明道錄、易理探微、智慧學九論、層次論、智慧學 當今所謂的「博客」、「部落格」皆盛為文並立標籤,好拜搜尋功能之所賜,多得讀者光臨,實乃滿足自己。若罟網立了標籤,雖是大開方便之門,但恐眾人忽略先生明白告知學習的順序,導致眾人盲修、瞎修,只取主觀所愛。故請先生三思,是否有為罟網立標籤之需要?倘若不能細細體會先生一路走來的路程,標籤之功能或許僅是道中人的方便之器。 |
回應﹕ 標籤之設,係專為「罟網留言」之分類用,至於其他項目已可由各檔名稱分辨,無須標籤。蓋本網內容廣袤,目前已有千萬餘言。如不分類,全部掠看一遍,須一年多時間;而且,留言中各類雜陳,分身必缺,唯用標簽可面面俱到。因此,若欲「全覽」,可選「罟網鴻爪」,而「罟網雪泥」則係性質略異之八類如: 做人做事:討論為人處世。 觀念文化:討論思想認知。 知識技術:討論技術知識。 利害風雲:本室工作記實。 漢字精華:討論漢字精義。 宗教人生:討論宗教內涵。 浪子心得:討論宇宙浪子。 藝術戲劇:討論電影戲劇。 其他事項係無法分類或內容不明者,聊為一類,以保其全. 謝謝建言,所言甚確:「若罟網立了標籤,雖是大開方便之門,但恐眾人忽略先生明白告知學習的順序,導致眾人盲修、瞎修,只取主觀所愛」。然而,世事利害交雜,利中有害、害中有利。於留言中,老朽發現如「藝術戲劇」,並非人人喜愛者,而一些分鏡劇本長度驚人,閱覽頗為不便。 此外,「宗教人生、浪子心得、漢字精華」範圍較偏,也必須分離,以供有心網友鑽研。「利害風雲」更是本室工作記實,其中血淚交織,看了令人感慨不止。分類後,主題集中,對問題之分析更為清晰,有利閱讀。 至於老朽所著各書之閱讀順序,請見#1724則。 |
#9641 留言者:你我他 [2009-12-26] |
主題:「思因」之心得報告 朱老師: 您好! 學生我數月前讀到老師於「#舊 14 」則留言,其中說到『若「思其因」,人心止,腦則靈明也。「思因」者何?從漢字基因而論,是「因在心上=恩」也。人思恩,世事恒美,已廣積善緣矣!思恩圖報,是種善因矣。如此因因果果,人必「知足」,知所往,是「天堂」之唯一捷徑也。』 我對此感觸頗深:「思因」乃老師所論『訓練「垂直思維」之法』,世事人生無非因果,「思因」則知恩,「思因」之教育意義非凡。 我將此「思因」之訓練貫穿到自己「修身」、「處事」上,又在本人目前教學工作中訓練學生「思因」,自覺效果較為明顯(部分學生能信受奉行此「思因(恩)」訓練,吾期以其能磨礪十年;又曾就此「思因教育」撰一數學教學小論文,獲一「慧眼」好評,吾需繼續探究)。自覺此乃「大道」。 特報告此一心得,敬請老師批評指正。 學生 你我他 敬上 |
回應﹕ 很好!恭喜!此確係「大道」,有待發揚!蓋「知恩」乃做人之根本,「倫理道德」由此而生。設若已參透「思因」之由,可對四維八德一一剖析,當會發現,若非人之知恩,其與木石無異(連禽獸都知趨向「衣食父母」)!而木石雖一本自然,但對人類社會則不啻全盤否定也! 諸如「忠」,為圖私利而忠於無恩於家國之「君」,是謂「愚忠」。此類愚忠常是「混水摸魚」之良機,沆瀣一氣之流也!「孝」亦然,有人以「親生父母」為「恩」。但何謂「親生」?性荷爾蒙作祟也!一男一女,苟合交尾,興奮有之,思因則無!應知「養父母」非親非故、唯以仁愛相繫!斯乃「恩」,且恩重如山也! 苟循此思路,繼續探究下去,將可一正「倫理道德」之頹風!蓋倫理道德之被污蔑,即因人們習以為常,不事「反思」,不知何謂「知恩」、為何需要「圖報」也! 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何謂「慎終追遠」?只是在祖宗牌位前叩三個頭、上三炷香?錯!錯!錯!「慎終」者,心態認真,小心從事,以至其極也!祖宗之「極」為何?賜與生命也!緣何謂「賜」?乃捨己以育而非插柳成蔭也!「思因」之結果,正是「知恩」!故可謂:「知恩圖報,民德歸厚矣」! 值今亂世,人之缺失,即誤以為科學萬能,略得一技即獨立自主、不思恩、不敬賢!其後果,焚山填海、環境敗壞,人為財奴、財盡人亡!汝果若能盡發其徵,令學子確實做到「知恩必報」,則人心平安、社會幸福,實乃無上功德也! |
