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70 留言者:漁儿 [2012-11-08] |
| 主題:辨識(3) 學生想再談談對辨識「基因」的認識: 基因者,基本的因素。辨識者,分析相似形狀中之不同者,以知其現象,體會其利害是非也。簡言之:辨識者,認知分別者。分別者,指「現象的相對性」。那我可不可以認為:辨識的「基因」可指「現象的相對性」?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學無止境,「基因」乃核心,徹底瞭解當然重要。但要瞭解基因,必須先瞭解其所建立的系統,否則,基因遍佈宇間,無從下手(見10329)!麻煩的是,當今西學大盛,學者專家們早已將大自然切得零零落落,美其名為「科學」。實際上相當於饕客解牛,只解下可食的部份,餘者盡棄垃圾桶!老朽人微言輕,看不慣也抗不住,只得躲到賭城的小丘岩隙,靜候刑期之竟! 由系統觀而論,任何系統皆有其「上、下、左、右系統」,左、右只是平行關係,彼此性質相同。上、下系統間之關係有二,於觀念上為「主、從」;於結構上則稱「本、末」。上系統為主,下系統則稱從;若上系統取其本,則下系統取其末。再由理解的角度而論,主從、本末之間,其上可知其梗概,苟若細究其下,則謂之為「基因」。 因此,任何系統皆有觀念之基因以及結構之基因,唯因大道不張,老朽無意「煮茶膨風」,瓦釜不叩不鳴也!今既有問,當應回答,唯有言在先,老朽年邁,細節早已記憶不清(四十年前曾有大志,各種觀念詳錄於日記中,後無故遺失,緣止於此。此事於《智慧之旅》中有載)。再說,人間災難方興未艾,大局將圮,秋風所之,落葉盡付黃土焉。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欲究基因,當由漢字概念下手,蓋一理真、萬理同奧。因道失於野,老朽謫降草莽不過棲身待時,未學無術、缺友乏師。唯因自幼好看傳統「小說」,認知悉數來自漢字,於本網千萬縈述、無非化自「漢字基因」。芥子雖小,小而無內;人生有限,限及大千。要者,求不謀己,思慮專一,苟得其一,必以三隅反,隅至而大,大之無外矣! 老朽公佈之「基因分類表」,即為萬法歸宗之鑰,老朽之十全真義悉數芥納其中。苟欲學,可問一實例,老朽必詳實以述,斯可舉一反三。匪此,海天茫茫,難以著目也! |
| #10971 留言者:曾凡 [2012-11-09] |
| 主題:关于#10964留言概念分類表说明之疑问 朱老師您好: 學生自從跟隨您學習后,不斷沉靜思索、感悟、踐行,收穫良多,非常感謝您的教誨。 讀到#10964則留言,老師對概念分類表的說明,末尾有原文如下:{“個體”指生命本具者,由官能進至智能。 “社會”則需要學習,包括做事待人等行為。}對這兩句說明再三反思而不易解。學生懷疑是否將其中的“個體”改為“能力”,“社會”改為“經驗”,這樣更為恰當? 祝老師身體安康! |
| 回應﹕ 錯!不是更恰當,而是改了才「正確」!謝謝!謝謝(10964則已改正)! 老朽的確老矣!日昨洗澡畢,用洗潔精洗澡盆,不料拿反了噴頭,結果洗潔精全噴到自己臉上!好在戴著眼鏡,否則眼珠受洗,不知道會不會看得更迷迷糊糊!怎麼將「能力寫成個體、經驗寫成社會」?除非是大腦癡呆、鬼迷心竅,總之,看來奧茲海默弟已近也!今晨則變成老頑童,為了採桂花(屋頂花園桂子飄香),老朽竟效少年家,爬上頂層天台作賊。所幸被沈子發現,一把揪下,大大地挨了一通「兒時癮」! 有問堪問請速問,莫待人老變白癡!是所至囑! |
| #10972 留言者:漁儿 [2012-11-10] |
