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392 留言者:陳氏 [2012-02-19]
主題:滬夢工場投資3.3億美元
  大陸媒體報導,美國夢工廠(Dream Works)動畫公司決定與上海傳媒、創投業者合資成立名為「上海東方夢工廠」的製片工作室,由陸資取得55%股份,第1階段投資額為3.3億美元。
  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日前訪問美國時,美國媒體已先行報導這項合作案的概略內容,並指細節即將在習近平訪美後公布。報導指出,這項消息是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今天在上海宣布,製片工作室的名稱為「上海東方夢工廠影視技術有限公司」,第1階段投資額達3.3億美元(新台幣98億元)。其中,大陸投資者包括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上海東方傳媒集團、上海聯和投資等3家,共同取得55%股份,美國夢工廠則佔其餘45%。報導說,此案是大陸最大的中外文化合作投資案之一。「東方夢工廠」的目標是從大陸出發,邁向國際市場,成為全球家庭娛樂產業的新一代領先者。未來將以自營及合作形式,展開動畫的技術研發、影視製作、版權發行、衍生產品、演藝娛樂、數位遊戲、主題樂園等多個業務領域。「東方夢工廠」未來將引進並消化美國夢工廠的核心製作技術和創意管理經驗,充分發掘「中華傳統文化題材」和「追求當代中國價值」,以各種相關形式向全球發行和推廣,「推動中國文化融入世界的步伐」。
  美國財經媒體先前報導,夢工廠若在大陸製片,就能規避大陸政府每年只開放20部外國電影在全國上映的限制,且能藉此獲得低成本的地方創意,但卻能獲得更廣大的市場曝光度;況且,夢工廠的競爭對手早已在亞洲布局。
  ======================================================
  美人果然「不甘後人」,深知中華文化將會融入世界,便率先高調出手與內地公司合作「推動中國文化」,慨念更與文傳之橫琴案異常相似(未知是否想搶先機,並趁機打壓對手),但願此事並非美人又一次把老外文化注入中國的舉動。
  本人疑惑,中華文化為中國人擁有,為何要靠美人幫手推廣呢?但願橫琴案(或其他有志推動中國文化之中國公司)能盡快落實,與之抗衡!否則我拍連「中華文化」也會被美人奪去!
回應﹕
  人間事,人性視之。如果中國停留在上個世紀,美人予取予攜,還談什麼投資?現在中國人站起來了,雖然跌跌撞撞,也撈了個老二的光環!看看歷史就知道,老大靠老二打天下,偏偏又最怕老二奪權,千方百計攏絡兼打壓!麻煩的是,幾百年來,中國一直是美人的眼中釘,從沒少打過一天!老二是日本,是二戰後她扶植的面首,奈何真老二不能爭氣,戲還在演,看下去吧!
  夢工廠來了,做夢的人才會多,大家娛樂娛樂,是不是「中華文化」沒關係。老朽怕的是再拍個美式花木蘭,但見男男女女,螢光幕上天天「哈皮哈皮」,弄得原本外黃內白的下二代,全體跳進白令海峽,做美夢去也!
  橫琴還是恒情,老朽仍然忙極,該到的必到,該走的一定走!不用急,天下事,天理視之!
10394 留言者:漁儿 [2012-02-19]
主題:是(2)
  我試著理解先生的指正,繼續請教「是」。
  
  試解讀「子曰」中「是」: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1,「是人之所欲也」、「是人之惡也」:為判斷之「是」,系主觀;
  2,「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為指稱之「是」,指「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系客觀。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既言「子曰」,當然屬於孔夫子之「主觀」,即令是聖賢,主觀仍為主觀,且主觀並無「是非」。所謂客觀,必須建立在事實的陳述上,譬如此段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在孔子的主觀表達後,若能舉以「實例」證明之,則可謂「客觀」。當然,若有高明之士,必能在遣詞用句上,將主客分得清楚明白,但此舉絕非易事。尤其在「漢字科學化」正式建立以前,人們有清晰的思想、能把語文合理地表達,已屬不易。至於其他,後事尚需問後人,當今免談!
10402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02-20]
主題:韋、肖
  朱夫子尊鑒:
  
