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977 留言者:一笑 [2012-11-14]
主題:三点疑问
  朱老師:
  您好,弟子有三個問題向您請教:
  1.人死後,“人有精神、思想,當思想凝煉成一不變的系統,則與相關的系統相合。”請問這一相關係統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2.生前記憶會否存在于這些系統中?
  3.精神、思想,當思想凝煉成一不變的系統,與相關的系統相合后,所成的系統,與人間物質結構還存不存在聯繫?
  謝謝!
回應﹕
  1,「思想」當不是「胡思亂想」,更不是見到肥肉想塞進嘴巴、一見異性就想上床!人生有
   限,每分每秒都珍貴異常,如果不知珍惜,一過去就把生命燒成輕煙,無影無蹤!笨蛋活著
   只為怕死,怕來怕去卻不先預防!其實,死並不可怕,人卻「怕死」了!
    有誰知道死後如何?又有誰知道明天如何?為什麼不怕明天卻怕死?事實上,人所「怕」
   者,是自己的心念,想到死後他人悽涼之狀,感同身受。而且,一死就了,一切已經習慣、
   一切愛好擁有的人物、情事,永遠與自己分道揚鏢!
    世間本有永恒與無常兩大陣營,如果人只顧抓住眼前所見、手上所得、心中所需,這些都
   無常性,事過境遷!那麼,人活著,也只是活在虛偽的假象中。在此,且借用《紅樓夢》中
   的好了歌(曹雪芹)一用: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如此這般,見好不見了,死來逃不了!
    再若有人,及時看透「無常」的真面目,矢力追求永恒,待功夫下得深了,自知其「內容」
   如何。否則,就像一個觀光客,見到高山上有人修行,以為是「景點的道具」,問道:「你
   一個小時掙多少?」如此,誰能回答什麼?

  2,本系統係永恒之延續,個人記憶屬於無常,人自己都記不了多久。

  3,「存在聯繫」是「個人的主觀」,舉凡「絕對客觀」之系統,存在是必然的!比如說,前
   次老朽試著「預測天氣」,測不測得中是老朽道行之考驗,但該系統從古至今一直「在在」,
   只是今人被西方忽悠,迷信物質矣!汝若能「參透」此中道理,自有真知灼見也!
10981 留言者:一笑 [2012-11-16]
主題:三个问题
  朱老師:
  您好,弟子煩請老師解疑以下三個問題。
  1.某夜,睡中,突然一片柔和白光,從天照下來,將身體整個融化掉,此過程很短,但這種感覺是很舒服,滿心喜悅的,(此前從不知人間會有這種舒服感),然後白茫一片中,只剩下思想意識,沒有身體,好像白茫茫一片便是身體,后想到處看看,一有這一想法,便醒了。此后,再沒遇此情況。請問是否真有可長時間定在這種狀態中的情況存在?
  2.某日,清早上班途中,忽感上天同本人是一體的,此刻感覺【我】並不是地球的,只是人身遺留在地球,且感人身只是一軀殼,像連線木偶,人身與天有股能量相聯。
   人身的活動只是應外界環境變化而作相應變化,內心卻與天一體,很寂靜。但一動念,這種寂靜就會被打破,能量與天失去聯接,像上網掉線。后,煩惱至。請問是否真有長期安于這種寂靜狀態的情況存在?這樣人就會很平靜而沒煩惱,看外界事物,如看戲一樣。
  3.以上兩種情況是否是個人能量處于宇宙不同能量級別中落實于人身所產生的不同觸感?
  謝謝老師
回應﹕
  1,主觀感覺沒有標準,什麼都可能發生。但若人能因此自我改變,或許尚有意義。
    四十年前,老朽在巴西,因失意於事業,落魄為嬉皮。某日偶得「某種幻覺」,
   老朽憬然發現自己「我心太重」,任事只怪他人卻不反省,特此立誓改過。自後,
   老朽脫胎換骨,四十年來不顧自我利益,一心一意為中華傳統文化服務,不懂的一
   律自修自學,人生因此而充實,是為「意義」。
  2,自己沒有煩惱就應推己及人,但若只顧「小我」,便是主觀幻覺。
  3,不知閣下對能量有何見解,老朽看法不然。
10983 留言者:一笑 [2012-11-16]
主題:请教老师
  朱老師:
  您好,老師于#10977回應留言處言“再若有人,及時看透「無常」的真面目,矢力追求永恒,待功夫下得深 了,自知其「內容」如何。”弟子望老師指點,請問此功夫如何下?
  謝謝!!
回應﹕
  首先,應知何謂「無常」;其次,排除無常;最後持之以恒。

  什麼是無常?由於每個人生活環境有別,人人遭遇不同,故唯有主觀知之。但有下列三點可資參考:
  1,過去喜愛、覺得重要的事物,如今感覺不同者皆是。
  2,除生存必須品外,舉凡可有可無者皆是。
  3,對未來生活沒有幫助者皆是(現在的下一刻就是未來)。

  如何排除?下定決心,不想念、不聞問、不理會。(沈補:就是 六祖所訓「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