| 主題:系統的「三才」 學生一直想試著全面理解關於系統的基本觀念,於留言(# 10139,# 10145,# 10153)中做了點初步的嘗試,但顧慮自己的功力不夠,擔心不能勝任,故未能就此集中請教。現在,學生再繼續嘗試: 「智慧學九論」導讀的第四節基因,先生說:當「系統」釐定了範圍,「結構」連通了關係,「基因」便成為認知的基礎。故系統、結構及基因三者,為系統的「三才」組合。 於第三節,先生解釋了「介面」,而「介面」與「關係」互為體用,「結構」連通了關係,即整合了介面。如此,可不可以說:結構、介面及基因三者,為系統的「三才」組合,即系統=結構+介面+基因?因為,若說:系統=系統+結構+基因,好像層次不夠分明。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是的,原書未能表達清楚,系統的「三才」組合,應寫為:各該系統之三才組合,為「該系統(含子系統)」+結構+基因。蓋「系統全部」為「天」、結構為人、基因為地,俱有明確且獨當一面之性能。而「介面」僅係介於兩系統之間、具有相交系統之特性者,其所介之系統未定則特性難明。若定為「系統=結構+介面+基因」,此「介面」無從舉證,相當於「未知條件」也。 這是觀念闡釋中最大的罩門,「系統」已經涉及一切觀念之根本,「系統的三才」又是三才的基礎。要瞭解「系統」,應知系統本身就是系統所有之一切,也就是「白馬非馬」的系統版!白馬之所以「非馬」,為例分析之: 白馬(系統名)之三才組合:白馬(系統)+身體(具象物質)+機能(抽象精神) 馬(系統名)之三才組合: 馬(系統)+身體(具象物質)+機能(抽象精神) 由上可知,「白馬這個系統名(概念)與馬系統名(概念)之不同」,在於「白馬」與「馬」兩種系統有別也。 當然,再細部分析,其二者身體顏色有別,但已屬於枝枝節節了。 以「系統=系統+結構+基因」而言,實乃特例,即令寫為「各該系統之三才組合,為該系統+結構+基因」,在文字表達上也大有斟酌的餘地。總之,這與基督教的理論一樣,當提到三位一體時,「聖父、聖靈、聖子」中之「聖父」,又與「上帝」何別?老朽本可援例改一名字,但覺無此必要,人之概念、觀念原非「本然」,能忍受的缺點接受便是。 |
| #10974 留言者:漁儿 [2012-11-11] |
| 主題:系統的「三才」(2) 先生指出:學生留言(#10972)之問涉及到觀念闡釋中最大的罩門,學生還以為:此問與留言(# 10285,# 10286 ,# 10290)「一般與個別」之問也有關係: 從觀念認知的角度,「系統*=系統+結構+基因」與「系統=結構+介面+基因」有別: 於「系統*=系統+結構+基因」,先生是在定義「系統*」這一「觀念」,即「系統」釐定範圍,「結構」連通關係,「基因」為認知的基礎,也就是說,先生在回答「系統」之所以成為「系統」的原因,即「一般」系統是什麼?而於「系統=結構+介面+基因」,我是在用「系統*」這一「觀念」來定義「個別」系統是什麼? 以「白馬非馬」為例,先生在定義「白馬(系統名)、馬(系統名)」,而我在定義「白馬(系統)、馬(系統)」。故就系統名(概念)而言,「白馬這個系統名(概念)與馬系統名(概念)之不同」,在於「白馬」與「馬」兩種系統有別也;但就「馬」而言,「白馬,馬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老朽也有罩門,即做學問「不夠嚴謹」、著作「有骨頭而乏筋肉」(苦力之料也)。兼以攬事太雜,東摸西弄,不論什麼都只能有短短一段旅程!比如說,每次作曲只有一個月(一共有三次),作畫時間較長(因圖文系統),寫書情況好不了多少(《智慧學九論》花了三個月,最久的是改還珠的小說,花了一年)。麻煩在於,時過境遷,很多細節早就忘得光光,更何況如今老朽不堪,奈何? 九論一書已高置書架近二十年矣(從無機會重閱)!若從頭到尾回憶一遍,大難!大難!尤其是近年致力於漢字基因,概念觀念又有進境,再看原書,自己都不甚滿意。