#9640 留言者:網主 [2009-12-25] |
告網友: 秦漢唐網友建議設置「標簽」,今本網已有此功能,謝謝。由於資料有待重組,請暫停下載留言,老朽當於短期內重新整理之。 網主人白 |
#9639 留言者:陳氏 [2009-12-23] |
主題:感謝老師對文傳之付出 本人見今年上半年文傳業績已大為改善,再加上老師一直對文傳之付出,相信定能創出大業,亦希望老師能早日真正退休,好好享受沒有壓力的生活。 |
回應﹕ 謝謝! 老實說,文傳經過改組後,業績上升與老朽沒有關係,全是新班底努力所致。 雖然不敢說未來之「大業」如何,但好日子終會到來,只是敗軍之將無顏言勇矣!至於老朽,不論退不退,談休則過於奢侈。蓋滿肚子蠶絲,壓力重逾千斤,怎生帶上雲端去? |
#9638 留言者:阿德 [2009-12-22] |
主題:幻境與換境 老師您好: 前一陣子聞見老師您身體欠安,學生甚是擔心,當時本想留言於老師您,但因覺得應讓老師您養好身體為要,還是希望老師您以保重身體為要,能繼續為大中華之文化努力。 知道老師您不談政治,但學生還是希望能與您談談近日大陸之陳先生,來台灣簽署其貿易等相關協定,而並於今日於台灣台中之晶華酒店簽定其協議,而該場地位於台中縣、市交界之處,不巧正是學生所住之處附近,而學生原以為居住於該縣、市交界之處之三不管地帶,可躲避其紛擾,可專心研究老師您所研究之漢字等相關研究技術,並可將其整合等方面,不料!學生所住之處,目前竟變成了眾矢之地,一大早每個路口皆有警察維安站崗,遇車即檢、遇人即問,各政治人物、團體也利用此機會大張旗鼓,表演各式政治秀!帶領著善良無辜之百性、老人、小孩,於寒冷之氣溫下,抗爭推擠警方!而附近之無辜為生活百性,飽受困擾!上下班、學交通堵塞不說,還深怕遭其池魚之殃,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保障自由?言論自由?如果一部份人打著如此旗號,大肆喧囂鬧事,但竟是犧牲了另一部份人的自由,而這一部份人的自由又該由誰來保障?還是因為這一部份人他們因為善良,不會抗爭只會好好生活安居樂業,所以依照「會吵的小孩有糖吃」之理論,政府就保障會吵的小孩之自由權利,然後犧牲了不會吵的小孩之自由安居樂業的權益? 另,最近看到台灣等各大電腦硬體等生產商,繼如 Asus 等先前所帶動之 Eee PC 迷你小筆電風潮後,於年初又拋出了「電子書」之風向球,而於各式相關展覽、研討會等,紛紛打著總產值有幾百億、數位出版、環保節能等口號,而至目前為止,學生於幾場發表、研討會、展覽,還是「只聞樓梯響」階段,學生用老師您所開發之電書閱讀已有一些時日,而在聽聞各大廠相繼開發電子書之消息後,更是感到憂喜參半,因為如果依照先前迷你小筆電之模式,七寸、八寸、九寸、十寸、在各大廠商相繼於市場上玩了一圈之後,使用者終於知道筆電還是要十二寸左右的大小才會易於使用,太小則不方便使用,也只能是玩具,不是很實用!所以市場還是又回到十二寸左右的筆電為主流。而電書方便,學生之道老師您當時是希望電書於量產後,其售價約50元美金,可讓窮鄉僻壤之窮人可藉電書獲取智慧,而學生擔心此次之電子書風潮,不知是否真能落實,降低成本,環保節能等部份,還是又一次的只是商人們騙錢的口號,然後在市場又玩了一圈後,使用者終於又知道了電子書不如傳統書籍般之閱讀,然後又再市場無產值或等之數位內容之情況下,又再度回到了實體書籍出版的主流,而各廠商又再度把先前之口號忘的一乾二淨,使用者又再一次的當了一回白老鼠? 再想請問老師,不知何時會再舉辦研討會?如若方便學生希望可以參加,學生希望可將老師您所研究之漢字等技術,可變成教材將其供大專院校之學生學習,有鑑於目前台灣學生之中文程度不佳是事實(學生自己的中文程度也不好),又遇到了這場資訊革命,在「微軟新注音」的肆虐下,其同因異字之文章已在網路上變為常態,而現階段中文又分繁、簡之分,若台灣再不重視其嚴重性,或許往後中文這個文字在人類的歷史上即成為歷史了,或許到時要仰賴老師您的小信子來教大家中文了,所以學生覺得老師您的圖文、理解系統是一個教育中文的好方法,讓學生於課堂上以中文編寫邊自己的劇本故事,就如老師您所說的:文章寫的好,戲就演的好。我想這將會是個劃時代的課程。 如若打攪老師,望請包涵,謝謝! 不才學生阿德敬上。 |