  「違緯諱」之最小公倍因子。【相背】
  「褘瑋 」之最小公倍因子。【柔美】
  「圍幃闈」之最小公倍因子。【環繞】
  「暐煒偉」之最小公倍因子。【盛大】
  
  「梢筲弰悄捎屑逍睄稍艄誚」之最小公倍因子。【小】
  「宵霄         」之最小公倍因子。【細微】
  「俏峭哨鞘綃      」之最小公倍因子。【相似】
  「銷消         」之最小公倍因子。【消散】
回應﹕
  做學問,思路要寬,追究宜深;做人做事,更要推己及人,才能面面俱到。若欲瞭解「對方(含家人、朋友、文字、文章)」,當應「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先瞭解所處環境。絕不可睜著眼睛說夢話,站在太空看亙古,以微分方程來計算四則題!以所述而言,係令觀念(老朽定義:一字稱概念、二字詞以上即為觀念)掛帥東征,不顧民間疾苦,顯已進入牛角尖矣!
  概念與觀念之別,在於概念繁雜廣袤而觀念明確精要,苟概念不夠廣袤,則由概念所組成之內容必粗糙淺薄。最初,先民對世事之認知,無非眼下簡單之事物,遽以聲音辨之。然因聲音易忘,各種經驗時過境遷,無法積累。繼而作圖記之,記愈繁事愈增,事愈增而知愈難。公元前一千年,腓尼基人發明22个字母之文字,極易於互通有無,由於沿海商業發達,最後成為歐洲文字的共主。
  方便不等於正確,易於應用之文字不可能具足深厚的內涵,尤其是在歷史的階梯下,簡易只供啟蒙。當然,對以狩獵戰爭、通商營利的族群,吃喝玩樂為唯一之目的,他們需要記載的,離不開五官統疇的食色領地!以致當人類精神文明由無而有,冉冉在人心中昇起時,歐洲的智者們瞠目結舌,無從「言喻」!最後不得不歸而納之,得出的竟是一種信仰,「信之得救」!
  華夏的先民不然,由於長期務農維生,農業完全「靠天吃飯」。先民們為了瞭解「天」,早期之文字係以「占卜(求天示)」為認知的根本,是為舉世獨一無二之「甲骨文」。今日之甲骨文專家,發韌於馬列主義,不存在「知天樂命」,只是把文字當作「骨飯碗」,所以常嘆:「中國老祖先真笨!甲骨文都是些卜辭,為什麼不記載些愛情故事呢!」的確!笨之所以笨,正是竹根相連也!
  甲骨文的發展甚早,已知有七千年(見河姆渡文化),其間三千年前中華文明大爆發,春秋戰國百家競起,原有的文字概念已不敷應用,前賢們繼往開來,將概念視作精神生命之種籽,紛紛賦與字首(字典之部首)字身新的內涵,並相互組合成字(本室數年前參與「漢文史資料庫」製作,曾收集「舊字、死字、衍字」約七萬),更將概念推向觀念、令觀念組成文章,是有今日!

  是知,若堅持以「今心」斷「古意」,當是緣木求魚。即令老朽膽大妄為,也不敢逾越前人半武,最多不過根據其發展軌跡,略加「修飾」、將之合理化而已。
  以所述為例,如「褘瑋」,字首衣、玉之柔美係「外觀」,而衣飾尚有保護身體之作用;「圍幃闈」之環繞、「暐煒偉」也係保護。是知,對相背與保護兩重意義,以「相背而護」足以一網打盡焉。另如「宵霄」之細微,除非有顯微鏡,「細微」者,無不相似;「銷消」之消散之餘,又何嚐不是「小而相似」?
  茲一一說明之:
【韋】字上端與字下端之形反相,有相違意;又因獸皮可違而束之,皮韋。
    最小公倍因子:相背而護。
@【諱】言相背,為自護必有所顧忌。
@【緯】織物相背交於經線的橫線。
@【瑋】可護體之美玉。
@【幃】可護之巾,帳子或納物之囊。
@【禕】示護之皮,美麗完好狀。
@【闈】門所護重要之處;皇宮、父母住的內室或考場。
@【違】行為相背,反向,未遵守。
@【圍】繞護在四周。
@【偉】護人之人,特出,奇美,大也。
@【褘】護體柔軟之衣。
@【煒】火光護人,偉大狀。
@【暐】日光護人,盛大狀。