職是之故,要回答汝上述各問,倒不如就「白馬系統」,自行作註如次(夢想有學生代勞,如今老學生自註): 不二註:「系統三才組合」乃用三才層次作「有系統」之分析,每當提及該系統名稱時,由三才可聯想其系統所涵蓋之一應屬性。其中,「系統名稱」係本系統之代表,為該系統之內容+該內容之結構+該結構之基因全部。此三才組合以便於理解為目的,無必要嚴格定義(實際上無此可能),茲舉例略示概要(老朽平時用此,頗能忽悠一時,但細節要另下功夫,乃老朽之短)如次: 系統名稱 系統內容(子系統) 結構範例 基因範例 白馬 白馬 白色的馬 毛白色 具體:生命體 哺乳動物 蛋白質、澱粉、脂肪、碳氫氧等元素 身體 頭、四肢、各種器官 骨、肉、血等 皮膚 皮、膠質等 毛 毛質、毛色(白色) 感官 五官 生化電流、神經脈衝 …… 抽象:生命 生存、生活 氧化、還原作用 運動 時空位移 能量燃燒 性質 速度參數 能量特徵 …… 蓋以文字而言,如指某一「對象」,以往只是用那個「東西、事物」代表,經常令人不知所云。老朽以「系統」取代之,如此而已,算不上是什麼「大學問」。即令「三才」,也是一種「方便法門」,易於將各個角度「一網打盡」!當然,真要將上例詳細表列,意義必然重大,但此中功夫絕非老朽所能勝任(其實,沈子為杏子設計了一個「漢字常識大庫」,足令老朽望而生畏也)! |
| #10976 留言者:歸壹 [2012-11-13] |
| 主題:我的问题 朱老先生: 您好,弟子有三個問題向您請教 一,世間為何會有那麼多的歧視,如性別,血統,國籍,學歷。 二,您對死亡的態度是什麼。 三,如果您離開這片土地,您的網站還會繼續開下去嗎。 弟子真心祝願您老能夠長命百歲,您的網站在我心中是一方淨土。我願意終身追隨您。 弟子謹上 二零一二十一月十三日 |
| 回應﹕ 一、人本獸,人類雖建立了文明,但獸性難改,就將自己看得很特別。最常見的,是把自 己放在世界中央,「我」最重要,別人都在眼皮下,離自己越遠歧視越重。 二、死亡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人生必然的歸宿。人一生中的遭遇,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 九,只有死亡公平,是最後的解脫。再說,有些人命好,一生吃香喝辣,假如活上千年 萬載也太不公平,自然難得自然! 至於死後,基於能量不滅定律,身體是物質結構,死後存留世上,轉化為異物;但人 有精神、思想,當思想凝煉成一不變的系統,則與相關的系統相合。這類系統有很多理 論,鬼神就是其中一種,根據修為之「道」,各有所之。 正此,人間有各種「宗教」,由「得道」者宣示其修道的法門。事實上,科學與宗教 並不相悖,只是一般「科技匠」只是小學徒,看不懂罷了。只是,邪教、假教很多,信 其理不妨,涉及金錢或自由則萬勿沾惹,尤其不可違反倫理道德。 三、老朽的網站當視自己身體與財務狀況而定,與土地無關。 做人做事,真心即可,不必發誓賭咒。要知道,「淨土」是佛教的專有名詞,是指自己的「心境」。人只要心淨、意正,處處是淨土、縱置身地獄亦然;心不淨,就算去了天堂,也無異於無邊煉獄。 |
| #10977 留言者:一笑 [2012-11-14] |
| 主題:三点疑问 朱老師: 您好,弟子有三個問題向您請教: 1.人死後,“人有精神、思想,當思想凝煉成一不變的系統,則與相關的系統相合。”請問這一相關係統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2.生前記憶會否存在于這些系統中? 3.精神、思想,當思想凝煉成一不變的系統,與相關的系統相合后,所成的系統,與人間物質結構還存不存在聯繫? 謝謝! |