回應﹕ 老朽尚有剩餘價值,昊天不願回收雪藏,故賤軀無礙,多謝關心。 政治舞台係王公貴族駐足處,從古至今,無異春花秋月,世間多些點綴,人心有所考驗也!再觀歷史,檯面上出將入相,清唱久了,必來個全本鐵公雞,熱鬧熱鬧;若是男女調情過膩,就穿插些小丑,打諢逗趣;國治民安之後,人心麻木,自然靜極思動!話說權勢利祿、酒色財氣,怎會少得了奸臣賊子上下一齊? 尤其是,時賢西式輪盤玩上癮,無不東施效顰,把民主自由當作私心的護身符。為了嚇死活人,搬來無知百姓搖旗吶喊、狂歡競舞,以便騙得天下供己踏、搶來國器當家產!至於當權者,無非是哈美、哈佛,哈得洋文哇哇叫,早將國魂當柴燒!如今一見大財主,怎麼不會、跪地求饒! 人無遠見,必有近辱!十年前台灣芳華正盛,卻上上下下來個戒急用忍,白白把青春當作浮世繪送給日本佬!如今大陸已成世界強國,連歐美都不得不放下身段,委曲求助。只惜台灣早從小龍萎縮成蠶蟲,只餘材料加工,再不躲到大陸傘下,遲早會連越南都比不上,成為滄海桑田、寄居蟹一籠! 螞蟻窩有螞蟻,八哥窩裝八哥,自由民主專養腦滿腸肥的人權鬥士!看看十七到二十世紀吧!葡人鬥垮了,來個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然後,英國創造的日不落落盡了,躺在小美人懷中廝混到這個世紀!多少自由?有多民主?韓戰、越戰、阿拉伯恐怖大戰,神神氣氣!最終栽在紐約華爾街的肥貓手裡! 百姓又奈何?做人的方法儘多,最好是做個觀眾,何妨看看熱鬧、笑笑閒氣?好戲還在後頭哩! 電子書已是昨日白花,老朽說到做到(已將一切技術公開、不再介入),仁至義盡。從業者不爭氣、消費者不捧場,《宇宙浪子》中有言:「弱者可救不可扶」,金言玉語也!至於說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工業發達國家對地球始害之、終棄之,人類已給自己挖好了墳墓,環保還能保什麼?電書又在哪裡? 研討會?老朽已經「退休」,目前只是等待最後的一課搖鈴,以便對文傳有所交待。餘時「勤於寫作」,不過是冬蠶成屍絲方盡,無意人前丟現眼。再說,中文、漢字已有傳人,不虞失傳矣! 《智慧之旅》第一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心頭過,便是人生好時節。」老朽心無愧疚、一身清風,目前所存方寸之地,唯鍵一盤、唯網一方,如是而已矣! |
#9637 留言者:初學者 [2009-12-21] |
主題:对联含义 朱老師: 您好! 今日想起一副對聯"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往中流,問君何處安身;無過去心,無現在心,無未來心,還汝本來面目。”感覺不能透徹理解,敬請老師注解。 初學者 敬上 |
回應﹕ 這幅對聯是佛教禪宗的正法,若無宗教認識,本聯宛如大漠飛沙,來無影、去無蹤!但若是基督教、回教人士,本文可謂「文字遊戲」!由於本網避談「宗教」,所避者,具有「不死精神」之原旨教徒也。蓋《智慧學》有言,「信徒」對所信必信以為真,文化人對宗教人,等於岳飛戰張飛,何苦? 對聯係中華文化之奇葩,其結構精巧獨到,其認知登峰造極,舉世唯此一家!對聯概分上、下聯,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尾字用仄声,下聯尾字用平声。字句相對、境界相依,宛似一個小小世界、網羅了三千大千!其中有人焉、有氣焉、有境焉,不一而足。 以所問之本聯而論,文句上頗不合理,如三個「不住」對「無過、無現、無未」,若謂「住此岸、住彼岸、無中流」與「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也難配對,更不合平仄!但因係宗教題材,意境優先,故可忽略。只是若言對聯,委實不住於心、無法恭維。 