@【肖】肉小,形皆相似;衰微。
    最小公倍因子:小而相似。
@【誚】小而相似之言,有所不足。
@【綃】小而相似之絲,較疏之織物。
@【鞘】小而相似之革,刀劍的套子。
@【霄】小而相似之雨雪;天空。
@【艄】小而相似之船尾。
@【稍】小而相似之禾,剛冒出來,漸小,略微。
@【睄】形相似且小,略看一眼。
@【逍】相似之行,無拘無束,自得狀。
@【峭】小而相似之山;險峻,聳立狀。
@【屑】小而相似之本體,碎末狀,無價值。
@【哨】口形小相似,軍隊巡邏聯絡;屯戍處。
@【捎】手持物件上端較小處,攜帶。
@【悄】小而相似之心,不令人知;靜,憂。
@【俏】小而相似之人,像也。
@【弰】小而相似之弓的末梢。
@【宵】室中光線小且少,夜晚。
@【筲】小而相似之竹所製的小器皿。
@【消】小而相似之水,散失不見。
@【梢】小而相似之樹枝,末端,長形物。
@【銷】金消散,金屬熔化,消除,賣去。

  再解:「潾燐憐嶙疄遴瞵麟轔璘鱗」、「晱淡痰晱倓惔啖毯琰燄談」。
10425 留言者:漁儿 [2012-02-27]
主題:「反覆」、「反復」
  先生可否再解釋一下:
  1,最小公倍因子「反復」(留言#10421)。
  2,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此處的「反復」。
  
  多謝先生!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一般的習慣說法只有「反覆」,但本網在討論「漢字正義」,不論老朽有無能力及「身份」,但遇到機會不可輕易放過。查「覆」字字首〔襾〕:覆也,有「反過來、一再,回,翻,蓋」意,故係「上下反覆」。「復」指字首〔彳〕:行走;字身〔复〕:行於故道,可謂「行為反復」(行為反覆?小心摔跤)。
  老朽「整理漢字基因」,係以象形為根基,以會意為原則,不食古不化,不棄舊取新。蓋先民習字,必從熟背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下手。待囫圇吞棗後,漢字猶似一腦濃湯,常時醞釀激盪,最後豁然貫通。於斯,大腦中建立起「概念網絡」,全盤觀念瞬間融成一體,職是之故,歷史上聖賢輩出。
  今日西風壓倒東風,上個世紀一些「土經濱」專家編了些「西式漢字辭典」,各家好漢紛紛獨立,相互聲援。此景就像倒了一地的骨牌,既扶不起、又拉不開,於是「反覆、意識形態」之流大行其道!老朽保證,下個時代「菜單」將成國家招牌,人人生兒育女,首先要決定是取自哪個「菜系」,才「不越位」!
  這樣有效嗎?孫猴的花果山,誰管?大道本無痕,是非吾自知!
10430 留言者:漁儿 [2012-02-28]
主題:「反覆」、「反復」(2)
  謝謝先生的指教!的確,「反覆」又是一個易混淆的觀念,比如,在線「漢典」(http://www.zdic.net/cd/ci/4/
ZdicE5Zdic8FZdic8D58610.htm),將「反復」、「反覆」」混在一起解釋。
  
  先生解釋,「反覆」係「上下反覆」;「反復」係「行為反復」。是否可理解:「反覆」指事態翻轉、顛倒狀,如「反覆無常」;而「反復」指行為翻來覆去,引申重複再三,如「反復解釋」?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所云:『「反覆」係「上下反覆」;「反覆」係「行為反覆」』,後句應是「反復」係「行為反復」。歷來漢字的解釋皆係一些文化界「重量級人士」所為,清徐灦著<<說文解字注箋>>,他認為古時「反、返」與「覆、復」相同,故此論定反覆即反復。果如此,文化全面返古、來個沆瀣一氣可也!老朽甘冒大不韙,認定「復=行故道者,回還」,乃「行為反復」。
  當然,人微言輕,且老朽為文經常錯得譜(以漢字基因之研究為例,不僅錯,而且敢於大聲嚷嚷),但是,偶持正理,則雖鴻毛亦將重若泰山。若謂「行為翻來覆去」,必是指「雜技表演」否則如何「上下翻覆」?且「反覆解釋」也只有學習瑜珈、倒立時可行!須知,老朽名字中有個「復」字,自是反復非反覆也!
10431 留言者:三人 [2012-02-28]
主題:外国名著
  朱老師:
  你好!
  學生正在繼續苦讀古文,也看點想看的雜書調劑一下讀書生活,學生最不喜歡看外國小說,不過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學水準,不知道外國文學名著有沒有閱讀的必要?
回應﹕
  以「提高文學水準」而論,有必要閱讀。因外國名著較重結構,我國經典則重義理,兩者各有得失。
10448 留言者:漁儿 [2012-03-02]
主題:是(3)
  因學生寫留言時,用的是簡體字,故留言(#10425, #10430)在自動轉換成繁體字時出現了誤差(現已改正了),給先生和網管都造成了不便,很抱歉!經先生的指正,我以為已基本明白「反覆」與「反復」的區別。
  