| 回應﹕ 1,「思想」當不是「胡思亂想」,更不是見到肥肉想塞進嘴巴、一見異性就想上床!人生有 限,每分每秒都珍貴異常,如果不知珍惜,一過去就把生命燒成輕煙,無影無蹤!笨蛋活著 只為怕死,怕來怕去卻不先預防!其實,死並不可怕,人卻「怕死」了! 有誰知道死後如何?又有誰知道明天如何?為什麼不怕明天卻怕死?事實上,人所「怕」 者,是自己的心念,想到死後他人悽涼之狀,感同身受。而且,一死就了,一切已經習慣、 一切愛好擁有的人物、情事,永遠與自己分道揚鏢! 世間本有永恒與無常兩大陣營,如果人只顧抓住眼前所見、手上所得、心中所需,這些都 無常性,事過境遷!那麼,人活著,也只是活在虛偽的假象中。在此,且借用《紅樓夢》中 的好了歌(曹雪芹)一用: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如此這般,見好不見了,死來逃不了! 再若有人,及時看透「無常」的真面目,矢力追求永恒,待功夫下得深了,自知其「內容」 如何。否則,就像一個觀光客,見到高山上有人修行,以為是「景點的道具」,問道:「你 一個小時掙多少?」如此,誰能回答什麼? 2,本系統係永恒之延續,個人記憶屬於無常,人自己都記不了多久。 3,「存在聯繫」是「個人的主觀」,舉凡「絕對客觀」之系統,存在是必然的!比如說,前 次老朽試著「預測天氣」,測不測得中是老朽道行之考驗,但該系統從古至今一直「在在」, 只是今人被西方忽悠,迷信物質矣!汝若能「參透」此中道理,自有真知灼見也! |
| #10978 留言者:漁儿 [2012-11-14] |
| 主題:系統的「三才」(3) 先生於留言(#10974)中提出了系統「三才」的二維結構,學生先繼續請教一維:「系統*=系統+結構+基因」。 1,先生說:蓋以文字而言,如指某一「對象」,以往只是用那個「東西、事物」代表,經常令人不知所云。老朽以「系統」取代之,如此而已,算不上是什麼「大學問」。即令「三才」,也是一種「方便法門」,易於將各個角度「一網打盡」! 也就是說,以「系統」取代「事物」,目的是以「系統觀」全面認知事物。 於「系統*=系統+結構+基因」,天 = 系統、人 = 結構、地 = 基因,如果說:「系統」代表事物的「整體」,「基因」代表事物的「根本」,那麼,「結構」代表什麼?就說:代表事物的「結構」嗎? 2,先生又說:在傳統中國文化中,數字皆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一」係事物之整體;「二」代表事物之相對性質;「三」是嚴謹的結構,既精簡,又符合客觀真實。 就「系統*=系統+結構+基因」而言,如何理解「一 、二 、三」?是否認為:一 = 系統、二 = 系統 + 基因、三 = 系統 + 結構 + 基因? 3,上述二種系統觀的表述,如何協調?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1,「結構」也者,結合而構成之。對任何系統而言,若獨立視之,整體可視為「上系統」, 基因則為「下系統」,中間即為「上下結合所構成」之結構。 2,數字具有「象徵意義」,不代表數字「必具象徵」。以汝之例,人若走了三步,是否也要 一=系統、二=結構、三=基因?或一=左腳、二=右腳、三=左腳踩右腳? 3,上述兩個問題,可謂已見秋毫之末,但未見輿薪,是無需協調者也! |
| #10979 留言者:漁儿 [2012-11-14] |