若以下文代之,較為理想:「不住」對「無思」;「此岸、彼岸」對「今天、明天」;「中流」對「剎那」;「本來面目」是仄起、「行處安身」是平落。如是對仗分明、平仄工整,兼以意境未減,更增妙趣。 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問君本來面目。 無思今天,無思明天,無思剎那,還汝行處安身。 蓋「住」者,吃喝拉撒睡之都也,人生一住,痛苦煩惱就此安居!「岸」者,雙腳之所依也,匪岸,人必隨波逐流也!苟若「不住」,「問君本來面目」?當然,無宗教信仰者,答曰:「財色溫柔鄉也」!問題在,人只是「活在此一瞬間」,財色溫柔到幾時? 「思」者,人類意識之作用也,一應內分泌紛至沓來,「過去、現在、未來」或「今天、明天、剎那」無時無刻不在衝擊中!如果人不知人生真實、不知宇宙本然,只是追逐外太空、內核子,總有一天,人會自問:生命是為了什麼?到那時,即令否認了佛道基督,白蓮教、法輪功必登大位! 所以,這就是對聯之妙了,一幅上聯拉開了序幕,然後下聯宣告終結,簡單明瞭,卻又發人省思!若有人能動一心,就是一念之功德,但要「透徹理解」,則需多想多思。畢竟,到了「中流」之「剎那」,人生如飲水,冷暖自知也。 |
#9636 留言者:一碗清水 [2009-12-17] |
主題:感謝老師 老師慧目如鉅,可謂一眼看穿人情世事。學生碩士畢業,學理,蓋因學生從小就聽過有批林批孔之說,故對孔孟之道反感。原以為理科中有道理在,但上學十幾年不知理在何處。學上的越高越迷茫,一些所謂的教授無理可言,仁義禮智信無一可見。轉而求文,讀過不少國內外的名著,以求世間道理所在。 學生困苦迷茫之際偶遇秦漢唐君,秦君給學生介紹老師的作品,然學生羈于俗務,一直到今年七月份才開始精讀老師著作。罟網留言很多都能給學生以心靈上的震撼,智慧上的昇華,也使學生得窺中華文化之一斑,漸識道理之所在! 學生在此要感謝秦君,更感謝老師給後學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得以使眾人掃愚知慧,得趨真如。學生在此有一私心,希望老師能長織此網,更希望圖文系統早日出世,一掃陰霾。如今內地物欲熾盛,如果能有更多學子得聞老師之教誨,相信中華文化光復就會更快一些。 學生:一碗清水再拜! |
回應﹕ 中華完全不同於西方的狩獵社會,係以農立國,重視天時地利人和,實乃最珍貴之「理性文化」。由七千多年前的黑陶文明開始,生活至上、家庭第一;當時已經出現簡單的「文字」,而未見濃厚宗教色彩;後有連山易、歸藏易直到周易,一貫結構邏輯思維;是有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以迄道儒,無非重情合理守法。 在人智成熟之前,且放下「宇宙真實」不談,任何人能遵循人間規律、探索心靈認知,就符合自然之道。符合自然之道,就是合情合理;人能合情合理,當然須要以理性掛帥。 理性之一:重視思想。 由三千年前春秋戰國之諸子百家之思想為例,放眼世界,遠遠超越其他民族。即 令與今日相比,除了工具之精密度、石油能源與物質生產不及外,觀念認知毫不多 讓。不料,上世紀一個政治風潮,中國人全面轉向,請來西方重視物質的德先生, 是有「因求真理而學物理」的百年迷途。 理性之二:維護現實。 生命必需生存,生存不能忽視現實,而人生的現實是生活、家庭、社會、環境。 千百年來,中國人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理念,就完全建立在現實上。 西人不然,他們在兩千年的基督教統治下,唯有「信主」是圖。不幸,自十六世紀 的文藝復興後,宗教破滅,西人不得不全面投向物欲,不識人生現實為何。 理性之三:追求完美。 中華是舉世唯一沒有本土宗教的民族,這是由於宗教的本質必須「止於信仰」, 而在信仰下,「完美」受到限制。然而,人心的問題複雜,當佛教東來後,國人始 勉強創立了「道教」。只是,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道教只是中華文化的「草根形 式化」,「完美」的追求尚在進行當中。 至少,中華文化中,在在都有「道法自然」的身影。