  這裏,我想繼續向先生請教「是」,其目的是想通過對「是」的理解,再追究一下西文用於邏輯判斷的「be」,我試著把「是」與「判斷」相聯:
  一,漢字基因
  判─一刀一半,分也,辨也;斷─砍絲,使不連續。
  判斷者,分辨後令之不再連續也。
  
  是=日+正,日下正直。表肯定,對也。
  
  二,「是」與「判斷」
  中華文化中,「一」是「神聖的」。於認知,「一」可指「客觀」;於常識,「一」可指「本源」、「道」。故「是」用於判斷時,在靜態,指判斷的結果:「是非」;在動態,指「止於一」的判斷過程,即主觀趨於客觀、追本溯源、道法自然的過程。
  於是,從本質講,「判斷」是主觀意識活動過程,故欲得明確之判斷,必先有明確之立場、目標,非簡單的「是非」邏輯判斷「be」所能表達的。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難怪!簡體只有個「复」,文化簡化了,人腦簡單了,反覆成了反复!
  對be與是的分別,在於客觀與主觀的認知,汝掌握其中奧妙矣。蓋西方將「主觀」視為愚昧,傳統中華則看作「自然」。事實上,人生就是個「主觀世界」,客觀只是個「參考資訊」,供每個人「自我完善」罷了(當然,凡人並不理解)!
  以「時間」而論,西方強調「客觀時」,所以一切看「錶」,甚至霍金大師還有「負時間」的科學定義。傳統東方(如談今日,東方早無條件投降矣)把時間視為自然流程,只重視始時與終時,意謂「活在當下」。正因如此,「是」便成為「日正」,至於「正不正」,完全靠立場與判斷行之。
10449 留言者:無知 [2012-03-02]
主題:觀感
  觀摩先生教學良久,也試做若干題,但一個整體感覺是看來容易做來難。一些抽象觀念用先生之答案反觀,頗是貼切,但若是自己來做,卻是無下手處;另有一些具象事物,卻覺先生的歸納有些牽強。如此半信半疑,當如何自處,請先生有以教我。
回應﹕
  確實如此,要用一種嶄新而簡單的方法來銓釋數千年傳承的古文字,其難度之大,無以倫比。文字本是「無中生有」的認知,兼以「概念」的模糊性,必須用連續的觀念界定,方能略表主觀。尤其是受過訓練的文字學者,講究「明確精準」,其反抗輕蔑的情結,更是無以復加(最難得是沈子願為老朽校正偵錯,目前只是初步,還有待不斷淘鍊也)。事實上,如果「新法」一眼看去就合情合理,漢字早有人加以整頓成功了(見王安石與蘇東坡之辯)。
  事實上,任何「字典、辭典」,如果當作「符號」視之,任何符號都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但是,以漢字的「約定俗成」機制而言,若無一定的「客觀條件」,怕永遠只是各說各話!如今,漢魂幾亡,文字學者若欲「抱殘守缺」,此其時矣!再若要奮發圖強,就必須「改革求變」,老朽能歸納出500種「公因子」,信必有人能完善之!
  總之,「半信半疑」是一般人的正常態度,任何一個時代的更迭,走在前面的「敢士」不是壯烈犧牲就將步上巔峰!老朽的任命是開山闢路,從來不管要坐飛機的達官貴人!當今世界上人人想學漢字,與其掛著道學面貌,堅持正統不正統,曷不「穿鑿附會」一番,令外人得窺「上朝天威」,一旦引入黌舍,再請夫子登堂可也!
  萬事熟能生巧,觀念略轉即通,半月前,大家對什麼「公因子」還摸不著頭腦。如今一次出上四題,有人竟不要多久(因時差故,歐美之近水樓台先得月),就將答案擬妥,足證逐步可行也(第一步是「漢字基因」,次而年前網友們共填的「基因字典」,此乃第三步「公倍因子」,下面是定性定量之「公約因子」,每一次的整理都較上一次容易且更合理)!
  老朽從來只問「該不該做」,絕對不怕「會不會錯」(勤於進考場,無意看成績)!老實說,宇宙進化不止,人生一應過程都是自然的軌跡,天下有誰狂妄到敢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尤其是老朽行將就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生奮鬥不休,一未歛財、二未求名、三未徇私,來是來得辛辛苦苦,但去卻去得自自在在。
  若欲求教,老朽所可教者,動手摸索,浸水自知也!
10454 留言者:漁儿 [2012-03-02]
主題:是(4)