| 主題:系統的「三才」(4) 謝謝先生耐心的指教!學生繼續理解系統的「三才」: 如果將系統的「三才」表述為「系統觀」,那麽,就可以從「天、人、地」三個角度來探討: 1,以「整體=天」為立場,系統=抽象+整體+具體 2,以「性質=人」為立場,系統=(事物之)整體 +(事物之相對)性質 +(主客觀)結構 3,以「結構=地」為立場,系統=整體+結構+基因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武漢三套拳、屠戶三把刀、文士三支筆,人人以之行遍天下,看來汝之數學也不甘示弱矣! 大自然一應自然,本無「數字」,人類為了分辨物我,設定了「數字」,可計算量、序。在數學上,又有「自然數、整數、有理數…」等之分,問題在:「自然數」自然嗎?如果自然,「一人」應作何解?從頭到腳(含細菌)都算一人?人意識中的思想、觀念算多少一?肺中的空氣、肚中的食物又算什麼?裝了人工心臟算不算?科學實驗結果,兩個人同處一室24小時,各人身體的物質相互交換的約有3%(記憶可能不準),那一又算老幾? 要理解概念,應知:「概念相互構建,形成網絡,人所能理解者,恒為全部經驗中、於概念網絡之一部份,絕不可以數字分割之」!老朽謂汝已見秋毫之末,實則是入魔已深,見葉不見林矣!若「系統之三才」可以分析為1、2、3種「明確的觀念」,人之理解亦將到為止,成為「自然三才、整三才、有理三才……」,人間所有思想、知識當以數學一統之矣! 再此下去,老朽噤言! |
| #10980 留言者:小兆 [2012-11-15] |
| 主題:認識與觀念 朱老師您好: 因為想了解何謂認識,所以閱讀智慧學九論的內容。 想請教老師,如果某人說:「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句話是否有任何錯誤?還是說,要依據上下文的內容才能判斷是否正確。又「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跟「我有了一個新的觀念」,這兩句話不同在哪? 謝謝老師! |
| 回應﹕ 「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句話並無錯誤,但是前題是一定要有「舊的認識在先」。同理,「我有了一個新的觀念」也要先有舊觀念。這兩句話不同之處在於:「認識」是意識對某系統理解的結果,貯存在記憶體中成為一種「能力」,是動名詞,可說「我認識它」或「我對它有認識」;「觀念」是認識後、對該系統的綜合信息,是「名詞」不能作「動詞」用,只能說「我有觀念」。 |
| #10981 留言者:一笑 [2012-11-16] |
| 主題:三个问题 朱老師: 您好,弟子煩請老師解疑以下三個問題。 1.某夜,睡中,突然一片柔和白光,從天照下來,將身體整個融化掉,此過程很短,但這種感覺是很舒服,滿心喜悅的,(此前從不知人間會有這種舒服感),然後白茫一片中,只剩下思想意識,沒有身體,好像白茫茫一片便是身體,后想到處看看,一有這一想法,便醒了。此后,再沒遇此情況。請問是否真有可長時間定在這種狀態中的情況存在? 2.某日,清早上班途中,忽感上天同本人是一體的,此刻感覺【我】並不是地球的,只是人身遺留在地球,且感人身只是一軀殼,像連線木偶,人身與天有股能量相聯。 人身的活動只是應外界環境變化而作相應變化,內心卻與天一體,很寂靜。但一動念,這種寂靜就會被打破,能量與天失去聯接,像上網掉線。后,煩惱至。請問是否真有長期安于這種寂靜狀態的情況存在?這樣人就會很平靜而沒煩惱,看外界事物,如看戲一樣。 3.以上兩種情況是否是個人能量處于宇宙不同能量級別中落實于人身所產生的不同觸感? 謝謝老師 |
| 回應﹕ 1,主觀感覺沒有標準,什麼都可能發生。但若人能因此自我改變,或許尚有意義。 四十年前,老朽在巴西,因失意於事業,落魄為嬉皮。某日偶得「某種幻覺」, 老朽憬然發現自己「我心太重」,任事只怪他人卻不反省,特此立誓改過。自後, 老朽脫胎換骨,四十年來不顧自我利益,一心一意為中華傳統文化服務,不懂的一 律自修自學,人生因此而充實,是為「意義」。 2,自己沒有煩惱就應推己及人,但若只顧「小我」,便是主觀幻覺。 3,不知閣下對能量有何見解,老朽看法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