何謂「自然」?自始至終,一本其然也!「其然」是什麼?宇宙的真實本質也!「宇宙的真實本質」又是什麼?其中有「人」焉,人之外又有「宇宙」;人以主觀看宇宙、宇宙則以客觀概括人生!是故,人與宇宙恒為真實之本質,兩者缺一不可! 「易理」正是這種「真實本質」之演繹之理!一為真實,既始,遂有兩儀;兩儀者,一陰一陽,缺一不可!陰者自陷,聚之為主觀一己;陽而永動,是為客觀宇宙!五千年前,定居華夏之古人即見及此,知人生為主觀、客觀二元真實,互為表裡,其理湛然! 「易理」既為真實,真實永恒不易,所易者,任一「事件」之自「始」而「終」也!此始、終之間,是稱「時間」;始終之理,則為「因、果」。苟若將此「時間」書為「流程」,設有溪水之體,以高低為用,是有「流」焉。於此,溪水之體用、因時間之因果,遂有各種「事件」自然而然之變易也。 進一步觀之,在體用因果下,萬事萬物無不遵之循之。是謂:萬緣俱前定,天下無新事也!既然,中華文化該興,必興;該亡,必亡!老朽等人,該盡力以赴,必赴;該袖手旁觀,必觀!既然必然,自然之道焉得不自然耶?是以,圖文系統該出,必出;該敗,必敗!世事之理如此,夫為人,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可矣! |
#9635 留言者:小白 [2009-12-17] |
主題:問題 為什麼人會喜歡模倣真實世界的小工藝品呢?如老師在大學時,曾用鐵絲扭成小小腳踏車(《智慧之旅》寒冬篇),維妙維肖,深受同學歡迎。而縱觀世界各地,除了西方流行的娃娃屋、模型、微雕等手工藝,我國亦有「盤景」之傳統藝術,將宏觀山林濃縮於方寸。究竟人對「微型世界」的迷戀,是基於什麼心理?老師可否從人性角度剖析此現象?謝謝。 |
回應﹕ 這是生物界自然的通律:因食物鏈係以小供大,體積大者必然能量充足,獵食性強。致生命體在億萬載的演進中,視覺對大於自己的影象,形成「恐懼」的體用認知,避之得免於被獵食。反之,體積小則多無威脅(病毒、細菌不在感官範圍之內),再若安全(體圓、動緩、皮嫩)、能控制,更易於親近寵愛。 所謂微型世界,必須是人所熟稔的事物,由於小巧、在掌握之下,能令人滿足「高高在上」的「造物感」。不過,喜愛與迷戀有別,前者是自然之本性,後者則屬於不正常的變態。蓋「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可喜而愛之,若迷之戀之乃至於不可自拔,不論面對什麼,對人而言都被看作孽障! 當知體用因果乃大自然之規律,千年前漢儒即已見及,今人但言科學,豈無慚乎? |
#9634 留言者:雪浪浮花 [2009-12-17] |
主題:力行《弟子規》 朱先生好,在讀經私塾裡(讓小孩子誦讀四書五經等,暫不求理解,在黃金記憶期吸收聖賢智慧,日後再做理解),力行《弟子規》對培養孩子的德行有無必要,應該如何配合讀經?謝謝! |
回應﹕ 請不要把「暫不求理解」與「培養德行」混為一談,緣「暫不求理解」係指孩子大腦功能尚未成熟、經驗缺乏,難以囫圇吞棗;但「培養德行」卻是「做人之基本功」,需日積月累、習慣成自然!祇是,在古代,由於國人重視家庭,家教優先,德行之培養乃生活常態。故於千百年的經驗中,根本沒有這個問題,孩子的德行與「弟子規」並行不悖! 如今,家庭不過是個食色交易場,男男女女、餐餐會會,子女等於是聊解寂寞或婚姻保障之金箍咒!說好聽點,家長把子女交給國家社會,是為了良好的教育;說得坦白些,是家長忙於賺錢、追求刺激,反正養老靠鈔票,一死百了,誰管身後事?於是乎,人各有志、心各所之,除了人權、自由、法治、享樂,人生不過如斯! 至於所問要看「立場、目標」而定:如果教學經書是為了點綴文教昇平,大聲朗讀、外加「大聲公」即可!再如為了孩子的未來,則要仔細預測未來社會型態,小心畜羊有成,驅入獸檻! 但若人本著良知、行所應為,篤信傳統文化,勿令斷絕。是則,不論孩子們理解什麼,學而時習之,言行一致,道成自然。待孩子成長之日,經驗與德行同登,讀經之價值必垂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