  如此,就可理解古人避免將「是」用作系詞,及用「是」進行判斷時的謹慎。比如,《論語》中,只有幾處的「是」用作判斷,如人所皆知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反觀西文,「be」是命題不可或缺的系詞,也就是說,如將《論語》譯成西文,就會有滿篇的「be」,即滿篇的判斷。
  正是西文將一應的主觀認知,都形式化爲客觀的「是非」邏輯判斷,造成濫用邏輯判斷,從而在思想上不知引起了多少困惑!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好極了,中西之辨已深入核心矣!正因西方依賴「邏輯」過深,致「玄思」離不開上帝魔鬼,「現實」又被物質繫縛,永生難以解脫!
10487 留言者:文飛 [2012-03-09]
主題:求教三個問題
  朱老師:
  您好!
  最近看到一句話:你能走多遠,看你與誰同行;有多大成就,看有誰指點。一想覺得挺認同。這段時間中,晚輩有三個問題一直有些困惑,請老師開釋。
  第一個問題:受老師影響,走入了網絡視頻行業,了解了一些網絡知識。突然發現,在互聯網的世界裡,通過編程可以實現想法,進行應用。人生能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是多麼快樂的事情。於是,想學編程,但毫無基礎,聽說還得懂點英文。了解到有一種用中文編程的“易語言”,不知是否適合學習。從零開始學習編程,如何學習才是正確的方法?
  第二個問題:有的人說,禪是一種智慧;有的人說,禪是一種人生態度;有的人說,禪是一種哲學;還有人說,禪其實什麼都不是;“不可說,不可說,說了就是錯!”;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禪只可“以心傳心”;一旦定義了它,說它“是什麼”,已經說它“不是什麼”了!禪沒有是與不是。大家都來描述它,但沒有人能夠定義它,禪到底是什麼呢?
  第三個問題:看到一個電視訪談節目,嘉賓是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嚴介和,他說他的語言比思維快,確實他回答問題反應很快,說得也覺得非常有道理。有些人為什麼說話張口就來,好像不用思考,就能說出想要表達的東西,且能對答如流,隨機應變。還有就是看過一些成功學的視頻,這些老師講的話,讓人覺得特別中聽,又有道理,且能抓住人心,鼓舞人心,甚至震撼人心,煽動人心。怎樣才能使思維與語言同步,表達到位與透徹呢?
   愿老師四季安康!
   晚輩敬上!
回應﹕
  話是如此說,但光說不練,太極拳還是太極拳,三個問題能醱酵成白髮三千丈!且不論是誰說的,要知道宇宙中一個公理,能量能做功,做功要能量。問題在:「能量從哪裡來」?忽悠容易,要能在地底下挖出石油,那可與問題不相干!人生在世,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且種多少收穫多少,羨慕別人不如督促自己!

  第一個問題:「易語言」可學,但用處有限,不過作為入門階,足夠了。真要學習,就得全心投入,且多學點英文也不會吃虧,但是得早些動手!一進中年,心思繁雜,就來不及了!
  第二個問題: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最上層結構,要精通釋(儒之誤)道佛三家要旨、且要當作人生真諦去追求,才能略識蹊徑、迷途雲端!如今大陸四害早破,傳統一屁股灰,人人追求「你易憐(無恥)」,釋(儒之誤)道佛已變成「死盜氟」,禪則蛻化為「火星蟬」,除了忽悠神功之外,別無他用!若因好奇,不妨當作「耳邊風」,多聞少問,臉上常掛微笑,笑三次點一下頭,每點兩次再搖一次,絕對可以附庸風雅、秋風得意!
  第三個問題:如果有人「語言比思維快」,老朽保證該人的思維有物有質,而且不會離地三尺。這種人活在當下,確實如魚得水,因為當下相當於淺盤,水深也不及三尺!再說,對南極蝦而言,三尺已是深不可測了!如果有人要使思維與語言同步,老朽可開藥方一劑,保證有效:如果思維太快,說話可以放慢些;若是說話太快,千萬不要想,上唇輕碰下唇,再加口沫橫飛即可!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